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19 17:13:19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今天给各位分享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2)(+25)-(-293)-(+472)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有理数的减法教案

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优秀7篇

3、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例6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减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 (2)-3+(-7);

(3)-10+(+3); (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法说明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再看一题,计算(-10)-(-3)。

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谁呢?

生:-7即:(-7)+(-3)=-10,所以(-10)-(-3)=-7。教师给另外一个问题:计算(-10)+(+3)。

生:(-10)+(+3)=-7。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2)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教师总结:由(1)、(2)两式可以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

教法说明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减法运算难度较大,为面向全体,通过第二个题给予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的机会,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思考,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易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师: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请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同学相到叙述,互相纠正补充,然后举手回答,其他同学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师:出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板书)教师强调法则:

(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

(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有理数相减。

(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

教法说明

结合引入新课中温度计的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合理性,同时向学生指出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

3、例题讲解:

[出示投影1 (例题1、2)]

例1 计算(1)(-3)-(-5); (2)0-7;

例2 计算(1)7.2-(-4.8);(2)-。

例1是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

(1)转化,

(2)进行加法运算。

例2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师生讲评。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例1(2)题是0减去一个数,学生在开始学时很容易出错,这里作为例题是为引起学生的重视。例2两题是简单的变式题目,意在说明有理数减法法则不但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小数,即有理数。

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教师与学生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编拟有理数减法的题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怕学知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出题,相互解答,互相纠正,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同时,教师可以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回授。

(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师:下面大家一起看一组题。

[出示投影2 (计算题1、2)]

1、计算(口答)

(1)6-9; (2)(+4)-(-7); (3)(-5)-(-8);

(4)(-4)-9 (5)0-(-5); (6)0-5。

2、计算

(1)(-2.5)-5.9; (2)1.9-(-0.6);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一点对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备课时如果在教学设计方面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好,还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主要原因是练习不够,课外作业设计得太单一。教师备课需要与实际生活、教学大纲、学生、教材等联系在一起。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4)-(+5)= -9 B.0-(-3)=3

C.(-3)-(-3)= -6 D.(+7)-(-2)=5

2.(20xx年凉山州)比1小2的数是.

A.-1 B.-2 C.-3 D.1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C.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D.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4.一个数加-3.6,和为-0.36,那么这个数是.

A.-2.24 B.-3.96 C.3.24 D.3.96

5.若 ,且 ,则 是.

A.正数 B.正数或负数 C.负数 D.0

6.若两数的和为m,差为n,则m,n之间的关系是.

A.m=n B.m>n C.m,则a,a-b,a+b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

(6)0减去a的相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

(7)已知| a |=3,| b |=4,且a,则a-b的值为_________.

6.计算

(1) (—2)-(—5) (2)(—9.8)-(+6)

(3)4.8-(—2.7) (4)(—0.5)-(+)

(5)(—6)-(—6) (6)(3-9)-(21-3)

(7)| —1-(—2)| -(—1)

(8)(—3)-(—1)-(—1.75)-(—2)

7.已知a=8,b=-5,c=-3,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2)a-(c+b)

8.若a0, 则a, a+b, a-b, b中最大的是( )

A. a B. a+b C. a-b D. b

9.请你编写符合算式(-20)-8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与学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教学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

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提示:

本节课是学习有理数减法的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通过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借助于已有知识,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如何省略加号,并且还要正确掌握省略加号后它们表示的是哪些数的和,强化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23-24页。

(二)、导学练习 [活动1]:学生课前自主完成。 1.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为:

2.计算(1)1-5= (2)8-11= (3)6-9=

(4)9-(-9)= (5)(- )-(- )=

[活动2]:学生先课前自主,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和大家交流讨论。

1、红星队在4场足球赛中的战绩是:第一场3:1胜,第二场2:3负,第三场0:0平,第四场2:5负。红星队在4场比赛中总的净胜球数是多少?

2、一20十3十(十5)十(一7)(读作 , , , 的和 ) 3、 计算:(一20)十(十3)一(一5)一(十7). 注意: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该先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第一个数前面的一常用括号括起来,但熟练后,第一个数带负号时,通常可以不用括号手起来。 4、 计算在做有理数运算时,易出 符号错误。

计算:(1)(一5)一(一4)一(十1)=(一5)十(一4)十(十1)

=(一9)十(十1) =一8

(2)(一7)一(十4) 十(一8)十(一3)一(一8) =一7十4一8一3一8 =一22. 以上两个小题均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 [学法指导:有理数混合运算,只有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才能省略加号,而减号不能省略。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我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时,为了书写简便,常常省略加号和括号。] 5、分别指出下列两个式子的读法,表示那些数的和,并计算: (1)8一7十4一6 (2)(一8)一(十4)十(一7)一(十9)。

(三)自学疑难摘要:

自主学习小组长检查等级 等,组长签字

二、合作探究

计算:1、-5+3-2 +6+7-8-9; 2、-0.5-(-3 )+2.75-(+7 )

3、 4、

[学法指导:在完成以上计算题时,一定要注意当把 减号变为加号时,减数必须变为原数的相反数,再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当减法转 化为加法后,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样可以使运算简便。]

[小组活动:1.在进行小组交流时,各位组长一定要注意每一位组员,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减法法则,特别是交流一下如何把减数变为原来的相反数。2.特别小心在省略加号时是否正确。3.组长注意自己小组到黑板上交流的任务,安排好展示的人员,督促大家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习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 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计算:(1)(-41)-(-18)-(+39)-(-72) (2) 2.活动与探究:23. 1 ―3 +5―7 +9―11++97―99= 。 [学法指导:这个环节的处理方式是第1题在课堂上完成,第2题在课外由组长主持,进行探究活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课后 反思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

—3+(+5)=

2、-(-2)= -[-(+23)]=,+[-(-2)]=

3、20xx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P.24例1 计算:

(1) 0-(-3.18)(2)(-10)-(-6)(3)-

解:(1)0-(-3.18)=0+3.18=3.18

(2)(-10)-(-6)=(-10)+6=-4

(3)-=+=1

2、课内练习:P.241、2、3

3、游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游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每人每次出一张牌,两人轮流先出(先出者为被减数),先求出这两张牌点数之差者获胜,直至其中一人手中无牌为止)。

四、总结反思

(1)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先变为加法,再改变减数的符号,最后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五、作业

P.27习题1.4A组1、2、5、6

填空:比2小-9的数是 。

а比а+2小 。

若а小于0,е是非负数,则2а-3е 0。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综合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 (2)(-8)-(-6); (3)8-(-6);

(4)(-8)-6; (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6:计算:(-20)+(+3)-(-5)-(+7)。

分析: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也可以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则它改写为(-20)+(+3)+(+5)+(-7)使问题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

解:(-20)+(+3)-(-5)-(+7)

=(-20)+(+3)+(+5)+(-7)

=[(-20)+(-7)]+[(+3)+(+5)]

=-27+(+8)

=-19

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式子(-20)+(+3)+(+5)+(-7)是-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

这个式子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

例6的运算过程也可简写为:

(-20)+(+3)-(-5)-(+7)

=(-20)+(+3)+(+5)+(-7) (加减法统一为加法)

=-20+3+5-7 (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加号)

=-20-7+3+5 (加法交换律交换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

=-19 (异号两数相减)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 (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七、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情况采用:(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互相抵消的,先相加;(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1.3.2 有理数的减法(2)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 ,培养抽 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

教具 学具

多媒体、教材 、计算器

教学方法

研讨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第1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最高气温 +6℃ 0℃ +4℃ -2℃

最低气温 +2℃ -5℃ -2℃ - 5℃

求每 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你认为计算结果应是什么?请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

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

列式为;

(+6)-(+2)=4

0 -(-5)=5

(+4)-(-2)=6

(-2)-(-5)=3

教学过程

二、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

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

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求差?猜想一下,完成这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

3 、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 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 (-5)+( )=-2

得出 (-5)+(+3)=-2

所以得到(-2)-(-5)=+3

而 (-2)+(+5)=+3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 法则的应用:

例1:先做笔算,再 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教学过程

解:(1 )原式= -34+(-56)+(+28)

=-90+(+28)

= -62

(2)原式=+25+(+293)+(-472)

=+25+(-836)

= 676

注意:强调计算过程不能跳步,体现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检 测 题

五、 练习反馈:

书P411、2、 3

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答案。

六、小结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作业书P50、515、6(作业本上)

25有理数的减法(一)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能自觉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过程,体会加法的运算律在运算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用转化的思想看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依据法则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能自觉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3、有理数的加法有什么运算律?具体内容是什么? 4、计算下列各题 (1)(-5)+(-8) (2)(-5)-(-8) (3)(-5)-8 (4)3-12

二、自主探索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例1、计算 (1)14-(-12)+(-25)-17 (2)2+5-8 (3)7-(-4)+(-5) (4)-7.2+4.7-(-8.9)+(-6) (5) - +(- )-(- )-(+ ) 解: (1) 14-(-12)+(-25)-17 =14+12+(-25)+(-17)---------------------------统一为加法 = 26+(-42)---------------------------------------运用运算律 =-16 (2) (3)(4) (5)

算式(-6)-(-13)+(-5)-(+3)+(+6)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我们还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 解:(-6)-(-13)+(-5)-(+3)+(+6)

=(-6)+(+13)+(-5)+(-3)+(+6)------------统一加号 =-6+13-5-3+6----------------------------------------省略加号 =-6-5-3+13+6-----------------------------------------运用运算律=-14+19=5 说明: 省略加号的形式-6+13-5-3+6 表示-6,+13,-5 ,-3,+6这五个数的`和。

例2.计算:

(1) -3-5+4 (2)-26+43-24+13-46

解:(1) (2)

例4、若a=-2,b=3,c=-4,求值

(1)a+b-c (2)-a+b-|c| (3)a-b+c (4)-a-b-c

解:(1)a+b-c=-2+3-(-4)=-2+3+4=5 ---------- [ 数据代入时,注意括号的运用]

(2) (3)(4)

例5、在伊拉克的战争中,谋生化小组沿东西方向路进行检查, 约定向东为正,某天从A地到B地结束时行走记录为(单位:km)

+15,-2,+5,-3,+8,-3,-1,+11,+4,-5,-2,+7,-3,+5 问:(1)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

(2)这小组这一天共走了多少千米

三、学习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几种运算?

四、随堂练习

1、计算: (1)(-30)-(+24)-(-20)+(-32)-(-32)(2) (-2.1)+(-3.2)-(-2.4)-(-4.3)

(3)(+ )-(- )+(- )-(+ ) (4) -7.52+ -1.48

(5)21-12+33+12-67 (6)-3.2+5.8-8.6+12

2 计算

(1) 1+2-3-4+5+6-7-8++97+98-99-100

(2) 66-12+11.3-7.4+8.1-2.5

(6)-2.7-[3-(-0.6+1.3)]

3. 计算 (1) + + ++ (2) + + ++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 上升4。5千米 下降3。2千米 上升1。1千米 下降1。4千米

记作 +4。5千米 3。2千米 +1。1千米 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如:(—20)+(+3)—(—5)—(+7) 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 —20+3+5—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

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三、解决问题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 )—(+2 )+(—2 )+12。4

3、练习:计算 1)(7)(+5)+(4)(10)

三、巩固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P241、2

3、计算

1)2718+(7)32 2)

四、作业

1、P255 2、P26第8题、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20xx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

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清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的用法,多进行实际操作,逐步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难点:准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加减运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观察体验 大家看这样一个算式:-15.13+4.85+(-7.69)-(-13.38)要计算出它的值,你能有什么方法吗?

引导 使用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具有运算快,操作简便,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既可帮助我们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学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概念,有时计算器还可以编程序或绘制各种图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重点)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北京天气预报网每天实时播报天气情况,它会告诉我们各个城市的天气状况和气温变化.下图是20xx年1月30日北京天气预报网上的北京天气情况,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从周五到下周二的最高温度为6℃,最低温度为-5℃.那么它的温差怎么算?6-(-5)=?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含答案

1.把-6-(+7)+(-2)-(-9)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A.-6-7+2-9B.-6-7-2+9

C.-6+7-2-9D.-6+7-2+9

2.式子-20+3-5+7的正确读法是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

B.负20加3减负5加正7

C.负20加3减5加7D.负20加正3减负5加正7

3.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1-4+5-4=1-4+4-5B.1-2+3-4=2-1+4-3

C.4-7-5+8=4-5+8-7D.-3+4-1-2=2+4-3-1

4.某地冬季一天中午的气温是5℃,下午上升到7℃,受冷空气影响,到夜间气温最低时又下降了9℃,则这天夜间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等式计算正确的是( )

A.(-2)+3=-1B.3-(-2)=1

C.(-3)+(-2)=6D.(-3)+(-2)=-5

答案D(-2)+3=1,故选项A错误;3-(-2)=3+2=5,故选项B错误;

(-3)+(-2)=-5,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2.-3,-14,7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4B.-10C.10D.34

答案D可列式:(|-3|+|-14|+|7|)-(-3-14+7)=24-(-10)=34.

一、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备注:教学过程我主要说第一小节---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

前提诊测,复习提问1、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3),+(-2)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表示一个数的本身;2、绝对值检测:随机出五六道小题即可 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把以下数相加、相减

1、+4,-5,+3,-6,-7,3,-2.5

2、-3.2,-2.6,+5,+6,-4 在黑板上写五六个正负数请同学们把他们加在一起再减在一起。不要怕学生写错,让学生自己体会书写的繁琐计算的困难,继而想出解决办法。(可以多给学生时间。)

尝试指导,实施目标 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引导学生先填括号,在想法去括号,通过小组探究得出去括号法则。,掌握计算方法。(5-10分钟即可)

题型训练,巩固目标1、两数加减:+3+(-4);(-5)+(-6);(-8)-(+4);(+5)-(-6)

2、多数加减:(-12)-(+23)+(-7)-(-2);-(-4)+(+5)-(-6);

+(+6)-(-5)+(-9);0-(-3)+(+6)-(+0.1)+(-0.25);

-(-7)+(-2.3)-(-5.1)+(-3) 此处要反复练习,并使学生明白去括号后的是省略加号的和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形成性测试,检测目标 1、做书18、20、23、24页练习题(只去括号)

2、利用书上习题1.3复习巩固1、2题的双数题进检测 把“反馈---调节”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应针对教学目标的层次水平,进行测试,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进行补救,以消除错误的积累,从而有效的控制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仍是括号内的数;-,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是括号内数的相反数。 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理数的减法教案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以及运算律。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及其混和运算的方法,学会了由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学习有理数乘法的知识技能基础。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索加法运算法则的活动,并且通过观察"水位的变化",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从而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曾经历了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的过程,具有了合作和探索的意识。

二、 教材分析:

教科书基于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加法、减法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发现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了解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本节课的数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2、学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掌握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方法以及有一个数为零积是零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观察教科书给出的图片,分析教科书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让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答。

(2)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从第二种算法中得到算式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从而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第二环节:探索猜想,发现结论

问题:(1)由课题引入中知道:4个-3相加等于-12,可以写成算式

(-3×4)=-12,那么下列一组算式的结果应该如何计算?请同学们思考:

(-3)×3=_____;

(-3)×2=_____;

(-3)×1=_____;

(-3)×0=_____。

(2)当同学们写出结果并说明道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这组算式等号两边的特点去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再出示一组算式猜想其积的结果:

(-3)×(-1)=_____;

(-3)×(-2)=_____;

(-3)×(-3)=_____;

(-3)×(-4)=_____。

教前设计意图:以算式求解和探究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观察思考,从负数与非负数相乘的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后,猜想负数与负数相乘的积是多少,通过对两组算式的观察,归纳,概括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语言表述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抽象能力和表述能力。

教后反思事项:(1)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亲身经历感受乘法法则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交流中互相补充,完善结论。但在实际过程中,学生对结论的表述有困难,或者表达不准确,不全面,对于这些问题,不能求全责备,而应循循善诱,顺势引导,帮助学生尽可能简练准确的表述,也不要担心时间不足而代替学生直接表述法则。

(2)展示两组算式时,注意板书艺术,把算式竖排,并对齐书写,这样易于学生观察特点,发现规律。

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

问题:针对上一环节探究发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零。进行验证活动,出示一组算式由学生完成。

4×(-4)=_____;

4×(-3)=_____;

4×(-2)=_____;

4×(-1)=_____;

(—4)×0=_____;

(—4)×1=_____;

(—4)×2=_____;

(—4)×(-1)=_____;

(—4)×(-2)=_____。

教前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合情推理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从特例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适合

一般情况,所以要加以验证和证明它的正确性。同时,验证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练习和熟悉过程。

教后反思事项:(1)教科书中没有这个环节的要求,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这个环节,确实让学生体验经历验证过程。

(2)本环节的重点是验证乘法法则的正确性而不是运用乘法法则计算。所以在验证过程中,既要用乘法法则计算,又要加法法则计算,真正体现验证的作用和过程。

(3)在用乘法法则计算时,要注意其运算步骤与加法运算一样,都是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运算。另外还应注意: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是专指“两数相乘而言的,”不可以运用到加法运算中去。

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练习提高

活动内容:

(1)1。计算:

⑴(-4)×5; ⑵(5-)×(-7);

⑶(-3÷8)×(-8÷3);⑷(-3)×(-1÷3);

(2)2。计算:

⑴(-4)×5×(-0。25); ⑵(-3÷5)×(-5÷6)×(-2);

3。“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

(4)计算:

⑴(-8)×21÷4 ; ⑵4÷5×(-25÷6)×(-7÷10);

⑶2÷3×(-5÷4); ⑷(-24÷13)×(-16÷7)×0×4÷3;

⑸5÷4×(-1。2)×(-1÷9); ⑹(-3÷7)×(-1÷2)×(-8÷15)。

教前设计意图: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巩固和运用,练习和提高.

教后反思事项:(1)学生先自主尝试解决,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要注意格式规范,一开始对每一步运算应注明理由,运算熟练后,可不要求书写每一步的理由;

(2)例2讲解之后,要启发学生完成"议一议"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对例2的运算结果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一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发现规律,而不应代替学生完成这个任务。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_____;

(-1)×(-2)×(-3)×(-4)×0=_____。

通过对以上算式的计算和观察,学生不难得出结论: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当然这段语言,不需要让学习背诵,只要理解会用即可。

第五环节:感悟反思课堂

1、本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

2、有理数乘法法则如何叙述?”

3、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采用了什么方法?

4、你的困惑是什么

教前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励学生展示自我。

教后反思事项:学生时,可能会有语言表达障碍或表达不流畅,但只要不影响运算的正确性,则不必强调准确记忆,而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同时教师可用准确的语言适时的加以点拨。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巩固作业:教科书知识技能1、2;问题解决1;联系扩广1

预习作业;略

四、教学反思:

1、设计条理的问题串,使观察、猜想、验证水到渠成

2、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适合学生探索,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具有能力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不需要教师代替,也不能代替。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但绝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上一节课大家一起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法则,掌握得较好。那在学习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思考多个有理数相乘该如何来计算?

做一做(出示胶片)你能运算吗?

(1)234(-5)

(2)23(-4)(-5)

(3)2(-3)(-4)(-5)

(4)(-2)(-3)(-4)(-5)

(5)-1302(-2004)0

由此我们可总结得到什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交流讨论不难得到结论:几个不为0的数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这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注意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4、通过积极参与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一、创设情境

小学里,我们学过加法和减法运算,引进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呢?

1、试一试

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赢了3球,在客场输了2球,那么两场比赛后甲队净胜1球

你能把上面比赛的过程及结果用有理数的算式表示出来吗?

做一做: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有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2、我们知道,求两次输赢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先个人研究,后小组交流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

二、探究归纳

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1”的位置上

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分别表示为: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沿数轴先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

请用数轴和算式分别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4、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课时练习

1、七年级(3)班同学李亮在一次班级运动会上参加三级跳远比赛,共跳了5次,他第一次跳了6m,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跳0.1m,第三次比第二次少跳0.3m,第四次比第三次多跳0.5m,第五次比第四次少跳了0.4m.他那一次跳得最远?成绩是多少?

2、一只小虫从某点P出发,在一条直线上来回爬行,假定把向右爬行的路程记为正数,向左爬行的路程记为负数,则爬行各段路程(单位:厘米)依次为:+5,﹣3,+10,﹣8,﹣6,+12,﹣10

(1)通过计算说明小虫是否回到起点P

(2)如果小虫爬行的速度为0.5厘米/秒,那么小虫共爬行了多长时间

2.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同步练习

1、高速公路养护小组,乘车沿东西向公路巡视维护,如果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当天的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7,-9,+7,-15,-3,+11,-6,-8,+5,+16

(1)养护小组最后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哪个方向?距出发点多远?

(2)养护过程中,最远外离出发点有多远?

(3)若汽车耗油量为0.09升/km,则这次养护共耗油多少升?

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⑴如果a0,b0,那么a+b=+(│a│+│b│);⑵如果a0,b0,那么a+b=-(│a│+│b│);

⑶如果a0,b0,│a││b│,那么a+b=+(│a│-│b│);

⑷如果a0,b0,│a││b│,那么a+b=-(│b│-│a│);

⑸如果a0,b0,│a│=│b│,那么a+b=0; ⑹a+0=a.

2、有理数减法法则:a-b=a+(-b)

33、 两数相加,如果比每个加数都小,那么这两个数是( )

A.同为正数 B.同为负数 C.一个正数,一个负数 D.0和一个负数

34、在数轴上表示的数8与-2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 ( )

A.6 B.10 C.-10 D.-6

35、计算:

3、有理数乘法法则:

⑴如果a0,b0,那么ab=+(│a││b│);⑵如果a0,b0,那么ab= +(│a││b│);

⑶如果a0,b0,那么ab=- (│a││b│);⑷a0=0.

4、有理数除法法则:ab=a

5、有理数的乘方:

求 的积的运算,叫做有理数的乘方。即:an=aaa(有n个a)

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

6、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36、 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为零,则它们的商是( )

A.0 B.-1 C.+1 D.不能确定

37、一个数和它的倒数相等,则这个数是( )

A.1 B.-1 C. 1 D. 1和0

38、 (-2)11+(-2)10的值是( )

A.-2 B.(-2)21 C.0 D.-210

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ab,那么a2b2 B.如果a2b2,那么ab

C.如果│a││b│,那么a2b2 D.如果ab,那么│a││b│

40、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则(a+b)3-3(cd)4=________.

41、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__________.

42、 1-2+3-4+5-6++2001-2002的值是____________.

43、 已知│a│=3,b2=4,且ab,求a+b的值。

44、计算:

七。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及有效数字

⑴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对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称为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45、 用科学记数数表示:1305000000= -1020= 。

46、 120万用科学记数法应写成 2.4万的原数是 。

47、 近似数3.5万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8、 近似数0.4062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49、 5.47105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50、 3.4030105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 ,精确到千位是 。

51、 用四舍五入法求30951的近似值(要求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它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知识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虽已通过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对符号问题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只要引导学生确定了“积”的符号,实质上就是小学算术中数的乘法运算了,突破了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这个难点,则对于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学生就不难掌握了。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立意)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4、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

五、教学策略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应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启发、自主探究、点拨归纳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设计为七个环节)

1、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我首先出示几个相同负数和的计算题,利用乘法的意义很自然地引出负数与正数相乘的新内容,以形成知识的迁移。进而引入本节课题,以问题引领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完成课文中的填空。我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的角度,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五种:(正×正、正×0、正×负、负×0、负×负)引导学生根据以上实例的运算结果,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准确地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板书:法则)(确定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两步模型:先定符号,在求绝对值)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1、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算式和结果在符号、绝对值方面的关系,找到乘法结果的符号规律,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通过比较、分析、概括、讨论、展示,渗透分类讨论和从特殊归纳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3、分析法则掌握实质

(有了以上的认识)通过设置问题4,让学生带着以上的结论,认真观察(—5)×(—3)这个算式,首先确定积的符号(同号得正,先定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5×3=15,再求值)。第二小题让学生仿照第一小题填空、解答,理解法则的实质,真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设计是为了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单纯的记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4、解决问题综合运用

通过习题(小试牛刀)的计算,既巩固了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又明确了倒数的定义,(板书: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有理数范围内仍有意义。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完成填空,使学生有效的巩固重点化解难点。

5、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利用摸牌游戏,抓住学生对竞争充满兴趣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抢答题的形式,使学生的眼、耳、脑、口得到充分的调动,并让学生在抢答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通过本环节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在实际问题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这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

6、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相互补充。及时有效的回顾小结,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和方法。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善于反思的好习惯。让学生品尝收获的喜悦,坚定今后学习数学的信心。

7、布置作业巩固深化

七、课后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去参与,去探究,去分析。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續、和谐的发展。本节课的设计一定还存在不少的纰漏和缺陷,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1

随着建构主义教学方式的应用,目前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思维进行有效的拓展,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阶段,除了要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建构主义教学的发展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互相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协商,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探讨相关知识。本文在对建构主义教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结合相应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更好地促进教与学。

二、莱司特的减法教学课

建构主义教学虽然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我国大部分的小学生而言,在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被动性,为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一些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而对于莱司特而言,其将建构主义教学在不断地实践中证实了建构主义教学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他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展示了重组在减法学习中的运用以及探索了运算之间的关系。

第一,减法教学中的重组。重组教学方式对于加法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样,在小学生学习减法的过程中,重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减法,学生在探求过程中能够通过对自身问题的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莱司特主要在课堂中通过利用数字和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他的课堂上,莱司特会提出“原有40个棒冰,在通过游戏中用掉了22个,问学生最后还剩多少个棒冰?”当学生在进行计算之后,莱司特会把所有学生算出的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己再次观察答案的不同,并让学生说出那个答案是自己最怀疑的,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思考,在答案中出现了29个数字,一些学生并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可能出现在这样的减法运算中。于是,莱司特就让学生对自己的看法进行了相应的说明,一名学生说道40减去20,就好像是4减去2一样,所以最后的答案应当是28。而这时,莱司特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回应,他只要是希望有学生能够意识到这是一个错误的答案。当那位同学把答案说出的时候,立马就由学生进行了相应的反驳,认为40减去20等于20,而20再去掉一个2,怎么说也是小于20的,通过积木得出了最终答案是18,这也就是最终的正确答案了。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同学通过互相地交换意见,并尊重对方说出的观点,在互相学习中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水平,对此这就更好地体现出了建构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二,探索运算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赖司特向学生提出:“我骑车要到沃蒙特,而两地间的距离总共有54英里,在骑到27英里路时候,我停下车喝了一杯咖啡,问我还要骑多少英里路才能到达沃蒙特?”同前面方式大致一样,赖司特还是让学生们先算出自己认为的答案,然后将不同的答案都写在黑板上,同样让学生提出质疑,然后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而这时学生甲认为最不能理解的答案是35,这时学生乙同样赞成,他认为,50减去20等于30,这个正确答案肯定是小于30的。这时学生丙认为这个答案可以以27为底数向上数到54。而同学丁则认为可以通过积木先数够54个数字,然后再从中抽取掉27,剩下的答案就是最终的结果了。也就是说,加法和减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运用到一道题中进行计算,只是计算的方式不同。通过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探讨分析,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推敲,在得出的答案中需求最正确的答案,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讨之后,最终学生之间在通过互相探讨中,用不同的拼凑方法,使学生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从而了解到运算间的关系。

三、启示

在上述实例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莱司特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比如说,一道应用题当中可以采用加法、乘除等方式进行一种减法的运算。在莱司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用加法对数字进行比较,并通过将十位数转换成个位数的方式进行分析。例如,一辆卡车可以载36个士兵,现在需要将1128位士兵运往训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学生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利用除法进行相应的运算,在结果中显示,当1128除以36等于31,但是在结果中余数是12,于是部分学生就认为答案是31,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答案是32,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计算是可以将余数忽略不计的,但是对于一些较为实际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真实的场景进行问题的分析,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境进行分析考虑,要将学习情境和知识运用情境进行有效的结合。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2

小学一年级阶段,孩子计算错误率高令低年级数学教师感到困惑。每当遇到学生计算出错了,一些教师总是一味地批评学生:“你太粗心了!”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其实有很多。怎样提高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教师思考、研究。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不容易掌握。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时,我尝试创设数学情境。我让学生先复习已学过的口算“24+3”,再让学生试着改变算式中的一个数字,成为个位上满十的新算式。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中,积极观察、思考,开放性地提出了24+9、34+8、29+3、47+8、57+6等诸多新算式,对自己创造的算式兴趣很浓,急着想算出答案,很好地激发了计算兴趣。创设数学化的教学情境同样激活了计算课堂,收到了与生活化情境异曲同工的效果。

二、注重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传统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新课程下,我们注重计算方法的提炼,寻求算理与算法的结合点,使学生不但会算,还明白计算的道理,也就是准确理解算理。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低年级学生思维的直观性,理解算理成了计算教学的难点。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如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与感悟,突破难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不妨让学生多次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摆小棒,在计数器上演示算理,让学生借助直观深刻领悟笔算算理,充分感悟到:当个位上不够减时,要先从十位上退一当十,再减。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应适当加强训练,这样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感悟才会深刻和透彻,抽象算法才会顺畅和快捷。

三、创设错误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纠错

一些学生在计算时错误百出,如抄错数字、符号、弄错运算顺序等,教师为学生的错误而烦恼、困惑。其实,在学习中出错是难免的,当学生出错时,教师不要急于指出错误,说明正确答案。如果直接给出正确答案,就可能造成学生一听就懂,一过就忘,一用就错的局面。若能将错就错,创设错误情境,让学生自我教育,则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计算正确率。

在计算教学中,我创设的错误情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故意创设错误情境,让呈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思维发生冲突,激发学生寻找错误的强烈动机;二是在进行作业反馈时,除展示正确的答案外,还展示错误的答案,让学生在正确、错误的对比中辨明是非,减少计算错误。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3

教学设计案例

在“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供了“6捆”、与“6根”小棒,代表66,然后教师拿出8根,问学生怎样列算式,学生说:“66-8=”这时,教师让学生说出计算结果是多少,一个小男孩边摆边说:“先摆6根――再摆6捆――6-8不够减――从6捆中拿出10根组成16根――然后再拿出8根――这时还有8根――数一数就是58根。”他的演示与回答赢得了大家的掌声。然后第二个学生重复了第一个的做法,也获得了正确的结论。然而,当教师把题目修改为“66-38=”时,问题出现了,小棒不够用了,这时候,教师只好把题目改回了“56-38=”,显然,遇到障碍便选择回避。此时,教学过程因此而失去了一次由特殊、个性化走向一般规律的机会;而且除了摆小棒这一教师设计好具有一些思维价值的学习过程,师生再也没有尝试任何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实践过程也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师设计过程而结束。

第二环节教师终于要从数学实践引向数学方法了,但教师提出的问题却是“怎样用竖式来解决摆小棒所能解决的问题”。这样,就直接迈过了由生活化的数学实践到一般性的数学抽象环节,教学过程取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尝试,因为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加法时已经掌握了竖式问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出“56-38”转化为竖式,这时,教师开始讲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一是相同数位对齐;二是从个位减起;三是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一,在个位上加10,再去减。这个时候,要在十位上加上退位点。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很快呈现出了一个正确的算式。

第三环节是做教科书第19页的练习题,笔者在这期间巡视了课堂,发现出错的学生寥寥无几,也就是说,教学结果是学生都会了。

教学设计评价

教师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在这节课上,实践探索环节与学生学习“退位减”的过程是脱节的:摆小棒来演示的是隐含的“借”,“零”向“整”借“1”,这一过程没有在教学中总结提升。因此,第二环节的教学事实上是从“零起点”开始的,仍是教师主导学生,甚至称之为灌输,是以教学设计的的完整性来取代学生突破思维冲突的灌输结果。结果是学生会做题了,但前提是这一教学内容从知识本身来说是简单的,已经学过个位数减法与两位数加法,特别是“进位加”之后,学生可以借助“摆小棒”之类的实践活动以及借助“进位加”的规律推演、归纳出“进位减”的基本运算规律。然而教学呈现的是两个没有关联的教学活动,所以最终演化为教师告诉学生“计算规则”,而学生记住规律就会做题。对于学生来说,缺失了关联,数学实践、数学思维、数学方法都未曾感悟,数学经验与思想都没有得到生成。

其实,在学生运用木棒解决问题以至引出竖式后,可以追问学生是怎样思考的,让学生将竖式计算与现实生活、动手实践等活动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这样,属于数学的探索才产生了,教学才有了过程。

在三年级“连续退位减法”一课教学中,教师直接呈现问题“517-348=”,让学生用竖式来计算。此时学生出现了三个答案:159、169、179,这时候,教师让学生开始思考与研究“为什么会出现三个答案”“这个答案是怎样得来的”。这一学习过程不是为了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去主动“试误”,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便呈现出来了。十几分钟后,学生开始汇报研究过程,不仅说出了“517-348=169”是怎样得来的,而且说出了“517-348=159”“517-348=179”的错误结论是怎样产生的。此时,教师仍然没有就结论得出而停止探究,而是让每位学生都用自己理解的最规范的话,将“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说出来,过程性的学习让一个个清晰的数学模型在学生的脑海中慢慢建立起来。

教学设计反思

教师要实现真正的探究,有时候并不在乎问题本身的难度如何,而在乎如何运用这个问题进行一种有思考力的、有追问性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在考虑“学生必须学会的”知识时,是需要利用更多外延拓展来实现教育功能的。

设计问题,还要设计过程,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有捷径固然轻负担也高质量,在过程中多做停留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其一是学生对所学得的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建构;其二也是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建构。而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借助学生真实参与的学习过程来实现。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4

一、小学“分数部分”教材编排时序

香港老师常常感叹内地孩子的分数计算效果很好。我对比了两地有关“分数”部分的教材,其中一些内容有不同的编排,下表是香港地区在小学中的“分数部分”的教材编排时序。

由表中可以知道,三年级学习“分数的认识”后,在四年级就进行“倍数与因数”等教学,特别是“扩分与约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六年级的“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互化”中,教材编排先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再教学“百分数和小数互化”。这样的编排,学生难以将分数化为百分数,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二、一次“分数”教学前测的活动

在四年级将要进行“分数”教学时,香港祖荛天主教小学的老师与我商量,做一次“分数”的前测,看学生对分数的初步意义理解如何。

A.四年级“分数”教学前测题

(一)写出灰色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二)依题目指示答题。

1.妈妈买了12个小蛋糕。

1)朱古力蛋糕有4个,占全部小蛋糕的几分之几?

答案:占全部的( )。

2.妈妈买了12个小蛋糕,朱古力蛋糕有4个,其余的是香蕉蛋糕。

答案:香蕉蛋糕占全部小蛋糕的( )。

3.下图由大小相同的方格组成,部分方格已涂上阴影。用铅笔在余下的方格内涂上阴影,使所有阴影部分占全图的。

4.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请把圆圈涂黑。

A.=1 B.=1

C.=5 D.=5

5.在方格内填上「或「=。

(a) (b) (c)2

6.把下列分数由大至小排列。

答案: , ,

(最大) (最小)

7.下列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并非占全图的?

A B C D

B.香港教师前测分析

学生对于分数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但对于分数与整体的关系理解较弱。如:

有同学误认为=2。

加强假分数的概念教学。

注意扩分、约分的运用等。

C.香港教师制定教学策略

针对前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老师很认真地制定了一个教学策略(如下表)。

这个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能看出香港的数学教学不仅注重“拼砌图卡”“数图”“折纸”等动手操作活动,也注重学生的“探讨”“汇报”等不同的学习方式。

D.香港教学练习举例

通过分析问题、制定策略,老师思考在教学中把学生可能的难点与问题,如“分数的互化”也用图像表现以帮助学生理解。

如:学生利用图像方式和除法将假分数转化为带分数。

分组利用折纸体验数值相同、分数形式表达不同的经验,归纳出扩分和约分的概念。

E.香港教师分析成效及建议

在四年级的“分数”教学完成后,我和祖荛学校的老师一起面向全港进行了这部分教学的分享。在与老师交流教学心得时,老师是这样说的――

学生对以下概念掌握良好:(1)分数的种类的概念,(2)假分数、整数及带分数的概念,(3)分数的扩分和约分的计算,(4)对分数约至最简的概念,(5)分数比较的多样性方法,(6)数感的培养,(7)用数学语言解释分数的概念。

对于“分数”教学很惧怕的香港老师来说,学生在“分数比较的多样性方法”等以上7个方面掌握良好时,我很开心。同时,也看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运用扩分及约简的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改善。

三、几个“分数”教学案例分享

在这轮分数教学的研究中,我收集了与此有关的几个教学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

别“一下子呆住了!”

案例一:五年级“分数应用”

“红珠子3粒,蓝珠子5粒,①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分之几?”

生1:=。

生2:1-1=。

这两个学生的思考是正确的,也有不少学生的思考有偏差。面对学生的偏差,我们要思考学生的思维方向如何,该怎样帮助调整,更要思考自己的教学如何调整。

生3:-=。

生4:=。

生5:1-=。

正如生3所说的一样,每一个学生的错都有各自的理由。如果我们能及时抓“错”,帮助学生掌握“整体1”“比较量”的分析方法,是能够创造精彩课堂的。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错误少了些分析与引导,那么,接下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红珠子3粒,蓝珠子5粒,②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分之几?”

做法1:1-=。

做法2:=。

做法3:==1。

有7个组的学生代表不同的做法,结果“做法3”的有6个组的学生。当看到学生的“做法3”后,老师坦诚地说:“我一下子呆住了!”

课后交流,学生却说得很清楚:“在求‘①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分之几’中用‘5-3’,那么,求‘②红珠子比蓝珠子少几分之几’当然用‘5+3’咯。”

1.学生用“5+3”的根源在于对“比多(少)”存在误区。对此,老师不能“一下子就呆住了”,更不能“无言以对”。当看到学生用“5+3”时,就要思考其来由,与学生思维贴近些,就不至于“呆住”了。

更为重要的是,老师们一定要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迅速理解学生的思考。比如,对于生2的1-1=的解法,老师应该迅速反应。

2.抓住“问题”分析“整体1”,如下:

蓝珠子比红珠子多几分之几?

===。

3.如果教学好了“A比B多(少)几分之几”,那么面对“单位A的面积是84m2,单位B的面积比单位A的面积小,单位B的面积是多少?”也就不会头痛了。还可以用“抓关键句进行简化”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关键句:单位B的面积比单位A的面积小

简化分析: “整体1”

单位B的面积比“ 1 ”小

(1-)

所以:84×(1-)

学生通过“抓关键句进行简化”分析,不难得出“84×(1-)”。

问“谁变了?谁没有变?”

案例二:五年级“分数乘除混合计算”

在计算24÷×时,学生出现了下列不同的计算方法。

生1:24××。

生2:。

生3:。

生4:。

生5:24÷×。

思考:面对学生众多的错误,老师往往只注重答案的对错,没有思考错在何处。这时,我们应放慢教学节奏,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纠错解难。这时的“慢”,是有时机的“慢”,是有目标的“慢”,更是有效果的“慢”,教学会因为这时的“慢”而让将来的教学快起来,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我在观课时,就有老师因为学生的一句话“”而让教学慢下来。在五年级“分数除法”中,学生练习÷3=×=后,当学生再做4÷时,一个学生说:“。”老师及时反应,抓住学生的错误,把“÷3”与“4÷”进行比较、分析并追问:“÷3的方法是怎样的?”“在计算÷3中,谁变了?谁没有变?”再问:“在计算4÷时,4是还是要变成?”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相关的辨析题:

÷=×(只把“÷”变“×”)

÷=÷(只把除数变为其倒数)

÷=÷(把被除数变为其倒数)

÷=×(正确的方法)

可以看到,通过教学的“慢”,在“慢”中“追问”“再问”“辨析”,学生分辨这组相似或相近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对于分数除法将不再眼花缭乱。

不要“看到分数就头痛”

“带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我原以为比较简单,可在备课中老师也是觉得很为难,因为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而使教学难以进行,有时也会因为学生的模仿或思维定势让教学处于尴尬之地。

案例三:四年级“带分数加减法”

学生过渡性练习:

1+2=(1+2)+(+)=3=3。

学生的带分数加法练习效果很好,可接下来的带分数减法却因为带分数加法而定势。

2-1=(2-1)-(-)。

1.多数学生就是因为“(1+2)+(+)”而延伸到用“(2-1)-(-)”,这让我想到另一节课,老师在上“带分数加减”之前加强了“4-2”的教学,学生对“4-2”的理解的多样,让学生不再对“带分数加减”糊涂。

计算4-2中,有:

生1:4-2=1+(3-2)。

生2:4-2=3-2=(3-2)+(-)。

生3:4-2=(3-2)+(1-)。

生4:4-2=1+(2)-2。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整数减带分数”的计算方法的多样理解,有助于对“不够减的带分数”的学习。

2.分数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生活应用也比较少。如果我们设计的题型又比较复杂的话,那么学生一看到分数就会怕。

我们要想办法缩短学生与分数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至少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题型的难度与梯度。我看到过老师用心设计的练习。

(练习题1)两个同分母分数加减:3+4-5;

(练习题2)三个异分母分数加减:-+1;

(练习题3)三个数中,前两个数不够减的真分数加减:4-9+6;

(练习题4)三个数中,前两个数不够减的带分数加减:2-3+5。

在五年级“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计算”中,老师设计这样的难度渐进的练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的思维“蹲下来”,学生不再“看到分数就头痛”。

“孩子也精彩!”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真的很难吗?其实,在分数的教学中,孩子们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案例四:六年级“百分数加减法”

老师出题:如何计算+的百分数?

我看到学生各自不同的计算过程,如下:

生1:+=+。

生2:+=40%+25%。

生3:+=+。

生4:+=2÷5+2÷8。

生5:+=2÷5+2÷8×100%。

生6:+=(0.4+0.25)×100%。

生7:+=(2÷5+2÷8)×100%。

生8:+=×100%+×100%。

老师在学生中巡视着,或许看到了这些,但在课堂上却没有任何的举动与感觉。课后交流时,我说:“这些学生的不同过程你看到了吗?”老师说:“我看到了一些,我也没想到有这么多,孩子也精彩!”

思考:面对孩子精彩的过程,课堂上我们也是需要静心感受孩子的思维,并适时地展现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学习。

1.“计算+的百分数”可能需要的知识点有哪些?

透过学生的练习过程看,有“异分母分数加法”“扩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百分数互化”“小数与百分数互化”“分数与小数互化”等内容,学生几乎把所有与分数有关的知识都应用了,可以说“如何计算+的百分数”是分数的综合应用。

2.老师在设计“如何计算+的百分数”时,或许没有想到有8种不同的思考过程,但教学中的开放讨论能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绽放,学生的思维是看得见,更是美丽多样的。

3.老师要有“静”的思想,要静心设计题型,静心感受和收集学生的精彩。在“静”中保持一双敏锐的眼睛,面对多样化的计算,要“静”中求“动”,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激动起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精彩。这里“静”的思考,当然需要厚重的数学素养。

“链条式”的分数学习,需要我们把“数的整除性”“约分与通分”“分数与除法”等知识的教学做得更扎实。

“体贴式”的辨析与比较在分数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体贴入微”的辨析教学,让学生擦亮眼睛,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老师需要静心思考“孩子会怎么错”,做到“错,也错到孩子心里去”。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5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 潜水医师 教学系统 数字化 在职培训

【论文摘要】:针对部队潜水医师在职培训工作实际,探讨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潜水医师岗位培训的可行性和优势,并设计了数字化教学培训系统方案,同时针对应用效果提出了改进措施。

潜水医师主要担负潜水作业或训练的医学保障工作,此项工作具有人员数量少、专业性强、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工作单位分散等特点。近年来,部队潜水医师的教育培养模式由专业教育培养转变为临床医学教育加潜水医学专业培训。但是,由于潜水医师工作的实践性较强,专业知识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是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通过岗位培训加强其实际保障能力。由于目前没有专门的承训机构和进修单位,培训内容不系统,培训周期和时间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基于上述情况,迫切需要探索创新潜水医师岗位培训的途径和组织方式。为此,课题组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完善数字化教学培训系统,为提高潜水医师岗位培训的效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1数字化教学培训系统在潜水医师岗位培训中应用的优势和可行性

1.1优势

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建立潜水医师数字化教学培训系统,其最大优势在于可实现潜水医师的在岗培训。学生可随时获得所需的知识和信息,结合岗位工作实践,反复学习,持续时间长,教学培训内容易于更新。同时,可减少集中培训占用时间甚至影响单位执行任务,节约了人力、财力等。

1.2可行性

运用数字化教学培训系统进行潜水医师在岗培训,不同于信息技术或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套培训系统,实现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接受潜水医师应具备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其可行性体现为以下几点:

1.2.1潜水医学保障的专业性和医学基础知识的有界性潜水医师的主要职责是为潜水员进行潜水活动提供医学保障,其工作内容与潜水活动非常密切,专业性较强。潜水医学基础知识虽然与普通临床医学有交叉,但支撑潜水医师工作的潜水医学基础知识具有明确的边界,大小适中的文件能够涵盖其全部信息,确保数字化教学培训系统能够满足学习培训的要求。

1.2.2潜水疾病种类的确定性和致病原因的单一性预防和治疗潜水疾病是潜水医师的核心工作,也是培训的核心内容。潜水疾病种类比较确定,主要包括减压病、肺气压伤、潜水挤压伤、氧中毒、二氧化碳中毒、氮麻醉等。而且,每种潜水疾病的致病原因非常确定且单一,病例的代表性较强。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全面地分析、整理潜水疾病的治疗规律和建立程式化的医学保障方案得以实现。

1.2.3潜水减压方案选择的规律性和数量的确定性事关潜水活动安全最重要的潜水减压方案是由潜水医师选择和确定的,并负责在潜水现场根据水下停留时间变化调整减压方案。依据高压惰性气体在机体内的溶解和逸出规律,根据潜水深度、水下停留时间这两个变量,可以生成不同深度下的潜水减压方案。这些方案具有选择的规律性和数量的确定性,这样就能够建立潜水减压方案数据库。潜水医师通过查阅数据库资料进行岗位学习,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方便地选择所需的减压方案。

2数字化教学培训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

为适应潜水医师岗位培训要求,应该设计制作便于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利用的普通个人计算机,综合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以较小的容量及简便的操作即可进行自学。考虑到以上特点,结合部队保密的要求,该系统采用microsoftvb.net和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设计成单机版的应用系统,关键的教学资料在个人电脑中不予加载。因此,可以dvd光盘为载体进行应用分发,达到按需发放,即时回收的目的。

2.1系统层次模块图

该系统设计了6个模块:潜水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模块、授课课件模块、实操演示模块、模拟病例处置模块、减压方案数据库模块和考试模块。系统层次模块如图1所示。

2.2模块功能设计

该系统涵盖潜水医学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遵循有利于自学、理解和便于操作的原则,满足内容全面、信息丰富的要求。

2.2.1潜水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模块建立相关文档,内容涵盖高气压生理学、潜水医学、潜水装具设备等基础理论知识;常规潜水医学保障规程、饱和潜水医学保障规程、快速上浮脱险医学保障规程等法规性标准以及潜水疾病治疗、潜水事故分析处理案例等,供学生学习和查阅。

2.2.2授课课件模块对潜水医师必须掌握的潜水医学保障规程、各种潜水疾病的诊治与处理,以及潜水医师在潜水作业现场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等重点内容制作成课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教授讲解,便于学生重点理解掌握。这一模块的内容通过与实操演示模块的内容相结合,方便学生学习。

2.2.3实操演示模块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录制潜水疾病治疗过程、加压舱操作、潜水现场医学保障等方面的视频资料,采用adobepremiere或quiketime等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编辑,制作成avi、mov、mpeg等格式的视频文件,供潜水医师观摩学习,提高潜水医师现场处置能力。

2.2.4模拟病例处置模块为解决无法通过人体实验设计或实际潜水活动中取得真实影像资料的问题,我们运用flash矢量动画技术,模拟潜水事故过程中潜水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潜水员放漂时发生减压病、潜水员下潜速度过快或在水底停留过程中突然下沉发生潜水挤压伤、潜水员上升速度过快发生肺气压伤等动态过程j。同时,可用画面对肺气压伤、肺型氧中毒以及呼吸道灼伤等机体内部组织病变状况进行描述。

2.2.5减压方案数据库模块选择减压方案是潜水医师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应遵循全面、准确的原则,建立减压方案数据库,供潜水医师在实际工作中方便、准确地选择减压方案和提出气体保障要求。表1是教学培训系统中根据潜水活动的特点,按照三种潜水方式、潜水深度(m)、水下停留时间(min)编制减压方案的数量情况。

这一模块对编制完成的减压方案按照潜水深度和水下停留时间分别排序,便于检索和学习。同时,可以根据工作任务方便地选择减压方案。后续需要设计潜水深度变化和水下停留时间间隔等参数更加详细的减压方案,或增加大深度饱和潜水减压方案等,减压方案数量将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选用access作为该教学培训系统的数据库,以适应各种方案的灵活调用。

2.2.6考试模块该模块精选了潜水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考核点和实习操作关键环节的规范标准,并包含了部分考试题库。学生可利用该模块检验个人学习效果。利用该教学培训系统进行集中教学时,可为教师选择考试内容提供方便,进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2.3系统实现的若干关键技术

2.3.1 vb.net开发环境下的数据库应用vb.net采用ado.net(activexdataobjects)数据访问技术。ado.net是.netframework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构建数据库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接口,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库都使用统一的方式管理和访问数据源中的数据,它是一个类的集合,包括了连接对象(conncetion)、命令对象(command)、数据适配器(dataadpter)和数据集对象(dataset)等j。ado.net数据访问依赖于两个组成部分:dataset和数据提供程序,如图2所示。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ado.net数据访问技术,vb.net内置了4套访问数据库的控件对象,该系统采用access数据库,故使用oledb为前导名的数据对

象,通过oledb接口访问数据库。vb.net的应用程序数据访问过程为:先使用连接对象创建与数据库的连接,然后使用命令对象配置sql命令,最后由数据适配器对象将获取的数据填充到数据集供程序使用。

2.3.2多媒体教学资料的处理教学培训系统授课课件、实操演示和模拟病例处置三个模块中应用视频资料较多,为适应教学对画面运动状态或色彩校正的需求,在视频资料制作过程中,进行了大量技术处理。运用premiereprocs3进行原始视频素材运动效果处理,包括创建运动关键帧、画中画运动效果等,实现视频资料顺序调整或镜头叠放以及病例整体与局部的切换显示;在原始视频资料弥补性修复方面,针对sd.1v水下电视系统采集的原始画面色彩差异影响病例表征问题,根据病例水面病理反应实际,采取rgb色彩校正滤镜制作视频特效,运用gamma校正滤镜制作视频特效,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解决视频失真和根据需要调整视频的目的。

在实际的系统设计过程中,使用vb.ne3"的picturebox和image控件可以显示jpeg、gif、bmp、ico等文件的图形,其picture属性决定控件中所显示的图形文件。在vb.net中显示视频则首先要确定播放的视频格式,若是windowsmediaplayer支持的格式,则直接使用ole对象链接与嵌入控件,在对象类型中选择“视频剪辑”即可,若不是,则需先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做一定的转换。

3数字化教学培训系统的应用情况

潜水医师数字化教学培训系统设计完成后,共进行了两次集中应用。2009年l0月,结合潜水医师集中培训进行了试用。在为期20天的集中培训中,除专家讲座外,采用该教学培训系统的数据,进行了24学时的理论授课,8学时的教学操作观摩。实习阶段,减压方案的选择实现了减压方案数据库自动选择。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单机版教学培训系统设计简单,易于操作,只需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中满足cpup4,内存512mb,硬盘空间40gb即可运行,无需单独安装其他软件,即可通过光盘分发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课题组针对系统使用情况对潜水医师培训班的18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征求了改进意见。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15人)认为该教学培训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专业知识学习需求,说明系统在专业知识内容的全面性方面较好。在系统各模块学习效果方面,学生(10人)反映授课课件更有利于学习,而减压方案数据库(12人)则对工作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表明系统模块设置的总体思路适合学生理论学习和实习操作的需求。同时提出改进建议,认为系统视频图像清晰度需提高,在减压方案制定影响因素中应增加水文、气象方面的变量。所提出的建议客观地反映出了系统存在的不足。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范文6

浙江省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3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中,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合情推论和演绎推理能力,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数学思考目标

C.解决问题目标 D.情感与态度目标

2.《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体现了内容编排的灵活性,具体表现在

A.删去了繁分数 B.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不分学期

C.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D.减少大数目的笔算

3.建国后,以苏联小学算术课本为蓝本的教材是

A.第一套教材 B.第二套教材

C.第三套教材 D.第四套教材

4.关于分数加减法,其教材的重点是

A.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B.掌握异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C.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D.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法则

5.创立发生认识论理论体系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布鲁纳

C.桑代克 D.奥苏伯尔

6.把前面所掌握的各个局部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连贯而协调的操作程序是数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的

A.动作的定向阶段 B.动作的分解阶段

C.动作的整合阶段 D.动作的熟练阶段

7.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设计课堂提问、板演以及形成性目标的测试等教学活动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体现教学设计的

A.目标性原则 B.程序性原则

C.反馈原则 D.整体性原则

8.以检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技巧的情况为主要任务的课型是

A.练习课 B.复习课

C.测验课 D.评讲课

9.围绕某一具体内容编排的练习称为

A.单一性练习 B.基本练习

C.综合性练习 D.对比性练习

10.试题质量合格的区分度系数范围为

A.0.4~1.0 B.0.3~0.4

C.0.2~0.3 D.0.0~0.2

11.“如何合理使用公用电话卡”是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形式的

A.数学调查 B.数学制作

C.数学实验 D.小课题研究

12.人教版实验教材先教20以内进位加法,再教20以内退位减法,这样编排渗透了

A.函数思想 B.转化思想

C.类比迁移思想 D.集合思想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3.“探索规律”属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领域。

14.安排实践活动是体现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的思想性原则。

15.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能一致。

16.小学生在刚开始学分数时,对分数的认知结构主要是同化。

17.感性材料和感性经验是影响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18.学习三角形有关规则,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规则,是上位学习。

19.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

20.范例教学法属于示范模仿型教学方法。

2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主体的精神。

22.小学数学教材中先学习平行四边形再学习长方形。

23.对特殊的儿童往往采用个案法进行研究。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25.小学教学教材的组织单位是______和______。

26.小学数学学习按学习方式划分,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27.认知就是感知的信息在人脑中被______、______、______、恢复和运用的全过程。

28.数学概念的学习的基本形式有:______和______。

29.数学问题解决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______。

30.为达到教学目的运用教学手段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由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叫做______。

31.教师通过______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叫做演示法。

32.开展数学实践课的一般步骤有活动准备、______、______、______。

33.导向功能主要是指______。

3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35.调查方法通常采用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小学数学教材编写三个层次性原则是什么?

37.数学概念学习应注意哪些问题?

38.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应注意哪几点?

39.教学“空间与图形”的意义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0.论述数学思想在教材中渗透,并举例说明。

41.论述练习课的教学结构。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2)(+25)-(-293)-(+472)有理数的减法教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