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2-15 16:36:35

中班游戏教案样例十一篇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班游戏教案样例十一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班游戏教案样例十一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中班案例分析样例【三篇】

2、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样例

3、中班游戏教案样例十一篇

  【导语】孩子在每个年龄段需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以及能力的培养。两者结合才能使幼儿心智同步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进行总结,下面®无忧考网为大家分享了中班案例分析样例【三篇】,供您品鉴。

  【篇一】

  一、活动背景:

  幼儿艺术创想活动,不是以培养少数的美术家、设计师为目的的,它是对儿童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公民的素质教育。让幼儿进行创作活动,目的在于运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性、想象力,创造力,合作性,做事的计划性和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幼儿借助美术创作活动培养美的情操、美的人格才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教师则是一把启动幼儿去发现、感受、表现艺术美的钥匙。

  二、本班幼儿美术制作方面能力的现状分析:

  幼儿想象力不够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比较单一。

  部分幼儿动手能力欠佳,依赖性比较重。

  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欠佳,以自我为中心。

  部分幼儿做事条理性欠佳,做事没有系统性。

  探索能力欠佳,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那么,怎样提高我班幼儿的探索,计划,制作,合作等能力?怎样发挥教师作为启动幼儿去发现、感受、表现艺术美的钥匙的积极作用哪?我做出如下的思考。

  三、教师的思考:

  活动内容的选择:

  2010年对于中国,对于上海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奥运会的圆满举办为我们带来的喜悦和骄傲还没褪去。上海又将迎来另一个盛世——世博会。关于世博的各种点点滴滴已经融入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虽然小,但是关注世博的热情也丝毫不比成年人差。教师做了一个小小的“民意调查”——关于上海世博会,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世博会的各种建筑,由于其独特的造型,鲜艳的颜色,代表的不同国家而备受幼儿的青睐。

  于是,教师和幼儿便产生了制作世博场馆的想法。

  活动内容(制作世博场馆)的价值分析:

  1)建筑的表现方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活动中材料的选择面比较广,可以是瓶子,易拉罐,盒子,泡沫,纸张等各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利于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喜欢的世博场馆,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2)充分利用资源活动室:本学期我们班级主要负责的资源活动室是“创作室”,制作世博场馆这类比较大型的艺术制作活动时间跨度比较长,需要的材料种类比较多,并且有一定的连续性。比较适合在“创作室”这类特定的资源活动室中进行。

  3)发挥班级特色:我班是美术特色班,班级幼儿的美术功底相对其他中班幼儿的能力稍强,班级幼儿对于美术创作类的活动兴趣很高。

  经过了以上的深思熟虑后,在一片赞同声中,教师和幼儿浩浩荡荡的开始进入到世博场馆的大型艺术制作活动中。

  【篇二】

  案例:

  涛涛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信,说话、做事情都比别人慢一点儿,孩子们都不喜欢和他做朋友。为此,他很不高兴,常常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故意去做一些让老师头痛的事情。比如,无缘无故就跑出来大声说话,不愿遵守游戏规则。老师和他进行了交流,并鼓励孩子们和他做朋友,但效果并不见好转。

  一次音乐活动中,老师要孩子们和音块做朋友。老师灵巧的双手简简单单地就将一曲“我的身体真有趣”敲得悠扬动听,但小棒拿到孩子们手中要敲出连贯的歌曲却显得很难。“老师,太难了。”一个被邀请上前试一试的孩子说道。老师接二连三的请了好几个孩子,但几乎每一个都遇到了困难。此时,涛涛已经忍不住走了出来,一边举手,一边大声喊着:“我要来玩。”老师轻轻地说了一句:“走出来说‘我要来玩’的孩子我才不邀请他呢,我喜欢坐在小椅子上,举手等待的孩子。”涛涛听完老师的话,马上坐回小椅子上,乖乖闭上了嘴巴,高高举起小手,依然一幅迫不及待的样子。看到涛涛愿意听从老师提出的要求,老师便对全体孩子说道:“这一回涛涛坐好了,还会举起小手,我们一起请他来试一试好吗?”孩子们欣然同意了。涛涛高兴的从小椅子上蹦起来,然后仿佛意识到自己跳起来的动作不太礼貌,于是又坐了下来,重新站了起来,这一回,他可是迈着端正的步子走到老师的身边呢。拿起小棒,涛涛看了一眼老师,发现了老师期待的目光,再看一眼其他小朋友,同样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期望。“叮——咚——叮叮咚——叮叮咚咚叮叮咚”,美丽的乐句诞生了!老师高兴得搂住他,称赞道:“涛涛真厉害,抱抱你。”其他小朋友也雀跃起来,毕竟,涛涛是第一个尝试敲音块成功的孩子。“涛涛,请你把‘我的身体真有趣’完整的敲一遍,行吗?”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没问题!看我的!”涛涛带劲儿的回答着,满脸笑容。“老师再帮你请几个小帮手,和你一起来演奏。”于是,之前几个能够敲出节奏的孩子被再一次邀请上前。等大家都准备就绪时,老师道:“要是你们合作成功的话,老师用钢琴给你们伴奏。”在之后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但敲出了完整的歌曲“我的身体真有趣”还能够边敲奏边演唱,这使得这次的活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涛涛不但能够敲准节奏,还能够敲准每一个音。所有在场的老师们都为他的表现感到不可思议,而所有的孩子对于涛涛惊人的表演露出了羡慕的神情,涛涛一下子成了这次活动的主角。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他显得格外高兴,一个劲儿的向我们挥手说再见,从他上扬的嘴角和满脸的笑容,我们看到了自信。

  分析:

  涛涛原本是个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没有成功的体验,没有同伴的信任,对此他选择用一些极端的行为表示自己的不满,但越是如此,同伴越是不喜欢他。然而,在这个音乐活动结束的时候,涛涛满脸的笑容闪闪发光,我们从他身上找到了自信,这正是一个孩子自身价值的体现。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自身价值所在,有的因为善于表现很容易被挖掘,很容易被同伴接受并认可,也有的由于不善于与身边人们沟通交流,往往会被忽视,就像涛涛一样。这样的孩子如果长期被置之于一边,那么他的自身价值很可能就此被埋没,不再发光。然而,假如有一把铲子能够适时地刨开掩盖在他们身上的泥土,将那闪闪发光的宝藏挖掘出来,那么,他们很可能由此而改变。老师,就是这把铲子。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展现每个个体不同的状态,从而挖掘孩子身上独有的价值。不但如此,老师更要设法让孩子自己也意识到自身价值的可贵,建立自信,建立与同伴间的信任和友谊,不断将自身价值辐射开来,不断壮大。

  在这样的一次音乐活动中,涛涛的自身价值初露锋芒,在得到同伴认可的同时,他找回了自信。由此,涛涛对于音乐活动的兴趣变得更浓了,相信在以后的音乐活动中,他会变得越来越出色。

  【篇三】

  活动背景: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在我们中国有很多的节日,对于我们这群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对于一些农历的节日不太清楚,更何况是这些两千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了,于是在区域设置的时候特别开辟了一个“中国节日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的墙面上会及时地更新不同的节日提示,幼儿在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不同的物品作为节日礼物、或者作为经验的再现表达等。一个月以来,教师节的到来几乎让每个孩子都能动手制作礼物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而且对本来陌生的老师渐渐地熟悉起来。转眼国庆节到了,人们用的最多的庆祝方式就是燃放美丽的烟花,孩子们都十分喜欢美丽的事物,于是墙面上多了一朵漂亮的烟花。

  观察记录: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这个区域,是因为他们被这里眼花缭乱的装饰材料所吸引。他们告诉我:“我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变成美丽的烟花,所以我想来试试。”在十分投入的兴趣激发下,孩子们通常会认真地装饰烟花。在选择材料时他的第一选择是颜色鲜艳的绒球,其次是亮片,接着是吸管、图形各异的手工纸片最后是火柴。在制作烟花初期的成果是排列整齐的一条条烟花,后来才逐渐变成由中心往外散开的伞状,最后布置在墙面上的是有规律材料排列的各种烟花,给国庆节的夜晚照得特别明亮。

  分析反思:

  幼儿对新颖的、多样的材料是最感兴趣的,他会第一时间去尝试操作一下。并且在兴趣的唆使下,他会表现得特别认真与专心。

  在选择材料时,通常最先考虑的是立体的、颜色鲜艳的材料,其次是有亮光效果的材料,接着是颜色较丰富的材料,最后才会选择色彩单调的材料。教师在提供区域材料的同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喜好与操作中的使用问题。

  起初,幼儿对烟花的认识是不太确定的,在几次操作之后,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从条状逐渐转变为伞状,才最终把握了烟花的基本形状。同样,从材料的无规律排列到有规律排列也是幼儿经验的提升过程,显然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隐性作用。  【导语】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今天©无忧考网为您带来了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样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篇一】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样例

  案例:

  这是第一周玩角色游戏,我们的材料还没有达到完全丰富的状态。在今天开放的游戏情形下看,孩子们喜欢角色游戏,一到时间就各自冲进喜欢的地方,其中小工地、娃娃家、美食店人数多。从游戏现场来看,孩子没有角色的认知,“娃娃家”里菜和盘子堆了一桌,孩子不去理会客人想吃什么,不停的把菜端上桌;“妈妈”总是重复的给娃娃穿衣服、烧饭,妈妈喂娃娃,爸爸也喂娃娃?同样,在其他地方也是东西摆放杂乱,孩子不停地将东西摆出、放进。

  分析:

  中班初期的孩子还没有角色扮演的概念,他们现阶段喜欢的就是摆弄玩具。其中,对于角色的认知仅处于知道我是谁,但也总是容易忘记自己的身份,尤其还不明确什么事情是自己这个身份该干的事情。

  措施:

  1、从身份介绍上先打开幼儿了解角色游戏的大门。

  介绍娃娃家中的各个角色,从角色装扮上让幼儿分清自己的角色身份。此外,利用观察知道询问幼儿是谁,在干什么?以及在讲评中鼓励幼儿说说自己今天是谁,明确角色身份。

  2、充分肯定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大胆扮演。

  对整个游戏进行讲评,表扬那些表现好的幼儿,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鼓励他们上进。并为幼儿进一步游戏提出了方向。如请大家说一说“娃娃家”中我喜欢的家人是谁?为什么?肯定角色扮演成功的孩子,同时,给其他的孩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3、场景再现,回忆自己的表现。

  由于中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刚刚在扮演的角色还有声有色,一会到讲评时已不清楚自己的行为,更不要说让他来回忆自己的活动过程了。这时候,多运用照片、视频来再现幼儿的活动,帮助幼儿回忆再现活动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篇二】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样例

  观察时间:X月XX日

  观察地点:班级教室

  观察对象:琪琪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生活行为方面,改善幼儿健康的生活态度

  儿童表现及行为:

  近在不经意中发现琪琪小朋友常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经常抢占别人的东西,活动中总是喜欢自由走动或与同伴交谈。交谈资料以“奥特曼”为主要资料,如果谈得兴趣盎然时,拳脚相交。但平时他喜欢帮忙老师做事——分碗筷,摆椅子,搬桌子等,但是总是一马当先,和同伴争执。

  分析: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做事是他的本质,他喜欢做事,他并不明白做某件事的行为是对还是错的,总是期望得到同伴和老师们对他的这种行为作出评价和认同、赞赏。同时期望在一些行为上得到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和信任。

  措施: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在我与他交谈后,让他明白一些他人物品与自我物品区别的道理。我向家长反馈了他的状况,请家长在家中多留意幼儿的行为,推荐家长说理育儿。在活动中,我把他调到前面,可随时注意到他的行为,继续观察他的表现,在必要时可立刻制止他,适宜时表扬他。活动后,我经常与他聊天,说说家里,说说幼儿园的好朋友,引导他多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谈谈智慧树等少儿电视里的资料。

  【篇三】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样例

  观察过程:

  1、这一段时间,每一天下午吃点心的时候,我看见有的小朋友一会儿把馒头撕成小块、小块的捏着玩;一会儿就用手把包子压扁,然后往嘴里面塞。

  2、瑞瑞小朋友吃饭个性香,每次盛上饭,迫不及待地抓起勺子就吃,经常塞得满嘴饭来不及咽,噎得满脸通红,眼泪直流。而且他吃饭时,碗放在桌子中间,板凳离桌子很远,他也不明白挪一挪碗,拖一拖椅子,只明白伸长了脖子,伸直了身子,使劲够着

  观察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饮食习惯要求是: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细嚼慢咽,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掌握正确的就餐姿势等。此刻的幼儿由于父母的工作忙,而且也缺乏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致使孩子们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饭时,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门外”,有的边吃边玩,浪费饭菜;有的需要大人端着碗在后面追着喂,一顿饭能吃一小时;有的吃饭时不吃,只爱吃零食;种种状况造成了孩子们不好的饮食习惯。

  教育措施:

  1、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首先,我们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帮忙家长树立良好的饮食教育观念,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2、针对幼儿这些不良习惯,幼儿园制定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

  3、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及教学资料。

  a、日常生活中,适当安排运动,增进幼儿食欲。

  b、透过群众教学活动及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常规。

  教育措施实施效果: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此刻幼儿吃饭挑食、偏食现象改变了,孩子们明显长胖了,脸色也好看了,家长对我们的工作十分满意,都说孩子在幼儿园很放心,还经常向我们请教有关教养的问题。

  【篇四】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样例

  行为观察记录:

  片段一:

  班级建构区投放了一套新积木,今天康康、佳佳,小语、菲菲四个小朋友进入了建构区活动。小语和菲菲她们俩找了一块空地进行合作搭建。康康、佳佳两个男小朋友各自找了一块空地,自己搭建自己的。佳佳将不同形状的积木,依次排挤在一起。康康用圆柱体、长方体搭成一个架高的建筑,边搭边说:“我来搭房子。”一次一次从材料框中去取他要的长长的长方体。佳佳的积木堆,在他取材料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他笑了起来,并将倒下来的积木进行重新搭建。

  片段二:

  小语和菲菲在一旁忙个不停,小语将取来的积木块一个一个往上放,见积木块不多了,对菲菲说:“这里还要个柱子,再帮我去拿几个吧!”菲菲听完走到材料筐拿起一块稍小的圆柱体举起来问“这块吗?”“嗯,你再多拿几块。”菲菲点点头,继续在材料筐里找。

  片段三:

  康康在搭的房子前后各放了几块长条板,顶上放了一个半圆形,他围着自己搭建的作品拍手转了一圈并欢呼起来“耶”一不小心一侧的长条板掉下来了,他重新又将它摆放好。小语和菲菲的“高楼”已经高达6层了,她们俩还在继续往上加高,听到康康在欢呼,小语往康康的这边看过来“康康,你搭的什么呀?”康康想了想说:“滑梯房子,这里是由滑下去的。”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小语笑着说:“真好玩!”一旁的佳佳还是一个人在忙个不停,他的搭建物在康康的房子旁边显得比较小,他用一些大小不一的积木块堆挤在一起,上面放了个四分之一的弧形,也看不出来搭的像什么。

  片段四:

  康康的大滑梯房子搭好了,他又陆续在房子周围搭了几座小房子,房子前面用半圆形的积木依次排开,问他这是什么?他说:“这是门,是从这里进滑梯房子的隧道。”我发现其中有一个拱形门是由两个小的弧形拼接起来的。康康看到佳佳将圆柱体倒放在长条板上忙对佳佳说:“不能这样,这样容易倒的。”拿起倒放的圆柱体将它竖放好。小语和菲菲又在她们的高楼前面用小木头块围合了一个小正方形,小语说:“这是普通的矮房子。”

  片段五:

  康康的作品搭好了,他向我们讲述搭的是什么。佳佳的小作品也包含在其中,叽哩哇啦说了一大推,我也没有听懂几句,但孩子们好像听懂了,鼓掌表扬了康康…

  音乐响起了,佳佳兴奋地将积木堆推倒了,大家开始动手收拾积木。佳佳是拿一块送一块,并没有看积木筐上面的标记送。康康送积木先将相同的积木块拿在手上,再一起送到相应的筐里,我表扬了康康的方法又快又好,小语和菲菲也跟着模仿起来。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建构活动很感兴趣,从头忙到尾。佳佳小朋友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几乎没有交流,就连自言自语也都很少,他对于自己搭建的东西,没有明确的目的,反复于一块一块往上加,主要的就是垒堆在一起。康康小朋友的搭建技能不错,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架空、延长、对称、平衡等。在活动中,她还巧妙地将两个小弧形组合成了一个半圆的拱门,非常值得表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康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强,但是,活动中,我们也看到康康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同伴的交往方面能力并不是很好,活动后他向同伴介绍作品时,支支吾吾说了一大段,我只能听懂个大概。活动中他也不怎么跟同伴有交流,他比较独立,有主见,有想法,作品有新意。

  小语和菲菲她们俩从头到尾合作得比较好,活动中她们俩的语言交流也比较多。相对于小语来说,菲菲相对文静些,很多时候,她是在配合小语完成作品,按照小语的要求去取材料。小语比较有主见,口语表达力也比较强,搭建的技能也不错,但她们的作品比较单调,并没有什么创意。

  改进措施:

  我班佳佳小朋友比较特殊,他进小班时还不会说话,在小班学期末才开口说话,在今天的搭建活动中,他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像佳佳这样的小朋友我们以后要多给他鼓励,可为他提供一些需要大家合作才能成功的任务,让他体会合作的乐趣。另一方面,我们多为他创造说话的机会,语言是幼儿良好交往的前提条件之一。

  《指南》中要求:4—5岁幼儿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回应,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在今天的游戏中,康康小朋友是有想法,有创意的小朋友。他的作品比较丰富,但在与同伴合作方面,他还有待提高,他活动中不与人商量合作,游戏前可引导他与同伴来试着商量今天搭建什么,再尝试分工合作,这样可能促进他与同伴交流。小语和菲菲她俩的作品比较单一,我们可提供不同的建筑风格图片和不同建构技能图片,来引发她们的建构,也可以让她们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见来进行尝试。当然今天的建构区的材料以主材为主,后面我们会投放一些辅助材料,相信孩子的作品会越来越棒的!  中班游戏教案例1

  现在,人们对幼儿学习品质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加深,半日活动中户外自主游戏的合理安排越来越受关注。基于这样的思考,要求管理者改变如何以往关注课堂的“集体观摩研讨”转变为管理者进行一对一的户外自主游戏的“跟班式教研”?我们究竟该如何去管理好、组织好、策划好“跟班式教研”活动来优化户外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来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也是我们管理者所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以“方案策划”为引点――预设“跟班式教研”方案

  方案的精心策划,促使“跟班式教研”有效开展。为此,在开展“跟班式教研”时,负责人经过了活动方案的精心安排和策划,被跟班教师通过研前通读方案,才能真正了解“跟班式教研”本身所隐含的意义和所体现的教育价值。为此,我们三个年段采用“预约式跟班―定点式跟班―推门式跟班”三种形式循环跟进实施三个年段“跟班式教研”来优化户外自主游戏的有效组织与优化,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需求,为幼儿发展服务。

  1.预约式跟班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更好地提升户外自主游戏的有效组织,在开展“预约式跟班”时,跟踪教师根据业务组方案前一天通知跟踪的班级,让被跟踪的教师预先关注“教学组织的观察与指导方式”进行准备,给被跟班教师“留有余地”,使之有充分准备的时间和空间,“有备而上”。

  2.定点式跟班

  在“定点式跟班”活动前,业务组根据年段对活动方案定好跟踪班级、定好跟踪教师,并根据要求进行户外自主游戏的跟班式教研,力求在定点式观察中,重点围绕班级户外自主游戏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重点关注,收集“户外自主游戏”研讨的关注点。

  3.推门式跟班

  在“推门式跟班”中,教师提前不做预先的告知,让跟踪教师看被跟踪教师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的指导行为和幼儿行为。力求在推门中自主发现户外自主游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而后教研组长进行现场把脉、诊断。

  通过策划以上三种不同形式的方案后,教研组根据方案的具体要求,拟定“跟班式教研”的关注点,使被跟班教师能关注“跟班式教研”的价值取向,力求通过三种不同的形式来优化户外自主游戏的合理优化,使之在三种不同形式的跟踪中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优化户外自主游戏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以“纸条搜寻”为基点――寻找“跟班式教研”交流点

  在“跟班式教研”中纸条搜寻不是目的,仅是手段,最终是要让教师发现跟班活动中户外自主游戏的交流点,交流研讨什么,落脚点在哪里?为此,管理者将跟踪班级户外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实施进行视频拍摄,而后组织教师观看视频,关注哪些是欣赏点、哪些是疑问点、哪些关键点、哪些是放大点……而后根据教研组教师搜寻的共性问题进行聚焦与梳理,分类张贴在“跟班式教研”研讨的记录表上,并对搜寻的问题进行梳理,通过纸条的搜寻,让每位教师有所思考,力求在思考中让幼儿获得自主、快乐。

  三、以“现场碰撞”为思点――探讨“跟班式教研”交流方式

  基于上述纸条搜寻点后,教研组长以“纸条搜寻”为依托,借助“现场碰撞”为方式,研究和解决户外自主游戏中的实际问题,然后根据不同的点采取现场碰撞,让跟踪教师和被跟踪教师围绕户外自主游戏探讨点展开深度的交流,促进双方观察、分析及专业判断能力的提升,实现教与研同步,发挥“跟班式教研”的实效。

  1.欣赏点――自主式交流

  欣赏点是交流反馈的核心部分,也是在现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双方自主交流发现户外自主游戏的亮点,让跟踪的教师对被跟踪教师进行一对二的现场互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关注的思想理念,寻找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能尊重孩子、关注个别,并对亮点的环节进行自主思辨,力求在自主式交流过程中提升户外自主游戏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2.模糊点――研习式交流

  管理者在“跟班式教研”中提出“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如何有效介入”这一模糊点以现场照片、视频再现幼儿操作过程的方式与教师一起回顾现场:如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是否提供有挑战?不同年段的孩子混班了吗?等等,通过现场的视频回顾,引导教师一起从多种信息中发现问题,集体碰撞,力求通过老师的研读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组织与实施策略,有利于团队教师的分析与思考,从而使幼儿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中获得自主。

  3.疑问点――辨析式交流

  在“跟班式教研”中针对“户外自主游戏有效组织与实施”中,教师感到非常茫然,怎样不消极等待?怎么才能做到自主?为此,针对这些疑问点教研组针对自己组的疑问点进行梳理,梳理后各组提出交流点进行集体辨析,从而使所有老师有更多的思考,打开思路,获取更多的经验和方法,以帮助教师研读幼儿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需求,从而使户外自主游戏走向自主。

  4.关键点――放大式交流

  在“跟班式教研”中,中层管理者根据跟班户外自主游戏的关键点,采用视频拍摄的方法抓住“孩子们自主了吗”这一关键点进行视频的解读,在解读过程中将关键点进行放大,目的是引发教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如在交流中教师提出这样的组织有效在哪里?谈谈你的看法与思考。通过放大式的交流有效引导被跟踪教师自主发现户外自主游戏的亮点。

  5.空白点――补充式交流

  在“跟班式教研”中很多时候会有新的生成点,在中班组“跟班式教研”研讨中有些问题教师商讨解决了,还有哪些收获和遗憾?请你说说。在补充式的交流中进一步帮助教师梳理了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以便在下一次研讨中作为教师交流的关注点。

  四、以“记录分享”为拓点――梳理“跟班式教研”亮点

  1.视频记录分享

  管理者在跟班后,采用视频分享来梳理跟班式教研的一种成果显现,在“跟班式教研”中,教研组对视频中涉及的教师指导行为进行剖析、比较,概括和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观点与老师一起分享,让老师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有新的思考,从而让老师借鉴好的点,为我所用。

  2.PPT交流分享

  在“跟班式教研”后举行经验分享会,每位教师以PPT课件将自己在班级户外自主游戏的有效组织进行集体分享,在互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分享交流,让教师看到每位教师“带着问题研,又带着问题思”,以达到团队互助、共享、优化户外自主游戏的有效组织。

  随着“跟班式教研”活动的开展,加强了教师之间开放式的交流,改变了以往“集体观摩”研讨模式的转型,最终实现了教师团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中班游戏教案例2

  将原有案例再利用基于几方面的思考,首先,“教科书”属于素材性资源的一种,沿用至幼儿园被称为“活动方案”或“活动案例”。我园开放性主题教育活动案例集中收录着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实施成功的案例共38个。其本身作为素材性资源我们如果不去再利用,就等于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原有主题活动案例中包含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实施时可以进行筛选,好的资源再用,不适宜的进行调整,及时补充新资源。通过对原有案例实施的比较和分析,教师们有效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实则是进一步优化了园本课程实施,教师在比较学习中进步!

  2.同一主题不同做法――在摸索中体验班本乐趣

  同一主题不同做法是我园主题课程从“园本”到“班本”的大胆尝试,顾名思义以同一年级为单位,确定共同开展的主题名称,实施以各班实际的做法。因为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开展不同的主题,所以它是“班本”的,但是依靠年级组力量有共性的主题内容,所以它也有“园本”的影子。这种做法受到很多教师的欢迎,她们在主题建构中不断摸索,并体验了其中资源共享及以本班为基点的课程实施的乐趣。

  3.班级自主开发主题――在分享中强化课程意识

  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文中解释:“以班级为基点来建设的课程,应是以国家法规为依据,参照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基本思想,从本班幼儿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并以教师为主体主动建构科学、高效的课程。”为我园“自主开发课例”建构班本课程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各班每学期一个主题必须是教师分析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结合知识经验兴趣、主题价值判断后自主开发的“班本主题”。学期末,各班将自主开发主题整理成ppt向大家分享,其他教师在分享中学习他人经验,并反思班本化课程中的每一个活动是否适宜,不断强化课程意识。

  在我园班本主题的优化过程中,将课程游戏化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努力做到“主题生成游戏,游戏丰富主题”,让幼儿在主题探索和游戏体验中经历成长。

  1.动手做,游戏乐――发展主动学习的能力

  “动手做、游戏乐”是以“做中玩,玩中学”理念和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教师通过为幼儿提供探索性材料,创设支持性环境和游戏化氛围,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做做玩玩,在做中玩,在玩中乐,实现幼儿主动学习。在主题活动《快乐的小马》中,孩子们想到可以用各种纸箱来制作小马,然后骑马玩游戏。于是大家从家里收集来大大小小的纸箱,动手制作开始了。小雨和辰辰是合作做了一批小马,他俩的箱子较大,制作的马身足以两人同时站在里面,可用什么材料做尾巴,两人一直在寻找,毛线太细,纸棒太硬,还上网查资料,寻找DIY图片,终于,在放学回家路上,小雨看见路边废弃的芭蕉树叶子,配上马身正合适。整个制作小马的过程,都是两个小伙伴主动学习完成。

  2.主题小高潮事件――培养探索进取的态度

  主题小高潮事件是我园每一个主题最后都要完成的较大型综合游戏,有建构类,有表演类,也有科学探索类……中班在开展服装主题活动,最后想进行时装表演,将主题推向高潮。有的小朋友提议,进行时装表演时应先搭建一个“T”型台,用什么材料搭呢?姜敏波先提出我用双面胶在地上贴两道。小朋友们一致赞成,贴好以后,没过一会儿,双面胶上的一层纸被踢掉了,只剩下粘糊糊的胶,一踩就变黑了,小朋友们觉得这个办法不好,最后,大家一起想到了一个既美观又耐用的方法,将幼儿园结构游戏室的彩色泡沫板拼成一个“T”型台,小朋友们都很满意。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游戏的一部分,体现了幼儿全身心地探索、进取精神。

  3.主题性区域游戏――养成合作创新的意识

  每个班本主题,教师都会根据主题内容创设互动性区域游戏。在大班主题活动“五彩乐园”中,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想创设小小动物园。大家的合作从商量中开始,有的建议创设孔雀园有的说可以养小兔子、小仓鼠有的说可以从妈妈的实验室找来一些动物标本……大家互相交流,收集游戏材料,最后得出结论,教室里养小金鱼、小乌龟、虾等小动物,小鸡小鸭等家禽放在教室外的竹园里饲养,一些大型动物找来了图片、玩具、标本等替代。整个过程中,教师都是和幼儿平等地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达成合作,区域游戏玩得如火如茶。

  作为早期阅读特色园,近年来,我园围绕“开放性”深入探索,将阅读与孩子的生活和游戏紧密联系,让特色课程进一步开放化,生活化,游戏化。

  1.游戏中阅读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幼儿园除了在图画书中阅读外,还借助幼儿最喜欢的游戏,充分挖掘阅读内容,开展了整合在游戏中的阅读活动。如小班的理发店角色游戏,教师用图谱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让幼儿读懂了“洗发”程序,于是,游戏开始了……

  2.阅读中游戏

  在我园组织的各种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丰富多样的游戏手段,才能使师幼“共读”过程充满乐趣,始终深深吸引着孩子。如:“猜猜找找”游戏,通过让孩子找找画面主要特征,猜猜接下去的故事。情节,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帮助孩子在故事情节间形成逻辑联系。“情境再现”游戏,通过绘本表演将故事展现,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

  中班游戏教案例3

  一、教师的介入方式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影响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教师在中班幼儿进行角色游戏过程中,要通过多种的介入方式进行指导,才能保证游戏的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接入方式可以分为三种:语言介入、行为介入、参与式介入。

  (一)语言介入

  语言指导主要指教师通过运用“主动发问”、“及时提示”、“鼓励和赞扬”等不同的语言指导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的方法。

  (二)行为介入

  行为介入主要指教师通过利用身体语言和材料指引等行为指导幼儿顺利进行游戏的方法。

  (三)参与式介入

  参与式介入主要是指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到幼儿游戏过程中和幼儿一起游戏的方式,根据幼儿园教师参与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即平行式参与和交叉式参与。

  二、教师介入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案例分析

  根据在幼儿园实地观察,记录了对游戏中幼儿游戏行为中教师有效回应方式的实践研究,下面依次分析这几个案例,总结教师的有效介入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体现。

  案例1:

  娃娃家的宝宝发烧了,孩子们都抢着去帮宝宝买药。教师在观察娃娃家的孩子玩游戏时在提出要为宝宝买药后,孩子们都抢着去。如果都出去的话,娃娃家就会没有人的,所以教师及时提醒孩子:你们都出去的话,谁来照顾宝宝呀?

  今天的游戏主要观察的就是娃娃家,在出现问题后教师能及时提醒制止。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用强行的手段,而是迂回进行,用反问的方式来提醒幼儿,如果都出去买药的话,就没有人来照顾生病的宝宝了。这样孩子们就会很乐意留下来照顾宝宝,不会再去抢着买药了。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教师既照顾到了游戏情节的开展,又照顾到了孩子们的心理。这个案例也是用了言语介入的“及时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会的乐趣的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思考和合作能力。

  案例2:

  餐厅没什么生意,在餐厅工作的小朋友没什么事做,而在美甲店的生意就很火爆。教师及时上前请餐厅的小朋友去美甲店邀请小客人去餐厅先吃点点心。而当幼儿独自不愿去的时候,教师就和幼儿一起去美甲店邀请小客人。

  在每次游戏中都可能会出现这种一个店生意好,一个店生意不好的情况。在这时候,我发现后往往可能做的事情是直接请小客人去点心店吃点心。而在这次游戏中,教师是请餐厅的小朋友自己去邀请小客人,还陪同小朋友一起去邀请并指导他如何和小客人沟通:你们在美甲店排那么长得队,要等很久的,可以先来吃点小点心,然后再去美甲。这样,教师在指导中既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又能将小客人拉来餐厅吃点心。这个案例运用了行为介入和交叉式参与介入的方法。

  三、教师有效的介入在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体现

  (一)有计划地指导幼儿组织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

  中班幼儿对许多角色游戏的过程开展已有一定的经验,但是游戏如何开始会让他们为难,往往会产生大家抢着要同一角色等矛盾。所以,教师在指导时需要重点指导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构思、后行动的能力,包括:指导幼儿如何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协商确定共同主题和实现主题的游戏任务。

  (二)重点观察并妥善处理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冲突

  在游戏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发生纠纷的原因,以平行游戏或合作游戏的方式指导游戏;通过讲评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尝试学会在游戏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掌握交往的技能及相应的规范。在游戏中,教师也可适时地采取回避策略,让幼儿有时间去争论、分辨,学会相处。

  中班游戏教案例4

  我利用周三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就“如何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这个问题和老师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讨论中老师们开始反思问题所在,最后老师们得出:孩子们不感兴趣的最大原因在于老师创设游戏时没有敏锐把握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主观以为自己觉得好玩的,孩子一定喜欢,甚至有的老师照搬外出学习时看到的其他姐妹幼儿园的一些新颖区角游戏,在没有充分了解本班幼儿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想当然地创设了自以为丰富多彩的游戏,这样的游戏肯定是不成功的。知道了原因再改进自然不难,接下来一周,各班在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根据本班幼儿兴趣点延伸出了各具特色的主题游戏,此外有的班级在老师带领下搜集了丰富的游戏资料,与幼儿一起制定游戏内容,游戏规则,收集材料,创设环境,在做足了所有准备工作后,区域游戏又一次正常开展,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案例分析】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来,我园老师们的儿童观、课程观有了一定改变,大家深刻体会了游戏在幼儿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开设丰富的游戏区角成了老师们的重要工作,旨在希望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社会性活动,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通过参与各类游戏区角活动提高各项智能,因此每个班的老师在开学初都会花大量时间设置区域游戏内容、布置区域游戏环境,忙得不亦乐乎,外出参观培训拍摄姐妹园的游戏环境照片成了每位教师要做的工作,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们关注的焦点更多的落在了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内容的新颖上,一味追求游戏环境的赏心悦目、游戏内容的丰富多样,而忽略幼儿主体本身的特点,忘记游戏为谁开设。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但幼儿游戏不应成为仅是老师精心策划的活动,这种所谓的游戏处处体现教师造作的痕迹,已经不是幼儿自发的活动,游戏失去原本的价值,“幼儿游戏”演变成了“游戏游戏”,游戏本来应当承受的任务悄然被所谓的形式化游戏替代了。游戏演变成了迎接检查的表演活动,更多地被形式化的东西掺杂,认识和操作上的混乱使游戏作用大大削弱,幼儿的游戏活动变得低效或无效。因此在接下来的一学期中我们着重在教师游戏创设力及指导力上进行系统培训。

  一、研读幼儿,在讨论中碰撞

  维果斯基说:“在童年早期,儿童是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的。学前儿童学习要教师尊重儿童的生命、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我们要做的是:仔细研读儿童,解读儿童的学习方式,用儿童能够感受快乐的、易于理解的、利于健康发展的教育,对儿童实施启蒙的早期开发。“适合”的幼儿园游戏应该充分关注儿童体验、操作和内化的过程。如孩子们在雨天穿雨鞋接雨滴体验雨趣、在瓶瓶罐垒高中体验建构、在扮演爸爸妈妈游戏中学习生活。关注真问题、关注真情境、关注真体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审视我们创设的区域游戏是否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教师的指导是否真正关注幼儿的活动?在每周业务学习中我们专门开设了“游戏大家谈”板块,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将本班区域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自己的疑惑一一提出,大家自由讨论,碰撞思维火花,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教师指导游戏的能力,更整体提升了教师的教研能力。

  二、角色互换,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必须先了解孩子,什么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才能诱发孩子游戏与学习的动力。其次,突出一个“趣”字,即趣味性。趣味性能使教师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将自己放在游戏者角度思考问题。和孩子们一起“玩”,研究怎样玩才能玩得高兴,玩出花样,玩出内容,进而进行游戏创设。每月年级组沙龙一次一个主题,老师根据对本班幼儿的观察,换位思考,从幼儿角度出发,分组进行游戏开发,发现问题,即时改进,并反思自己的游戏指导策略,从中探寻更为有效的指导方式。

  中班游戏教案例5

  1、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家长和孩子充分感受节日的气氛,培养幼儿表演的才能,让孩子体验参与节目表演的快乐与自豪。

  2、增强家园联系、社区合作、幼小衔接,形成共同教育的合力。

  3、通过展牌向家长、社会展示幼儿素质教育成果,塑造本园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深化本园的办园特色。

  4、以家庭为单位,根据游戏规则,通过竞赛的形式参加各组游戏活动,以增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合作,体验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6月1日上午8:00

  2、活动地点:幼儿园内。

  3、参与人员:全园幼儿、家长、教师。

  3、音响、摄像:xx

  4、安全工作:各班班主任

  三、活动流程

  1、领导代表讲话。

  2、幼儿文艺汇演。

  3、家长带领幼儿参加亲子游戏活动。

  附一:庆“六一”亲子游园活动方案

  以家庭为单位,根据游戏规则,以竞赛的形式参加各组游戏活动;若得到三颗星可兑换奖品一件,多得多换。

  游戏一:比比谁的眼力好——大一班室内

  游戏玩法与规则:准备几个啤酒瓶、八宝粥罐和筷子,家长将筷子放在两眼中间,垂直投到瓶中,投中者为胜。(有三次机会)。要求两腿站直,不允许弯曲。幼儿同上述方法将筷子投到八宝粥罐子中。也有三次机会。

  游戏二:金蝉脱壳——草地

  游戏玩法与规则:幼儿从起点出发向前跑,遇到圈时将圈拿起,从头部经躯干套到脚下脱出,然后把圈放回原处。用同样的方法套完四个圈后,饶过小椅子,跑回起点处,拍家长的手,家长出发,玩法同上,依次类推,先完成的家庭为胜。

  游戏三:心心相印——大二班走廊

  游戏玩法与规则:家长选择老师出示的卡片(水果名、动物名),以手势、身体动作、语言描绘(不能说出卡片上的字)做给孩子看,孩子通过看家长动作说出名称,答对五题者获胜。

  游戏四:运西瓜——大二班室内

  游戏玩法与规则:家长和幼儿双手各握一根体操棒,棒上放西瓜(皮球),走到终点,饶过小椅子后返回起点线,先到的家庭为胜。

  游戏五:猜谜——中一班教室

  游戏玩法与规则:教师先准备好谜语纸,将它用绳子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家长猜出哪个就将谜语纸从墙上取下到负责的老师处对答案。{家长必须说出准确的答案}

  游戏六:老虎撞鼓——中一班门前操场

  游戏玩法与规则:家长或幼儿带上老虎头饰蒙上眼睛,在距离10米远的地方手拿鼓槌,沿直线向前,击中挂在墙面上的鼓既为赢。

  游戏七:摸瞎子——中二班教室

  游戏玩法与规则:爸爸或妈妈蒙上眼睛,用双手去摸,从三个孩子中正确地摸出自己的孩子,被摸的孩子不得发出声音,以摸中者为胜。

  中班游戏教案例6

  棋类游戏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尽管幼儿园的棋类游戏不像成人棋艺对决那样精彩、激烈,但是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棋类游戏中,幼儿要思考棋子的排布、行走棋子的方式,在运用多种下棋方法的过程中,幼儿可以逐渐养成大局观念,这有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另外,棋类游戏能加强幼儿之间的语言互动和情感交流。棋类游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生活道理,有利于启发幼儿的智力,锻炼幼儿与人交流的能力,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幼儿可以接受思想的洗礼,得到一些道德方面的启示,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达成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影响幼儿园棋类游戏活动开展的因素

  (一)教师方面

  幼儿园棋类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棋艺水平,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棋类游戏活动,尤其是跳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军棋等,丰富幼儿教育的内容,提高自身的指导水平。当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反应,帮助幼儿解决在对弈时出现的问题,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推动幼儿园棋类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幼儿方面

  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差,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认知能力发展缓慢,处于智力启蒙的初级阶段。在棋类游戏中,部分幼儿无法理解游戏规则,部分幼儿不能遵守游戏规则。因此,在开展棋类活动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规则,向幼儿说明棋类游戏的玩法,引导幼儿理解什么是成败,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幼儿的合作观念,为幼儿今后的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三)游戏方面

  按照与幼儿的互动关系,棋类游戏可以分为合作类游戏和竞争类游戏两种。通常幼儿园的棋类游戏是竞争类游戏,例如传统的对弈棋,游戏的目标是击败对方玩家获得最后的胜利。笔者发现,在这种情况下,能力强的幼儿经常获胜,而能力稍弱的幼儿会经常失败。虽然竞争类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但长此以往,幼儿没有得到积极、正面的评价,会导致能力弱的幼儿不愿参与棋类游戏,降低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传统棋类游戏规则复杂、抽象,对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幼儿很难理解规则,真正按照规则进行游戏。这不是幼儿仅凭经验积累便能轻易掌握的,因此喜欢玩棋类游戏的幼儿人数较少。

  三、幼儿园棋类游戏的指导方法

  (一)在原游戏基础上进行创新

  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棋类游戏时,要从幼儿实际的认知水平出发,根据幼儿教育内容的特点,引进一些简单的、易于幼儿理解的棋类游戏,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原有棋类游戏结构的基础上,改进游戏规则,扩展游戏内容,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帮助幼儿获得相应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幼儿开动自己的头脑,发挥棋类游戏锻炼幼儿思维的作用。例如,井字棋是一种传统的幼儿游戏,其规则是两个玩家轮流在3×3的格子内放置印有“O”和“X”标志的棋子,每人每次只能放一枚棋子,最先以横向、纵向、斜向连成一线的玩家胜出。在井字棋游戏中,第一位玩家为攻,另一位为守。由于游戏规则简单,幼儿容易发现下棋规律,所以游戏出现和局的概率会逐渐变大,这降低了游戏的耐玩性和吸引力。因此,笔者改进了井字棋游戏的结构,将平面上的3×3格子发展成3×3×3的立体空间棋盘,引导幼儿使用塑料、玻璃、钉子等制作小型三维棋盘,增加了纵向不同平面、斜向异面等连成一线也可以获胜的规则,丰富了幼儿棋类游戏的开阔内容,增加了棋类游戏的趣味性,开阔了幼儿的想象。同时,笔者还鼓励幼儿使用4×4×4的棋盘,搭建更多平面的棋盘以增加玩家的人数,加入了印有“V”标志的棋子,将原有的棋子替换成红、绿、蓝色的棋子等。在改进后的井字棋中,幼儿加入了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对弈游戏活动,提升了棋类游戏的教学效果。

  (二)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幼儿进行棋类游戏时,教师要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要以引发幼儿的兴趣为主,提供简化版的棋盘让幼儿接触、学习;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慢慢掌握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将完整的棋盘提供给幼儿,增加游戏的难度;对于大班的幼儿,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合作意识,引导幼儿认识规则、遵守规则,让幼儿理解输赢不是棋类游戏的真正目的,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与同学进行互动,帮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升幼儿学习的专注力,促使幼儿之间相互合作,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以弥尔顿·布拉德利版的专注力游戏为例。棋盘是5×6或6×6的形式,每一个小格中都有一个棋卡。两至四名玩家每次可以任意翻开盘面中的一张棋卡。如果两次翻开的图案一致,那么玩家赢得2分并将这两个棋卡从棋盘上移走。如果两次翻开的图案不一致,那么玩家要将翻开的棋卡还原到原来的背面朝上状态。如果一名玩家翻出的图案和另一名玩家翻到的图案相同,那么两人各得1分。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以移走棋盘中的万能卡,锻炼幼儿的记忆与合作能力,时刻关注幼儿之间的有效交流,让幼儿互相提示翻开棋卡的图案,帮助幼儿掌握规则;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创新游戏内容,引导幼儿重新制作棋盘或是将所有棋卡更换成其他图案,强化幼儿对拉丁字母的认知,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选择游戏时,教师要开展一些规则简单、幼儿易学易懂、可开展合作竞赛的游戏类型,支持小、中、大班的幼儿混合组队,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配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指导能力稍弱的幼儿,增进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的感情。

  中班游戏教案例7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154-02

  案例背景:

  新娘是美丽的,对于许多女孩来说,那是一生中最美的一天。而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婚礼的举办,其中温馨与感人的画面,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平时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有随父母参加婚礼的经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自己的经历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视角,而角色游戏正是反映幼儿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它让孩子在游戏中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案例记录:

  孩子们选择好自己的角色后开始了游戏,娇娇如箭一般地挂上了顾客的游戏牌,冲到了理发店里,她大叫着“怎么还没有理发师上班呀?我要弄一个新娘头”,“来啦来啦,我是理发师,我来为你服务”这时,俊杰拿起了水管,让娇娇低下头。娇娇说“我不用洗头,你帮我做一个新娘头”。俊杰大声回应“好的”后,开始在娇娇的头上不停地摆弄,夹子反复拿下又夹起,几个来回后,娇娇站起来照了照镜子说:“真难看,我要弄新娘头,头发松松的卷在一起,可漂亮了”,“我不会弄,要不我们戴个假发试试看吧?”俊杰试探性的问着。于是娇娇又坐了下来,俊杰将娇娇头上的大蝴蝶结拿了下来,带上爆炸式假发,又将蝴蝶结夹在了假发上,弄好后,他咧着嘴问道“这次你满意吗?”娇娇看了一眼镜子后,两人突然一起大笑了起来。不一会儿,娇娇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这是俊杰给我弄的新娘头,我觉得好搞笑呀!”“是的,我觉得你还可以试试更多的发型”,我回答道。她的笑声吸引了更多的孩子看向她,大家都笑了起来。然然看见后,立刻走出了他的柜台,飞一般地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大叫“俊杰,帮我也弄个发型”其他孩子看见后,纷纷挤到理发店,一时理发店人满为患,拥挤不堪。

  案例分析:

  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本案例中的娇娇是我班的“小公主”,较爱美,能干,而俊杰的个性则相对温和,班级的氛围一直较轻松愉快。由此背景,我有以下分析:

  1、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

  不难发现,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与思考,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随着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增长,活动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也随之增强,他们的活动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在本案例中,娇娇是对游戏有规划的,她已经能够将自己生活中漂亮新娘头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并且在游戏前简单地安排好情节,在游戏情节按她的想法发展时,一直满足他要求的理发师生成了戴假发后夹发夹这一创造性的游戏内容,从而两人一起收获快乐。

  2、尝试解决问题,共同协商

  中班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思维,讨论、协商自己的角色以及任务,游戏时能够认真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本次案例中,第一次娇娇并不满意俊杰给她做的发型,因为这与原来的她没有什么不同,在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谈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二次,面对并不是真正新娘头的“爆炸头”,她并没有不满,相反,这种形象的反差,同伴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她觉得快乐与满足,并且这种快乐她愿意与人分享,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3、社会性发展差异大、对角色理解肤浅

  案例中的娇娇说话蛮横与直接,控制欲较强。而俊杰的个性温和,在同伴提出想法并用质问与命令的语气和他交流时,他还是非常礼貌地、不遗余力地满足对方的要求。由此可见,幼儿之间的社会性发展是有着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与人沟通时轻而易举地就能发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不一样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他们对角色的理解还较为肤浅,本案例中就出现了小问题:由于对奇怪发型的喜爱,然然脱离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虽是游戏,但他暂时还不能理解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是何等重要。

  4、面对新鲜事物易兴奋、材料玩法单一

  理发店中的假发已经放置了一段时间,对于假发孩子们已经没有了最初的新鲜感,正是因为这样,爆炸头与蝴蝶结的滑稽模样才让孩子们跃跃欲试,兴奋不已。可见,孩子们面对新鲜事物时,会暂时性地忘记了游戏规则。“爱热闹”也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这常常是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也可以发现,在平时的游戏中,材料的投放是一方面,单一的材料如何玩出多样性的游戏,是值得我们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

  方法措施:

  孩子的行为往往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方式。孩子们玩得自主、快乐,却不一定玩得有价值,更多时候,游戏的价值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引导与帮助。本案例有以下解决措施:

  1、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教育功能,幼儿的文明礼貌教育体现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

  2、善于挖掘各种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将游戏材料合理地投放,并积极地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生成新玩法。

  3、游戏中应该有意识的介入与指导,在发现幼儿的行为偏离正常游戏情境时,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引导。

  4、正视幼儿之间的各种差异,让幼幼之间互相学习,比如在娇娇以命令式的语气说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她:“我觉得俊杰说话特别有礼貌,他从来不大声喊叫,说话喜欢用请、谢谢,这样的孩子人人喜欢。”

  5、向幼儿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坚守工作岗位的好品质。

  参考文献:

  中班游戏教案例8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万圣节的由来和时间,感知西方文化节日氛围。

  2.认识万圣节相关的人、事、物、歌曲。

  3.增加家长的满意度。

  4. 吸引校外的学生和家长,提高卓悦知名度。

  二、 活动方案

  时间:201x.10.29 5.30

  形式:室内和户外相结合

  对象:在校学生及家长(可邀请非本校的学生及家长参加)

  三、 活动前准备工作:

  1、通知家长和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各班老师)

  2、布置教室环境。 (Laraine、Katherine)

  3、活动所需物品:

  a.游戏物品:苹果若干、纸杯、气球、英文单词卡、糖果、装糖果袋、环境布置图片、奖品、照相机等。 (Lisa)

  b.活动所需音乐:兔子舞、爬行音乐、万圣节相关音乐. (Laraine)

  c.活动PPT (Sam)

  四、 活动流程

  1. 开场舞兔子舞(5分钟) (Laraine)

  老师教孩子跳兔子舞,活跃现场气氛,激发孩子兴趣,达到热身效果。

  2. 主持人致辞,正式进入活动( 3分钟) (Laraine)

  主持人欢迎学生和家长们的到来,并让学生说出今天的日期,告诉孩子们今天要过一个有趣欢快的节日。活动中能吃到美味且免费的糖果,引出主题万圣节。

  3、简单讲述万圣节的起源 (5分钟) (Sam)

  老师介绍万圣节的故事,让孩子了解万圣节的时间、特殊物品、人物、习俗等

  (竞猜题目见副表。)

  4、和外教互动学习万圣节相关英语单词并学唱一首万圣节歌曲。(10分钟) (Emmett)

  5、游戏活动一:搭苹果 (5分钟) (Laraine)

  游戏规则:1分钟时间内,2人一组,看哪组小朋友将苹果搭的最高,个数最多者胜。

  游戏活动二:魔法气球 (5分钟) (Sam)

  游戏规则:2队同时,每队2人1组,使3个气球不落地,从A到B,1分钟时限。

  (游戏道具准备及示范:Katherine Lisa)

  6、户外活动:不给糖,就捣蛋 (30分钟) (所有老师)

  地点:凯德广场

  内容:a、有奖竞猜活动。b.请家长或老师扮演路人,学生戴上面具跟路人要糖果。

  c、分享要糖果的快乐,数数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五、注意事项:

  1.家长报名时通知家长为孩子准备面具或服饰

  2.活动前一天短信提醒家长活动时间

  3. 活动流程要提前过一遍

  4.所有老师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所负责项目并过课

  【学校万圣节活动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让学生感悟西方文化特色,了解万圣节的来历,通过万圣节活动的宣传,配合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体验节日的快乐,特举办 万圣节主题活动。

  二、活动时间

  10月31日17:4519:00

  三、参加对象

  一到六年级全体学生,全体教师

  四、活动方式

  1、a).利用假期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万圣节相关装饰(如面具、南瓜灯,衣服等),返校日带回参加评比,并布置教室。b).通过各年级的外教课了解跟万圣节有关的信息。

  2、晚上活动安排:

  1).17:45-18:15 学生参观南瓜灯。

  2). 18:15-18:35讨糖活动,分楼层活动。1-2年级在三楼,其他班级不变。

  3).18:35-19:00 分班级活动。各班主任负责在班上组织,带领学生进行互动小游戏。

  备注:

  1.每楼层设有一名安全巡检员。 各班主任在班检课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学部会适当准备一些糖,各班也要相应准备一些糖。

  3、低年级的万圣节装饰避免恐怖。

  4、每班需上交南瓜灯一盏参加评比展出。

  【学校万圣节活动方案三】

  活动时间:20XX年10月29日

  活动地点:户外、操场

  参加人员:全体幼儿和老师、家长义工

  活动主持:袁 伟

  活动负责:方 芬

  活动准备:1、吹好的洋泡泡若干(周四下班前准备好)

  2、坐垫(各班保育员提前准备好坐垫放在操场上)

  3、欢快的音乐(音乐播放:徐雯俊)

  活动过程:

  9:00-10:00

  1、各班操场集合(按早操的队形)

  2、园长讲话

  3、搏击操(袁伟领操)

  4、FOLLOW ME (两位外教与幼儿有关万圣节互动)

  5、游戏:打怪兽(中大班游戏,托小班观战)

  玩法:游戏分大班组和中班组,请家长义工和部分老师扮演怪兽,把吹好的泡泡绑在他们的脚上,音乐响幼儿开始打怪兽,音乐停幼儿回到自己班级所在的位置。托小班幼儿为哥哥姐姐们加油助威。

  注:游戏前请各班老师事先跟本班级幼儿说明游戏的玩法和规则,以便活动当天的游戏进行的顺利有序。

  6、各班幼儿回班级生活活动

  10:00-11:00

  外出游戏: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

  玩法:各班级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去要糖吃

  小朋友家:贝贝1班、苗苗2班; 大拇指广场:国际班、阳阳1班

  居委会:东八居委(贝贝2班、苗苗1班)、香梅居委(豆豆2班、阳阳2班)

  中班游戏教案例9

  虽然指导幼儿区角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就是以下两条:一是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二是考虑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当然少不了具体的方法。那么哪些指导方法更为有效呢?

  1.介绍法

  案例(中三班全体幼儿):

  随着活动主题的展开,教师在不同区角不断投放新的材料,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教师召集所有小朋友围拢在一起,拿出了美工角中的新玩具——“半个好朋友”。画纸上,老师画好了半边的人脸,小朋友们则需要去尝试画出对称的另外半边脸。此类的添画活动比较简单,又是第一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所以,孩子们自然跃跃欲试。老师引导全班幼儿回忆前些天集体教学时看到过的对称图形,并简单介绍了新玩具的玩法。

  分析:

  类似于添画半边脸这样目的性较强的活动,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可以先讲明游戏的目的和玩具的玩法,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实际操作。这位老师,在介绍玩具时并没有进行直接的示范,而是帮助幼儿回忆看到过的对称图形。这样,幼儿在游戏时便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说,教师保护了幼儿的探索和创造热情,所以能较快达到活动的目的。

  2.示范法

  案例(威威,4岁6个月,中三班):

  区角活动开始了,威威兴冲冲地来到了美工角,准备折一架他最喜爱的小飞机。只见他匆匆将正方形纸按斜角对折出一个三角形,之后他便停了下来,看着橱柜边的纸飞机示意图,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他一直坐在美工角里,一会儿看看示意图,一会儿看看手上的纸,显然已经无从下手了,但并没有请求别人的帮助。这时,老师马上走了过去,也拿起一张手工纸,慢慢地折起了小飞机。这个动作一下就引起了威威的注意,他忙将小脑袋凑了过来,跟着老师的动作一步一步地折起来。不一会儿,他便和老师同时折成了一架纸飞机,高兴得跳了起来,还喊来了小伙伴一起玩。

  分析:

  当幼儿进行区角游戏活动时,经常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教师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如果教师贸然介入孩子的游戏,不仅会打击幼儿的信心,也会破坏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所以在此案例中,教师只是以另一名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活动,没有讲话,而是以动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此巧妙、及时的指导,必然会吸引幼儿跟着模仿,从而完成操作。

  3.师生互动法

  案例(锋锋,4岁3个月,中三班;小文,4岁7个月,中三班):

  中三班的教室里,锋锋和小文正在“家里”照顾娃娃,不一会儿,只见锋锋拿起了桌上的一台电话座机的话筒,像模像样地打了起来。小文见了,二话不说,一把抢过了电话也想要“打电话”。就这样,两个小朋友争抢了起来。这时,老师连忙过来,着急地说:“哎呀!刚刚我打电话给你们,可是怎么也打不通,究竟是怎么回事呀?”锋锋和小文对望了一眼,连忙将话筒放回到话机上,对着老师说:“你再打一下就通了。”老师看了看他们说:“两个好朋友一起接电话,电话能接通吗?”锋锋和小文想了想,达成了共识——“我们一个一个接,电话就通了。”

  分析:

  中班幼儿对玩具的喜爱和占有欲是非常强烈的,所以在游戏时常常会发生争吵和抢夺事件。教师该不该介入、干预呢?一般来说,当幼儿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教师首先应该观察争吵和冲突是否有缓和的趋势,观察孩子是否已经在沟通协商、试图解决问题了。只有在争吵和冲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教师的介入才有必要。当然,介入的时机和方式需要教师很好的把握,如在本案例中,教师发现两名幼儿的争执过于激烈时,才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及时介入,通过与幼儿的语言互动,引导幼儿把注意力从电话机本身转移到通话的畅通上,一场冲突才得以及时化解。

  4.结伴游戏法

  案例(昊昊,4岁8个月,中三班;小天,4岁5个月,中三班):

  建构角中,昊昊正在一边回忆,一边尝试用塑料积木搭出一个小椅子,一旁的小天却已经搭好小椅子并玩了起来。昊昊看着小天的小椅子,十分着急地拼搭着,却因为积木的长短不同,怎么也拼不好。这时,他抽泣着寻求老师的帮助:“我的小椅子拼不好,老师能帮帮我吗?”老师带着昊昊来到小天身边,对昊昊说:“你看,小天的小椅子已经搭好了,看来他有好办法呢!不如请小天与你一起合作,一定能完成的,对吗?”小天听到后高兴地说:“我来帮昊昊,我们一起搭!”两个小伙伴一起动起手来,没一会儿,便搭好了几个小椅子。

  分析:

  幼儿在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成人的帮助,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性。这时如果我们马上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示范或讲解,幼儿便会将动手制作的过程交给成人。在本案例中,教师注意到建构角里有正在操作同样玩具的幼儿,如果能引导两个孩子结伴进行游戏,共同合作,既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也能将游戏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这样,一次适宜的指导,促进了孩子间的交流与碰撞,并解决了游戏中的难题,提升了儿童游戏的经验。

  5.交流分享法

  案例(中三班所有幼儿):

  教室中间,是一大块画有道路和交通标志的地板,幼儿可以在地板上玩开汽车过马路的游戏。可是,教师观察到大部分小朋友活动时状态很兴奋,常常会把小汽车拿在手上举得老高,相互碰撞。于是活动结束后,教师便组织幼儿围拢到电脑旁,播放刚刚拍下的马路游戏视频片段,让小朋友们从中发现游戏时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和个别幼儿的提议,孩子们初步拟订出了新的游戏规则。由于这些规则是大家一起商定的,所以在之后几天的游戏中,教师观察到孩子们的马路游戏更有序,孩子玩得更投入了。

  分析: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围拢在一起回顾活动过程,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的方法,发表自己的一些建议或想法,不但可以引导幼儿借助情景再现发现活动中的问题,也可以给幼儿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再次体验游戏的快乐,给整个游戏画上完美的句号。

  中班游戏教案例10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77-01

  户外混龄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体育活动的一种补充。户外混龄体育游戏需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投放多样的活动器械、打破年龄和班级界限,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发挥幼儿的好动天性,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晨间空气清新,幼儿从踏入幼儿园起,就能在充满生机的活动场地上与同伴们游戏、玩耍,开始一天的幼儿园生活,这对幼儿们来说是享受快乐一天的开始。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在互动中促进交往,在竞争中增强勇气。户外混龄体育游戏因为其独特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尝试,我们在尝试和探索中一路走来,在体验中积累,在收获中反思。

  一、合理规划场地,巧妙设定区域。

  根据我园实际,我们将游戏场地主要锁定在教育楼前后两块集中的塑胶操场和东侧相连接的30米直跑道上,形成一个“]”字形活动区域。为力求师幼取放器械方便快捷,我园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区域的主要标准,分别创设了前操场的平衡区、钻爬区,后操场的跳跳区、投掷区,30米跑道自然而然成了走跑区。在划分设置活动区域时我们还考虑到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即既有活动量大的,也有活动量小的;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的。通过上述搭配设置,使得各班教师对整个场地的布局做到心中有数。

  二、精心策划方案,大胆设计游戏。

  好的方案策划是游戏活动开展的基础,是游戏内容丰富而有价值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成立了方案策划组,同时将策划点缩小,每个活动区域设立一个策划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成员组成,明确一人为小组负责人,成员中有各年段的教师代表。方案策划分两步走:一是思考幼儿园器械存放区中现成的材料如何为这个区服务;二是提出作为配套还需要提供哪些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又怎样发挥它们的作用。三是形成相关区域的多个游戏方案,介绍游戏玩法。通过各个小组认真思考和交流形成最初方案的基础上,提交骨干教师组讨论和审核,最后将讨论修改和审核确定的方案汇总分发到各个班级,并由各小组负责人选取代表性游戏方案向全园教师讲解并做适当示范。这样让教师们全面了解园里为幼儿们提供的器械材料以及借助这些材料可以开展的游戏形式,进而让教师有目的地利用这些器材去组织和引导幼儿进行游戏。

  三、多方提供材料,通力合作制作。

  材料的质量和合理装配是安全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障。我们结合方案内容,各年段教师相互合作,一起进行制作。教师们在设计器材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幼儿们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混龄意图。如平衡区中,我们提供很多用易拉罐、奶粉罐包装制成的桩,小班的是低矮型、很多罐子组合在一起的承受面较大的桩,中大班则是相对高一些,接触面狭小些的桩,给予更多的挑战机会。又如在投掷区中,我们用布编织出几张网,网眼大小各异,教师可根据本不同年龄段幼儿情况引导其注意投掷的距离和选择好网眼的大小等等。其次,我们提供大量的辅助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游戏。如再以平衡区为例,有的幼儿平衡能力较强,单独走“梅花桩”对他来说没有挑战性,就可以提供沙包,孩子头顶沙包过“梅花桩”,增加一定难度。钻爬区中,有的幼儿钻爬技巧较好,教师就可以将绑在椅子两头的皮筋往下移,降低高度,指导孩子以匍匐爬前进,根据情况不断提高要求,让幼儿接收挑战。当然,教师还要充分思考:我们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能够为幼儿的大带小(异龄交往)创造条件,例如我们考虑在走跑区中将结合绍兴民间古纤道拉小船的情境,设计用轮胎作为器械的“小小纤夫”的游戏,一人坐在“小船”上,一人边走边拉,便可以使大小年龄的孩子非常自然地共同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并且体验到了异龄交往的快乐。

  在材料制作准备的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发挥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从制作器械的废旧材料的收集到相关器材的制作,家长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主动提供平衡区的各类罐头、钻爬区的大小纸板、投掷区的各色布块等,参与制作沙包、抛接器械、渔网等等。通过教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我园游戏器械的制作原材料丰富多样,满足了各类活动开展的需求。

  四、分组编班活动,逐步形成常规。

  在场地、器械基本到位的情况下,我们开始了定时定班的游戏活动,开始了体育游戏活动的尝试。全园18个班级,采用“自主牵手”的方式形成了9对姐妹班;按照区域场地的大小和班级数量,确定每天3对姐妹班进行游戏;用“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游戏方式保证时间和质量。游戏过程中贯穿背景音乐:从欢快的进场音乐、到游戏的轻松音乐,再到放松结束,给幼儿们创设良好的游戏氛围,让他们带着快乐、轻松的心情参与游戏。同时,教师预先告知家长本班每周游戏的时间,游戏当天在活动室门口用温馨提示告知家长游戏的地点,保证活动顺利开展。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的混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五、创设游戏场景,注重灵活指导。

  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注重游戏情境的创设。如平衡区的“为灾区送水”、钻爬区的“营救小白兔”、投掷区的“炸敌堡”……一系列游戏情境,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我们还将绍兴的本土、民间的因素融入其中,凸显绍兴特色。平衡游戏中的“小小绍兴桥” 、“运绍兴黄酒”,走跑区的“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等,我们相应地配上了《水乡童谣》、《老酒谣》、《丢手绢》等针对性非常强的音乐,使幼儿们开心投入地游戏,充分体验到了“小绍兴”的快乐和满足。在尝试和体验各类户外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我们积极开展了展示和评比活动,并组织优秀的班级教师代表进行经验介绍。各年段还进行了反思与交流,谈收获、看问题。

  从活动效果看,户外混龄体育游戏使幼儿的基本动作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极具挑战性的器械锻炼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提高了抗挫折的能力;打破班级、年龄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享合作快乐、帮助同伴、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教师层面看,指导混龄活动需要教师熟知的不仅仅是自己执教年龄班的基本动作要领、要求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是要全方位的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基本动作及全体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而促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组织的时间少了,观察、指导的时间多了,要求教师加强对于“应该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如何分析、怎样指导”等内容的思考,对促进教师随机指导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户外活动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应有适宜不同季节的材料及活动设置,从而做到一年四季活动不断,体育游戏效果不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丰富、完善户外混龄体育游戏的内容、组织与指导,不断促进全体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中班游戏教案例11

  职高学生时常会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对这类“问题”学生的教育,应深挖其行为形成的原因,找准帮助的切入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拟通过两个案例阐述笔者的探索和思考。

  一、两个“问题学生”的案例

  案例1:马同学,16岁,高一学生,在校行为散漫,对学习缺乏热情,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经常与同学、老师产生矛盾冲突。2015年12月27日,周日晚自习后返回寝室时,因未按照学校规定佩戴校卡,被学生会检查人员拦在寝室楼外,该学生情绪激动,与检查人员大吵大闹,经值班生活老师教育未果,经学生处老师教育后交由班主任处理。

  案例2:章同学,16岁,高一学生,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老师交流。2016年1月中旬,因同学开了几句玩笑而与同学大打出手,冲突中,一名同学受伤送医,而章同学仍觉不解恨,甚至扬言要将其杀死。

  二、深挖表象下的原因

  上述两个案例在职高教学过程中似乎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一般将其归因为学生思想素质低、行为习惯差等。但这样的原因分析并未考虑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学校和家庭环境对职高学生性格形成的影响。对这两位所谓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笔者首先想到的是了解其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人”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其家庭情况、个人性格、生活经历等,以便能够对症下药。

  经过走访了解,笔者大致了解了两位学生存在行为习惯偏差的“外因”。

  首先,是家庭关爱缺失。马同学的父母离异后双方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而且父母都已另外生育有其他子女,该生现在与其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妹妹一起生活。母亲离异后,因另外生育了子女,所以很少关心他,而继母也并未提供其所需要的母爱。该生长期生活在被边缘化的状态中,缺少关爱。章同学虽然家庭健全,但父母由于学历层次的原因,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其教育也比较忽视。尤其是章同学的父亲很喜欢暴力血腥的视频和电子游戏,该学生自述从小就跟父亲一起看过这些视频和电子游戏。

  其次是学校教育缺位。马同学初中的学习经历并不愉快,在家庭中无法得到关爱的情况下,渴望引起他人的关注,而这种渴望不自觉地变成哗众取宠,同学们敬而远之,老师也将之归为异类,从而导致了其进一步的边缘化。章同学因其喜欢暴力血腥的视频和电子游戏,与同学之间缺少共同语言,逐渐被孤立。

  最后是学生自控乏力。马同学在逐渐被边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抵触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与老师“对着干”,对同学则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章同学则沉迷于视频和游戏,导致对现实生活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差。

  三、制订“个性化”方案

  在调查了“问题学生”的基本情况后,笔者针对其特点,拟定了“个性化”的方案。对于马同学,首先,请他自己谈谈事情的经过。通过其自己谈,让他在冷静的回忆过程中能够辨明事情大致是非。其次,表示感谢并表达歉意。马同学之所以与生活老师争吵,是出于保护班主任的目的,对这一点要深表感谢,如果每位同学都能和马同学一样有保护班主任的愿望,那么班级里的凝聚力就不会差,班主任带班也会很容易。最后,进行适当的引导。马同学虽然有保护老师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只是留在心里,没有表现在行为上或者说没有正确地表现在行为上,希望马同学能够为班级多做贡献。

  对于章同学,首先,肯定每个人都有兴趣,兴趣不分高低贵贱。试着和他聊聊喜欢的视频和游戏,讲讲搜集到的打游戏成才的报道,希望其能够把打游戏过程中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用来帮助其他同学。其次,引导学生区分游戏与现实的区别。从游戏谈起,尤其是游戏中人可以复活,但现实中人却不能复生,如果把游戏中的规则放在现实中会产生哪些后果。最后,要求家长协助教育。通知家长到校单独面谈,介绍章同学在校的情况,以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要求家长协助学校教育,尤其是家长要戒除对血腥暴力视频游戏的嗜好,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健康的家庭环境。


中班游戏教案样例十一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班游戏教案样例十一篇中班游戏教案样例十一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中班游戏教案样例十一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