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30 23:37:25

据报道3日晚11点12分,经过近70轮竞价,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交价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

今天给各位分享据报道3日晚11点12分,经过近70轮竞价,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交价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局部)请点击右键下载所有图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据报道3日晚11点12分,经过近70轮竞价,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交价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

2、黄庭坚三大草书!《诸上座》《李白忆旧游诗》《廉颇蔺相如传》

3、有哪15种常见的草书?(郭谦百体书法讲座三)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纸本,纵37厘米,横392.5厘米,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

  此为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草书卷。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

  释文: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相随)迢迢访仙城,卅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遗]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歌吹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凌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心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万)遥相忆。

  黄庭坚行书书法长卷《砥柱铭》_书法长卷

  黄庭坚 《砥柱铭》 (选页)

  《砥柱铭》,行书。录唐代魏征《砥柱铭》,此卷长8.24米,共计82行407字,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和藏于台北故宫的10米长大行楷《明瓒诗卷后跋》,比著名的《伏波帖》(8.20米)、《诸上座帖》(7.29米)还长。

  《砥柱铭》卷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这是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中。

  此前,这件手卷因为文字内容、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存在差异,早在乾隆时期曾经被认为是赝品,有诸多猜疑。经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先生研究,最终确定为黄庭坚的真迹,而且是黄庭坚书风转换期的真迹,他还为此卷专门书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研究报告。

  在2010年6月3日晚举行的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大字行楷书《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佣金4.36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释文】:

  维十有一年,皇帝御天下之十二载也。道被域中,威加海外;六和同軓(轨),八荒有截;功成名定,时和岁阜。越二月,东巡狩至于洛邑,肆觐礼毕,玉銮旋轸;度崤函之险,践分陕之地;缅维列圣,降望大河;砥柱之峰桀立,大禹之庙斯在;冕弁端委,远契刘子;禹无闲然,玄符仲尼之叹,皇情乃睠,载怀仰止。爰命有司勒铭兹石祝之,其词曰:大哉伯禹!水土是职;挂冠莫顾,过门不息;让德夔龙,推功益稷;栉风沐雨,卑宫菲食;汤汤方割,襄陵伊始;事极名正,图穷地里;兴利除害,为纲为纪;寝庙为新,盛德必祀;傍临砥柱,北眺龙门;茫茫旧迹,浩浩长源;勒斯铭以纪绩,与山河而永存!魏公有爱君之仁,有责难之义。其智足以经世,其德足以服物,平生欣慕焉。时为好学者书之,忘其文之工拙,我但见其妩媚者也。吾友杨明州,知经术,能诗,喜属文,吏干公家如己事。持身清洁,不以谀言以奉于上智;亦不以骄慢以诳于下愚。可告以郑公之事业者也。或者谓:世道极颓,吾心如砥柱。夫世道交丧,若水上之浮沤;既不可以为人之师表,又不可以为人臣之优则。砥柱之文座傍,并得两师焉。虽然,持砥柱之节以奉身;上智之所喜悦,下愚之所畏惧。明州亦安能病此而改节哉?

  当晚,黄庭坚《砥柱铭》卷以8000万元起拍,最开始竞拍价以百万元的幅度上升,在快速突破1亿元之后,竞拍价开始以200万元到500万元上升,在1.6亿元之后,竞价开始以千万为单位,并迅速上升到3亿元。此后,竞争在拍卖会场左侧两个场外电话委托席之间展开,竞价从千万也回到了五百万元一次,最后竞得《砥柱铭》的委托者以两个一千万的升幅结束竞价,落槌价定格在3.9亿元。

  “以前中国艺术品能够出现千万元的价格就觉得很了不起了,今天能够出现这样的价格,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财富增加带来的文化艺术品的繁荣,让人感到振奋。”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迎春说,以前中国艺术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非常低,这次拍卖意味着在中国经济发展后,中国艺术品的价值也开始得到人们的正确认识,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该卷长达8.24米,计82行407字,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和藏于台北故宫的10米长大行楷《明瓒诗卷后跋》,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黄庭坚现存最长的大字行楷。

  据专家介绍,《砥柱铭》卷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这是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中。

  此前,这件手卷因为文字内容、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存在差异,早在乾隆时期曾经被认为是赝品,有诸多猜疑。经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博硕士导师傅申先生研究,最终确定为黄庭坚的真迹,而且是黄庭坚书风转换期的真迹,他还为此卷专门书写了一份近两万字的研究报告。

  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纸本,草书 33×729.5 约元符三年(110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诸上座草书卷》(局部——请点击右键下载 [1][2][3][4][5][6][7][8][9][10])

  《诸上座草书卷》,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纸本,草书。凡九十二行,四百七十七字,33×729.5厘米。署款:“山谷老人書。”“书”字上钤“山谷道人”朱文方玺。后纸有明吴宽,清梁清标题跋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内府书印”、“绍兴”、“悦生”,元“危素私印”,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宗内府,后归贾似道,明代递藏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处,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卷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抄录的五代金陵释《文益禅师语录》,是其草书精品之一。此卷为山谷晚年代表作,深得怀素草书遗意,如龙搏虎跃而又圆婉超然,纵横之极,而又笔笔不放,取势侧欹,左右开张,墨色枯润相映,布白天趣盎然,可谓气势豪迈,超凡脱俗,似有禅家气息。黄庭坚《山谷自论》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在《语录》后黄氏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开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明都穆《寓意编》、华夏《真赏斋赋注》、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清内府《 石渠宝笈·初编》等书著录。

  释文:诸上座爲复只要弄唇嘴,爲复别有所图,恐伊执着,且执着甚麽,爲复执着理,执着事,执着色,执着空,若是理,理且作麽生执,若是事,事且作麽生执,着色,着空亦然,山僧所以寻尝向诸上座道,十方诸佛,十方善知识时尝垂手,诸上座时尝接手(以下点去十六字),十方诸佛诸善知识垂手处合委悉也,甚麽处是诸上座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好,莫未会得,莫道揔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行脚,也须审谛着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过却时光,山僧在衆见此多矣,古圣所见诸境,唯见自心,祖师道,不是风动幡动,风动幡动者心动,但且恁麽会好,别无亲于亲处也,僧问,如何是不生灭底心,向伊道,那个是生灭底心,僧云,争奈学人不见,向伊道,汝若不见,不生不灭底也不是,又问,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说法。衆生随类各得解,学人如何解,向伊道,汝甚解前问已是不会古人语也,因甚,却向伊道,汝甚解,何处是伊解处。莫是于伊分中,便点与伊,莫是爲伊不会问,却反射伊麽,决定非此道理,慎莫错会,除此两会,别又如何商量,诸上座若会得此语也,即会得诸圣揔持门,且作麽生会,若会得一音演说,不会得随类各解,恁麽道莫是有过无过,说麽莫错会好,既不恁麽会说一音演说,随类得解,有个下落,始得每日空上来下去,又不当得人事,且究道眼始得,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麽会取。

  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草草便会。拍盲小鬼子往往见便下口,如瞎驴吃草样,故草此一篇,遗吾友李任道,明窗净几,它日亲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山谷老人书。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白纸本 33.7×1840.2cm。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顾洛阜(John M Crawford Jr,1913—1988)遗赠

  黄庭坚《廉颇蔺相如传》(高清局部——暂不提供下载)

  此卷为黄庭坚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有节略。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卷内钤有“ 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 “内省斋”、“秋壑图书”、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等印鉴,还有项元汴跋。此卷是传世黄书中的名迹,《式古堂书画会考》、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有著录。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目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譬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决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秦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纸本草书,35.5×391.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局部)请点击右键下载所有图片

  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 明代吴宽题跋 请点击右键下载所有图片

  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 明代王世贞题跋

  释文:

  [拾][遗][流][落][锦][官]城,故人作尹眼[为][青]。碧鸡坊西[结]茅屋,百花[潭][水]濯冠缨。[故][衣]未补新衣[绽],空[蟠]胸中书万[卷]。探道欲度[义]皇前,论诗未[觉]国风远。干[戈]峥嵘暗寓县,杜陵韦[曲][无]鸡犬。老妻稚[子]且眼前,[弟][妹]漂零不相[见]。[此]翁乐易极可[人],[园]翁溪友肯[卜]邻。[邻][家]有酒邀皆去,得意鱼鸟[来][相]亲。浣花酒舩散车骑,[墙][无]无主看桃李。[宗][文]守家宗武扶,[落]日蹇驴驮[醉]起。酒阑解[鞍]脱兜鍪,老[儒][不]用千户侯。[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生綃铺墙粉[墨]落,平生忠[义][今]寂寞。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长][使]诗人拜画[图],[煎]胶续絃千古无。(注:[]内字为后补。)

  鉴藏印有“绍兴”、“内府书印”、“贞元”、“乾坤清赏”、“石渠宝笈”、“宝笈三编”、“有明王氏图书之印”及清嘉庆内府诸印等。卷后有明吴宽、王世贞跋。

  此卷为火烧残本,后经明代夏德声补齐(见释文中[]内字)。   此诗收入《山谷外集》,作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黄庭坚时年42岁。作品笔法苍老,多骨少肉,具有作者晚年书法的风格特征。卷后明王世贞跋中评道:“……老杜浣花溪图引也。歌词力欲求奇,然是公最合作语。书笔横逸疏荡,比素师饶姿态,亦稍平易可识。而结法之密、腕力之劲、波险神奇,似小不及也……。”跋文中“素师”是指唐代著名书家怀素,王世贞对黄庭坚与怀素书法特点的比较非常准确。此件作品虽然残处较多,仍不失为佳作。

  著录于《孙氏书画钞》上册、《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  释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原结友”。

  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於赵王,故燕王欲结於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於是王召见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原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驩,不可。於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於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於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於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於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於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驩,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於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其后与秦王会渑池,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出,望见廉颇,引车避匿。舍人相与谏,请辞。相如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与谏,请辞。相如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今之视廉将(此处大段删节原文)军,孰与秦王?顾强秦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也。”  百体书法:有哪15种常见的草书?

  郭谦

  草书,它是在隶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书体体系,起源于汉代。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汉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汉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 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当代出土的汉简可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出现了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简就奏章《急就章》已完全是草书——章草。但那时还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十二年(公元 100年),许慎 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这可作为草书成为一种书体的开始。

  东汉末期,张芝、钟繇等名家辈出,各成流派。张芝开创了草书问世以来的第一座高峰,它的草书精熟神妙,兼善章今。到了东晋,王羲之、王洽等人完善了今草的体例,王羲之成为第二座新高峰。唐代又是草书突变阶段,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一笔数字,行间之间气势不断,虽不易辨认,却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而被世人认可。

  之后,宋元明清、民国至现当代,才人辈出,草书风貌千变万化,但能在历史上沉淀下来,有独特风貌的,可分为十四种常见草书书体:

  1)王羲之的今草

  王羲之以前,汉字书体上承汉魏,已开启今体草、行、楷书的体式,但以钟繇、张芝为代表的书体,尚未脱尽隶意,稚拙古朴。王羲之顺应书体发展的趋势,引入时代审美意趣,对楷书、行书、草书进行了大胆改革。不仅完成了几种书体的定型,而且完成了书法艺术变质为妍的重大转变。他在草书方面的建树,不是旧体的章草,而是创立了变古制今的今草。他的今草在用笔和结构的变化上,都达到了极致。用笔以方折为主,斩钉截铁,干净简捷,从容不迫;笔势流畅遒逸。代表作有草书《远宦帖》、《都下帖》、《秋月帖》、《想弟帖》、《谢生帖》、《知远帖》等。王羲之草书《远宦帖》

  2)王献之的“大令体”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他与其父并称为“二王”,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他学书和其父亲一样,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所以能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追求一种姿媚婉转,畅达宏阔的新体。他笔下的草书,下笔熟练、润秀、飞舞风流,自成风格,人称“大令体”(即处于楷草之间的行草和大草)。草书代表作有《大观帖》、《十二月割帖》等草书九帖。王献之《十二月割帖》

  3)张旭的繁变狂草

  张旭(约675~759),吴郡昆山(今江苏昆山)人。他的主要政治和书法活动都在盛唐时期。他初为常熟尉,后官至左率府长史,故史称“张长史”。张旭嗜酒,性格豁达狂放,故时人称他为“张颠”。张旭善诗文,书法最为著名,唐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书写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他在笔法、结构、章法上都大胆推陈出新,大大增强了草书的艺术表现力,对后世影响极大。传世作品有草书《肚痛帖》、《古诗四帖》等。《肚痛帖》书写用笔爽利峻健、变化莫测,结构开合纵逸、奔腾驰骤,章法飞动起伏、跌宕摇曳。全篇酣畅淋漓,逸态横生,开辟了草书的新境界。张旭《肚痛帖》

  4)怀素的清易狂草

  怀素(737~?),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自幼出家为僧。他性情颠逸,又好酒,故有“醉僧”、“狂僧”之称。他以草书震动当时士林,一时歌咏之作数十首,无不推崇备至。怀素曾先学二王,后拜邬彤、颜真卿为师,遥接张旭衣钵。唐人所记载的他的创作情态,与张旭非常相似,所以时人有“以狂继颠”之说。怀素草书的外在表现形式:缠绕回旋,连绵不断,有一种飞动的朦胧美,主要是线条艺术的表现。虽然他豪放粗狂,挥洒跌宕,但是究其书法,笔笔皆有来路。传世的书迹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食鱼帖》、《论书帖》、《圣母帖》、《苦荀帖》、《藏真帖》等数种。怀素《自叙帖》局部

  5)孙过庭的小草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以字行。杭州富阳(今属浙江)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他不仅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还是书法理论家。他有《草书千字文》等传世,他的理论著作 《书谱》2卷,已佚。而现存的《书谱序》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著,更是一部极其精彩的草书范本,其中每一个人字都是极为规矩的“才草法”,堪称教科书水平。孙过庭《书谱》局部

  6)杨凝式的疯草

  杨凝式(公元873年-955年),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他是我国五代时最杰出的书法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都有极高评价。历史上他的“疯”最出名,为避祸他装疯卖傻,人称“杨疯子”。他的草书带着一股疯狂之气,他的草书写得狂,信笔游弋,东倒西歪,结体运笔全出意外,又能做到顾盼生姿,多变而和谐,在险中求正,形成一种草书新风格,尽得天真烂漫之趣。草书代表作有《神仙起居法》、《夏热帖》等。杨凝式草书《神仙起居法》

  7)黄庭坚的韵律草

  黄庭坚(1045~1105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歌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他的诗学主张被后人所发扬,演成著名的江西诗派。他的仕途比苏轼坎坷,中进士后历任叶县尉、国子监教授、太和知县等,以后虽曾任职于中央,屡次被贬。黄庭坚是一个天才书法家,不仅擅长行书、楷书,而他的韵律草尤为特出。他十分强调草书的节奏韵律,注重笔法腕法,绫条沉着老辣,极富振荡感、立体感;在结字和章法上也有重大突破,形成独特风格——苍老跌宕。草书代表作有《花气薰人帖》、《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杜甫寄贺兰铦诗》、《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太白秋浦歌十五首并跋》、《刘禹锡竹枝词九首》、《秦州杂诗》等。黄庭坚草书《花气薰人帖》

  8)董其昌的淡意行草

  董其昌(1555—1636),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他是明末集书法艺术之大成者,尤擅行草书。他的美学思想和书法理论以“淡”为宗,他的行草线条细柔,却圆润挺拔,墨色淡而不薄,笔笔精神饱满,韵致清婉。章法上创造一种清淡虚和、闲雅秀美的意境。他的行草代表作有《仿怀素自叙帖》、《琵琶行诗卷》、《杜诗三首》、《张旭郎官壁石记卷》、《王维五言绝句》等。董其昌《行草书诗四首》

  9)祝允明的神采狂草

  祝允明(1460~1526),江苏苏州人,与徐贞卿、唐寅、文征明被称为“吴中四才子”。然而一生举业仕途都不顺利,只中过举人,到他55岁时才得到广东兴宁知县的职务,后迁任南京应天府通判,一年后谢病返乡,后人称“祝京兆”。祝允明的书法主张是“性”与“功”并重超然出神采,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他最为成功的是狂草,出入黄庭坚,兼取张旭、怀素的狂草和章草的长处,更巧妙地融入小草,善于穿插、布点,使狂草书在点划形态、节奏变化、布白丰富方面有了明显拓展。可谓笔走龙蛇,奇态横生,在明代独领风骚。代表作《唐寅落花诗卷》、《杜诗秋兴八首》、《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等。代表作《唐寅落花诗卷》

  10)宋克的章草

  宋克(1327~1387),江苏苏州人。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与高启等称十友,诗称十才子。他能写楷书,尤善行草,更精章草。他的章草以一种瘦挺的笔画改易了古章草的肥厚姿态,成为新的面貌。他晚年临写的《急就章》笔势峻健而流畅,结构精密而飘逸,波磔尤为险劲有力,很有特色。传世墨迹有章草《急就章》、《公讌诗》、《李白行路难》、《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讌诗》、《形增影古诗》、《书孙过庭书谱》等。均为墨林所宝,翰中精品。著作有《高启南宫生传》、《无声诗史》、《丹青志》、《珊瑚网》、《六研斋二笔》等。宋克《急就章》局部

  11)王铎的“明清调”行草

  王铎(1592—1652),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 。他学书推重古典,特别强调“宗晋”。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擅长行草,其书点划粗者,重似千钧;细者既如游丝,也筋力坚韧;有时用涨墨法,形成浓重的墨块,宛如巨石,得厚重之致。结构茂密雄放,或紧结蹙缩,或开拓纵逸,跌宕多姿,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王铎《拟山园帖》局部1

  12)于右任的标准草书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他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被誉为“当代草圣”。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局部1

  13)林散之的“林体”草书

  林散之(1898-1989),江苏南京人,现代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1972年在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其诗书画为“当代三绝”,被誉为当代“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林散之草书代表作《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

  14)李志敏的碑草

  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著名书法理论家。他精研文史,擅长真草隶和艺术理论,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书论》、《草论》,是“引碑入草”的理论首创者和实践开创者,有当代草书“南林北李”之誉。他将碑的最本质笔法和雄强之风貌,从根本上植入草书,特别是狂草实践之中。结字高古,取法汉魏,用笔大胆,点画简省,结体奇异险峻,使他的草书书风兼具“流放姿纵”和“苍茫雄浑”的神韵。此外,他的每一幅草书作品都极力寻求变化和差异,这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千篇多面”的特点,但整体上又能体现出凝重粗犷、雄奇厚拙的碑学意蕴。李志敏碑草1-

  15)吴说的游丝草

  吴说,宋代书法家,生卒年不详。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之紫溪。人称吴紫溪。其书楷、行、草及榜书均佳,小楷有“宋时第一”之称;榜书深稳端润,行草圆美流丽,其独创的游丝书颇负盛名。一笔一行,游丝连绵。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称:“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惟钱塘吴说。”他的王介甫诗一卷,纯用笔尖写字,笔笔婉转连成联绵大草,让人一观而想及怀素的《自叙帖》,但是比怀素的字连绵的更不间断,笔尖的轨迹,笔笔都在点画的最中一线,就是所谓的全中锋。启功打比方说,看他的游丝体,如“画人时透衣见肉,透肉见骨,透骨见髓”。当今书家李鹏武努力探索游丝草书体,创作出《唐诗三百卷》长卷、《千字文》长卷。2009年岭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游丝书千字文》。吴说的游丝草书《宋诗局部》


据报道3日晚11点12分,经过近70轮竞价,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交价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庭坚《浣花溪图引卷》(局部)请点击右键下载所有图片据报道3日晚11点12分,经过近70轮竞价,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交价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据报道3日晚11点12分,经过近70轮竞价,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达到了4.368亿元。这一成交价远远超过了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创造的约2.3亿元中国艺术品成交纪录。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