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02 13:48:21

古诗隐流十九古诗隐流十九诗词欣赏与解读古诗山水意境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目录

  1.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及赏析?
  2. 羊城赋全文?
  3. 赏析游名山志序?
  4.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全诗的意思?

王维《山居秋暝》全诗及赏析?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中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鱼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全诗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如下: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扩展资料: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羊城赋全文?

神州多毓秀,而羊城尤甚。据神州之南隅,领卫国之圣责。兼收并蓄,千载沧桑经略;扼疆守土,百年靖世讴歌。

古曰百越之隅,今为天下之冠。泛浮舟于碧水,忆峥嵘以史简。依明清古街以呼啸,踏河岸园林而翩跹。纵苏杭之毓秀,逊灵动以斑斓。

犹记当年,清廷朽腐,政纲不兴,国久积弱,民多羸苦,百姓流离而失所,列强虎视而鹰旋。英夷逞利器之屠戮,携焚苑之余威,开商榷于羊城,通洋物于市曹。民集成城之志,抵夷货之入。

然国蔽如斯,负羊城万民之慷慨。夷行不法于遍野,泛荼毒于中华,鸦片遂得入,空公私之仓廪,实乡野之荒冢。民奋起而抗,道光十八岁,罢于市,呼于野,万民奔走,共抵煙毒,遂成羊城御侮之始。

翌年荷月,林少穆执奸宄于夷馆,销鸦片于虎门,举国欢腾,百姓额手。后人多称功于文忠公,果其然乎?倘无百姓举义行于冬岁,拒外夷于坚垒,后世百岁,恐多笑林公之碌碌,感报国之无门。

岁月更迭,中华起,神州兴,四海平,万民定。羊城沐繁荣之欣欣,百姓泽安居之融融。余与三五好友赞而论之:“此百废俱兴之状,厥功甚伟者谁?”

有客曰:“清廷失牧民之道,逆时代之潮,然胼手胝足之民,尤记中华之国耻,奋御夷戎之淫威。朔冬游行于市,仲夏禁烟于郊;后满清用兵而耻败,英夷逞武而扬威,陷百姓于水火,践生灵于涂炭。朝廷拱手而割地,卑躬而逢迎,不思言兵雪耻之念,反禁义民御侮之举,何其可悲也!然羊城之民,置生死于度外,弃安危于不顾,兴三元里之役,扬我中华之志气,灭其狄夷之威风,如斯壮举,非乃羊城万民之功乎?”

又有客曰:“后清廷殁,民国起。国虽大统,割据称雄者众,攻伐四起,民不聊生。今苛捐之逼勒,复抽丁之役苦;搜百姓之民膏,饱官僚之私囊。民不堪其苦,倒悬而呼号,中共南昌以起事,先胜而后败,辗转千里,复聚于羊城,何故?斯赖百姓之淳朴,万民之拥戴。至日寇犯我边河,国军一触即溃,羊城沦陷,民生凄惨。幸得中共孤军浴血,复驱外敌于城外,靖四海之升平。单恃羊城万民之纯良,安能抵如斯残暴之众?如此盛世,非乃中共之功乎?”

余曰:“党之根本即为民,民之信仰始为党,诸君然何分而论之?此盛世,多赖党功之彪炳,领国纲之振,政令之通;加民之淳淳,勤勉而自为之,始兴万民于乐业,复昭大治于东方。”

客皆俯首而称是,余观羊城之新貌,感中共之猷德,与客曰:“今中共治国,六十余载矣。幸逢十九大之盛典,复庆中华人之安乐。此羊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与时俱进,万象初开矣。”

赞曰:羊城者,曾贫敝于不毛,更偏远以荒蛮。幸昌泰之盛世,得党国之策援。辟荒芜以仙境,成锦绣以桃源。遂泽被于商庶,更功利于昌繁。感乎恩德于心腑,颂之赞歌于田园。更发扬而踔厉,莫辜负以疏闲。当进取以砥砺,铸辉煌于明天!

赏析游名山志序?

陶渊明《游斜川并序》赏析

[序]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十,吾生行归休。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鲂,闲谷矫鸣鸥。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岁次甲寅(诗序的“辛酉”,据逯钦立考证,应是“正月五日”的干支),作者年五十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他和二三邻里,偕游斜川。作者一面感年时易往,一面喜景物宜人,不禁欣慨交心,悲喜集怀。这诗真实记录了作者刚入半百之年的一时心态。斜川,其地不详,当在诗人所居南村附近。

诗开头四句写出游的缘由。张衡《思玄赋》说:“开岁发春。”开岁,指岁首。随着新岁来临,诗人已进入五十之年(有的刻本“五十”作“五日”,未可从)。古人说:“人上寿百岁。”(《庄子·盗跖》)由此常引出人们“生年不满百”的慨叹。进入五十,正如日已过午,岁已入秋,是极足警动人心的。孔融就曾说过:“五十之年,忽焉已至。”(《论盛孝章书》)首句用“倏”,意也正同,都表现出不期其至而已至、亦惊亦慨的心情。五十一到,离开回归空无、生命休止的时候也不很远,(《淮南子·精神训》:“死,归也。”《说文》:“休,止息也。”)要“念之动中怀”了。于是,在初五那天景气和美的良辰,他作了这次出游。

次节“气和天惟澄”以下八句,充分就“游”字着笔。在一碧如洗的天幕下,游侣们分布而坐。山水景物,一一呈献在眼前:近处是微流中的彩色鱼儿在嬉游,空谷中鸣叫着的鸥鸟在高飞。作者用较华采的笔墨着意写出游的、飞的都那样自得,空中、水底无处不洋溢着生机,这其中自然也含着他的欣喜和向往。再放眼远远望去,湖水深广,曾(通“层”)丘高耸,也构成佳境,令人神驰意远。特别是这曾丘(指庐山边上的鄣山),不仅使人联想到昆仑灵山的峻洁(《后汉书·张衡传》注引《淮南子》说:“昆仑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之树在其西”);而且它“旁无依接,独秀中皋”(尽管它不如昆仑山曾城的真有九重),顾瞩四方,无可与比拟者,也足以对人们的人格修养有所启示。序中说:“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我们正应感谢这曾丘,因为它的诱发,才给人间留下这好诗!

三节“提壶接宾侣”四句,写出好景诱人,邻里欢饮,使诗人不禁兴起“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否”的感念。这是对人生、对美好事物——诗中所写的风物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无限热爱、执着的人自然会产生的想法,作者把人们心中所有的感念,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率地吐露了出来。

结尾四句,写出酒至半酣,意适情遥的境界。古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古诗十九首》)而作者却以高昂的意气唱出“忘彼千载忧”,他的人生观是超脱的。他又说:“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这是本有旷达胸怀、又加以“中觞纵遥情”的作者所发出的对良辰、美景、佳侣、胜游的热情赞叹,和“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颓废之歌是迥然异趣的。

鲁迅的遗墨中,有书赠“广平吾友”的这首诗的手迹(见《鲁迅诗稿》“附录”),虽没署写时日,但应和他发表有关评陶的若干名论的时间相去不远。是三十年代初所写的。从鲁迅对此诗的喜爱、肯定态度这一端,亦足以窥见本诗对后世人们的影响。(曹融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全诗的意思?

一、译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二、原文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三、作者

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 古诗隐流十九古诗隐流十九诗词欣赏与解读古诗山水意境的传承与发展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政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