发布日期:2024-02-17 01:44:36

分享比尔盖茨的故事(优秀10篇)

今天给各位分享分享比尔盖茨的故事(优秀10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分享比尔盖茨的故事(优秀10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

2、比尔盖茨的故事十篇

3、分享比尔盖茨的故事(优秀10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如果这9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比尔盖茨的成功故事相关的文章。

  风险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危险。风险是一种非常有诱惑力的未知数。它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也可能让我们丧失所有。但是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一切。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轮盘赌。对于一个深信赌术的赌徒来说,大赌注可能意味着大输,也可能是大赢。比尔.盖茨不是赌徒,但他却敢于冒险下重注。而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有时就难在抉择。比尔.盖茨也曾遇到过一次。在是否发展16位芯片的市场浪潮中,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像一场赌博,看比尔.盖茨把赌注押到哪一类机器上。当时有8086芯片,有Z-8000芯片,除此之外,还有摩托罗拉68000芯片和其他一些芯片,很难弄清楚究竟谁将是最后的优胜者。像当时所有商人一样,为了保险起见,比尔.盖茨都在上面押下了赌注,但是没有实现创纪录的销售。

  其中UNIX2-000芯片在当时是被认为比较有前景的。它是1969年左右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里用C语言创作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兼容,不像一些专用的操作系统那样,必须在特殊机器上才能使用。在理论上,UNIX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运行。

  由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免费转让了教育许可权,这使全世界的学术机构迅速把UNIX2-000推崇成为行业上的一个标准。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上也掀起了对UNIX的狂热。

  比尔.盖茨知道,无论他是继续普遍撒网,还是最终在UNIX2-000上下重注,都难以脱颖而出。于是,他最终选定了IBM的8088。当时IBM虽然是电脑业的老大,但开发出的这款8088芯片却并不好卖。比尔.盖茨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8088上,在当时看来,这无疑是一次疯狂的赌博行为,至少也应该在两种芯片上都下赌注,以防风险。但比尔.盖茨坚信他的这次冒险肯定能够取得回报的。

  正当大家都在冷眼观望的时候,比尔.盖茨已经开始行动了。在1980年比尔.盖茨与IBM开始合作开发个人计算机,使用的芯片自然是8088。在微软与IBM的努力下,他们成功了。随着DOS系统的推出,这种芯片立刻受到顾客的青睐。比尔.盖茨赢了,他的这次冒险取得了高额的回报。这个结果让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的人都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这整整是60万美元的软件交易。这为后来比尔.盖茨财富的快速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风险之于生意场上的人,就好比是常在大海中航行的弄潮儿遇到暴风雨的几率一样。要想成功,勿必需要具有冒险精神。在一门新崛起的工业里更是如此。电脑工业的开发进度就像汽车工业在19以后10年间以及飞机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的进度一样,在成熟之前经历了根本性的、往往是混乱无序的技术和业务变革。“成熟工业”这个短语暗示着更小的风险,然而在很发达的工业里,虽然销售商在大部分领域里都接近平等,但冒一下信息技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风险,是做出产品和市场突破的最佳方法。一个基本的竞争胜负的区别标志,就是各公司使用网络工作方式的不同办法。

  不仅仅是电脑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冒险精神,敢于冒险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

  加速、加速、再加速,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财富就是在赢得时间上获取的。在节奏快得让人吐血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就是金钱。在比尔.盖茨看来,时间的重要性是无法形容的。

  要想不落后于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时代的领跑者,那么你就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1973年6月,在美国哈佛大学。18岁的科莱特认识了与他同龄的一个美国小伙子,这个小伙子长着一副娃娃脸,满头金发。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邀请科莱特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应用软件,因为教科书中已解决了当时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难题。

  这是科莱特想都没想过的问题,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他们的导师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应用软件,不学完大学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Bit方面的博士;那位退学的金发小伙子则在这一年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努力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而那位美国金发小伙子的个人财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全美第二富豪。1995年当科莱特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金发小伙子则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其性能比Bit软件快1500倍,并且在半个月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响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比尔.盖茨聚财的秘诀,也是微软独占鳌头的秘诀。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完全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但是,在世界创业历史上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很少。不少世界富翁,都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赚钱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创业有的时候靠的是一个契机,假如等到比尔.盖茨学完所有的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在世界上,创造财富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不可颠破的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做,那么他也许要永远等下去,财富也就可能会从他身边溜走,因此必须时刻保持领先的地位。

  害怕失败是促使比尔.盖茨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心理原因。虽然他是世界首富,怕失败的心理仍然驱使他继续追求更高的成就。在1990年的一次访问中,比尔.盖茨告诉记者说:“我害怕失败,绝对如此,每天我进到这间办公室,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辛勤工作.有人超过我们吗.这种或那种产品真的很好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东西更好呢.”

  这类话从一般人的嘴里说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没什么,但比尔.盖茨不一样,他喜欢速度,他喜欢飞一般的感觉。他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他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游艇,尽管接到过很多超速罚单。

  在21世纪初期,比尔.盖茨继续沿用自己的速度飞速向前。20世纪90年代末期,微软曾经在美国有线电视和电信公司中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并将其研发力量分散在许多领域,其中包括MSN互联网业务部门和许多消费者Web服务。当然,微软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自哪里,其销售软件方面的努力也在一直得到强化。尽管微软在应用软件、PC软件、操作系统上很出色,但是比尔.盖茨始终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在过去10年,比尔.盖茨和微软在不同方向进行尝试。领先的优势让他尝遍了甜头。在创业网络公司时,微软以10亿美元的价值出售了Expedia,而成本创建费用只花了7000万美元,这在比尔.盖茨的创业史中,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成绩。

  无论是在操作系统领域,还是在机顶盒领域,微软已经成功占领全球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在手机领域,微软现在也正迎头赶上。在视频游戏领域,微软也毫不逊色。抢先领跑使得微软占尽了天时地利。

  如今微软又推出了平板电脑、CarPoint、XboxCarPoint,其中平板电脑在上市第一年就有50万部的销售量。盖茨希望在以前实现他们的梦想,即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都能让各种规格的设备进行合作,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必把大量时间花在设备间转移信息上。

  而这种设想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微软公司的WindowsXP媒体中心版,就是一种让人们在房间里享受自己数码照片、音乐和视频播放的专用软件,成为了微软攻占所有用户客厅的最锋利武器,微软希望这套系统能像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普及整个人类世界。

  ,比尔.盖茨的梦想在继续,微软的梦想也在继续,人类的梦想更在继续。比尔.盖茨作为领跑者正在用他深邃睿智的目光搜寻着一条通往财富顶端的康庄大道。

  赚钱的捷径是跟成功人士合作。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跟成功人士合作,就好像搭“顺风车”,能大大缩短自己的行期,即使是不平等条约也要签。

  在生意场上,1+1不仅仅是等于2,有时甚至还会大于2。比尔.盖茨就是深谙生意场上的这条潜规则,不断地寻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其中比尔.盖茨最有眼光、最具战略决策的莫过于搭蓝色巨人IBM的车子。这次成功的合作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1980年8月的一天,IBM公司有人给比尔.盖茨打电话,说有两个人希望会见他,请他安排一个时间。比尔.盖茨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一件普通的生意洽谈,因为此前IBM公司曾与他商量过购买软件的事。而他这天刚好有个约会,便告诉来电话的人,说会晤是可以的,但只能定在下周。对方却没有理睬他的话,只是说,这两个人是IBM公司的特使,两个小时后就将飞到西雅图。

  比尔.盖茨做梦也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IBM公司的人会派特使主动来访。他马上意识到事关重大,就毫不犹豫地取消了原来的约会,打起精神准备迎接IBM公司的特使。

  IBM公司,即全球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于19。20世纪代,它是最大的时钟制造商,后来又研制成电动打字机并独霸市场。从1951年起,这家公司开始经营电脑。到70年代,它控制了美国60%的电脑市场和大部分欧洲市场。由于这家公司数以千计的经营人员身着蓝色制服出没于世界各地,所以被人称为“蓝色巨人”。

  到1980年,IBM公司已有34万雇员,在电脑硬件制造方面独占鳌头,占据了80%以上的大型电脑市场。而且他们的软件也一向自行设计,不依赖微软之类的软件设计公司。这也是比尔.盖茨起初对IBM公司没有多大热情的原因。

  那么,IBM公司为什么派特使“下顾”微软这家小公司呢.原来,IBM公司一向致力于发展大型电脑,对微型个人电脑不屑一顾。当微型电脑市场呈现蓬勃之势时,IBM公司才意识到犯了一个大错误。为了迎头赶上,公司决策层打算收购发展潜力最佳的苹果公司。然而苹果公司正在走鸿运,并没有出售的打算。于是,IBM公司决定实行“西洋棋计划”,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开发个人电脑。委员会的成员详细研究了苹果公司及其他一些公司在这一领域领先一步的经验,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鼓励和支持那些独立的软件开发公司,让它们大量开发软件;一是建立起一个公开的结构,带动一大批软件公司发展。委员会决定按这个路子走。这等于改变了IBM公司过去一切“自力更生”的传统。为了给日后的宣传造势,这个委员会决定与其他公司秘密合作,以取得一鸣惊人的轰动性。

  在众多软件公司中,IBM“西洋棋计划”委员会发现微软公司特别引人注目,该公司包括BASIC在内的几个基本软件已经在微型电脑领域成为标准,它的产品销售量每年都要翻一番,显示了很强的发展前景。因此,该委员会决定同微软公司接触,这才有了开始的一幕。

  虽然比尔.盖茨对那个电话的确切含义还拿不准,但知道肯定是一件大事。为稳妥起见,他找来史蒂夫.鲍尔默一起商量。鲍尔默也猜不透IBM公司的用意何在。但他也同样认为,对IBM特使的到来,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

  会晤那天,他们穿得整整齐齐,这种情况在微软公司实在是不常见。在微软,人们惯常的装束是圆领衫、休闲裤和耐克运动鞋。也许是没穿惯西装的缘故,比尔.盖茨的西装很不合适,也没有派头。所以一开始,IBM的特使萨姆斯和哈灵顿还以为比尔.盖茨不过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办事员。

  但是很快,他们的想法改变了。他们认为比尔.盖茨是他们所见过的最了不起、最聪明的人,这就叫做“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鲍尔默也参加了那天的会谈。在会谈之前,他们被要求先在IBM公司的协议上签字。协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得泄露专利信息和与IBM合作的秘密,但可以自由地披露讨论中没有限制的内容。

  为了保密,萨姆斯和哈灵顿并未透露IBM的“西洋棋计划”,只是暗示IBM正在考虑某种项目,可能是和另一种电脑一样的插入式卡,还说这是一个紧急任务。

  尽管萨姆斯掌握了微软公司的许多情报,但他没想到微软公司已经有了40名雇员和一个很不错的办公室。他掌握的是微软公司几个月前的情况,他的确想不到这家小公司的发展会这么快。萨姆斯相信微软公司能够成功地为IBM搞出软件来,但能否按IBM提出的日子交货,他还是有些担心。

  萨姆斯对安全问题尤其担心。在他看来,以比尔.盖茨一伙人的本事,很容易偷窃一两个IBM技术。为此,他要求比尔.盖茨必须减少这方面的危险。

  萨姆斯和哈灵顿返回IBM时,对微软公司已有了底,他们确信这伙年轻人的确是能干大事的人。

  比尔.盖茨对IBM公司的主动要求合作既惊讶又惊喜。这是美国电脑市场上最大的一家客户,一个小小的软件公司能够同它做成生意,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再看IBM,不论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管理水平还是市场形象,无一不显示出一派大家风度。只不过,合作项目到底是什么,比尔.盖茨还是猜不透,因为IBM公司的特使并没有说明。

  1980年8月16日,IBM公司终于确定该合作项目是开发8088芯片。此前,IBM公司还给微软公司送来3页正式文件,上面详细说明了微软公司应履行有关保密责任的临时条款。

  文件上说,对于IBM的机密消息,微软公司不得泄露给第三方,同时必须采取防止泄密的措施;IBM可以在不预先通知微软公司的情况下,随时检查微软公司履行保密责任的情况。此外,该协议还规定,IBM不愿意接受微软公司方面的机密信息,因此也不负保密责任。这个临时条款,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IBM,而微软公司却丧失了很多权利,稍有闪失,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微软公司不慎泄露了IBM公司的秘密,将承担法律责任;而微软公司的秘密为IBM公司所用,连官司也没法打。尽管比尔.盖茨知道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还是爽快地签了字。因为他知道,除非他不想与IBM公司做生意,否则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比尔.盖茨不仅眼光独到,而且还相当英明,因为,比尔.盖茨深知,只有和强者合作才是微软走向成功的捷径,也是创造财富最快的道路。

  在比尔.盖茨及IBM的努力下,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就在纽约宣布新型个人计算机问世,并展出了它的第一台样品。

  展出的这台机器带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只有16K内存,初步标价为1565美元,通过拍卖,价格升至6000美元。但是随机提供的应用程序却不多,只包括一个普通的扩展表格程序。一个字处理程序,最具关键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推出。此时的微软正在加速开发DOS的新版本。

  这是一个轰动事件,美国新闻界立刻广为报道,各专家学者也对它纷纷作出评价。影响很大的《华尔街日报》说:“IBM公司以崭新姿态进入个人计算机这门新兴产业,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位蓝色巨人能够在内主导这个产业。”还说,“IBM的产品比它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能更好地处理较大的课题,并能以清楚明晰的形象来表达信息。”

  过了两个月,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开始在商店里正式出售,它的第一个型号装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和64K内存。第二年5月,它又推出了一种带两个磁盘和320K内存的机型。按照产业分析家们的看法,IBM开发的个人计算机应该算作是第三代产品。第一代个人计算机应是微型工具和测距系统公司的阿尔塔8080机及其他一些大同小异的仿品;第二代个人计算机应是苹果公司、坦迪公司等生产的8位微处理器机型,它的只读存储器(ROM)里装有BASIC语言。IBM的产品具有16位微处理器,它是以专业人员为对象而开发的产品。

  IBM的计算机以其开放标准赢得了市场,它的硬件在无形中成了这个领域的实际标准。它的销售主要对象已经不再是业余爱好者,而是各个工作场所。而且公司的宣传也十分成功,它采用了玫瑰色图案,令人感到愉快友好。不久,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工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一年之后,公司就售出了13000多台计算机,收入达到4300万美元;再过一年,计算机的销售已经突破50万大关。而实力雄厚的惠普、数字设备公司、德州仪器公司、施乐公司,都在计算机市场上纷纷被逐,因为它们的机器在兼容性方面无法同IBM相匹敌。

  比尔.盖茨说:“用户们充满信心地购买了IBM个人计算机。”1982年,软件开发者们开始抛出在这个操作系统下运行的应用程序。每一个新的应用程序都增加了IBM个人计算机成为工业界事实标准的潜在实力。很快,大多数新的、最好的软件,例如Lotusl—2—3以DOS为平台编写出来了。米奇.卡帕和乔纳森.萨克斯创造的Lotusl—2—3,使制表软件产生了一场革命。最初电子制表的发明者丹.布里克和鲍勃.弗兰克斯顿设计的产品VisiCals值得大大赞扬,但是Lotusl—2—3一出现,它们就黯然失色了。

  IBM公司的一举成功,更是比尔.盖茨的成功。自此,美国计算机市场的竞争格局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实力雄厚的苹果公司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它的竞争对手IBM公司的祝贺,它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一整版广告,其中有这样的语句:“苹果欢迎IBM”,“将计算机的威力放到个人手中,就可能使他们的工作、思考、学习、通信,以及他们消磨闲暇时间的方式,都得到改善”,“我们期待着竞争带来巨大成果,使美国这项高技术走向世界”。这是一个颇有点苦涩的祝贺,苹果总裁约翰.斯考利打趣说:“登这样的广告,就好像小红帽欢迎大灰狼,大公鸡欢迎黄鼠狼。”他们看到了IBM的前景和自己面临的挑战。不过,苹果公司也非平庸之辈,它必须背水一战,开发新产品,击败IBM。

  比尔.盖茨概括了IBM公司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他说:“IBM之所以会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的中流砥柱,完全是因为它具有一种强劲的企业活力,能够笼络住一大批富于创建性的人才,使之能够促进其开放结构。IBM树立了这些典范。”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IBM公司当时的处境:“在计算机行业,IBM更是一位山大王。竞争者们发现很难在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与IBM争雄。如果一个竞争者妄图登山,IBM就可以集中全力加以阻止,使之几乎无法攀登。但是在个人计算机的沧桑世界中,IBM所处的地位很像一位马拉松赛中的领先者。只要领先者保持原速,或者比其他人跑得更快,他就一定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其他竞争者们只好紧追不舍。可是,一旦他有所放松,或是不再奋力拼搏,别的人就会超过他。更何况,对别的长跑者而言,却没有很多障碍物,这一点很快就会清楚的。”

  在IBM公司的巨屋中,已经有一个巨人开始,在成长,暂时的合作只不过是一种快速成功的手段,对于比尔.盖茨来说,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利用了IBM来为自己壮大实力

  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家人一起談話,最後總會有人提到潑水事件。當時,這位元後來的軟體業大亨還是個12歲的任性男孩,吃飯時跟母親吵了個天翻地覆。他父親在一旁實在受夠了,端起一杯冷水潑到了小蓋茨的臉上。小蓋茨咬牙切齒地說,感謝給我來了場淋浴。

  蓋茨家的人之所以經常提到這件事,不僅因為它的戲劇性,還因為,對於老蓋茨(Bill Gates Sr.)來說,這是他少有的發火的時候。這次吵架預示著一個性格暴躁的小男孩的生活將出現轉折,他從此走上一條使他成為日後為公眾所知的比爾·蓋茨的道路,成了微軟公司(Microsoft Corp.)的創始人、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在比爾·蓋茨的成功故事背後,是他的父親老蓋茨。老蓋茨恢復了被一個男孩打破的家庭平衡,這個男孩彷佛一夜之間長大了,具備了成年人的智慧。當兒子沖進殘酷的商業世界並在其中蓬勃發展的時候,老蓋茨靜靜地在一旁為他出謀劃策。當巨大的財富給兒子帶來新的壓力時,老蓋茨加入進來,發起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

  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蓋茨父子及他們的家人首次透露了他們家庭生活中的許多細節,包括小蓋茨從事諮詢業的經歷,以及他早期對電腦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場家庭危機的結果。家庭內部講求紀律和追求自由的力量有時會互相衝突,而這些力量的共同作用塑造了比爾·蓋茨的性格。

  老蓋茨身高6英尺6英寸,幾乎比兒子整整高出一頭。眾所周知,老蓋茨比兒子更擅長交際,但他們都有敏銳的才智,而且同樣直率,這種直率在一些人看來可能有點唐突。他不喜歡反省自己,而且他不認為自己在兒子的生活中有多大的重要性。

  比爾·蓋茨背後的人

  老蓋茨在的一次演講中對一群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說,作為一名父親,我從沒想到那個在我家裡長大、吃著我的飯、名字也跟我一樣的愛爭論的小男孩將來會成為我的老闆。但事實就是這樣。

  蓋茨家一直都很寧靜。老蓋茨和妻子瑪麗有3個孩子:克利斯蒂(Kristi)、比爾(1955年出生)和利比(Libby)。這是一個親密的家庭,家人熱衷於競賽:各種棋盤遊戲、紙牌、乒乓球。還有各種固定習慣:比如每個周日同一時間的大餐;耶誕節的時候,全家每個人都穿同樣的睡衣。雖然老蓋茨深深參與到孩子們的生活裡,但他在感情上卻多少有點內斂,孩子們認為,這可能是他那代人的普遍特點。老蓋茨身材高大,加上身為律師喜歡小心措詞的習慣,也讓他有時顯得有點嚇人。他的大女兒克利斯蒂·布萊克(Kristi Blake)說,他回到家,坐到椅子上然後吃飯,但從來沒有諸如來個擁抱這樣的溫馨舉動。

  在西雅圖一家律師事務所從業期間,老蓋茨將撫養孩子的日常工作大部分都留給了妻子。蓋茨太太是西雅圖一位銀行家的女兒,就讀高中和大學時,她一直都是運動員和優秀學生。她是在大學遇到老蓋茨的。後來她成了一名全職志願者,還曾在企業董事會任職。

  蓋茨的妹妹莉比·阿米特洛特(Libby Armintrout)說,她是最忙碌的家長,而且對我們抱有很高的期望。不僅關心我們的學習成績,還包括方方面面,比如我們在公共場合的行為,以及如何與人交往。

  意志的鬥爭

  蓋茨從小就非常努力。他從頭到尾讀完了整部《世界大百科全書》。他的父母也鼓勵他多讀書,但凡蓋茨想讀的書,他們都會買給他。

  老蓋茨說,兒子在11歲時便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智力水準,經常向父母問一些國際關係、商業和生命本質的問題。老蓋茨說,這些問題很有趣,我認為這樣很好。現在可以告訴你,他母親並不欣賞這一點,甚至令她感到不安。

  此時,蓋茨已開始不斷衝撞母親意欲控制他的本能,不斷引爆意志的較量。瑪麗對兒子的一切期待──保持房間乾淨、按時吃飯、不要咬鉛筆──忽然間成為雙方摩擦的起源。最終,兩人爆發了一場激烈爭吵。

  蓋茨12歲那年,在一次晚餐時,他同母親的大戰終於達到了高潮。在餐桌上,蓋茨沖著母親大吵大嚷,他現在將其描述為“極其不敬,帶有狂妄自大的孩子般的粗魯”。

  一向好脾氣的老蓋茨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火,將一杯水潑到了兒子的臉上。

  他和妻子還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蓋茨後來回憶道,他當時向心理醫生說,正在與想控制他的父母爆發戰爭。據說心理醫生當時告訴老蓋茨和瑪麗,他們的兒子最終將贏得“獨立戰爭”的勝利,他們最好減少對他生活的干涉。

  少見的獨立性

  從13歲開始,蓋茨就有了相當大的獨立性,這在當時很少見。有些晚上,他會去華盛頓大學享受免費使用的電腦。他大部分時間都不呆在家裡,就像他父親小時候一樣。蓋茨曾在奧林匹亞呆過,在那裡的州立法機構聽差,也曾在華盛頓特區的國會聽差。大四時,他休學去華盛頓州南部的一個發電廠做了程式師。當時,蓋茨與未來的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聯手設計了用於計算道路車流量的“Traf-O-Data”設備,這也是兩人之間的首次主要合作。

  他的父母對他非常支持。當蓋茨從哈佛退學,搬到新墨西哥州阿爾派克基開創微軟時,他們默許了。像蓋茨這樣的決定通常很難獲得支持的。

  蓋茨的父親說,我和瑪麗都對他的決定很擔心,我想她比我還要更加擔心一點兒;我們倆的期望和那些正在上大學的孩子們的父母們的平凡期望一樣,就是希望孩子能拿學位。

  盖茨是为电脑而生的,而他也把电脑带入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盖茨进入湖滨中学之后迷上了电脑,从此就无心上其他课,每天都泡在计算中心。从8年级开始,他就和同学一起帮人设计简单的电脑程序,以此赚取零用钱。盖茨的好朋友保罗・艾伦(后来和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公司)回忆说,“我们当时经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我们爱死了电脑软件的工作,那时侯我们玩的真开心。”

  盖茨说,“那时侯,保罗常常把我从垃圾桶上拉起来,而我却继续趴在那里不肯起来,因为在那里我找到一些上面还沾着咖啡渣的程序设计师的笔记或字条,然后我们一起对着这些宝贵的资料研究操作系统。”

  盖茨上9年级的时候,TRW公司的工程师在架设西北输电网络时遇到了问题,一筹莫展。这时候,他们发现了湖滨中学计算中心的一份《问题报告书》,当场打电话给制作这份报告的两位“侦测错误大师”(盖茨和艾伦),希望他们两人能来帮助排除问题。但他们压根没有想到,这两位大师居然只是9年级和级的学生!

  1973年夏天,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他仍然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于是就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呆在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打游戏。

  1975的冬天,盖茨和保罗从MITS的Altair机器得到了灵感的启示,看到了商机和未来电脑的发展方向,于是他们就给MITS创办人罗伯茨打电话,说可以为Altair提供一套BASIC编译器。罗伯茨当时说:“我每天都收到很多来信和电话,我告诉他们,不论是谁,先写完程序的可以得到这份工作。”于是盖茨和保罗回到哈佛,从一月到三月,整整8个星期,他们一直呆在盖茨的寝室里,没日没夜地编写、调试程序,他们几乎都不记得寝室的灯几时关过,最后,他们终于成功了,两个月通宵达旦的心血和智慧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BASIC编译器,MITS对此也非常满意。

  三个月之后,盖茨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等大学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退学了。然后,和保罗创立了微软公司。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冲劲十足、精力充沛的的盖茨和保罗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和劳累,他们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汽车旅馆中租用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旅程。他们挤在那个杂乱无章、噪音纷扰的小空间中,没日没夜地写程序,饿了就吃个比萨饼充饥,实在累的受不了了就出去看场电影或开车兜兜风解困……

  正当他们不知疲倦朝着梦想的电脑王国挺进的时候,微软卷入了一场灾难性的官司中……

  当时软件盗版情况特别严重,大大损害了盖茨的利益,盖茨认为罗伯茨对市场上BASIC编译器的盗版应该负责,于是将它收回卖给了Perterc公司,但这之前他曾经和罗伯茨签署过该软件的协议,允许MITS在十年内使用和转让BASIC程序和源代码。

  很快,MITS就将微软送了法庭的被告席,高昂的律师费令盖茨不知所措,与此同时,Perterc也拒绝支付微软版权费,法院仲裁过程慢如蜗牛,收入的减少和庞大的开支把微软送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盖茨和保罗几乎都捱不过去了。

  盖茨对那段经历至今历历在目,“他们企图把我们饿死,我们甚至付不出律师费,所以当他们有意与我们和解时,我们几乎就范。事情到了那么糟糕的地步,仲裁者用了9个月才发布那该死的裁决……”

  不过,他们终于熬过来了,微软赢了这场官司。

  其实,盖茨当时完全可以向父母借钱,相信他的父母也会帮他度过难关的,但他没有,盖茨坚持微软必须自力更生。盖茨就是这样自己白手起家、艰难地、一步一步打下天下的。

  盖茨一直是一个以工作狂而著称的人物,即使到了39岁结婚的时候,他还经常加班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对于以前任何一个亿万富翁来说,这都是没有的事。尽管微软公司一向以员工习惯性加班拼命工作而闻名,但那些工作的眼冒金星的员工还是心悦诚服地说,他们之中几乎没有谁能比盖茨更辛苦。

  整个世界都知道,比尔.盖茨绝对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最终他成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商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一点使他与以往的任何一个商业巨子有了很大的差别:以前的巨商们的威力通常仅仅局限在某一行业里,但是比尔.盖茨却借助了软件的影响,把触须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微软自己出版的百科全书《英卡塔》中,对比尔.盖茨成就的解释是:“比尔.盖茨的大部分成就,在于他有能力将科技的远景转化为市场策略,把对科技的敏锐性和创造性融合在一起。”这对比尔.盖茨的褒赞是无以复加的,但透过盛赞下的光环,我们还应当看到,比尔.盖茨也是一个凡人。只不过,他智慧超人,有着超凡的经营远见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迫不及待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并将它们转化成财富。

  比尔.盖茨得以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界的代言人,除了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以及他拥有的丰富知识外,还得益于他那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比尔.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善于捕捉商机,并迅速利用这些商机,抢占市场,挤得对手几乎无处容身。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业界人士曾无奈地表达他们无比的痛苦:市场里的财富都被比尔.盖茨占去了。“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将微软的成功归之于搭上了蓝色巨人IBM的巨大战车毫不为过,但这其中不仅仅是幸运。比尔.盖茨眼光独到,看出与IBM的交易影响深远,非常清楚这背后的巨大财富。他知道,如果有了操作系统,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平台,而这将可以改变个人电脑的历史走向。“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爱好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当时的状况。”“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电话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电话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比尔.盖茨这样描述自己最初创业的`经历。

  即便是一个相当小的软件作坊,比尔.盖茨也不放弃对财富的追逐。1975年在阿尔伯克基准备筹办公司时,他就与第一伙伴艾伦斤斤计较起财富的分配问题,比尔.盖茨凭借源代码写作上的优势,占据了股份的六成。一年后他们真正签署协议时,比尔.盖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点,性格比较随和,语气温柔的艾伦自然损失一点。于是协商的结果就是比尔.盖茨拥有微软股份的64%。这是比尔.盖茨在牢牢把握财富商机所进行谈判方面坚持不懈、令人无法抵御的威力最早明证之一。尽管多几个百分点,或少几个百分点对比尔.盖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比尔.盖茨认为,每一个百分点都值得努力争取。

  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后,比尔.盖茨更是没有放弃过能在近期内给自己个人和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机会。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向集团购买者巡回推销股票。

  在这次巡回推销股票活动中,比尔.盖茨代表公司在10天内到世界的8个城市进行过停留,包括世界贸易中心纽约、世界金融中心伦敦等。虽然对比尔.盖茨来说,有点疲于奔命,但为了让自己的股票有一个好的价格,比尔.盖茨不但在这些城市逗留,还在每个城市发表演讲,把推销会场搞得像节日舞会一样热闹。

  当他乘坐的飞机在英国伦敦徐徐降落时,比尔.盖茨一行受到了非常英国式的热烈欢迎:在阿纳比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聚餐会,这是大英绅士们典型的聚会。温文尔雅而又不失热情,会后还举行了舞会。整个晚上比尔.盖茨都乐此不疲。

  比尔.盖茨的辛苦劳作也换回了股民的大把大把的钞票。1986年3月13日,微软股票上市时,以每股21美元开盘。第一天,共成交了360万股,可谓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最后收盘时,微软股票上升到了每股29.3美元。也就是说在一天之内,微软股票就升值了40%以上。

  可以说,当天的股票交易市场成了比尔.盖茨的天下。几乎所有进出交易大厅的股民都买了微软的股票,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比尔.盖茨就在此一役中一跃跻身于身价上亿的世界顶级富翁俱乐部。在世界各企业家的发财史上,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如此神话般财富的,恐怕只有比尔.盖茨一人。

  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赚钱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比尔.盖茨无疑具备了这种最基本的素质,所以,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财富与知名度一样节节攀升。如今微软在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比尔.盖茨在世界首富这个位置上也是一坐就是十几年,无人撼动过。

  比尔・盖茨靠什么法宝建立了他的微软帝国?他为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中独占鳌头而历久不衰?在比尔・盖茨看来,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冒险。在任何事业中,把所有的冒险都消除掉的话,自然也就把所有成功的机会都消除掉了。他自己的一生当中,最持续一贯的特性就是强烈的冒险天性。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伴随着风险,这种机会通常就不值得花心力去尝试。他坚定不移地认为,有冒险才有机会,正是有风险才使得事业更加充满跌宕起伏的趣味。他是一个具有极高天分、争强好胜、喜欢冒险、自信心很强的人,他在本行业内的控制力是惊人的,以至《资本家》杂志在1991年4月曾经发表一篇评论说:微软公司正在屠杀对手,看来似乎会几近垄断软件工业。

  事实上,对冒险精神的培养,比尔・盖茨从学生时代就开始了。他在哈佛的第一个学年故意制定了一个策略:多数的课程都逃课,然后在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再拼命地学习。他想通过这种冒险,检验自己怎么花尽可能少的时间,而又能够得到最高的分数。他做得很成功,通过这个冒险他发现了一个企业家应当具备的素质:如何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得到最快最高的回报。他总是在培养自己好斗的性格,因而被人骂做“红眼”(人在紧张时肾上腺素冲进眼睛,导致眼睛通红)。久而久之,他成为令所有对手都胆怯的人物,因为他绝对不服输,绝对不会退缩,绝对不会忍让,更不会妥协,直到他自己取得胜利。

  比尔盖茨从小就是个“电脑迷”。他1955年10月28日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小时候就开朗活泼,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孩子。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摇篮里来回晃动。等长大些又花许多时间骑弹簧木马。后来,他把这种摇摆习惯带入成年时期,也带入了微软公司,摇动了整个世界。

  比尔盖茨在中学时酷爱数学和计算机。保罗艾伦是他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软件,小比尔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

  1972年的一个夏天,年龄比他大3岁的保罗拿来一本《电子学》的杂志,指着一篇只有10个自然段的文章,对比尔说,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两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摆弄出一台机器,可以分析城市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他们就想成立一家命名为“交通数据公司” 的公司。1973年,比尔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则在波士顿一家叫“甜井”的电脑公司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两个伙伴经常会面,探讨电脑的事情。

  如苹果砸出牛顿的灵感一样,个人电脑突入比尔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比尔盖茨的电脑梦。他和他的好朋友保罗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它配上basic语言,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如今,微软已成为业内的“帝国”,而这与比尔盖茨小时候的“电脑梦”是不无关系的。

  蓋茨從小就非常努力。他從頭到尾讀完了整部《世界大百科全書》。他的父母也鼓勵他多讀書,但凡蓋茨想讀的書,他們都會買給他。

  老蓋茨說,兒子在11歲時便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智力水準,經常向父母問一些國際關係、商業和生命本質的問題。老蓋茨說,這些問題很有趣,我認為這樣很好。現在可以告訴你,他母親並不欣賞這一點,甚至令她感到不安。

  此時,蓋茨已開始不斷衝撞母親意欲控制他的本能,不斷引爆意志的較量。瑪麗對兒子的一切期待──保持房間乾淨、按時吃飯、不要咬鉛筆──忽然間成為雙方摩擦的起源。最終,兩人爆發了一場激烈爭吵。

  蓋茨12歲那年,在一次晚餐時,他同母親的大戰終於達到了高潮。在餐桌上,蓋茨沖著母親大吵大嚷,他現在將其描述為“極其不敬,帶有狂妄自大的孩子般的粗魯”。

  一向好脾氣的老蓋茨再也按捺不住心中怒火,將一杯水潑到了兒子的臉上。

  他和妻子還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蓋茨後來回憶道,他當時向心理醫生說,正在與想控制他的父母爆發戰爭。據說心理醫生當時告訴老蓋茨和瑪麗,他們的兒子最終將贏得“獨立戰爭”的勝利,他們最好減少對他生活的干涉。

  风险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危险。风险是一种非常有诱惑力的未知数。它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也可能让我们丧失所有。但是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一切。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轮盘赌。对于一个深信赌术的赌徒来说,大赌注可能意味着大输,也可能是大赢。比尔.盖茨不是赌徒,但他却敢于冒险下重注。而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有时就难在抉择。比尔.盖茨也曾遇到过一次。在是否发展16位芯片的市场浪潮中,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像一场赌博,看比尔.盖茨把赌注押到哪一类机器上。当时有8086芯片,有Z-8000芯片,除此之外,还有摩托罗拉68000芯片和其他一些芯片,很难弄清楚究竟谁将是最后的优胜者。像当时所有商人一样,为了保险起见,比尔.盖茨都在上面押下了赌注,但是没有实现创纪录的销售。

  其中UNIX2-000芯片在当时是被认为比较有前景的。它是1969年左右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里用C语言创作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兼容,不像一些专用的操作系统那样,必须在特殊机器上才能使用。在理论上,UNIX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运行。

  由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免费转让了教育许可权,这使全世界的学术机构迅速把UNIX2-000推崇成为行业上的一个标准。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上也掀起了对UNIX的狂热。

  比尔.盖茨知道,无论他是继续普遍撒网,还是最终在UNIX2-000上下重注,都难以脱颖而出。于是,他最终选定了IBM的8088。当时IBM虽然是电脑业的老大,但开发出的这款8088芯片却并不好卖。比尔.盖茨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8088上,在当时看来,这无疑是一次疯狂的赌博行为,至少也应该在两种芯片上都下赌注,以防风险。但比尔.盖茨坚信他的这次冒险肯定能够取得回报的。

  正当大家都在冷眼观望的时候,比尔.盖茨已经开始行动了。在1980年比尔.盖茨与IBM开始合作开发个人计算机,使用的芯片自然是8088。在微软与IBM的努力下,他们成功了。随着DOS系统的推出,这种芯片立刻受到顾客的青睐。比尔.盖茨赢了,他的这次冒险取得了高额的回报。这个结果让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的人都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这整整是60万美元的软件交易。这为后来比尔.盖茨财富的快速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风险之于生意场上的人,就好比是常在大海中航行的弄潮儿遇到暴风雨的几率一样。要想成功,勿必需要具有冒险精神。在一门新崛起的工业里更是如此。电脑工业的开发进度就像汽车工业在1910年以后10年间以及飞机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的进度一样,在成熟之前经历了根本性的、往往是混乱无序的技术和业务变革。“成熟工业”这个短语暗示着更小的风险,然而在很发达的工业里,虽然销售商在大部分领域里都接近平等,但冒一下信息技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风险,是做出产品和市场突破的最佳方法。一个基本的竞争胜负的区别标志,就是各公司使用网络工作方式的不同办法。

  不仅仅是电脑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冒险精神,敢于冒险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

  ★ 比尔盖茨成功背后的家庭教育

  ★ 比尔盖茨成功的原因有什么

  ★ 成功故事全集精选

  ★ 比尔盖茨传读后感

  ★ 比尔盖茨语录经典语录

  ★ 成功励志故事

  ★ 成功创业者故事

  ★ 有关成功的故事

  ★ 成功创业故事精选

  ★ 给比尔盖茨的一封信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1

  摘要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性。小说通过盖茨比的悲剧人生,生动刻画了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强化了主人公的悲剧色彩。本文主要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小说人物关系设置和情节设计,突出作品主题。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 盖茨比 写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文坛的一位杰出作家,被誉为“爵士乐时代”的桂冠诗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菲茨杰拉德共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以及160多篇短篇小说。菲茨杰拉德以其对“美国梦”的深刻诠释,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生活、精神价值观,反映了美国一战后人们在物质生活上的尽情享乐以及与之相反在其传统道德、宗教、理想幻灭后的精神空虚,菲氏因此也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发表于1925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无疑是菲茨杰拉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说通过第三人尼克讲述了穷小子盖茨比和上流社会“大家闺秀”黛西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盖茨比最后的悲剧命运。美国著名诗人兼文学批评家T・S・艾略特在这部小说首次面世时曾评论说:“在我看来,这是美国小说自从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Wilson,1993:310)由此可见这部小说的分量。

  二 人物关系与意图

  Joseph Beach(1932,p3)曾给小说的技巧下过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包括“主题的发展、小说的视角、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特定格调语言的运用”。《了不起的盖茨比》则在叙述视角(尼克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人物的塑造、象征的运用以及故事情节的安排上,都体现了作者的别具匠心。除了故事中主人公盖茨比与心上人黛西在社会背景上的差异最终导致其悲剧命运这个主旨外,仔细研究小说人物关系的设置和关键情节的安排,同样会发现盖茨比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在人物安排上,除盖茨比外,作者还设置了另外两对夫妇――布坎南夫妇和威尔逊夫妇。盖茨比的被害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布坎南夫妇及威尔逊夫妇有关。分析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更清晰地了解他们各自与盖茨比遇害之间的联系。主人公杰伊・盖茨比虽由于出身低微而遭到初恋情人黛西的抛弃,但他一直未能忘情于黛西,并视其为“理想的化身”。五年后,已出人头地的盖茨比凭借其不菲的身家跻身上流社会并想重新夺回黛西。黛西・布坎南,汤姆・布坎南的妻子,是盖茨比一直追求的梦想。五年前她抛弃了盖茨比,与门当户对的汤姆结了婚。但五年后她再次遇到已功成名就的盖茨比时,不免对旧情人又动了心。汤姆・布坎南,黛西的丈夫,一方面在了解自己妻子和盖茨比之间的暧昧关系后对盖茨比充满敌意且怀恨在心,另一方面却与车行老板的妻子茉特尔有私情。茉特尔・威尔逊,车行老板乔治・威尔逊的妻子、汤姆的情人,被黛西在心绪慌乱中开车撞死,但黛西对死者和她丈夫之间的关系并不知情。乔治・威尔逊知道了自己妻子的不忠,认为是妻子的情人将其杀害。

  其次在情节上,故事的高潮部分是车祸以及由此引发的盖茨比的被杀,出现在小说的第七和第八章。第七章主要描写了盖茨比、布坎南夫妇、尼克及其女友乔丹开车一起到纽约的广场饭店,期间盖茨比和汤姆摊牌,并对黛西提出与汤姆分手的要求,而汤姆为了反击也说出盖茨比非法贩酒的勾当,最终导致黛西情绪失控,开车撞死了威尔逊太太。第八章则进一步描写了车祸发生后盖茨比对黛西的关心和一往情深,以及最终被布坎南夫妇陷害后惨遭杀害的结局。

  在这些人物中,包括盖茨比自己都有意无意地造成了最后的悲剧结局。这场车祸给汤姆报复盖茨比创造了极佳的机会,成为盖茨比死亡悲剧的导火索。了解每个人物的思想,特别是车祸发生后的思想状态,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理解小说蕴含的深意。

  1 杰伊・盖茨比

  车祸发生后,盖茨比已有替黛西顶罪的打算,他对尼克说:

  “呃,我想把驾驶盘扳过来的……”他(盖茨比)突然打住,我(尼克)也忽然猜到了真相。

  “是黛西在开车吗?”

  “是的,”他(盖茨比)过了一会才说,“但是当然我要说是我在开。”(Fitzgerald,p124-5)

  盖茨比依然深爱着黛西,自与黛西重逢后,他将以前所有的仆人都辞退了,因为“黛西经常来――总是在下午”,而他“需要的是不爱讲闲话的人”(Fitzgerald,p98)。盖茨比对黛西的关心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盖茨比愿为黛西做任何事,甚至牺牲自己为黛西顶罪。当尼克从车祸现场返回,盖茨比立即询问尼克有关被撞的那个女人的情况,并猜测如果那个女人被撞死黛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他关心黛西的安全,“我(盖茨比)只是在这儿等等,看他(汤姆)会不会因为今天下午那场争执找她(黛西)麻烦”(Fitzgerald,p125),所以他一整晚都没睡。正如尼克所说,对盖茨比来说,“仿佛黛西的反应是唯一要紧的事情”(Fitzgerald,p124),黛西就是他的一切,失去黛西,其它都无意义,包括他自己的生命。

  2 黛西・布坎南

  黛西虽知丈夫汤姆有情人,但并不知详情。在广场饭店盖茨比和汤姆亮出底牌后,黛西心慌意乱开车回家,却不想撞到了突然从旁跑出的茉特尔,而后者正是汤姆的情人。五年前,黛西和盖茨比彼此相爱,五年后重逢,看到盖茨比的成功与财富,黛西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和诱惑,并对盖茨比重燃爱火。但当她听到盖茨比发迹的历史后,又不由得产生了犹豫。也正是她的犹豫不决使得汤姆有了报复盖茨比的机会。最终,黛西选择了与汤姆同流合污,嫁祸盖茨比。而与此同时,尼克去汤姆屋外打探情况并从“窗台上找到的一个缝隙” (Fitzgerald,p125)中看到了一场肮脏的阴谋:

  黛西和汤姆面对面坐在厨房的桌子两边,……他(汤姆)正隔着桌子聚精会神地跟她(黛西)说话,说得那么热切,他用手盖住了她的手。她不时抬起头来看看他,并且点头表示同意。

  ……这幅图画清清楚楚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密气氛,任何人也都会说他们俩在一同阴谋策划。(Fitzgerald,p126)

  屋外,盖茨比无比担心黛西,生怕汤姆对她不利;而在屋内,黛西却和汤姆密谋如何嫁祸给盖茨比。当盖茨比最爱的人都在背叛他时,他的悲剧又如何能避免呢?

  3 汤姆・布坎南

  汤姆在从旅馆开车回家的路上看到了车祸事故。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告诉威尔逊先生,他本人与那辆肇事车辆没有任何瓜葛:“今天下午我(汤姆)开的那辆车子不是我的―你听见了吗?后来我整个下午都没看到它”(Fitzgerald,p122)。尼克当时也认为驾车回去的是盖茨比。当他得知黛西才是真正的杀手时,他猜测汤姆的反应,“他(汤姆)或许会认为事出有因―他或许什么都会疑心”(Fitzgerald,p125)。接着,尼克在汤姆屋外的亲眼所见证实了他的想法:在汤姆看来,说服黛西――盖茨比最爱的女人――嫁祸盖茨比无疑是报复盖茨比的最好方法。

  4 乔治・威尔逊

  在邻居的眼中,乔治是那种“听他老婆支使,自己没有一点主张”的男人(Fitzgerald,p118)。尽管之前已经知道了妻子的背叛行为,但妻子的被撞身亡对他来说依然是个致命的打击。他确信杀死他妻子的人和与他妻子通奸的人是同一个人。

  “他(盖茨比)谋杀了她(茉特尔)。”

  ……

  “我知道”,他(乔治)肯定的说,“我是个信任别人的人,……但是我一旦弄明白一件事,我心里就有数了。是那辆车子里的那个男人。她(茉特尔)跑过去想跟他说话,但是他不肯停下来。”(Fitzgerald,p136-7)

  在威尔逊先生看来,那个人杀害茉特尔是有目的的,所以对他来说,报复那辆黄色轿车的主人应该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既报复了他与茉特尔的通奸行为,又严惩了他的谋杀行径。于是威尔逊先生开始了自己的“调查”。他认为自己“有办法查出来”(Fitzgerald,p138),而且他“或许有更容易、更可靠的办法去打听他所要知道的事情”(Fitzgerald,p138)。随后,在布坎南夫妇误导下,他把凶手锁定在盖茨比身上,潜入盖茨比的住所将其杀害。

  5 茉特尔・威尔逊

  茉特尔,乔治的妻子,汤姆的情妇,本身和盖茨比并无关系。车祸发生时天色已晚,她跑出车库时并没有看清车上的人,但是她认得那辆黄色轿车,下午她曾见汤姆开那辆车,所以她觉得当时在车上的人就是汤姆,想过去和他说话。盖茨比之后也对尼克描述了威尔逊太太当时的举动:“但我觉得她想跟我们说话,以为我们是她认识的人”(Fitzgerald,p125)。她丈夫乔治也认为“她跑过去想跟他说话。”(Fitzgerald,p137)。但茉特尔的被撞身亡正好给汤姆报复盖茨比提供了可乘之机,间接地导致了盖茨比的死亡。

  三 关键时间

  每个人在车祸发生后的反应折射出了他们各自的心理活动,衬托出小说的主题。除此之外,故事情节及其时间背景也至关重要。作者专门针对车祸发生的时间及车祸之后的时间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首先由于车祸发生时天色已晚,威尔逊太太认错了人,才使得她突然跑出来,被撞身亡,从而给了汤姆报复盖茨比的机会。其次,车祸发生之后的两个时间段也在盖茨比的悲剧人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是在车祸当天从晚上九点半到第二天早上四点。汤姆和尼克乘车返回住所时,尼克的女友乔丹说:“现在才九点半”(Fitzgerald,p123),接着便是汤姆和黛西在密谋嫁祸直到第二天早上四点。整整六个半小时的时间里,黛西由撞人之后的惊恐转变为嫁祸他人的从容,而被嫁祸的人正是深爱她的盖茨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六个半小时的时间,盖茨比则一直守候在她的窗外等她就寝。当晚,盖茨比告诉尼克:“我要在这儿一直等到黛西上床睡觉。”(Fitzgerald,p126)第二天一早,他又对尼克:“我等了,四点钟左右她走到窗口,站了一会儿,然后把灯关掉。”(Fitzgerald,p127)。可怜的盖茨比不知道他牵挂的黛西正准备让他做替罪羊。而这六个半小时决定了盖茨比最后的命运悲剧。另一个则是车祸发生的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威尔逊先生的邻居发现他失踪了。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他在打听如何去盖茨比家并很快到了那。不久,有人听到了枪声。威尔逊先生以自己的方式惩罚了他所认为的凶手,随后也开枪自杀。从上午十点多到下午两点半的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威尔逊先生按自己的想法做了“调查”,并确认盖茨比就是他要找的人。盖茨比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汤姆和黛西为他设好的陷阱,成为威尔逊先生报复妻子情人的牺牲品,而他至死都不知道黛西对他的所作所为。

  四 结语

  抛开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不谈,单就小说本身而言,作者从不同人物的主客观角度出发,对他们进行了生动而深入的刻画:盖茨比本人对自己的生活显然已经毫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黛西,他的爱人,而对方回报给他的却是自私和冷漠;黛西最关心的是她自己,为此当然可以牺牲别人,也包括爱她和她也曾经爱过的盖茨比;汤姆,盖茨比的情敌,当然希望盖茨比消失,他利用了乔治的报复心里,借其之手杀害了盖茨比;乔治则被布坎南夫妇误导和利用,认为盖茨比不仅是他妻子的情夫,还是杀害他妻子的凶手,他开枪打死了盖茨比,之后又开枪自杀。乔治・威尔逊既是直接导致盖茨比死亡的凶手,同时也造成了自己的悲剧。而他有所不知的是:误导他的汤姆・布坎南是他妻子的情夫,而汤姆的妻子黛西・布坎南才是真正的凶手。至于茉特尔,本来并不认识盖茨比,却在无意中造成了盖茨比的悲剧结局。这样的人物安排和精心设计的情节发展,强化了盖茨比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参考文献:

  [1] Beach,Joseph W.,The Twentieth Century Novel:Studies Technique [M].New York: Appleton-Crofts,Inc,1932.

  [2] Wilson,Edmund,ed.F.Scott Fitzgerald:The Crack Up [M].New York:New Directions Books,1993.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2

  ——读《智慧与财富??比尔·盖茨的故事》有感

  如果给你580亿美元,你会用来干什么呢?是盖一栋世界上最美丽的豪宅?还是天天吃世界上最贵的山珍海味?还是去游玩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

  比尔·盖茨,在《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排行榜上蝉联榜首13年,财产多达580亿美元,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细读《智慧与财富??比尔·盖茨的故事》,它让我懂得了财富的真正价值。

  我感受最深的是比尔·盖茨的生活非常节俭。他说:“一个人会对某些奢华的东西习惯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从某个角度来说,它使你脱离正常的经历,让你变得虚弱,所以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对这些东西的态度。”虽然盖茨成为亿万富翁,但始终遵循着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好到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则苦咸难咽。”盖茨穿的都是便宜的牛仔裤、衬衫等,出差、旅游时从不坐头等舱,总是乘坐经济舱;入住的是普通的客房;用餐也非常节省,汉堡包是他的最爱;而且买东西时总是喜欢挑打折商品。

  书中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记:有一次,盖茨到纽约开会,他的员工事先没有通知他,为他预订了一间豪华的总统套房。盖茨一到房间就惊呆了,气得破口大骂,害得他晚上睡不好觉。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盖茨不喜欢浪费金钱。不像现今的一些人,大肆挥霍钱财,有的在上一掷千金;有的吃山珍海味,而且剩下的比吃的还要多……人们批评他这种行为,他们还振振有词:“活着就应该好好地享受!”“这才叫潇洒!”他们用“吝啬”来评价盖茨。比尔·盖茨把这种“吝啬”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微软。时至今日,微软已经是一个将近有5万人的世界最强大的公司。

  我觉得比尔·盖茨绝对不是吝啬,他是一个真正会利用财富的人。对于技术研发,他舍得一掷千金;对于那些弱势群体,他慷慨解囊,多次走入非洲与艾滋病、癌症病人亲密交谈……他把所有财富不是作为遗产留给他的儿女们,而是捐献给了慈善事业,成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人们用“最乐于慈善事业的人”来形容他。在我的心目中比尔·盖茨是真正的世界上最慷慨的人!!

  他对自己非常吝啬,多方面节制自己的经济支出;但是对于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对于最需要帮助的人,他却变得非常慷慨。使更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比尔·盖茨——利用了财富的真正价值!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3

  一、拜金的传统名门闺秀:黛茜·布坎南

  “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这是作品中主人公杰伊·盖茨比对初恋情人黛茜的描述。少女时期的黛茜是一名具有良好家庭出身背景和教养的上流社会名媛,拥有着姣好的面容、优雅的举止、迷人的微笑的她,乐于向每一位男性施展女性魅力,并能够成功的周旋于不同男人之间。最终,单纯善良黛茜从众多的追求者当中,选择了年轻英俊的军官盖茨比。然而,在命运的捉弄下,当他们步入谈婚论嫁之时,盖茨比被却军队调到了国外。伤心欲绝的黛茜向传统妥协,在家人安排下嫁给了传统的世袭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南。然而,婚后的黛茜并不幸福,新婚燕尔的她并没有得到汤姆的忠贞不渝,因一次车祸暴露了汤姆与一个女佣的奸情,此后,汤姆到处沾花惹草,而黛茜却一味隐忍,固守了谦和温驯的女性传统。

  黛茜的拜金,从故事的一开始作者就有交代。当主人公尼克·卡拉威第一次登门拜访黛茜的豪宅时,他们的房子被称为“一个红白色的格鲁吉亚殖民风格的豪宅。”;当黛茜重温旧爱,受邀参观盖茨比的豪宅所发出的惊讶,甚至当她看到盖茨比成堆的高档衬衫,情不自禁地发出狂喜又把头埋进衬衫中哭泣,为了隐藏自己的难堪并用“我从没见过这么多漂亮的衬衫”为借口时,虚伪且唯利是图的本性被作者细致的捕捉并描写出来。

  黛茜的自私,也被作者在故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正当黛茜对婚姻和生活快要彻底失去希望的时候,盖茨比的出现使她燃起了心中熄灭已久的爱的火焰。在念及“舊情”和对丈夫的婚外情上,黛茜感情的天平开始向盖茨比倾斜,但当汤姆蓄意揭穿盖茨比的贫穷出身和通过非法渠道贩卖私酒的不光彩发家史后,黛茜退缩了,转而向汤姆寻求庇护,对盖茨比在树下的约定与誓言立马消失殆尽。

  黛茜的冷漠,更将盖茨比死亡的悲剧进行了放大。当黛茜开着盖茨比黄色的劳斯莱斯将丈夫汤姆的情妇梅朵撞死后,惊慌失措的她躲到家中不敢出门,在盖茨比一整夜守护在她家门口,只为了确定她是否安全时,她却与汤姆协同谋害盖茨比。当盖茨比被无辜的威尔逊先生当成杀妻凶手并与之同归于尽时,黛茜却与汤姆拿着行李,头也不回地仓皇离开,通过尼克·卡拉威的描述更能得知,她甚至连盖茨比的葬礼也没有参加。如此冷漠、自私、拜金的形象在作者的描写中栩栩如生,让我们从看客的眼中得知了黛茜的真实一面。

  二、充满欺骗与算计的新女性:乔丹·贝克

  从一战后到经济危机的十年间,在美国历史上呈现出一段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妇女的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给女性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也使得女性的经济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随着社会的改革,一些新兴现代女性开始走出家门,投身到社会工作中去。在故事中,乔丹·贝克就被作者塑造成为一位既有传统女性的精神,更具有新女性的精神的女性代表角色,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的精神面貌。

  她是在美国知名的高尔夫运动员,并曾在全国高尔夫比赛中获得冠军;是女主人公黛茜·布坎南从少女时期到婚后的闺蜜;能够脱离男人的金钱,并利用自己的运动天赋来获得经济的独立;这样一位拥有着男性名字的女性角色,在作者菲兹杰拉德笔下,被描述成一个乳房较小、身材强壮、英俊挺拔又行动矫健的姑娘。在小说中,当主人公尼克初次相识时,对其外貌进行了特别的描写,如“她的皮肤由于长期的运动生涯晒成了棕色”“胸膛挺得如年轻的军校学生”“她坚硬笔直的身体让任何晚礼服在她身上都能穿出运动服的味道。”随着小说与人物关系的发展,乔丹的那张“厌烦而高傲的面孔”暴露无遗。例如,身为高尔夫职业运动员的她,在众目睽睽的比赛球场上,被披露自己为谋取有利地位的小动作的“比赛丑闻”,她通过利用欺骗的手段来完成自己对成功的强烈渴望;甚至她能够云淡风轻的说着谎话,急功近利的用不合时宜的做法来掩盖她的一切,可见乔丹·贝克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与黛茜是同样的,都属于时代的产物。

  三、欲跻身上流社会的情妇:威尔逊夫人梅朵

  要论小说中最悲惨的女性,那就莫过于威尔逊夫人梅朵了。作为汤姆·布坎南的情妇、经营惨淡汽车修理工威尔逊的太太,是一位不再年轻、带有肉感但是劲头十足的女性。在社会底层的她,婚后住在灰谷十一年之久,她对丈夫威尔逊先生的态度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年男尊女卑观念,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对她丈夫的瞧不起与责备,从而威尔逊先生的懦弱更加凸显出了梅朵的强势。而这样的梅朵,在遇到上流社会的汤姆后,自甘堕落的沦为其情妇,并为之当做一件可以炫耀、提升自己身份感的事情;爱慕虚荣的她将汤姆视为唯一能够跻身成为上流社会的依托,逐步实现她的金钱梦。然而渐渐忘记自己是谁的梅朵,自以为已成为汤姆心中的唯一,狂妄的在汤姆面前直呼黛茜的名字,令她自己也想不到的是,接踵而来的却是汤姆冰冷的巴掌,梅朵错把汤姆的虚情假意当成了放肆的理由,以至于最后惨死在黛茜的车轮之下。作为当时下层社会女性代表的梅朵,与代表上层社会女性的黛茜相比,虽都有着拜金的代名词,但实质南辕北辙。

  作者菲茨杰拉德他用华丽的辞藻,细腻的笔触,精确的视角,捕捉并描写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背景社会下不同的女性形象,可见,无论是黛茜、乔丹还是梅朵,她们无一不都是对当时社会的解读,更是作者让我们带着思考去探索、去想象当时社会的一种意图。可以说,这样一部带有自我思考的作品,才能被称之为完整且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M].南京: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刘雪琪.浮华世界里扭曲的灵魂-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09).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4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叫戴尔·泰勒的德高望重的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些内容足有几万字,且不押韵,要背诵全文有相当大的难度。可是,牧师的这个许诺太有诱惑力了,因为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过了不多久,有一位11岁的少年胸有成竹地坐在泰勒牧师面前,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下来,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竟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这使泰勒牧师既惊讶又佩服,他不禁问这个少年:“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竭尽全力。”这位少年就是日后成为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世界首富,以后成为世界著名慈善家的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世界上,要做成一件事或成就一项事业,锲而不舍、竭尽全力、坚持不懈、决不半途而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想象,要在很短时间内,把几万字、且不押韵的《圣经·马太福音》中的有关章节一字不差地背诵,对于年仅11岁的少年来说,是何等的不易!但比尔·盖茨通过“竭尽全力”做到了。在以后几十年的人生路上,他让坚持不懈、竭尽全力成为了生活和事业中必不可少的良好习惯。遇事他不为自己找借口,不为外界所诱惑,不被困难所吓倒,更不急于求成或虎头蛇尾。他总是使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坚持到底,最后摘到了成功的硕果。

  比尔·盖茨的故事启示我们,每个人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大自然对人的赐予是平等的。只要自己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就一定不会落后于别人,因而也就没有必要自卑或去仰视别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而且要做得更好,因为我自己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正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在几十年人生路上,比尔·盖茨认定了前进的方向,保持着高洁的心性和独立不阿的人格,甘于寂寞、努力拼搏、竭尽全力,使生命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

  比尔·盖茨的故事也启迪我们,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不要把自己隐于云海峰峦之后,也不必将自己藏于青竹绿林之中,你自己就是巍巍山峦上的一石,就是苍苍林莽中的一株。所以,你没有必要去敬畏名山大川,也没有必要去赞叹大漠孤烟。你就是你,一切的成功或失败就靠着你自己!在几十年人生路程的搏击奋斗中,比尔·盖茨做任何事情都坚守“赛场上没有意外的金牌,事业中也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的信条,始终坚毅执着、竭尽全力,所以他成功了。他应该成功,这是他付出后应得的报偿。

  有人曾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提问:“比尔·盖茨与爱因斯坦谁更伟大?路甬祥是这样回答的:“要我看两人一样伟大。爱因斯坦在认识客观世界方面是伟大的科学家。但比尔·盖茨领导科研人员把计算机普及到整个社会,推进到每一个家庭,这也很伟大。”诚哉斯言!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5

  1、《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内容简介如下:故事讲述了银行小职员尼克背井离乡来到纽约,盖茨比夜夜笙歌的奢华生活和神秘的个人背景引发了他的好奇。

  2、原来,这位富商出身贫寒却爱上了大家闺秀黛西,世界大战爆发拆散了这对有情人。盖茨比带着功勋从战场归来,等待他的却是心上人嫁作他人妇的消息。伤心欲绝的他不择手段成为富翁,挥金如土,彻夜笙箫,为的就是引起黛西的注意,挽回失去的爱情。

  3、尼克为盖茨比的痴情打动,为两人牵线搭桥。殊不知黛西早已不复当年,而是一副拜金面孔,与盖茨比的重温旧梦不过是她在婚姻外寻求的刺激。一次意外,黛西驾车时撞死了丈夫汤姆的情人威尔逊太太,盖茨比为救心上人决意顶罪,汤姆却借此唆使威尔逊杀死了盖茨比。

  4、薄情的黛西没有为盖茨比送葬,而是与丈夫踏上欧洲游玩的旅程。盖茨比草草结束了荒唐悲剧的一生。而目睹了人世间薄情寡义的尼克,也离开了喧嚣、冷漠、空洞、虚假的纽约,黯然回到故乡。

  (来源:文章屋网 )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6

  弗朗西斯·司各特·基·菲茨杰拉德,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出生于明尼苏达州的商人家庭,曾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召入伍,退伍后在工作之余致力于文学创作。此后20年间,菲茨杰拉德发表了《此岸天堂》《姑娘们与哲学家们》《爵士时代的故事》《夜色温柔》《最后的大亨》等各类长短篇小说。他创作了一系列迷惘、热情、如诗如梦的“爵士时代”人物群像,表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年轻人个体梦想与时代梦想的幻灭,是美国“浮躁的20年代”的代言人、今天“已成为和海明威、福克纳比肩齐名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小说家”[1]。

  1925年菲茨杰拉德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出版,确立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中篇小说以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通过尼克·卡罗维的叙述,以杰伊·盖茨比为主人公,展开一幅工业化进程中的美国中上阶层的剪影画卷,描述了当时上流阶层的虚伪自私和专横混乱,同时为读者展现出一个纸醉金迷而又浮躁虚幻的大时代图景,将追求自由、理想、个人奋斗的梦想失败与主人公爱情美梦的幻灭结合在一起,深刻表达了“美国梦”的覆灭主题。小说的笔调既热烈又冷静,类似绘画“印象派”的表达手法,风靡一时。

  由于小说充满张力的故事性与带有强烈特色的时代感,自作品面世以来就一直受到电影人的青睐,小说出版的第二年就被转拍成了电影,由奥斯卡影帝沃纳·巴克斯特代言。此外,1949年、1974年与2000年,这部作品也先后被搬上了大银幕。根据最新报道,预计2013年由好莱坞巴茨·鲁赫曼导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的电影版本也即将上映,该作品一直受到电影人的关注与青睐。在这一系列电影作品中,1974年版本和2000年版本都是目前可见的较为写实之作,其中1974年由马卡尔维茨导演、著名演员罗伯特·雷德福担纲主角的版本,更以丰富的写实细节、精确的演员表达、巧妙的编剧构思成为翻拍系列中的经典。

  一、影视艺术语言的表达特色

  影像是最直观、最能表现事件与情节的艺术手段,如果要将文学作品成功地搬上电影银幕,就需要舍去很多原著中理想性的空间,并在有限的时间长度中为观众带来一整套艺术体验,将故事情节与人物个性更快更直接地展示给观众,并完全不会给观众带来接受障碍。正如卡罗尔在《电影的力量》中所说,“画面表现与文字表现不同,只需要简单的学习,就可以完全欣赏其中的美感。”[2]德国戏剧家莱辛把艺术分为两类:诗和绘画,前者为时间艺术,后者为空间艺术,“混淆诗与画的界限将会导致诗与画迷失各自的本性”[3]。

  进入20世纪,电影的出现使艺术形式能够在时间与空间上都充分展开,解决了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之间的界限问题,并兼具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双重表现力,克服了文学在空间方面和绘画在时间方面的表达缺陷。而影视语言的表达也由此成为文学语言和造型语言的有机结合体,作为所有影视作品的叙说工具,为现代艺术手段开辟了一个新篇章。现代电影3d技术的产生,更是达到了影视艺术表达的极致,可以突破想象极致,将观众完全安置于一个分外逼真、凭空创造的“真实”世界。

  与文学语言不同,影视语言表达的优势在于能够将故事情节与人物个性更直接、更全面地展示给观众。相比文学语言,人类心理的描绘是影视表达的一大难题,文学艺术可以将人物深层次的心理活动进行剖白,但影视语言就很难表现虚实相间的人物感受,它的优点在于可以用更直观的画面表现人物外在的个性特色、从而制造更简洁的戏剧效果,从侧面彰显出人物的心理个性。美国教授博德威斯特尔曾对人物对话中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其中,目光、表情、姿势、身体距离等都可以被归为人物的非言语行为,这类语言“在人类交际行为中占据约70%的分量”[4]。在影视艺术中,旁白、定格、特写、放慢等手段,都能够部分或完全还原文字的表面内容,不过相较文学语言,影视语言的风格显得更为紧凑、简洁,也有更多对话、更多画面造型,能够强烈凸显人类间的非言语行为,达到表演效果和音像效果的非凡呈现。虽然很难在电影镜头上直接进行人物心理的描述,但观众可以更直观地领会到特定场景下的人物表现。

  小说向电影的改编也是将文学语言转化为电影语言的过程,改编者既要注重与原著的外在风格和内在灵魂的契合,也要对原著故事内容和场景进行取舍,以取得符合电影语言特点的更好的表达效果,这一点在1974年版本和2000年版本翻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都可以略见一斑。相较而言,1974年派拉蒙公司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公认最接近原著、细节改动最少的版本;2000年英美合拍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对原著文本有了较大的删减,但在感情处理上使用了更为细腻的手法。《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波三折、充满戏剧性,并蕴涵强烈的时代批判性,在英语文坛中深入人心,其作品结构为影视创作提供了天然的改编空间,两者互为影响,交相辉映,都表现出了这部作品在不同艺术形式下的独特魅力。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电影语言表达特色

  在文本作品向电影作品改编的过程中,场景与背景的还原是必不可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东部社会的真实写照,电影改编中的对原著的取材则需要精心设计,时代气氛、服装、音乐都需要进行还原。1974年版本的电影,剧本改编来自著名导演兼编剧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全片达到2小时17分,极其追求视觉效果,场面豪华张扬,影片对当时歌舞升平的浮华场景的呈现,渲染到位、细节逼真,几乎可以作为20年代的美国史参考。各种道具、音乐、场景、服装等细节的应用以及电影对原作中大量原文的保留,精确还原了书中的各种细节与场景及20年代那种空虚、浮躁的社会现实,主角的表演也可圈可点,从影片一开场就将原著韵味渲染给观众。

  片中开场,便是盖茨比豪宅的特写:香车、泳池、金饰、银器……随处可见的“jg”缩写,四处散落的奢侈饰品,都尽显主人公一派新贵的上流社会富贵作风。随着镜头的推移,在盖茨比家汇聚一时名流的盛大派对中,片中更是处处都打印着“爵士时代”的烙印:派对女士们的低腰线闪裙、短发红唇的造型风尚、麻制西装的优雅男伴、方兴未艾的charleston社交舞……纵观全片,人物造型无不精致到位,场景塑造无不纸醉金迷,对小说中的背景叙述进行了十足的影视化具象表达。这种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时代风尚的直观重现,更给观众带来了直接、鲜明的时代印象,达到了文学语言无法抵达的表达界限。也唯有结合音画系统和文本系统双重优势的影视语言,才能将文本中灰尘幻化的城市进行这样的还原,赋予文本中情节与情境的多重具象化魔力。

  此外,电影改编对盖茨比登场亮相的处理表达,给予了观众更直接的神秘感与期待感。书中,盖茨比的出场是在作者的叙述中缓缓道来的,读者随着阅读时间点的展开,渐次了解盖茨比的形象、性格和经历。而在1974年电影版本中,满怀理想的叙述者尼克初来纽约,几乎他接触的每个人都会描述着盖茨比的富有、神秘和流言,而尼克正好又是盖茨比的邻居,他简单的小屋旁就是盖茨比气派辉煌的豪宅,而邻居家中永不止歇、夜夜笙歌的聚会更是让观众与尼克一起对这个传说中的神秘富豪充满了揣测与好奇,直到有一天他被荣幸邀请到盖茨比的派对中。

  然而即使当他来到派对,在这极尽歌舞、热闹喧天的狂欢中,兴奋的宾客在长桌前喧嚣闲谈的话题焦点仍然是盖茨比,每一个人都钦羡着盖茨比的财富,每一个人都揣测着盖茨比的履历。盖茨比尚未出场,影片就将一个崇尚物质、成功与荣耀的热烈图景展现在观众面前,大家都围绕盖茨比,都以各种传闻表达着一些微妙的眼馋与不甘。总之,这是一个“美国梦”洋溢的时代,人人都想成为盖茨比,作为主人公,盖茨比先生在出场前宛若神人。在这样步步焦灼的言说下,观众在紧迫而期待的气氛中终于迎来了盖茨比繁华之中稍显寂寞的亮相。1974年的电影版本,首先将当时的社会风貌依照小说中的描述还原出来,再通过各种场景传达出虚荣、浮华的时代气息,最后一步步设置盖茨比迟迟未出场的悬念,让观众对情节的推进一直保持在一种良性的焦灼中。

  影视语言的表达可以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上更为简洁直接,也不可避免地会牺牲原著中文学语言的铺垫叙事。1974年电影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相当忠于原著,整个故事的开场上也像书中一样引用了主人公的独白:“在我年纪还轻、世故不深的时候……”[5]原著就是以这段独白引出了讲述者尼克的个人经历与气质特点,尼克不妄加褒贬的特点让他与故事中的人物都能产生深度交往,从而参与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但经过电影改编之后,由于影视叙述空间的限制只能对书中的这一段大加删减,将片中情节直接切换到尼克与表妹黛西的相遇,这也是文学向电影的改编过程中,不可避免所受到的空间长度表达手法的限制。

  三、《了不起的盖茨比》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对比

  基于原著,将1974年版本和2000年版本进行对比,我们更能发现基于相同文本所进行的不同影视处理,为受众所带来的微妙艺术兴味的差别。首先,从叙事手法上,两大版本的电影改编,都将原著版本的插叙、倒叙叙事,改编成为顺叙、倒叙叙事。原著中,菲茨杰拉德的倒叙手法使盖茨比“带着一种强烈的印象出现”[6],这种手法更利于作者迷惘而梦幻的表达需要,但并无法在电影语言中取得同样的效果。同样,从叙述视角上,小说中的叙述者尼克是以全知视角参与了故事几乎所有情节,但车祸事件中面对修车行的主人威尔森与妻子时,又是以目击人的旁观者角度来进行叙述,这种视角上的突然转折,更凸显出这一事件对各个人物未来命运发展的重要性。而在电影表达中,由于影视艺术的特定叙事特点,故事的讲述自始至终都使用了全知视角,让观众一目了然,在确保情节流畅性的同时,更保证了故事的节奏剪裁与原著的统一性。

  与原著相比,电影作品与文学作品表达主题的侧重点也有了显著差异。书中结合时代背景从多个角度反映了“美国梦”的破碎之感,从战争层面上,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怀抱赤子之心的青年一代在面对浮华无度、价值崩溃的社会时,所笼罩的无力感与虚无感不断起伏在书中的字里行间。但在电影改编中,战后赤子之心的粉碎很难从背景去诠释,由于戏剧着力点的需要,电影的主题表达全部集中于最容易表现人性的感情纠葛上,作为人性纯俗交锋最频繁的地方,感情的幻灭也是主人公盖茨比最残酷的梦碎之处。电影中,黛西对汤姆和情妇关系的任其发展、盖茨比出现后与黛西往今时的感情纠葛、小人物威尔森对妻子外遇的隐忍,这一切都被导演用缓慢的节奏和平静的影像控制着,微妙地表达出小说中平静之下又暗流涌动的情境。

  在情节处理上,原著中对车祸事故进行虚写,通过各个人物出事后心中的痕迹,影影绰绰点明了那场决定各人命运的事故经过,而两个版本的电影作品中都对那场事故的前因后果进行了直接描述。小说中对各个角色的性格表达,一直在暗流涌动之下伏线千里,这种笔法不但给读者带来一种情味怅然、雾里看花的兴味,而且更对车祸事件进行了铺垫。当车祸事故突然爆发,终于将各人身上那层朦胧的外罩猛然揭下时,汤姆和黛西自私而虚伪的丑态顿时立显。在影视作品的表达中,事故前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事故发生时的经过详情,都无法完全做到文字叙述上的暗设伏笔、隐而不发。这种不得不将事件和人物做实的具象化表达特点,也难免让电影表达缺失了原作中那种由于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带来的梦碎感和凄凉感。

  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表达的契合度还决定于电影再创作的基调。原著中,女主角黛西的出场亮相,跟随着尼克的讲述与情节的发展一步步渐次展露,2000年的电影版本中,这一点的交代手法并无差异。但1974年的电影中,随着片头轻柔的爵士乐,镜头扫过新贵富豪盖茨比别墅中的各种家具摆设,然后慢慢聚焦于社交名媛黛西的各类剪报,最后定格在主人公书桌上黛西面容照片的特写。这串镜头从片头一开始,就让观众不得不聚焦于主人公和这名年轻女子的关系上,为片中后续情节、盖茨比的一系列举动埋下了伏笔。

  在盖茨比与黛西第一次重逢时,不同版本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原著中两人在尼克家里相见时是大雨滂沱,眺望远处的一盏绿灯,更让这一场景如幻似梦。不过1974年的电影中,这一天却阳光灿烂,但场景含蓄保守,更加贴近原著。而2000年的电影中,又还原了原著的情境,大雨滂沱中,黛自驾车来尼克家中做客,盖茨比敲门而入,这一场景的刻画更为细腻饱满,黛西的脸上被朦胧的灯光笼罩、两人表情的特写、镜头在三人间的来回交替、盖茨比极度兴奋下的恐惧与压抑、狭小空间中两人的感情在紧张迫力下的爆发蔓延,演员的表演、场景的构造、剪接的运用,都让原著中丰沛的情感诉求在银幕上得到了充分表达。

  相同的文本,不同电影版本的处理,反映出不同艺术手法的再创造个性。总体来说,1974年电影版本拍出了原著的风味和气势,最高程度地还原了原著的情节。而2000年版本更加重视对主人公之间感情关系的处理,对盖茨比爱情理想的描绘更为丰满,也更为梦幻。两个电影版本的表达手法与原著的文学表达手段相比,同样的情节、同样的场景,甚至同样的语言和对白,由于场景安排、演员表演、镜头运用、摄影效果的些许差异,就可能形成截然不同的电影韵味,体现出不同艺术家的不同表达诉求。而能够把握观众心理,通过影视艺术独具的艺术手法,将原著的精神意境展现并延伸出来,这就从客观上完成了从文学语言到影视语言的转化乃至升华。

  四、结语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7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夜色温柔》 象征主义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作家,是“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代表。发表于1925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上的地位,而发表于1934年的《夜色温柔》使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使他与海明威、福克纳齐名,成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都是反映“美国梦”幻灭主题的小说。它们的时代背景都是一战后的美国社会,尽管后者的故事情节围绕在欧洲展开,但大环境还是美国年轻一代战后的生活状态。《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的是出身下层阶级的盖茨比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苦苦奋斗,却最终被自己的“梦想”扼杀的悲剧。《夜色温柔》讲述了出身于中产阶级的精神病学医生迪克与出身上流社会的患者尼科尔相爱并结婚,因为对妻子的精心护理,他逐渐荒废自己的事业而最终崩溃的悲剧。前者描绘了理想没有实现的幻灭,后者描绘了实现的未必是理想的幻灭,其幻灭感比前者更加沉重。在这两部作品中,为了突出人物性格,深化小说的主题意义,菲茨杰拉德大量地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主义手法。笔者通过对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作者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它们的象征意义尽管各不相同,但在反映作品主题方面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一、场景象征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将美国的中西部与东部对立起来,是别具一番深意的。小说的叙述者尼克来自于中西部一个家道殷实的家庭,一战后回到家中觉得百无聊赖,于是决定到东部去学债券生意,因为“中西部不再是世界温暖的中心,而倒像是宇宙的荒凉的边缘”。然而在东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东部有钱阶级的虚伪、冷酷与欺诈及盖茨比的悲剧,他感到“东部在我心中就是这样鬼影憧憧,面部全非到超越我眼睛矫正的能力”,于是他打道回府,回到那个卡罗威家族居住的地方。尼克之所以到东部发展而最终又回归到中西部,是因为他已深刻地认识到东部是世袭贵族的天堂,他们在物质财富极大富足的外壳下,掩盖着虚伪、自私、冷酷的灵魂;而中西部尽管比不上东部的富有和优雅,它仍然充满着生机和希望,是最具纯朴民风的地方。来自中西部的盖茨比,怀着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来到东部矢志不渝地追求他的理想,但他理想的化身却是一个“声音里充满了金钱”的女人。在东部这样一个没有理想,没有道德的社会去实现只有在中西部才可能实现的理想,这只是一种痴心妄想,盖茨比的梦必然断送在东部。

  另外,纽约长岛的两个小岛――东卵和西卵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它们尽管在外形上一模一样,但却代表着两个不同阶层的社会地位。住在东卵豪宅的人们是“世袭的有钱阶级”, 住在西卵的人则是像盖茨比一样的暴发户,即:所谓的“新兴的有钱阶级”。前者对后者不屑一顾,他们之间存在着一道永远也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夜色温柔》中,作者借用海滩和别墅来表现上流社会的富有。海滩是迪克亲手用耙子从乱石堆里整治出来的,后来成为上流社会名流们的避暑圣地。海滩是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也是迪克展示自己才华和取悦名流们的地方。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迪克和尼科尔的关系因为迪克事业的日益荒废而逐渐冷淡,迪克日渐消沉颓废时再一次来到海滩时,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迪克和尼科尔离婚后首先去的地方也是海滩,在最后离开之前,他向海滩祝福告别。

  戴安娜别墅与海滩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也是迪克付出太多心血的地方,但它坐落在距离海滩很近的悬崖上,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也预示了迪克在沃伦家族里地位的不牢固,终究会离开不属于自己的上流社会。

  二、人物象征

  黛西是世袭的有钱阶级,是物质主义的象征,和汤姆•布坎农一样,他们完全丧失了人生信仰和传统道德,拥有的只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臭皮囊。但在盖茨比的眼中,黛西是世间最美好事物的化身,象征着他的梦想和希望,但正是他的“梦想”将他推向死亡的深渊。

  盖茨比是“美国梦”的象征。出身贫寒的盖茨比怀着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始了艰苦的奋斗,力图重温往日的旧梦。盖茨比为爱情、为财富孜孜不倦的追求分明就是“美国梦”的真实写照。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一个浅薄、无知的女人身上,却浑然不知这种“理想”本身就是一个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梦想。黛西根本不可能成为盖茨比梦想的化身,因为她属于汤姆的现实世界――金钱、地位,而不属于暴发户盖茨比自己营造的梦幻世界。在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里,为实现梦想而表现出的顽强执着以及敢于承担后果所表现出的高度的责任感,使盖茨比完全立于他人之上,具有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

  在《夜色温柔》中,尼科尔代表着上流社会及存在于上流社会一切顽症。

  她出身上流社会,但在少女时被父亲奸污,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结果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遇到迪克后,迪克给了她父亲般的呵护和关爱,使她逐渐康复,但她最终又投入了无政府主义者汤米•巴尔邦的怀抱。她的人生很曲折。她的精神病象征着整个上流社会的病症:冷酷、自私、堕落、暴力和享乐。巴比•沃伦――尼科尔的姐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金钱主义者,是她计划给尼科尔买一个医生,也是她支持尼科尔抛弃迪克。汤米•巴尔邦则是一个野蛮的为了金钱愿意和任何国家交战的无政府主义分子。萝丝玛丽更是一个为了金钱和个人前途而出卖自己灵魂和身体的放荡的好莱坞演员。

  迪克•戴弗(Dick Diver)的姓氏Diver的字面意思是“潜水者”。它象征迪克在不了解上流社会深浅的情况下,他毅然决然地投身进去,恰如一只扑向火苗的飞蛾,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他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

  三、色彩象征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颜色来突出小说的主题,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白色、蓝色和绿色等。

  黛西的主色调是白色。五年前黛西与盖茨比约会时是一身白色衣裙;五年后尼克第一次去黛西家里,黛西还是穿着白色衣裙,黛西去盖茨比约会开着白色的敞蓬汽车,盖茨比和尼克应邀去黛西家作客时,黛西和乔丹“躺在一张巨大的长沙发上,好像两座银像压住自己的白色衣裙”。白色几乎与黛西同在,甚至黛西的名字也是一种白色的雏菊。白色象征着纯洁,但也代表着空洞、冷酷、无情、邪恶与死亡。在小说中,白色一方面暗指黛西的精神空虚,道德缺失,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她将把盖茨比引向死亡。

  蓝色是深沉、平静的象征,而与蓝色最密不可分的是“灰谷”上空那幅巨大的广告牌上T•J•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是蓝色的,庞大无比--瞳仁就有一码高。这双眼睛不是从一张脸上向外看,而是从架在一个不存在的鼻子上的一副硕大无比的黄色眼睛向外看。”“他留下的那两只眼睛……光彩虽不如前,却依然若有所思,阴郁地俯视着这片阴沉沉的灰堆。”这双蓝色的眼睛因为尘世的喧嚣和金钱的遮掩而失去光泽,但他依然能够目睹“灰谷”中所发生的一切。威尔逊的勤劳,莱特尔的谎言以及夜幕下的车祸都脱不过他的眼睛。难怪乔治讲到他妻子的欺骗时说:“上帝知道你所做的事,你所做的一切。你可以骗我,但你骗不了上帝。”说这话时,威尔逊直盯着T•J•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T•J•埃克尔堡大夫的眼睛其实就是上帝的化身,是信仰、诚实和忠诚的象征,正好与东部精神的虚无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黄色与盖茨比紧密相连。首先是他五年后约见黛西时佩戴的金色领带,其次是黛西肇事时开的正是他的黄色豪华轿车,再就是他心中的“黄金女郎”。这些肤浅的颜色与盖茨比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反映了盖茨比逃脱不了世俗的观念,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梦想”,对金钱近乎病态的迷恋和崇拜,同时也预示了盖茨比将丧命于自己用金钱编织的梦。

  在《夜色温柔》中,黄色与尼科尔的关系最为紧密。尼科尔与萝丝玛丽在沙滩上认识后不久,她就把一只萝丝玛丽的母亲相中的黄色拎包送给了她,并把她能找到的所有黄色物品全部塞进包里。尼科尔因为对迪克的误解而精神病发作,差点出车祸时穿着黄色的衣衫,“犹如飘动着的一条神奇的黄色绸带”,还有尼科尔有关一座雾气朦胧的黄色房子的话,甚至尼科尔与迪克恋爱时唱的歌曲里,也有黄色的“银元”。黄色与尼科尔密切相关并非偶然,这是因为黄色在西方社会里是金钱的象征,如“yellow boy” 就是金币的别称,所以,黄色就是尼科尔身份的象征,她是以黄金包装出来的一个“黄金女郎”。美丽的躯壳里面裹着金钱的铜臭,肤浅而无头脑的她直接将迪克推向痛苦的边缘。此外,黄色在小说中还象征着尼科尔因为精神病而不健康的身心状况,也反映出作家对上流社会追求享乐,惟利是图,道德沦丧的厌恶之情。

  四、动作象征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第一章中,尼科对盖茨比的最初了解是通过后者的动作。尼科看到盖茨比从大厦的阴影里走了出来,两手插在口袋里站在那儿“仰望”银色的星光,然后他又朝着对面码头上的绿灯“伸出”两只胳膊,颤抖着。星光和绿灯都象征着盖茨比的梦想和希望。他仰望和双手拥抱的动作都象征着盖茨比对心中梦想的热切渴求和追求,但这种梦想好像近在咫尺,但实际上却遥不可及,难以实现。

  在《夜色温柔》中,与迪克相关的动作有两处。在故事刚开始不久,有几行文字专门描述了迪克在海滩上表演的一个小节目。“他装模作样地摆弄着一把耙子,似乎在清除沙砾,然而,渐渐地表现出某种意义隐晦的滑稽来,虽然他脸上仍是一本正经不动声色。”这一动作从表面上看是指迪克用耙子耙去沙滩上的石子,使沙滩更加纯净柔和,更加完美。但它的象征意义则是迪克在充当一个“殉道者”的角色,试图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清除这个龌龊世界的各类顽症:诸如尼科尔父亲留给她的污渍及同性恋、精神病、枪杀、暴力等等。

  迪克和尼科尔离婚后去的地方也是海滩,在最后离开之前,“他站在高高的平台上,抬起右手,划了个十字,为这片沙滩祝福。”向海滩祝福告别这一动作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除了表示迪克向这片他付出心血而熟悉的地方告别之外,更多地表达了迪克与沃伦家族告别,与不属于自己的上流财富社会决裂的决心。

  菲茨杰拉德之所以在美国文学史上取得如此大的艺术成就,是与他在自己作品中大量的使用象征主义手法分不开的。在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小说主题方面,他对象征主义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象征主义特征,也使他成为20世纪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宜燮、常耀信主编:《美国文学选读》(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8

  在《华尔街日报》的一次专访中,老盖茨首次对外讲述自己和儿子的故事。一贯低调的老盖茨从不夸耀自己在儿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组织领导人会议演说中说:“作为一个父亲,我从未想过那个在我住所里长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还爱顶嘴的小子有一天会成为我的老板。但这确实发生了。”

  实际上,改变盖茨这个“问题少年”人生轨迹的人正是老盖茨。

  “泼”醒儿子

  老盖茨和妻子玛丽育有3个孩子:大女儿克丽丝蒂、儿子盖茨和小女儿莉比。盖茨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学习兴趣和天赋,小小年纪就通读《世界大百科全书》。为鼓励他阅读,老盖茨夫妇在这方面毫不吝啬,只要是他想看的书,一律买下。

  到11岁时,盖茨开始向父母抛出千奇百怪的问题,为难他们。步入青春期的盖茨试图摆脱母亲的控制,对保持房间整洁、准时吃饭、别咬铅笔头等要求产生抵触情绪,母子之间时常发生争执。“他那时很招人烦。”妹妹莉比回忆说。老盖茨在采访中也承认,11岁后的盖茨成了让家长头疼的孩子。

  盖茨12岁的一天,在餐桌上对着母亲粗鲁地大喊大叫,言辞充满讥讽和孩子气的自以为是。一向冷静的矛盾调停者老盖茨终于发怒了,端起一杯凉水,泼到儿子脸上。

  盖茨停止了喊叫,回过神来的他突然对父亲说:“谢谢淋浴。”

  给予独立

  盖茨一家对这次“泼水事件”记忆深刻,它不仅成为盖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让他一夜之间变得成熟,也改变了老盖茨对子女教育的看法。

  在孩子们眼中,以律师为业的老盖茨在家始终保持严谨、冷静,但盖茨顶撞母亲的行为让他严重“失控”。

  这件事后,老盖茨夫妇带儿子接受了心理咨询。盖茨告诉心理医生:“我想与父母争夺控制权。”医生建议老盖茨夫妇,他们的儿子最终会赢得这场争取独立的“战争”,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独立。

  老盖茨夫妇最终接受医生的建议。考虑到私立学校能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空间,他们替盖茨在一所私立中学报了名。正是在这所学校里,盖茨结识了改变他一生的重要“伙伴”――电脑。

  从13岁起,盖茨享有绝大多数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自由。父母允许他晚上独自去华盛顿大学用电脑,在假期四处旅游、打工。他曾在华盛顿州首府奥林匹亚当州议会服务生,在首都华盛顿当过国会服务生。高中时,他还休学一段时间,跑到华盛顿州南部的一座发电厂做电脑程序设计员。

  在这段“天马行空”的自由成长期,盖茨认识了后来与他一起创办微软的保罗・艾伦。1975年,身为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的盖茨决定退学,与艾伦共同创业。儿子的决定令老盖茨夫妇震惊不已,但他们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儿子的选择,支持他去新墨西哥州创业。

  全力支持

  创立微软后,盖茨决定将公司迁回西雅图,主要“吸引力”就是父母的全力支持。他自己也在离父母家不远的一所住宅里安顿下来。母亲玛丽为他雇了一个保姆,负责为他打扫房间,保证他参加重要会议时能有件干净的衬衣穿。老盖茨则给予儿子事业上的支持。他利用自己当律师建立的社会关系,向西雅图的商业人士大力“推销”微软,他所在的律师公司成为微软当时最大的客户。1980年,他施展自己的口才,说服儿子的大学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如今,鲍尔默是微软的首席执行官。

  在微软公司准备上市前,盖茨担心上市会分散员工精力,老盖茨就安抚儿子的紧张情绪,解除他的后顾之忧。最终,微软成功上市,盖茨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

  劝子“从善”

  儿子一夜成名后,老盖茨夫妇又面临另一项挑战:劝说盖茨把钱用于慈善事业。盖茨当时只想专心发展微软的事业,不愿分散精力做慈善。为此,在老盖茨的办公室里,盖茨和母亲玛丽在“泼水事件”多年后再次发生争吵。最终,玛丽成功说服儿子在微软内部为慈善机构“联合劝募会”募捐。之后,盖茨又跟随母亲加入“联合劝募会”董事会。

  随着盖茨的财富不断增加,西雅图地区慈善机构向他发出的求助申请越来越多。盖茨原本打算等自己60岁退休后再一心投身慈善事业,但1994年,母亲玛丽患乳腺癌去世,加速了他投身慈善的步伐。玛丽的葬礼结束后,已年过七旬的老盖茨向儿子提议创建一个正式的慈善机构,由他负责申请审查和拨款。

  一个星期后,盖茨拿出1亿美元作为起步资金,创建“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老盖茨是最初的管理者之一。在自家厨房的餐桌上,老盖茨签出了基金会第一张支票,向西雅图一个癌症治疗项目捐赠8万美元。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9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深刻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揭示了美国社会的悲剧,本文拟对这部小说从人物、情节、故事背景这三方面运用原型理论进行阐释,解读作者通过这些原型的运用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原型理论;了不起的盖茨比

  引言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爵士时代的美国为背景,将希腊神话与基督教精神相融合,以深沉的神话意识对现代人们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度审视。菲茨杰拉德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以及他“美国梦”的破灭。

  一、原型批评理论

  原型批评(Archetypal criticism)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批评流派。其主要创始人弗莱认为文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也就是说,批评家必须对文学进行宏观的研究,找到一种更大的范式,去发现和解释文学艺术的总体形式和普遍规律。这种更大的范式就是原型(archetype)。他说:“所谓原型,我是指把一首诗与另一首诗联系起来因而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的象征。”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原型指的是能体现“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他指出:“原始意象即原型。无论是神怪还是人、还是一个过程,都总是在历史进程中反复出现一个形象。因此,它基本上是神话的形象。我们再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这类意象赋予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以形式。”

  二、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原型解读

  1. 人物原型解读

  (1) 盖茨比:耶稣的原型

  盖茨比是一个现代耶稣式人物。其主要经历对应耶稣的立志、受难和复活原型。盖茨比出身卑微,父母终日劳作,这同耶稣生于木匠约瑟的平民家境相似。盖茨比17岁时把名字由James Gats改为Jay Gatsby, Jay Gatsby是Jesus,God’s Boy发音的变体,即:“耶稣,上帝之子”。作为“上帝之子”,“他必须为他的主效命”。盖茨比在豪宅频繁举行宴会,一如耶稣身边聚集众多门徒一样。盖茨比同汤姆在旅馆为争夺黛西激烈争吵,汤姆对盖茨比的险恶责难,对应了耶稣遭受犹太祭司诬告和审讯情节。威尔逊将盖茨比打死,像耶稣罹难一样,32岁的盖茨比主动走向十字架,成为替罪羊。小说结尾,尼克来到盖茨比住所,有感人亡物在,嘘唏不已。他认为盖茨比与“美国梦”精神并未幻灭,那种富于理想色彩的浪漫精神能够与世长存。尼克这种感悟可视作盖茨比的精神“复活”,这又令人想到耶稣遇难后的复活。

  (2)黛西:海伦的原型

  在小说中,黛西体现了古希腊神话中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原型-海伦。在神话中,海伦的美艳和移情别恋是导致特洛伊城遭灭顶之灾的直接原因。小说中黛西是位漂亮而又轻浮的美丽女子,她的年轻美貌曾引起众多军官的追求,可她总在感情上摇摆不定。与盖茨比相恋,却在他离开之际嫁给富有而粗俗的汤姆;得知丈夫不忠,已为人妻的她一边轻浮地别人,―边与现已跻身于富人之列的盖茨比旧情复燃;为逃避车祸责任,又与丈夫合谋加害深爱她的情人。黛西在盖茨比的精神世界里是位美丽纯洁的公主,值得英雄们不惜一切去追求,但这只不过是盖茨比的幻想。她的本质与腐朽堕落的“美国梦”的内在本质一致,都是虚假、毫无实际意义的幻影。正因为盖茨比始终没有认清这一事实,才最终导致他的悲剧命运。黛西在盖茨比与汤姆对她的争夺中,虽未象海伦那样引起十余年涂炭生灵的两国之战,但却是导致盖茨比悲惨命运的直接原因之一。

  2、情节的原型解读

  圣经中的经典情节莫过于善与恶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小说中,圣经的善恶矛盾冲突体现在人物上。首先,盖茨比与汤姆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以亚当和撤旦为原型的。圣经故事中,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过着幸福的生活,夏娃受到撒旦的诱惑偷尝禁果,最后和亚当受到上帝的惩罚落入人间,世代受苦。盖茨比和黛西也曾有一段快乐时光,他们彼此相爱,就像生活在伊甸园的亚当夏娃。然而在盖茨比开赴战场时,黛西抵制不住汤姆金钱的诱惑嫁给了他,从此盖茨比陷入无尽的痛苦,失去了他的伊甸园。同样盖茨比与黛西之间的关系是以耶稣和犹大的关系为原型。在耶稣所有的门徒中,他最信任的是犹大,但最终背叛他的也是犹大。盖茨比视黛西为一生挚爱,为了她付出一切在所不惜,可黛西却因为抵制不住诱惑而背叛了盖茨比,并最终导致了盖茨比的毁灭。

  3、故事背景的原型解读

  小说中两大故事背景-花园和灰谷,是以圣经中的伊甸园和地狱为原型的。圣经中描述到,上帝在东方的伊甸,为亚当夏娃建立了伊甸园。那里地上洒满了金子、珍珠、红玛瑙,各种树木从地里长出来,开满各种奇花异卉。而地狱是一个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只有死亡与痛苦。小说中故事的发展主要在两个场景:盖茨比的花园和灰谷。作者详细描述了盖茨比的花园:他的花园充满各种奇花异卉的香味,有“长寿花闪烁的香味,山楂花和梅花泡沫般的香味,还有吻别花淡金色的香味”,还能听到树上的鸟鸣。一间间仿古卧室“铺满了玫瑰色和淡紫色的绸缎,摆满了色彩缤纷的鲜花”。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这座花园就是盖茨比为黛西精心打造的伊甸园。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重拾旧爱和黛西在这座花园里生活。小说的另一场景就是灰谷,一个地狱一样的地方。“在这里灰烬像麦子一样生长,长成小山小丘和奇形怪状的园子,灰烬堆成房屋、烟囱和炊烟的形式,最后经过超绝的努力,堆成一个个灰蒙蒙的人,隐隐约约地在走动…”。这与盖茨比的花园形成鲜明对比,呼应了圣经故事中伊甸园与地狱的巨大反差。

  三、结语

  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反映美国喧嚣时代历史画卷的泱泱大作,只停留在作品的文字意义是不够的,透过作品中各色典型人物与神话中原型人物千丝万缕的巧合和联系,我们会发现作者的弦外之音。作品的意义不只停留在重现处于“爵士时代”的人们内心空虚、寻欢作乐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百态,透过这一时代中的这些人,透过他们的追求、迷惘以及理想的破灭更体现了美国人有史以来对美国梦的追寻和破灭的延续。(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Fitzgerald, F. Scot, The Great Gatsby [M].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s Publishing House .1982.

  [2] Frye, N.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 [M].Princeton: Princeton UP, 1975;75

  [3] 常耀信. 美国文学简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 方杰. 论的文比神话模式.国外文学 (季刊),1999,(1).

  [5] 菲茨杰拉德. 了不起的盖茨比[M].周敦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6] 荣格.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M].美国:赫尔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8.

  [7] 时秀华. 之原型阐释 [J].山东外语教学,2001,(4).

  [8] 巫宁坤.菲茨杰拉德小说选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9] 吴建国. 菲兹杰拉德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比尔盖茨的故事篇10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2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大家,他被认为是排在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的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三号人物,也是公认的“爵士时代”的杰出代言人、优秀的“编年史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凭借《人间天堂》在文坛一举成名,之后又创作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为自己在文学界树立了一座宏伟的纪念碑。

  本文将主要探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和尼克这两者身上体现出来的二律背反心理。菲茨杰拉德在其自传性随笔《崩溃》中写道:“测试智力是否一流,就要看头脑在同时容纳两种相反意见的情况下是否仍能运转。”[1]其实对于任何一位艺术家来说,这种对立统一的思维都是他们将对人生、对文艺的直觉领悟向理性升华的必备素质,菲茨杰拉德在这方面是精通的。

  小说是以尼克的视角来带出盖茨比。对于盖茨比这个富翁邻居,尼克一直都觉得他是一个神秘的存在,直到他受邀参加宴会,他才认识了盖茨比,见面时盖茨比的笑对尼克来说恰到好处,仅这一小小的举动就拉近了距离。可是紧接着,“就在此刻,他的笑容消失了,我所看到的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壮年男人年纪有三十一二岁,说起话来措辞文雅,文绉绉得近乎可笑。在他做自我介绍之前,我强烈地感到他在小心谨慎地遣词造句。”[2]盖茨比先前在尼克心里树立起的可亲可感的形象轰然崩塌。尼克与盖茨比接触伊始就产生的这种既亲善又生分的感觉。

  后来尼克跟盖茨比聊过几次,盖茨比的寡言让尼克有些失望,尼克最初以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的印象逐渐淡薄了。接着又发生一次令人窘迫的同车之行,盖茨比依然用文绉绉地口气向尼克讲述他的经历,再加上和沃尔夫山姆的见面与交谈,尼克不得不开始思考盖茨比与沃尔夫山姆的关系。此时在尼克眼里,盖茨比身上神神秘秘甚至带有些恶的成分明显地压过了和善可亲的形象。

  直到尼克通过贝克之口知道了盖茨比和自己的表姐黛西之间的故事,他压制住了对盖茨比的反感,试着去理解他并打算帮他与黛西见面。当汤姆残忍地揭开了盖茨比发家的秘密时,盖茨比脸上的表情给尼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得知开车撞死了马特尔的人其实是黛西,而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西不愿说出真相时,尼克觉得他有必要提醒盖茨比出门避一避风头。了解了一切的尼克突然不想离开盖茨比了,在错过了两班火车之后他才与盖茨比告别,这一告别也是永远的告别。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尼克在对人对事上都明显地受到二元对立的思维的支配。再看作者对盖茨比这一人物的塑造,我们发现在他身上也存在着这种思维的痕迹。

  单纯地从故事情节来看,小说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盖茨比寻找往昔的爱情的失败,所以对这一人物这种思维的分析主要将从他对黛西的爱情来入手。盖茨比和黛西早在战前就已经结识并互相产生了感情,但是后来盖茨比奔赴前线,停战之后他又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或者是误会被送到牛津而不能及时回国。而此黛西迫于外界的压力,又因为太年轻抵挡不了金钱和享乐的诱惑,在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她选择了和汤姆结婚。对于黛西的嫁人,盖茨比没有表现怨恨,他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盖茨比认为只要他努力地让自己变得富有,就能赢回黛西。暴富之后的盖茨比在黛西家对面的岛上买下豪宅,举办宴会,可黛西却未出现。他请尼克帮忙才如愿相见。这次相见盖茨比和黛西都很开心,盖茨比成功地用自己的富有重新树立起他在黛西心中的位置,而黛西也乐于沉浸在这种用金钱打造的王国里。

  在一次宴会上,盖茨比看出了黛西并不喜欢聚会,并感觉到自己离她很遥远,尼克劝他对黛西不宜要求过高,但盖茨比却不以为然,大喊他一定要把一切都恢复到过去的模样。单看这一情节,会觉得既好笑又可怜。直到在黛西家,他才对尼克说出尼克想说但未说出口的话,“她话音中充满了金钱味”,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黛西完全成了高高在上的黄金女郎,但这依然未能使他放弃重新和黛西在一起的希望。最终发生了盖茨比和汤姆的争吵,汤姆的揭露吓坏了黛西,面对这种情境,盖茨比对黛西的幻想只剩下一丝丝游移不定的气息了。

  黛西在回家途中开车撞死了马特尔,盖茨比处于对她的爱护,在她家窗外守到凌晨,还希冀黛西会打来电话告诉他自己下一步会怎么做,而黛西自回家后就再也没跟他联系,甚至未出席他的葬礼。

  处于同一时代,也同样有着这种矛盾的心理,但作者在小说中给二者安排的结局却截然不同,作者的意图何在呢?

  了解菲茨杰拉德生平的读者都会把其小说中的“盖茨比”这一形象看成是作者的化身。菲茨杰拉德与他笔下的盖茨比的确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所以不妨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探讨盖茨比身上的二律背反心理的来由。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一样,饱受爱情的折磨,努力发财致富并都有一夜暴富的神奇经历。正如他在《崩溃》中的《早年成名》这一文章中写的那样,“在一段殚精竭虑的快乐时光之后,在我匀出一点时间喘口气时,一副新鲜的美国生活画卷在我眼前渐渐形成。1919年的犹疑不定已经告终――人们似乎已经不太相信将来会怎样――美国正在上演历史上最伟大、最绚烂的狂欢,关于这个可以讲好多好多的故事。整个金灿灿的“大繁荣”就洋溢在空气中――它那璀璨的恢弘气度,它那狂野的糜烂堕落,还有“老美国”在禁酒令中的迂回曲折的垂死挣扎。所有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故事都蕴含着某种灾难的意味――我长篇里的那些妙人都走向毁灭,我短篇中的钻石山灰飞烟灭,我笔下的百万富翁都像托马斯?哈代的农民一样,虽然美好,却命运多舛。”[3]这种悲剧意识使得菲茨杰拉德对生活保持着警惕,他将盖茨比塑造成一个悲剧人物正是他的这种警惕性的表现,他试图用这一悲剧人物惊醒美国人,提醒他们树立对“美国梦”的正确认识。

  如果说小说中盖茨比的故事是对菲茨杰拉德曾一度亲身沉醉的金钱迷梦的戏剧化的表现,那么尼克则是作者塑造的代表着使美国变得伟大的那种传统力量的捍卫者。尼克在一战之后回到中西部的家中,觉得无聊透顶,决定离开如同宇宙凋零破败的边缘的中西部,到东部去学做证券生意,但他发现那个所谓的文明的东部已经不是追求美国梦的圣地了,在那里充斥着虚假与冷漠、堕落与粗俗、懦弱与自私,东部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精神废墟。在东部,盖茨比走上了毁灭的道路,而尼克始终谨遵父亲的教导,作为一个客观冷静的旁观者避免了盖茨比的厄运,同时他也发现自己不能继续在东部这一精神废墟里生活,他选择回到与自己有着血肉之情的西部土地上,去接受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滋养。

  尼克回归西部与盖茨比至死都抱着自己虚幻的梦想是两种对立的选择,尼克在美国大众沉醉在金钱与享乐之中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避免了被腐蚀的悲剧命运,与盖茨比守着虚幻的梦想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就是通过在自己小说人物身上,小说人物与人物之间,植入二律背反的艺术思维和心理,给整个美国社会拉响了警报,也正是这种警醒的效果使得这部小说在之后出现的“菲茨杰拉德复兴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注释:

  [1]菲茨杰拉德: 《崩溃》,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版,第90――91页。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有过听比尔盖茨的故事的经历,对比尔盖茨都不陌生吧,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分享比尔盖茨的故事(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比尔·盖茨很小便展示出伶俐过人的一面。他爱好浏览,父母对他的这项喜好也极为支撑,只有比尔启齿,他的父母任何书都会给他买。

  但父母担忧这样下去比尔会变成一个书呆子,而不理解怎么与人打交道。他们曾经尝试过在家里开派对,让比尔在门口迎接客人。也尝试过让比尔在老盖茨的公司聚首上做个服务生,以此来锤炼比尔的处事待人。

  等到11岁,比尔心智疾速地成熟起来,并且总爱好拿一些深入的问题,比方外交、经济以及人生上的问题,难堪自己的父母。

  这是个好的萌芽,阐明比尔当时意识问题的深度在一直加深。老盖茨说。但说诚实话,他妈妈并不喜欢他这样,因为有时候问题太多太尖利,咱们也不能给他个完善的回答。

  比尔和母亲的抵触,跟着他年纪渐长,逐步激化起来。玛丽老是在比尔面前,唠叨说要他可能坚持房间整齐,吃饭时不要拖拖沓拉,也不要总咬铅笔,这些唠叨最后演化成母子俩剧烈争吵的导火索。

  这个时候,他(老盖茨)就会充任跟事佬的角色。把吵得面红耳赤的俩人拉开,将纷争平息下来。克里斯蒂说。

  比尔和母亲的争吵在他12岁时到达热潮,一天晚上,比尔在餐桌上对母亲大吼起来,据比尔事后回想说,当时他完整是个自认为是的忘八,居然对自己的母亲大声地冷言冷语。

  接下来,和事佬老盖茨便将一杯水直接泼到了比尔的脸上,这就是那有名的泼水事件。

  感激你为我洗澡,小盖茨高声叫道。

  老盖茨很少有如斯不沉着的举措,只管和孩子们关联亲密,但日常里的他却不苟言笑。这件事件之后,老盖茨和玛丽将比尔带到心理医生那儿接收征询。我当时在和我的父母争吵,到底谁才是决定我人生的主人。比尔这样跟心理医生说。后来,这位心理医生给比尔父母的提议是,比尔是个非常独破的孩子,他的人生运气终极仍是由他来控制,作为父母,老盖茨和玛丽最好多撒手,给他自由。

  因为本人的成长阅历,老盖茨比拟认同心理医生的倡议。时期不同了,老盖茨说道,他不用像我小时候那样须要在各方面谨严警惕。老盖茨出生工薪家庭,从小长在离西雅图1小时航程的布雷默顿市,那里是蓝领工人凑集的处所,在这种地方长大,由于父母没时光管教子女,所以老盖茨当时受到的束缚少。在成长的进程中,老盖茨经常需要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打算,做决议。

  于是,盖茨夫妇向小盖茨让步了。后来,他们送比尔去了学校,他们感到在那里比尔能取得更多自在。那是所私家学校,名叫湖畔学校,当初它已经因为是盖茨第一次接触电脑的地方而驰名世界。

  盖茨表现,从那个时候,他开端意识到,我不必再在父母眼前证明我自己,我必需开始思考该做些什么向世界证实我自己。

  1967年,盖茨已上六年级,是位不愿与人交流的学生。秋季,盖茨进入湖畔中学(Lakeside School)就读,这是一所私立男校,他当时是班上个子最小的学生,但却穿着13码(美码)的鞋子。

  1968年,盖茨与他湖畔中学的同学保罗·艾伦(Paul Allen)利用一本指导手册,开始学习Basic编程。当时该校拥有一台PDP-10计算机,其使用时间的年度预算资金为3000美元。

  仅仅数周内,盖茨和艾伦便花光了这笔预算。不久后,这两名小男孩与“计算机中心公司”(CCC)签订了一份协议。协议规定,盖茨和艾伦向CCC报告PDP-10存在的软件漏洞;作为回报,CCC则向他们两人提供免费上机时间。

  1971年,盖茨为湖畔中学编写程序,其中包括一款课表安排软件。

  1972年,盖茨卖掉了他的第一个电脑编程作品——一个时间表格系统,买主是他的高中学校,价格是4200美元。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盖茨在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标准化测试中得分1590(满分1600)。虽然盖茨记忆力很好,但他却有不少“臭毛病”:经常逃课、不爱洗澡、在编程或玩牌时就只吃比萨饼和喝苏打水。与同宿舍的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结为密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1975年1月,在当月出版的美国《大众电子》(Popular Electronics)杂志上,刊出了一篇MITS公司介绍其Altair 8800计算机的文章。艾伦向盖茨展示了这款机器图片。数天后,盖茨就给MITS总裁埃德·罗伯茨(Ed Roberts)打电话,并表示自己和艾伦已经为这款机器开发出了BASIC程序。实际上当时他们一行代码也没有写。

  1975年2月1日,以经过夜以继日的工作后,盖茨和艾伦编写出可在Altair 8800上运行的程序,出售给MITS的价格为3000美元,但相应版税却高达18万美元。

  1976年11月26日,盖茨和艾伦注册了“微软”(Microsoft)商标。他们曾一度考虑将公司名称定为“艾伦和盖茨公司”(Allen & Gates Inc.),但后来决定改为“Micro-Soft”(注:即“微型软件”的英文缩写),并把该名称中间的英文连字符去掉。当时艾伦23岁,盖茨21岁。

  1977年1月,盖茨从哈佛大学辍学,然后前往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Albuquerque)市。在那儿,他找到了一份为罗伯茨编写程序的工作,工资标准是每小时10美元。MITS总部位于阿尔伯克基,盖茨也把微软总部设在此地。

  1977年,盖茨秘书在进入微软办公大楼时,经常发现发现盖茨本人躺在地板上睡大觉。他这时仍然喜欢吃比萨饼,同时对手下要求非常严格,并经常与同事进行激烈争辩。盖茨当时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说过的最愚蠢的想法。”

  1979年1月1日,盖茨把微软总部迁往华盛顿州贝莱佛(Bellevue)市。

  1980年8月28日,盖茨与IBM签订合同,同意为IBM的PC机开发操作系统。随后他以5万美元价格购买了一款名QDOS的操作系统,对其稍加改进后,将该产品更名为DOS,然后将其授权给IBM使用。

  1982年,在上市销售的第一年期间,盖茨向50家硬件制造商授权使用MS-DOS操作系统。

  1987年,在微软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盖茨与梅琳达·弗伦奇(Melinda French)相识。

  1993年4月11日,在佛罗里达州飞往西雅图市的包机上,盖茨向梅琳达求婚。盖茨还安排飞机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作短暂停留,并带着梅琳达同好友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起去购物。

  1994年1月1日,盖茨与梅琳达举行婚礼,婚礼现场设在夏威夷州的兰奈(Lanai)岛上。盖茨预订了岛上所有旅馆的房间及夏威夷州的所有直升机,以防止外界来打扰他们婚礼。参加婚礼的嘉宾包括保罗·艾伦和沃伦·巴菲特等人。

  1995年7月17日,盖茨荣登《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榜首,个人财富为129亿美元,盖茨时年39岁。微软当年销售收入为59亿美元,员工量为17801人。

  比尔盖茨,众所周知是美国的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的董事长,世界首富。他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的西雅图,自小家境富裕,父亲是一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华盛顿大学评议员及第一州际银行董事。天生喜欢冒险的比尔在他11岁时就迷上电脑,几年后就开始与同伴积极拟建自己的公司。19岁毅然从哈佛大学退学,创建了微软公司。20年间,微软公司奇迹般的发展成为世界电脑界的霸主,并以电脑应用软件系统WINDOWS闻名于世。

  我们都认为比尔从小就很聪明是天オ,但在小学的时候老师他的父母不这么认为,在四年级的时候还差一点把他留级了。老师认为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身体老是摇晃,有些功课学得很差,加上课桌乱糟糟,老是受到老师的批评,师生矛盾激烈。比尔很难适应学校的生活,甚至讨厌学校的学习。

  父母认为这样的学习环境对比尔的成长很不利,所以帮他转学并想把他压级,但新的班导和校长觉得比尔是一个有个性并且能力很强的孩子,尤其他的思想更胜过他的能力。所以比尔就没有压级,他在新校长和新老师的爱护帮助的良好环境中,把这种能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一颗天才的种子终于没有被夭折在摇篮中。看来那些所谓的天才还是般人所不能辨析的,他们总不按常规的人所设想的路径走。要呵护一颗天才的苗苗还真不容易啊,所以说剪断孩子梦想翅膀的是老师和父母。

  比尔在哈佛大学读的是律师专业,他爸爸是著名的律师,子承父业,理所当然,甚至他爸爸认为从此儿子会回归正业了。但比尔擅长和喜欢的是数学和经济学,所以对学习律师心不在焉,甚至考试都睡着了,但成绩还算不错。可见他真的很聪明。比尔知道自己的心思都在计算机上,但他不得不修完哈佛的其他课程。于是他一边学习律师的课程,一边接触计算机的研究,并着手创办自己的公司。他想离开哈佛,投身计算机事业,遭到了他父母强烈的反对,认为他的决定太轻率了,要求他读完哈佛再去创办公司。但比尔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说服父母。读了三年哈佛比尔就綴学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之旅。一般的人很难理解这样的选择,所以比尔盖茨不是般人,是二般人。

  做微软当然也困难重重,和其它做企业一样会遇到资金、技术、人员、风险等问题,但从小养成的百折不饶的精神以及要做就做行业第一的追求使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经过20年的拼博他终于把微软带到了世界的顶峰。到他32岁时就成为《福布斯》美国富豪第400名富豪,39岁成为世界首富。比尔53岁退体,把自己的财产全数捐给其名下慈善基金,全身心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他完美的人生令我们像仰望星星一样仰望着他,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标杆,也是历史教科书中值得占上一页的精英。

  这本书的故事不管对于创业者,还是父母,都是值得读的好书。

  如果给你580亿美元,你会用来干什么呢?是盖一栋世界上最美丽的豪宅?还是天天吃世界上最贵的山珍海味?还是去游玩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

  比尔·盖茨,在《福布斯》杂志的富豪排行榜上蝉联榜首13年,财产多达580亿美元,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细读《智慧与财富――比尔·盖茨的故事》,它让我懂得了财富的真正价值。

  我感受最深的是比尔·盖茨的生活非常节俭。他说:“一个人会对某些奢华的东西习惯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从某个角度来说,它使你脱离正常的经历,让你变得虚弱,所以我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对这些东西的态度。”虽然盖茨成为亿万富翁,但始终遵循着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好到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则苦咸难咽。”盖茨穿的都是便宜的'牛仔裤、衬衫等,出差、旅游时从不坐头等舱,总是乘坐经济舱;入住的是普通的客房;用餐也非常节省,汉堡包是他的最爱;而且买东西时总是喜欢挑打折商品。

  书中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记:有一次,盖茨到纽约开会,他的员工事先没有通知他,为他预订了一间豪华的总统套房。盖茨一到房间就惊呆了,气得破口大骂,害得他晚上睡不好觉。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盖茨不喜欢浪费金钱。不像现今的一些人,大肆挥霍钱财,有的在赌场上一掷千金;有的吃山珍海味,而且剩下的比吃的还要多……人们批评他这种行为,他们还振振有词:“活着就应该好好地享受!”“这才叫潇洒!”他们用“吝啬”来评价盖茨。比尔·盖茨把这种“吝啬”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微软。时至今日,微软已经是一个将近有5万人的世界最强大的公司。

  我觉得比尔·盖茨绝对不是吝啬,他是一个真正会利用财富的人。对于技术研发,他舍得一掷千金;对于那些弱势群体,他慷慨解囊,多次走入非洲与艾滋病、癌症病人亲密交谈……他把所有财富不是作为遗产留给他的儿女们,而是捐献给了慈善事业,成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人们用“最乐于慈善事业的人”来形容他。在我的心目中比尔·盖茨是真正的世界上最慷慨的人!!

  他对自己非常吝啬,多方面节制自己的经济支出;但是对于社会,对于弱势群体,对于最需要帮助的人,他却变得非常慷慨。使更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比尔·盖茨——利用了财富的真正价值!

  读完整本书后,我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要浪费金钱,把一分一毫都用到有意义的地方去!

  不知道小朋友们对世界顶级首富——比尔—盖茨是否有所了解。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我对这位大人物一无所知,但自从看了一本《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之后,我特别崇拜这位大人物,而且让我有一种想与小皮尔—盖茨交朋友的冲动。

  那是一个月之前,因为我《书海扬帆》的作业做得特别出色,老师请我到她办公室去挑选一本书作为对我的奖励,还推荐我看这本《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我把老师给我的这份奖励捧在手心里,幸福得像一只在草地上蹦跳的小麋鹿。兴奋的我没花三天的功夫就把这本《比尔—盖茨小时候的故事》看完了。

  故事主要讲了盖茨从小酷爱读书,尽管他是个儿童,但他喜爱读成年人的书。在自己家里,他可以随意翻阅父母的藏书。长着一头沙色头发的7岁男孩盖茨最喜欢反复看个没完的是那套《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几乎有他体重1/3的大书,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看。他常常陷入沉思,冥冥之中似乎强烈地感觉到,小小的文字和巨大的书本,里面藏着多么神奇和魔幻般的一个世界啊!

  每次盖茨的妈妈出差都喜欢把他带走身边,盖茨一路看到的景致回来后都会一五一十地讲述给全班的同学听。有一次,盖茨的妈妈出差,把盖茨带到上海去,在车上盖茨就看到了一尊很大的雕像,觉得特别神奇。于是回家后第一天返校他就要求老师能给他几分钟的时间,让他能把看到的事物与同学分享。

  其实,在生活中的我和小时候的盖茨有些相像。我也是一个非常爱看书的孩子,在我的眼中,书就是我童年的吸铁石,它能把我牢牢地吸住,几个小时都一动不动。书还像是我的梦孩儿,带着我畅游在甜甜的梦中,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我要像勤劳的小蜜蜂,在书中学会采集,酿出香甜的蜂蜜来。

  我也和小盖茨一样酷爱旅游,每次节假日总是缠着爸爸妈妈带我去走走看看,因为那里有很多我在书中找不到的知识和快乐。但是有一点,我要向比尔—盖茨学习,我总是把旅游的快乐记在本子上,我以后也要和同学分享,让我的同学们也能感受到快乐!

  有一天,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就在梦中我的梦孩儿带着我和小比尔—盖茨交上了好朋友。

  据说,曾经有记者问比尔·盖茨:“世间有没有人比您更富有?”

  盖茨回答:“有啊,我就知道有一个人比我富有。”

  记者们赶紧拿起录音笔,生怕遗漏了什么信息。

  可接下来,盖茨讲了个故事。

  原来,很多年前,年轻的比尔·盖茨辍学后路经纽约机场,在报摊上浏览报纸标题,有一篇文章他非常喜欢,于是想买下这份报纸,但是翻遍口袋,零钱也不够。

  就在他准备放弃时,卖报纸的黑人男孩叫住了他,对他说:“这张报纸送给你。”比尔·盖茨连忙解释说零钱不够,但这个男孩很慷慨大方:“没问题,免费奉送。”

  数月后,比尔·盖茨再次路过纽约机场,巧合的是,那个故事又发生了一次,这个男孩再次免费送给比尔·盖茨一份报纸,虽然盖茨一再推迟,但男孩很坚持,并一再解释说:“放心吧,这份报纸来自我的利润,不会亏钱的。”

  19年后,比尔·盖茨已经非常富有,有次路过纽约机场时,他忽发奇想要找到那个男孩,经过多番努力最终如愿以偿。

  比尔·盖茨对男孩说:“你认识我吗?”

  已经长成男青年的男孩看了盖茨一眼:“当然认得,你是大名鼎鼎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

  比尔盖茨笑了:“很多年前,在纽约机场,你曾经免费送过我2份报纸,现在,我想偿还旧债,尽管说出你想要的东西吧,我会尽力照办。”

  男孩却笑着回答说:“这份债可未必是你能偿还的!”

  比尔盖茨很好奇:“为什么?”

  曾经的小男孩这样解释:“当年我送你报纸的时候,我自己就是个穷光蛋,靠卖一张张报纸才能换口面包生活;而你现在是世界首富,即使你给我远超过一张报纸的钱或者礼物,也无法抵得上当年我那张报纸的价值呀!”

  后来,比尔盖茨常感慨地说:“这个年轻人,我一直认为他比我更富有。”

  是的,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拥有多少财产,而是能否对他人和社会付出更多善意。

  占据世界第一富豪位置10多年并被誉为超级天才和赚钱机器的比尔盖茨,近日忽然向全世界宣布,他将要退休并将自己所有财产(580亿美元)全部捐赠给盖茨-梅琳达基金会,不给自己的后人留下一分钱。如果加上过去所捐献的300多亿美元,他累计捐款接近900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许多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这也使他成为继巴菲特之后的又一个将所有财产捐出的超级富豪。

  1999年的年初,比尔盖茨带着他那个充满幻想色彩的“维纳斯计划”来到深圳,向中国推广这个计划,当时他住在深圳的远东大酒店,那天酒店广场甚至酒店旁边的路上聚集了数以万计的他的“粉丝”,人们争相一睹心目中世界第一富豪的风采。盖茨非常有风度的向大家挥手致意,后来他还在酒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时他很随意地穿了一件羊毛衫,讲到兴奋的时候,他还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可细心的观众们发现,这位世界第一富豪所穿的竟然是一件已经破损并且袖口上已经掉出线头的羊毛衫,这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

  第二天,深圳的一家报纸便刊登了某专栏作家写的一篇带有调侃性的文章,大意是说:那些身穿名牌、珠光宝气的人,多是没太多钱的,因为他不够富,但希望别人知道他很富,而当你富到一定程度以后,你根本不需要在自己的身上显示出你是个有钱人,就像比尔盖茨这样,可以穿一件掉了线头的羊毛衫出来演讲,但却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比他更有钱。

  其实只要拿中国的那些富豪平时的作派与美国或者欧洲的那些大富豪相比较,就会发现,原来中国的富豪与外国富豪的生活方式竟是这么的不一样。大多数中国富豪都喜欢要面子,所以豪华汽车、豪华别墅、名牌服装、昂贵手饰、高档场所消费等等,处处要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当然,除了显赫自己,他们还需要以这些高档的消费来讨好各级的官员,以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而国外的大多数富豪在日常生活中是十分简朴的,如巴菲特就居住在一个极普通的居民小区里,既没保镖也没佣人,居住的房子还是40年前的,开的车是一辆非常普通的旧车,他的办公室在一幢很小很旧的小楼里,几乎没什么像样的装潢,面积不过20多平方米,有一个去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中国基金经理怎么也无法想象,他和全世界股民所崇拜的股神竟然住在这样一个地方,开的竟是这样一部车。其实不仅仅是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美国许多超级富豪都是这样,他们一边控制着世界的经济,一边却过着与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有太大区别的生活。

  我们不禁要问,他们有这么多钱为什么不为自己多花一点钱享受享受呢?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子女留一点呢?要知道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永远不用做事情,就可以尽情的享受美好生活。但他们没有这么做,他们更愿意把这些自己一生的奋斗所赚来的钱用于慈善事业,用于拯救那些灾民、难民和还没有解决温饱的穷人们身上。盖茨-梅琳达基金的主要用途就是用于援助非洲艾滋病人。这种在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捐款举动,其实有其内在的动因的,他们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因为某种政治原因而做出如此惊人举动的。如果我们从深层次去探究他们的动机,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是他们的信仰决定了他们的行为。

  195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雅图的一个律师和教师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在7岁的时候他就能非常熟练地背诵《圣经》里面的《马太福音》。《马太福音》是《新约》里面最长的一章,大约有3万字。相当于6本有5000字的中国道家经典《道德经》。背诵《圣经》使他的记忆力得到了空前的开发,他也由此成为别人眼里的神童。尤其是在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表现得特别的明显。在他11岁的时候,他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在学校中已经无人能及。

  背诵《圣经》为使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从小就酷爱读书。7岁的时候,就开始阅读《世界百科全书》,后来稍大一点,又大量阅读富兰克林、罗斯福、拿破仑、爱迪生等科学家、政治家、发明家的传记书籍,解读这些伟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从阅读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形成了无比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的言行在同龄人中鹤立鸡群,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思想。为他日后成为世界首富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圣经》可以使人淡然一切,可以平复自己的欲望,就是因为虔诚的_盖茨悟透了《圣经》里面的一切,才会置之身外商场的尔虞我诈,才会出淤泥而不染,他的成功一多半归咎于自己从小受到的圣经的熏陶不无关系。

  巴菲特也是一位_,他在每年的《给股东的一封信》里面几乎都会引用圣经中的话语;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所有的财产都是上帝委托他们管理的,当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财富必须交还给上帝,用到上帝所需要的地方。

  “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马太福音22:21),比尔盖茨作为上帝所拣选的财富管理者,当他的使命完成时,他便将自己替上帝所管理的财产交还给上帝了。在他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即使是他自己也没有资格去浪费上帝交给他管理的财产。

  这就是他能够做出把财产全部捐献出来的理由所在。

  1973年,比尔·盖茨认识了哈佛同学科莱特,并邀请他一起退学去开发软件,但科莱特认为,自己只学了一些皮毛,就拒绝了盖茨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如愿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博士,可比尔·盖茨却已经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

  一场同学,一次邀请,虽然都成就了自我,但人生道路却截然不同。

  比尔·盖茨13岁开始计算机编程设计,18岁考入哈佛大学,一年后从哈佛大学退学,1975年与好友保罗·艾伦一起创办了微软公司。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功人士比尔盖茨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从退学建立微软,到成为世界首富,盖茨只用了20年的时间。此后,这个被美国人誉为“坐在世界巅峰的人”就再也没有从这个位子上下来过,一坐就是12年。

  互联网仍然充满魅力

  其实,盖茨作为世界首富的日子也是波折不断。在1998年股票市场的互联网泡沫出现前,盖茨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00亿美元。2000年网络股热潮开始消退,微软股价下滑了近63%,盖茨的身价也随之缩水了近一半。尽管盖茨依然保持着全球首富的位子,但是与第二名的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小,那时人们纷纷预测,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盖茨迟早要让出“天下第一”的宝座。然而事情发展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2003年以来,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了互联网业的回暖。且不说屡创奇迹的Google等后起之秀,微软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也很抢眼,盖茨的财富重新水涨船高。在过去一年里,盖茨的财富增加了近8%。

  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沃伦·巴菲特曾评价比尔盖茨说:“如果他卖的不是软件而是汉堡,他也会成为世界汉堡大王。”言下之意,并不是微软成就了盖茨,而是其商业天赋成就了这个世上最富有的人。

  对于理财,盖茨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对微软公司前途的信心使盖茨仍然把财富的绝大部分投在公司股票上,尽管他已经不担任公司的CEO,但是作为微软的首席架构师,他仍然主导着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不过精明的他也会在好的价位适当地套现一些股票。股市交易记录显示,上个月盖茨就在公开市场出售了100万股微软股票,获得收入近2700万美元。当然,像盖茨这样的聪明人是决不会把“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具有远见的盖茨早在网络股泡沫破裂之前就开始分散投资了。盖茨在1995年建立了一家投资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价值10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收入稳定的债券市场,主要是国库券。

  盖茨看好代表新经济的数字及生物技术产业,但在投资时并不排斥传统经济,尤其看重表现稳定的重工业部门。盖茨曾通过自己的投资公司收购纽波特纽斯造船公司7.8%股份,后来这些股票几乎上涨了一倍;他对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的投资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在不到一年内股价就上升了大约1/3。此外,盖茨也喜欢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很强的公用事业公司投资。而盖茨对科学创新的兴趣,也使他把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

  自称善用每一分钱

  曾经有人计算过,像比尔·盖茨那么有钱可以怎么花,结论是:可以买31.57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部劳斯莱斯产的本特利大陆型豪华轿车。但是事实上,富可敌国的盖茨夫妇生活很俭朴,唯一可称得上奢华的只有他们位于西雅图郊区价值5300万美元的豪宅。不过据到过盖茨家的人介绍,豪宅内陈设相当简单,并不是常人想象的富丽堂皇。盖茨曾说过:“我要把我所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在过去几年里,盖茨把他的大量个人财富捐献给了慈善事业。据统计,盖茨至今已为世界各地的慈善事业捐出近29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上最慷慨的富人。目前,以盖茨夫妇两人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慈善组织,其基金规模是老牌的福特基金会的3倍、洛克菲勒基金会的10倍。去年11月,他在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对在场的记者表示,名下的巨额财富对他个人而言,不仅是巨大的权利,也是巨大的义务,他准备把这些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而不会作为遗产留给自己的儿女。

  世人对盖茨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成功的企业家,有人说他垄断行业、欺凌弱小;有人说他是“最慷慨的慈善家”,有人说他是一个虚伪的人———他的慈善之举只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公关活动;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首富,有人说他只会贪婪地在股市中套现,从微软用户的身上榨钱……但是就像美国人说的那样:“不管你是爱他,还是恨他,你都无法漠视他———这就是比尔·盖茨的魅力。”

  第一位全球首富——比尔。盖茨

  职务:微软(Microsoft)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身价:560亿美元,2007年《福布斯》(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一位。

  成功理念:真正的财富不是个人电脑,而是运行这些电脑的软件。

  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PaulAllen)于1975年创立微软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几乎垄断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他在市场上的一统天下使他成了世界首富,但他也一直受到谴责,因为他抑制了竞争,而且微软的产品本该更可靠、更安全。

  2000年,比尔。盖茨成立了全球最富有的慈善基金——价值280亿美元的“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BillandMelindaGatesFoundation)。该基金会每年至少向发展中国家捐献公司资产的5%,用于抗击艾滋病、疟疾与其他疾病。

  比尔。盖茨说:“大约10年前,我意识到我的财富必须回馈社会。一笔规模超乎想象的财富,最好不要留给孩子,这对他们没有好处。”

  有人说:“如果每次Windows系统崩溃,比尔。盖茨就能得到10美分……哦,等一下,他已经得到了。”

  1、独到的眼光,不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

  整个世界都知道,比尔。盖茨绝对不是专业技术的领先者,但最终他成为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从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商机,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一点使他与以往的任何一个商业巨子有了很大的差别:以前的巨商们的威力通常仅仅局限在某一行业里,但是比尔。盖茨却借助了软件的影响,把触须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微软自己出版的百科全书《英卡塔》中,对比尔。盖茨成就的解释是:“比尔。盖茨的大部分成就,在于他有能力将科技的远景转化为市场策略,把对科技的敏锐性和创造性融合在一起。”这对比尔。盖茨的褒赞是无以复加的,但透过盛赞下的光环,我们还应当看到,比尔。盖茨也是一个凡人。只不过,他智慧超人,有着超凡的经营远见和敏锐的商业眼光,以及迫不及待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并将它们转化成财富。

  比尔。盖茨得以成为世界信息产业界的代言人,除了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以及他拥有的丰富知识外,还得益于他那超乎常人的市场直觉、经营手法以及杰出的推销能力。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财富,这是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良好的素质。比尔。盖茨虽然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家,但是他无意中具备了风险投资家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善于捕捉商机,并迅速利用这些商机,抢占市场,挤得对手几乎无处容身。他以高人一筹的市场远见与不凡的经营策略,成功地占领了信息产业的制高点。业界人士曾无奈地表达他们无比的痛苦:市场里的财富都被比尔。盖茨占去了。“最好的市场就是没有比尔。盖茨的市场。可惜,在信息产业界,他的身影无处不在。”

  将微软的成功归之于搭上了蓝色巨人IBM的巨大战车毫不为过,但这其中不仅仅是幸运。比尔。盖茨眼光独到,看出与IBM的交易影响深远,非常清楚这背后的巨大财富。他知道,如果有了操作系统,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通用的平台,而这将可以改变个人电脑的历史走向。“我们疯狂地编写程序、销售软件,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客户都是狂热的计算机爱好者,不会被功能的弱小、手册的简单和先进的用户界面所影响。这就是计算机软件当时的状况。”“一些公司把它们的软件装在一个塑料袋中销售,带有一张复印的使用说明和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技术支持’)。对微软公司来说,当有用户打电话要求定购一些软件时,谁接到电话谁就是‘送货部’。他们要跑到办公室的后面拷贝一张磁盘,把它放在邮件中,随后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编写代码。”比尔。盖茨这样描述自己最初创业的经历。

  即便是一个相当小的软件作坊,比尔。盖茨也不放弃对财富的追逐。1975年在阿尔伯克基准备筹办公司时,他就与第一伙伴艾伦斤斤计较起财富的分配问题,比尔。盖茨凭借源代码写作上的优势,占据了股份的六成。一年后他们真正签署协议时,比尔。盖茨磋商把自己的股份增加一点,性格比较随和,语气温柔的艾伦自然损失一点。于是协商的结果就是比尔。盖茨拥有微软股份的64%。这是比尔。盖茨在牢牢把握财富商机所进行谈判方面坚持不懈、令人无法抵御的威力最早明证之一。尽管多几个百分点,或少几个百分点对比尔。盖茨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比尔。盖茨认为,每一个百分点都值得努力争取。

  当微软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告宣布后,比尔。盖茨更是没有放弃过能在近期内给自己个人和公司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机会。他开始马不停蹄地向集团购买者巡回推销股票。

  在这次巡回推销股票活动中,比尔。盖茨代表公司在10天内到世界的8个城市进行过停留,包括世界贸易中心纽约、世界金融中心伦敦等。虽然对比尔。盖茨来说,有点疲于奔命,但为了让自己的股票有一个好的价格,比尔。盖茨不但在这些城市逗留,还在每个城市发表演讲,把推销会场搞得像节日舞会一样热闹。

  当他乘坐的飞机在英国伦敦徐徐降落时,比尔。盖茨一行受到了非常英国式的热烈欢迎:在阿纳比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聚餐会,这是大英绅士们典型的聚会。温文尔雅而又不失热情,会后还举行了舞会。整个晚上比尔。盖茨都乐此不疲。

  比尔。盖茨的辛苦劳作也换回了股民的大把大把的钞票。1986年3月13日,微软股票上市时,以每股21美元开盘。第一天,共成交了360万股,可谓取得了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午时分,每分钟有大约几千股成交。最后收盘时,微软股票上升到了每股29.3美元。也就是说在一天之内,微软股票就升值了40%以上。

  可以说,当天的股票交易市场成了比尔。盖茨的天下。几乎所有进出交易大厅的股民都买了微软的股票,而别的股票无人问津。比尔。盖茨就在此一役中一跃跻身于身价上亿的世界顶级富翁俱乐部。在世界各企业家的发财史上,能够在短期内聚集如此神话般财富的,恐怕只有比尔。盖茨一人。

  对于一个成功的商人来说,赚钱的眼光是十分重要的。比尔。盖茨无疑具备了这种最基本的素质,所以,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的财富与知名度一样节节攀升。如今微软在软件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已经无人可以撼动,比尔。盖茨在世界首富这个位置上也是一坐就是十几年,无人撼动过。

  2、魄力惊人,敢于冒险下赌注

  风险就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危险。风险是一种非常有诱惑力的未知数。它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变成闪闪发光的金子,也可能让我们丧失所有。但是如果没有风险,就没有一切。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轮盘赌。对于一个深信赌术的赌徒来说,大赌注可能意味着大输,也可能是大赢。比尔。盖茨不是赌徒,但他却敢于冒险下重注。而这也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有时就难在抉择。比尔。盖茨也曾遇到过一次。在是否发展16位芯片的市场浪潮中,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就像一场赌博,看比尔。盖茨把赌注押到哪一类机器上。当时有8086芯片,有Z-8000芯片,除此之外,还有摩托罗拉68000芯片和其他一些芯片,很难弄清楚究竟谁将是最后的优胜者。像当时所有商人一样,为了保险起见,比尔。盖茨都在上面押下了赌注,但是没有实现创纪录的销售。

  其中UNIX2-000芯片在当时是被认为比较有前景的。它是1969年左右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贝尔实验室里用C语言创作出来的。它的特点是兼容,不像一些专用的操作系统那样,必须在特殊机器上才能使用。在理论上,UNIX可以在任何计算机上运行。

  由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免费转让了教育许可权,这使全世界的学术机构迅速把UNIX2-000推崇成为行业上的一个标准。与此同时,整个世界上也掀起了对UNIX的狂热。

  比尔。盖茨知道,无论他是继续普遍撒网,还是最终在UNIX2-000上下重注,都难以脱颖而出。于是,他最终选定了IBM的8088。当时IBM虽然是电脑业的老大,但开发出的这款8088芯片却并不好卖。比尔。盖茨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8088上,在当时看来,这无疑是一次疯狂的赌博行为,至少也应该在两种芯片上都下赌注,以防风险。但比尔。盖茨坚信他的这次冒险肯定能够取得回报的。

  正当大家都在冷眼观望的时候,比尔。盖茨已经开始行动了。在1980年比尔。盖茨与IBM开始合作开发个人计算机,使用的芯片自然是8088。在微软与IBM的努力下,他们成功了。随着DOS系统的推出,这种芯片立刻受到顾客的青睐。比尔。盖茨赢了,他的这次冒险取得了高额的回报。这个结果让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的人都不大不小地吃了一惊,这整整是60万美元的软件交易。这为后来比尔。盖茨财富的快速积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风险之于生意场上的人,就好比是常在大海中航行的弄潮儿遇到暴风雨的几率一样。要想成功,勿必需要具有冒险精神。在一门新崛起的工业里更是如此。电脑工业的开发进度就像汽车工业在1910年以后10年间以及飞机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的进度一样,在成熟之前经历了根本性的、往往是混乱无序的技术和业务变革。“成熟工业”这个短语暗示着更小的风险,然而在很发达的工业里,虽然销售商在大部分领域里都接近平等,但冒一下信息技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风险,是做出产品和市场突破的最佳方法。一个基本的竞争胜负的区别标志,就是各公司使用网络工作方式的不同办法。

  不仅仅是电脑行业,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冒险精神,敢于冒险才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财富。

  3、意识超前,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加速、加速、再加速,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财富就是在赢得时间上获取的。在节奏快得让人吐血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就是金钱。在比尔。盖茨看来,时间的重要性是无法形容的。

  要想不落后于时代,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时代的领跑者,那么你就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1973年6月,在美国哈佛大学。18岁的科莱特认识了与他同龄的一个美国小伙子,这个小伙子长着一副娃娃脸,满头金发。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邀请科莱特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应用软件,因为教科书中已解决了当时进位制路径转换的难题。

  这是科莱特想都没想过的问题,因为他来这里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的。再说对Bit系统,他们的导师默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应用软件,不学完大学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Bit方面的博士;那位退学的金发小伙子则在这一年进入了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努力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而那位美国金发小伙子的个人财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全美第二富豪。1995年当科莱特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金发小伙子则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其性能比Bit软件快1500倍,并且在半个月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响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比尔。盖茨聚财的秘诀,也是微软独占鳌头的秘诀。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认为,只有完全具备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创业,但是,在世界创业历史上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再从事发明创造的人很少。不少世界富翁,都是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直接对准了目标,然后在赚钱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知识。创业有的时候靠的是一个契机,假如等到比尔。盖茨学完所有的知识再去创办微软,他还会成为世界首富吗?

  在世界上,创造财富似乎存在着这么一个不可颠破的真理:对一件事,如果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成熟才去做,那么他也许要永远等下去,财富也就可能会从他身边溜走,因此必须时刻保持领先的地位。

  害怕失败是促使比尔。盖茨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心理原因。虽然他是世界首富,怕失败的心理仍然驱使他继续追求更高的成就。在1990年的一次访问中,比尔。盖茨告诉记者说:“我害怕失败,绝对如此,每天我进到这间办公室,都自问:我们是否仍然辛勤工作。有人超过我们吗。这种或那种产品真的很好吗。我们能不能再加点油,让东西更好呢。”

  这类话从一般人的嘴里说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没什么,但比尔。盖茨不一样,他喜欢速度,他喜欢飞一般的感觉。他喜欢速度快的汽车和游艇,他拥有两部保时捷汽车和两艘游艇,尽管接到过很多超速罚单。

  在21世纪初期,比尔。盖茨继续沿用自己的速度飞速向前。20世纪90年代末期,微软曾经在美国有线电视和电信公司中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并将其研发力量分散在许多领域,其中包括MSN互联网业务部门和许多消费者Web服务。当然,微软知道自己的财富来自哪里,其销售软件方面的努力也在一直得到强化。尽管微软在应用软件、PC软件、操作系统上很出色,但是比尔。盖茨始终没有放慢自己的脚步。在过去10年,比尔。盖茨和微软在不同方向进行尝试。领先的优势让他尝遍了甜头。在创业网络公司时,微软以10亿美元的价值出售了Expedia,而成本创建费用只花了7000万美元,这在比尔。盖茨的创业史中,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成绩。

  无论是在操作系统领域,还是在机顶盒领域,微软已经成功占领全球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在手机领域,微软现在也正迎头赶上。在视频游戏领域,微软也毫不逊色。抢先领跑使得微软占尽了天时地利。

  如今微软又推出了平板电脑、CarPoint、XboxCarPoint,其中平板电脑在上市第一年就有50万部的销售量。盖茨希望在2010年以前实现他们的梦想,即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都能让各种规格的设备进行合作,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必把大量时间花在设备间转移信息上。

  而这种设想的雏形已经开始显现,微软公司的WindowsXP媒体中心版,就是一种让人们在房间里享受自己数码照片、音乐和视频播放的专用软件,成为了微软攻占所有用户客厅的最锋利武器,微软希望这套系统能像DOS、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普及整个人类世界。

  2007年,比尔。盖茨的梦想在继续,微软的梦想也在继续,人类的梦想更在继续。比尔。盖茨作为领跑者正在用他深邃睿智的目光搜寻着一条通往财富顶端的康庄大道。

  4、搭顺风车,就要付出必要代价

  赚钱的捷径是跟成功人士合作。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跟成功人士合作,就好像搭“顺风车”,能大大缩短自己的行期,即使是不平等条约也要签。

  在生意场上,1+1不仅仅是等于2,有时甚至还会大于2。比尔。盖茨就是深谙生意场上的这条潜规则,不断地寻求自己的合作伙伴。其中比尔。盖茨最有眼光、最具战略决策的莫过于搭蓝色巨人I www.huzhidao.com BM的车子。这次成功的合作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1980年8月的一天,IBM公司有人给比尔。盖茨打电话,说有两个人希望会见他,请他安排一个时间。比尔。盖茨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一件普通的生意洽谈,因为此前IBM公司曾与他商量过购买软件的事。而他这天刚好有个约会,便告诉来电话的人,说会晤是可以的,但只能定在下周。对方却没有理睬他的话,只是说,这两个人是IBM公司的特使,两个小时后就将飞到西雅图。

  比尔。盖茨做梦也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IBM公司的人会派特使主动来访。他马上意识到事关重大,就毫不犹豫地取消了原来的约会,打起精神准备迎接IBM公司的特使。

  IBM公司,即全球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于1911年。20世纪20年代,它是最大的时钟制造商,后来又研制成电动打字机并独霸市场。从1951年起,这家公司开始经营电脑。到70年代,它控制了美国60%的电脑市场和大部分欧洲市场。由于这家公司数以千计的经营人员身着蓝色制服出没于世界各地,所以被人称为“蓝色巨人”。

  到1980年,IBM公司已有34万雇员,在电脑硬件制造方面独占鳌头,占据了80%以上的大型电脑市场。而且他们的软件也一向自行设计,不依赖微软之类的软件设计公司。这也是比尔。盖茨起初对IBM公司没有多大热情的原因。

  那么,IBM公司为什么派特使“下顾”微软这家小公司呢。原来,IBM公司一向致力于发展大型电脑,对微型个人电脑不屑一顾。当微型电脑市场呈现蓬勃之势时,IBM公司才意识到犯了一个大错误。为了迎头赶上,公司决策层打算收购发展潜力最佳的苹果公司。然而苹果公司正在走鸿运,并没有出售的打算。于是,IBM公司决定实行“西洋棋计划”,组成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开发个人电脑。委员会的成员详细研究了苹果公司及其他一些公司在这一领域领先一步的经验,得出两个结论:一是鼓励和支持那些独立的软件开发公司,让它们大量开发软件;一是建立起一个公开的结构,带动一大批软件公司发展。委员会决定按这个路子走。这等于改变了IBM公司过去一切“自力更生”的传统。为了给日后的宣传造势,这个委员会决定与其他公司秘密合作,以取得一鸣惊人的轰动性。

  在众多软件公司中,IBM“西洋棋计划”委员会发现微软公司特别引人注目,该公司包括BASIC在内的几个基本软件已经在微型电脑领域成为标准,它的产品销售量每年都要翻一番,显示了很强的发展前景。因此,该委员会决定同微软公司接触,这才有了开始的一幕。

  虽然比尔。盖茨对那个电话的确切含义还拿不准,但知道肯定是一件大事。为稳妥起见,他找来史蒂夫。鲍尔默一起商量。鲍尔默也猜不透IBM公司的用意何在。但他也同样认为,对IBM特使的到来,应该认认真真地对待。

  会晤那天,他们穿得整整齐齐,这种情况在微软公司实在是不常见。在微软,人们惯常的装束是圆领衫、休闲裤和耐克运动鞋。也许是没穿惯西装的缘故,比尔。盖茨的西装很不合适,也没有派头。所以一开始,IBM的特使萨姆斯和哈灵顿还以为比尔。盖茨不过是微软公司的一个办事员。

  但是很快,他们的想法改变了。他们认为比尔。盖茨是他们所见过的最了不起、最聪明的人,这就叫做“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鲍尔默也参加了那天的会谈。在会谈之前,他们被要求先在IBM公司的协议上签字。协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得泄露专利信息和与IBM合作的秘密,但可以自由地披露讨论中没有限制的内容。

  为了保密,萨姆斯和哈灵顿并未透露IBM的“西洋棋计划”,只是暗示IBM正在考虑某种项目,可能是和另一种电脑一样的插入式卡,还说这是一个紧急任务。

  尽管萨姆斯掌握了微软公司的许多情报,但他没想到微软公司已经有了40名雇员和一个很不错的办公室。他掌握的是微软公司几个月前的情况,他的确想不到这家小公司的发展会这么快。萨姆斯相信微软公司能够成功地为IBM搞出软件来,但能否按IBM提出的日子交货,他还是有些担心。

  萨姆斯对安全问题尤其担心。在他看来,以比尔。盖茨一伙人的本事,很容易偷窃一两个IBM技术。为此,他要求比尔。盖茨必须减少这方面的危险。

  萨姆斯和哈灵顿返回IBM时,对微软公司已有了底,他们确信这伙年轻人的确是能干大事的人。

  比尔。盖茨对IBM公司的主动要求合作既惊讶又惊喜。这是美国电脑市场上最大的一家客户,一个小小的软件公司能够同它做成生意,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再看IBM,不论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管理水平还是市场形象,无一不显示出一派大家风度。只不过,合作项目到底是什么,比尔。盖茨还是猜不透,因为IBM公司的特使并没有说明。

  1980年8月16日,IBM公司终于确定该合作项目是开发8088芯片。此前,IBM公司还给微软公司送来3页正式文件,上面详细说明了微软公司应履行有关保密责任的临时条款。

  文件上说,对于IBM的机密消息,微软公司不得泄露给第三方,同时必须采取防止泄密的措施;IBM可以在不预先通知微软公司的情况下,随时检查微软公司履行保密责任的情况。此外,该协议还规定,IBM不愿意接受微软公司方面的机密信息,因此也不负保密责任。这个临时条款,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IBM,而微软公司却丧失了很多权利,稍有闪失,将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微软公司不慎泄露了IBM公司的秘密,将承担法律责任;而微软公司的秘密为IBM公司所用,连官司也没法打。尽管比尔。盖茨知道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还是爽快地签了字。因为他知道,除非他不想与IBM公司做生意,否则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比尔。盖茨不仅眼光独到,而且还相当英明,因为,比尔。盖茨深知,只有和强者合作才是微软走向成功的捷径,也是创造财富最快的道路。

  在比尔。盖茨及IBM的努力下,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就在纽约宣布新型个人计算机问世,并展出了它的第一台样品。

  展出的这台机器带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只有16K内存,初步标价为1565美元,通过拍卖,价格升至6000美元。但是随机提供的应用程序却不多,只包括一个普通的扩展表格程序。一个字处理程序,最具关键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推出。此时的微软正在加速开发DOS的新版本。

  这是一个轰动事件,美国新闻界立刻广为报道,各专家学者也对它纷纷作出评价。影响很大的《华尔街日报》说:“IBM公司以崭新姿态进入个人计算机这门新兴产业,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位蓝色巨人能够在10年内主导这个产业。”还说,“IBM的产品比它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能更好地处理较大的课题,并能以清楚明晰的形象来表达信息。”

  过了两个月,IBM公司的个人计算机开始在商店里正式出售,它的第一个型号装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和64K内存。第二年5月,它又推出了一种带两个磁盘和320K内存的机型。按照产业分析家们的看法,IBM开发的个人计算机应该算作是第三代产品。第一代个人计算机应是微型工具和测距系统公司的阿尔塔8080机及其他一些大同小异的仿品;第二代个人计算机应是苹果公司、坦迪公司等生产的8位微处理器机型,它的只读存储器(ROM)里装有BASIC语言。IBM的产品具有16位微处理器,它是以专业人员为对象而开发的产品。

  IBM的计算机以其开放标准赢得了市场,它的硬件在无形中成了这个领域的实际标准。它的销售主要对象已经不再是业余爱好者,而是各个工作场所。而且公司的宣传也十分成功,它采用了玫瑰色图案,令人感到愉快友好。不久,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工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一年之后,公司就售出了13000多台计算机,收入达到4300万美元;再过一年,计算机的销售已经突破50万大关。而实力雄厚的惠普、数字设备公司、德州仪器公司、施乐公司,都在计算机市场上纷纷被逐,因为它们的机器在兼容性方面无法同IBM相匹敌。

  比尔。盖茨说:“用户们充满信心地购买了IBM个人计算机。”1982年,软件开发者们开始抛出在这个操作系统下运行的应用程序。每一个新的应用程序都增加了IBM个人计算机成为工业界事实标准的潜在实力。很快,大多数新的、最好的软件,例如Lotusl—2—3以DOS为平台编写出来了。米奇。卡帕和乔纳森。萨克斯创造的Lotusl—2—3,使制表软件产生了一场革命。最初电子制表的发明者丹。布里克和鲍勃。弗兰克斯顿设计的产品VisiCals值得大大赞扬,但是Lotusl—2—3一出现,它们就黯然失色了。

  IBM公司的一举成功,更是比尔。盖茨的成功。自此,美国计算机市场的竞争格局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实力雄厚的苹果公司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它的竞争对手IBM公司的祝贺,它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一整版广告,其中有这样的语句:“苹果欢迎IBM”,“将计算机的威力放到个人手中,就可能使他们的工作、思考、学习、通信,以及他们消磨闲暇时间的方式,都得到改善”,“我们期待着竞争带来巨大成果,使美国这项高技术走向世界”。这是一个颇有点苦涩的祝贺,苹果总裁约翰。斯考利打趣说:“登这样的广告,就好像小红帽欢迎大灰狼,大公鸡欢迎黄鼠狼。”他们看到了IBM的前景和自己面临的挑战。不过,苹果公司也非平庸之辈,它必须背水一战,开发新产品,击败IBM。

  比尔。盖茨概括了IBM公司取得成功的基本原因。他说:“IBM之所以会成为个人计算机行业的中流砥柱,完全是因为它具有一种强劲的企业活力,能够笼络住一大批富于创建性的人才,使之能够促进其开放结构。IBM树立了这些典范。”他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IBM公司当时的处境:“在计算机行业,IBM更是一位山大王。竞争者们发现很难在高质量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与IBM争雄。如果一个竞争者妄图登山,IBM就可以集中全力加以阻止,使之几乎无法攀登。但是在个人计算机的沧桑世界中,IBM所处的地位很像一位马拉松赛中的领先者。只要领先者保持原速,或者比其他人跑得更快,他就一定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其他竞争者们只好紧追不舍。可是,一旦他有所放松,或是不再奋力拼搏,别的人就会超过他。更何况,对别的长跑者而言,却没有很多障碍物,这一点很快就会清楚的。”

  在IBM公司的巨屋中,已经有一个巨人开始,在成长,暂时的合作只不过是一种快速成功的手段,对于比尔。盖茨来说,是成功的,他成功地利用了IBM来为自己壮大实力。


分享比尔盖茨的故事(优秀10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分享比尔盖茨的故事(优秀10篇)分享比尔盖茨的故事(优秀10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分享比尔盖茨的故事(优秀10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