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2-18 13:40:45

突利可汗读音突利可汗:中文读音解析

本文目录

  1. 唐朝离石先生是谁?
  2. 中国强大 ,壮我国威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3. 李恪和阿史那思云的结局是什么?
  4. 唐太宗妥协的故事?

唐朝离石先生是谁?

刘季真,离石胡人,隋末唐初军阀。父亲叫刘龙儿,大业十年(614年)举兵自称为王,立刘季真为太子。后来虎贲郎将梁德打败并杀掉刘龙儿,兵众终溃散。后再次聚众做强盗,依附于刘武周,北连突厥,自称突利可汗。投降唐朝后,皇上下诏任他为石州总管,赐姓李氏,封为彭山郡王。后再次联合刘武周。失败后投奔高满政,不久被杀

中国强大 ,壮我国威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殊!”中华民族向来爱好和平,但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中华民族也向来不惧怕战争。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中国历史上三次威震四夷的著名战役。

1、汉武帝的漠北之战

秦末乱世,匈奴人趁机崛起,到汉高祖刘邦座天下时,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势力已经十分强盛。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白登之围,刘邦被匈奴围困七日。此后,匈奴气焰更加嚣张,不仅索取无度,还经常领兵寇边。而西汉朝廷由于内外交困、元气未复,对匈奴只能采取以和亲为主的政策,忍气吞声、韬光养晦。

这样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继位后,经过多年的积极准备和积蓄力量,终于发起了西汉对匈奴的战略大决战——漠北之战。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武帝倾全国之力,组织了数十万步兵、数万匹战马作为后勤保障,命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及数万步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力求一战彻底歼灭匈奴主力。

漠北之战,卫青部追击匈奴单于主力至颜山赵信城,歼敌一万九千人,烧其积粟;霍去病部深入大漠二千多里,封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瀚海,共斩获胡虏七万余人,彻底斩断匈奴单于左边右臂——左、右贤王的联系,只剩下匈奴单于孤悬漠北,漠南无王庭。

总之一句话,漠北之战汉军准备充分,作战指导明确,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沉重打击了匈奴的有生力量,威震四夷,使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与西汉交往。从此,西汉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亚的商路,在从中原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节和商人往来不断,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一座桥梁。

漠北之战,不愧是中国历史上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最成功的一次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唐太宗征伐东突厥之战

开国初期,唐朝之于突厥,有点类似西汉之于匈奴。西汉开国至汉武帝时期,被迫与匈奴和亲;唐朝自武德二年至武德九年,突厥入寇则多达八次。西汉有“白登之围”,唐朝则有“渭水之耻”。

所谓渭水之耻,就是指武德九年(626年)八月,突厥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趁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内部政局未稳之机,领兵直达渭水之滨。

唐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练士卒、任贤能、选甲兵,甚至亲帅将士练兵于显德殿,诸位大臣劝谏而不能止。如此韬光养晦数年,唐朝国力终于越来越强盛。而与此同时,突厥则先是受到雪灾,后又遭到大旱,连年灾变,牲畜死亡很多,再加上吉利可汗为政不明,多有叛离。

唐太宗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先派人去离间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的关系,使东突厥逐渐衰弱,接着便出兵征伐东突厥。贞观三年,唐太宗命李世绩为行军大总管,以五路军进攻突厥。

贞观四年正月,李靖以三千骑兵突袭定襄,大破之。吉利可汗成为惊弓之鸟,于是假意向唐朝请求归附,实际上却是在观望,并伺机逃回漠北。唐太宗不虞有诈,命唐俭前去会见吉利可汗。吉利可汗见之大喜,没有防备。

李靖见有机可乘,力排众议,请求突袭吉利可汗,李世绩答应了。于是李靖以苏定方为前锋,率两百士兵先行突袭吉利可汗大营,自率大军随后突进。

东突厥将士遂不及防,乱成了一锅粥,纷纷溃逃。唐军趁乱追杀,斩首万余,俘获突厥男女十多万,牲畜数十万。吉利可汗逃至碛口,又被早已领兵在那里等候的李世绩拦住,除了吉利可汗率领数骑逃脱外,尽俘其众。后来,已如丧家之犬的吉利可汗准备逃亡吐谷浑,被自己的部下拿下,献给了唐军。

经此一战,大唐威震天下,四夷纷纷归附,请唐太宗加尊号曰“天可汗”,承认唐太宗是天下的共主。

3、康熙帝的雅克萨之战

从明朝末年开始,沙俄远征军就曾多次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大清朝廷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出境,但沙俄军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窜至爱珲劫掠。

于是,康熙命将领萨布素统兵反击,并将沙俄军建立在黑龙江下游的据点全部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康熙命都统彭春赴爱珲,数日间便攻克了雅克萨城,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墨尔根屯田,以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康熙二十四年秋,沙俄背信弃义、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次年初,康熙接到奏报,立即下令反击。

康熙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军两千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但沙俄侵略军仍然负隅顽抗。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沙俄侵略军首领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

清军见沙俄侵略者如此死守雅克萨,料定其必定是想等待援兵,又考虑到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便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

侵略军被围困,战死病死很多,八百多名俄军,最后只剩六十六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索菲亚不得不服软,向大清朝廷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廷答应所请,准许沙俄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以上就是中国历史上三次扬我国威、威震四夷的著名战役。

李恪和阿史那思云的结局是什么?

  李恪是杨妃之子,杨妃是隋炀帝之女。隋炀帝你是知道的,长得一般人才,风流潇洒,文武全才啊。李恪应该遗传了他的基因,长得自然不差,再加上是皇子身份,学识修养也是出类拔萃的,可以说才华横溢啊。对阿史那思云稍微表示爱意,哪有女人不喜欢的。李恪为寻找阿史那云几乎犯了杀头之罪,其实云妹并没远去,只是为他躲起来了,李恪最终明白了。告别突利可汗,他决心为云妹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贞观长歌》中两人没有在一起,阿史那思云独自离开了。只是一场美丽的爱情,化做一幕人间的悲剧。让人扼腕叹息,慨然涕下!最后一集中的字幕显示:李恪并没有能改变自己的性格   唐太宗辞世四年后,长孙无忌以谋反的罪名,把他送上了刑场,这个被唐太宗赞为英果类我的皇子,以一曲悲歌作为自己生命的终曲。   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其母杨妃乃是隋炀帝之女。如此说来,他与隋唐两朝皇室都有密切的血缘关系,称天潢贵胄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一生的命运确是不幸的,因为毕竟不是嫡出,再加上其隋朝宗室身份,想在激烈的宫廷权力斗争中安身立命谈何容易。   据史料记载:从《新唐书》的“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和《旧唐书》的帝曰:“公岂以非己甥邪?且儿英果类我,若保护舅氏,未可知。”可以明显看出,李世民对于这个宝贝儿子还是赞赏有加的。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李恪是最像唐太宗的,也最有文韬武略,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有太宗赐恪书的以下一段对话:   “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这段话似是劝告,更像是警告。至于当时的太宗皇帝的心理,外人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看的出,他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还是有一定的怜爱之心。

唐太宗妥协的故事?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反对哥哥长孙无忌担任要职,常常对丈夫说:“我身为一朝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

汉朝的吕家和霍家外戚正是前车之鉴,希望陛下千万不要任命我的哥哥为宰相。”唐太宗一开始并没有听从妻子的意见,坚持给了长孙无忌高官厚禄,于是长孙皇后私下让哥哥主动辞去这些职位,直到唐太宗最终不得不答应,只加封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长孙皇后这才喜笑颜开。

  • 突利可汗读音突利可汗:中文读音解析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力麦全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