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23 07:28:34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十篇

今天给各位分享化学课堂教学论文十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ilm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化学课堂教学论文十篇

2、化学实验教学论文十篇

3、高中化学实验论文十篇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1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边学边思”,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不要使课堂成为教师包办,自问自答式的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

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向放有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和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三分之一水并振荡的实验,学生被现象深深吸引,这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低的蜡烛先熄灭,而高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学生会立即围绕问题积极的思维,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不难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的结论。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赏和肯定之后,紧接着提出: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甁加水振荡后为什么变瘪呢?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纷纷举手强答,请一位同学回答,并要求其他同学判断回答是否正确,全体同学的思维就会集中在此问题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然后继续提问:通过上面的讨论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会轻松的总结出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这样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探究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当学生沉浸在自我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继续提问: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组探究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问题情景中来,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看到四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小花,第一朵喷醋酸后变红,第二朵喷水不变色,第三朵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也不变色,第四朵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气体变红,而把变红的小花取出加热后又变紫。学生会对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好奇心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探究意识增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最终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碳酸不稳定常温或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接着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学生会立即在脑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识,明确利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方法来检验,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结论。就在这样层次推进,步步深入的提问中,以问题引导学生有步骤有层次地自主学习,并进行不断思考,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再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通过复习提问使学生明确: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发生了质的改变。紧接着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呢?学生的思维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并大胆的提出假设,增大、减少或不变。这时告诉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实验,从而获得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接着又提出问题,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学生又会对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自主探究守恒的原因,而此时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这时我会问学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水通电分解这个反应的微观动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中总结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不变。然后问学生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应用呢?在学生对此有着极大好奇心的前提下,我通过举例子向学生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学生顿感豁然开朗。这样的一节课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与探索,而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有思则明,有明则通,有通则能应万变,我想这样教学才应该是有效的。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磁化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可现在的课堂教学,虽有二期课改精神的指引但不能否认在大多的“家常课”上老师面对满堂的学生和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时候还是采取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即老师是课堂的主体。不知不觉的把学生视为接受的容器。然而,这样的教学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机械而无情感。学生从中很难寻到趣味,更谈不上孔老夫子所倡导的以学为乐了。在工作的十年中,我觉得这种情形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较为严重。我在工作的学校做过一个调查,问卷下来大多学生不喜欢化学,越是聪明的学生越是不太喜欢化学。不只是我工作的学校,越是层次高的学校,其学生对化学的偏爱远远少于对物理的喜爱。有的学生在问卷中认为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知识点比较琐碎。有的学生提到有太多的化学现象包括老师在内无法清晰的回答。也有学生觉得化学研究的都是微观的,看不见的,很难理解。甚至也有学生觉得化学老师很无趣,所以不感兴趣。总之,诸多的理由让学生远离了对化学的关注。因而,如何让化学课堂充满魅力,从而吸引学生,让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这让我有了如下的思考。

众所周知,凡铁都有磁性,只是内部分子结构比较凌乱,正负两极互相抵消,故显示不出磁性。若用磁铁引导后,铁分子就会变得有序,从而产生磁性,这一现象就是磁化效应。相应说来,课堂中的学生本体都有渴求、探索知识的倾向,只是缺少引导。若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磁力(对学生的吸引力),将教学过程磁化,那么想来二期课改诉诸于课堂上的目标达成就不难达到了。

如何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磁化?我认为可以在教师、化学知识、课堂教学设计等几方面去实践。

一、教师要有磁性

教师无论是课堂的主体还是课堂的主导,要想将课堂磁化,变得富有吸引力,教师首要具备磁性。

第一,关注教师自身的仪表。多数人总希望看到美的东西多一些,因而教师的外貌、穿着、风度、气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磁化作用。怎么才算是美呢?对教师而言,无需英俊的外表,但要清洁的外表;无需昂贵的服装,但要整洁的套装。无需滔滔的辩才,但要饱学的气质,文雅的举止。

第二,教师要有悦人者的个性。美国心理学家杰D.贝尔指出,悦人者有使他人愉快的天赋。教师的对象是学生,应该换位思考来揣测学生的心理,用笑容来解决冲突,用笑容来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吉尔伯特.海特也在其《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谈到教学的谐悦功能。他指出,“教学的最大乐趣之一,是来自你所说的都被听取了的时刻,而这些听众不是一个个惹人生烦的恭维者,却是那些由你激活了的,又反过来启发着你的人。是的,知识有时是枯燥的,教学往往是严谨的,但是教师在课堂多展现些笑容,轻松一点、形象一点,用恰当的幽默缓和紧张或者沉闷的氛围,这些悦人者的特质能让学生很容易和他(她)相处,学生会被老师的这种特质所愉悦,所吸引,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地会被老师磁化的。试想一位是严厉苛求,缺乏耐心,善于挑刺、有着硬梆梆冷冰冰一副扑克脸的化学老师,而另一位是慷慨温柔,善于倾听、善于激励,洋溢着亲切和善、微笑热情的化学老师,哪一位老师能让你沉浸于他(她)的课堂呢?

第三,教师应有表演力。人们把教师明星式的表演对学生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称之为狐狸博士效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与他是否具有表演力有关。适度的肢体语言、抑扬顿挫的语音、相声演员般的“抖包袱”技巧,优秀教师把教室作为舞台。教师的表演生动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牢牢的把学生聚焦到教师身上。我对此有深刻的感受。曾经在讲解《乙醇》之前的十五分钟,介绍诗人与酒的不解之缘。当讲到苏轼中秋月夜赏月写下千古绝唱时,我会在讲台上放上一小酒盅,以水代酒,筷子轻敲酒盅,轻声吟唱,渐渐台下学生应和,唱罢掌声一片。从那以后,在不喧宾夺主的情况下,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表演,达到移情的效果。

第四,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自己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的经验是丰富了,但是年龄的增长,不知觉的拉大了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而年复一年的教学对象并没有多大岁数上的变化。如果教师能在课余与学生多交流,与学生一起娱乐、一起活动、甚至一起学习,给学生以温暖感,往往也能产生磁化效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己人效应。同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也度过了磨合期,师生之间能进一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会更加协调契合。

二、发挥化学知识自身的磁性

化学的理论知识是严谨的,抽象的。但化学知识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鲜活的。因而,化学知识从内容到形式都蕴含着美的因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教师应当把富有美的内涵的化学知识通过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对学生产生求心力,产生磁化效应。

第一,呈现化学知识的生动美。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呈现化学知识的生动美。例如,高一化学教材中有一节讲解“化学电池”,在教材中设计了“家庭小实验—番茄电池”。那么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一种水果,甚至是各种饮料,做水果电池、饮料电池。学生会极为踊跃的去完成他们的杰作。无论是教材上对化学电池知识的处理,还是教师进一步的拓展,通过实验可以把理论性很强的化学知识生动化,让静态的教材生动起来,同时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也鲜活起来,以深深吸引学生。

第二,呈现化学知识的形象美。通过实物可以呈现化学知识的形象美。在高一化学教材中有一节讲解“晶体结构”,在教材中给出了一些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表象,但这仅仅是二维平面的呈现。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展示实物的做法,包括生活中常见的食盐、蔗糖晶体等,还有哈根达斯店购买的干冰晶体,自行制作的胆矾晶体,除上述外还从大学中借来一些五彩的晶体。当这些晶体传到学生的手中时,无不聚精会神的在观察,不时发出提问,为什么不同的晶体有时有不同的外部结构?为什么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干冰表面怎么有白色气体?同学们七嘴八舌提出的问题,正是教材中要阐述的。于是结合着教材,顺着学生的疑问,一堂课很顺畅的完成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是一堂很能吸引他们的课。

第三,呈现化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美。不可否认有很多化学试题在编制的过程中过多的重视了物质本身的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一旦忽视了这一特性往往就成了解题失败的主因。一些思维敏捷的同学往往更愿意做物理题,因为只要思维清新、逻辑清楚,最后的成功手到擒来。化学知识也有连贯性,好的试题也只需要清晰的逻辑就能成功。选择优秀的试题可以呈现化学知识内在的逻辑美。比如这道例题,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化合物,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这些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据此判断

(1)在A、B、C这三种化合物中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_________(用A、B、C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________

分析,因“A、B、C它们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是两种单质。”依据图变化:“甲+乙A”,可以推知化合物A中必有乙元素;又“甲+BA+C”,从生成物A反推出B中必含乙元素。当已推知A,B中都含有乙元素的情况下,再依据图变化:“A+B乙+C”,可以知道该反应是由两种含同一元素的化合物反应得到该元素单质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中同一元素不同价态“归中”至零价的反应。故乙元素在一种化合物中显示正价,在另一种化合物中显示负价,所以是非金属。从题目的分析来看,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要有清晰的层递的逻辑思维。这类优秀的试题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采取某些方式将书本陈述性的知识转为程序性的知识。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的知识易学易记但也易忘。相反,程序性的知识需要自己思维加工,学得时间相对长些,但遗忘的也比较慢。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往不喜欢死记硬背,因而有时千变万化的物质特性就成了讨厌化学的因素了。

第四,化学知识的科学美。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包括了元素性质与变化的规律,使得原本纷繁芜杂的元素和谐统一。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为我们解释世界,预测现象提供了解密的钥匙,很好的展现了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同时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有磁性

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有磁性是指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合理,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首先,在审美心理学中,由黄金分割因素引起的心理效应现象,称为黄金分割效应。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断言: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于另一部分同整个线段的比即0.618,那么,这样的比便会给人一种美感。教师也应该考虑黄金分割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一堂课40或45分钟,满堂灌显然不行,要考虑知识容量。有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注意力在一堂课内大约20至25分钟,约占课时的0.5至0.6,约是黄金分割比。可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考虑知识的授予量。比如,在新授课中,不妨考虑一下新旧知识比。若整堂课都是新知识的学习,思维容量可能会超出学生的可容纳的接受量。

其次,考虑不同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教学的单一过程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感。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要给人以节奏感,舒急相间。因而,课堂教学不是单一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分为组织学习的过程、刺激学习的过程和检验学习的过程。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的结合。通过讲授、叙述、图解、演示、实验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组织的学习过程。不同的方法取长补短,互相弥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刺激学习的过程起到了很好的课堂作用,衔接作用。通过问题讨论,有趣的材料背景,教师幽默的语言等很好消解了在学生注意力集中后带来的疲劳感,同时可以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是检验学习过程,时间分配上可以只有几分钟。通过简短的口头提问,习题练习,达到检测教学效果的目的。多元的,立体化的方法组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多些兴趣,少些倦怠,多些投入,少些沉闷,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渐渐的磁化效应就会体现。

参考文献:

①刘知新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②杨德壬主编,《中学教学全书》(化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③冯克诚,田晓娜主编,《实用课堂教学设计全书》(中卷),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班化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多媒体技术 教学评价

一、引言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运用小班化教学。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引起教学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为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理论早已提出来,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它的理论依据有教育公平理论、教育价值观理论、教学论观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也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正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小班化教学法得到更好的运用。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更好地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应当成为小学语文知识的主动接受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对小学语文的热爱,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重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班化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必需的。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可在教学前,可以结合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利用多媒体创设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时,单纯讲解难以让学生对武夷山有详细的了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播放武夷山的影像则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播放武夷山的风景图画,并配上音乐,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老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武夷山有更详细的了解。

3.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小班化教学更需要老师关心每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同时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为小班化教学营造更好的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可以采用游戏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例如猜字谜,可以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也可以鼓励学生编字谜,如找朋友、将课文内容适当改编、进行课堂表演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好地推动小班化教学。

4.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图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直观显示相关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当学生回答这是桂林的时候,向学生显示一段文字: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围绕甲天下进行讲解,适时播放相关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桂林山水的美景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桂林山水的美。

5.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巧妙地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音乐、故事、笑话、设置悬念、表演等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又如,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语文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配合,友好竞争;活动教学法,组织抢答、接龙、小组竞赛、辩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班化教学效果。

6.改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让评价既改进教学,又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例如,采用及时评价的方法当场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正意见;采用多元化评价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改变单一地将卷面测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的做法。同时,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增强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小班化课堂教学流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策略,以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英.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创新[J].教育科学论坛,2010(11).

[2]王建波.新课改下农村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2012(12).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4

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中,那些传统教学遗留下来的弊病,如“满堂灌”“死搬课本知识”等还没有完全消失,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和质量还是处于低的状态。为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改变局面,教师要积极推行新的课程标准,贯彻新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并把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优化语文的教学过程。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师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之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感,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注重课程导入的艺术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课程导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只占有一小部分,但是它却是整堂语文教学课程的开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只有抓好这小小的导课环节,才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够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这样才能够确保一堂语文课程的成功完成。课程导入环节犹如文章的“凤头”,它虽然小巧玲珑,却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安抚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为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课程导入环节的艺术性,运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新颖性的方式,用自己全部的智慧设计出最有效、最有趣、最能够吸引学生的课程导入方式,让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第一锤”就敲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指引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的内容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程度。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索、讨论和整理等形式自主地获取知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优化教学课堂,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人际交往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技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的整体素质上升一个台阶。众所周知,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以及参与的兴趣和程度会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只有真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才算是使语文教学课堂得到优化和提升;才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对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充满兴趣;才能够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之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靠耳朵听来的知识,记得快忘得更快;如果知识是看到的,便会深刻地记忆住;但是如果知识是自己动手“创造”出来的,不但会记忆深刻,还会更加灵活运用。这也就真正体现了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就更加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各种各样的动手探索知识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知识的学习和创造过程,让学生的心理处于积极主动、十分活跃的状态。教师要竭尽全力地满足学生的个体要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去成为一名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总而言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结果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参与状态,争取使语文课堂能够呈现出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利用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学生都会拥有一种强烈的交往欲望,他们都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拿出来和同学以及教师进行交谈。在大量的实践中也证实了,最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就是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方式恰好为学生营造了这种环境。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发挥小集体的力量共同探索知识、探讨知识并获取知识。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合作活动,学生不但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明白他人的思想,养成了良好的聆听习惯,促使学生能够不断自我反思自己的观点,拓宽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5

虽然教师从传统教学中的“主角”变为了现在的“配角”,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配角的引导作用还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促进师生之间的活动和心灵的沟通,与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建立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语文教学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提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怀有活动的课堂、活跃的课堂、融洽的课堂以及丰富的个性的课堂教学理念,并且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设计和实施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转交给学生,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索、学习环节中,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来获取新的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文基础,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而学生能否自愿参与到学习环节中完全由自己对语文的喜爱程度来决定。也就是说,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生能否参与其中,能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否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为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成为了语文教师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学生能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十分积极和主动,便会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在整个课堂中都保持一种高涨的情绪,神经处于十分兴奋和紧张的状态。这样学生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学习,才能够使自己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到极点,从而确保语文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文章时,我预先在教室中精心设计了一些丰富多样小动物的脚印图案,有的标有小动物的名字或小动物的画像,有的就没有。在课程一开始,我播放了一些小动物在雪地里奔跑的场景,把学生带进十分愉悦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我问学生说:“小动物们在雪地里玩得快乐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快乐!”我说:“雪地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那么小动物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给雪地留下了什么呢?”此时学生都被我的问题牵引住了,进入了沉思阶段。这时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播放的画面,从中寻找到小动物们留下的事物的特点。这样学生就会比较认真地走进文章学习的主题中,更加专注地来探索和学习知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这样教师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语文课堂的活力和生机。

二、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

小学生都有十分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十分愿意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而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尽量把课堂这个大的舞台转交给学生,教师组织、引导和帮助学生表现得更好、更完美。”而且还特别强调:“语文课堂只有拥有了学生积极的参与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高效的课堂,只有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活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才能称得上一节成功的课堂。”为此在我们组织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在课堂上手、脑、口等共同使用,积极地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表达能力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一些课本剧,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完美地演绎出文章中描述的情境;或针对不同的意见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利用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各异的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让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经过反复的训练,学生会在语文课堂中表现得更加自如,让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发挥到极致,并且会让学生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让整个语文课堂更加具有活力。

三、不断激励学生,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的效果要比批评好。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用称赞的眼光和语言来对待学生,给学生营造更加完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勇气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便会很清晰地弄清楚学生的思想活动,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走进文章描述的情境中,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接受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丰富自己的情感态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能够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就要开动自己的脑筋,设计通过各种方式来鼓舞学生大胆地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意识。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勇敢地交流、讨论和质疑,让课堂学习的氛围再升一个台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习惯,逐渐喜欢上自己探索知识的课堂,逐渐对语文课堂活动产生兴趣,逐渐加深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和教师一起把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力四射,更加活跃有趣。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6

摘要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化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失控现象。本文主要对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偶发事情,提出随机应变的技巧。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机智应变技巧

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例如:课堂演示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学生突然发问超出所学的范畴或出现其它令教师尴尬的事情等,这些偶然性事情的发生,使教师难以按教案设计的步骤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求教师在具备其它各种能力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学生的思维,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在高师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上还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在教育实习或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深感这方面的能力欠缺。那么怎样才能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

一、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隹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行为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稔熟,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2)要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基储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识发展的动向。

(3)要充分备课。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过程。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归纳等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溶液浓度、实验用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常常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纯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关键之处学生答非所问时,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问题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7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则是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以及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实施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建立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为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做好准备。本文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展开,具体分析见下: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一节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他们牢牢地吸引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课堂教学的有效建立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要能够在开始阶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这就需要讲究一定的导入技巧。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得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有效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先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主动去探究,才能更爱学、乐学、会学且善学,进而再增进知识。因此,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笔者一般会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以及创造情景等方式导入,具体采用哪一种情况,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小学生正处在快速发展中的阶段,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就是他们的潜在能力。因此,为了把学生们的学习潜能充分激发出来,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空间,把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出来,调动他们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其实,“自主学习”是就个体学习的内在的质而言的,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自己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行为中的角色地位和具体表现。与之相对的则是“被动学习”,因此,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实际“切合点”,让数学知识融入到他们的学习当中,使学生积极地获得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有利于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引入多媒体创设情景,点燃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他们对色彩绚丽的、动感十足的、充满趣味的事物感兴趣,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很难满足小学生的需求,尽管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还是不能真正抓住小学生的思维,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思想走神,无法真正激发他们内在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很有必要。例如,在教学《3的乘法口诀》时,为了达到训练的预期效果,笔者先在大屏幕上出示出不同形式的习题,不只是数字,为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笔者分别用不同的水果图形来做材料,一个个鲜红欲滴的草莓、黄澄澄的芒果、金色的橘子等,既能调动学生的食欲,又能把学生内在的思考欲望激发出来,他们也都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思考,踊跃发言。

四、积极联系生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时,教师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实践数学并运用数学。比如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一节时,如果不结合生活实际,空谈三角形是如何稳定的,学生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一特性。对此,笔者让学生提前“准备”钉子和木条,在课堂上鼓励他们自由将木条组合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最后学生发现,无论是矩形、多边形还是其他图形,都不如三角形稳定。于是,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知识点,无需强调,学生自然而然就心领神会。

五、有效的作业反馈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知识离不开练习,练习能有效巩固所学习的内容,因此,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设计练习题时也要充分考虑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需要掌握的重难点内容,也要照顾到学生接受知识、领悟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要恰当地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努力做到触类旁通。要通过一道题目,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或者也可以多选择一些具有多种解法的数学题目,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把学生课堂学习生成性得到有效延展,把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教学过程其实也是反馈和调控的过程。科学且及时有效的学习反馈,也能够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激发出来,反过来又能够延续课堂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也能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利于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另外,教师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加强实践,勇于创新,有必要的话,可以主动联系家长,力求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为造就数学高效课堂的形成打造牢固的基础。

六、结语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8

信息化课堂教学采用了各种先进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通过这些硬件与软件的应用能够使得英语课堂课堂教学变得图文并茂,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能够同时接受多种感官“刺激”,同时激活大脑两个半球,克服短时记忆的缺陷,让学生更加容易的记住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信息化课堂教学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具有信息处理与人机交互的能力,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及时的实现信息交互,这种方式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图文并茂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课堂教学《Earthquake》时,学生们多是从新闻或者电影、电视里面看到过一些简短的画面,对地震发生时的具体情况与造成的后果并不能够形成有效的直观认识。特别是《Earthquake》中的Reading部分所描述的唐山大地震,学生们基本就没有一点点印象,这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理解整篇课文带来了困难。为此,在课堂教学前先让学生们收集了解唐山大地震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他们所搜集到的资料。在这个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对唐山大地震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笔者在为学生们播放一段与Earthquake相关的图像资料,并引出问题:“What is the film abou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ilm?”学生本就对信息技术有着一定的兴趣,让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与展示资料,很容易激发出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再一次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导入,则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的课堂教学中。

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效果

课堂导入利用信息技术将能够让课堂导入不再单调,进而能够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导入,可以将各种导入需要的画面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能够更好的理解教师所讲的课堂内容。例如在直观导入法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VCD等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上面所述在课堂教学《Earthquake》时可事先找一些与此有关的录像或VCD片段,通过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时人们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还能够将各自声音元素融入到课堂导入之中,这样不仅仅能够让学生从视觉上受到“刺激”,还能够从听觉上受到“刺激”,进一步的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教师们可以在上课前,根据课文的需要通过让学生欣赏有关音乐、歌曲来进行课堂导入,然后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对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展开讨论。例如在《Country Music》中,就可以先让学生欣赏Country Road这首MTV,然后以画面和歌词为引,让学生们展开讨论,进而引出Country Music这个话题,进一步说明乡村音乐的内容,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

三、高中英语信息化课堂教学有助于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与基本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灵活的交互活动则能够使得课堂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得到合理优化,帮助学生从能力训练的理性角度突破重点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使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由课本中的文字变成了可感知的声音,可视的画面,进而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因认知水平不足而无法完全接受信息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课堂教学的效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让学生去有意识的听英语录音,看英语录像,通过录音中的标准发音与录像在声情并茂的画面,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感,为他们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帮助他们突破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困难。例如在语法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不能够很好的掌握语法,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则能够将抽象的、晦涩的语法专有名词变得具体化、明确化、生动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进而帮助他们掌握语法。例如在讲“have+宾语+宾补(由分词充当)”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这样的两组例句与相应的插图。

He had water running.(插图:一个人离开了,自来水笼头却开着)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课堂 效率 导语

语文教学,意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入手。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设计美妙的课堂导语

在每节课开始前,导语设计的精妙与否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失败。导语设计要精而巧,要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审美教育长采用的导语有以下几种:

(1)谈话式导语。这类导语一般适用于记叙文。如教学《金色的鱼钩》、《丰碑》等课文时,先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教师参与讨论。大家在讲与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辛、用语为革命牺牲的悲壮美。在师生热烈的讨论和对话中引出新课,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2)导游式导语。这类导语适用于散文游记类课文。如《葡萄沟》,课前在黑板上绘制一条葡萄藤,枝繁叶茂,挂满葡萄,学生一上课就被画面吸引,教者相机引入导语: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种水果吗?你们知道它盛产在什么地方吗?新疆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的葡萄有的晶莹剔透,有的色如玛瑙,整个葡萄沟都飘着诱人的香味。你们想去那里看一看吗?好!今天请同学门跟老师一起登上开往葡萄沟的列车,共同去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想象式导语。这类导语旨在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月光曲》,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凝听、感受、想象、表述,然后适时运用简短导语把学生带入课文: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它不但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而且关于它的诞生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课时间要恰到好处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到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三、课文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祥,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功夫,关键在于认真备课

强调备课,是说备课要充分,准备要认真,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尤为重要,我们只有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才有精力去调动学生学习,课前教师的备课准备的越充分,课堂气氛就越活跃,就越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就越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鲜活的有用知识。

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整节课只是教师一味地讲,满堂灌,讲得津津有味,到头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没有得到消化,更谈不上理解,这样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课堂教学,达到师生融为一体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多年的教学使我发现,学生们不喜欢静静地听,喜欢动,那我就多让他们动脑、动手,把自己的思想、生活、对课文的理解等,或参与讨论,或上台表演,或通过画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师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也会轻松自如。如我在上《挑山工》这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描述的挑山工挑重物上山所走的“折尺形”路线,就让学生自己去默读理解有关的语句,然后尽自己的理解用线条和箭头画出来。通过读课文、作画,学生的印象深刻了,也理解了文中所说的“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程加长,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表现的能力。

六、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篇10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老师多是让学生以记笔记、划重点的方式来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尽管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知识内容,但是这也会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甚至会影响到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人性化的教学内容,则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见,结合他们实际的学习情况来展开教学,尽可能的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学习习惯。

一、合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体现人性化的教学策略,老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样才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和学生产生更多的互动。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上,老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手段,或者是引入电教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对历史学习内容,展开更为深入化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意识。当然,在教学中,老师也要对实际的教学任务有所突显,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引导学生对“百家争鸣”这个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为了突显出课堂的教学趣味,老师不妨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戏剧表演,可以鼓励学生对“百家争鸣”中的主要历史人物进行扮演,像儒家的孔丘、道家的庄周、法家的韩非子等等,并且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出当时的战国朝堂,让学生对自己所扮演人物的门派理念进行阐述,同时可以结合教材上所涉及到的一些典故内容,来增加情境演绎的趣味性;还有,利用电教的手段,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片段,比如说《孔子》、《墨攻》之类的电影,帮助学生对“百家争鸣”的那个时间进行形象化的了解。在开展情境创设的同时,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积极的调动,比如说结合教学任务,为学生策略出相关的活动主题,或者是设计出相应的辩论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展开教学

在任何一门科目的教学中,学生间存在的学习差异性,都是一项不容避免的问题,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采取“一刀切”的教学策略,十分不利于学困生的学习进步。为了突显人性化的教学特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采用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在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构筑起一道共同进步的桥梁,这样既能够帮助学困生改观对历史学习的印象,同时还可以深化学优生的学习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在分组教学中,老师不妨打乱学生的座次,鼓励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合起来。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可以保持在五人,其中有两名学优生,两名学困生和一名中等生组成,在老师的教学引导下,学习小组展开合理化的探究。例如在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进行学习的时候,在小组活动中,学优生首先对“雅典民主制度”和“罗马法”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然后老师为每个小组下达不同的探究学习任务,比如说“希腊和罗马这两个地区的文明成就分别是什么”、“这两个城市的政治实质是什么”等等;这个时候,中等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利用表格的形式,对将课程上的重点归纳出来。学困生要在归纳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一些学习问题,争取在学优生和中等生的帮助下进行解决。

三、老师展开正面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评价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部分老师对于教学评价的内容,未能给予相应的重视,有些老师敷衍了事,甚至有些老师则是直接忽略了课堂教学点评,。可能有些老师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消极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所以在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下,老师应该展开更为正面、积极的教学点评。老师的课堂点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回答,那么老师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其做出鼓励,并在原有的问题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的深入。而对于那些未能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也应该抱有宽容的教学态度,让他们大胆的说出不理解的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弥补。其二是学习态度方面的教学,老师应该对每一位用功学习的学生给与肯定,帮助他们树立相应的学习信心,对于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老师也要进行必要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问题,从根本上进行引导,这样才是实施人性化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

总而言之,采用人性化教学方法的时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面化和积极化的鼓励和引导,顺应新课改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更为新颖的学习方法来接受历史教学知识。

作者:于鹏飞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把多兵.浅谈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理念的融入[J/OL].学周刊,2017,(12):126-127.(2017-05-04)[2017-09-02].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学习兴趣;调控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把教材知识由微观变成宏观、由抽象变成具体、由无形变成有形,使学生更易于获取多方面的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化学实验探究的力度,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演示实验,引发兴趣

1.观察实验。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应该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演示实验前,应该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观察对象,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2.操作规范。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同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在实验操作时应该按照规定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个实验都要精心备课,保证课堂演示万无一失,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意安全。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避免给学生造成恐惧感,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改进实验方法,清除不安全因素;(2)操作一定要正确、规范、熟练,制取易燃、易爆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气密性;(3)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有害气体要有吸收装置,以防外溢,造成伤害。

二、动手实验,培养兴趣

1.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化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一些奇怪的现象大部分都可以用化学去解释,而这些理论又是靠实验得出的,实验就是要验证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形成过程。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实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教师应该多为学生营造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例如,向锌粒中滴加稀盐酸,铁生锈条件等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通过家庭小实验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由于农村学校受当地条件的限制,缺乏实验器材,学生得不到太多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适时开发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做简单易做的实验是一种弥补手段。例如,把鸡蛋放入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冒出的气泡是什么?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自己发现问题,又进行实验验证,在实验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想象实验,提高兴趣

1.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某些实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大胆想象,并阐明自己的想象理由。只要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加上现有智力进行想象的,都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进行实验验证;如果现在条件暂时不允许的,可以由教师进行讲解点评。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想象、推测实验过程,并启发学生画出实验装置图,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进而把实验教学引向深入,为学生学习化学增添无穷的乐趣和动力。3.指导学生尝试实验。学生在感知了想象实验设计的方法和一般过程以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做实验,并加以验证实验的想象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四、分组实验,保持兴趣

1.让学生自由组合实验小组。以前教师总是预先将学生按成绩好坏,男学生和女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并选出小组长负责看管本组的仪器和药品,但是这样的实验并没有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实验效果。让学生自由组合后,因为是自己结组,能力相差不多,不存在上述情况,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共同探究,这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2.在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探究实验。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思维进行猜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探究,只有这样放手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更能优化实验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作者:徐彩娟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2

论文摘要:概括与分析我校近几级学生分析化学实验课考核方法以及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保证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形成了分析化学实验课自己独特的考核方法。

在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培养农业生产和科研等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基本环节。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综合能力。图分析化学实验课考核方法有笔试、操作等。实验操作考试是考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一项考试,是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以笔试的方法进行考试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检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方面,实验操作考试是其他考试形式不能替代的。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重视教学实践的同时,不断地改革了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考核方法。总结考试经验,形成了我们分析化学实验课自己独特的考核方法:即采用实验的有关理论考试与实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口试加操作)。

一、我校分析化学实验课旧的考核方法

(一)2001级学生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

试卷内容包括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所加试剂的作用以及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像文化课统一时间统一科目进行。考前对试题进行了保密。

(二)2002级学生采用实验操作考试

考前操作内容也是保密的。具体是:自己的老师监考,考试时间为每人30分钟,一组02人,所有学生实验操作内容一样,都是通过酸碱滴定计算溶液的浓度?学生操作完成后将数据以及计算结果记录到试卷上,老师根据记录结果打分。上实验的全部学生考了4、5天才能结束。

(三)2003级学生采用实验操作考试

具体是:每个学生考试时间10分钟,学生按班级、学号排序进行考试,一个老师一次监2个学生,10分钟后再进2名学生,依此类推。全部学生实验考试内容都相同,都是完成一次酸碱滴定,老师要对每个学生每一个操作要领和操作要求正确与否打分。5天全部学生考试完毕。

二、旧的考核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分析化学实验课旧的考核方法中存在很多的间题,比如笔试存在抄袭现象,所以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学习好的学生也不公平。2002级学生虽然采用实验操作考核方法,但也没有检查学生的操作要领,只是通过最后的计算数据是否接近准确值来判分。这两种考核方法都没有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技术要领掌握与否。2003级学生采用的考核方法虽然检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但不能检查出学生对实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传下去对以后做实验的学生的影响也不好。以后的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不会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也不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更不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执照老师给定的步骤完成实验,使用仪器的操作要领和要求也不管规范与否,因为考试时只要打听一下使用那种仪器,突击记忆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即可过关。这样考核的结果并没有达到开设实验课的目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并不是非要让学生得出一个即定结果,而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才是实验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间题如下:

(一)分数不成正态分布

实验成绩不成正态分布,一是因为闭卷考试时有些学生在考场上作弊了(有的抄袭学习好的学生的答案,有的抄了书本),二是因为操作时一次考生人数多,有的学生抄袭别人的数据,这样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试题保密

我觉得实验考核试题没有必要保密。因为实验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考查理论知识,不能像文化课统一时间统一科目进行闭卷笔试。以笔试的方法进行实验考试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不应该保密的,再说操作考试全部学生要进行4、5天,也保密不了,所以实验考试本身应该开卷考试。

(三)突击训练问题

后面考的有的学生向已考过的学生打听操作所用仪器,然后进行突击训练。操作姿势和要求是靠平时积累和培养的,不是靠突击训练。有的仪器使用方法突击也没用。分钟内不但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还要考虑仪器使用方法的话时间是比较紧张的。上课使用的每种仪器老师都详细的讲到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姿势。只要你平时都按照要求使用,考试01分钟是足够的。

三、分析化学实验课新考核方法

为了使学生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采用平时实验报告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给出最终成绩:即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50%,其中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考试成绩占50%,其中包括实验有关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提出新的实验考核方法:即采用实验的有关理论考试与实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口试加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试题

试题内容为口试加操作。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致,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口试内容为实验有关理论:即所做过的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所加试剂的作用以及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比如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有几种,Ha、Na0H溶液如何配置,标定二者使用哪种基准物质、采用哪种指示剂辨别终点以及终点颜色如何变化,自来水硬度测定终点颜色如何变化,K2C2r07测FeZ+实验中加H3P4O的作用是什么,甲醛法测N%实验原理,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的作用,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以及差减称量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实验有关理论我们摘录出来做成卡片,每一个问题一个卡片,一个卡片一个编号。实验操作内容所有学生一样,并且提前通知学生,都是完成一个完整的滴定分析操作:即将烧杯中溶液准确定容至容量瓶中,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量溶液至锥形瓶中,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后记录滴定管数据后报告老师。操作内容及步骤我们做成试题形式。每名监考老师拿一份实验理论卡片以及实验操作要领评分细则,监考老师们考前要统一口试题的正确答案。

(二)考试过程

每个考场4张实验台,每次考试一个考场进4名学生,每个考场2名监考老师,即每个监考老师每次监2名学生。

1、试题的摆放

我们把操作内容及操作步骤试题贴在每个考生的实验台上,所需仪器和药品也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

2、学生进场考试

学生不按照平时做实验的地点和代课老师进行,而是按班级、学号排序先在准备室抽考场号,准备室的老师宜读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每个考场先进4名学生,每个老师监2名学生。先考操作,每个学生10分钟,到时做不完的监考老师会让学生停止。监考老师根据每一步操作要领评分细则打记号,比如容量瓶的洗涤用水是否过量,从烧杯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是否使用玻璃棒,定容是否过量;移液管操作手法是否规范;滴定管涂油、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读数姿势以及有效数字位数、滴定过程中活塞的控制以及终点颜色的判断等一系列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操作结束后到监考老师处抽理论口试卡片编号,阅读完题意回答问题,时间为5分钟,在此时间内最多有三次抽卡机会,满分逐渐降低,比如第一次满分01分,第二次满分8分,第三次满分6分。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根据回答内容酌情打分。4名学生考完后监考老师收拾好仪器和药品后再进4名学生,依此类推.我觉得实验考核试题没有必要保密。因为实验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考查理论知识,不能像文化课统一时间统一科目进行闭卷笔试。以笔试的方法进行实验考试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所以不应该保密的,再说操作考试全部学生要进行4、5天,也保密不了,所以实验考试本身应该开卷考试。

(三)突击训练问题

后面考的有的学生向已考过的学生打听操作所用仪器,然后进行突击训练。操作姿势和要求是靠平时积累和培养的,不是靠突击训练。有的仪器使用方法突击也没用。分钟内不但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还要考虑仪器使用方法的话时间是比较紧张的。上课使用的每种仪器老师都详细的讲到它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姿势。只要你平时都按照要求使用,考试01分钟是足够的。

三、分析化学实验课新考核方法

为了使学生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采用平时实验报告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办法给出最终成绩:即平时实验报告成绩占50%,其中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考试成绩占50%,其中包括实验有关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提出新的实验考核方法:即采用实验的有关理论考试与实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口试加操作。具体做法如下,

(一)试题

试题内容为口试加操作。考试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致,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口试内容为实验有关理论:即所做过的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所加试剂的作用以及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比如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有几种,Ha、Na0H溶液如何配置,标定二者使用哪种基准物质、采用哪种指示剂辨别终点以及终点颜色如何变化,自来水硬度测定终点颜色如何变化,K2C2r07测FeZ+实验中加H3P4O的作用是什么,甲醛法测N%实验原理,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分以及每部分的作用,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以及差减称量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对实验有关理论我们摘录出来做成卡片,每一个问题一个卡片,一个卡片一个编号。实验操作内容所有学生一样,并且提前通知学生,都是完成一个完整的滴定分析操作:即将烧杯中溶液准确定容至容量瓶中,移液管准确移取一定量溶液至锥形瓶中,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后记录滴定管数据后报告老师。操作内容及步骤我们做成试题形式。每名监考老师拿一份实验理论卡片以及实验操作要领评分细则,监考老师们考前要统一口试题的正确答案。

(二)考试过程

每个考场4张实验台,每次考试一个考场进4名学生,每个考场2名监考老师,即每个监考老师每次监2名学生。

1、试题的摆放

我们把操作内容及操作步骤试题贴在每个考生的实验台上,所需仪器和药品也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

2、学生进场考试

学生不按照平时做实验的地点和代课老师进行,而是按班级、学号排序先在准备室抽考场号,准备室的老师宜读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每个考场先进4名学生,每个老师监2名学生。先考操作,每个学生10分钟,到时做不完的监考老师会让学生停止。监考老师根据每一步操作要领评分细则打记号,比如容量瓶的洗涤用水是否过量,从烧杯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是否使用玻璃棒,定容是否过量;移液管操作手法是否规范;滴定管涂油、洗涤、润洗、装液、排气泡、读数姿势以及有效数字位数、滴定过程中活塞的控制以及终点颜色的判断等一系列的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操作结束后到监考老师处抽理论口试卡片编号,阅读完题意回答问题,时间为5分钟,在此时间内最多有三次抽卡机会,满分逐渐降低,比如第一次满分01分,第二次满分8分,第三次满分6分。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根据回答内容酌情打分。4名学生考完后监考老师收拾好仪器和药品后再进4名学生,依此类推。:

3、判分及登记分数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3

安全知识的讲解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安全教育所涉猎的领域大而广,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长期的工作积累,难以把相关知识组合成一门系统的课程。另一方面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学习能力,讲解内容还要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我们在课程中讲授的安全知识包括通识类、危险化学品、基本实验操作规范、消防知识等。通识类安全知识主要介绍实验室日常使用的水、电、煤气等的使用要求与注意事项,化学废弃物的种类和相关的处理规定,以及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重要性。讲课中会援引一些案例,如我校某实验室冬季没有关闭窗户,致使暖气水管被冻坏,一些较贵重的设备被供暖水浸泡,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某课题组人员在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时,未对冷凝水管加固处理,中午外出吃饭时未留人照看实验室,从而导致水压升高,水管连接处松动,冷凝水流入电气设备中,造成较大损失;还有如果煤气灯关闭不严,一旦发生煤气泄漏,后果会更加严重。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都会带来很大的危险性,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引起注意。实验操作规范是一门学问,不仅体现了实验者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保证。大学实验室中使用的仪器和药品较多,操作步骤也比较复杂,而实验指导教师常常会忽略对基本实验操作规范的要求。例如高中化学实验中会强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温度计搅拌溶液,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温度计使用完毕后应该立即放回温度计套筒中;然而到了大学阶段,有的学生使用温度计时却很不熟练,水银温度计经常会被打碎,实验室的水槽底部因此经常有水银沉积。再如在玻璃管加工实验中,经常发生学生被割伤或烫伤的意外事故。这些事故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实验人员操作不规范、仪器整理不及时导致的。介绍一些基础化学实验操作规范,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使用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并将学到的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应用于其他复杂仪器的使用之中。危险化学品部分是我们讲解的重点,这方面的知识很系统也容易理解。学生应该知晓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标志符号,并读懂试剂瓶上的标签来判断试剂的性质,或者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查询材料的危险性。高校中使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性质各异,部分试剂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等特点。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加,有些课题组购买大量的有机溶剂,并贮存在实验室中,这就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放、使用都有专门的规定,师生都必须严格遵守。学生还应该知道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征,懂得安全事故的预防方法,并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消防知识包括“四懂”和“四会”。“四懂”即懂得火灾的危险性,懂得火灾的预防措施,懂得火灾的扑救方法,懂得火灾的逃生方法;“四会”分别是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灭初级火,会逃生。这其中侧重于灭火器的使用。火灾是极端的危险情况。尽管这种情况极少发生,可一旦发生了就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实验室人员应当学习相应的防护知识,遇到火灾时保持镇定,根据火灾的性质,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灭火。这样不仅会减少火灾发生时的财产损失,也会降低实验室人员所受到的人身伤害。如实验仪器局部着火,应该用湿布、灭火毯等材料将其盖灭,如果直接使用干粉灭火器,虽然可以迅速灭火,但也有可能使得仪器报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当火势较大无法自行扑救时,师生应当及时关闭电源,迅速离开并报警求助。

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开设化学实验安全课程增强了本科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以往本科生们进入科研实验室前,所受到的安全教育仅仅是师兄师姐的口传心授,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许多本科生来到实验室的第一项工作常常是清理玻璃仪器,这样就会接触到一些有毒的化学试剂。以前,学生对这项工作的安全性普遍不太重视,而现在则会主动地采取防护措施,戴上橡胶手套再进行相应的操作。经过安全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对实验室安全有了正确的认识,能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并常常指出所在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提出改进方法,推动所在实验室的安全化进程,从而也提升了学院整体的安全水平。目前,我国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理论课的学习只是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不能解决实验室里所有的安全问题。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需要学校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注意人身安全。所以,我们还通过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建立安全教育网页、聘请专家举办安全教育讲座等形式,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三、结束语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4

一、化学实验的作用

1.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载体,在化学实验课上,做“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使学生的思维从表面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以趣味实验开头,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

二、如何优化初中化学实验

实践证明,增加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要通过实验现象把学生带入全新的科学世界,就要精心设计实验,做好课前准备。增加演示实验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其一要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对突破重难点有帮助;其二是不要离学生的认知太远;其三要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奥妙。例如,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时,在集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NaOH溶液,迅速将一个煮熟去壳的鸡蛋放在瓶口,可看到鸡蛋会被逐渐“吞”进瓶内。演示“魔棒点灯”的实验时,在蒸发器中倒入少量的KMnO4,再滴几滴浓H2SO4,用玻璃棒搅拌后蘸取少量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着。这样既增添了课堂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对化学学习的兴趣。1.调整教学结构。通常情况下,化学教学在上课第一周就开始一些实验基本操作,而此刻学生只停留在对仪器的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阶段特点,调整教学结构,而不急于转入理论知识的学习。如在教学中,可将下册教材中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实验进行演示。先提示学生复习解答一组问题:怎样取用固态粉末?怎样固定试管?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怎样使用酒精灯?再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装置图,观察后解决第二组问题:整个装置有何特点?如何将它们组装起来?第三步:提出具体要求,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并指导学生做实验结束工作。2.转变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3.走教学结合之路。根据学校实验室条件可以把实验所用仪器分类陈列好。在仪器陈列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验的重要程度和有利于学生实验两方面提出主导性意见,帮助仪器管理员把仪器陈列得合理和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放实验室,开放时要在教师的组织下,以班级为单位,每人带足学习用具集体到实验室,然后根据各人的复习计划,选好复习内容对照实验仪器,复习实验原理、方法步骤,有必要时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4.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初中化学实验内容比较多,为了实现全面复习,可以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唤起学生对具体实验的回忆和再认识。为此,可采取两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一是从网上搜集一些初中化学实验实况,根据复习需要进行剪辑、组合,用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另一方面,集中平时教学中的实验内容的幻灯片,针对复习内容适时集中播放。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某些画面定格讲解或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就防止了“看热闹“”走过场”等消极被动复习的局面,加深了全体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认识和理解。5.指导学生实践。兴趣的激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上优化实验教学的几点策略只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有不足之处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探索。作为化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使化学实验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展示其应有的魅力。

本文作者:易亮宏工作单位:江西省寻乌县第三中学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就提高学生实验兴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及实践总结。

目前,国内大学已经提出“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个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教学改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的创新精神。然而,由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以及旧的教学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因此,从化学角度上讲,我们也应该改革目前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重新认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

一、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1)围绕培养目标更新实验内容。医用化学既有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完整性,又有为医学教学打好基础的双重教学任务。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受其影响,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多为验证性实验,忽略了医用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为此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实验内容。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相一致的前提下,选择靠近专业特点的实验,注重独立设计内容及操作途径的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放到演示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要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精练与科学,使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大效果。实验教学计划应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增强学生实验技术能力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实验和教学紧密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2)跟踪学科发展,更新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要紧跟学科发展,对于医用化学学科来说,这一点比较困难。可取材于研究热点的技术操作,也可取材于刊载在国外文献上的实验操作,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一些教师多年来做提取中药有效成份的研究,搞“SOD”测定的研究。学生也很想了解他们的老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如能在这些方向安排一些实验操作,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将来步入科研领域打下了基础。

二、突出知识骨架,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新的信息或经验,不是被现有的认知结构所同化,就是改进现有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个人在感性知识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在学生的头脑里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验证式”化学实验操作方式,总是按照“某实验—用仪器—取药品—条件”这样一个“照方抓药”的固定模式进行,若再做下一个实验,学生很快就会被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方式所同化。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改进这种刻板僵化的认知结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出探索性实验操作安排,通过用“理论依据是什么,仪器药品选择哪些,步骤设想如何”等创设问题的情境方式提出,供学生讨论,以学习者个人为思维中心开展实验教学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规律性知识体系。因此,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结构就是要求交给学生的知识有骨(骨架)有髓,骨髓一致。当学生把握了合理的认知结构以后,就可抓住其结构精要,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作用,从机械的“背实验”、“背公式”、“抓药方”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三、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必须大力加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实验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实验设计原理,结合实验内容复习医用化学及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抽出5~10分钟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在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客观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教师要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背景,明确提出培养训练要求。对基本性实验,要突出“四个一”:围绕一个基本原理、掌握一组实验仪器、学会一种研究方法、解决一类实际问题。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实验教师要具体而精要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教师不必完成全部实验,只需演示关键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并将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若结果错误或不明,应要求学生重做,并自己找出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实验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接近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引向深入。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在实验中的提问和暴露出的具体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既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也以点带面,给同样问题的学生以提示。这样不仅使学生动手参加了整个实验过程,而且能自觉的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认真分析解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从而培养了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基本技能训练安排成综合型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医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也有条件开展综合型实验,从而使实验内容紧凑、丰富、知识点连续性强,并为开展更多的实验内容提供时间基础。例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测未知液的浓度、测其电离平衡常数,教给学生一套完整的分析测定方 法。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实验课的考核,是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既要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又要促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总结和深化所学知识。现行的实验成绩多为几次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考核。为此我们在实验考核上尝试了一些新方法:在理论考卷试题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实验内容;将预习报告、清洁整齐的作风和安全意识列入实验态度作为一项考核内容;除了体现在实验报告上,还要将规范和正确的操作、观察记录和数据的准确及处理列为实验技能考核之中;在批改实验报告中注意对实验现象、过程、结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核。以上考核方案新学期公布执行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学生主动要求重作。实验报告也写出了开拓思维、认真操作的特点。纠正了某些学生的依赖思想,变被动为主动,为实验教学的成功开辟了途径。

化学实验具有证明物质的真实性、教学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技能等功能。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医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186.

[2]陆泉芳,高锦章.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与创新思维,2002,(5):5-8.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6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方法上,是以技能训练为中心,配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或者多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达到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牢固掌握的效果,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才能。

2.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实现零距离就业。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甚至学校可以与医院进行合作,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医学检验,经过这种方式使得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医学检验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仿真的医院(实验室)环境下,提前体验职场环境,了解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让学生学习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逐步实现零距离就业,让用人单位满意。

3.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实施医学检验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能有效促使专业教师主动地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钻研教学方法、通过下医院(企业)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来掌握新技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不足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受各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不足,如多门专业课程、多个班级只能安排在少量的仿真实验室上课,在教学实施中会出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紧张、运转不畅的现象。

2.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亟需编写与完善。

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没有好的一体化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一体化教学。传统的教材已无法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3.缺少用于医学检验的仪器设备。

医学检验的很多检查项目都是依靠医学检验仪器来进行检验的。但是由于学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数的学校都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医学检验的仪器设备大多价格不菲,因此学校想要完全配备像医院检验科使用的仪器设备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进行医学检验仪器的操作实践课程中,往往几个学生一组使用一台仪器,加之课堂时间有限等等因素,就会导致学生还没能熟练掌握使用仪器时,课程就草草结束。仪器设备的缺乏会降低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的教学质量。

4.教师的专业能力、责任心需要加强。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而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受各种条件限制,实践操作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责任心需进一步加强。如果教学过程中,老师认为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老师自己则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不管不问,这就不算真正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5.学校的教学评价体制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学校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评,这种评价的标准比较单一,最终得到的结果也比较的片面,而且不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此种评价方式,往往只能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有一个了解,而对于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就一无所知,只能反映学生片面的学习程度,而不能对学生综合掌握的情况做一个考核。

三、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及措施

1.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增加经费投入。

政府、学校、社会、医院(企业)多方力量应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地产经济和产业的重大作用,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大经费投入。如学校可以向政府提交申请书,说明学校的情况,政府通过审核,专门给学校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款项上拨款。另一方面,学校和医院(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如可利用到医院检验科见习的机会开展现场教学;医院检验科在购买新的仪器设备后可以捐献一些不用的检验仪器设备给学校。

2.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努力提升自己专业能力。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适合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教学,值得推广。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第一,学校要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宣传,不定期的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观摩,邀请教师去听课,让教师们真实的感受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效果。第二,学校要加大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给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师专业提升多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激励措施。第三,教师应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和自身情况,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要求,积极编写适用、可操作性强的理实一体化教材。第四,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向学生传授文明规范、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维持好课堂秩序,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

3.调整学校的教学评价体制。

在医学检验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要改变以往以学生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需要对教学评价体制进行相应的调整,强化过程考核,政府、学校、社会、医院(企业)、学生、家长应共同参与考核和评价。

四、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7

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由一而二互相牵连的。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重要的一点是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如何能让学生根据书本上了解的药物性质指导相关操作,第一点就要做好自主预习工作。自主学习或计划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一个新的课题或任务,计划是实施前的重要环节,包括了对整个过程理论的理解、可行性的分析、各项步骤的安排、结果的预测,以及潜在问题的预料及相关解决办法。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预习只是知道做哪个实验,大致什么步骤;或者完全照抄实验指导完成实验报告的相应部分;更有甚者,直接参照同组人员,对实验根本不了解。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强调预习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一步。在预习阶段,第一点要掌握理论知识:药物化学合成的反应原理,这个反应需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所用的药品试剂,涉及哪些性质。第二点是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如实验步骤、反应时间、注意事项、操作要点等。第三点是明确实验的相应结果,知道评测指标。怎样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三点都能学到?笔者在已有的实验指导基础上,增加了以问题形式为主、概括实验要点的预习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指导完成预习报告,并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上交报告。对于照抄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是教师不想看到的,然而如何能杜绝这种现象,如何能评价学生预习的情况?笔者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增加课前测试。为避免抄袭现象,试题采用多套题库,涵盖预习的知识点,试题测试时间严格控制10分钟,答完交卷,然后正式进入实验室内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进入实验室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并让学生认识到每一项学习都会得到公正的评估的。经过预习报告和课前测试两个步骤,学生在正式做实验前能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药物化学实验以及其他同类别的实验都会应用到危险品并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随便动手操作,很有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学生受伤。因此在学生动手之前,必须做好预习工作了解相关知识。

二、实施自我主导的实验安排机制

对于刚接触药物化学的低年级本科生,实验经验很少,学生犹如一块未打磨的璞玉,需要教师给打好基础,规范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药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学生锻炼实践操作能力,了解仪器的使用和原理,把书本枯燥抽象的结构方程式、图像等具体化。让学生接受知识、对讲解内容能重复并验证规律,除了严格的评分机制,更需要有巧妙的实验安排。设计好实验,能激发出主动的学习兴趣。学生能转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实验过程,协同操作,在规定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这些将是实验课上培训的重点。实验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小组讨论总结上一个实验的问题;第二,学习本节实验内容;第三,进行实验。在小组讨论这第一环节,学生分组就上一节实验出现的问题给予讨论和解答,鼓励学生相互问答,对参加积极、回答精彩的学生给予表彰,同时就实验过程征求学生的改进意见。对于第二个环节,以往都是在黑板上写好实验内容,实验中的操作由教师现场演示,这种教学方式老化,有的学生不能看清教师操作。笔者采用了新的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化的设备,采用多媒体教学,对实验应用到的技术和仪器录制好音像视频,经过多次修正,保证视频中的操作标准、正确。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在预习的基础上,更近一步地学习到本节操作。实验中的理论、步骤则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依次说明,然后再一次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讨论,提出可能会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这种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知道在实验课上他们是主角,老师只是指导,这样鼓励了学生的自主性,为以后工作中自我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基础。第三个环节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充分利用时间,当堂完成其他事项:做好观察记录,对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原因,完成实验报告。由于条件有限,实验安排多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得学会合作,配合完成实验,并保证完成自己的实验报告。实验中要求思路清晰,能够瞻前顾后。当代的工作性质要求学生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然而多工种、多交叉是工作任务的特点,学生能多方面配合团体的工作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必备品质。学生在实验中总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跟踪,就出现的问题说明原因,并鼓励学生采取方案去解决。学生的创造性不是指对实验的改变,更多的是指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如何通过自己的方式合理解决。对于学生在实验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这就需要教师对实验充分了解并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学生易出错误的关键点注意监视学生的操作,并对学生好的实验操作给予鼓励。

三、确立合理的评分机制

建立一个合理的评分机制是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实验、完成实验的根本动力。以往的实验评分只根据实验报告,而课后交实验报告常有抄袭现象,真正实验好坏无法区分,让学生丧失积极性。通过实验改革,评分包括预习报告(20%)、课前测验(10%)、小组讨论(10%)、实验中的组织情况和纪律卫生状况(20%)、实验结果(20%)、最后实验报告(20%)等多项评分标准。从预习到结束都受到评估。让动手能力强、准备充分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奖励是公平公正的考核准则。

四、注重多媒体的运用

学生更替,教师也得与时俱进,教学形式需要跟得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不断增多,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受重视。教师能亲自制备多媒体视频课件,把实验操作、语言、文字、音乐等多方面都引入课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避免填鸭式的教学,采用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五、突出学生创造性的开发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8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扎牢基础,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构建了循序渐进型的物理化学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基础实验,按照已拟定的实验方案测得实验数据,用数学原理和方法科学地处理实验数据,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较直观和深刻的理解[7];综合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及研究创新实验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及实验技能,初步建立起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和态度[8]。物理化学实验是南昌航空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春晓班及材料化学专业等的基础课程。以春晓班为例,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学时为64学时,分两个学期进行,是一门单独设立的实验课。实验内容由热力学、动力学、界面现象、设计性实验(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及影响分析)、探索研究创新型实验(B-Z振荡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体系钝化曲线的绘制及其钝化剂的影响、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研究)等组成。其中基础性、综合性实验为40学时,设计性、开放探索性实验24学时。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南昌航空大学组织学生可以申请“三小项目”即“小发明、小创作、小制作”,这些小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例如:结合物理化学光、电、磁及吸附等方面的知识,在2013年,2011级应用化学专业春晓班26名学生中有8名学生作为第一申请人申报第八届南昌航空大学“三小项目”成功,占30.8。其题目有:“去除水体中汞的选择性石墨烯—胸腺嘧啶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种石墨烯复合纳米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有色污水光电催化处理装置”等。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向学生开放物理化学实验室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9]。开放物理化学实验室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到科研前沿的很多最新的成果,从而从根本上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重视[10]。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11]。为此,我们将实验的顺序调整为:“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在第一次实验时给定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题目,随后学生先做基础实验,在课后根据自己选定的实验项目积极地查找文献,寻找合适的方法在实验室进行,如果在课内没有完成实验项目,可以与老师预约时间来进行未完成的实验。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重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科研实践活动。还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将一些仪器设备的操作、基础实验制成多媒体视频;鼓励学生用计算机来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利用Excel或Origi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不但速度快而且准确性高,规范物理化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验或科学研究奠定基础[12-13]。

3完善实验课程考核体系

为了较为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实验的真实水平,必须完善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考核内容包括预习、操作、纪律、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等;将考核的形式多样化,主要从操作前的提问、操作是否规范、是否有原始记录、对自己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及可视化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客观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4学生培养成果

近年来我院本科生在部级科研创新大赛中屡创佳绩,例如:在2012年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聂珊珊等同学《磁性铜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获得三等奖;在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冷乐辉等同学《新型复合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性能研究》获得一等奖;李蕾等同学《废弃锂离子中钴酸锂的高效浸出技术研究》获得三等奖。这些成果大部分都与物理化学的知识息息相关,基础与创新并重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学生科研兴趣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结束语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9

(一)因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化学教材老化、实验内容陈旧,且主要为验证、操作类的实验,较为呆板,欠缺创新意识,有些内容几乎不涉及当今化学学科的最新领域,导致学生对化学实验不感兴趣,在实验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更有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室气味难闻、危险”。即使是愿意操作的学生,也是机械地搬照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性、主动性。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往往以单纯的讲解和练习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经常是教师按照教材逐步讲解实验原理、操作、预期结果等,之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及教材的步骤来做,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更不用说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因仪器设备陈旧造成师生比不达标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制定的“化学专业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提出:为保证教学质量,基础化学实验中每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18人,仪器实验中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12人,每位教师原则上不能同时指导2个以上的不同项目的实验。现实是化学专业的专兼职教师少,学生人数却较多,实验课师生比无法达到教育部的要求。

(三)化学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同类型实验内容出现重复现象是由于课程体系的分割。实验内容也是属验证性实验,较多低水平的重复出现,造成各实验课之间相互割裂,使实验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化学实验在教学的几种解决方法

(一)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实验能力

伴随着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的增加,各种新兴领域的相继出现,综合素质新型人才的需要,均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出来。除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还须引入综合性、探究性、设计性的实验,及化学实验中的实验项目,同时选择一些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并与社会相适应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改革实验课教学方法即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对基本操作需严格要求,并督促学生做到规范、冷静、沉着且精益求精。在实验方法上,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转为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索,鼓励学生在实验中与教师、同学一起进行探讨。

(三)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化学实验水平

计算机能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反应速度过快,学生很难看清现象;而有的实验则反映过慢,对教学进度有影响;甚至有的实验产生毒气,或有危险,严重影响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计算机却能克服这些不足,能模拟真实的实验,让学生摆脱恐惧掌握知识。

(四)开放实验室,引进先进仪器设备

创新能力是需要培养、锻炼的,也是建立在熟练基本操作技能之上的,而这些离不开实验室,应当想方设法安排专项资金购置化学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让化学实验教学在硬件上能得到改善,而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只在集中上实验课时才被利用。因此,我们应开放化学实验室,创造学习环境和氛围,吸引学生,鼓励学生独立实验,激发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并能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五)改进实验成绩考核评定

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取得的合理实验成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课成绩并不占学分,也不独立考核,特提出实验教学也应设立相应的学分制,并以此提高该项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权重,且应占总学分的一定比例,对化学实验进行单独考核,同时以技能训练、方法训练与科学思维研究为主要考核项目,其中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课内、课外实践相结合,多项环节互相补充的体系,使学生对实验课产生重视。实验的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占40%)、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的内容占60%)。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考核,能反映出学生实验当中的真实水平,并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三、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论文篇10

卫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理性思考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获得化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形成理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方法,对于化学的认识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由于卫生学校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偏小,理解能力差,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难学,认为学化学没用,对化学失去兴趣而不愿学化学。本文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设性意见。

1.深化、拓展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重视学科效应,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生活与社会的需要,造成学生对化学既无兴趣又不重视。为适应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实际生活及专业需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应以化学实验为起点,深化、拓展实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医学知识,让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化学问题,使学生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层面。

2.强调实验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实验内容的安排顾及不到实验技能的系统性,实验顺序常有难易颠倒的现象。实验教学进度机械与理论课相对应,偏重于化学课自身的系统和完整性,忽视了实验课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结果造成了各个实验彼此孤立,缺乏内在联系。

3.强化基本操作训练,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现有教学在编排上总是把基本操作安排在实验部分的开始,以为这样就可以训练好学生的基本操作。实际上技能的形成是以练习为基本途径,通过多次训练才能被掌握。而且大多数实验都是在试管中进行,造成了学生简单动作的重复。从实验的综合状况看,演示的实验多,但效果差;学生实验少,动手能力差;验证性实验偏多,设计性和其他类型实验偏少;化学实验侧重于操作训练,在实验中,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薄弱环节,对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稍显不足。

4.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主要采用的是验证式教学,这使学生不用思考、简单模仿重复就可完成实验,实验结束时甚至连起码的实验原理都不知道。传统教学养成学生只会通过书本学习知识,使他们不懂得何谓观察,何谓思考;而且导致学生厌恶对事实观察,宁肯相信书本上看到的东西,也不相信自己亲眼目睹的事实,忽视对化学实验经验的积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使得学生缺乏对实验的理性思考和创新,缺乏对实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5.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目前教学中缺乏学习方法的教育普遍存在,对学生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本身年龄小、学习方法不当,近年来又由于扩招使得生源质量下降,造成教学效果停滞不前,学生学到的东西不能灵活地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只会生搬硬套,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由课本学习走向社会学习,创新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6.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不仅要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它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教学中,对于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过程和现象,学生总是用感性认识替代辩证思维。如稀H2SO4与Cu的反应时加热与不加热的问题,化学平衡时反应仍然在“动”的问题、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类水解为何不呈中性的问题……教师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应有的培养和发展。

7.健全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了反馈作用。一方面,决定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它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目前的实验评价就是看学生实验做没做,实验报告写没写,实验结果对不对,然后把它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不健全的实验考核制度造成学生做实验流于形式,做不做实验无所谓,以至于学校、教师、学生都不愿投入时间、精力、资源进行化学实验的教与学,而宁愿画实验、讲实验,化学实验教学几乎丧失了它的教学价值。

教学改革实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

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培养人的艺术活动,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体。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更应重视“学”。以往的化学教学,师生双方都出了偏差。比如,学法上学生更多地注重机械记忆而非理解知识的意义和内在联系;教法上,教师更多强调的是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和应用,缺少对知识的系统整理。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法的教学,使得知识的学习效率很低。随着时展,知识不断更新,让学生装满知识走出校门,远不如培养他们掌握如何寻找知识和运用知识更重要。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以渔,终生受用。重视教法改进的同时也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改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速教材改革建设

没有好的教材不会有好的教学。教材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体和理论依据,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化学实验作为重要的化学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医学职业教育的专业(药剂、护理)特色、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学生的实验技能水平与发展要求,来精心编排和组织化学实验,优化实验内容和结构,使化学实验能够体现专业特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相联系,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或师生协作实验、验证性与探究性或综合性实验有机结合,同时也增加实验的趣味性,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与发展需求,成为融化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综合培养与训练为一体的新型课程体系。化学实验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掌握化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掌握必要的知识及能力。因此,要加速实验教材的改革建设,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丰富实验内容与类型,以医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的发现为线索,适当增加与医学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内容,拉近医学与化学、生活与化学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化学有用,因而化学有用要学。

3.搞好实验考核

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改革方向,要求教学应该更关注如何利用学科优势,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形成。实验评价也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理念,以全方面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力求帮助发现选择和形成一切有可能的、适合学生的有效教育方式为目的,建立新型的实验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做出有效的评价。

实验作为化学课的一部分,不单独考试。实验成绩以学生实验报告为基础,记入平时成绩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学生上实验课但不动手,做实验但不思考,只看不做、只做不思、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为了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能力的全面培养,需要改进和加强实验考核工作。实验考核不应只局限于操作技能或实验结果,要扩大考核范围,改进考核方法及标准,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做出教学评价。

4.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相互联系

化学教学要为医学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服务,但化学教师缺乏对医学临床知识的了解,应加强与医学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交流反馈相关信息,了解今后学生在学习医学专业课程中会遇到哪些与化学相关的内容,学生学习化学后能否适应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以进一步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指导,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1

本文是本人在指导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实验应用中得出的的一点体会:

首先,弄清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研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研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第二、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研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研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一、结合化学教学选择研究课题。当今课改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转化,可以改进为探索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如何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二、结合日常生活选择研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件,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研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我县水的资源、利用、水患、污染、监测、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苯酚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结合化学课外活动选择研究课题。利用化学课外小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等积极探讨化学实验的设计方案,研究化学实验的现象、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分析和实验报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与方法、热水瓶(锅炉)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冲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第三、研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乙烯这一内容时,先说明乙烯中会混有SO2和CO2气体。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它们的存在。结果学生都知道应先将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看到品红褪色,证明有SO2气体。但在接下来的检验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见出现了分歧,学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②将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浑浊;③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将气体通过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⑤将气体再一次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中,品红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师生讨论:方案①和③没有将可能未与品红溶液反应完全的SO2带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虽完全除去了SO2气体,但SO2与NaHCO3溶液反应会产生CO2气体,显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气体,也不会减少或生成CO2气体,且现象明显,上述两个方案都合理。

2.改进实验装置

教材上有些实验装置复杂、实验费时费药,有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还有些实验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改进。如酚醛树脂制取实验以后,试管难以洗净,每次实验只得更换试管,改进后我们用医用废磷霉素小瓶替代试管进行实验,不但节省了大量的试管,而且药品用量比原来少了许多。

3.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实验的影响

学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实验后,让他们将上述实验操作顺序颠倒,观察现象,并进行解释。再如用较纯净的锌粒与稀硫反应速度较慢,当在反应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可让学生探索原理。

4.开展家庭小实验活动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2

化学实验是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动脑、动手,才能学好化学,而实验本身也具有生动、形象、真实的特点。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谓实验演示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实验演示,以展现物质的性质,并要求同学们认真的观察[2]。做好实验演示,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实验演示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1.1注重演示方法

一个成功的实验演示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演示的实验时,要注重演示的方法,满足突出重点,符合直观、安全、可靠、简单的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方法、过程、结果等;其次要设计好整个实验的演示过程,并对于突况做好准备工作。

1.2引导学生思考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也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实验的步骤、方法、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还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到课堂实验的研究对象上。在实验结束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思路进行思考,从中找到启迪。

例如:进行“氨的性质”的实验演示时,首先明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即氨的喷泉实验和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之间的反应。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过程当中进行以下问题的思考,一是为什么氨会形成喷泉,说明氨有什么性质?CO2等也能形成喷泉吗?二是氨溶解于水仅是溶解过程吗?为什么喷泉呈现出红色?那么CO2是否能喷出白色的喷泉?三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为什么会发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那么,浓氨水和浓硫酸之间会发生这种现象吗?通过提出以上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的同时结合教材积极地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堂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2做好高中化学学生的分组实验

所谓分组实验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的实验[3]。分组操作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获得现象、数据、实验结论。待学生分组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出评价,对操作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还要表扬并鼓励操作规范的学生。

2.1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主要包括对实验的内容、方法和仪器等进行预习,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对实验的仪器和原理感到陌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呆板的操作。

2.2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

化学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因此其特点也就是要凸显个人活动,强调学生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2.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课前进行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索,在实验完成之后,也应让学习对实验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所需的仪器以及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大胆的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结合实验和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以达到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实验目的。

3强化高中化学学生课外的有效性试验

3.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高中学生的好奇心、贪玩心较重,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外化学实验能更好的融合知识。例如运用CO2与NaOH做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制粉笔炸弹、在水中生火等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强化实验的实用性

让学生学以致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例如自制灭火装置、酿造米酒、清洗水垢、测量土壤和大气的成分、了解废旧金属材料的回收和利用、自制净水装置等等。

3.3实验的巩固作用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3

1.创设和谐氛围,重视学生主动性激发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态度对教学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必须重视和谐教学氛围的创设,给学生足够的尊重,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化学实验中的积极性,消除学生存在的不良情绪,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2.选择合适的方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

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教学实践和学生的生活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重视生活中化学素材的挖掘,在教学的时候重视生活中化学素材的使用,这样能够将化学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和化学的距离也会进一步拉近,学生本身的实践意识也会增加,学生化学素养也会明显地提高.

3.进行悬念设置,重视学生求知欲望激发

学生在进行化学练习或者实验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思维定势以及以往知识经验的影响,对于遇到的新的问题,分析的时候经常存在想当然的情况,这也会导致问题的出现.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有时候通过实验能够轻易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但是,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和教学需要来进行实验的设计,并且,还应该重视悬念的设计,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会有明显地增加,面对学生的这种状态,老师可以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比如说在讲解金属钠性质和应用的时候,可以将这种办法应用进去.老师可以根据钠的性质来进行水生火实验的演示,在蒸发皿中放进绿豆大小的金属钠以及少量的乙醚,然后利用试管,将两到三滴水滴进去,结果蒸发皿中冒出了火焰.这种情况对学生而言和其认识是不相符的,便会产生疑问,并且好奇心也被调动了起来,这样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

4.重视化学实验探索性的突出,进行探索氛围的营造

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一般可以分成两种,分别是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学生能够验证知识是不是真正的正确,同时对化学的基本现象和规律认识加深.但是这种办法无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索能力的提高,而探索性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必须重视探究性实验的作用,在实验教学的时候,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问为什么,这样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路.比如说在把金属镁和金属铝放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便能够组成原电池,在这个实验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金属铝表面会出现气泡,这会让学生觉得金属铝活泼程度是超过金属镁的,这和金属活泼性排序是存在差异的.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很好地明白,金属本身的活泼性和所处的实际环境是有直接关系的.通过这些实验能够突出实验本身的探索性,能够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

5.重视化学实验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化学是和我们的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其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和化学有关的内容,这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熟悉度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增强,学生学习意识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形容人做事半途而废的时候经常会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个成语.但是通过化学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以往的渔网制作材料是麻纤维,所以,必须根据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商场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促销员在进行不粘锅的宣传,通过化学我们能够了解不粘锅不粘的原因是因为锅底有“聚四氟乙烯”,正是这种材料的存在,不粘锅才真正的实现了不粘.在我们的生活中,化学知识应用是比较多的.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也可以要求学生举出自己生活中的例子,并进行实验的设计,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实验能力也会获得一定的提高.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我国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步的进行改革,现代化信息技术也运用到了教学中去.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若是能够将其和化学实验结合在一起,能够改变以往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过于的抽象不够直观,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意识和老师的教学效果,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完善.所以,老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化学实验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做到图文并茂,将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利用进去,这样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教学有效性也会有明显提升.比如说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时候,有些实验本身的危险性比较强,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为了避免发生实验事故,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和播放,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性,还能够避免因为实验比较危险老师讲解不够细致的情况。

二、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4

一、教学模式改革,由原来的全部必修改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掌握学生专业需求和未来的就业方向,转变上课机制,选择更多的、新颖的实验内容,其中一部分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专业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目前,学院的化学综合实验课课程设置是90学时,由6个大型综合实验组成,全部为必修项目。每学期根据学生人数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每个小组2—3人,再由3—4个实验小组组成一个大组,每个大组在一个实验中循环,完成一个循环之后再滚动到另一个实验项目中再次循环。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考虑到综合化学实验的综合性和重要性,我们增设几个选修的创新型综合实验。创新型综合实验目的在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尤其是有些学生打算考研继续深造或者将来在某一领域工作,但是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研领域还不太了解,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相关领域的创新综合实验去实际体验,启蒙未来的研究课题。这种选修和必修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持了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结合了专业与学科交叉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目的性,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化学综合实验不再是单纯的理论验证和单元性的基本操作训练,在课程中要体现出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验技能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选取的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综合型较强的内容。但是有些实验已经开设多年,内容陈旧,严重脱离了当今科技发展前沿,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重新研讨教学内容,从理论联系实际,跟上科技发展步伐,充分体现学以致用出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到教学中来。在这一方面,科研促进教学的手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黑龙江大学,担任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师大部分都承担着各类部级或者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他们更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所研究的课题也都与我们日常应用息息相关。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技前沿就要从教师的科研项目出发,合理地将一些较成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提高综合实验的先进性。比如,我们近来开设的“固体电解质纳米粉的制备、陶瓷成型及离子电导率的测试”、“三氧化二铁纳米薄膜的制备与表面形貌分析”等都是教师多年的科研成果。科研促进教学,教学也可以带动科研,这种方式不但与时俱进地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也大大带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科研反馈了很多有益的结果。

三、改进教学方法,开设研究型实验,实验预习报告、研究性实验部分和结果分析与讨论部分一体化成文,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为后继毕业论文设计打好基础

综合化学实验是一门多层次的综合性实验技能训练课程,在进一步训练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所以综合化学实验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基础实验教学,我们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学生根据教材中列出的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并写预习报告,课堂上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实验操作细则和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动手做实验,课后分析实验结果。但在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已经得到充分锻炼的基础上,这种授课方式已不再适合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提高,更无法训练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因此,在综合实验课程中我们主要开设研究型实验,在讲义中不再给出翔实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条件,只给出实验要求和实验设计提纲,学生需要自己先查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锻炼学生运用自己学习过的课程知识来指导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文献调研、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和分析处理数据的综合能力。学生在设计好实验方案后应与指导教师讨论,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在这种方式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同时,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通过实践获得科研成果,激发了学生浓厚的科研兴趣,创新能力和创新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

培养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是综合实验教学的另一个目的。在以往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学生暴露出明显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低下的现象,实验结果始终无法脱离实验报告的形式。因此,在综合实验教学中,我们把撰写科技论文作为培养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将前期文献调研部分作为文献综述,课上实践内容作为实验部分,课后报告处理内容为结果与讨论部分,三者整理合一,按照发表科技论文的格式撰写成论文,修改后提交。教师要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讲评,纠正学生在写作中犯的错误,规范论文格式,让学生按照规范的要求反复修改,选择创新性好、有代表性的实验论文在相关学术期刊上投稿发表,成功地完成一个小 型综合实验项目并取得令人喜悦的自创新成果,更使得教学方法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们还穿插教会学生Origin、Chem Draw等作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技能,成功地为学生毕业论文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改进课程考核环节,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点和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术道德观

综合实验课程的考核总体上分为预习、操作、报告三大部分。实验态度、课堂纪律、卫生习惯、操作规范以及报告撰写和宣讲等方面也都列入考核范围内,各占不同分值比例。针对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原理以及涉及到的实验操作等做出分析和讨论,实验最后完成时,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内容的报告与宣讲,传授学生按照研究目的、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与讨论四大部分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其他学生可以就其研究内容中不懂的部分提问,互相交流实验经验、实验心得。教师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加以指导,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新颖的课堂考核方式不但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研讨科学问题的能动性,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对比研究结果的差异,学习优秀同学的科研亮点,摒弃自己的不足,普遍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表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此项考核内容,不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和综合利用能力,而且从学生整个实验的实施过程和论文撰写角度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素养,为今后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组织答辩内容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积累更多有用经验。本课程考核办法从以上环节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完善开放实验室体系,推动综合实验教学方法的实施。

良好的实验室运行条件是教学方法落到实处的保障。尤其是在培养个性化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前提下,我们更要注重实验室的建设。除了配备实验所需的各种常用分析测试仪器之外,还要保证实验室开放时间和开放方式。特别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选修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就进行需要在开放实验室来完成。学生选修后提前登记课表,开放实验室可以是我们的综合实验室,也可以是教师的科研实验室,要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制度并保证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发挥教师和研究生助教的作用,全天候指导学生操作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一些需要使用大型分析测试仪器(例如X射线衍射仪、差热—热重分析仪、电子扫描显微镜等)进行表征或测试的实验内容在分析测试中心穿插进行,教学方法由简单的语言描述仪器工作原理和测试过程转变为学生实地观摩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日常维护方法。使学生熟悉这些先进科学仪器的使用过程和图谱分析方法。虽然开放实验室增大了管理的难度,但是从因材施教、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这种灵活的实验课方式更能充分尊重学生的科研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化学综合实验作为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前最后一门实验课程,承担着训练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当前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出发,讨论和分析了目前该课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授课模式,以科研促教学,联系实际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制度等改革措施,希望能对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晓庆.化学类专业高年级综合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5

众所周知,对于化学、生物、药学等理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实验教学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而且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实验教学在理工科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沿袭数十年的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已形成一套固有的模式,则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诸多矛盾,如学生对实验课缺乏学习兴趣,认为实验课是一门考查课,学习内容不如理论课多,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程度减退;厌倦写实验报告,认为写实验报告是在浪费时间,敷衍了事,对归纳、写作能力提高帮助不大;综合能力较差,尤其反映在做毕业论文时,学生从老师那里领了论文题目后,不会查文献资料,头脑里没有研究思路,不会设计实验方案,不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不会写论文,不知道如何答辩,应变能力较差,等等。这些旧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要求,我们必须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2.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举措

针对以上问题,在广泛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相关教师充分讨论的情况下,笔者试探性地整合了个别实验项目,增添了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具有研究和开发特点的综合性实验,即研究性实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效果,有些成果正准备以论文形式发表。这些研究性实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巩固和加强了有机物催化合成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学到了必要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学生普遍反映收益匪浅。笔者所进行的研究性实验,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2.1实验项目及方案的确定

2.1.1实验项目的确定。有机物催化合成实验项目突出的特点是催化剂的筛选和制备,也就是说研究的催化反应一定是个符合现代技术发展要求和趋势的新型反应。此外,催化反应所用原料或试剂、实验条件、仪器设备等必须确保对学生安全可靠,实验耗时不宜过长,操作难度适中,测试分析能在学校实现等。因此,在确定实验项目前,教师要对拟确定的题目进行以上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确定实验项目后,实验指导教师要反复进行预试验,确定实验项目的可行性;然后要及时总结并列出实验的难点和重点,确保所选实验项目的成功顺利实施。

2.1.2实验方案的确定。根据所查阅的所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和催化合成原理,教师向学生讲述几条不同的合成路线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生共同探讨、论证每一条合成路线和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最终确定一条安全可靠、合理可行的实验路线和方案。实验路线和方案确定以后,如何分组实验以找到最佳合成条件是实验方案确定的另一主要内容。指导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文献检索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前人的实验条件和结果,找出适合本次实验的条件,确定好最终的实验方案。

2.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分组实验

以实验项目“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己酸烯丙酯”为例,为了找出最佳的催化合成条件,我们把实验小组分成两组,一组以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为主,找出催化剂最佳的制备条件;另一组以乙酸烯丙酯合成为主,找出最佳催化合成条件。该过程为实验操作过程,一般需要20个学时。

2.3实验结果总结和讨论

按设计方案将学生所得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并将合成出的初产物进行干燥、常压蒸馏、真空蒸馏、过柱、重结晶等实验操作,以得到精制产品,然后运用红外、折光仪等手段进行产品的结构鉴定。在确定产物结构过程中,让学生与教师一道分析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信息,使学生经过最初的宏观实验后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直至得出一个正确的结果,这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实验结果汇总和讨论过程是在科研性实验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由教师向学生讲授,约需4个学时。

3.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将研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学生的实验教学中,两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作为有机物催化合成实验,实验项目的开设本着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验证后科研的顺序开出,循序渐进,逐渐使学生掌握有机催化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这一改革举措符合学生求知欲望的心理要求,实施以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了解到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书中的方法并不总是最好的,这种认识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是十分有利的。(2)查文献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积极自觉查文献,不但从书和期刊上查资料,而且从网上查资料。(3)计算机应用能力有所提高,除了常规的文字处理,在书写分子式、画表格、插图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如从网上下载实验装置图等,使课程论文更加科学、美观。学生学习化学物结构解析软件,积极性高。并且是一个教师教会几个学生,然后由他们再去教别的同学,之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4)基本建立了研究问题的思路,尽管有一部分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还不十分准确,如可变因素的设计中同时改变两个因素,不够科学,但经过讨论,学习又进了一步。学生变得主动和爱动脑,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有所提高,对实验内容认真仔细研究,利用所学知识,大胆提出疑问。(5)写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尽管学生的论文还很幼稚,有一些内容安排得还不尽合理,但是经过评阅他人的论文和答辩,解决了一些问题。(6)表达力有所增强,一部分学生本身能力较强,个别学生较差,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锻炼或展示的机会,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结语

在教学中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综合实验,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意识,以及胆大心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这样,学生巩固和加强了有机物催化合成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学到了必要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培养了科技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也完善了实验教材中实验项目的知识结构,丰富了实验内容,使教材中既有物质性质实验,又有合成实验;既有经典的验证实验,又有探索性的科研实验,为今后教材的编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6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实验设计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数据承载方式和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社会已经由数字时代快速步入了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是大数据的重要发源地,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数据产生,高校人才培养必定要向大数据方向过渡。[1]当今高校正处于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冲突的前沿,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世界各种文化深度交融,大学生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然而,国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道德教化,以情感人、理论说服比较多,数据科学分析相对较少。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既定的教学模式是理论灌输,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僵化,严重脱离社会实践,束缚了大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此外,现代的人文科学研究正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日益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手段,对大量的调查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把信息转化为图形和数据,把主观的不确定因素向客观的确定性转化,使研究成果具有严密的科学性。[2]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都将通过网络学习、交友、通信等平台汇入大数据。面对越来越大的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适应时展,更新教育理念,大胆运用大数据带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改变传统教条僵化的理论灌输教学形式。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进入学生头脑,内化为实际行动,必须借助实验教学引导大学生提高学习社会科学的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大学生开展各种舆情调查和分析,从而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现状

高校实验教学是一种介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教学方法,可分为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实验教学。虽然,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强化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一些高校文科实验室的建设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效应。[3]但总体上看,国内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依然远远落后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主要原因在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理论说教阶段,少量的实践教学大多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实习的形式开展,实验教学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N大学为例,本科生思想政治教学共有15.5个学分,其中14个学分是理论教学,只有1.5个学分是暑期社会实践学分,没有实验教学学分。这种教育理念的滞后与教学创新思维的僵化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类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群,其中三门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但传统的三门课教学方法均是统一集中在概念、理论、原理的讲解上,没有根据各门课程内容和社会应用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需要验证的理论得不到事实支撑,不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心理体验,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是一种介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以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方式,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验证性和探究性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现代意义的实验室不只是配备仪器设备仅供理工科人员研究的大楼,而是一种供多学科共同探究的文化概念。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可以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动眼、动脑揭示理论与实践、个人感悟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复杂关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政治课实验教学与大数据的优势互动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需要借助实验教学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高校教师可以借助数据图表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观点和要求,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度。[4]其次,实验教学可帮助把平面教材转换成交换性更强的电子媒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之间的有效对接。再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可以通过大数据解释社会重大事件和大学生个体之间的联系,了解公民在特定社会事件中的参与情况、舆论导向以及对事件发展的实际影响。最后,思想政治实验课教学可实现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帮助教师完成思想政治教学中因果关系的论证。

(二)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优势互补

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成为高校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目标。思想政治工作是改变人思想的教育工作,有效沟通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然而,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却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备受社会各界的诟病。[6]需要验证的理论得不到事实支撑,大学生很难信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开展是高校思想政治学科发展和两课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我国从2006年开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设置过程中明确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强化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探寻规律性等方面获得崭新的突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与理论教学形成优势互补:首先,思想政治实验教学可以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将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从平面推向立体,从静态推向动态,将原本生涩、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强化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实验课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和分析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情况,帮助老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师平时指导大学生开展各种重大舆情调查,主要针对社会热点、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可以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掌握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师生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再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运用顺应了大学生热衷网络学习的特点,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调研数据的能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的教育目标。

(三)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与校园舆情的优势结合

高校舆情是社会舆情在大学校园内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普遍思想意识的反映,代表了大学生对公共事物和热点问题所持的意见以及各种情绪、态度和愿望的总和。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以后,大学生是使用媒体科技最广泛的群体,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分析和调查已成为获得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对重大社会问题看法的重要途径。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量大且良莠不齐,给高校维稳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是在信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和新途径的具体拓展,可以通过实验室舆情监控系统的搜索引擎、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实现数据信息采集、数据统计挖掘、舆情预测、舆情结果展示和舆情现场模拟实验等教学功能,为实现舆情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使舆情分析预警的实现具成为可能。如,可通过对大学生参与的热点论坛等开展数据捕捉和分析,及时掌握和分析大学生思想动态,有效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设计的理念和内容

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是“人与人,人与事的对话”,其复杂性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不但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错综复杂,而且实验教学环境对实验教学活动的干扰也极难控制,因而很难达到经典科学实验所要求的“封闭度”。[7]所以,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思想政治课程的独有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一)强化大数据意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是最宝贵的资源,彰显着极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8]大学生既是数据的传播者和制造者,更是数据的分析对象,思想政治实验教学在设计过程中应树立并强化大数据意识,在功能模块设计方面注重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和分析,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平台,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针对国内外热点事件建立案例库,对主要媒体在热点事件中的报道进行监测、量化评估和比对,教师针对量化分析报告进行话语权的解读。[9]

(二)深化大学生从“行”到“知”的学习过程

思想政治实验教学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保障,它承担着思想政治教学从理论转向实践,用实践来促进理论,从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延伸,用社会实践来强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桥梁作用。同理工类实验教学相比,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主要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行”来促进大学生“知”的深化,实践性较强,且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思想政治实验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点是通过实验深化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抽象的课程理论转化为具体的事件分析。

(三)思想政治课实验内容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内容极其丰富,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着眼于启迪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就决定高校思想政治实验教学不同于一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强调对知识的认知和接受,而是侧重大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实践。相应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内容也应该紧扣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践,设计出灵活多样,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验教学形式。首先,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理论教学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大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特别是加深对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和结论的理解。实验教学设计通常从大学生情感体验需求入手,积极创设实验情境,运用实验室多媒体设备演示课程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典型事件,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提问和辩论,最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为了让大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内容,需要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轨迹。可以组织大学生收看电影《卡尔?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燕妮?马克思》《来自古典意识形态的新闻:马克思—爱森斯坦—资本论》以及纪录片《寻访马克思》等了解马克思的生活轨迹和社会背景,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标志性理论成果的了解。其次,思想政治实验课教学内容还包括一些人们认识上尚存在分歧,大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社会事件以及校园舆情和社会舆情。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实验选题,组织大学生围绕其中一个选题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调查,并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和海量数据分析技术仔细探究事件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对数据代表的系统走势和缺失的信息进行预测,由此得出相对可靠的基本结论,供老师和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参考。再次,思想政治课实验的内容可以由课堂延伸到整个社会,老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或以及大学生感兴趣的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成为实验的内容。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可以在模拟法庭实验室进行大一新生的“道德法庭”实验教学,选取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道德事件,组织控辩双方大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辩论,帮助大学生形成重视道德修养和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这类实验的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侧重于对未知问题进行辨析,去伪存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该实验以大学生为主体,选题、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收集证据资料、准备相关法律文书等过程都要由大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在实验过程中提供设备支持。

四、总结

实验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公共参与价值的重要载体,它关系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成效。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课实验教学绝不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而是为教师的研究科学化以及大学生的理性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可能。

参考文献

[1]聂小东,黄羽中.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金融投资实验室建设探讨[J].价值工程,2014(5):189-190.

[2]周晓文.文科实验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134-136。

[3]吴满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实验室建设管见[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18-221.

[4]胡纵宇.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7):64-66.

[5].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N].新华每日电传,2013-8-21(01).

[6]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6(6):48-51.

[7]曾令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2006(6):48-51.

[8]张世忠.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3):69-73.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7

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发展师范生的教学模式理念

研究和探索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积极展示和推进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活跃教学思想,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组合,提高教师素质,而且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学模式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培养从教能力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

90年代初期以来,我有幸得到化学教育界老前辈刘知新、潘鸿章、马经德等先生的指教,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 、化学学习论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分层递进引导、组织探究发现为主旨,以“激趣——疑问——假设——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发现学习为主旨,以“定向——自学——讨论——精讲——演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结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构建了以实验探索发现学习为主旨,以“观察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串联实验——设计实验”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实验串联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的总结论文多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运用上述教学模式执教的多堂公开课均获得好评。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将来在教学中能引导小学生教学中注重研究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对化学教学较高层次的探索。初期,我较多地采用在活动课程中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研究。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选择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计划信息加工处理成果交流评判。例如:引导学生就铜与浓硫酸实验中对浓硫酸浓度的选择和反应装置的防污染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操作、比较分析、查阅文献、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当浓硫酸的浓度范围为84%~90%时,反应速度较快,反应现象明显稳定。通过研究,学生还设计了成套防污染实验装置,撰写的小论文《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选择》获省和全国中师生化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二、加强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培养师范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学习化学的媒介,也是小学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在小学自然教学中虽不是重点,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培养中师生化学实验能力,不仅关系到中师化学教学目标实施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中师生将来能否适应小学自然教学和开展教学实验需要的问题。

我认为全面的化学实验能力应该是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等的结合体。在中师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的最基本的实验能力应指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处理常见实验突发事故的能力。所以在实验教学中,我注重全面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把教学重点由实验操作的机械模仿训练,转移到形成思维技能、提高实验能力以及学会处理问题的过程上来。其主要思路为:

1、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需反复多次,严格认真训练方能奏效。我通过开足开齐大纲规定的实验课,优化必修课中的实验教学,重视开设选修实验,加强课外活动实验,布置课外实验与制作等做法让学生多做多练。

2、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我们开设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探索性实验和验证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联系的实验习题,有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还有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3、强调实验设计的研究性。为培养学生从能力,我们开设了与小学自然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设计,从目的要求到完成方法以及成果评价等都带有一定研究性:如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反应物最佳用量的确定,实验条件的控制等。结合演示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将浓h2so4的氧化性,hno3的氧化性、碘的升华等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实验装置由敞开式改为封闭式,此外在选做实验和课外实验与制作的设计中还重视了其应用和服务于生活实际的成分。

4、突出实验教学的示范性。在实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教师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对学生分组实验的指导,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尝试设计和准备实验的全过程,渗透对小学自然教学的研究。例如在教授“氧和硫”一章中,考虑到小学自然教学中氧气的制取是难点,所以在选做实验中对氧气的制法提出了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学会用kmno4、kclo3、h2o2等制取氧气,掌握实验的成败关键;并在氨气、甲烷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又恰到好处地重现氧气制法,这样举一反三,重在过程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并达到准备、灵活、协调的程度。

5、注重科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我把实验教学从单纯地当做一种直观工具和辅助手段的从属地位上升到科学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的高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达到掌握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自然观,学会运用实验手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将此迁移为中师生必备的教育能力,为将来创造性地完成小学教育工作打好良好基础。

三、渗透分层递进的学法指导,提高师范生的自学能力

从学法指导入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化学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指学生学会阅读教材,理解并归纳重要内容。以化学概念和原理为主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种自学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以初中原子结构初步知识为指导来认识元素族性质变化规律的律前元素的课文比较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最后一个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感知材料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加工信息获取知识,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例如强调结构与周期规律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构——位——性”三者统一关系的律后元素的课文较为适合于这类自学方法。

我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使用的课前——课上——课后自学方法“三步曲”是:

1、课前预习法。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记忆要领,演练例题,粗解习题,初步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内容。预习使学生主动学习、走在课文内容前面,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2、依纲发现法。课上揭示学习目标,出示自学提纲和研讨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主动感知教材、实验、实物、数据、图表、录像等材料,结合研讨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综合概括,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8

关键词: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6-0001-0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从事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师应当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有机融合[1-2]。“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设置恰能符合这一人才培养方向。综合实验不仅是化学理论知识、方法原理的综合,而且是实验手段、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仪器设备的综合。近年来,各大院校均对“化学综合实验”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整合与更新,优化了课程知识结构,追踪科技前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此形势下,以科研促进教学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黑龙江大学化学学科教研人员的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学院提倡将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到“化学综合实验”的教学中,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辅助科研。学生在课程中不但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还学习和观摩了一些大型、先进科学仪器的操作与维护,这既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又锻炼了他们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科学作风。

一、以科研促进“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案设计

(一)合理设置实验项目

合理地设置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先进、新颖的实验内容是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的完美体现,也是响应国家关于“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号召的必要措施[3]。首先,针对“化学综合实验”的教学特点,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确定合适的实验内容。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的研究成果必须是成熟的科研成果,确保实验整体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为此,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我们围绕教师承担的国家以及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衍生出相的综合性实验。例如,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固体电化学及器件方面的科研工作,研究课题涉及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相关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因此选择课题中实验方法比较成熟的一部分开发为“化学综合实验”课程内容。我们设立了综合实验“固体电解质纳米粉的制备、陶瓷成型及离子电导率的测试”。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其发电效率高、能量密度大、燃料使用范围广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电解质作为SOFC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在阴极、阳极之间传递氧离子和对燃料及氧化剂的有效隔离。目前Y2O3稳定的ZrO2(YSZ)是SOFC中研究最热、利用最广泛的电解质材料。YSZ的离子电导率不仅与掺杂浓度有关,而且还与粉体的制备工艺、烧结密度密切相关。这个实验课程的完成过程,既让学生领略了新能源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了新型绿色能源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意义,又让他们学习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对其相关部件的要求和发展现状,同时还了解了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工艺对其离子电导率等相关性能的影响,又让学生从全方位角度领会和理解了新型燃料电池材料研发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开发领域的技术状态。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还在实验中安排一些自由设计环节,比如在陶瓷成型和烧结工艺环节中,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实验参数和操作来获得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出一些非预见性的结论,从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详尽介绍课题,开展资料调研,学生制定实验设计报告

作为科研成果转化成具体综合实验内容的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在实验开展之前给学生详细地介绍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尽量将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讲解实验相关原理和内容,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以致用的积极性。同时提出实验要求,实验开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等,并提出一些与实验关键内容有关的问题,布置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制定详细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查阅的资料并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整理出详尽的实验设计报告,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内容: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实验材料和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方案和具体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讨论(包括数据记录与处理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教师要认真审阅学生提交的实验设计报告,保证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不符合要求的实验设计报告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讨论并做出完善和修改。对于有些学生的创新性设计要尊重其想法并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地布置实施。整个文献调研和实验设计环节,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献检索和调研手段而且促进了学生将理论课程知识与实践的横向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进行科研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避免了以往照方抓药,学生不动脑思考的弊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

(三)建立健全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

综合实验要求学生具有安排与开展专业实验的综合能力,在此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基础实验对基本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更要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验过程,培养创新思维,感悟科研的真谛。在此过程中,2―3人一组的实验模式既要求大家有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又要求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协作精神,集思广益,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化学综合实验”课程开展中大型表征和测试仪器的使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必要因素之一。由科研项目转化而来的实验项目往往用到的是项目指导教师课题组或者专业实验室的相关仪器和设备。教师在学生开展实验之前应当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把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的用途、操作规程做介绍,必要的项目需要亲自示范操作。比如,在“固体电解质纳米粉的制备、陶瓷成型及离子电导率的测试”实验中教师需要事先为学生讲解并且示范陶瓷压片模具的使用方法、高温炉的使用方法和电化学工作站的测试方法。在整个实验进行过程中,实验室或者实验中心应当做好仪器设备开放使用的安排,并且加强实验室管理,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制定仪器设备具体操作规程和管理措施以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学生要按照设计好的实验路线认真操作,记录好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引导释疑,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点评和总结[5]。

(四)按照科技论文标准撰写实验报告,进行实验结果汇报

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讨论,是最能体现学生分析和总结能力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我们摒弃过去固定模式的实验报告形式,要求学生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完成数据讨论与总结,对数据的处理不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和图形展示,要从中总结和归纳数据变化规律,与实验设计过程中的理论预期相对照,解释现象和原因,做到环环相扣,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互验证。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之后,每一名W生还要对其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和答辩。实验结果的口头汇报及答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也是对以往综合实验成绩评价方式的重要改革。我们将综合实验的成绩评定分成几大部分,前期文献调研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以及报告撰写与答辩各占不同比例,重点落在实验过程和报告撰写与答辩上。公开汇报实验结果的方式既体现了成绩评定的公平性,又有效避免了同组学生报告雷同的现象。同时,对于优秀的实验论文,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并推荐其在校级以上级别的刊物上发表,激发学生做科研的成就感[6]。

二、以科研促进“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效果分析

依托于学校的科研学术背景,挑选合适的科研项目内容转化为“化学综合实验”教学内容有效地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科的发展新动态迅速融入课堂,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课程知识,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在整个科研项目化的综合实验训练过程当中,学生通过文献调研的环节锻炼了对文献知识的梳理和内化重构,提高了科研思维的能力和水平。还学会了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组式的上课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基础。实验报告论文的撰写和口头宣讲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更促进了学生科研沟通与交流的能力,科学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考核和创新能力素质考核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化学综合实验”是训练化学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拔高过程,有效地利用教师科研优势,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助科研,不断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注重课程的先进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为目标,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李井葵,陈俐.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相融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3).

[2]郭继强,陈晓艺,李长吾等.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1).

[3]胡向东,向敏,李锐.基于科研促进教学的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

[4]高冬梅,李莉.以科研促教学 开展环境科学综合实验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7,(2).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9

关键词:高中 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理论 求证求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204-01

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学科,是人类探究物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研制新物质的一门科学,是当今世界的热点学科乃至新兴学科――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工具性学科。若将化学教学做两分法解剖,其一为理论教学,其二为实验教学,二者共同架构起化学教学的基本样态,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积淀。那么,从化学实验教学说来应该怎样的求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完善实验教学方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对规范性操作的要求较高,仅仅依靠教师的课上演讲很难保证教学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精美的画面和风趣的动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通过直观、形象又富有趣味的动画或视频方式将枯燥、复杂的实验操作技能完美地表现出来,使课堂气氛既愉悦又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实验的规范性操作和基本实验技能。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帮助演示一些实验仪器和试剂较为昂贵、操作较为复杂且不宜控、实验过程危险性和毒害作用较高的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演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性知识,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从而更得心应手地进行实际实验操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基本前提是对操作要求的严格规范,由此,应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强化学生的实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应秉承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和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实验操作知识体系。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检查学生对实验规范操作的基本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规范记录,教师还要及时备份学生的实验数据,防止学生进行篡改,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积极开拓第二实验课堂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在加强课上实验教学的同时,应当在课下时间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开拓学生的第二实验课堂。教师可联系生产、生活实践,设计可行性实验,并将其引入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兴趣小组,结合化学处理及检测技术,就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组织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研,引导学生设计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通过对实际课题的研究与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开展文献调研、独立进行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联系当地环境、药品及农产品质量检验局等部门,组织学生参与各部门检测人员的实际样品测定工作,使学生通过参与了解实际操作的完整检测过程,学习到各种样品的实际采样方法,掌握各种分析仪器的选取原则及操作方法,并了解制订实验方案及分析常规项目的方法。通过开展第二实验课堂活动,学生既熟悉了分析化学实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要求和规定,又体会到了其对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更深层认识。

四、合理实验考核方式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引入科学、适当的考核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质量。实验教学的考核重点应当放在课前实验预习、课上实验过程和课终实验结果三个方面,各部分所占分值应当按照20%、30%和50%分配。教师还应当重视学生第二实验课堂的表现,正确分配考核中第一实验课堂与第二实验课堂所占分值,可参考80%、20%的比值。对于第一实验课堂学生表现情况的评判,教师应当从预习情况、实验表现情况、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及准确性等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于第二实验课堂学生表现情况的评判,教师应当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思维和具体情况,以及所提交实验论文的撰写情况等方面来综合评价。考核方式的合理设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从被动型学习方式向独立、思考、探索型学习方式转变。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篇10

关键词:实验多媒体 ;非智力因素技能;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8

国家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特点。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全面发展方面得到有益的启发。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观察既有生动形象的图片观察,也有直观有趣的动手演示观察。多媒体已经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常用手段,它以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我在一次多媒体教学观摩课上,屏幕上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直观呈现的那一刻,教室里顿时静下来,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一下子让同学们折服,多媒体教学成了我必须的教学手段。

为了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兴趣盎然,我从背景、声音、动画到技巧,艺术效果等方面出发,制作了《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化学平衡》、《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等课件,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课件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随着过度使用和依赖课件,课堂教学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学生们逐渐丧失了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我意识到:“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他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途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有效的方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单纯地依靠课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地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我在讲氨的性质做氨的喷泉实验时,为了探究引发喷泉原理及实验成功关键,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

(二)烧瓶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三)烧瓶干燥不用滴管烧瓶底部加热毛巾;

(四)烧瓶不干燥胶头预先吸入水;

(五)烧瓶不干燥胶头滴管预先吸入酸溶液。

让十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喷泉实验基本原理和成功关键,选用哪些组实验较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选用前三组适合,实验基本原理:使容器内外产生较大压强差;成功关键是: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不漏气且充满气体。最后,将制作的化学反应课件再进行重复或慢速播放,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喷泉实验,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化学实验和多媒体有效结合的方法。

运用化学实验,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扬化学实验之长而避多媒体之短。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实验为主,中间只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长短结合,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从课堂讲授到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等一系列过程,我始终都贯彻穿插对非智力因素动机、情感、兴趣、意志、信心等的重视和培养,使之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核心,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做好高中教学的关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的依据,做到实验和多媒体等方面的有机结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始终做高中化学教学的掌拓者。

教育学生、服务学生,做高中化学教学的主人。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所始终坚持不懈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人教版《化学1必修》有感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学生品质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学者型化学老师的素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化学教学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十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What can you see in the film化学课堂教学论文十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化学课堂教学论文十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解读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