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2-14 00:55:37

战略规划十篇

今天给各位分享战略规划十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战略规划十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战略规划十篇

2、公司战略规划十篇

3、战略规划模板(10篇)

  战略规划篇1

  关键词:战略规划经营规划,统筹学理论系统方法

  为了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中国企业都在积极研究制订发展战略和战略规划。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研究战略、制订战略规划中普遍存在着目的不清、模式化、报告内容雷同、效果不突出的情况。根据战略统筹管理理论,产生上述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区分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的差别,同时又没有把握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科学完整地结合起来。因此,从以下十个方面区分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是企业做好战略规划的前提。

  第一,制订战略规划的目的与经营规划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其他方面种种区别。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都有指导性,然而战略规划要通过协调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促进企业实力和活力匹配,为未来发展创造机会。对企业来讲,未来的发展机会多为隐形的、不确定的,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风险(垄断性企业除外),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为了创造机会常常要限制企业某些环节的扩展,放弃某些眼前利益,调整某些对未来有影响的关系。而制订经营规划是要充分利用和扩大目前的机会,加大投资和竞争,扩张实力,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和利润。不少企业为了做“世界500强”、要“实现双百亿”、要争“航母”,一味扩大规模、加强实力,仅仅是为了充分利用眼前的机会,这样很可能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平衡,给自己留下更大的隐患。论文参考网。诺基亚公司提出“最大的危险就是太大了”,即是针对规模扩张的。所以,机会充分利用要与环境波动相适应,要有节制,要从战略规划上对经营规划予以指导。

  第二,由于战略规划是针对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环境的变化,所以在研究制订战略规划时,必须以更先进的思想为指导,要对现在所持的思想方法予以改造提升。一些企业创业成功后又渐渐衰落,并非不注重管理,主要是囿于成功经验形成的思维形式不能适应新环境。因此,研究制订战略规划要对既定的观念方法进行冲击调整。战略规划一经订出,就要在实施中成为全体管理者改造思想方法、发展思想的思想指导工具。而经营规划则是明确各种指标和标准,成为管理的直接操作依据。

  第三,战略规划要在未来不稳定的环境中使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因此要注重制胜,更关注防败,是制胜和防败统一起来。而经营规划使企业以变对变,在特定市场中取胜,不更多地考虑防败。前几年中国某大家电企业一再掀起价格大战,虽然取得了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取得了战术的胜利,却造成了自己战略上的失败。

  第四,战略规划突出整体的合理协调,如同中医讲求调养,讲求整体的健康水平,使企业适应性增加。有的企业不考虑中国市场环境中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过度剥离虽不创造收益但可节约成本的“不良资产”,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环境波动中失去原有的优势。美国有些企业为了稳定和保留研发人才,专门成立托儿所、洗衣房,使科研人员可以在工作休息时看望自己的小孩,从而能更安心工作。经营规划则重视优势的塑造,对没有直接收益或扩大收益的部分尽可能减除。

  第五,战略规划制订要运用关于未来的模糊信息和知识,因此要较多利用社会知识力量。经营规划必须通过掌握清晰准确的信息进行设计。不少企业的战略研究过分强调掌握现实与过去的数据或专业知识,这就使其丧失了改造思想方法的功能,混同于经营规划。

  第六,战略规划是要创造发展的主动权,所以,要关注合理性创新投资。凡是尾随其它企业的规划,虽省力而由于缺少创新而失去未来的主动权。经营规划是要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优化竞争投资,应对同质化竞争趋势,更有效发挥主动权。

  第七,战略规划强调战略合作要依据某个发展的共同目的,不一定要求直接增加收益。但经营规划强调合作中直接增加收益。许多上市公司发生多次重组且屡战屡败,实质的原因是为了追求增加直接收益,而不考察有无共同利益、目的。论文参考网。现在不少企业集团的规划既不像战略规划又不是经营规划,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各子公司与集团除了资本关系外并无共同目的。

  第八,战略规划实施要采取战略成本监控,既不是生产成本的分析控制,也不是企业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而是针对未来的。经营规划是以收益指标为中心或者利润指标为中心,实行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控制,以求效率、效益最优。

  第九,战略规划更多体现董事长的观念和水平,因此必须由董事长亲自主持研究并实施监控。凡是捉刀代笔由外脑包办代做的战略规划,哪怕再好,也难以有效贯彻执行。因为董事长的思想方法没有得到新的发展。经营规划则是由总经理根据战略规划设计实施的。论文参考网。

  第十,战略规划的研究制订绝不能单独使用系统方法,而主要使用统筹学理论,并在统筹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合理性要求,适当应用系统方法。系统方法的有效性限于在边界清晰、目标明确、信息准确等范围内才有效。而统筹学理论正是适应不确定情况出发把不可控因素尽量使之成为可管的,使发挥优势和保持平衡统一起来,以适应未来变化并争取主动。现在企业制订战略规划通常都用系统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一些现实关系,但并未解决对未来的思想方法问题。经营规划较多是用系统方法,但也必须有统筹思想来指导。

  根据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的区别,在确立决策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体制下,选择相应的理论方法制订规划,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估规划,是企业制订规划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M] 中信出版社 浙江出版社 2007

  [2]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M] 中信出版社 浙江出版社 2007

  [3] 郎咸平整合[M] 东方出版社 2008

  [4] 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M] 南海出版社 2009

  [5] 马钧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6] 伍柏麟中国市场化二十年[M] 山西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7] 科特勒 营销管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战略规划篇2

  关键词:现代化战略;目标;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4.1

  现代化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方法。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是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或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是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战略有很大差别。现代化战略既是现代化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政策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是联系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实践的桥梁。

  一般而言,现代化战略是基于现代化理论的战略,发展战略是基于发展理论的战略。前者适合于所有国家,后者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包括文明发展、文明转型、国际竞争和国际地位变化。所以,现代化战略与发展战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现代化目标

  现代化目标是未来一段时间现代化的目标。它有许多类型,例如,战略目标和计划目标、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动态目标和固定目标、理论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国家目标、地区目标、领域和部门目标等。现代化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现代化规律,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清自身水平和客观条件。这里讨论21世纪的现代化目标。

  (一)理论基础

  现代化目标是基于现代化理论和国家相对水平的目标。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的结果包括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国际分化、国家分层和副作用,包括世界前沿、国际体系和国家状态的变化等;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结果是不同的;国家现代化的理论目标是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完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完成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型;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国家现代化的政策目标是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等;发达国家的政策目标是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目标是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化理论为现代化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般而言,国家现代化目标包含三类目标:共性目标、个性目标和减少副作用。共性目标包括完成两次现代化,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个性目标包括形成、保持和扩展自己的特色,强化竞争优势等。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减少副作用的要求是不同的。

  固定目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形成第一现代性,减少第一次现代化的副作用。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它们60年代的平均水平可以作为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参考标准。

  动态目标:完成第二次现代化,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减少副作用等。目前,没有国家完成了第二次现代化。预计21世纪后期,发达国家能够完成第二次现代化。那个时候,发达国家的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可以作为完成第二次现代化的参考标准。

  (二)目标制定

  现代化目标有不同类型和特点,它们的制定方法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固定目标的参考标准是已知的,可以采用标杆法、现代化水平评价和现代化阶段评价等来制定相关的政策目标;动态目标的参考标准是世界先进水平,可以采用标杆法和目标预测评价等来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和政策目标。

  一般而言,战略目标的制定大致包括三个内容:战略定位、战略分析和综合目标。战略定位是对现代化的水平、阶段和国际地位的精确判断。战略分析包括国际环境、客观条件和竞争优势分析等。综合目标包括三类目标(共性目标、个性目标和减少副作用)的综合集成。

  首先,战略定位。包括现代化阶段和水平评价。确定现代化的阶段、水平和国际地位。

  其次,战略分析。包括世界趋势、世界前沿、国际环境、客观条件和竞争优势分析等。

  其三,选择共性目标。可以采用标杆法、实际进展评价和目标预测评价等方法。

  其四,选择个性目标。可以采用国际比较分析和竞争优势分析等方法。

  其五,减少副作用目标。需要个案分析。

  其六,提出综合政策目标。包括共性目标、个性目标和减少副作用等。

  (三)主要方法

  首先,目标预测法。在实际进展评价或目标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政策目标预测。目标预测方法很多,例如,线性外推、非线性预测、目标逼近等。

  其次,标杆法。选择某种水平为参考标杆,设置政策目标。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政策标杆值是世界最大值或发达国家平均值;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标杆值是发达国家平均值、发达国家的底线(门槛值)、世界平均值或第一次现代化的参考标准等。

  其三,竞争优势分析。现代化结果包括特色性和多样性。在遵循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分析国家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选择可以保持和扩展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提出个性目标。

  (四)注意事项

  制定现代化目标,一般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尊重规律。政策目标应该符合现代化原理和世界发展趋势。

  其次,符合国情。政策目标不能脱离实际,必须考虑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制约。

  其三,适度超前。战略目标的时间跨度可以长一些,政策目标的时间跨度不超过5年。

  其四,可行性。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不努力实现不了。社会可以接受,国力可以支撑。

  其五,特色性。不同地区的政策目标,可以相互借鉴,不宜相互攀比。

  其六,开放性。关注新潮流、新生长点、新科技等的影响,保持目标的弹性。

  一般而言,现代化目标的不同类型目标,需要分别制定和分类管理。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综合现代化的政策目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目标,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政策目标,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政策目标,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区别对待。

  二、现代化规划

  现代化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蓝图,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计划。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化战略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现代化规划有多种类型,例如,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国家规划、地区规划、领域规划、部门规划和专项规划等。现代化规划的制定,需要遵循现代化规律,需要考虑客观条件和国际环境,需要量力而行。

  (一)理论基础

  现代化规划是基于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战略的规划。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过程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两次现代化有不同内涵、特征、动力和模式,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现代化;2005年发达国家已经全部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综合现代化路径。现代化理论为现代化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规划制定

  现代化规划包括许多基本内容,如战略目标、基本任务、分段目标和任务、路径选择、模式选择、重点选择、政策和措施选择等。一般而言,规划制定过程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开放过程,目标分析、任务分析和各种选择是交互进行的。

  首先,目标分析。解析战略目标,明确基本任务,提出分段目标和年度目标等。

  其次,路径选择。选择基本路径,选择实现三个目标的细分路径。

  其三,模式选择。选择三个目标相关的合适的模式,或者进行模式创新。

  其四,重点选择。选择三个目标相关的重点,明确重中之重,相应配置资源。

  其五,政策选择。包括政策分析、政策创新、政策和措施选择等。

  其六,形成完整规划。包括目标、路径、模式、重点、政策和绩效评价等。

  现代化战略规划,一般包括战略目标、任务、原则、布局、重点和措施等。

  现代化实施计划,应该包括年度目标、任务、要求、重点和措施等。

  (三)注意事项

  首先,一个重点。共性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方法,是现代化规划成败的关键环节。目标是提高现代化水平,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有所差别。

  其次,四个选择。路径选择、模式选择、政策选择和重点选择要慎重。

  其三,分段规划。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战略规划是不同的。

  其四,分类规划。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国家与地区、领域与部门的战略规划等有所不同。

  其五,国家规划。特别关注国家发达的方法和六个领域的优先次序等。

  其六,地区规划。特别关注地区现代化水平、特色和竞争优势等。

  一般而言,现代化规划,发达国家可以比较多地关注人均创新价值、人均高效劳动、人均先进技术、人均技能和投资效率等;发展中国家可以比较多地关注人均资本、人均技能、人均高效劳动、人均有效劳动、人均高效投资、人均有效投资、人均高级资产和技术进步等。

  三、战略管理

  现代化战略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战略管理需要战略制定者和战略执行者的通力合作,需要全过程的和良好的信息沟通。

  (一)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大致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目标制定、规划制定和战略预评价。

  首先,现代化目标的制定,核心是长期目标和基本任务的制定。

  其次,现代化规划的制定,核心是分期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

  其三,战略预评价,对各种战略方案进行评价,遴选优良战略,提出优化建议。

  战略周期指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到战略结束的时间周期。

  战略制定周期大致有四种:任职周期、竞选周期、项目周期和不定期等。

  (二)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大致包括三个主要内容:启动、执行和定期调整。

  首先,战略启动。公布战略和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和措施,配置资源。

  其次,战略执行。年度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等。

  其三,战略调整。根据外部变化和内部进展,对战略进行必要调整。

  (三)战略评价

  战略评价大致包括三种评价:前期、中期和结果评价。

  首先,前期评估。在战略制定阶段的战略预评估,包括目标评估。

  其次,中期评估。在战略执行中期的执行评估,提出调整建议。

  战略规划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战略规划

  企业财务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确立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未来发展所作的谋划。企业应当在全面评估当前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与既定财务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指出企业为达到目标应当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财务战略规划是企业组织实施财务战略的重要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合的财务战略模式

  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借助于对企业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在进行财务战略环境分析时,不仅要了解战略环境的内容,还要了解它对企业资本流动及财务运营影响的性质和特点。一般地讲,财务战略的环境分析包括对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所处的发展周期阶段可以有个正确的界定,然后再选择符合自己的财务战略模式:是扩张性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还是防御收缩性财务战略。

  1、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往往需要在将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也往往使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实施扩张性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财务特征。

  2、稳健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的一般会表现出“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的财务特征。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这种战略的前提是,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这类企业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挫折,也很可能曾经实施过扩张的财务战略,因而历史上所形成的负债包袱和当前经营上所面临的困难就成为迫使其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重要原因。“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

  二、做好财务战略中的营运资金管理战略规划

  企业需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战略规划,合理运用资金,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确保营运资金充裕,警防资金链断裂。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特征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战略规划:

  1、现金管理规划。加强现金管理,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做准确的分析。在资金运用上,要维持―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

  2、存货管理规划。加强存货管理,建立科学的库存储备,缩短库存周期,对库存呆滞积压物资,采取灵活方式快速变现。

  3、应收账款管理规划。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采取科学的方法对风险予以识别和控制。要掌握对方企业的基本情况,收集其基本状况和经营状态,了解其信用状况,判断其还债和信用履行能力。在应收账款政策上,既要通过现金折扣和缩短收账期促使对方早日还款,又要将收款责任落实到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身上。

  三、多渠道筹资财务战略规划

  筹资管理战略规划就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状况和趋势,对筹措资金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旨在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和提高企业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筹资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如何做到完善自身、增多筹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完善自身,以积极解决“贷款难”问题。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低,担保主体又无法确切落实,使得银行不敢轻易放贷。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以更长远的眼光完善自身,除了努力提高自身收益水平之外,还要努力树立好的信用形象,按期偿还贷款,积极和银行取得联系,增进双方了解。有条件的话,企业可以自己建立独特的内部信用评价体系,以诚信为基础,自己提供有关信用评价的信息,解决现今企业信用评价的困难。目前,中小银行尤其是一些地方商业银行正在成长之中,企业可以同它们增进交往,共同商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力争取得银行的理解和长期的支持。此外,应按银行规定使用借人资金,取得银行的信任。

  2、面向社会募集资金。通过向社会集资募股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减轻竞争压力,还可以打破原有的权益结构,突破家族式管理的约束,增强公众的了解,提高知名度。目前,中国证监会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重大改革,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股份制企业,可以考虑创造条件争取在企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另外,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的企业,可以通过进入创业版的方式融资。此外企业还可以允许投资者以厂房、机器设备、材料物资、无形资产等方式参与投资。

  3、向企业优秀、核心骨干员工推行股权激励机制。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当员工离开企业或有不利于企业的行为时,将会失去这部分的收益,这就提高了员工离开公司或“犯错误”的成本。因此,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稳定人才。

  此外,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当员工行权时,企业可以筹集到一笔行权资金。

  4、适当负债,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受规模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较低。为此,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应处理好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的关系;负债融资中又要处理好经营性现金流量与还本付息的平衡,做到“适当负债、结构合理”。企业应经常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否则,急需筹资时就缺乏能力。为此,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创立时根据投资规模筹集必要的资本;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选择能达到的投资规模。二是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应尽可能多积累,充实资本。三是要努力改变过度负债的局面,尤其是经济衰退期切忌过度负债;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应有一个适应企业规模的均衡。

  四、企业投资管理战略规划

  投资管理战略要解决的主要是企业的投资方针,即投资的重点、强度、速度,以及投资效益的最低限和投资风险的最高限。企业应本着“稳健投资、适时扩张”的原则,制定投资方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投资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稳健理财,切忌盲目扩张。企业在寻求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常犯的错误:一是将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营运资金周转一般比较紧张,但若经济形势较为景气,也有可能实现较丰厚的利润积累。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对营运资金周转不甚关注,而急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导致营运资金周转新的紧张。二是分散投资。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产品单―情况下过大的经营风险,力图通过多样化投资和多角化经营分散风险。然而,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营运资金周转的困难,而新的投资项目上又不能形成一定规模,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在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多样化投资之前,必须首先筹措必要的长期资本,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不因新的投资受到影响。

  2、积蓄财力,适时实现规模扩大。企业实现发展的关键在于:―是日常要作好积蓄财力的准备,二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当然,财力的积蓄和规模的扩大不可能一次完成,只能是分次实现。初步的财力积蓄为初步的规模扩大提供基本的资本保证,而规模的初步扩大又可为新的财力积蓄提供条件。

  五、做好成本、费用财务战略规划

  成本控制是财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提是要树立起成本观念。企业首先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灵活性较强、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难度不过高的特点,建立规范的成本控制制度,确定成本费用会计处理的原则和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制定明确的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业务规程,科学地选拔和任用成本会计人员。其次,应加强成本预算的执行力度,实现预算控制。再次,利用“船小好调头”的特点,采用作业成本管理等方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应积极采用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目标、组织、运作和考核四大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目标管理制度,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责任,使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

  六、收益分配财务战略规划

  企业应采取稳健的、适度偏低的收益分配政策,在日常做好积蓄财力的准备。这样,有利于抓住时机,实现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企业在收益分配前,必须对企业的内外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如债务条款、现金流量、筹资能力、投资机会等,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考虑以后的发展,制定收益分配政策。第二,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只有留住企业的优秀人才,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所以在分配时,还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收益分配。如何通过制定适合的分配政策来激励企业员工、留住优秀人才,也是企业应该研究的课题。

  财务战略规划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项要素的构建,都会影响整个战略系统的运行。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规划应该是一个各种战略要素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完整体系。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的保护,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国的企业必须学会在困境中求生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并以此指导自身的财务活动,稳健理财,积蓄财力,适时寻求规模扩大,求得更大发展。(2011-10-13)

  【参考文献】

  [1]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傅红英.企业财务战略的管理对象和财务战略类型[J].会计之友,2004,7。

  [3]黄国良、 陈建华.企业总体财务战略[J].企业管理,2002,(7)。

  [4]陈乃醒.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战略规划篇4

  关键字:战略、规划、蓝海、新业务、比选

  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规划战略、把企业有限的宝贵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业务)呢?笔者认为:战略规划应从原有业务和新业务两个方面来考虑:企业原有业务的重新排序和比选企业拟开展的新业务。下面,笔者分别就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企业原有业务的重新排序

  现在,不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许多企业都有比较大的规模、都经营着不止一种业务,这样,企业就面临着人力、物力、材力、信息等资源的分配问题,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多种业务中选择出一种最重要的业务(企业主营业务)来重点发展、然后考虑一些相对次要的业务、甚至剥离部分问题比较大的业务(波士顿咨询公司所谓的“问题”业务)呢?本质上讲,这就是一个战略问题。

  根据笔者的经验,企业原有业务重新排序的一般流程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作全面分析,其中,内部环境主要是指现有的核心业务领域,外部环境主要是通过PEST分析和行业分析对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作分析;从企业整体能力和各个单项业务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劣势;通过SWOT分析,讨论企业有竞争力的业务整合的新模式;用波士顿矩阵决定每一业务的基本战略定位;将各业务进行优先排序;综合上述结果,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明确企业的发展使命与愿景;拟定未来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在确定战略方向的基础上,拟定企业的整体战略。

  二、比选企业拟开展的新业务

  现在,部分企业已不满足于某单项业务上的精细化发展,而是想开拓其他业务,“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做大多元化发展。在比较和选择拟开展的新业务的过程中,笔者建议,企业决策者们不妨在考虑现有众多行业的同时,抽出部分时间去思索是否有某潜在的商机、而且这个商机目前还没有产业化,也就是说,企业是否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蓝海”战略。这样做并不是浪费企业宝贵的资源,而是有其价值的。因为,在尚未形成产业的领域,一旦开放或引导出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并因此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将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这在竞争激烈的“蓝海”领域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由于战略的特殊地位,企业在规划战略时,一定要引起充分重视、并经过深思熟虑。企业可以运用各种内部资源来规划战略;企业也可以借助于一些外部资源,比如与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或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借用它们的行业经验、案例经验和咨询经验,来为自己服务。

  如今,“战略”这个名词已经成为商业领域的流行词汇,许多许多的企业都有企业整体战略、有各职能部门战略。然而,“战略”并不是起源于商业领域,而是起源于军事领域。著名的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认为,“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伟大领袖谈到战略时说过:“我惯于以十对百,但我总是以十对一,来一百次,这样我就赢了!”至于战略的重要性,《孙子兵法》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既然战略对军事组织、商业组织是如此重要,企业该如何规划战略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战略的内容、战略的种类、战略的特点。

  战略规划篇5

  有人称品牌为克敌制胜的“杀手锏”,我们亲眼目睹了可口可乐、肯德基等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过关斩将、所向披靡。

  中国企业已领略了品牌的威力,也纷纷拿起了品牌的利器。然而,目前中国许多企业精于营销策划、广告创意,但却疏于品牌战略管理,这也导致许多中国品牌“昙花一现”的宿命,中国品牌的平均寿命只有7.5年。

  企业要想打造强势品牌,必须进行品牌战略管理。那末,如何进行品牌战略规划呢?笔者总结以为应该走好以下八步棋:

  第一步,品牌体检诊断

  对品牌把脉体检,是决定品牌战略规划成功与否的第一步。这一步,就像我们穿衣服系第一粒扣子,如果第一粒系错了,那么后边的也一定跟着错。所以品牌体检是一项非常严谨细致的工作,既使一个小小的错误,也会让你错一子而输全局。

  品牌体检调研的内容包括:品牌所在市场环境、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品牌与竞争品牌的关系、品牌的资产情况以及品牌的战略目标、品牌架构、品牌组织等等。

  品牌体检从调研问卷设计、质量控制到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为品牌战略规划后边几步奠定基础。

  例如,红色罐装饮料王老吉在默默无闻7年之后,经过成美公司细致的市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在饮食时特别希望能够预防上火,而目前市场上的可乐、茶饮料、矿泉水、果汁等显然不具备这一功能,于是找准了“预防上火”的品牌诉求点,使王老吉脱颖而出,迅速飙红。

  相反,可口可乐也曾跌入品牌调研陷阱,1982年可口可乐花费两年时间和数百万美元进行市场调查,结果得出错误结论,改变了100年历史的传统配方。在消费者眼里,放弃传统配方就等于放弃美国精神,结果受到了强烈的抵制,最终不得不再次启用原配方。

  第二步,规划品牌愿景

  品牌愿景就像迷雾中的灯塔,为航船指明前进的方向。

  简单的说,品牌愿景就是告诉消费者、股东及员工:品牌未来的发展的方向是什么?品牌未来要达到什么目标?

  例如,三星的品牌愿景是“成为数字融合革命的领导者”;索尼的品牌愿景是“娱乐全人类——成为全球娱乐电子消费品的领导品牌”;海信的品牌愿景是“中国的索尼”。这些品牌愿景都清晰地传递着品牌未来方向和目标的信息。

  那么,如何制定品牌愿景呢?我们应该认真思索这些问题:

  1、我们想进入什么市场?市场环境怎样?

  2、企业可以投入的有效资源是什么?

  3、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什么?品牌又在这些目标里扮演什么角色?

  4、品牌现在地位怎样?未来预期目标又如何?

  5、现在的品牌能够达到未来目标吗?

  第三步,提炼品牌核心价值

  品牌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灵魂和精髓,是企业一切营销传播活动围绕的中心。

  提炼品牌核心价值应遵循以下原则:1、品牌核心价值应有鲜明的个性。当今需求多元化的社会,没有一个品牌能成为通吃的“万金油”,只有高度差异化,个性鲜明的品牌核心价值才能“万绿丛中一点红”,以低成本吸引消费者眼球。例如可口可乐的“乐观向上”、海尔的“真诚”等。2、品牌核心价值要能拨动消费者心弦。提炼品牌核心价值,一定要揣摩透消费者的的价值观、审美观、喜好、渴望等等,打动他们的内心。3、品牌核心价值要有包容性,为今后品牌延伸预埋管线。如果随着企业发展,品牌需要延伸,发现原来的品牌核心价值不能包容新产品,再去伤筋动骨地改造,则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第四步,制定品牌宪法

  品牌核心价值确定后,应该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制定品牌宪法,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品牌宪法是统帅企业一切营销传播活动的大法,它使企业一切营销传播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品牌宪法由品牌战略架构和品牌识别系统构成。

  品牌战略架构主要确定以下问题:

  1、企业是采取单一品牌战略,还是多品牌战略,担保品牌战略等等;

  2、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的关系如何处理,是采用“宝洁—潘婷”,还是象SMH那样,根本就不希望消费者知道雷达,浪琴是SMH公司的品牌;

  3、企业发展新产品是,是用新品牌,还是用老品牌来延伸,还是采用副品牌来张显新产品个性;

  4、新品牌、副品牌的数量多少合适;

  5、如何发挥副品牌反作用于主品牌的作用;

  等等……

  品牌战略架构是事关企业发展的大事,战略架构决策的正确与否会导致企业数千上亿资产的得失,甚至企业的命运。例如:雀巢公司曾经推出“飘蓝”矿泉水,但投入巨大,收效甚微,2001年改用“雀巢”作为矿泉水的品牌,结果未做很大的广告投入,产品很快占领了市场。如果雀巢公司没有及时果断采取措施,那么,成千上亿的费用就会白白流走。

  品牌识别系统包括:品牌的产品识别、理念识别、视觉识别、气质识别、行为识别、责任识别等等,在这些识别系统中,具体界定规范了一个品牌的企业理念文化,价值观和使命,品牌的产品品质、特色、用途、档次、品牌的产品包装、VI系统、影视广告、海报、品牌的气质特点、品牌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品牌的企业社会责任感、品牌的企业行为制度、员工行为制度等等。

  这些品牌识别系统具体界定了企业营销传播活动的标准和方向,使品牌核心价值这个抽象的概念能和企业日常活动有效对接具有可操作性。把品牌战略的文字性东西,分解到产品的研发、生产、品质、特色、渠道、广告、促销、服务等方面,甚至每个员工的行为上。

  例如:麦当劳汉堡包的肉饼成份很有讲究,必须由83%的肩肉与17%的五花肉混制而成,体现着其产品特色识别;派克笔1000元一支的价位体现着其产品档次识别;张裕干红广告片的浪漫幽雅情节体现着其气质识别等等。

  第五步,设置品牌机构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非常重视品牌管理,但品牌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并不科学。许多企业品牌经理设置在市场部中,等同于一般意义的广告经理,他们的作用也只是广告宣传,视觉设计等,还没有在品牌战略管理层面发挥作用。

  而像宝洁这样真正的品牌管理型公司,品牌经理几乎就是某个品牌的“小总经理”,他们要负责解决有关品牌的一切问题,通过交流、说服调动公司所有的资源,为品牌建设服务。这种定位使他们成为品牌真正的主人。

  当然品牌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生搬硬套“宝洁”的做法也并非可取之策,企业更应该结合自身情况。

  对于实力雄厚、品牌较多的企业可以借鉴宝洁的经验,例如上海家化实施品牌经理制度就取得了成功。

  对于其它多数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建议成立一个由精通品牌的公司副总挂帅,市场部或公关企划部主要负责,其它部门参与的品牌管理组织,从而有效组织调动公司各部门资源,为品牌建设服务。品牌管理组织应拥有产品开发制造权、市场费用支配权、产品价格制定权等,从而把握品牌发展的大方向。

  第六步,品牌传播推广

  品牌战略一旦确定,就应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品牌传播与推广,使品牌深入人心。

  品牌传播与推广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脑白金的广告轰炸脱颖而出,星巴克的无广告经营照样一支独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传播与推广策略。

  品牌传播与推广应把握以下原则:

  1、合理布局运用广告、公关赞助、新闻炒作、市场生动化、关系营销、销售促进等多种手段。例如,可口可乐在中国捐建了50多所希望小学和100多个希望书库,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单一的广告往往只能提高品牌知名度,难以形成品牌美誉度,更难积淀成品牌文化。

  2、根据目标消费群的触媒习惯选择合适的媒体,确定媒体沟通策略。媒体不一定非得是央视、卫视,但一定是适合产品阶段与市场阶段的。

  3、品牌传播要遵守聚焦原则。千万不可将有限的资源“撒胡椒面”似地盲目乱投,而应进行合理规划与聚焦,在某一区域市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例如,脑白金刚问世时,史玉柱向朋友借了50万元,投入10万元在无锡江阴这个小县城做广告宣传,很快便在当地产生了市场效应,为其进军全国市场走好了第一步。

  4、品牌传播要持久、持续。品牌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久的投入与坚持,“老鼠啃仓”的结果只能是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第七步,持之以恒坚持

  一个强大的品牌不是由创意打造的,而是由“持之以恒”打造的。

  品牌核心价值一旦确定,企业的一切营销传播活动都应该以滴水穿石的定力,持之以恒地坚持维护它,这已成为国际一流品牌创建百年金字照牌的秘决。

  横向坚持:同一时期内,产品的包装、广告、公关、市场生动化等都应围绕同一主题和形象。

  纵向坚持:1年、2年、10年……品牌不同时期的不同表达主题都应围绕同一品牌核心价值。

  叱咤风云的强势品牌,无一不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品牌对消费者的承诺。可口可乐演绎“乐观向上”百年未变,吉利诠释“男人的选择”达100年,力士传达“滋润高贵”的形象已有70年,万宝路表现“阳刚豪迈”也有50年,钻石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流传已有60年……

  反观我们国内许多品牌(甚至知名品牌),品牌核心价值定位不清、广告诉求主题朝令夕改,成了信天游,“换个领导人,换个logo”,“换个广告公司,换个品牌定位”,尽管品牌建设投入巨大,但品牌资产却未得到有效提升。

  第八步,理性品牌延伸

  一个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推出新产品,是用原有品牌还是推出新品牌,这时就应打好品牌延伸这张牌。

  战略规划篇6

  锐意进取, 永攀高峰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使公司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天开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 一、 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杭州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院进行了初步衔接,计划委托该院为我公司编制公司20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 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建筑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园林和市政这两块主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 1、借着公司园林绿化资质升一级的机遇,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桐庐园艺场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做技术指导,与上述单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成为上述单位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种苗实验基地,发展鲜切花、无性繁殖、湿地植物、无土栽培等新科技、新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对周围环境越来越注重,因此业务向住宅小区、单位场地绿化、道路绿化等方面延伸,不怕小,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给用户提供满意的绿化设计和施工服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园林绿化形成为公司主要的经济增长亮点。 2、市政工程待人员到位后,积极扩展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完成公司资质的升级工作,以争取更大的业务,形成公司主要经济增长点。 3、可利用原始积累的资金以及原有企业的办公、生产、后勤基地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向房地产延伸;同时准备在舟山购买23亩土地,近期搞物流开发。这些以建筑业为主,多方位经营的措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 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公司内部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 公司目前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实施计划。要改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用好公司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对公司目前急缺的靠引进和聘用来解决,同时加强新来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1、人才来源 1 )制定措施,借才来用 。杭州市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有大量公司急需,必不可少的工程、经济管理等人才,公司将与园管处协商,请他们到公司兼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为我公司所用。满足我公司近期人才需求。 2 )招贤纳才,网罗公司发展专业人才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我们适时调整用人政策,通过猎头公司等其他途径,招聘道桥专业高级工程师,为我公司技术负责人以及其他专业人才,在长沙、重庆等地的全国人才招聘会上,招聘公司急需的大学生,充实公司的技术力量。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3 )立足岗位,加强培养 。在做好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我公司目前发展现状,还应注重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调配和有效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扩展其才能,提升其进一步为企业发挥智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其立足本职潜心学习,主动帮助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培养前途的,要创造条件把他们送到有关院校进行专门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尽早培养为企业自己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我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对新来的大学生,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早一点成材,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2、人才管理 1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能尽其才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一整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 的用人奖惩机制。公司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尊重、和谐、进取的环境,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敞开渠道,鼓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感到公司不仅仅是发挥才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提升才干的地方。做到公司与员工在利益上的双赢。 2)鼓励学习,不断提高 。随着建筑市场各种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要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考取适合公司发展的各种执业资格。为赢得市场做好人才储备。 3) 待公司新招聘的人员到岗后,公司要制定措施,定编定岗。在工作中鼓励竞争,对于公司内部少量文化程度低、专业不对口、出工不出力的人员,调离现有管理岗位,充实到生产一线。 通过以上措施,可尽快缓解公司专业人才缺乏的紧张局面。并形成一批经营管理、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物流、房地产等专业合理、业务精湛的人才力量,使企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 (二)

  调整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公司现行的科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对公司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已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和公司目前情况,对公司内的机构设置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强,突出经营和工程管理在公司机构设置中的重要位置,以更有利于公司的市场化经营。初步设想是: 1、

  将公司内的“科室”名称改称“部”,和市场接轨。 2、 拟设立办公室、经营部、工程部、财务部、安全办公室、信息中心、苗圃经营部、总工办。 3、 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办事处。 4、 各机构成立后,对业务分工和人员做适当调整和加强。 5、成立公司智囊团,充分发挥公司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公司在大型施工当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吸收、改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 通过以上机构调整,使公司的市场开拓和经营活动由被动变为更加主动。逐步由以分公司投标为主变为以公司自己投标为主;以分公司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逐步变为公司自己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建章立制,实行公司规范化管理 公司各内设机构成立后,根据分工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责、利对等,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司运做效率。另外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根据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2004)109号《关于加快发展萧山区建筑施工劳务分包企业的通知》的文件,在企业申报劳务分包资质的同时,成立劳务公司,尽快建立专业承包队伍。 2、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公司自己的项目管理人才,与讲信用的分包队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一个产业链,加强公司“总装厂”地位,提高公司的项目控制和盈利能力,同时调整现有的施工班组,优胜劣汰,打造一支天开公司自己拉得出,打得响的施工队伍,是企业创精品工程的必要保证。 3、充分利用我公司具有园林绿化、道路、古建筑、城市照明二级资质、土建三级资质的优势,继续发挥天开品牌优势,继续完善公司现有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公司去年完成施工产值2.1亿,无重大安全、质量事故。说明公司现有的施工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今年,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做到公司能对施工项目部的质量、安全、工期的有效管理。 (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公司网站建设 公司在一定规模后必须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恰如其分的宣传造势,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信息。扩大在本行业、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领份额。因此,公司将加大自我包装宣传的力度,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合适的媒介和载体,特别是加强建设公司已经拥有的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网站(),与别的网站加强沟通,相与链接,及时刷新,多一些项目和内容,提高网站的游览量,从而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同时,进一步确立“建一座工程,树一块丰碑”的精品意识,以工程的实绩和诚信的践约,做好最具信服力的宣传。 四、结束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我公司具有园林绿化、道路、古建筑、城市照明、土建资质的优势,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遵循站稳杭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企业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既要看到公司发展中有利的一面,同时还有清晰的危机感,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如既往的为用户和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将产值做大,将公司做强,创造新的业绩,展示新的风采。 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二四年五月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战略规划篇7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质量兴县、质量兴业、质量兴企”为主线,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把质量兴县融入“创建一区,打造两城,壮大三业,建设四园”1234战略布置及“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特色富县、商贸活县”发展思路之中,构成一个完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体系,建立质量平安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水平,推动我县向富民强县的宏伟目标奋进。

  二、主要目标

  创建全市质量兴县先进县,经过23年的努力。年底,全面完成创建全省质量兴县先进县的战略目标。

  (一)产品质量目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排序进入全市前列。

  1.年底。主要工业品部级和省级质量抽查合格率两项指标达到95%以上;入口商品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2.建设部级和省级农业规范化示范区4个,实施质量放心工程。年底。无公害农产品42个,有机绿色食品50个;基本解决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问题;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100%取得证照,100%建立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乡村定点生猪屠宰率达到100%药品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监管规范。

  3.创建和培育一批部级和省级名牌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年底。力争到年地理标志产品4个,省名牌产品23个、省著名商标23件。

  4.科技进步水平和质量检验能力大幅度提高。围绕我县主导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全面完成《县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战略目标,不时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产业产能质量。

  5.制售假冒伪劣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年底。

  6.100%建立进货验收制度,压电器、建筑装饰资料、电线电缆、化妆品、卫生洗涤用品等10类重点产(商)品的生产、经营主体100%证照齐全。100%建立不合格品召回(退市)制度,建立有效的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理机制。年底,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在95%以上,商品计量合格率达95%,主要商贸企业和各类专营市场假冒伪劣现象基本杜绝。

  (二)工程质量目标。规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行为。

  1.建设工程。棚户区改造和廉租房建设等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杜绝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年底。

  2.交通工程。完善“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控”四级质量保证体系。

  3.水利工程。竣工交付使用的水利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及《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规程》等规范和规范要求。

  (三)服务质量目标。年底。促进品牌化、规模化经营。认真落实旅游、交通、电信、金融等12个行业服务质量规范和要求,用户满意度指数达到85%以上,年培育创建1-2个市级名牌服务企业。

  (四)环境质量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力争实现创立“国家卫生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园林城”和“全国双拥模范城”目标,成为东北地区最适宜人居乡村之一。

  1.推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年底。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059.9吨和605.11吨以内。

  2.年。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乡村污水处置率达到70%以上,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3.年。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地均达到国家园林乡村规范》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国家规范以内。城镇建筑景观、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广告标志和公共场所等达到乡村容貌规范》要求。

  三、工作重点

  (一)开展质量兴县活动。依照“政府组织、规划先行、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原则。推进机制建设,全面开展创建活动。

  1.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大力推进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扶持一批重点企业,促其生产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产品上档次,争创名牌产品。

  2.制定质量振兴计划。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激励企业不时改善质量管理,提高质量竞争力。

  3.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制止地方维护主义。

  4.政府对当地质量平安负总责。制定重大质量平安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质量事故的应对能力,不出现量大面广的区域性质量问题。

  (二)开展质量兴业活动。突出重点。从源头把关,构建具有比较优势、强劲跃升能力和充分生长空间的产业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1.产品质量。立足以质取胜。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水平。积极推广《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保证必要的计量和检测手段;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重点扶持质量效益型、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产品生产制造和深加工等方面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时优化和提升产品质量。

  使有量的产品着力在质上提升,推进名牌创立。重点抓好矿泉饮品业、矿产业、能源业和中医药特色食品业4大主导产业的产品争创名牌和驰名(著名)商标工作。有质的产品着力在量上飞跃;加强特色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促使产品品牌发展为集群品牌,企业品牌发展为区域品牌,一地一品”发展为“一地多品”以品牌优势打造规模优势、集群优势和区域优势;大力宣传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区域经济质量振兴。同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借助杨将军殉国地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有利条件,做大做强我县红色旅游业。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鼓励并资助企业积极参与行业规范、国家规范和国际标准的制订;积极开展原产地域保护。实施规范带动。加强“人参”林蛙”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等特色农业规范化示范区建设。

  2.工程质量。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四制”规定。一是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杜绝以不正当手段承揽工程和层层转包、违法分包行为;三是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四是严格合同管理制,明确工程的质量等级、工期要求、保证承包、发包双方的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守信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提高施工企业准入门槛。加大对建设招标投标、施工许可、工程质量、施工平安、建设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力度;开展施工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大力推进工程创优活动。

  3.服务质量。加强服务业规范体系建设。建立各类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和服务质量标准。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影响力的精品服务项目和现代服务企业;大力开展“质量信得过”消费者满意单位”优质服务窗口”优质服务明星”青年文明号”等评选惩办活动;以现代物流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餐饮服务业、中介(商务)服务业等5个行业为重点,鼓励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4.环境质量。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根治我县大气污染;推进服务行业污染治理,重点整治具有住宅功能的综合楼内经营有噪音、振动和油烟污染的餐饮娱乐、加工服务项目;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封闭管理和限时管理,防止建筑施工噪声扰民;推进交通运输业机动车尾气噪声污染治理;开展社会生活噪声整治,积极创建平安社区。

  (三)开展质量兴企活动。企业要切实履行质量平安主体责任。增强竞争意识、名牌意识、风险意识和法制意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1.工业企业要健全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保证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加强企业质量改进、质量攻关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进步来保证产品技术性能和档次的提高,争创名牌产品、争创质量管理奖和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2.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未经检验合格的建筑资料一律不准进入工地;坚持施工“三控制”即自检、互检、交检,消除不合格工程;做好工程竣工后的维保和用户回访。

  3.服务性企业要以增加顾客满意度为重点。

  4.商贸企业要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购物放心一条街”商业服务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等活动为契机。实行出售商品先行负责制,全面落实国家“三包”规定,降低顾客购物风险。

  四、责任分工

  县发展和改革局要把质量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申报省级以上重点项目予以优先。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负责组织落实服务质量目标。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要认真组织《意见》贯彻执行。定期产品质量状况演讲;履行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质量动态定期报送制度;制定考核方法、考核指标以及组织或会同有关部门实施对各部门年度考核等。同时,加强企业技术基础和质量管理工作。承担产品质量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落实产品质量目标。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等部门要强化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定期工程质量评价状况。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担工程质量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落实工程质量目标。

  县农业和畜牧业局、水利局、特产管理办公室、畜牧兽医管理总站等部门要加大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平安。由县农业和畜牧业局承担农产品质量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落实农产品质量目标。

  县卫生局要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卫生服务质量规范。严厉查处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卫生违法违规行为。承担餐饮质量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落实餐饮质量目标。

  县经济局要协调各行业管理部门制定行业质量振兴规划。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对列入名牌培育目录的企业在申报国债贴息项目、重点技改项目和技改贴息安排方面予以优先扶持。

  县财政局要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县统计局要将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质量损失率、新产品产值率、名牌产品贡献率、质量竞争力指数等5项指标逐步纳入正常的统计渠道。

  县工商局要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查处扰乱市场秩序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承担流通商品质量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落实流通商品质量目标。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加强对有关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和餐饮食品等生产经营行业的质量监管。负责组织落实药品质量目标。

  县商务和粮食局要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和指导。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县科技局要建立高科技发展基金。扶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科技经费安排上向名牌企业倾斜,为其提供专利服务。

  县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有关职能部门。为我县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创名优活动提供法律支持和服务。

  县委宣传部要跟踪报道质量兴县进度效果。引导全社会重视、支持质量工作,提高全民质量意识。承担宣传报道组日常工作。

  县教育局要拓展教育门类。有针对性地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质量专门人才。

  县交通运输局、卫生局、旅游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服务质量组。开展服务规范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培育服务品牌。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服务质量规范,银行、安全、邮政、通讯、电力、供热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服务质量组。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全力做好争创全省质量兴县先进县各项工作。

  督察责任落实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县人大办、政协办和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监督检查。

  五、保证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质量兴县战略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定期调度分析各部门实施质量兴县情况;提出提高质量水平的政策建议;协调解决质量兴县的重大问题;组织制定各部门质量兴县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并组织实施年度考核等。各成员单位要依照职能各司其职,落实责任,加强配合,共同推进,分管行业出现量大面广质量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战略规划篇8

  传统的品牌战略规划以品牌为焦点,为做品牌而做品牌,做出来的品牌有美感,有趣味,却不知为何要这样,好像换个思路、换个模子,效果都是一样,没有独特的传播力,更没有强势的销售力,催生的多是短命的侏儒品牌。

  方向和高度成就企业最大的竞争力,把金茂大厦看成平面,使不可能自然变成可能;站高一线,看高一点,深入成就深度。战略性品牌规划虽然从文字结构上只是简单的打了个颠倒,但是本质已经发生彻底改变,不再以品牌为着眼点,而是首先厘清品牌塑造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说品牌是为战略服务的;打破了常规的品牌塑造局限,无为无不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每条路上的风景和收获却有天壤之别。

  百事得等本土化妆品企业注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恶战?是否能快速突破,进入高端市场?可以!但是,必须在熟黯高端品牌运营规则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拿低端品牌的运作手法来进击高端。

  法国欧莱雅化妆品集团前总裁曾经说过:“在一定概念上讲,化妆品品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文化元素和历史积淀的博弈,时尚文化和人文历史的角逐,其构成了未来化妆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精神:画龙点睛

  世界是物质的,更是充满了创新的精神,正是这种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在推动世界快速向前。当代企业是幸运的,机会无限;也是不幸的,淘汰速度奇快。欲成就一个高端品牌,需要用心运筹,经赢人“心”,心就是精神所在。品牌的最大价值并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物质利益不过是副产品而已。

  世界上最长寿、最强势、管理成本最低的品牌,实际上应该是“宗教”。这一点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品牌做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便与宗教无异了,会左右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万宝路的品牌文化原是女性化的,业绩平平,后来在一家咨询机构的协助下,才找到了自己的根——“西部牛仔”豪放、粗犷、自由、洒脱的精神。查德·布兰森反叛、大胆的精神撼动了无数人的心,携英国维珍集团冲破束缚进入航空等众多看似不可能成功的行业和领域。记得一首流行歌曲唱到“将你的灵魂接到我的线上,让这个世界开始苏醒,让这个地球开始旋转”。是啊,只有品牌精神才是企业发展的永动机,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能量。

  一个高端品牌如果不具有从精神上打动人的魅力,那么,将形同枯木一根,高档何来?拥有非凡的品牌精神才能将品牌激活!只有富有精神动力的品牌才具备独有的品牌个性,而个性正是魅力的源泉所在。百事得应该用什么来感召人、打动人?百事得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牌精神才能拥有高端品牌应有的魅力?

  品牌传奇:神能之源

  品牌精神不会自然生长出来,犹如一个人,如果没有履历和传奇的凸显,其个性魅力和精神特质在人们的心中是模糊不清的,同样,品牌精神来自于独有的品牌传奇!

  品牌传奇的要素之一就是神秘感。制造品牌传奇故事的目的也是为了塑造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神秘感,几乎所有的高端品牌都会有一段意蕴深长的传奇故事,没有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东西好像缺了点神秘感,其价值就很难体现,无法让消费者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和体验。

  化妆品行业的国际大牌也必定有一个令人遐想联翩的传奇故事。据说,25年前,一个日本僧人发现米酒酿造者都有一双特别细嫩的手。科学家于是在米酒的发酵过程中分离出一种称之为“pitera”的混合物,于是便有了今天的SK-II。

  “1982里海珍珠”的品牌传奇就更加魅力四射了:一个法国老总的妻子有一天无意中对他的丈夫讲:等我老了以后,我要一个人住,我不想让你看到我又老又丑的样子。就是妻子这句无心的话,让深爱她的丈夫开始到处搜集抗衰老的信息。有一天,他听说俄罗斯里海沿岸有个渔村,每当渔民捕到一种特殊品种的大鲟鱼以后,就把公鲟鱼的精巢取出来献给自己最心爱的女子。而这个村庄的女人普遍比实际年龄年轻20岁。公鲟鱼的精巢里一定含有某种物质可以抗衰老。于是这个法国老总,就瞒着妻子雇佣了一些科学家成立了一个实验室,希望能从鲟鱼的身上提炼出这种抗衰老因子。实验经历了三年,毫无结果。实验室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难题。这个法国老总被迫卖掉了部分公司的股票来维持实验室的运行。第四年,一位德国科学家犯了一个实验中的错误,他忘记了按程序做,但就是这个错误让科学家们发现了“k因子”,可以让皮肤细胞不断再生的物质。最初提炼出的这种美容产品是放在一颗珍珠里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法国老总的妻子。他的妻子完全不知情,用了这种美容产品的第四十二天,突然发现镜子里的自己皮肤嫩得象20岁的时候。1982年,法国老总的妻子变成20岁了,于是这个产品取名为“1982里海珍珠”。让人们一看到、听到这个品牌,就立刻想起这个动人的传奇故事!

  为此,我们也为百事得塑造了一个具有东方神秘文化色彩的品牌传奇:“据传,公元1583年,清太袓努尔哈赤率军打仗,在一次战役中被追杀,将士们已筋疲力尽。在危机时刻,发现前方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努尔哈赤命人马速进树林。追兵赶到,看到的情景是,枝头群鸟皆不飞,树叶丝毫不摇动,于是判定,林中一定无人,就朝另一方向追去。面对此景,努尔哈赤惊住了,大叫神奇,并说上天降下这片神奇的树林救助我也。他摘了一些树上的果子放入怀中,此后每战必胜。

  传说中,努尔哈赤所采摘的果实就是——菩提果。其实,这片菩提树林可以发挥如此神力帮助努尔哈赤躲过追兵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菩提树具有松弛神经、宁心安神的功效,所以造成群鸟不惊的现象。据说在法国,人们有把烦躁不安的孩子安置在菩提树的树荫下喝下午茶的习惯。由此,菩提果的价值就可见一斑了。

  努尔哈赤当了皇帝后,就把这些菩提果赐予宠爱的妃子。嫔妃见果实长得圆润可爱,爱不释手,就放在脸上亲妮滚动。凡用者肌肤就会变白、变细、皱纹减少。有心的嫔妃就把菩提果串成手链,带在手腕上,久而久之,皮肤越来越白嫩,秀发乌黑发亮,身材婀娜。于是,这种神奇的果子,就被御医视作美颜养生的的名贵药材在宫廷中长期延用。古代帝王都把菩提果作为“吉祥、美丽、健康”之果送给他所喜爱的嫔妃,谁的果子数量多,就证明谁最受宠爱。”

  只有神奇的传说还不足以成就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如果没有奇效的支撑,神奇的传说就容易变成骗人的谎言。经过客观的考证,我们得知:“菩提树又叫菩提榕,树形优美,高大挺拔,冬夏不凋,光鲜无变。其植物的花、叶以及果实都对美颜养生有着神奇的功效。菩提花,干燥后冲泡饮用,入口滋味温和甘醇;若用于花草浴,能消除疲劳、松弛神经、宁神安眠;用泡花水敷脸,可以防止皮肤老化、消除黑斑。菩提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头发再生大有裨益;更具有消除黑斑、皱纹,滋润肌肤、保护肌肤之功效。菩提叶, 则具有促进消化、松弛神经、发汗利尿、有助于排除赘肉,常常被中草药专家推荐为有效的纤体良方。”

  战略规划篇9

  关键词:大学发展战略规划;要求;编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71-03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编制大学发展规划已被提上我国大学的议事日程。大学制订与实施各种发展规划归根到底是为了大学能更为积极主动、目标明确地实现大学的发展愿景。众所周知,质量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是大学管理与大学教育活动孜孜不断的追求,同样也是大学制订各种发展规划的出发点与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所应实现的重要目标。美国著名的教育管理学家乔治?凯勒认为,“规划的三要素主要是信息、质量与人员”[1]163。其中人员是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第一要素,决定着大学相关信息的收集状况与规划文本的撰写水平;信息与人员是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决定因素,决定着发展战略规划文本的质量程度,最终影响发展战略规划的实践效果,而高质量是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所应追求的目的。

  由于我国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编制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编制的发展战略规划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顶层设计、重规划轻战略,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升,实施机制不完善,文本语言问题[2]等。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存在的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某些大学并没有认识到高校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在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过程中忽略了基本要求与原则。本文从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入手,提出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进而阐述提高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文本质量的策略。

  一、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是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文本形成过程,是大学发展战略规划从理念到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对大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缓解大学组织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从组织的视角来看,大学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群体的复杂组织,大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协调组织内外部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不同群体间相互斗争且使彼此间不断妥协发展的过程。大学组织内部系统是由不同等级的团队、不同层次的组织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种资源所构成的,大学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的发展理念以及人、财、物的合理分配与调控。在大学现实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领导层的知识、经历、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矛盾与冲突,对大学的健康发展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是发展战略规划形成文本的过程,规划文本的编制不仅包括大学的发展理念与使命、发展方向与目标、实现路径和方法,还包括对不同发展时期和阶段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目标,同时还包括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的不同的职责和任务。

  在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如此之多的选择,不同的领导团队会有不同的决策结果。为了谋求学校的共同发展,大学组织内外部利益群体在编制规划的平台上集思广益,形成强大的大学发展思想库,各种思想交集的过程迫使不同的群体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比较与反思。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战略规划的最终决策应是经过多方验证、深思熟虑决定的结果,这也让更多的不同群体信服于大学发展战略规划文本的指引目标,并为规划目标的实现而统一思想、服从大局,无形中缓解或减少了大学组织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为调整学校资源分配的额度提供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为学校资源利用效率发挥到最大提供了一种可能。

  2.有利于大学组织成员形成忧患意识

  大学制订发展战略规划是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从人的感知层面来看,外部的压力往往比组织自身需求更容易让人察觉与感知。在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前期准备与信息收集分析阶段可以让大学组织的内部成员了解所属的大学组织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与地位上,引起大学组织成员的关注与思考,激发不同群体的忧患意识。外部力量的冲击与压力的不断强化无形地促使大学内部形成以学校发展为中心的活力氛围与主动谋求大学发展的动力机制。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平台可以将个人的忧患意识传递给组织团队,进而引起大学组织内部成员的共鸣。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学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就是调动众人的热情与智慧参与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中来的凝聚力量谋求发展的过程。

  总之,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是大学组织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集思广益、凝聚智慧的过程,是大学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为大学实施发展战略规划与评估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要求

  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是战略规划从战略理念到战略规划实践的中心环节,对战略规划的实施起着文本引领作用。战略规划需要考虑与关注三个层面:谋划全局、谋划重点、谋划长远[3]。同时,战略规划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前瞻性,需要着眼于未来,凸显大学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目标;二是有效性,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利于战略规划的实施。目前,大部分高校制订的发展战略规划前瞻性较为突出,但有效性稍有欠缺。为了达到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兼具前瞻性与有效性的目标,在编制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战略规划篇10

  “十二五”时期,我国图书馆界认识到战略规划工具的重要性,是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探索阶段。宏观上有《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1]的指引;微观上有各地公共图书馆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案例。在对“十二五”规划成果的验收与“十三五”规划展望之际,公共图书馆在继承与发展“十二五”战略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战略规划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如何保障规划落实的可执行性,达成图书馆战略规划与实际公众需求的对接,除了图书馆界传统的文献、案例收集分析,充分利用图书馆年报[2]等资料以构建发展方向之外,战略管理工具将对公共图书馆的战略制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文章从方法论角度深入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与执行,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发展提供指导。

  2战略管理工具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的适用性

  管理变革总是来源于一种重要管理理念的出现,而真正将管理理念深入管理实践则源自管理工具的推广应用。战略管理如今已经翻开了图书馆管理的全新一页,为图书馆找到了不断完善向前的规划管理依托,将图书馆传统分析工具和战略管理工具一同深入到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可真正落实战略管理这一理念。战略管理发展日久,工具也愈加丰富。伯明翰阿斯顿商学院的Jarzabkowski等对2007年国内和国际9个英国商学院进行抽样,调查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战略制定过程中对战略工具的使用量和感知价值,据此对战略工具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战略管理的多种工具正在被人们广泛应用着。其中,SWOT、关键成功因素、核心能力分析、情景规划和价值链这5个工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战略管理工具在企业成功应用后,公共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也开始应用。廖飞研究战略管理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适用性,认为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选择工具和实施工具三类之中,PEST分析、利益相关者分析、价值链分析、SWOT分析、7-S模型、业务集成方法BIM6种工具对非营利组织适用,而五种竞争力模型、波士顿矩阵、V矩阵、EVA管理4种工具不直接适用,应用时需要转化。

  自从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管理引入图书馆界,图书馆开始制定并实施战略规划,还一直跟踪战略管理理论与工具的发展。到80年代,公共图书馆界广泛将战略管理工具应用于战略规划。美国公共图书馆协会(PLA)在1980-2009年间先后六次颁布了规划指南即《公共图书馆的规划程序》(1980年)、《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功能设计:选项与程序指南》(1987年)、《面向结果的计划:公共图书馆的转型过程》(1998年)及《新版面向结果的计划:条理化方法》(2001年)、《面向结果的战略规划》(2008年)、《为结果而实施:行动起来,你的战略规划》(2009年)[5],对公共图书馆制定战略规划的流程、原则、方法、工具应用等进行详细的指导。1998年第三版为规划者在流程的每个阶段直接应用工具,设计了适合公共图书馆的50多个“工作表单”(Workforms)[6]供选用。2008年第五版提出“工具包”(Toolkit)[7]推荐使用6个工具,帮助规划者进行协助者选择、经费预算、目标设定等。2009年第六版的“工作表单”[8]有社区SWOT分析、图书馆SWOT分析、沟通计划、选择规划委员会成员、社区愿景、环境变化分析、目标分解、资源评价、定标比超、组织能力、结果交流等专门工具。

  国内外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研究已充分证明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适用性和重要意义。Matthews认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可以选择多种战略分析工具,并详细介绍了情景规划、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等规划方法,以及平衡计分卡、绩效棱镜和3R绩效等管理工具[9]。但在实践中,博弈论、决策分析、系统动力学模型、绩效棱镜和3R绩效工具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陈昊琳调查研究发现,战略制定工具与图书馆评价工具均对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具有一定作用,49.67%的专家认为战略制定工具在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影响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一般重要的占(38.71%),还有11.62%认为这一因素并不重要[10],总体上反映出战略工具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适用性,同时也说明认识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柯平等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发现,公共图书馆多数采取了SWOT分析的方式,但是对于具体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式还比较单一[11]。其课题组研制的《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指南》强调规划过程中的工具应用,如环境分析工具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工具、行业环境分析工具、内容环境分析工具、内外环境综合分析工具,推荐使用PEST、五力模型、SWOT等工具。柯平的《图书馆战略管理》将战略管理方法工具专为一章,详细介绍了PEST、五力模型、SWOT、情景规划、焦点小组、关键成功因素、平衡计分卡、定标比超8种常用方法[12]。综合国内外研究,将图书馆战略规划应用的几种方法列表比较,如表1。

  3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对战略管理工具的选择

  结合表1,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规划中应当在环境分析工具、发展定位工具、目标设定工具和绩效管理工具四类工具中选择有过成功实践的工具,兹分析如下。

  3.1环境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和准确地研究分析组织现实情况的方法,也是为图书馆战略规划中最为常见的首选工具。国外公共图书馆普遍重视这一工具的应用,PLA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第三版就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专门增加SWOT作为公共图书馆内外环境扫描的工具。后来的研究者们则纷纷设计出专门适用于图书馆使用的SWOT分析表单[13]。据Pacios调查,有多达11.4%的公共图书馆在其战略规划文本专门设有SWOT分析一章节[14]。内外部环境扫描是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SWOT分析法是环境扫描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如我国台北市立图书馆则从人口增长、交通建设、城市发展、财政收支、图书出版、教育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等七方面对信息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用分区座谈、网络意见调查、电话采访进行外部意见调查,对在馆人员和相关顾问进行了内部意见调查,使用SWOT方法对台北市立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及台北市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台北市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15]。我国大陆图书馆界也已经意识到SWOT对于图书馆的作用,但在“十二五”规划中,只有极个别图书馆如广州图书馆使用了这一方法对其所处战略环境进行扫描分析。环境扫描是提出战略目标与措施的基础。由于SWOT分析是为提出有效对策服务的,因此运用这一方法,要善于将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可以选择S-O、W-O、S-T、W-T四种不同策略,帮助图书馆战略定位。避免将SWOT应用简单化,导致为方法而方法、环境扫描与发展策略不关联的结果。战略规划制定者要有问题导向。Johnson指出,SWOT可以帮助图书馆确认需求、发现问题,在图书馆战略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16]。Cervone认为SWOT为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明确图书馆问题和机会的机制与方法[17]。公共图书馆在使用SWOT分析工具时,重要的是给自己提出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SWOT分析的基础。通过对SWOT分析表单的利用和图书馆SWOT分析因素的不断研究及确认,战略规划将更加缜密和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规划采用SWOT分析环境时需要重点考虑变化的情况;在分析对策时不忘时刻注重自身资源、服务特色,结合实际,避免流于千“馆”一面;可以结合通用矩阵或五力模型等多种管理工具进行打分评价,综合各工具优势,引导最合理规划。

  3.2发展定位工具——情境规划与焦点小组对普通读者与基层员工而言,贸然提出你对图书馆的愿景是什么?这一问题过于宏观,得到的答复可能更多集中于“环境好”、“方便”等流于基础印象层面。图书馆运用情境规划,可以将这样抽象的具备高度不确定性与关键性的宏观环境因素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对变化的图书馆环境进行具体和可行的分析。这一工具适用于图书馆制定长期(至少5年)的发展规划。一般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做出情景假设,以图书馆追求的主要愿景方向为假设核心;第二,根据不同的情景假设制定虚拟战略;第三,观察环境是如何反馈的,并相应调整战略和计划。运用情景规划方法,环境的快速变化或用户群体的复杂性都可以设置为潜在情境,实践中为了避免战略发生不必要的多次调整,可以结合焦点小组法,利用虚拟战略情境对用户进行调研,明确情境对用户的影响,减少战略的设计缺陷。例如,加拿大布兰普顿图书馆2002年编制了第一个战略计划——“延伸出去”为2002-2005年的图书馆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个路线图。2004年,该图书馆对用户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以获取对服务和设施的匿名反馈。在一名顾问的协助下,图书馆利用关键信息提供者和焦点小组进行更直接的信息收集。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06-2008年战略规划,2008年1月还启动了2009-2012年战略规划制定[18],图书馆继续运用焦点小组法,分别召集图书馆读者团体、员工、馆员、城市和社区重点利益相关者等参加会议,使规划更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国外研究表明,在图书馆界使用焦点小组方法来确定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有广泛依据,而且方法的使用已经完善[19]。杰克逊维尔公共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注重通过焦点小组了解用户需求[20]。Pacios特别强调在图书馆环境中使用焦点小组法必须广泛地共享信息,员工的积极参与对完善和实现图书馆战略规划都是有益的[21]。可见,焦点小组法既不同于面向个人的深度访谈法,也不同于自由畅谈式并追求数量的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它不仅可用于读者调研,了解其对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满意程度,明确用户需求,通过定性信息整理总结图书馆战略方向等,还可用于对图书馆员工的调研,通过焦点小组讨论鼓励图书馆员参与到战略制定中来,在员工群体内共享、推广战略制定信息,为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指引。在方法上需要注意的是,依据群体动力学(Groupdynamics)原理,焦点小组大约邀请6—9名读者为佳,但图书馆读者群体类型复杂,需要仔细挑选有代表性的读者参加;讨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讨论清单、经过训练有经验的主持人,从而保证讨论的内容不偏离主题,且让每个参加者都能积极地参与,从讨论中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情景规划和焦点小组这两种方法都突破了传统规划由规划人员自己设计未来以及从过去推断未来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利益相关者对于规划的作用以及积极地、创造性地设计非线性的、动态的未来图景。两种方法的结合,对未来的把握更全面,更有利于图书馆发展定位的形成。国外一些图书馆将规划制定设计为更多互动,全面反映各利益相关者需要的具体活动,在战略制定中推广了图书馆现有服务,获取了进一步加强服务的需求信息,很值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借鉴。

  3.3目标设定工具——定标比超定标比超方法不仅成功运用于企业,施乐公司通过推行定标比超方法将成本降低了50%,首开定标比超的先河,还成为竞争情报里的重要方法[22]。而且,这一方法较早进入了图书馆视野,并在国外图书馆广泛应用。例如,欧申赛德公共图书馆在发掘自身相关信息数据(社区扫描)与横向比较(定标比超)两方面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23],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挖掘社区相关信息如人口构成、社区所辖企业需求等,并将本馆数据与圣地亚哥郡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等有类似特点或相似规模的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数据翔实细致,从预算到读者可享受到的资源均值都有所涉及,格式清晰,一目了然,既明确了自身特色,又为战略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定标比超的对象选择上,必须是同类型同级别的图书馆,标杆样本与本馆发展方向相似、规模相当或有自身明确特点,选择不限制地域,但需关注不同地区政策等原因带来的不同。在方法上,通过多渠道情报收集、比较分析、追踪学习等过程,将本馆与“标杆”图书馆进行比较,分析“标杆”图书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改进本馆绩效的最佳竞争策略。在目标上,通过定位和标准化衡量、比较,进而实现对领域优秀图书馆和一流图书馆的超越,最终实现对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3.4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关键成功因素与关键绩效指标作为将组织长期的远景、战略与短期的策略、行动对接联系起来,通过已定目标来追踪业绩的一种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BSC)最早由德国1999年进行的BIX项目将之引入图书馆绩效评估领域,之后IFLA、ISO[24]都采用过这一管理工具用于评估绩效。在图书馆实践中,BSC的财务指向维度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门展现预算、决算以及最重要的使用价值,用户维度即为公众创造的服务价值,内部管理与学习成长即图书馆的内部知识增长、业务再造、外部拓展等非简单量化指标。也可以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具体的战略制定与评估等项目,如制定公共图书馆资源发展战略,通过财务维度对资源投入、人力资本、资源产出等多项价值进行分析;用户维度即从公众用户的角度评价资源带来的入馆人数增长、地区文化发展等外溢价值等;内部管理维度则可以反映图书馆资源是否最大地反映了图书馆实体与虚拟馆藏、是否最大化展现图书馆员对资源本身的附加价值等;学习成长维度则可以在自建资源、资源整合等深化创新服务的推动中,反馈图书馆及其相关员工的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整体来看,系统化多维度关注符合图书馆战略发展系统化、前瞻性要求。BSC以战略为导向,在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中经常被用来构建图书馆战略管理框架,搭配使用其他管理方法工具,可将构建起的绩效平衡维度与其他战略目标整合。常与BSC一同出现在图书馆规划制定中的有:关键成功因素(CSF)与关键绩效指标(KPIs)两种分析方法。从评估测量指标的角度切入制定战略目标体系,能保证图书馆战略规划目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Wessman对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表明,CSF分析被认为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它能满足将公共组织需要达成共识的愿望,并建议将CSF模型作为环境分析及制定战略重点的工具[25]。

  图书馆战略规划可以将BSC与CSF结合使用,如芬兰国家图书馆2006-2015年战略用BSC搭建战略框架,保证战略鲜明易于传达;内容方面则设有CSF来引导规划按照预期重点方向实施[26]。值得注意的是,CSF确定的一般关键成功因素为5-9个,容易忽视次要问题,在应用于具体的管理问题时,由于不容易找到相应目标的关键成功因子及其关键指标,效率可能会比较低,而且,当关键成功因素解决后,又会出现新的关键成功因素,需要重新开发系统。因此,与BSC等更重体系化的管理工具协同使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图书馆战略规划也可以将BSC与KPIs结合使用,从BSC的4个维度将图书馆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可衡量的KPIs体系,以保障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例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普牙卢普公共图书馆采用BSC方法,从公共价值、用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财务五个方面制定战略规划[27],根据自身公共服务的特征将公共价值单独列为第一维度,将财务调整至第五维度,再设置有具体的KPIs指标值以加强战略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修正的过程,BSC将战略目标分解转化为相互平衡的绩效维度,KPIs则按SMART原则和管理上的“80/20”原理,将战略维度细化为具体的指标体系,也是KPIs的确定使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得以必要的修正。如威尔士国家图书馆明确使用KPIs以衡量所提供服务的最新发展情况是否符合规划预期,该馆在每年的年度运营报告中列出KPIs的追踪情况,发展绩效指标虽因具体年份不同可能发生改变,在综合考评其服务性能指标的情况下,提出三年规划等较长时间的目标,即以KPIs修正战略目标[28]。这三种方法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制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战略目标的分解、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关键绩效指标的跟踪监测都有利于更好的制定规划,实现对图书馆的体系化绩效管理,以此衡量并提高图书馆战略绩效。

  4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应用战略管理工具的策略

  4.1根据图书馆的特征有目的地选择工具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在应用工具上应有很强的目的性,在工具选择上要有鲜明的针对性,特别是要结合图书馆类型、级别、规模、影响力等特征,选择有效工具。根据表1,大型公共图书馆战略制定中可考虑使用多种环境扫描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BSC与CFS结合或BSC与KPIs结合的方法。而小型公共图书馆在战略制定中可以目标管理(MBO)为基础,运用SWOT、焦点小组、CFS等方法,避免使用比较复杂的PEST、BSC、情景规划等方法。在战略规划中,方法和工具并非使用越多越好,越新越好,而是要强调其适用性与有效性。

  4.2多元工具协同使用每款管理工具都有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深入的了解管理工具的优势与缺陷是合理使用工具的基础。去粗取精,协同使用,实现最佳的战略规划才是目的。英国贝德福德郡图书馆业务规划中就明确使用了KPIs、SWOT多种工具[29]。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2013-2014年社交网络战略中,在设计各社交网络战略时采用矩阵,分析各渠道的优势,结合使用环境扫描,在评估战略执行中则采取了投资预算报表等传统正式报告与情感分析融入用户相结合的方法,以制定针对性策略[30]。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是一项复杂需全方位细致思考的工作,“十三五”战略规划制定过程应充分了解战略管理工具,利用多元化的工具,以保证战略规划更有效、更具较强的执行力度与可操作性。

  4.3制定与实施工具并重国外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以实施为目标,重视实施后的评价。PLA2009年战略规划最新版进一步强调战略实施与制定的无缝衍接。“十二五”期间,我国一些公共图书馆存在着重制定轻实施的突出问题。因此,图书馆既要注意在制定战略规划中运用战略管理工具,也要重视实施过程中运用管理工具。例如,在实施过程中可考虑使用7S模型,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年度计划等方法检查战略规划的实施。例如,可运用KPA(KeyProcessArea,关键过程领域)工具,做好周计划和日计划,通过KPA的检查考量统计与一个任务的KPI联系起来;还可以结合KRA(KeyResultAreas,关键结果领域)工具,以实现图书馆的整体目标,达到满意的结果。参照企业实施绩效量化管理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实施绩效量化管理也可以从KPA(指标量化执行阶段)到KP(I指标量化考核阶段),再从KRA(指标必要达成的结构性目标管理阶段)到BSC(指标的战略管理阶段)。  公司战略规划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在公司和子公司各项工作中的统领作用和协同效应,确保公司发展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战略规划编制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战略研究、规划制定、目标分解、生产经营年度计划安排、过程监控、评估修订等部分。战略规划以五年为周期,通过滚动规划、年度计划的实施与管理使战略规划取得实效。

  第三条

  公司战略规划的编制和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合规的原则。规划内容必须符合国家、行业、集团等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的要求,符合集团和公司战略发展要求。

  (二)公司战略规划制定遵循“科学、客观、可行”的原则;战略规划实施遵循“快速、高效、务实”的原则。

  (三)协同一致的原则。公司战略管理必须以公司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为总纲,各主营业务(产业)规划、职能部门专项规划、各子公司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必须服从和服务公司整体战略规划。

  (四)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公司对战略规划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在做好战略研究、规划制定和决策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战略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控力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要求修订战略规划。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及子公司。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

  集团有限公司是公司战略规划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对公司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各项战略事项等具有最终决策权。

  第六条

  公司战略规划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层成员、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公司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战略规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副主任由分管战略规划业务的副总经理任担任。

  战略规划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公司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各产业规划、职能工作规划及专项规划的制定,讨论并确定公司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对科技质量部分解落实的公司战略规划和各业务发展规划进行监控和支持,对公司战略规划和各业务发展规划的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

  第七条

  科技质量部是公司战略规划管理的归口部门,负责建立健全的公司发展战略管理体系,负责战略规划的制定、分析、修订等工作;指导子公司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审核各分、子公司发展规划和职能部门专项规划。负责收集战略规划执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分析战略规划执行和完成情况,向公司提供战略规划编制、修改、评估建议。

  企业管理部、市场开发部、财务管理部、精益生产部、安全环保部、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审计监察部、项目部、公司办为公司各专项规划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修订及调整本部门职能专项规划。

  第八条

  各子公司的主要职责:

  为公司制定整体战略规划提供相关业务信息及建议,依据公司确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制定子公司战略规划,对分解的战略目标制定具体执行计划,切实提高战略规划的执行力,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

  战略规划的制定

  第九条

  战略规划主要内容:

  (一)战略总结与环境分析:对内外部环境、现有核心业务的市场前景、经营状况、核心竞争力等做出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二)整体发展战略研究:分析并确定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现有业务和规划业务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三)核心业务(产业)发展规划:核心业务的发展策略、盈利模式和支持体系。

  (四)战略支撑规划:分析并确定军、民品科技规划、投资发展规划、资本运营规划、财务管理规划、安全生产规划、市场营销规划、节能减排规划、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等。

  (五)组织结构调整和辅助支持系统:评估现有组织结构对未来战略的适应性、调整组织结构构想、相关辅助支持系统调整。

  第十条

  战略规划编制流程如下:

  (一)

  战略规划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的战略研究,提出今后发展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等编制要求,公司下达正式的编制计划、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

  (二)

  公司各职能管理部门、各子公司根据所承担的任务与规划编制要求,研究提出各自战略规划草案。

  (三)

  科技质量部分析梳理各职能专业规划和各子公司战略规划草案,研究提出公司总体发展规划草案。

  (四)

  战略规划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公司总体发展规划草案审议。科技质量部根据审议意见,对公司总体发展规划草案进行修订、完善,形成公司总体发展规划,提请总经理办公会进行审定后,按规定要求报送集团有限公司。

  (五)

  各子公司根据公司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子公司战略规划,按照以下程序审定:

  各子公司战略规划方案形成后由经理层组织初审,待修改完善后提交子公司董事会审批并报公司科技质量部。

  第四章

  战略实施与控制

  第十一条

  根据公司战略管理流程,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工作程序如下:

  (一)科技质量部负责组织公司总体战略规划、规划期主营业务(产业)规划和三年滚动规划的总体经营目标、效益效率目标、市场地位目标、重大项目建设目标等战略目标的年度分解并布置落实。

  (二)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要求配合科技质量部对本部门职能工作规划进行战略目标分解,制定规划期各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组织实施。

  (三)各子公司负责对本单位战略规划进行战略目标分解,制定规划期各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子公司对分管范围内的战略目标和各类规划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建立和完善各类信息定期汇报制度,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发展战略和各类规划的顺利实施。重大问题需向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做专题汇报,研究决定处理方案。

  第五章

  战略规划评估与调整

  第十三条

  公司战略规划评估与调整工作程序如下:

  (一)

  科技质量部负责组织公司和子公司战略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评估分为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价三类。年度评估原则上在第二年上半年进行;中期评估原则上在规划期第三年进行;后期评价原则上在规划期最后一年的下半年进行。

  (二)年度评估。由科技质量部将公司总体规划、年度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指标)落实到年度经营责任考核中,在第二年度上半年组织进行评估。

  (三)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按上级主管部门及集团要求,结合公司规划执行情况进行。

  第十四条

  战略规划的评估应综合研发、生产、品控、营销、盈利能力、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规范化管理、资源条件、对竞争对手和市场的理解、学习能力等多方因素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结论和建议,为公司战略规划调整提供保障。

  第十五条

  当以下情况出现时,战略规划应随之调整:

  (一)集团战略规划进行了重大调整。

  (二)公司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三)上一年度经营情况与战略规划中的年度目标出现重大差异。

  (四)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五)内部资源和能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六)总经理办公会基于对经营形势的判断认为有必要调整发展战略规划。

  (七)各子公司战略规划若有调整必须先上报调整报告,通过审批后,再列入公司战略规划。

  第六章

  奖

  惩

  第十六条

  战略规划执行单位及子公司对本单位战略规划的编制、评估、实施、调整等负责,依据年度评估意见,按年度经营责任书进行考核;战略规划总体内容实施完成率不得低于80%,并纳入后期评估考核。

  第十七条

  各单位未能履行职责或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决策失误和投资损失的,公司将追究单位领导人员或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

  未按国家有关部门、集团或公司战略规划管理规定执行,给公司战略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或被国家有关部门或集团通报批评的;未按规定按时上报本单位规划及滚动计划;随意实施战略规划中没有的内容;公司将予以通报批评,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单位主管领导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相应的经济处罚,处罚金额为1000元至5000元。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战略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需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要

  在“分析-决策-执行-反馈-再分析-优化调整-再执行”的循环过程中实现战略目标,各子公司应按照此制度及时做好修订工作。

  公司战略规划篇2

  苦练基本功,精细运作,强化执行力,务实进取 全面实现**科技公司二ОО六效益年 -**科技公司二ОО六年战略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战略背景分析 一、外部环境 ㈠、宏观环境 1、世界经济关系进一步改善,拥有和平的发展环境和稳定的政治局势。 2、国家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民营经济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企业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 3、十一五计划如火如荼,政府部门信息化进度加快,充分利用IT业带动各行业发展。 4、手工操作模式必然被电脑信息化所代替,这是发展潮流,也是历史趋势,同时也是历史机遇。 ㈡、行业环境 1、市场分工明细化,需要专业的一流的营销公司。 2、应用软件行业正处于全面发展时期,各种应用软件有待开发、完善。 3、目前河南应用软件仅占40%的市场份额,40亿元的市场已被开发,还有200亿元的市场尚未开发,市场潜力极大。 4、“产品开发、服务理念、创新意识”的竞争将是应用软件营销公司之间的竞争主题。 二、内部环境 ㈠、有利环境 1、公司拥有国内三大应用软件之一的金蝶软件,并且拥有最好的营销、技术人员。 2、公司以硬件开发为基础,充分利用实体成分,与软件营销形成了互相促进的效果。 3、公司遵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采用战略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已初步形成了学习、发展、团队、协作的企业氛围,为吸引和凝聚精英人才打造了基础。 ㈡、劣势环境 1、公司的市场网络没有建立起来,且没有牢固的客户群,客户质量有待提高。 2、公司的各项制度仍不完善,执行力欠缺,特别是战略指导、文化渗透、制度贯彻等方面急需加强。 3、公司没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现有产品成本较高,运作资本颇受限制。 第二部分 目标体系定位 一、 总体目标(2006.1.1—2006.12.31) 二ОО六年公司以稳健的步子发展,通过全体员工的艰苦奋斗,逐步做稳郑州市场,同时达到省内市场10%的占有率,为实现公司的国内十大应用软件厂商之一的最终目标奠定物质基础。这一阶段主要是公司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㈠、起步阶段(2006.1.1—2006.6.30): 以金蝶KIS系列为主打项目,辅以硬件开发,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奋斗,做稳郑州市场,逐步完成郑州市应用软件销售龙头企业的目标。 ㈡、发展阶段(2006.7.1—2006.12.31): 以郑州为圆心,以关系地为基点向省内各地开展业务。巩固郑州市场,对外扩展业务,逐步达到省内市场10%的占有率。 二、具体目标 ㈠、起步阶段(2006.1.1—2006.6.30): 1、资本扩张目标: ①购置汽车一部

  ②电脑三台(包括笔记本) 2、经营规模目标: 公司固定资产达到80万元 3、人力资源目标: ①培养骨干5人 ②团队规模达到30人以上。 其中,办公、技术、业务人员比例为1:3:5 4、结构目标: 增设电话营销部 5、产品目标: ①做到金蝶软件一级 ②邦永河南总 6、事业目标: 寻求合作伙伴两个 ㈡、发展阶段(2006.7.1—2006.12.31): 1、资本扩张目标: ①购置汽车一部

  ②购置房产一处 2、经营规模目标: 公司固定资产达到100万元 3、人力资源目标: ①培养骨干10人 ②团队规模达到50人以上。 其中,办公、技术、业务人员比例为1:3:5 4、结构目标: 增设客户服务部、产品研发部 5、产品目标: ①开发房地产、物业管理应用软件 ②硬件投资机箱、电源 6、事业目标: 寻求合作伙伴三个 第三部分 发展战略 一、 战略定位 继续执行以硬件开发为基础,全力发展应用软件事业的快速发展战略。在快速发展中保持稳健、良好的增长势头,以市场扩张、产业拉动和规模发展为目标,建立科学的战略实施方案和战略控制体系,加强资源配套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设,确保全年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

  战略思路 ㈠、以构建战略联盟为基点,扩大资本融合;提高技术降低产品成本。 ㈡、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完善现代企业运作制度,提高企业规模收益。 ㈢、以塑造文化为目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对员工行为的指导力。 第四部分 整体工作措施 一、 求真务实,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实施精确化营销 ㈠、构建战略联盟: 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战略武器。**科技将以绝对领先的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准为基石,以一流的服务为后盾,构建**科技联盟。大力发展联盟伙伴的生态链,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 ㈡、多元化经营方式: 1、以金蝶小单子起步,稳定公司资金,同时开展以下方式,多点经营: ①开发物业管理应用软件 ②完善房地产行业的应用软件 ③充分利用金蝶、用友等合作伙伴的有效信息选择目标客户 2、以金蝶的中间件、ERP实施,开发大客户。示例如: ①中间件 黄委会 ②ERP实施 商都集团 ③商业职能 商业银行 3、充分利用政府关系及社会关系全面开展业务。示例如: ①政府关系 沁阳:陈敬如 ;西平:王新强 ;登封:马万里等 ②社会关系 朋友、同学、亲戚等 ③客户关系 固定客户群 ㈢、以集中优势资源开发集中市场为原则,对重点市场进行细分 1、针对公司两大产业的客户群体建立起完善的客户数据库,有效利用客户资源,加强客户管理;同时精细划分客户群,把高端市场的大客户群体和普通市场的一般客户群体分级管理。 2、应用软件以郑州为中心,确定关系地为省内重点开发和促进市场,全面开发省内市场。同时,根据中心市场的确定,构建健康的销售网络。 3、重点市场上要重视营销手段的精细化,特别是在吸引客户、跟踪客户、维护客户、销售渠道、销售促进等环节中采取个性化工作方法,运用业务拜访、技术推广会、销售竞赛等开展相对应的精确化业务活动。 二、 求实创新,关注市场动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㈠、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挖掘产品卖点。业务员要坚持“勤联系、多拜访”的工作方法,总结客户使用产品的情况,不断挖掘产品的市场销售卖点,结合技术部门进行产品推广,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㈡、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目前,房地产和物业管理方面的应用软件还处于雏形阶段,急切需要现代化的应用软件管理模式。 ㈢、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把客户服务作为产品的组成部分,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服务的内容,并着重强调服务深度和水平。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标准化服务措施,定期开展培训班、研讨会等交流活动。 三、 苦练基本功,加强内部控制,实施人性化管理 ㈠、以提高执行力为核心,加强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㈡、以提高凝聚力为核心,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㈢、以提高学习力为核心,加强企业文化管理 第五部分 目标诊断与考核 一、 目标负责人 公司总体目标管理由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负责。总经理办公室在总经理的指导下认真做好各部门的目标组织、实施、协调、检查和考核 工作。各部门目标的制定及管理由各部门经理负责,并按照此程序进行。 二、 组织诊断会议 这是确保公司目标实施的主要手段,即在总经理主持下,由总经理办公室组织各部门针对本部门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每季度进行一次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下步整改计划。 三、 总经理目标诊断会 总经理组织目标诊断,应在诊断前一周向各部门发出书面通知(由总经办制定,总经理批准)。由各部门自行检查对照,各部门经理要组织本部门员工广泛调查、收集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做好诊断前的准备工作。总经理目标诊断会由总经理、总经办、财务部及各部门经理参加,根据方针目标执行情况逐项检查工作效果。由部门经理汇报,并解答总经理及其他人员提出的问题。然后全体与会人员对于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制定整改计划,由总经理责成有关部门组织整改。 四、 评价及考核 根据目标实现的情况,对每条目标值给予评价及考核。参加人员对目标评估后,将完成情况分为甲、乙、丙、丁四级。甲级:超额完成目标。乙级:完成目标。丙级:完成目标75%(包括75%)以上,但尚未完成目标。丁级:完成目标75%以下。 五、 奖惩制度 对目标进行诊断评价,对甲级、乙级目标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作为年终考评依据;对只达到丁级目标的要追究责任,认真分析原因,帮助纠正,并给予适当的处罚。 六、 附则 ㈠、要求: 各部门的目标应计划要求进行定期检查诊断,对存在的问题按职能分解,及时整改,妥善解决。 ㈡、印发通知: **科技公司2006年整体战略发展规划已经公司总经理办公室讨论通过,现予印发。望各部门以公司发展大局为重,紧跟公司发展步伐,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把握公司总体战略目标和总体发展规划,突出工作重点,理顺工作关系,跟上公司发展速度,围绕公司目标,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质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公司战略规划篇3

  关键词 易贝网 战略规划 中国模式

  易贝网,1995年由皮埃尔・奥米迪亚创立,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网站,它的极速扩张让它开始成为国际电子商务界的代表。中国的第一个C2C网上交易公司易趣网在2003年被易贝网收购,这次收购使易贝网摇身一变,成为最大的在线交易公司,在中国拥有90%的C2C网上市场份额。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淘宝网开始运营。阿里巴巴在2003年5月创立了淘宝网,到2005年,淘宝网已控制67%的市场份额,跃身成为中国C2C市场的领导者,而易贝网只有29%。易趣与淘宝的公司运营策略有本质的差异,本文将从公司战略规划方面分析易贝网在中国电子商务环境下失败的原因,对今后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电子商务公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易贝网进入中国的SWOT分析

  按照这种分析模式,易贝网进入中国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易贝网并没有发挥自己的长处,而是故步自封,对中国的商业环境没有认真考察和研究,失败在所难免。

  二、易贝网的市场进入战略规划

  易贝网市场进入战略的制定是基于对中国市场的调查,相信中国是其未来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反思过往进入日本市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雅虎更早地进入日本市场,导致其在日本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易贝网想要利用“先发优势战略”,比其他竞争者更早地进入中国市场,从而获得一定优势。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电子商务公司,成功地获得了85%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对易趣网的收购成为了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另一个战略规划。然而,易贝网忽略了易趣网在收购之前就开始收费以至于造成大量客户流失的问题。另外,易贝网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计划和规范了相应策略,即采用企业的资源基础理论,一切都进行标准化市场策略模式,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资源可转变为企业独特的能力,实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可是,易贝网对自己的标准化战略过度自信,以至于其运营战略从未改变过,显然这很难适应中国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

  三、易贝网的运营战略规划

  2006年,易网决定停止运营在中国的网站。2003年到2006年,仅仅3年的时间让一个国际互联网产业的大咖在中国受到了暴击,易贝网不仅在市场战略规划存在问题,在运营战略规划上更凸显出其失败的原因。

  其一,易贝网的组织结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信息的传播从公司的高层到低层,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总部。比如易贝网中国管理公司需要向易贝网美国总部的管理公司报告事项从而让其协助做出决策。在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易贝网延续着这样的管理结构,使得不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现状的美国高层决策者做出不适应中国当地文化和政策的决定,严重制约了易贝网的发展。作为一个全球化公司,易贝网的结构层次有很强的总部控制性。这种结构确实可以有效利用资源,但其缺乏沟通且响应外部变化反应迟缓,决策集中在总部管理层的少数人手中。易贝网在中国遭受了这种结构的打击。例如,易贝网在将易趣网的中国用户从中国服务器迁到美国服务器的那一天网络流量下降了一半。然而易贝网的首席执行官惠特曼直到她一个月后访问中国时才知道这个问题。

  其二,易贝网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在2002年,互联网在中国是新型事物,大多数在线用户的年龄在10到20岁之间,这与易贝网的市场营销策略(针对20~40岁之间的中产阶级女性)严重不符。这些年轻的用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网络聊天和游戏上而非购物。当然,这个中产阶级人数也为易贝网提供了机会,因为“临界质量”原理同期存在,新的用户数量会跟裂变反应一样爆发并剧烈拓展。可是,他们专注于20~40岁之间的中产阶级收入者,他们认为这才是中国的主流买家和卖家。仅针对这个小集团服务使他们错过了更多的潜在客户。淘宝在大量调研后得出的结论是,将目标定位与20~30岁受过良好教育的客户,主要是针对学生。这些年轻人作为互联网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会跟随互联网活动实现指数型增长。淘宝和易贝网在客户定位上的差异加速了易贝网的失败。

  公司战略规划篇4

  近年来,**铸管集团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效益年年保持快速增长:20xx—20xx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2.32%,利润年均增长43.38%,职工收入年均增长13%,资产年均增长27.95%。今年,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仍然实现了逆势增长,1—5月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99%,利润与去年基本持平。为充实发展后劲,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集团公司自我加压,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目标——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目标是:提前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职工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对标国际一流企业集团,加速打造“六个最强最大”;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1500亿元,发展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名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如何稳步推进战略规划目标,如何确保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强化落地”就成了关键。对此,集团公司紧紧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结合整改落实方案的制定,在明确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细化战略规划具体步骤、方法、措施和责任人,推进战略规划落地,努力实现科学发展。

  一、积极引导,强化落地意识

  从学习调研到整改落实,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战略规划制定的引导,不断强化战略规划落地意识。期间,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明忠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动员讲话、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和主持战略规划专题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集团各板块及其三级企业制定完善战略发展规划,先后专门听取了**铸管股份、**重工、**置业、际华轻工公司等板块企业以及际华3502公司、**重工天津移山公司、富阳金鼎公司等三级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专题汇报。刘明忠针对**铸管股份如何加速打造“最强最大的球墨铸铁管研发生产基地,最强最大的钢铬板研发生产基地,最强最大的双金属复合管研发生产基地”、**重工如何加速打造三个主业、五大工业园区和实现“三级跳”、**置业如何实现“一体两翼”发展模式、际华轻工如何加速打造“最强最大的军需品研发生产基地,最强最大的职业装研发生产基地,最强最大的职业鞋靴研发生产基地。”、际华3502等服装企业产品结构如何实现“三个三分之一”、富阳金鼎公司如何打造具有完整产、供、销产业链的大公司等目标,反复强调要在明确战略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的同时,更要增强落地意识,以科技、市场和人才为基础,把战略规划构想转化为文字方案,把文字方案细化为具体的数据和项目,把数据和项目明确为具体的责任人和时间进度,确保战略规划真正落地,落地能扎根。

  二、层层推进,实现三个落地

  集团公司在确定整体战略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层层推进战略规划落地,明确将战略规划目标分解细化到各二级公司、三级企业以及总部机关各部室。要通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各种突出问题,结合整改落实方案的制定,继续坚持边学边改,围绕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制定自己的支撑性战略规划,实现三个落地:一是各二级公司根据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目标,相应制定自身的三年滚动发展规划,提前布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相关项目、数据、负责人和时间进度,确保集团公司三年滚动规划和“十二五”目标在二级公司层面落地;二是各三级企业在集团公司和所在二级公司的指导下,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和二级公司的战略规划目标,制定自己三年滚动规划,提前布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相关项目、数据、负责人和时间进度,确保集团公司和二级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在三级企业落地;三是集团公司总部机关各部室对照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目标,相应提出本部门业务三年滚动规划,提前构想“十二五”规划,明确相关业务、数据、负责人和时间进度,确保集团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在总部机关各部室落地。通过层层推进,实现三个落地,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

  三、加强培训,提高落地质量

  领导干部带头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为加快推进集团公司战略规划落地,提高落地质量,集团公司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推进战略规划落地上做表率,明确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亲自学规划、做规划,通过提前布局“十二五”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上水平,在学习规划、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提高学管理、抓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战略规划落地的质量。为此,集团公司积极建设自身教育培训平台,并在今年6月9日成立了**铸管集团人才学院,并将结合战略规划目标,重点针对领导干部和战略规划目标相关项目负责人开展大规模培训,为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集团公司又于6月10日举办了为期一天的“十二五”战略规划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战略规划工作思路、编制要求与问题探讨、经济技术 指标测算等,基本涵盖了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的全过程,同时明确各级企业在战略规划编制上要做到“三化”:编制报告要规范化、战略项目要数字化、规划业务要专业化,并强调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滚动调整。

  公司战略规划篇5

  1、 对竞争环境没有充分调研、判断失误。

  市场上许多公司没有充分调查竞争环境,忽略了竞争对手的针对性打击,造成重大损失。每个公司发展战略都是根植于市场竞争的,要细致了解竞争对手,研究竞争者的战略目标及与现状的一致性、风险观念、经营理念、组织结构、企业文化、营运历史、营销战略、潜在能力。同时根据对比研究分析确定自有优势:价值链、成本优势、差异化、多样化、技术优势、核心能力。战略规划的信息包容度决定了常规知识与具体实践要充分结合。只有充分知己知彼,才能发挥公司独特竞争优势,在战略上处于有利位置。

  2、 战略规划随着时间推移、环境演变忽略了其有效性。

  不少公司乃至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公司,经常忽视或误解竞争环境中变化的征兆,最后导致自身的竞争优势受到侵蚀。公司必须逐步培养一种对竞争环境变化敏感的公司文化,构建快速机动的竞争信息系统,正确定义自己的竞争空间,全面考虑动态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以及新生竞争者。对于公司价值链的每个环节相对于竞争对手进行优劣对比,随时整合公司的各种增值活动,以创新方法为公司增添竞争优势,使之立于战略高地。

  3、 多元化盲目扩张消弱价值基础。

  许多企业在取得一定阶段成功后开始不顾自身条件一味追求多元化,特别是盲目进入不相关多角化领域,结果往往遭到狙击,消减了企业的价值基础。所以进行多元化扩展时要注意逐步进入相关多角化领域,尽量避免不相关多角化领域,紧扣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使新业务能够迅速产生协同效应,对整个企业现有价值链起到有效补充作用。所以新的业务能否成为公司现有价值链的自然延伸或有效补充,才是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标准。

  4、 旧组织结构制约战略执行。

  新的战略规划要跨越不同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并使之协调整合,主导核心流程。这对于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超出了其适应范围。企业需要界定新的战略规划,找出涉及战略执行的关键部门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设计相应的能够使之相互协调和整合的组织结构。确立明确统一的目标,保持各相关部门有效的沟通,运用好能够跨职能部门的现代组织结构,才能使新的战略规划得以协调执行。

  5、 公司过于追求某些武断的既定目标。

  在平稳的竞争环境下,公司战略监控流程往往包括:(1)制定战略及确定具体目标;(2)围绕目标实施战略;(3)以目标为参照评估实际效果。但是遇到多变的竞争环境,公司一味追求武断的目标往往会使战略控制体系失衡,造成断裂。公司应该对目标本身实时评估,随时根据自身及外在情况调整目标。逐步建立符合战略目标的公司文化,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应规范准则,促使三者协调一致,确保适应外部多变竞争环境,才能稳步实现战略目标,使得公司良性发展。

  公司战略规划篇6

  关键词:证券公司战略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不仅着眼于短期风险管理,还要对长远期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从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上进行风险控制,还要从战略层面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局部风险进行控制,还要对全局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还要分析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分析证券公司对各种风险的承受能力,从而实现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的全面、高效发展。因此,战略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的基础,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也就是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目标是提高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业务发展和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战略风险管理是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评估和应对,对经济资本进行战略性配置,以促进证券公司业务战略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战略风险管理的现状与不足

  证券公司目前并没有明确开展战略风险管理,只是在进行战略规划时提及风险防范措施。战略规划也仅仅是提出了未来几年证券公司的发展目标。至于战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战略资源配置和资本配置等更是无从谈起,证券公司的战略风险管理存在较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证券公司进行的战略规划主要是市场竞争策略,缺乏对战略决策的风险或不确定性进行的分析。

  1.2风险管理也只是基于业务条线的风险控制,是为保障市场竞争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缺乏对风险的有效管理。

  1.3只局限在规划层面,缺乏具体的实施措施,难以直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计划中。而且也缺乏根据对战略风险的持续识别和评估,进行战略调整。

  1.4只是指明了发展方向,但是对证券公司的现有资源缺乏客观的分析,更缺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配置和管理。如对资本、人力和物力的有效配置和管理。

  2.战略风险管理的总体构想

  2.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2.1.1战略风险管理的内涵。

  2.1.1.1对战略规划的风险管理。根据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对战略目标、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中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的潜在风险进行系统的识别,并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和风险管理措施来避免或降低战略决策的风险。以风险为导向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是战略风险管理的最有效办法;

  2.1.1.2对风险管理的战略规划。从长期的角度和战略的高度,对风险管理和体系建设进行良好的规划,确定实施方案,运用经济资本配置,强化竞争优势,确保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在未来三年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就成为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

  2.1.2战略风险管理的意义。

  2.1.2.1有助于对未来的金融创新和战略决策(业务、机构、人员、资本的战略布局)进行风险评估;

  2.1.2.2对未来的风险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未来的风险损失;

  2.1.2.3有助于成体系地对未来风险加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使风险转化为可以利用的发展机会,从而促进收益的稳定增长。

  2.1.2.4有助于减少被动性的风险资本准备,减少风险资本的占用,从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2.1.2.5有助于减少流动性头寸占用,从而降低成本。

  2.2战略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战略风险管理体系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策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流程体系、技术体系、文化体系等。

  2.2.1政策制度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策略等部分。

  公司战略规划篇7

  [关键词]中央企业;战略管控;特点;问题;管控体系构建

  1.央企战略管控的内涵、本质及特点

  1.1央企战略管控的内涵

  央企战略管控指的是央企通过选择组织战略和结构,建立科学的战略控制系统,并对本部和多级下属类企业的战略实施进行监控与评价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央企战略管控是央企战略执行力的具体表现。央企总部的战略管控指的是的为了实现央企整体战略目标而采用系列的政策、程序和方法对实属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指导,简单的讲就是央企战略管理的具体管理手段和方法。战略管理对象不仅包括央企本身,而且也包括下属的子公司。战略管控在央企的整个管理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战略管控的模式同自身资源的适宜性直接影响央企的健康持续性发展。

  1.2央企战略管控本质

  通常而言,控按照总部集权程度和分权程度的不同,可将央企管控划分为运营管控、战略管控和财务管控等不同类型;其中战略管控是央企管控的主要模式,对央企的长远发展影响最大。战略管控同央企的其他两种管控模式相比较,不管是战略管控、业务介入、人事管理、绩效管理还是资源共享的管控内容和管控深度都不相同。

  1.3央企战略管控特点

  (1)管控层级多极化特点

  大型央企集团的管理层同一般规模的企业管理层相比,存在管理层级较多、战略协同难度大等特点。一般情况下,央企的管控层级可分为三个层级。其中战略层级包括央企自身、央企下属子公司及子公司下边的子公司。央企战略管控对象复杂繁多,不仅要实施对央企总部的战略管控,还须对下属子公司进行有效战略管控,并协调好央企总部同下属子公司间的各种矛盾,使央企总部同子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保持一致,即战略协同。故央企战略管控层级呈现多极化特点。

  (2)战略管控执行过程化特点

  央企战略管控从战略计划方案筹划到战略方法规划制订,最后到战略方案的实施及实施阶段的监控及评价其实就是一个PDCA循环的过程,故战略管控执行具有过程化特点。

  (3)战略管控主体多元化特点

  规模较大的央企集团通常是由独立的法人所组成的战略管控主体,央企在战略管控涉及部门较多、层级较多,相应的战略管控的主体也较多。战略管控的主体不仅有央企总部,同还包括央企的下级子公司。故央企战略管控主体具有多元化特点。

  (4)战略管控目标差别化特点

  就央企战略管控目标而言,央企总部同下属子公司的战略管控目标不相同。央企总部的战略目标是通过管控使子公司的业务同总部业务协同;实现央企整体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和战略布局的优化。而子公司的战略目标则是追求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故央企战略管控目标具有差别化特点。

  2.央企战略管控体系的构建

  2.1央企战略管控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原理

  (1)柔性设计原理

  央企战略管控体系具有政治和市场双重导向、管控业态复杂多样、容易受内外部环境影响等特点。故在战略管控系统设计时应遵循柔性设计原理,建立基于整体顶层设计的多个相对独立的业务模块和控制模组,根据主体企业的战略使命、内外部资源和环境差异进行个性化魔方式组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软系统式战略管控模式,以确保集团战略整体一致性和个体战略适度独立性的有效统一。

  (2)系统设计原理

  央企战略管控的管理层级多,一般都会多过三级,甚至更多。战略管控体系涉及总部对子公司的多层级或者跨层级的管控,同时还需对央企总部、子公司、孙公司内部微观层面的管控。所以,在进行央企管控体系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从战略体系整体结构出发,遵循复杂巨系统的结构设计和管控原理,科学合理设计央企总部及子公司的管控层级,并制定详尽的可行的管控方案。

  (3)动态设计原理

  央企战略管控体系是一个动态及开发式的管控系统。管控系统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及输入体系、输入体系的相关构成体系的元素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故在进行央企战略体系设计时,应结合央企发展实际情况,采用信息交互和体系评价反馈等方式使央企能够自我调节,不断完善战略管控体系。

  2.2央企战略管控体系构建内容

  在央企战略管控中,组织管控是整个管控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央企应加强对战略管控委员会及职能部门的设立,并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切实落实责任对总体战略进行科学制定,实施及监测评估和优化调整;央企战略委员会与相关职能部门应覆盖央企总公司及子公司,建立健全战略组织体系,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就央企组织管控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总公司子公司的治理;组织结构层级;管控权限划分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措施制定等等。

  流程管控是央企战略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央企应重视流程管控,透彻地分析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通过聘请专业公司对央企的管控流程进行设计,保证央企战略管控体系流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及高效性。流程管控包括集团总体战略规划、业务战略规划、子公司战略规划等战略规划制定,战略计划与实施,战略监控与评估等核心管控流程,还包括战略调整、战略风险管理等辅助管控流程。

  制度管控是央企管控的重要保障,是企业管控的重要内容。央企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总公司和子公司经营行为;通过完善法人治理制度、规范工作行为;持续开展检查、反馈、改进、评价与考核。从而有效提升央企战略管控绩效和央企的核心竞争力。

  3.结语

  综上,构建科学高效的战略管控体系是央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所以,中央企业应对战略管控体系构建的研究,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管控体系,进而促进中央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简要的对央企战略管控体系构建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引起相关央企的注意,积极探索战略管控体系构建方法。

  参考文献

  公司战略规划篇8

  1企业集团与集团财务管理的关系定位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大型企业或大型公司为核心,通过协作、联合、兼并等方式,把具有生产、技术、经济联系的各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以资产联结和契约合同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大规模、多种形式、多层次结构的企业法人联合的组织形态。判断一个企业集团是否属于本质意义上的企业集团,主要的不是看在形式上是否由多个法人构成的联合体,而在于这种联合是否能够遵循集团组建的宗旨: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并借此确立集团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而集团财务管理是实现上述功能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它与集团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等其它重要职能一起构成集团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集团总部所控制的中心职能。作为集团重要职能之一的集团财务管理不同于一般公司法人的财务管理,其特征主要是由其治理结构———即企业集团的多级法人制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1)在财务管理主体上,对应于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呈现为一元中心(集团总公司)下的多层级(各子公司和孙公司)复合结构特征;2)在财务管理目标上,企业集团呈现为成员企业个体财务目标对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在战略上的统合性,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目标对成员企业目标的指导性;3)在财务管理对象上,企业集团体现为多级理财主体(各级法人)各自资金运动系统的一体化复合结构特征;4)在财务管理方式上,企业集团体现为高度的全面预算性和财务战略、财务政策、财务管理制度的一致性。集团财务管理与集团管理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一,而集团财务管理的特征是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一。

  2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管理战略的关系

  定位企业战略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企业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运行情况的一种总体表述。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集团总部对实施企业集团全局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对集团未来几年所做的科学预测与合理规划。企业集团不同于一般的法人企业,这是由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所决定的,由此决定了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与单一企业法人的战略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最主要表现在内容上,集团战略所要包括的内容更多更广泛,不但包括母公司的发展战略,还包括各成员企业的战略定位与选择,由此集团战略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从操作实务(一般指战略的制定过程)上来分,集团战略可以分为经营战略和支持性战略,支持性战略也可称为执行性战略,执行战略隶属于经营战略,对经营战略起支持作用。

  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对集团的经营战略从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全面的支持,是集团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财务战略是为适应企业集团总体的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金、并在组织内有效地管理运用这些资金的方略。而财务管理的规划是为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需要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主体所进行的组织设计、制度设计等一系列规范性建设。两者一起构成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一个企业集团的成败,最基础的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我们在制定集团的战略时,一般侧重于构建企业的产业发展线,属于集团的经营战略,经营战略是全局性决策战略,它侧重于从竞争对手的分析中来确定自己的经营定位。而要保证经营战略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种支持性战略的配合实施,即构建集团的支持性战略,以从资源配置和管理控制的角度充分保证经营战略的实施。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它从财务的角度对经营战略起全面支持作用,它与技术创新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等一起共同构成集团经营战略的支持系统,而经营战略对各支持战略的规划起指导作用。集团经营战略与各支持性战略的关系可以从集团战略规划结构图(图1)清楚地看出:

  1)集团经营战略对各执行战略的指导作用关系;2)各执行战略对经营战略的支持作用。经营战略和执行战略一起构成集团战略规划。集团财务管理战略与集团战略的关系是进行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依据之二,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定位是集团管理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之二。

  3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三步六分法”

  一般来说,财务管理的主体涉及到三个层面,集团总部决策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部门和成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应该是集团总部(母公司或集团公司)最高决策层站在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对企业集团财务活动所实施的整体性战略规划、政策指引、制度规范与决策督导,而不直接涉及各种日常性的、琐碎的、技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事宜,甚至可以不涉及到财务部门的具体建设。它与集团的成员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层面上的两个概念,与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同的两种操作,集团的财务管理战略也可以由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提出方案,由集团的高层决策层进行决策,但两者的执行主体不同,所以也是不同的两个层面。

  同时,还值得指出,我们这里所指的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和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咨询存在很大的区别,财务管理咨询通常受企业集团战略与财务战略的指导,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严格的诊断分析,侧重于企业集团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的内容。而我们所进行的财务战略规划通常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步进行,并对战略起到一个支持性的作用,侧重在第一层面上的内容,通常成为企业集团发展和财务部门发展的规划性文件,所进行的分析侧重于外部环境分析和集团整体的经营状况分析(当然对财务管理本身同样需要进行诊断分析),其内容侧重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财务管理战略的定位等内容,而不对部门的建设,具体的财务操作制度与规则的制订等进行策划。这样总结出一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构建方法,即“三步六分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所进行的战略管理咨询)推广运用,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三步”是指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三个步骤,即从分析到设计到实施:“六分”是指它的六个组成部分。可用图2表示。

  “三步六分法”是我们在从事集团战略管理咨询过程中针对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财务管理战略与集团战略的关系而创造的一种战略规划的方法,它不但对从事咨询行业的工作者有很大帮助,也适合集团内部发展的战略管理,是一种比较系统而实用的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方法。“三步六分法”的“三步”中,每一步的运作都包括许多的方法,在进行环境分析时,通

  常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以充分把握影响集团财务管理的因素和财务管理的趋势,对内部环境更要进行充分的诊断、分析,以充分了解集团的现状。在进行设计阶段的步骤时,同样离不开充分的调研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集团战略是落脚于集团第一层面的职能,但在调研时,一定要对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进行适当的调研,以实现一次自下而上的过程,保证战略的可实现性和科学性。设计是“三步”中的关键,是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重点。在进行执行计划的规划时,同样要充分考虑内外条件,对战略实施的各个方面提出建议或规划,切不可脱离集团实际而制定过高的目标。“六分”是指集团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的六个组成部分,每部分都包括一系列内容,实际工作者应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地对所包括的内容进行分析,再构建符合集团战略发展需要的财务规划、财务战略和财务实施计划,以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集团战略管理中的应有地位。

  参考文献:

  [1]李悦。产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赵德武。财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胡奕明,曾庆生。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发展前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8-21.

  [5]吴建茹。试论股份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J].经济观察,2000,(3):11-14.

  公司战略规划篇9

  一、引言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战略管理和战略实施的流程 战略实施是由多个要素相互关联形成的立体框架,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得出“战略共识、战略协同和战略控制”是构成战略实施的三大衡量要素(Weathersby,1998;Karami,2005)[4]。对战略实施流程的研究,比较典型的学者是Hrebiniak,L(1984)[5],他认为战略实施的过程中,管理者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管理者会将战略目标分为一系列的更小的任务,以有利于战略的实施,即战略分解。Pearce和Robinson(2003)[2]也强调了战略分解的重要性,对战略实施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划分,即细化、调整与控制。

  (二)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性 (三)战略有效实施的障碍 (四)战略有效实施相关方法研究

  国外学者Esteban R et al.(2008)通过研究从战略成功实施的5个维度(战略形成过程、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跟随、领导机制和员工激励、政府的领导)提出了保证战略有效实施的相关建议。Kevin L et al.(2000)在战略结构(Hamel and Prahalad(1996)明确的基础上,结合平衡计分卡(Kaplan and Norton,1996),以战略结构中的结点为节点,构建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战略分解方法体系,提出一种适应于英国银行业的连接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桥梁的方法,使得信息能够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两个方向进行传输。

  国内学者提出的战略有效实施方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其一,利用平衡计分卡法将企业战略目标按照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成长四个角度进行分解和考核;其二,张卫国(2007)从控制论角度构建了复合战略控制系统,它是在传统的反馈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添加前馈控制功能,使战略控制系统既能对未来风险进行防范,又能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进行及时的监控;其三,李雪松(2007)建议企业可通过鱼刺图战略分解法提取关键绩效指标,找寻到指标间的因果关联,并将之层层分解落实至员工,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产生实质的效益,它是一种适用于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进行绩效管理方案设计的强力武器。

  (五)本文的研究重点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如何将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有效衔接,确保战略有效落地成为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战略管理的流程划分为包含战略制定、战略分解、战略执行、战略评估、战略调整五个环节的循环过程,即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加入战略分解这一个关键环节(见图1)。战略分解实施则包括战略分解、战略执行、战略评估、战略调整四个环节,指借助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按照一定的划分标准,合理地将已有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使总体战略目标转化为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甚至每个员工的具体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明确责任主体、指出战略执行途径,确定战略执行考核依据,是战略得到切实到位的执行与贯彻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战略分解实施相关方法进行分析,提出适用于中国企业特点的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战略分解实施方法,目的在于确保公司战略的一体化协同落实,不断提升战略执行力,为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三、理论研究

  (一)战略分解实施方法研究

  在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战略目标分解方法,目前在管理实践中较有影响的方法有: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法(BSC)和战略地图法(SM)。各方法的优劣点及适用条件概括如下:

  1. 目标管理法。1954年,美国著名学者提出了经典的目标管理法,是指在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主要包括“确定目标”、“目标指导与反馈”、“目标实现考核”、“激励回报与考核挂钩”的四大循环,该方法不仅仅在于目标的确定,还强调了目标的“管理”。其优点为目标明确、员工参与率和工作积极性较高;但主要缺点为目标易短期化,与长远战略联系不够紧密,且偏重于纵向的分解、淡化了横向的目标协调与一致。从国内外企业运用情况可知,该方法比较适用于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战略和目标明确、以任务和成果为导向的企业。

  2. 关键绩效指标法。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将企业战略目标经层层分解产生起到关键作用的战术指标,对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进行监测,有助于各级部门明确自身职责,其缺点是“关键”指标缺乏全面性,难以制定通用的指标体系,因此该方法常融入到目标管理和平衡计分卡中同时使用,适用于战略目标和业务重点明确、内部沟通顺畅的企业。

  3. 平衡计分卡法与战略地图。20世纪90年代出现并方兴未艾的平衡计分卡法,是指通过建立包括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将企业目标进行划分,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评价与考核。其优点为以战略为核心、过程与目标管理并重、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其缺点为目标体系庞大、指标多元化难于统一量化。适用于将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相结合、重视企业综合能力培养、管理基础较好且规范化的企业。战略地图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依据四个层面目标的相互关系而绘制的企业战略因果关系图,是描述战略的工具,通常与平衡计分卡同时使用。

  (二)战略计分卡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上述战略分解方法并不是独立存在和相互对立的,往往可以交互使用,或者复合使用,它们之间有许多原理是共通的。鉴于各种管理工具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实践中得到合理的运用,因此,我们应注重方法实施效果,无需夸大其中任何一个管理工具而排斥其他管理工具,避免脱离实际“照搬照套”,力求做到以企业实际情况为主、博采众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企业特色的战略分解方法创新之路。

  鉴于此,本文提出采用“战略计分卡”(Strategy Scored Card,简称SSC)的方法来进行战略的分解实施及评估与考核。即通过建立一整套战略分解体系,以平衡计分卡法为基础,融合关键绩效指标法和目标管理法的优点,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系统地分解、实施及评估与考核。该方法包括战略目标体系的构建、战略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战略目标体系的评估与修正。

  (四)战略计分卡实施内容与步骤

  本文以组织结构体系包括总部及所属单位的企业为例,将战略计分卡的实施步骤概括为十六个步骤,实施流程图见图2。

  (一)战略计分卡实施内容与步骤

  第一步:确定公司级战略和规划主题(以下简称战略主题)。战略主题是指能体现公司战略成功的主要方面,反映了公司高级经理们认为必须完成的东西,它往往关注于为了获得战略成功所必须做的事情,由此它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内部运营上。总部战略管理部门对公司总体战略目标进行梳理并组织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的战略管理人员召开战略研讨会,将公司总体战略分解为若干战略主题,初步确定各战略主题的负责人。

  第二步:构建公司级战略地图。在梳理公司组织架构、分析机构与职责的基础上,结合战略主题,由总部战略管理部门构建公司战略地图(初稿);组织召开公司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人员参加的战略讨论会,对战略地图(初稿)进行审议,在得到会议修正和确认后,形成战略地图(终稿),并对战略地图进行文字表述,编制战略主题转换表,报总经理办公会审批。

  第三步:确定公司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表。根据战略主题转换表中的各战略主题目标,确定公司战略目标体系。其中,各指标应以公司相应战略和规划为时间跨度,以年度为时间节点;由总部战略管理部门采用关键成功要素分析、价值树和价值差距分析等工具和方法,确定公司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

  第四步:编制公司级战略计分卡和战略行动计划表。根据各战略主题关键目标,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战略计分卡的编制(样表可参考图4),并建立战略计分卡的指标库(包含战略计分卡中每一个指标的详细解释);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汇总现行实施的各项经营计划,组织总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战略管理人员分析各项计划与平衡计分卡中战略目标的关系,建立行动计划界定表(明确每一个计划与每一个战略目标的关联性),挑选出与公司战略目标直接相关的行动计划;通过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或关键驱动流程等分析对公司现有的战略目标对支持的行动计划进行讨论,寻找一些必要的但被遗漏的行动计划;将前两个步骤确定的行动计划与战略预算资金等资源相连接,对所有的经营计划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行动计划;对经确定后的所有行动计划进行编号,将计划编号写进战略计分卡中,并明确责任人。

  第五步:编制公司级战略执行考核表。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编制公司战略执行考核计划,界定考核指标、分解指标与否定指标;采用主管经验法、权值因子法或层次分析法来分配所有考核指标的权重;并依据层差法确定考核指标赋值标准;将公司战略执行考核计划提交各项行动计划责任人的间接上司审批,通过后与责任人签订战略执行考核计划。

  (二)总部各部门及所属单位战略分解实施步骤实施

  第六步:确定并构建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级战略主题和战略地图。由公司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根据公司战略主题并结合各自对应的战略和规划确定各自部门、单位战略主题;依据公司战略地图和部门、单位战略主题构建部门、单位战略地图(初稿),并编制相应的部门、单位战略主题转换表;由公司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召开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分管人员参加的战略研讨会,经讨论后确定部门、单位战略地图(终稿)和相应的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主题转换表。

  第七步:确定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结合各部门、单位战略主题转换表中的战略目标,由各单位、部门战略管理部门采用相应工具和方法,确定各部门、单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其中,各指标应以各部门、单位相应战略和规划为时间跨度,以月度为时间节点;将关键战略目标分解到部门、单位,根据各个部门职能进行部门指标驱动力的分析。

  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综合上述分析结果修正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得到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分解目标体系;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战略管理部门通过分析本部门、单位对其他部门、单位的协同期望与要求,实现部门间协调,推导职能目标体系,并使之与部门职能目标的对比,通过修正确定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终稿)。

  第八步:编制总部各部门、所属单位级战略计分卡和战略行动计划表。根据总部各部门、单位二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负责单位和部门战略计分卡的编制,并建立相应战略计分卡的指标库;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汇总现行经营计划中的各项行动计划,分析各项计划与战略计分卡中战略目标的关系,挑选出与单位、部门战略目标直接相关的行动计划;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通过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或关键驱动流程等分析对部门、单位现有的战略目标对支持的行动计划进行讨论,寻找一些必要的但被遗漏的行动计划;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将上述过程中确定的行动计划与各自单位、部门战略预算资金等资源相连接,对所有的行动计划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行动计划,对其编号并写进战略计分卡中,建立单位、部门战略行动计划表,明确行动计划责任人。

  第九步:编制部门、所属单位级战略执行考核表。由总部各部门、单位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单位、组织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完成与公司级相同方法的战略执行考核过程,并编制考核表。

  第十步:确定并构建各标准职位战略主题和战略地图。由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对各标准职位的直接上司进行访谈,分析各职位的职责和业务活动,构建各标准职位的战略主题、战略地图(初稿)并编制各标准职位的战略地图转化表;由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组合召开单位、部门战略管理人员参加的战略研讨会,确定各标准职位战略地图(终稿)及其战略地图转化表。

  (三)标准职位战略分解实施步骤

  第十一步:确定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结合子部门战略主题转换表中的战略目标,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采用关键成功要素分析、价值树和价值差距分析等工具和方法,确定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各标准职位人员提交本人对其他标准职位的期望与要求,填写标准职位需求分析表;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通过综合上两个步骤的分析结果修正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初稿),得到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终稿)。

  第十二步:编制各标准职位战略计分卡和战略行动计划表。根据各标准职位关键战略目标体系,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负责子部门战略计分卡的编制,并建立相应战略计分卡的指标库;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人员汇总现行经营计划管理中的各项计划,挑选出与子部门战略目标直接相关的行动计划,寻找一些必要的但被遗漏的行动计划,与各自子部门战略预算资金等资源相连接,对所有的行动计划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行动计划,并对其进行编号写进战略计分卡中,建立子部门战略行动计划表,明确行动计划责任人。

  第十三步:编制各标准职位战略执行考核表。由各子部门战略管理部门组织单位配合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完成与公司级和所属单位级相同方法的战略执行考核过程,并编制考核表。

  第十四步:进行战略评估,考核各级战略执行情况。由公司战略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对各级单位战略执行情况按照不同周期进行自评与专家测评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并解决战略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战略评估结束后,各标准职位提出各自战略和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填入相应战略计分卡,报本单位战略管理部门;各部门和所属单位提出各自战略和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填入相应战略计分卡,报公司总部战略管理部门。

  (四)战略评估与调整实施步骤

  第十五步:完成战略计分卡。由公司总部战略管理部门汇总各战略主题执行结果和战略调整意见,形成公司战略和规划实施评估报告、完成战略计分卡,报送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

  第十六步:关键战略目标体系调整。根据各级提出战略目标体系修改建议,由战略规划部召开战略研讨会,并根据战略评估对各级关键战略目标体系进行调整。

  五、战略计分卡实施建议

  为促进战略计分卡方法在企业战略分解实施工作中顺利应用,本文建议相关企业做到如下几点: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建议各公司组织制定《公司战略和规划分解实施管理办法》,并编制相关企业标准,使战略分解实施方法成为公司战略管理的一种长效机制。

  成立战略管理机构。组建专门的战略管理团队,负责战略和规划分解方法的宣传、培训、实施、控制、修改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随机问题的解决。

  公司战略规划篇10

  关键词:企业集团;预算模式;战略预算

  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上市、兼并、重组以及原国家工业部委的公司化改革,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大批集团公司。企业集团具备自身新的特征,如:由多个独立法人组成,有核心层的母公司和紧密层的子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产业与金融结合业务复杂化程度大大提高等。正是由于企业集团的这种特性使得公司的财务管理面临重大改革。

  1999年起,我国很多集团公司认识到:预算管理可能是实现集团公司发展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从此开始了针对预算管理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这无疑是应该肯定的,但由于我国开展预算管理时间短、经验少等原因,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

  一、为什么需要预算

  企业以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也因此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变得十分重要。如何一方面提高营业收入,同时还要尽量减少成本支出,以达到两不误的境界呢?这其中的统筹规划便映出了预算的意义所在。

  预算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的总体计划方案。通过事前确定目标,然后收集、归纳、总结反映实际运营情况的信息,最后进行比较的方式来掌控事关企业生死的财务。

  作为集团性质的企业在庞大的业务压力下更加需要运用预算的手段。可以说企业集团选择了预算,同时预算也选择了企业集团。一方面:企业集团一般是多层次的组织结构,随着管理级次的增加和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管理者很难进行直接的管理控制,这就需要用预算的手段来保证经营目标的落实。另一方面:由于预算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集团化的大环境下更利于它施展拳脚,给每个企业成员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和权责间的关系。

  二、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

  在不同的组织体制下,预算管理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依照企业的组织方式,企业可以分为战略规划型、财务控制型和战略控制型三种。与此相对的便是集权型预算管理模式、分权型预算管理模式和折中型预算管理模式。

  (一)集权型预算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征体现在“集权”上。其要点是:

  1.集团母公司是企业集团预算的编制者与下达者,分部不参与预算编制,只充当预算执行主体。

  2.预算具有综合性,涉及各个利益主体,详细而具体。

  3.由集团母公司全权负责预算实施的考核与监督。

  (二)分权型预算管理模式

  与集权型预算管理相对照,当管理者意识到过度集权带来的弊端时便产生了这种新的、相对“分散”的模式。公司的预算编制采取与刚才相反的编制方法。它的要点是:

  1.集团母公司的责任由之前的编制预算转化为简单确定预算目标,即短期目标(如规定对子公司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子公司以这个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情况编制预算。

  2.在总资本分配上,总公司依旧要行使其资本竞价管理、审定资本预算、分配资本等职能。

  3.考核评价与监督权依旧掌控于母公司之手。这种预算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集权式中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弊病,更加注重了基层管理管理组织的积极性和人本主义的思想。同时由于部门执行的是自己编制的预算,因而预算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大大提高。

  (三)折中型预算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吸取采纳了以上两种的优点,避免了他们的不足。它的要点是:

  1.集团母公司作为战略策划者,结合市场环境、集团战略和部门意见提出集团战略目标,制定预算方案。

  2.根据产品在市场上需求程度的不同,由集团母公司提出资本预算,并确定对各子公司的资本分配政策。如应追加那个产品生产部门的资金投入、追加多少等。

  3.仍旧采取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模式,但要强化对下属的预算审批,重点是各子公司的业务预算。对获准通过的业务预算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并对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与考核。

  三、基于全面管理的预算模式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提出重点放在了建立一个从目标制定到监督考评的系统。它包含了: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的编制和审批、预算指标的下达及相关责任人或部门的落实、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算差异的分析与调整、预算业绩的考核等。

  随着企业组织模式的不断变化,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职能上的差距在逐渐的缩小。更多的管理者冲破传统理念将企业视为一个不分彼此的整体来看待,进行综合规划。由此,以往单一的控制手段或方法已经不能达到财务控制的目标。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够将组织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全面预算管理完全可以扮演企业财务控制主线的角色,因为:

  1.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与系统支持。现代企业管理突破了传统的职能界限将企业视为了一个整体。

  全面预算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肩负着监测业务运行全过程,使其向长期目标不断前进的使命。同时突出了公司、子公司公司和各职能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是评价各部门经理人员的主要尺度。

  2.全面管理是一种整合性的预算模式,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公司预算并非只是出资者与经理人之间的游戏规则,还要顾及公司下属员工的权利与责任分配。在保证实现整体利益的前提下,责任与利益要明确到人。预算手段在企业实施最低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表格的形式将权责形象化的表现出来。

  可见,企业预算既是由销售、采购、生产、盈利、现金流量等单项预算组成的责任指标体系,又是公司的整体作战方案。它不是会计师为会计目的而准备的会计工具,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手段,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机制。

  四、基于战略管理的预算模式

  (一)战略预算的特性

  基于战略管理的预算是与“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相对的一个概念。从预算设计的内容体系和管理的程序上看,战略预算管理并没有超越“全面”预算管理的范畴,只是在预算目标的确认和编制时加入了战略的理念作为导向。这种战略理念反对不考虑企业特定成长阶段和战略中心而盲目、片面的追求短期目标利润的管理指导思想。战略性,机制性和综合性便是它的特点所在。具体来说:

  1.战略性。它作为一种将企业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统筹考虑的概念,战略的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预算管理的过程。

  2.机制性。战略预算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方法,而作为一种管理机制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借助于战略预算规划、编制、执行和考评,形成了程序化的管理方式。

  3.综合性。以特定结构为依据运行,涉及人和非人的因素,始终贯穿着价值和行为的双重管理。这些使战略预算管理再也不是孤立的管理行为。从技术层面、组织层面、行为层面、环境层面这四个层面进行了有效整合。

  (二)战略与预算的互动

  在企业规划的基本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的战略规划、长期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预算源于战略规划、受制于长期经营计划、立足于现有产品与市场。具体细化长期经营计划的年度要求。进行资源配置并落实经营责任。以落实战略规划、成熟的经营计划以及关注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为重点。制定战略、计划并贯彻实现目标的各种行为,通过实际与预算的对比来评价经营活动。公司战略与预算之间呈现着这样一种互动的关系:

  1.公司战略决定预算导向。一旦公司战略中明确提出未来时期的战略导向,则其经营与控制重点就要发生变。,预算管理必须适应、体现这种变化。

  2.公司战略决定公司组织结构和组织权力划分,从而决定预算权和预算的组织模式。

  在财务控制型、战略控制型和战略计划型等三种管理模式下,加之不同的预算权划分,预算管理的重点和作用也因此存在着较大差异。

  3.预算是对战略计划的具体落实、反馈和修正。将企业的规划系统看作是一个动态循环时,就会发现预算通常对战略、计划提供强化或修正作用。在编制过程中,在对内、外部的信息反馈中不断的修正调整。

  (三)战略预算的实施环境

  无疑战略的思想是符合时代和市场发展要求的。公司战略决定了预算导向,同时预算又将战略计划切实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并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和修正。这种制定、实施、反馈、修正之后再实施的过程不经意间就形成了一个战略规划的循环体系。而这样的一个循环体系也不是在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随意形成的,环境的塑造也必不可少:

  1.需要建立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财务治理权限结构。据此来解决预算管理的动力问题,同时确立和强化董事会在整个预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2.要对企业原有的组织流程根据战略需要进行再造。传统的全面预算以基层组织为基础,忽略了流程、作业、组织本身的合理性。因此在战略预算阶段建立一个面向流程、以作业为基本单位的预算组织体系便成为了一个焦点问题。

  3.构建合理的预算责任网络。预算责任网络是预算执行主体,也是预算指标分解的对象。网络的建立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预算体系的成效。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篇论文主要从大型企业集团从创始阶段开始采用的预算管理模式的变化方面展开了讨论。

  从最初的集权型预算管理模式,到分权型预算管理模式、折中型预算管理模式、基于全面管理的预算模式,直至今天的基于战略管理的预算模式。清晰的展现了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手段不断适应企业需求而改变的动态发展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刘爱东.公司理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580页.

  [2]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235页.

  [3]王斌.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北京:会计研究,2005年5月,(5).

  [4]王斌,张延波.企业集团财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21页.

  [5]卢大美.为何传统预算导致低绩效【EB/OL】.http://省略.2006年3月7日.

  [6]潘双师.油气生产企业预算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220页.

  [7]余绪缨.管理会计[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300页.

  [8]特蕾西.经理人预算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1日,206页.

  [9]道格拉斯.怎样布置预算工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230页.  战略规划例1

  为了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在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中国企业都在积极研究制订发展战略和战略规划。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研究战略、制订战略规划中普遍存在着目的不清、模式化、报告内容雷同、效果不突出的情况。根据战略统筹管理理论,产生上述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区分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的差别,同时又没有把握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科学完整地结合起来。因此,从以下十个方面区分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是企业做好战略规划的前提。

  第一,制订战略规划的目的与经营规划的不同,这就决定了其他方面种种区别。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都有指导性,然而战略规划要通过协调生存和发展的关系,促进企业实力和活力匹配,为未来发展创造机会。对企业来讲,未来的发展机会多为隐形的、不确定的,可能是机会,也可能是风险(垄断性企业除外),创造条件、创造机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为了创造机会常常要限制企业某些环节的扩展,放弃某些眼前利益,调整某些对未来有影响的关系。而制订经营规划是要充分利用和扩大目前的机会,加大投资和竞争,扩张实力,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和利润。不少企业为了做“世界500强”、要“实现双百亿”、要争“航母”,一味扩大规模、加强实力,仅仅是为了充分利用眼前的机会,这样很可能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平衡,给自己留下更大的隐患。论文参考网。诺基亚公司提出“最大的危险就是太大了”,即是针对规模扩张的。所以,机会充分利用要与环境波动相适应,要有节制,要从战略规划上对经营规划予以指导。

  第二,由于战略规划是针对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环境的变化,所以在研究制订战略规划时,必须以更先进的思想为指导,要对现在所持的思想方法予以改造提升。一些企业创业成功后又渐渐衰落,并非不注重管理,主要是囿于成功经验形成的思维形式不能适应新环境。因此,研究制订战略规划要对既定的观念方法进行冲击调整。战略规划一经订出,就要在实施中成为全体管理者改造思想方法、发展思想的思想指导工具。而经营规划则是明确各种指标和标准,成为管理的直接操作依据。

  第三,战略规划要在未来不稳定的环境中使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因此要注重制胜,更关注防败,是制胜和防败统一起来。而经营规划使企业以变对变,在特定市场中取胜,不更多地考虑防败。前几年中国某大家电企业一再掀起价格大战,虽然取得了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取得了战术的胜利,却造成了自己战略上的失败。

  第四,战略规划突出整体的合理协调,如同中医讲求调养,讲求整体的健康水平,使企业适应性增加。有的企业不考虑中国市场环境中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过度剥离虽不创造收益但可节约成本的“不良资产”,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环境波动中失去原有的优势。美国有些企业为了稳定和保留研发人才,专门成立托儿所、洗衣房,使科研人员可以在工作休息时看望自己的小孩,从而能更安心工作。经营规划则重视优势的塑造,对没有直接收益或扩大收益的部分尽可能减除。

  第五,战略规划制订要运用关于未来的模糊信息和知识,因此要较多利用社会知识力量。经营规划必须通过掌握清晰准确的信息进行设计。不少企业的战略研究过分强调掌握现实与过去的数据或专业知识,这就使其丧失了改造思想方法的功能,混同于经营规划。

  第六,战略规划是要创造发展的主动权,所以,要关注合理性创新投资。凡是尾随其它企业的规划,虽省力而由于缺少创新而失去未来的主动权。经营规划是要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加强优化竞争投资,应对同质化竞争趋势,更有效发挥主动权。

  第七,战略规划强调战略合作要依据某个发展的共同目的,不一定要求直接增加收益。但经营规划强调合作中直接增加收益。许多上市公司发生多次重组且屡战屡败,实质的原因是为了追求增加直接收益,而不考察有无共同利益、目的。论文参考网。现在不少企业集团的规划既不像战略规划又不是经营规划,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各子公司与集团除了资本关系外并无共同目的。

  第八,战略规划实施要采取战略成本监控,既不是生产成本的分析控制,也不是企业财务成本分析控制,而是针对未来的。经营规划是以收益指标为中心或者利润指标为中心,实行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控制,以求效率、效益最优。

  第九,战略规划更多体现董事长的观念和水平,因此必须由董事长亲自主持研究并实施监控。凡是捉刀代笔由外脑包办代做的战略规划,哪怕再好,也难以有效贯彻执行。因为董事长的思想方法没有得到新的发展。经营规划则是由总经理根据战略规划设计实施的。论文参考网。

  第十,战略规划的研究制订绝不能单独使用系统方法,而主要使用统筹学理论,并在统筹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合理性要求,适当应用系统方法。系统方法的有效性限于在边界清晰、目标明确、信息准确等范围内才有效。而统筹学理论正是适应不确定情况出发把不可控因素尽量使之成为可管的,使发挥优势和保持平衡统一起来,以适应未来变化并争取主动。现在企业制订战略规划通常都用系统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理清了一些现实关系,但并未解决对未来的思想方法问题。经营规划较多是用系统方法,但也必须有统筹思想来指导。

  根据战略规划与经营规划的区别,在确立决策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的体制下,选择相应的理论方法制订规划,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估规划,是企业制订规划并取得成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M] 中信出版社 浙江出版社 2007

  [2] 吴晓波跌荡一百年[M] 中信出版社 浙江出版社 2007

  [3] 郎咸平整合[M] 东方出版社 2008

  [4] 松下幸之助经营沉思录[M] 南海出版社 2009

  [5] 马钧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6] 伍柏麟中国市场化二十年[M] 山西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战略规划例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战略规划的内涵

  企业战略规划是企业运用的重点工作之一,运用正确的方式,战略规划方能发挥其功能与提高其竞争力,并可为产品创造差异化,以应对市场复杂化、消费需求多元化与科技精进化等环境变迁。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在企业目的、目标与能力以及市场机会的变化中求取发展与维持战略的一致性与吻合性,其主要工作首在界定公司任务与宗旨、设定公司目标,并建立企业特色与特征。不少学者通过以战略分析工具SWOT(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作为战略规划真义的表达,认为“战略规划一方面是希望了解环境变迁的趋势,掌握机会,逃避威胁,另一方面则需要发挥竞争优势,以补经营劣势”。依据该意义其说明战略规划的进行步骤为:(1)寻出企业竞争的优势与劣势;(2)确定经营目标及战略性目标;(3)分析环境找出机会与威胁;(4)针对机会、威胁、优势与劣势,提出战略构想;(5)新战略展开;(6)订定计划并编列预算;(7)调整部门政策与企业组织;(8)战略检讨。

  二、企业战略规划的层级

  (一)规划组合的战略规划。规划组合是指在塑造公司印象的视觉要素间考量如何分配实施规划力与预算,包涵平面规划政策、包装规划政策、产品规划政策与环境规划政策等。而这四项战略规划政策均与市场政策相关连,因而基本上必须与价值、产品、广告/公关、销售等市场组合等要素相协调。通常战略规划涵盖四大规划政策,而其战略规划的施行、选择与决策均较偏向高层管理阶层,因此其战略规划的层级可归为以四规划政策所组合的公司战略规划。

  (二)规划类别的战略规划。通过学者们所界定的三种规划活动,也即公司识别的开发、可销售产品的规划、使用环境的规划,可提出三种不同类别的战略规划。一是管理公司的传达与识别;二是可销售的产品规划;三是环境规划。这种战略观点与上述四项规划政策有相似之处,均以规划活动作为战略的分类,但其不同点在于明确指出其规划活动似应有其自有的战略而非是战略下的政策。

  (三)产品识别的战略规划。不少学者认为管理人员的日常运营规划实务工作是战术性的而非战略性的,战略规划则是管理阶层运用日常运营规划作为战略性工作,其将战略规划限制在创造产品识别,属管理阶层所发展的战略以差别化公司的产品与规划,或运用日常运营规划发展全面性的产品家族。这一产品识别类似于公司视觉识别或品牌识别,其论点似将战略规划界定为由管理阶层运用规划以树立产品识别。

  (四)规划专案的战略规划。学者Cross主张战略管理人员是旅行者,而战略规划程序则是问题解决的旅程,战略管理人员或规划小组针对规划专案在计划过程中采行所期望的行动谓的战略规划。在无明显的行动计划下所采取新奇的规划状态称之随机寻求战略(Random Search Strategy),而在可预测、熟悉与知晓的情况下由传统技巧与理性方法中抽取的相关战术,称之为预先构想战略(Prefabricated Strategy)。战略管理人员因其背景与工作性质而较不介入战略性角色,但实务上也应较具战略性,并应由战术工作提升至介入战略性程序。通过对一些战略管理人员在规划程序的前期阶段的行为,以问题解决的品质解释研究发现,其以工作模式区别战略规划为阶段引导形(Step-oriented)战略与功能引导形 (Function-oriented)战略。因此规划程序前期的规划工作模式、规划程序中的思考方式与战略规划方法均是规划专案战略规划的探索范畴。

  (五)层级化战略规划。依据管理层级与其必要的活动,一些学者提出战略规划管理矩阵,并指出战略规划阶段具有三个议题,包括战略、政策与程序规划,而在三个管理阶级中每一层级均有其应有的战略议题、战略的负责人与内容。第一层级董事会/高层,界定企业战略目标编入规划目标、核可结合营销战略的战略规划、确认战略规划;第二层级中层/事业/功能,应用规划稽核告知战略、界定达成企业规划目标的战略规划、与营销及其他功能协调详细的战略;第三层级规划活动/功能,保持对规划趋势的认知、对规划目标与战略作出贡献。

  从上述分析可知,战略规划是存在不同的管理层级中,也有其应有的负责人与内容。一些学者主张规划管理活动中的设定规划目标、界定规划标准、执行规划稽核、组织规划活动、评价规划结果、政策规划等是为高层战略规划,而在结合客户营销与程序企划的规划委托案则归为规划层次的战略规划,也即呈现双层级的战略规划。

  三、战略规划初步发展模式

  战略对企业而言可视为生死存亡的竞争利器,对规划而言战略也有其运用与研究的价值。本文结合企业战略规划的层级观,提出战略规划运作的初期模式。该模式涵盖战略规划5W 定义;战略形成方式;战略形成途径;战略时序观;战略形态、构面、因子;战略规划途径六大方面,统合成战略思考阶段,而战略规划层级的厘清列为战略界定阶段,后续的程序则参考企业战略的规划程序,整合战略思考、界定、分析、研拟、执行、检讨等六阶段构成战略规划规划程序。这一初步发展模式可供实务界运用以及学术界研究时的参考。实务界运用时,可以5W 先行界定战略规划的意义与其组织层级,并思考战略的各个思考视点,以利在战略规划规划前能有清晰的前提与范畴,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在实务运作上的实用性。学术性探索时,也可由战略思考的六视点与战略层级作为研究主题寻求的探索工具、研究范围的限定、研究前提的界定与研究变量的取舍,例如组合战略时序与战略形态以探索不同时序的战略形态;或组合战略层级与形成途径以了解不同组织的战略形成;或探索单一方向内的相关性如战略因素、战略构面与战略形态的相关性及其组成关系等。

  战略规划例3

  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战略,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企业发展战略应该根据企业的运营现状、经济状况以及企业的发展潜能进行制定,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能够为企业规划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方向。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中涉及到资金使用的战略,能够平衡企业的财务支出和收入两个过程,以此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发展的影响,长远的财务发展战略能够适当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整个企业的资金流动,加强企业发展与财务管理的融合。

  二、财务战略规划应该具有的主要特点

  (一)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财务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财务战略规划的制定应该符合企业整体的发展,经营者应该在财务战略规划之前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企业整体的成本使用情况等因素进行详细地分析,财务管理战略规划也能够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的实现。

  (二)具有长远性和相对动态性

  成熟企业对发展战略的规划性是有很多种,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以及长期规划等,而对企业发展最有力的规划是长期规划,能够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财务战略规划也应该具有一定的长远性,以便企业能够针对公司的运营情况及时做出财务战略规划作出提前安排,同时财务战略规划还应该随着整体规划的改变作出调整。

  (三)平衡公司内部与外部环境

  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在这些环境中包括对企业运营有利的因素,也包括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因素,所以需要财务管理能够对外部环境进行筛选,尽量引进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保持企业内外部发展战略的相对平衡,这样的财务战略规划能够增强整个企业在市场中的适应能力。

  三、企业发展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规划

  (一)及时创新财务管理方法

  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过多地注重经营者的监督作用,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财务管理规划应该针对公司运营情况进行调整,及时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将财物管理重点集中在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财务信息的整理和会计核算,并将计算机等技术工具融入到财务管理方法中,不断创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细化对财务管理的规定

  由于财务战略的规划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财务管理规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企业经营者应该对财务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细化管理规定,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将整个财务管理过程分为收入、成本以及资金控制等几个方面,并对核算的过程进行相应的完善,同时加强企业经营者对财务管理重视的程度,及时对相关规定进行细化。

  (三)做好预算和成本控制

  财务战略规划主要包含预算制定、成本控制以及会计核算,预算制定是整个财务战略规划过程的基础,只有做出全面的预算规划,才能够使得成本资金的流动方向更为明确,所以企业经营者应该在财务战略规划中做出明确的预算要求,并对企业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尽量避免资金的不正常流失,这对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也起到了提升作用。

  (四)注重培养财务规划人才

  战略规划例4

  中图分类号:F124.1

  现代化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方法。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是保持世界领先水平或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是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战略有很大差别。现代化战略既是现代化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政策的一个关键环节。它是联系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实践的桥梁。

  一般而言,现代化战略是基于现代化理论的战略,发展战略是基于发展理论的战略。前者适合于所有国家,后者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包括文明发展、文明转型、国际竞争和国际地位变化。所以,现代化战略与发展战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现代化目标

  现代化目标是未来一段时间现代化的目标。它有许多类型,例如,战略目标和计划目标、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动态目标和固定目标、理论性目标和政策性目标、国家目标、地区目标、领域和部门目标等。现代化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现代化规律,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清自身水平和客观条件。这里讨论21世纪的现代化目标。

  (一)理论基础

  现代化目标是基于现代化理论和国家相对水平的目标。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的结果包括现代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国际分化、国家分层和副作用,包括世界前沿、国际体系和国家状态的变化等;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结果是不同的;国家现代化的理论目标是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完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完成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型;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国家现代化的政策目标是提高生产力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互利共生等;发达国家的政策目标是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目标是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代化理论为现代化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般而言,国家现代化目标包含三类目标:共性目标、个性目标和减少副作用。共性目标包括完成两次现代化,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个性目标包括形成、保持和扩展自己的特色,强化竞争优势等。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减少副作用的要求是不同的。

  固定目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形成第一现代性,减少第一次现代化的副作用。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它们60年代的平均水平可以作为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参考标准。

  动态目标:完成第二次现代化,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减少副作用等。目前,没有国家完成了第二次现代化。预计21世纪后期,发达国家能够完成第二次现代化。那个时候,发达国家的第二次现代化水平,可以作为完成第二次现代化的参考标准。

  (二)目标制定

  现代化目标有不同类型和特点,它们的制定方法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固定目标的参考标准是已知的,可以采用标杆法、现代化水平评价和现代化阶段评价等来制定相关的政策目标;动态目标的参考标准是世界先进水平,可以采用标杆法和目标预测评价等来制定相关的战略目标和政策目标。

  一般而言,战略目标的制定大致包括三个内容:战略定位、战略分析和综合目标。战略定位是对现代化的水平、阶段和国际地位的精确判断。战略分析包括国际环境、客观条件和竞争优势分析等。综合目标包括三类目标(共性目标、个性目标和减少副作用)的综合集成。

  首先,战略定位。包括现代化阶段和水平评价。确定现代化的阶段、水平和国际地位。

  其次,战略分析。包括世界趋势、世界前沿、国际环境、客观条件和竞争优势分析等。

  其三,选择共性目标。可以采用标杆法、实际进展评价和目标预测评价等方法。

  其四,选择个性目标。可以采用国际比较分析和竞争优势分析等方法。

  其五,减少副作用目标。需要个案分析。

  其六,提出综合政策目标。包括共性目标、个性目标和减少副作用等。

  (三)主要方法

  首先,目标预测法。在实际进展评价或目标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政策目标预测。目标预测方法很多,例如,线性外推、非线性预测、目标逼近等。

  其次,标杆法。选择某种水平为参考标杆,设置政策目标。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政策标杆值是世界最大值或发达国家平均值;发展中国家的政策标杆值是发达国家平均值、发达国家的底线(门槛值)、世界平均值或第一次现代化的参考标准等。

  其三,竞争优势分析。现代化结果包括特色性和多样性。在遵循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分析国家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选择可以保持和扩展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优势特色,提出个性目标。

  (四)注意事项

  制定现代化目标,一般需要注意如下问题:

  首先,尊重规律。政策目标应该符合现代化原理和世界发展趋势。

  其次,符合国情。政策目标不能脱离实际,必须考虑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制约。

  其三,适度超前。战略目标的时间跨度可以长一些,政策目标的时间跨度不超过5年。

  其四,可行性。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不努力实现不了。社会可以接受,国力可以支撑。

  其五,特色性。不同地区的政策目标,可以相互借鉴,不宜相互攀比。

  其六,开放性。关注新潮流、新生长点、新科技等的影响,保持目标的弹性。

  一般而言,现代化目标的不同类型目标,需要分别制定和分类管理。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综合现代化的政策目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目标,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政策目标,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政策目标,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需要区别对待。

  二、现代化规划

  现代化规划是未来一段时期的现代化建设蓝图,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计划。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化战略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现代化规划有多种类型,例如,战略规划和实施计划、国家规划、地区规划、领域规划、部门规划和专项规划等。现代化规划的制定,需要遵循现代化规律,需要考虑客观条件和国际环境,需要量力而行。

  (一)理论基础

  现代化规划是基于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战略的规划。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过程包括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两次现代化有不同内涵、特征、动力和模式,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现代化;2005年发达国家已经全部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少数发展中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部分发展中国家采用综合现代化路径。现代化理论为现代化规划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规划制定

  现代化规划包括许多基本内容,如战略目标、基本任务、分段目标和任务、路径选择、模式选择、重点选择、政策和措施选择等。一般而言,规划制定过程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开放过程,目标分析、任务分析和各种选择是交互进行的。

  首先,目标分析。解析战略目标,明确基本任务,提出分段目标和年度目标等。

  其次,路径选择。选择基本路径,选择实现三个目标的细分路径。

  其三,模式选择。选择三个目标相关的合适的模式,或者进行模式创新。

  其四,重点选择。选择三个目标相关的重点,明确重中之重,相应配置资源。

  其五,政策选择。包括政策分析、政策创新、政策和措施选择等。

  其六,形成完整规划。包括目标、路径、模式、重点、政策和绩效评价等。

  现代化战略规划,一般包括战略目标、任务、原则、布局、重点和措施等。

  现代化实施计划,应该包括年度目标、任务、要求、重点和措施等。

  (三)注意事项

  首先,一个重点。共性目标的实现途径和方法,是现代化规划成败的关键环节。目标是提高现代化水平,追赶、达到或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有所差别。

  其次,四个选择。路径选择、模式选择、政策选择和重点选择要慎重。

  其三,分段规划。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和综合现代化的战略规划是不同的。

  其四,分类规划。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国家与地区、领域与部门的战略规划等有所不同。

  其五,国家规划。特别关注国家发达的方法和六个领域的优先次序等。

  其六,地区规划。特别关注地区现代化水平、特色和竞争优势等。

  一般而言,现代化规划,发达国家可以比较多地关注人均创新价值、人均高效劳动、人均先进技术、人均技能和投资效率等;发展中国家可以比较多地关注人均资本、人均技能、人均高效劳动、人均有效劳动、人均高效投资、人均有效投资、人均高级资产和技术进步等。

  三、战略管理

  现代化战略的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战略管理需要战略制定者和战略执行者的通力合作,需要全过程的和良好的信息沟通。

  (一)战略制定

  战略制定大致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目标制定、规划制定和战略预评价。

  首先,现代化目标的制定,核心是长期目标和基本任务的制定。

  其次,现代化规划的制定,核心是分期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

  其三,战略预评价,对各种战略方案进行评价,遴选优良战略,提出优化建议。

  战略周期指从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到战略结束的时间周期。

  战略制定周期大致有四种:任职周期、竞选周期、项目周期和不定期等。

  (二)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大致包括三个主要内容:启动、执行和定期调整。

  首先,战略启动。公布战略和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和措施,配置资源。

  其次,战略执行。年度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等。

  其三,战略调整。根据外部变化和内部进展,对战略进行必要调整。

  (三)战略评价

  战略评价大致包括三种评价:前期、中期和结果评价。

  首先,前期评估。在战略制定阶段的战略预评估,包括目标评估。

  战略规划例5

  二、传统战略规划程序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

  传统的战略规划程序看上去的确通俗易懂,但笔者在企业从事经营企划管理工作中运用该程序时的确感到其对指导实务工作也有一些困难之处,这些困难可以归纳如下:首先,使命空泛,对于战略规划实务来说很难产生实际意义的指导作用;其次,战略目标背后的思考逻辑不明确。战略规划思考不能完全在战略目标确定之后,因为战略目标不能只是战略规划的起点,也应该是战略规划的结果和执行战略的起点,否则战略目标就纯粹成为了企业家的战略雄心的体现,不够理性化;第三,外部环境分析缺乏针对性。依照传统的战略分析架构,在进行环境分析时,尚未出现战略方案,因此很难判断哪一项环境因素是与本企业战略选择息息相关的;第四,内部条件不易评估。没有未来可能的战略方案,则对企业资源和条件的优劣势较难评估。最后,简化的战略分类容易忽略战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战略规划程序的实务思考

  由于传统的战略规划程序在实务上存在不足,笔者提出以下的新的战略规划思考程序,它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步骤:

  1、描述现有战略方案

  列出目前的战略方案便于审视企业当前的战略经营的内涵,并且未来的战略方案必定和现在的战略方案有关,那么从现在的战略方案着手可以使战略有一定的连贯性。描述战略方案可以考虑选择若干个重要的方面来进行,既突出重点,又不会显得很累赘。

  2、检验目标达成水准

  检验当前的战略方案绩效如何,能否达成相关利益者的要求与期望。

  3、找出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

  一个成功的战略,必然是建立在许多前提之上的。当这些前提存在时,战略才可行,如果前提不存在或发生重大变化,则战略的可行性就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找出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就是指从现在的战略方案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反推出该战略方案得以成功或可行的理由。

  4、研究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的变化

  列出前提以后,要逐项检查这些前提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者在可见的将来会发生什么变化,这样进行的过程类似于传统战略规划过程中的环境分析和条件分析,但不同的是现在的分析是有针对性的分析这些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所包括的内容的变化趋势。

  5、描述未来战略方案

  根据现有的企业战略方案和环境前提、条件前提的变化情况,结合企业家的战略创意和战略雄心,描述未来的企业战略方案。从理想的角度来说,未来的战略方案应该不只一个。

  6、检验未来各战略方案满足新目标组合的程度

  每个战略方案的营收、利润及成长情况、风险水准是否达到或接近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如果某一战略方案明显达不到该要求,则不必进一步分析了,但如果各战略方案均达不到该要求,则很可能是该要求过高,需要通过相关人员的沟通在目标组合上有所妥协。新晨

  7、找出未来各战略方案的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

  该步骤和第三步在逻辑思考和具体操作上是完全一样的,不同的是具体的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有一部分发生了变化。

  8、验证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

  该步骤和第四步类似,只是第四步重点放在了研究现有战略方案的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的变化情况,而该步骤将重点放在验证未来战略方案的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是否成立上。

  9、选择未来战略方案

  选择未来战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在目标组合可以接受的方案范围中,看哪一个方案的环境前提和条件前提最为满足,就选择该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没有一个方案的所有前提均可以被验证或成立,这是只能选择相对满意的方案进行,这也体现了决策往往不是最优决策而是满意决策的管理原理。

  10、制定职能性政策

  战略规划例6

  关于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内涵,寇普(COPE)的描述是:发展战略规划是一种开放的系统论,指引院校之舟在前进道路上顺利通过各种变化多端的环境;它是一种行为,对未来外部环境状况可能引起的问题预先提出解决方案;它也是一种手段,在持续的资源竞争中用来争取有利地位;它的主要目的是把院校的前途和可预见的环境变化联系起来,使资源的获得快于资源消耗,从而能够成功地完成院校的使命。关于大学发展规划功能,美国学者彼特森表述为:战略规划有助于组织发展方向明确化和组织内部的交流与流通。在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地理解和把握高校发展规划的内涵和功能;基于笔者在工作中的体会,认为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厘清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属性

  1.方向性。发展战略规划是高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目标,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考,是关于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一个大学的问题。所以高校的大政方针、各项改革等都要按照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来确定,是学校发展建设的定向器。

  2.全局性。发展战略规划不只是强调学校某一方面或某个职能部门的重要性,而是通过明确学校的定位确立学校发展目标,通过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政策来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关系,使整个学校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

  3.长期性。发展战略规划是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主要目的,着眼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所以必须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增强责任感,处理好学校发展中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发展的稳定的关系及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用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指导管理者,能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功利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特色性。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必须依据学校现有的资源条件和自身的优势,进行合理有效地资源配置,找准突破口,强化特色意识,突出特色作用,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提高学校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5.稳定性。发展战略规划规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学校每一项具体计划都是为了实现发展战略规划,任何偏离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行为都将失去意义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一经制定,就成为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学校上下都必须为完成这一战略任务而共同努力。

  二、把握发展战略规划的构成要件

  1.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依据,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时度势求发展、谋发展、促发展。要坚持可操作性、前瞻性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教育工作方针。在具体制定过程中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宏观背景,也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发展状况,既包括国家的形势、发展方向、大政方针等,也包括学校本身的特色和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状况和高等教育的内涵走向。在这个基础上首先要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这是我们制定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和关键。

  2.学校的现状及发展因素。主要介绍学校的总体概况,有哪些优势、特色,有哪些需要今后继续发展和加强的地方,这既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3.战略目标。这是高校精神层面的东西,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既有历史渊源的沿袭,又是对时代价值的反映,既指导办学实践,更指向未来发展。

  4.战略规划的定位。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培养规划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服务方向定位。定位问题至关重要,它实质是建设一个什么样大学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要重点考虑:国家和地方建设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与特色,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同时,必须结合学校现有基础,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可能获得的内部与外部条件,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上进行充分论证。根据我校新升格的实际和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发展的理性判断,我们将学院定位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多科性大学。

  5.战略任务。这是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与主要内容所在。要根据国家的形势、大学的主要任务、学校的实际和特色来确定。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校建设规划。学科是大学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研究和产业开发都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离开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产业的开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学校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我国高校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说到底是学科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首先就要明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发展建设整体上台阶的发展思路;在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时主要考虑学科布局,如何形成基本学科、主干学科、支撑学科和新型交叉学科。同时要注重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基地、学科目标的建设。

  (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没有一流的师资,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学科。因为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是学科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所以对于我们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开辟新的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在制定师资队伍发展战略规划时,要重点考虑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学术梯队建设,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此外,还要加强师德教育,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要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考核制度建设等。

  (3)课程建设。应从教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坚持整体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突出课程的特色建设。

  (4)科研建设规划。就是要充分依靠教育科研进行科学决策,依靠教育科研引进先进理念,依靠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靠科研提高教师的素质,依靠科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

  (5)特色建设。对于每一所高校来说,都有其个性和特色。而且每一所高校也都是以特色立校、以特色强校、以特色取胜的。所以在制定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时要立足校情,找准特色,选准突破口发展特色,强化特色。同时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应从以下方面考虑和选择:特色学科,特色专业,特色科研项目,特色实验室,特色校园文化,特色实践项目,特色的技能训练等。这些特色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依托和体现。

  (6)保证措施。按国家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的标准和办学四项硬性指标的要求,加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这里应包括学校的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学生居住面积,学校拥有图书、仪器设备量及师资水平。同时还应具备资金投入保证和制度建设保证、组织保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

  三、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抓主要矛盾,强调关键环节,突出学校特色。发展规划涉

  及到学校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内容繁杂,在编写过程中首先要抓主要矛盾,强调关键环节,突出特色。抓主要矛盾就是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办学定位、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强调关键环节,就是要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各业务领域的关系,优化工作系统,规范工作程序,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协调、全面发展。突出特色就是把学校多年形成的文化底蕴、管理内涵、优势学科、人文精神等体现出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制定目标中要符合学校发展的实际。目标过高,难以实现,会使人感到高不可攀;目标过低,容易达到,但起不到激励的作用。目标的实现是检验完成规划的尺度。

  战略规划例7

  企业财务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确立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企业未来发展所作的谋划。企业应当在全面评估当前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与既定财务战略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指出企业为达到目标应当采取的措施和行动。财务战略规划是企业组织实施财务战略的重要基础,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合的财务战略模式

  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借助于对企业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在进行财务战略环境分析时,不仅要了解战略环境的内容,还要了解它对企业资本流动及财务运营影响的性质和特点。一般地讲,财务战略的环境分析包括对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所处的发展周期阶段可以有个正确的界定,然后再选择符合自己的财务战略模式:是扩张性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还是防御收缩性财务战略。

  1、扩张型财务战略。扩张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往往需要在将大部分乃至全部利润留存的同时,大量地进行外部筹资,更多地利用负债。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扩张,也往往使企业的资产收益率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水平。实施扩张性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会表现出“高负债、高收益、少分配”的财务特征。

  2、稳健型财务战略。稳健型财务战略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和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和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效益作为首要任务,将利润积累作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扩张的基本资金来源,为了防止过重的利息负担,这类企业对利用负债实现企业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的扩张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实施稳健型财务战略的企业的一般会表现出“适度负债、中收益、适度分配”的财务特征。

  3、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是以预防出现财务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实施这种战略的前提是,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企业,一般将尽可能减少现金流出和尽可能增加现金流入作为首要任务,通过采取削减分部和精简机构等措施,盘活存量资产,节约成本支出,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用于企业的主导业务,以增强企业主导业务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这类企业多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遭遇挫折,也很可能曾经实施过扩张的财务战略,因而历史上所形成的负债包袱和当前经营上所面临的困难就成为迫使其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的重要原因。“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是实施这种财务战略的企业的基本财务特征。

  二、做好财务战略中的营运资金管理战略规划

  企业需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战略规划,合理运用资金,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确保营运资金充裕,警防资金链断裂。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特征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战略规划:

  1、现金管理规划。加强现金管理,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做准确的分析。在资金运用上,要维持―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

  2、存货管理规划。加强存货管理,建立科学的库存储备,缩短库存周期,对库存呆滞积压物资,采取灵活方式快速变现。

  3、应收账款管理规划。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管理体系,采取科学的方法对风险予以识别和控制。要掌握对方企业的基本情况,收集其基本状况和经营状态,了解其信用状况,判断其还债和信用履行能力。在应收账款政策上,既要通过现金折扣和缩短收账期促使对方早日还款,又要将收款责任落实到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身上。

  三、多渠道筹资财务战略规划

  筹资管理战略规划就是企业根据内外环境状况和趋势,对筹措资金的目标、结构、渠道和方式等进行长期和系统的谋划,旨在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和提高企业长期竞争力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筹资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如何做到完善自身、增多筹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这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完善自身,以积极解决“贷款难”问题。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低,担保主体又无法确切落实,使得银行不敢轻易放贷。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以更长远的眼光完善自身,除了努力提高自身收益水平之外,还要努力树立好的信用形象,按期偿还贷款,积极和银行取得联系,增进双方了解。有条件的话,企业可以自己建立独特的内部信用评价体系,以诚信为基础,自己提供有关信用评价的信息,解决现今企业信用评价的困难。目前,中小银行尤其是一些地方商业银行正在成长之中,企业可以同它们增进交往,共同商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力争取得银行的理解和长期的支持。此外,应按银行规定使用借人资金,取得银行的信任。

  2、面向社会募集资金。通过向社会集资募股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减轻竞争压力,还可以打破原有的权益结构,突破家族式管理的约束,增强公众的了解,提高知名度。目前,中国证监会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重大改革,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股份制企业,可以考虑创造条件争取在企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另外,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的企业,可以通过进入创业版的方式融资。此外企业还可以允许投资者以厂房、机器设备、材料物资、无形资产等方式参与投资。

  3、向企业优秀、核心骨干员工推行股权激励机制。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有利于企业稳定和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让员工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当员工离开企业或有不利于企业的行为时,将会失去这部分的收益,这就提高了员工离开公司或“犯错误”的成本。因此,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企业留住人才、稳定人才。

  此外,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当员工行权时,企业可以筹集到一笔行权资金。

  4、适当负债,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受规模限制,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较低。为此,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应处理好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的关系;负债融资中又要处理好经营性现金流量与还本付息的平衡,做到“适当负债、结构合理”。企业应经常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否则,急需筹资时就缺乏能力。为此,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创立时根据投资规模筹集必要的资本;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选择能达到的投资规模。二是企业实现的税后利润应尽可能多积累,充实资本。三是要努力改变过度负债的局面,尤其是经济衰退期切忌过度负债;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应有一个适应企业规模的均衡。

  四、企业投资管理战略规划

  投资管理战略要解决的主要是企业的投资方针,即投资的重点、强度、速度,以及投资效益的最低限和投资风险的最高限。企业应本着“稳健投资、适时扩张”的原则,制定投资方案,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投资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稳健理财,切忌盲目扩张。企业在寻求发展过程中有两个常犯的错误:一是将营运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营运资金周转一般比较紧张,但若经济形势较为景气,也有可能实现较丰厚的利润积累。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对营运资金周转不甚关注,而急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导致营运资金周转新的紧张。二是分散投资。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产品单―情况下过大的经营风险,力图通过多样化投资和多角化经营分散风险。然而,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营运资金周转的困难,而新的投资项目上又不能形成一定规模,难以建立竞争优势。所以,企业在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或多样化投资之前,必须首先筹措必要的长期资本,以确保原有经营项目营运资金周转不因新的投资受到影响。

  2、积蓄财力,适时实现规模扩大。企业实现发展的关键在于:―是日常要作好积蓄财力的准备,二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当然,财力的积蓄和规模的扩大不可能一次完成,只能是分次实现。初步的财力积蓄为初步的规模扩大提供基本的资本保证,而规模的初步扩大又可为新的财力积蓄提供条件。

  五、做好成本、费用财务战略规划

  成本控制是财务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提是要树立起成本观念。企业首先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灵活性较强、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难度不过高的特点,建立规范的成本控制制度,确定成本费用会计处理的原则和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制定明确的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业务规程,科学地选拔和任用成本会计人员。其次,应加强成本预算的执行力度,实现预算控制。再次,利用“船小好调头”的特点,采用作业成本管理等方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后,应积极采用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目标、组织、运作和考核四大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目标管理制度,明确企业成本管理的责任,使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

  六、收益分配财务战略规划

  企业应采取稳健的、适度偏低的收益分配政策,在日常做好积蓄财力的准备。这样,有利于抓住时机,实现发展。因此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企业在收益分配前,必须对企业的内外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如债务条款、现金流量、筹资能力、投资机会等,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考虑以后的发展,制定收益分配政策。第二,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只有留住企业的优秀人才,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动力,所以在分配时,还要重视人力资本的收益分配。如何通过制定适合的分配政策来激励企业员工、留住优秀人才,也是企业应该研究的课题。

  财务战略规划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项要素的构建,都会影响整个战略系统的运行。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规划应该是一个各种战略要素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完整体系。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的保护,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国的企业必须学会在困境中求生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并以此指导自身的财务活动,稳健理财,积蓄财力,适时寻求规模扩大,求得更大发展。(2011-10-13)

  【参考文献】

  [1]刘志远.企业财务战略[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2]傅红英.企业财务战略的管理对象和财务战略类型[J].会计之友,2004,7。

  [3]黄国良、 陈建华.企业总体财务战略[J].企业管理,2002,(7)。

  战略规划例8

  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之前,虽有汉室皇族之“品牌文化”背景,也有攻城拔寨、能征善战之“销售型人才”赵云、关羽、张飞等猛将,但在具体的“竞争拼杀”中却屡战屡败,几乎被“领导企业”曹操所吞灭,无根据地,无城池立锥。所以,刘备虽有良好的“产品背景”与“品牌历史”,领导人虽有满腔鸿鹄大志的企图心,然而却不知究竟如何成就霸业?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刘备的长期目标应该是什么?他想成为什么?刘备能成为什么?需要什么条件和资源?刘备所面临的现状、困难和挑战都是些什么?其战略选择又是什么,即通过什么手段、什么行动来实现刘备的长期目标呢?

  赵云、关羽、张飞等猛将属于能将产品“卖好”的销售冲锋型人才,但他们没有使产品“好卖”的营销规划与策划的能力。所以,当他们在没有系统战略规划和营销策略支撑的刘备的指挥带领下,其个人努力经常显得微不足道,而且越努力,失败和“牺牲”得越悲壮!

  没有远景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实现远景与目标的战略规划与实施计划。刘备所带领的整个团队思路基本上是模糊和混乱着的。所以,没有远景目标和战略规划应该是刘备在三顾茅庐前屡屡受挫、“业绩”糟糕的内在根本原因。

  于是,诸葛亮在为刘备进行思路梳理与战略规划时,诸葛亮首先进行了环境分析:“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富,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这段话分析的是刘备所处的外部环境,如今虽然天下群雄并起,但机会还是有的,其“市场”格局又如何呢?曹操坐拥百万雄兵,势头凶猛,实力强大,我们不能与之正面对抗。属于第一阵营领导型企业,垄断有大部分市场份额。其孙权雄踞江东,处于第二阵营,经营多年,也已成气候,只能是我们团结利用的对象,而不是正面发起挑战和斗争的对象。

  诸葛亮接着分析:荆州地理位置极佳,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刘表势弱,这是留给刘备您最好的机会。先取荆州,便可占据一席之地。益州险峻,沃野千里,然而其主刘璋“领导才能欠佳”,不善管理,所以,也是争取的对象。

  既然外部环境和竞争状况如此,那么作为弱势企业的刘备到底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的战略方向是这样确定的: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战略规划例9

  企业战略解决的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问题。近几年,我国企业都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正在或已经对企业的发展目标作规划。但有了目标规划之后,执行又成了困扰众多管理者的一个难题。于是“执行”这一话题近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可是,企业发展目标的规划与该规划的执行安排并不是相互割裂的两个部分,它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是完整的企业战略应包含的两项内容。一方面,在进行企业发展目标规划时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考虑日后执行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执行的基础是既定的规划,企业不能脱离既定的目标规划来讨论执行问题。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谋求持续成长而制定的发展总纲,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资源配置策略。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发展方向

  战略的核心是定位,即选择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就意味着“取舍”,迈克尔波特在《什么是战略》一文中指出:“战略就是在竞争中做出取舍,其实质就是选择不做哪些事情。”那么,企业面对各种看起来有利可图的发展方向时该如何进行取舍?答案是,基于核心竞争力来取舍——有助于企业培养其核心竞争力的“取”,对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没有帮助,甚至会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舍”。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相互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是组织内部集体学习的能力。它在企业内体现为两点:一是洞察力和预见性,有预见性地发现价值链中的“关键成功因素”,这种能力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具有先发优势的模式(欧高郭,2001);二是实施能力,即组织使用资源或技术的学习能力或应用能力,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独特能力。它在企业外体现为两点(姜汝祥,2003):一是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二是这种能力的发挥能够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

  根据上面的定义,可以发现品牌、专利、产品、高质量、高客户满意度都不能算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具体体现,比如:3M公司不断发明成功产品的创造力、GE的业务运营系统(Operating System)、Dell的低成本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Nokia平衡现实情况与愿景的“诺基亚之道”(Nokia Way)。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永续经营、持续成长的关键,所以企业在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核心能力,否则将与目标背道而驰。

  (二) 基于核心竞争力进行取舍

  本文所说的“取舍”包括两个层面:公司层面是指专业化或多元化;业务层面是指业务在企业内部完成或业务外包。

  1.公司层面。专业化与多元化哪种更好?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这两者本身,因为现实中有许多专业化成功的例子如诺基亚,也可以找出多元化成功的例子如GE。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看企业拥有怎样的核心能力。如果企业所具备的核心能力无法支撑多元化的扩张,那么企业应该选择专业化。多元化比专业化对企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更高,比如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还未做强就盲目做大、追求多元扩张是极不明智的做法。

  GE的核心能力体现在他的业务运营系统,这一系统构造了一个严密而有效的实施系统,保证总部制定的任何战略举措,都可以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制度化平台,来自GE和各个业务集团的高层领导、执行经理和员工,都会在这样一个制度化平台上针对业务实施情况,对比差距,交流和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措施。在这一系统所维持的能力的支持下,GE所从事的各项业务都能按计划推进。如果不是这样,多业务只会是一盘散沙,消耗企业的各种资源。

  诺基亚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经营面非常广,包括家电、信息系统、移动电话、电信、电缆机械、基础工业,但凭借其预见能力它最终选定了“移动通信”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核心竞争力是“以事实和价值为基础”的经营方式,这也是支撑其专业化获得成功的关键。

  2.业务层面。John HagelⅢ和Marc Singer在Unbundling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将企业从事的业务活动总结为三类:新产品开发、客户关系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因为这三类业务活动的驱动因素是相互抵触的,所以一个企业不可能有能力把这三者同时做好,企业应依据自身的能力对这三类活动做出取舍。这三项业务不同的驱动因素比较,见表1。

  企业应选择一项与自己的核心能力一致的业务。这里“一致”的意思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有助于从事该项业务,以及该项业务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这种核心能力。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企业有可能把另外两项业务外包出去,并能协调好这三类业务。比如,在曼哈顿几乎每家大型办公室大楼,均由一家位于丹麦的阿尔路斯(Aarhus)维修公司负责维修及管理。企业从分散其精力的业务中抽身,根据自己拥有的核心能力选择自己能从事的业务,并把这项业务做得“更好”。

  认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根据这一能力来做“取舍”,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就包括选择多元化或专业化以及企业业务定位,这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基于战略地图的企业资源配置

  定位决定了公司应该开展哪些运营活动以及如何设计各项活动,战略规划的第二步是决定各项活动之间该如何关联。战略不是将各项活动进行简单地集合,而是通过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将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波特称这种有机组合为“配称(fit)”,并指出战略配称才是创造竞争优势最核心的因素。“最有价值的配称还是与特定战略性吻合的配称,因为它可以增强定位的独特性,加大竞争对手作选择时的取舍难度。”(Michael E. Porter,1996)。2000年,罗伯特S卡普兰教授和大卫P诺顿教授在“平衡计分卡(BSC)”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地图(Strategy Maps)”这一战略执行的指导工具。笔者认为,将这一工具运用在战略规划中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所需的“配称”。

  (一) 战略地图

  战略地图能帮助企业实现活动的配称。首先,战略地图是一种战略描述工具,它澄清了战略执行过程中所需解决的一系列因果关系(cause-and-effect),包括各级目标间的因果关系和改进措施与期望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战略地图把战略放到了管理活动的中心位置,而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开发等管理活动围绕战略开展,推动整个组织向其战略目标迈进。

  战略地图为企业描述了可以到达既定目标的各条路径,它的标准模版包括四个角度: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一一对应。这四个角度的层次分布如图1所示。

  1.财务角度。创建战略地图通常开始于确定旨在增加股东价值的财务战略。非盈利组织和政府部门常常把它们的客户或者说委托人放在战略地图的顶端,而不是把财务目标放在最上层。企业的财务战略包括两种基本的财务杆杠:收入增长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客户角度。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是客户价值主张(the 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价值主张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一个组织把创造更佳业绩的内部流程与客户联系起来,一般来源于以下三种选择:卓越运营(operation excellence),比如麦当劳和戴尔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亲密的客户关系(customer intimacy),比如IBM;产品领先(product leadership),比如索尼和英特尔。这三种价值主张分别对应于前面所提到的三类企业业务活动。公司必须选择其中一方面,并努力在这一个方面出类拔萃,同时在另外两个方面保持起码的水准,力求达到上一层的目标即财务层目标。

  3.内部流程角度。一旦组织明确了客户与财务角度的内容,就可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来实现它的差异化客户价值主张、提高自己的生产率,以实现财务目标。内部流程角度包括企业的关键活动,这些关键活动可以分为四种高级流程: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改善内部流程成本、产品质量、运作周期、资产利用率和资产管理水平来实现卓越运营;通过加深与现有客户的关系来增加客户价值;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挖掘新市场和新消费群体来建立分销网络,实现产品领先;通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有效的关系来成为一位好的企业公民。

  4.学习与成长角度。学习和成长角度是所有战略地图的基础,它定义了对企业战略实施影响最大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是整个战略执行的基础,包括人力资本、信息资本和组织资本。这个角度的目标是实现企业无形资产与战略之间的一致性。

  (二) 基于战略地图的配称

  利用战略地图,企业可以获得有助于战略成功实施的“配称”。这里所说的“配称”有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的配称是保持各运营活动或各职能部门与总体战略之间的简单一致性;第二层面的配称是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加强;第三层面的配称已经超越了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加强,称为“投入最优化”(Michael E. Porter,1996)。

  战略地图把企业已选定的发展方向自上而下地进行分解,也就是说,把目标定位用这样一张图表述出来。自下而上,下一层的活动安排支持上一层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样,企业可以清楚地知道实现目标的路径,即怎样安排和组织活动。

  要实现战略地图,需要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参与。部门负责人的参与保证了各部门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同时,它让员工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工作与组织的总体目标有何联系,并使他们在工作中协调合作,朝公司的既定目标前进。这也就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第一个层次的配称,即保持各运营活动或各职能部门与总体战略之间的简单的一致性。

  正如前面提到的,战略地图自下而上,下一层的活动保证了上一层活动的成功实现。这样,企业内的各项活动就不再是简单的集合,而是相互支持、相互加强的有机整体。这正是企业所要取得的第二个层次的配称。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成果具有“路径依赖性”,这是竞争对手难以看透、难以模仿的,它保证了企业所获优势的持久性。

  利用战略地图,企业将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各项活动的具体目标。通过考察各项活动的现状,并将其与目标进行比较,企业可获知现状与目标间的差距。在此分析基础上企业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投资,开发和培育所需的各类资源以弥补差距。这样,企业便达到第三个层次的配称——“投入最优化”。

  战略规划的第一步是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利用战略地图对第一步所制定的企业发展目标进行分解,企业得到了使各项活动实现一致性的具体路径。“活动的一致性”一方面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目标,另一方面保证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并强化了企业的核心能力。战略地图为企业日后执行规划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控制框架。

  综上所述,一份完整的战略规划应该包括:战略目标的规划——企业发展方向定位战略执行的规划——企业各项活动的配称。企业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纷繁复杂的“机会”进行“取舍”,确定发展方向,这保证了战略规划的可行性;企业利用战略地图对发展目标进行分解,使企业各项活动保持一致(即“配称”),这保证了日后执行的有效性。做好这两个方面,企业才算完成一份完整的战略规划。有了目标规划和执行规划,战略执行不再是件难事。

  参考文献

  战略规划例10

  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规划战略、把企业有限的宝贵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业务)呢?笔者认为:战略规划应从原有业务和新业务两个方面来考虑:企业原有业务的重新排序和比选企业拟开展的新业务。下面,笔者分别就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企业原有业务的重新排序

  现在,不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许多企业都有比较大的规模、都经营着不止一种业务,这样,企业就面临着人力、物力、材力、信息等资源的分配问题,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多种业务中选择出一种最重要的业务(企业主营业务)来重点发展、然后考虑一些相对次要的业务、甚至剥离部分问题比较大的业务(波士顿咨询公司所谓的“问题”业务)呢?本质上讲,这就是一个战略问题。

  根据笔者的经验,企业原有业务重新排序的一般流程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作全面分析,其中,内部环境主要是指现有的核心业务领域,外部环境主要是通过PEST分析和行业分析对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作分析;从企业整体能力和各个单项业务能力两个维度,分析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劣势;通过SWOT分析,讨论企业有竞争力的业务整合的新模式;用波士顿矩阵决定每一业务的基本战略定位;将各业务进行优先排序;综合上述结果,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明确企业的发展使命与愿景;拟定未来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在确定战略方向的基础上,拟定企业的整体战略。

  二、比选企业拟开展的新业务

  现在,部分企业已不满足于某单项业务上的精细化发展,而是想开拓其他业务,“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做大多元化发展。在比较和选择拟开展的新业务的过程中,笔者建议,企业决策者们不妨在考虑现有众多行业的同时,抽出部分时间去思索是否有某潜在的商机、而且这个商机目前还没有产业化,也就是说,企业是否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蓝海”战略。这样做并不是浪费企业宝贵的资源,而是有其价值的。因为,在尚未形成产业的领域,一旦开放或引导出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并因此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或提供优质的服务,企业将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这在竞争激烈的“蓝海”领域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由于战略的特殊地位,企业在规划战略时,一定要引起充分重视、并经过深思熟虑。企业可以运用各种内部资源来规划战略;企业也可以借助于一些外部资源,比如与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或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借用它们的行业经验、案例经验和咨询经验,来为自己服务。


战略规划十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战略规划十篇战略规划十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战略规划十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