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22 12:26:24

声学论文范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声学论文范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即满足1.618∶1∶0.618或2∶32∶1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声学论文范文

2、声学设计专业十篇

  声学论文范文第1篇

1.2.2合适的混响时间人们对音质的主观评价“清晰”、“平衡”、“丰满”、“有力度”、“柔和”等术语与混响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混响时间的长短对音质的影响很大,混响时间长,音质“空”,含糊不清;混响时间短,音质“干”,单调枯燥;只有合适的混响时间,音质才能丰满、有力度.多媒体教室以语言声为主,混响时间的设计应主要考虑语言声的要求,因此要根据教室的容积,选择合适的混响时间(见表1),才能实现较高语言清晰度[3].表1语言类房间最佳混响时间与房间容积表容积/m350~6060~8585~127127~170170~245245~339339~424混响时间/s0.20.3~0.350.35~0.40.4~0.450.45~0.50.5~0.550.55~0.6

1.2.3避免声缺陷声缺陷主要是声波经由内表面反射后分布而干扰正常听闻的现象.多媒体教室的声缺陷主要包括回声、颤动回声以及声染色等,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房间的吸声量不够;二是房间大多是矩形房间,六个面互相平行,容易产生“简并”现象,形成声染色.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要避免上述声缺陷.

&nbs本论文由整理提供p;1.2.4声场分布均匀理想的多媒体教室室内声场应该充分扩散,分布均匀,而且有足够的声压级.室内声音的充分扩散,可以保证各个座位上的学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生都应能听到响度相差不大的声音,也保证了室内空间各点的声压级相等,对多媒体教室而言,学生座位区的语言扩声声压级要达到70~75dB之间,音乐扩声声压级要达到80~85dB之间,背景音乐声压级要达到60~70dB之间,声场的不均匀度应控制在±4dB之内,使音质得以改善,声音变得柔和、具有亲近感和空间感.

1.2.5室内音质多媒体教室的声学设计其实就是室内音质的设计.而室内音质的最终评价是听众的主观感受,人们根据室内声学原理并借助经验,提出了混响时间、扩散程度、反射声、噪声级等若干与主观感受相对应的物理量或声学量.多媒体教室内的主要声信号为语音信号,对清晰度的要求很高.这主要取决于房间的混响时间、设备的功率等.

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声学现在大多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是通过旧教室改造而成的,没有进行相应的声学处理,即使新建的多媒体教室也没有进行声学处理,而且面积和容积的差别很大,大的面积达到几千平米,小的才40~50m2,层高从3m左右到10m,平面形状矩形的占大多数.因此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主要声学问题有:一是建筑声学方面,选址不当,外界干扰较强;房间设计不科学,造成回声、颤动回声、声染色;装修吸声材料使用不妥,造成背景噪声较大、混响时间偏长;配电影响音频传输,出现干扰.二是扩声系统方面,设备档次低,交流噪音高;音响系统位置分布不合理,造成声场不均匀,产生啸叫;音响系统设备参数调在最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佳的位置等.使学生上课听不清,影响教学质量[4].

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声学环境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的设计主要从建筑声学和电声学两个方面进行.建筑声学设计由于每个房间都有本身的声学特性,做好建筑声学环境的处理对以后获得良好声音效果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如果建筑声学环境处理不好则会出现混响过强、驻波、回声、声聚焦和共振等声第3期李兆义: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分析及设计69音缺陷.

2.1.1控制噪声,提高教室的声信噪比在多媒体教室运用扩声系统进行教学时,往往扩声系统会影响隔壁班级的正常上课秩序,会出现啸叫声,室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噪音等问题困扰着广大的师生[5].

这就要求多媒体教室的噪声标准必须达到相应的国家规范要求,但是多媒体教室又有其特殊性,控制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

(1)远离噪声源在总体规划设计中让多媒体教室使远离马路、市场、运动场等噪声源,即避开强环境噪声源.对多媒体教室干扰声场(外界传入室内的噪声声场)大小的计算可以采用下面的公式来进行:Lp=Lp0-101g1τ-101gAF+6.式中Lp为室外噪声声压级,F为透声墙立面的面积,A=Sa-为室内总吸声量,τ为声能透射率,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噪声来源除了墙壁之外,更多的是从窗户、门等进入的,声能透射率可取平均值:τ=ΣFτiiiF,计算出的干扰声场的声压级应小于38dB.

(2)振动干扰预防如果上述办法有困难,可以实行被动式处理,即增加墙壁隔声量;安装消声窗;让多媒体教室置于教学大楼的顶层或同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中靠近楼体边缘的位置;使用时间和出现噪声的高峰期错开;同时禁止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吵闹;学生椅子采用航空椅,布面为亚麻布,防止学生之间语言的相互干扰;选用设备的本地噪声要足够低等.

2.1.2选择合适的房间尺寸及三维结构,提高房间的声扩散性能多媒体教室房间尺寸及三维结构选择的目的是让房间的固有频率分布均匀,防止声染色及语言或音乐的失真.若房间为矩形,其长、宽、高分别为,Lx,Ly,Lz则房间的简正振动频率为[1]:fn=c2(nxLx)2+(nyLy)2+(nzLz)2.式中,nx,ny,nz是不同时为0的任意自然数,c为空气中的声速.由此式可以看出,随着nx,ny,nz取数的越多,简正方式的数也就越多,简正频率也有无穷多个,若房间的比例不当,会出现“简并”现象,将导致声场中某些频率的成分得以加强,出现声染色,音质将大大下降.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室而言,房间的长、宽、高的比例选择非常重要,最佳的房间形状是传统的长方形,长、宽、高的比例尽量避免1∶1、1∶2的简单比例关系,通常选取人们所谓的“聆听空间黄金比例”,即满足1.618∶1∶0.618或2∶32∶1,也可以选用其他比例方法,但三遍之比应取无理数,绝不可取整数倍.为保证较多的简正方式,既要考虑良好的房间尺寸比例,又要得到较大的房间容积.通常多媒体教室的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小容积应遵循:Vmin≥4λ3max.式中Vmin为房间最起码容积;λmax为下限频率对应的波长.由于现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的教室大多为矩形,一般都有平行墙面,为了避免产生驻波现象,应在平行墙面上布置扩散体,有利于声场均匀.如果室内有凹弧形墙面,一定要采用扩散体来发散声能,防止声聚焦.对于面积较大的多媒体教室,除了改善房间的结构(如可以采用矩形切角、扇形、正方形对角线配置以及多边形等)外,还可以在顶棚悬挂反射板(前次反射声相对直达声的延时时间如果大于50ms),这样既可以得到较多的侧向前次反射声,还可以加强听众区域的反射声功率[6].

2.1.3选择合适的吸声材料,使房间的混响时间达到最佳合理使用和布置各种吸声材料是获得理想混响、声扩散、消除声缺陷的重要条件.对于人耳来说,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20000Hz之间,一般人的讲话声主要能量分布在100~5000Hz之间,对于以传递语言信息为主的多媒体教室,声音评价主要为语言的清晰度兼顾丰满度,要想满足此条件,多媒体教室内的混响时间可定为T60=0.4~0.7s.混响时间的长短与房间容积、房间表面积、装修后的吸声系数等许多不定因素有关,在吸声材料的选用和布局上应对室内的混响时间进行综合估算,具体的计算公式采用著名的赛宾公式进行工程估算:T60=0.161VSα.式中V为室容积;S为声室的内界面总面积;α为声室内界面平均吸声系数,α=ΣSiαi/ΣSi,Si为各种不同材料的面积,αi为室内表面各种不同材料的吸声系数,通过查阅常用材料的吸声系数便可知道,多媒体教室的吸声处理包括墙面、顶面和门窗等.要设计一个理想的混响时间,吸声材料的选择一定要与房间的容积和室内总表面积、教室内各种器材、设备(如:银幕、电视监视器、学生课桌、音箱、照明灯具、空调设备)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还要符合人们的美学观点.

因此在室内装饰装修上可采用木质龙骨吊顶,墙体做复合吸声结构,挂上柔软的布窗帘等方法,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吸音和反射的合适比例;避免房间内凹面或弧型面反射的形成,防止出现声聚焦问题,使局部声音过强而产生反馈出现啸叫现象;对容易产生共振的物体进行加固处理,避免出现声音共振现象[7].当然运用混响时间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只是一个参考值,与实际情况相比都会出现偏差,因此,要想让多媒体教室的混响时间达到最佳,必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要经过反复设计、评价、修改,才能达到理想的声环境.电声学设计建筑声学设计为多媒体教室音质的改善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如果没有合理的整体设计和正确连接,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听音效果.

2.2.1多媒体教室的扩声系统设计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设计时要根据财力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果财力许可,设备的选型应采用专业品牌,系统性能要基本一致,避免设备档次配置不齐,有的偏高,有的偏底.多媒体教室的扩声系统主要由传声器、功率放大器、调音台、扬声器四大块组成.

(1)传声器:传声器是多媒体教室实现声音输入到语音处理系统的设备,它的质量优劣、选用的合适与否、使用的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把语音清晰的传递给学习者.常见的有动圈式和电容式两大系列.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中一般选用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宽、频响平直、瞬态响应好、音质柔和方向性强的电容式传声器,使声音能够清晰、亮丽、细腻的重现,但由于电容式传声器具有灵敏度高和耐声压性小的特性,在摆放位置上要注意和音箱和其它音源的位置关系,以及根据音源大小、传声器和音源的距离,消除噪音,得到纯净的语音信号.

(2)调音台:调音台实际上是一个音频信号混合控制台,它可以对多路不同阻抗、不同电平的输入声源信号进行放大及处理,按照不同的音量对信号进行混合、重新分配或编组,产生一路或多路输出.因此,调音台的主要作用是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音色修饰、抑制噪声、控制音量和信号混合.对多媒体教室的音源而言,主要是教师的讲解声和CD、DVD、VCD等高电平音源,用调音台要控制好输入电平,在保证声音信号清晰度的基础上,尽量满足丰满度要求.这就要求对高电平音源要按下定值衰减键PAD,降低输入电平,才能保证信号电平不超过输入电平的动态范围,使声音不失真.一般情况下不可用增益旋钮GAIN来调节改变音量,它会使信号信噪比下降.

(3)功率放大器:是把调音台、信号处理器等前端设备送来的比较弱的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并输出一定的功率,推动扬声器发出优美而洪亮的声音.而多媒体教室以语音的清晰度、可懂度为主,因此功率放大器作为系统的核心要有足够的功率输出,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保证室内的平均语言声压级达到70~80dB,有较宽而平直的频率响应范围,建议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与扬声器的额定功率配比定在1.5倍左右,这样能保证获得足够的力量感.

(4)音箱:音箱的作用是把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它对重放的声音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音箱技术配置、位置摆放等直接影响声音的还原效果.对多媒体教室而言要求声场均匀,做到“近听不吵,远听不小”,保证各区域内听到的响度基本一致.选择音箱时,除要考虑音箱的功率符合多媒体教室的声场要求外,还要考虑音箱的另外两个重要特性,即频响特性和指向特性.

2.2.2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的正确匹配在扩声系统的布置中,音箱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扩声系统的效果,是电声系统设计的重要步骤,音箱要根据多媒体教室的大小和形状来选择数量和摆放方式.一般来说,用一对音箱把它安装在教室前墙的两侧的上方,音箱轴线对准学生座位的主要听音区域,就能得到理想的直达声;对于比较大的多媒体教室,如有两层,这时用一对音箱可能不满足室内声学要求,应再增加一对音箱,这两对音箱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上,且让上面一对音箱的主轴线对准上层听众,下面一对音箱的主轴线对准下层听众,同时在摆放音箱本论文由论文由整理提供

tp:///">整理提供时,音箱的主轴线不宜交叉,或交叉角度不宜过大;如果是改建的多媒体教室,长、宽、高比例不一定很理想,对于过长,而宽度较小的教室,宜采用分散式布局,可将音箱线性均匀排列于房间顶部,使在房间前后的听众第3期李兆义:多媒体教室的声学环境分析及设计71均能听到较强的直达声,但要注意直达声须同时到达听众,因此对较前的音箱需加延时器,这样一来就会增加成本;对较宽的教室,宜采用两侧布局的分散式布局方式,原理与顶部布局完全一样;如果多媒体教室较大,则采用混合布局方式.不管采用哪种布局方式,音箱并非越多越好.音箱布局应以多媒体教室的音质要求为原则,切忌铺张浪费,同时音箱的布局还应避免声反馈,如果音箱的布局不合理,容易形成声反馈,影响教学效果,严重时还会损坏电声设备[7].

扩声系统的正确连接还要注意阻抗匹配、电平匹配、功率匹配等问题[8].多媒体教室声学改造完成后,听音评价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只要室内混响时间和扩声系统达到了设计标准,声音传递平坦、混响适度、畸变小、瞬态好,使教学的声音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每一位受教育者,也就基本上达到了多媒体教室的声学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揆申.教育电声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蔡丽霞.多媒体教室声学环境的分析及营造[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3(5):36237.

[3]彭小云.多媒体教室的声、光环境[J].工业建筑,2006(36卷增):1012103.

[4]李耀麟,陈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祥.多媒体教室扩声系统优化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10):43245.

[5]宁伟.多媒体综合教室视听环境建设的优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66(8):59260.

[6]丁伟,闫文莉,王京.多媒体教室设计中的声学问题[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6):3042305.

声学论文范文第2篇

围护结构的隔声设计分为空气声隔声设计及固体声隔声设计两部分,均包括隔声量的计算、隔声材料的选择以及隔声构造设计等内容。除理论计算外,经常需要进行隔声构件的实验室或现场测量,来确定其各频带的隔声量。

噪声控制的另一重要内容,就是针对厅堂建筑内部的噪声振动源进行控制。这些噪声振动源包括空调设备、给排水设备、变压器、某些灯光设备、舞台机械设备以及来自相邻房间通过空气及固体传声传入的噪声和振动等,都将对观众厅的安静造成干扰。因此,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声学顾问就必须介入,以便审视建筑内部各种房间的平、剖面布置是否合理,尽可能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将可能的噪声振动干扰减至最低。

此外,建筑声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室内音质设计。

音质设计通常包括下述工作内容:

一、确定厅堂体型及体量。为看得清楚、听得清晰,各类厅堂都有个长度的限制。厅堂的宽度会涉及到早期侧向反射声的组织,与音质的空间感有重要关联。厅堂的高度不仅影响竖向早期反射声的组织,而且影响早后期声能比和混响声能的大小及方向。厅堂的体积和每座容积都直接影响混响时间等音质参数。厅堂的体型更是关系到是否存在回声、颤动回声、声聚焦、声影区等音质缺陷。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初步方案设计阶段就提供建筑声学的专业意见。

二、确定音质设计指标及其优选值。根据厅堂的使用功能选择混响时间、明晰度、强度指数、侧向能量因子、双耳互相关系数等音质评价指标,并确定各指标的优选值,是音质设计的重要任务。这些指标及其优选值的选定,将为进一步进行音质参量计算和将来竣工后的音质测试提供目标和依据。

三、对乐池、乐台、包厢、楼座及厅堂各界面进行声学设计。厅堂的平面及各界面的形状、面积、倾角等以及乐池、乐台、包厢、楼座、音乐罩、反射板等都影响声脉冲响应的结构,从而对厅堂音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是否设楼座、包厢,设几层楼座、包厢,楼座和包厢的深度及开敞度多少为合适,栏板的面积与倾角多大较恰当等等,都属于建筑声学设计的范畴,都需由建筑师与声学顾问共同磋商,加以确定。乐池的形状和开口大小也直接影响乐队声能的输送以及乐队与演员的相互听闻。此外,是否设音乐罩或反射板,设何种形式的音乐罩和反射板等等,也都需要从建筑声学专业的角度提供咨询意见,并给出设计方案。四、计算厅堂音质参量。当厅堂的平、剖面及楼座、包厢、乐池、乐台等设计方案拟定以后,就可开始计算厅堂音质参量。通过音质参量的计算,提供设计反馈信息,以便对设计方案作出必要的修改与调整。这个过程有时需要反复进行多次,以便臻于至善。在此过程中,需要辅以平剖面声线分析、三维声场计算机仿真乃至缩尺模型试验等技术手段,才能做出较准确的预计。

五、进行声学构造设计。厅堂音质除了受前述建筑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室内装修材料与构造密切相关。因此,声学顾问还需与装修设计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室内装修设计。声学装修构造设计通常包括各界面材料的选择和绘制构造设计图,需详细规定材料的面密度、表观密度、厚度、穿孔率、孔径、孔距、背后空气层厚度以及龙骨的间距等技术参数。

六、声场计算机仿真。对厅堂建筑进行仔细的声场分析和音质参量计算,有赖于声场三维计算机仿真。从这一点意义上讲,要进行成功的现代厅堂音质设计已离不开计算机仿真的辅助。

七、缩尺模型试验。对于重要的厅堂,除了计算机仿真外,通常还须建立一定缩尺比的厅堂模型,进行缩尺模型声学试验。缩尺模型试验优于计算机仿真之处,在于唯有它能对室内声波动效应做出仿真,而前者仅能在中、高频段,在几何声学的范围内提供较准确的仿真结果。此外,计算机仿真从本质上说是将声学家已知的声学原理输入计算机中,而缩尺模型则可较客观地展示厅堂中发生的实际声物理现象。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实验室正在负责对在建的广州歌剧院作1∶20的声学缩尺模型试验,以确保该剧院建成后的高水准音质。

八、可听化主观评价。对于重要的厅堂,必要时还可在计算机仿真和缩尺模型试验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可听化技术进行主观听音评价。可听化技术是通过仿真计算,或者通过模型试验测量获得双耳脉冲响应,将之与在消声室中录制的音乐或语言“干信号”卷积,输出已加入厅堂影响的声音信号,供受试者预先聆听建成后的厅堂音质效果。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建筑声学领域一项高新技术。

九、建筑声学测量。建筑声学测量包括噪声与振动测量,围护构造隔声测量,重要材料与构造的吸声量测量以及厅堂音质参量的测量等。厅堂音质参量测量除了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以验证声学设计是否达标外,有时还需要在厅堂建筑主体完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时进行,以便为施工的最后阶段进行必要的设计修改与调整提供科学数据。

十、对电声系统设计提供咨询意见。对于需要安装电声系统的厅堂,建筑声学专家尚需与音响工程师配合,对电声系统的设备选型、设计与安装提供咨询意见。

声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扩场系统音质声学问题

星海音乐厅是以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厅建于珠江之畔风光旖旎的二沙岛上。它与已建成的美术馆和正在建设中的博物馆等建筑构成广东省相当规模的文化中心。

星海音乐厅包括1437座的交响乐大厅,462座的室内乐厅,96座的视听音乐欣赏室,排练室,琴房和音乐资料馆,以及水上演奏台和音乐喷泉、各种配套用房。建筑面积1800m2,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设备先进和音质优异的现代化音乐厅。也是我国第一座采用“葡萄园”形(或称山谷梯田形)配置方式的音乐厅。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室内乐厅的各项声学设计指标*

星海音乐厅于1998年6月13日――冼星海诞生日正式使用。广州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进行首场演出。演奏了钢琴协奏曲《黄河》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获得成功,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李德伦、吴祖强出席了首演式。相继一周内,中国交响乐团,以色列交响乐团,澳大利亚交响乐团和德国管风琴演奏家,在该厅献艺。音乐家们对大厅良好的音质均给予高度的评价。

一、星海音乐厅的设计宗旨和各项声学指标

星海音乐厅这座华丽的艺术殿堂是为满足广大观众欣赏高雅音乐的殷切的需求、并作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基地和窗口而建造的。音乐厅设计始终把音质效果放在首位,以继承传统音乐厅的良好品质、而又能适应现代生活提出的各种需求为设计的宗旨。

声学设计指标是根据国际上获得“顶级”音质效果的音乐厅为参照对象,广泛听取我国音乐家和声学家的意见确定的。交响乐厅、室内乐厅的各项“最佳”。

为实现上述指标、确保获得良好的音质,分别在设计、施工、竣工后调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证措施:

·初步设计阶段:通过计算机模型和1/40缩尺实体声学模型试验与声学估算相结合,分析体形、了解声场状况和可能出现音质缺陷的部位;

·技术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用1/10缩尺实体声学模型试验和围护结构的隔声量试验,以及各种声学构件声学性能的实验室测定,确定声学构造的部位、尺度和装修用材。并进行较为详细的声学计算;

·施工阶段:在没有专业施工队的条件下,主要是施工交底和监理,检查隐蔽工程,并在交响乐大厅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首次混响和声场分布的现场测定;

·竣工调试阶段:用以解决声学计算、缩尺模型试验与实际效果存在的差距。要修正客观存在的偏差,就必须采用声学测定与乐团试用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方法。作多次调试、修改装修、直至达到预期的效果。星海音乐厅通过三个月的调试工作,才实现所要求的演奏和听闻效果。

二、交响乐大厅的声学设计

交响乐大厅是星海音乐厅的主体。容纳1437名听众,有效容积效期2400m3,每座占容积8。6m3。大厅采用“葡萄园”形的配置方式,即在演奏台四周逐渐升起的部位设置听众席。这种形式的最大优点是在大容量厅堂内缩短后排听众至演奏台的距离,从而确保在自然声演奏的条件下,有足够强的响度。此外,利用演奏台四周厢座的栏板和楼座的矮墙,可使听众席获得足够强、且有较大覆盖面的早期侧向反射声。近期的研究表明,这是传统音乐厅所以能获得良好音质的重要原因。而传统音乐厅则是通过窄跨度的侧墙实现的。因此,这种形式不仅继承了传统音乐厅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又能适应现代大容量音乐厅的各种需求。它自1963年德国柏林“爱乐”交响乐大厅首创至今,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但在国内尚属首次。

大厅的屋盖选用“马鞍”形壳体。所有横剖面均为凹弧形面而引起声聚焦,从而造成声场不均。通过1/40缩尺实体模型试验和三维计算机模型试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图2即为大厅横剖面计算机模型显示的声反射图,可见声聚焦的状况。

此外,在大厅壳体拆模后的现场测定均表明,顶部不悬吊抽射板时,厅内声场分布不均和存在回声现象。

对此,在演奏台上悬吊了12个弦长3.2m,曲率半径为2.6m的球切面反射体,其目的除了消除回声和声聚焦以外,还可加强乐师间的相互听站,提高演奏的整体性。同时也使堂座前区和厢座听众获得较强的顶部早期反射声。

为加强听众席后座的声强,在球切面反射体周围设置了锥状和弧形定向反射板。以此获得厅内均匀的声场分布。

为使大厅达到中频(500z)满场1。8s的混响时间,并使低频(125Hz)混响提升1。15倍(相对于中频),即2。07s。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增大容积,每座容积取8。6e

·厅内所有界面均不用吸声材料,在容易引起不利声反射的部位(后墙和后部吊顶)设置锥状扩散体;壳顶拆模后上刷涂料;墙面为35mm厚硬木板实贴在18mm厚的多层板上;地面均为实贴木地板,仅演奏台设木筋架空地板;所有悬吊的反射体采用刚度大的阻燃玻璃钢结构。

·减低座椅的声吸收,并使其吸声时接近听众的吸声量,从而减少厅内空、满场混响时间的差值。

根据以上确定的容积和内装修构造,进行了混响时间的计算和1/10缩尺实体声学模型试验,其结果见图7所示。由图可见,缩尺模型的测定结果仅中频较为接近,其它频率偏差较大,这是因为模拟材料不可能在很宽的频度范围内有一对一应的吸场性能。

大厅的扬扩散是除混响时间以外的另一个重要音质指标。当听众感到乐声似乎以相等的幅度来四面八方时,扩散是最好的,表征声扩散的指标是d,它定义为;厅内声场扩散值与自由场扩散值之比,即

d=1-m/m(1)

式中m-为厅内声场的扩散值;

m0-为在自由声场的扩散值;

m-M(声强的平均差值)/M(各方位角的平均声强);

m0-的求同m,只是在自由声场中。

交响乐大厅的声扩散是通过多边的形体、差落的包厢和楼座栏板,以及顶部悬吊的反射体实现的。缩尺模型试验测定的结果表明,大厅具有良好的声扩散,d值均大于0.85,最大达0。93。

对于音乐厅来说,厅内希望获得良好的声扩散,但又不要求完全扩散(即d=1),因为听众在要求乐场来自各方的同时,还希望有一定的方向感,即乐声来自演奏台。

传统音乐厅所以能获得良好的音质,除了有最佳的混响时间和良好的声扩散以外,早期侧向反射声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加强了直达声的强度和提高了亲切感。因此近年所建音乐厅无不考虑早期侧向反射的设计,星海交响乐厅是通过侧墙、厢座栏板、楼座矮墙对所覆盖的听众席提供早期侧向反射的;此外,壳顶下悬吊的反射体也给听众席提供顶部的早期反射声。

早期反射声的状况,可以通过脉冲声测定获得测点的反射声序列,并能计算求得声能密度,为了便于定量比较。目前常用早期声能与后期声能之比的C值作为评价指标。时间的分界为80ms(以音乐丰满为主的厅堂)和50ms(以清晰为主的厅堂).

声能比C80,C50又称明晰度,这是一项与早期声能相关的指标。L.L.Beranek建议以500Hz,1000Hz和2000Hz,C80的平均值C80(3)作为评价音乐厅指标,其最佳值为0~-4.0。

交响乐大厅的噪声控制,主要解决单层壳顶的隔声和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两方面:

交响乐大厅的墙体均为内隔重墙,只有壳顶暴露在室外,单层23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壳体,具有足够的空气隔声量(基地噪声为67~71dBLeq(A))。但大雨冲击的撞击隔声量却很低,对此做了隔离撞击声的构造,并在实验室内做了测定,其结果表明。实施的构造可以隔离大雨时的冲击声。

空调系统的消和减振,是大厅获得良好的听闻条件的最基本的保证,开启空调时内噪声不得大于28dBA,也即以听不到的空调噪声为设计指标。对此,采取了如下措施:

(1)在空调系统的管路系统内设置阻、抗复合型消场器,减低风机噪声沿管路传至厅内;

(2)防止气流噪声,限止流速:主风道低于6m/s,支风道低于3。5m/s。出风口低于1。5m/s。为实现这一目标,采用侧送、局部顶送(演奏台上方球切面,反射体间),座席地面下回风的方式。

(3)送风与回风量相适应,也即采用1:1的送回风比例。

(4)全部空调、制冷设备均作隔振处理,水泵、冷水机组采用SD型橡胶隔振装置;风机采用弹簧隔振器;管道用软接管,并用弹簧吊架。

有关其它的工程设备和需要隔声的构件,均采用常规的做法处理。

三、交响乐大厅的声学测量和音质调试

在交响乐即将竣工的前后,曾对所有各项声学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在竣工后的试用阶段,听取了乐团的意见进行了音质调试。

(一)声学测量

声学测量的内容包括响度、混响时间、早期反射声、声扩散、声场分布、频率响应和噪声第七项。明晰度(声能比)C80和低音比BR(温暖感)是分别根据脉冲响应和混响时间测定的结果计算求得。现将混响时间和早期反射声的测定结果分述如下:

(1)混响时间(RT):

混响时间菜测定了四次,测定频率为63Hz~8000Hz八个倍频程的中心频率。其结果是中频(50Hz)满场为1.82s,空场为2.19s。

(2)早期反射声测定:

早期反射声测定是在演奏台上配置脉冲声源。在大厅的七个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座席测定其反射声序列。时标为100ms,由图内可观察早期反射声的状况、反射声的时延间隙(t1)和计算求得明晰度C80和C50。在演奏台上声源取2个位置,S1和S2,在厅内各区分别测定27个点。计54幅图。为压缩篇幅。在图9内列出S1和S2各7个测点结果。由反射声列图见,时延间隙(t1)为3~7ms。

由早期反射声测定结果,可用式(2)求得500Hz,1000Hz和2000Hz三个频率的C80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即C80(3)的值。交响大厅七个区的明晰度C80(3)求得C50(3)见图10所示。C80(3)的平均值-1.43。

通过声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交响乐大厅的声学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指标。

(二)音质调试

声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乐师和听众创造优异的演奏和听闻环境。各项声学参数虽然达到了国际上“顶有”音乐厅的指标,但是能否获得同等的主观评价呢?对此,,由广州交响乐团进行多次配合演出,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经归纳有如下几点:

·普通反映混响时间长,因而层次不够,清晰度差;

·弦乐器部位(小提琴、中音提琴区)缺乏反射声,得不到演奏台侧墙的支持;

·打击乐和钢管乐声级过高,相应地弦乐声较低,影响乐声的平衡。

根据上述意见,采取了如下的改善措施:

(1)在演奏台上方的球切面反射上,配置人工翻动的锥状可调吸声结构,使大厅混响时间可在1.66~1.82s之间调节,适应习惯于较短混响条件下演奏的国内乐团,满足层次和清晰度的要求。可调吸声构造见图11所示,图12为实测可调混响幅度。

(2)在演奏台两侧凹进的演员入口处,设置凸弧形活动声屏障,增加提琴区的侧向反射声,改善乐师的自我感觉。

(3)在演奏台和合唱队的两个后墙上,按原设计配置锥关扩散体,并在两个锥面上插入可调吸声板,(一面为七合板,另一面为6mm厚阻燃毯),用以加强演奏台的声扩散,以及必要时降低打击乐和铜管乐的声级,求得乐声的平衡和融合。

(4)在堂座走道和演奏台两侧楼梯上设地毯夹,以便在必要时,铺设地毯,进一步降低混响至1.5s。

四、室内乐厅的声学设计

星海音乐厅室内乐厅是以室内乐演奏为主,兼供戏剧演出、会议和立体声电影所用的多功能厅。容纳462名听众,有效容积3400m3,每座占容积分7。4m。大厅采用不对称的扇表平面,右侧设在厢座,左侧二层有挑廊,大厅后部设有三排座席的小楼座,大厅的平、剖面见图13所示。图16为大厅内景。

大厅的不规则形体有助于厅内的声扩散,池座有左侧墙和厢座矮墙提供早期侧向反射声、厢座和楼座主要由吊顶供给早期反射声。

为满足多功能使用的要求,同时使每种功能都有“最佳”的混响时间,故采用计算机调控的可调混响装置。可调的上限值取1.3s,供室内乐演奏使用;下限值是根据立体声电影的要求,确定为0.8s,故可调幅度为0.5s(0.8~1.3s)。并要求125Hz~400Hz的频率范围内均有接近相同的调辐量。

为了使用人员便于操作,把可调幅度设定为五个档次,即1.3s,1.2s,1.1s,1.0s,和0.8s.,根据选定的方式用计算机在15s内(圆柱体旋转3600需30s)即可调至要求的混响时间。也可以无级调至幅值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值。

可调吸声结构采用旋转圆住体和平移的帘幕相结合的形式:圆柱体直径为800mm,一半为反射面,另一半为宽频带吸声面,配置左侧墙的上、下部位和后墙上,共设29个转体,(侧墙14个,后墙15个);可调帘幕分三道,配置在厢座侧墙木格栅内,共计可调面积为大厅总表面积的十分之一。

室内乐厅内除了可调吸声结构以外,其余的墙面均为25mm厚的木板墙,榉木三合板贴面;木地板;吊顶为轻钢龙骨石膏板刷涂料;座椅采用相当于听众声吸收的澳大利亚“西贝”(Sebel)公司产品。座垫和椅背可根据需要调节倾角。

室内乐厅的噪声控制同样包括隔声和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两部分。厅内的周墙均为内隔断重墙,屋顶为双层结构,不存在屋面冲击声的问题。空调系统采用上送、下回的传统方式,消声和减振做法同交响乐大厅。

五、室内乐厅的声学测量和评价

室内乐厅竣工后曾对设计的八项指标进行了测定。混响时间和早期反射声的测定结果如下:

(1)混响时间(RT)

混响时间的测定是按设定的五种可调混响方式中三种进行的;即:1)转体和帘幕均为暴露反射面,即厅内具有最长的混响;2)转体和帘幕吸声面暴露,厅内混响处于最短的情况;3)转体和帘幕的吸声面各暴露一半,即处于1)2)的中间状态。测定结果和测定点配置分别见图14,最大可调幅度为0。48s(空场)和0.42s(满场)

(2)早期反射声测定:

早期反射声测定结果,可用式(2),式(3)求得500Hz,1000Hz和2000Hz三个频率的C80和C50的值,然后取其平均值:即C80(3),室内乐厅8测点的C80(3)值为2.55~4.93dB,平均值为3.77dB;C50(3)为-0.02~2.38dB,平均值为1.06dB。

星海音乐厅内乐厅的9项声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全部达到预期效果,该厅在调试期间曾进行了广东省少年钢琴比赛,以及古筝独奏会,无论是乐师和听众均反映厅内音质效果极佳。

六、音乐厅声学设计中几个总是的探讨

通过星海音乐厅声学设计的实践和调试、试用过程中我国音乐家们反映的各种意见,笔者认为有些问题值得研讨,以便给今后音乐厅的设计提供参考。

(一)关于交响乐大厅的“最佳”混响时间

世界著名的传统音乐厅混响时间都比较长。这无疑对我国音乐厅设计有较大的影响。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大厅的满场混响时间也是参考了传统音乐厅而确定为1.8s的。

但长的混响时间不适合国情,原因首先是我国的交响乐团,习惯于在较短混响条件下演奏,这是因为国内的自然声演奏的厅堂没有达到满场1.8s混响时间的;其次是我国音乐家常以清晰为主要目的。正如我国著名指挥家严良堃先生在深圳音乐厅国际招标会上对音乐厅提出的音质要求是:“清晰、圆润、宏亮”。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音乐界的意见。

国外的音乐家们也未必都喜爱长混响的,例如:维也纳音乐厅的混响时间为2.5s,音乐家也有不同的意见: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卡拉扬(H.V.Karajan)就提出:“……大厅唯一不足之处是难以显示出一些弓上和嘴唇上的技巧,相继的音符彼此被相互吞没”,这明确表明混响太长了。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大厅在调试过程中就是追加了人工调控混响而同时满足了国内、外音乐家的要求,而获得好评的。

(二)音乐厅的形体

音质良好的传统音乐厅均为“鞋盒”式形体,尽端配置演奏台,由于跨度窄、容积小(座椅宽度和排距小)因而有较强的早期侧向反射声,且覆盖面较大,近年的研究表明:它是传统音乐厅所以能获得良好音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控音乐厅,由于容座大、又要求有舒适的座椅,势必容积大,在这种情况下,试图按“鞋盒”式音乐厅的比例增大其尺寸去再现传统音乐厅的特色,是不可能的。这将改变直达声和射声到达的时间和方向,从要命上削弱和恶化其效果,英国皇家节日音乐厅和台北文化中心音乐厅即为典型的例证。因此,对于大容积的交响乐大厅应在继承传统音乐厅良好品质的前提下,突破“鞋盒”式形体。“葡萄园”式(或称“山谷梯田”形)即为一咱比较适用的形式。它有可能缩短听众席后排至演奏台的距离,从而获得足够响度,这对于自然声演奏的大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演奏台周围逐渐升起的厢座和楼座栏板或矮墙设计得当,同样可以获得足够强的、覆盖面较大的侧向早期反射声。

致于音乐厅围护结构的几何形式(圆、椭圆、扇形、三角形等……)并不重要,不应约束建筑师的创作,但厅内装修所构成的空间形式应有利于声的扩散,这一点必须做到。

(三)关于音质效果的评价

音乐厅声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良好的听音效果,也即满足听众主观感受的要求。因此音乐厅建成后,通过声学测量核对测定数据是否达到设计指标,仅完成了客观量的评价,还须进行主观评价。有关音乐厅音质的主观评价,国内外有很多方法,但较为简易有效的方法是通过乐团多种节目的演出,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求得评价结果。但在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如下两点:

(1)乐队在演奏厅内空场排练不能作为主观评价的依据。

这首先是因为乐队经常在容积小,混响短(一般为1.0s)的排练厅练习,。因而在混响长达2.0s以上的演奏厅内排练,反差太大;其次是空场时,演奏台四周的座席是空的,座椅有反射而影响乐师的相互听闻。此外,空场排练只能反映光师在演奏台上的自我感受而不能评价大在的听音效果。因此,主观评价时,至少组织1/3满座的听众。既缩短了混响,又有听众和乐师两方面意见。

(2)正确、公正的评价需要时间

对新建音乐厅最初作评价是配合声学调试的乐队指挥和乐师,他们反映的实际上是演奏台上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大厅的音质。如果是空场排练,则他们反映的意见多数是不可靠的;大厅公开演出后,厅内达到设计的声学状态,音乐家、音乐评价家和听众反映的才是真实的时质效果。但由于音乐家、指挥家的知名度,新闻媒界报导大厅的音质效果主要听取这些权威的评论。很少来自参加音乐会的听众。但更为正确、公正的评价最终应取决于包括音乐家在内的广大听众;但这需要时间,一上音质优异的音乐厅,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四)音乐厅屋顶结构的选择应多方考虑

音乐厅的屋顶采用何种形式绘声绘色是结构工程师的事。但不论选用何种形式,必须考虑音乐厅某些特殊的要求:

(1)演奏台上方的屋架应能承重较大的局部荷载,以便吊置重的反射体、灯具和一些机械设备;

(2)演奏台上方应有足够的高度,使台上的声反射板和照明灯有升降的空间,在音乐会开演前一般将反射板悬吊在高处,以便使听众看到演奏台的全景,特别当设置管风琴时,更希望大部分听众都能看到。演奏开始时,才降下反射板和灯具。

(3)在承重的屋顶下,音乐厅的吊顶上应设置一个工作层,以便配置和操作升降的机械设备的设置通风管道。同时,还可使屋顶有足够的空气声和撞击声的隔声能力。

星海音乐厅选用“马鞍”形壳体,从结构上没有体现壳体的优越性(壳体厚达220mm)同时又不能满足上述所提的要求。无论在声学和使用上带来很多麻烦。

七、结语

星海音乐厅的声学设计自1990年3月与广东省文化厅和华南理工大学签约承接任务至1998年6月13日启用,历经八年之久,在这期间进行了三次模型试验,四次现场测定,以及大量的声学构件实验室测定和计算工作。存积了大量资料,本文因受篇幅所限,仅作概要的介绍,供今后音乐厅设计参考。

声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系统前面板的设计

虚拟仪器的前面板设计是否合理对虚拟仪器的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直接面向使用者,使用者对其分布的合理程度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1.2系统的程序框图设计

对各个的功能模块进行分割编写,采用模块式的编写方式逐个进行分割,然后将分割编写的模块整理集合以构成一个新的系统控制程序。程序模块主要包括三个模块,第一种是实时信号采集模块;第二种是信号处理分析模块;第三种是仿真信号模块。这三种模块对系统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它们以不同的角色为系统提供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产生令用户满意的信号。另外,对这三种模块的编写整合构成新的程序框图。

1.2.1实时信号采集模块实时信号采集模式可以通过对信号的有效分析处理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实时信号采集模式可以根据用户所设置的声音格式从声卡中得到相关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保存。这种模块在开始采集数据前要注意,参数的设置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和参数设置好以后将信号选择的按钮调制实时信号档上。开始设置各个快捷按钮,如停止按钮、退出按钮、对信号的采集保存等按钮。

1.2.2信号处理分析模块设置完成应用信号处理分析模块一般是对数据进行时域分析以及频域分析。其中时域分析可分为对参数的测量、对谐波失真分析、最后是自相关分析。在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如果单单只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信号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并不能完全的显示出来,也就是时域分析有时候不能完全满足对信号的分析,这就需要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以更加全面完整的分析出信号所具有的全部性质。在LabVIEW中,如果要对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就要以FFT为分析的基础,才能进行具体分析。

1.2.3仿真信号模块的完成应用仿真信号模块的作用我们不可忽视,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信号都能用实际的仪器产生,当无法获得实际的信号时,可以用仿真信号作为任意频率的信号,也可以用仿真信号作为标准的信号源,对其产生的信号做信号的检测系统。这种仿真信号模块包含波形显示以及噪声的添加等功能。仿真信号可以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信号,如正弦波、方波以及三角波等。并且用户可以很据自身的需要对信号的频率、幅值、以及采样频率进行调节,从而产生用户所需要的信号。

2研究应用

整流电路中应用虚拟声学采集分析系统研究采集系统的采集性能。在整流电路中应用虚拟采集分析系统时,应该注意采样的频率要保持20Hz~20kHz之间,如果想得到更加完整较好的波形,就可以将频率控制在100Hz~15kHz之间。在整流点路中要进行对正弦先好进行整流的过程中,可应用二极管半波整流电路对其进行整流。输出信号以后接入虚拟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可以得到一些波形。事实证明,虚拟仪器的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的采集性能可以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理想信号。实践证明,虚拟仪器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噪声监测、信号分析以及实验教学当中。

当前,虚拟仪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对各种信号的采集分析,作用不容小视。虚拟仪器与传统仪器相比,优点远远比传统仪器多的多。例如,与传统仪器相比,虚拟仪器的智能化程度远比传统仪器的高,处理能力比传统仪器的处理能力强;虚拟仪器的系统费用要比传统仪器的系统费用低,并且虚拟仪器的复用性较强;从可操作性能上看,虚拟仪器的可操作性比传统仪器的可操作性强。文中还对虚拟声学信号采集系统做了研究,主要研究了系统前面板的设计和程序框图设计,程序框图设计中,对三种模块进行编写,最后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新的程序框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虚拟仪器在各个领域会有更大的影响。

声学论文范文第5篇

音乐声学理论运用声带发声时是闭合状态,歌唱者要感觉歌唱发声时声带像剪刀的两片刀片在合力运动,气息柔和的搭上声带的闭合力量,进一步平滑地送出口腔,完成歌唱发声的一套基本路径。声带发出的声音以基音为主,就是通常所说的“真声”,到了中高音区,声带要更有力地闭合,要配合更充沛的气息就能发出“假声”,在训练声音的过程中,必须贯穿“真声”和“假声”的训练,以及“真假混合声”的专门训练。声带的运动与变化,除了拉紧或放松运动以外,还有张合运动,即两条声带间的距离可大可小,发高音、强音时距离较小,发低音、弱音时距离较大,同时声带的厚薄也在变化,如发高音时,声带的边缘处会变薄。在歌唱过程中,声音的音质、音量、音强都和声带的科学运动闭合分不开。当气息有控制地经过声带,声带闭合发出声音,这过程中声带运动的主动性不容忽视。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有些初学者独立控制声带肌肉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够,声带运动是被迫和被动的,不能主动完全闭合声带,加上喉咙里各个肌肉群体不能协调合作,导致歌唱者音质差、音量小,更无从谈起共鸣了。在歌唱中如果声带和气息的配合作用力不够,没有在需要发声的瞬间给力,那么声音就不能快速送到各共鸣腔体去加工,从而就不能获得高位置的声音共鸣。

二、歌唱中声音共鸣运用要符合声学原理

高质量的声音是指歌唱者经过系统的训练,制造出来的声音能在歌唱者自身各大共鸣腔体游走,并能进一步滚动送远,达到共鸣共振的音效。要想声音共鸣做到位,也要从科学理论上了解声带的共鸣原理。器乐演奏的声学理论研究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可以触类旁通地研究一下,从而借鉴到声乐演唱中去。一般乐器中的共鸣箱,在演奏过程中声音传播的空气振动是一种稳定的振动状态—驻波。由于驻波的特性,一端开口,一端闭口的共鸣箱,箱长约为基音波长四分之一,各频率为f=c/4L、2c/4L、3c/4L、…、nc/4L(n=1,2,3,…),最低的频率c/4L对应的音叫做基音,其他频率对应的音叫做泛音。两端是固定的共鸣箱,二端点必定是波节。由于二个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弦的长度一般为半波长的任意正整数倍,即弦上可能的频率为f=c/2L、2c/2L、3c/2L、…、nc/2L(n=1,2,3,…),每一个频率相应于一种可能简正模的运动。即共鸣箱的振动与弦的振动简正模相同,产生共振。当琴弦由于长度变化,音阶每升高八度,琴弦基音升高一倍,比如由f0变到2f0,共鸣会移到2f0附近,同时谐振的模式范围还取决于:箱体的横截面积、长度和宽度之比,箱是直圆筒还是圆锥筒,所用的材质都有关系。人体共鸣腔的声学原理与器乐共鸣箱有相同之处,但不同的是,人体共鸣腔不仅有固定容积的共鸣腔,歌唱者还能根据歌曲的需要和个人的演唱技巧及表现力,任意调节和改变其容积的共鸣腔,以此更贴切演唱作品本身所需要的情绪表达。器乐能够对振动频率有倍数关系的音高发生共鸣,而歌唱者经过适当的调整,也能够与发出的音高相配合而引起共鸣,使得歌唱发声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歌唱者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共鸣箱,人体拥有胸腔、咽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共鸣腔体,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歌唱运动和共鸣中,歌唱者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要是有空间感的身体部位都可以储存和处理声音,把声带闭合发出的“简单”声音努力送达到各个身体空间部位去获得声音的共鸣,这样处理是必要的。原始的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从口腔发出来,这是一种“想唱就唱”的状态;有共鸣处理的声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而出,但发音时喉腔经过调整压缩,完全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部各腔体,通过科学的共鸣,声音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这就是“边唱边想”的歌唱状态。发声声区是由音高和共鸣腔的运用以及调节共同形成的。人声划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声区:低音区对应共鸣区以胸腔为主,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中音区对应混声区,以口腔、咽腔为主要共鸣腔,头腔、胸腔次之;高音区对应头声区,以头腔为主,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上下三个声区实际运用时,必须努力使之成为统一、连贯、完整的声区,充分运用自身“混合共鸣”,以达到在演唱不同音高时流畅自如。歌唱者要学会理解声学原理,科学的利用自身腔体特点,注重声音与自身共鸣的协调运作,要更多地练习声音的“外在共鸣”,尽可能轻松地歌唱。

三、歌唱姿势与呼吸是正确实现声学原理的重要因素

(一)培养正确的唱歌姿势

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都离不开正确的唱歌姿势,同时也是唱歌者良好心态的表现。声乐训练是以人体的有关器官作为“乐器”来进行演奏,在训练时,应让歌唱者养成良好的演唱姿势,做到头自如,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胸肩松宽,小腹微收,保持脊柱、腰挺直不紧直。歌唱发声有时会因为姿势影响了呼吸,如果呼吸运用跟不上,声音就会憋在喉咙里唱不出来。纠正了不正确的姿势,发声上的毛病就能得到改进。协调好身体各器官,在发声过程中有机配合。共鸣箱体从歌唱者头顶到脚底的波节有相对确定的位置,声音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驻波。“混合共鸣”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发声练习中进行弯腰发声的声音训练时,随着腰的弯曲程度不同,发声时头顶共鸣的感觉明显出现差异,从共鸣的声学原理可以理解姿势对于歌唱的重要性。

(二)良好的呼吸支持

吸气时口腔打开,硬软腭提起,将下肋骨和腰围向外松张,自然地,流畅地吸气很深,尽量不要有声响,不抬肩膀,使得腰一圈以及后背都充满“气感”,可以用“打呵欠”去感觉以上动作。呼气是自然,有“叹气”感,胸、腹部不能僵硬,否则会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不能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只有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依靠呼吸支持,保持喉腔的稳定、放松、打开,才能使得喉腔内各个软骨和肌肉协调自如地工作,训练中需要加强喉腔内软骨和肌肉的动作控制能力。真声演唱时,气从丹田自下而上,通过声门,经过喉腔共鸣的处理,根据不同的音高,使声带全部振动,或者使全段声带的边缘振动。假声演唱时则需要气息经过喉腔时,歌唱者将喉腔缩小,声带闭合力增强,发出比真声较高的音调,发音时气息将声带的一段吹开,并使其边缘的一部分振动。真假声在歌唱中的运用要衔接自然,高中低音能够运转自如,不露痕迹,使得歌唱者音域拓宽。歌唱者需有效训练声带运动的主动性,让它闭拢、分开阻挡气流的能力更强,从而对呼出的气息产生的压力大,声带本身能发出的声音是有限的,通过共鸣作用扩大后就能发出更纯净、更响亮的声音。歌唱的呼吸方法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联合呼吸和膈肌肋式呼吸。无论选择用哪种方法呼吸,歌唱时呼吸都要充分饱满,气息既是发声的动力,又是声波传导到各共鸣腔的载体。在呼吸过程中,吸气是收缩肌肉群,使肋骨向外扩展,膈肌中心下沉,胸腔扩大,从而使气息吸入;呼气则是收缩肌肉群,使肋骨内收,膈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缩,使气息呼出。气息自然通畅了,才能够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气息要能够托起声音从喉腔迅速地到达后咽腔,然后找到后咽壁的反射点,从而去折射声音通达各个腔体。要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自己身体共鸣箱的反射点,这样声音的驻波能够相对稳定,谐音丰富,音色才能够更完美。歌唱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源泉,训练完美的呼吸技术支持,是完成声音共鸣的保障,是声波传导到身体各共鸣体的工具,是能够正确实现发声物理原理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声乐是一门科学性的艺术学科。声乐的学习训练与声学原理理论密不可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支撑和综合的认真实践。教学中既要注意声学原理的普遍性,又要注意歌唱者个体的特殊性。在充分理解音乐声学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歌唱者的自身特点、歌曲特点、乐段特点等进行区分,正确地划分声部、音域、音型等条件,确定进行专门适合个体的练习方法,从而发展声音,拓展音域和增强音量。声乐训练过程中要一定注意用“力”、用“气”和用“脑”的结合,用歌唱者主观意念来引导声音动作以达到精神和技巧两方面的锻炼。声乐训练要循序渐进,力所能及,适可而止,千万不要盲目攀比。单一地比较声音的“粗大壮”或“高尖响”,缺乏正确的声音概念和方向,缺乏理性地控制声音的能力,一味贪图进步快而强迫自己完成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动作,将会适得其反。声乐训练不仅要感性地符合歌唱者的主观意识,更需要增加理性地思考,使其符合科学自然规律,并健康地去实践它。

声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和声学 教学手段 数字化 音序器 软件 硬件 MIDI 多媒体

科学与艺术是两门截然不同的学科,但自远古时代起,人类的艺术发展就不断地从科学的进步中获益。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开始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运用,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代表——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冲击和替代着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充分利用了它的省时、节资、实时、便捷等特点,建立了数码钢琴教室、多媒体教室,部分课程改“一对一”授课形式为集体授课,大大缓解了我国师范院校普遍存在的师资不足的状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人们的欢迎。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复调》、《曲式》、《配器》等课程的前提条件,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和声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和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学》的教学质量,是高师《和声学》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以往高师院校的音乐系科里,黑板和钢琴一直是《和声学》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面对如此的教学对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因而几近于“纸上谈兵”;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学生因看不见其乐谱形式,故而又等于“对空弹琴”。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尽管教师教的认真,学生学的辛苦,但学生最终得到的常常只是一些抽象、繁琐的清规戒律。由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怎样避免平八、平五、声部交错、四部同向等书面作业错误这一教学误区之中,因而,在他们的耳朵中没有对音响的听觉感性认识,没有音响的优劣比较,思想上很难形成良好的和声思维习惯,学到最后,多数人终于失去了对《和声学》学习与应用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之关键所在。

为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我在教学中引进了计算机、MIDI和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多媒体和声教学。下面分别从前提条件、课件制作、课堂教学、延续课堂等视角,介绍在《和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数字化”教学,以期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服务。

一、前提条件

1.MIDI协议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即乐器数字化接口,它实际上是一个通过电缆将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电子音乐设备连接起来的协议,使它们之间可以进行“对话”和“交流”。1981年,Sequential Circuit公司的Dave Smith首先提出通用乐器数字化接口的设想,1983年美国和日本的几家大的电子乐器生产厂家共同制订了MIDI明细规格,即MIDI 1.0 Detailed Specification,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MIDI协议。此协议的提出,使得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之间能保持一定的硬件兼容性。

MIDI音乐,则是在MIDI协议下,给一个或多个音源(电子乐器)传输一组指令性的数字信号,指挥这些音源发出的音响序列。MIDI音乐的创作,即是这些指令性信号的书写。所以MIDI音乐就象一些文本文件(TXT)一样,所占用的存储空间非常的小。以前20张CD的音乐(WAV),现在用一张软盘就能装得下。《和声学》教学中,有许许多多的谱例,MIDI的出现使谱例——音响的转换,变得轻松自如。

2.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的构建

组建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CPU(中央处理器)主频越来越高,硬盘容量越来越大,传输效率越来越快,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使电脑普及率大为提升,使数字化音乐教学的主要硬件设备有了保障。

MIDI接口

MIDI设备中,有一到三个端口,它们分别是MIDI In、MIDI Out和MIDI Thru。MIDI In接收其它设备发来的信息,MIDI Out发送本设备生成的MIDI信息,MIDI Thru将从MIDI In接收来的信息发送到另一台MIDI设备上。MIDI接口有专用的也有集成的。根据资金与设备的多少,可选择一进两出、两进两出……八进八出等型号,也可用MIDI电缆,直接连接到多媒体电脑中的声卡上。

MIDI键盘

MIDI键盘是用于输入MIDI信息的设备。虽然从理论上说,可以在编曲软件里用鼠标输入各种MIDI信息,但实际上比MIDI键盘要烦琐得多。假如资金允许,最好还是要配备MIDI键盘。有MIDI接口的普通电子琴,也可以作MIDI键盘使用。新加坡Creative公司最新推出的普及型MIDI键盘非常适合于高师《和声学》课堂教学。

音源是MIDI音乐实现的基本条件。根据资金条件,配置音源可以有如下方案:

经济型:普通声卡 + 软音源(GigaSampler、Reality等)

普通型:中高档声卡(附带有音源)(Creative公司LIVE系列声卡、YAMAHA724、744等)

专业型:专业外置音源(Roland公司的SC系列、YAMAHA公司的MU系列价格适宜,功能强大,在国内广泛使用;更专业化的顶级音源有Roland JV-2080、Akai EWI3020等;广州凯诺公司推出的DY系列民乐音源是民乐MIDI音乐实现的保障)

调音台、音箱、投影仪

调音台、音箱主要用于示范演奏,投影仪是传统教学模式中“黑板”的替代教具。在一个数字化音乐教学系统中,调音台、投影仪各一,音箱一对就行了。此外,每生配备耳机一副用于个人作业试听。

b.软件

乐谱编辑:Encore4.X、Finale、MW3等。

MIDI制作:Cakewalk9.X、Cakewalk SONAR v1.31等。

音频编辑:Cool Edit、Sound forge等。

课件制作:Power Po

int等。

批改作业:Tonica等。

二、课件制作

1.文字录入

录入相应章节内容。注意标题、要点、重点、难点的字体、字号、颜色等的选择与编辑。

2.乐谱制作

把乐谱制作软件生成的文件另存为MIDI,用MIDI制作软件重新读出,作精细编辑。

4.文、谱、音、像多媒体混编

把乐谱制作软件制成的乐谱,用抓图软件(如SNAP等)实现乐谱——图片的转换(FINALE本身具有乐谱——图片转换功能)。把乐谱图片插入课件。

把MIDI制作软件生成的MIDI文件,以MIDI(或用音频编辑软件录制成WAV,或转换为MP3)的形式插入到课件中。

把相关视频文件插入到课件中。

5.添加动画

为课件中各种事件,添加动画效果,增强趣味性,作最后综合编辑。

三、课堂教学

1.用Power Point播放课件

采用数字化的课件教学时,老师的粉笔变成了鼠标,烦琐的板书在这里也变成鼠标的轻轻点击。老师的教案不用再做第二次的抄写,学生就能轻松阅览教学内容。十年前的科幻小说中的叙述,今天变成了现实:老师带一张光盘来到教室,打开电脑、投影仪、音响等数字化设备,本章节的标题经过渲染处理,象电影一样非常醒目地映入眼帘,许许多多的参考书被集成到一张光盘上,有内容的文字说明与语音讲解,有每个例子的影音实况,预先设计的播放效果,吸引了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按动课桌上的按扭,进行电子举手提问题。老师随意检查着学生的课堂作业,批改后轻触键盘发送给学生……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松愉快地组织课堂,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了更大的信息量,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又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有序而默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的气氛也变得非常的活跃。

2.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

Encore有着非常直观的乐谱显示功能,利用这一特点,可在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中将和声谱例与实际音响同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例如,对某种具体的和弦连接,教师可在讲授其基本写作规律的同时,通过MIDI键盘弹奏出它的各种表现形态,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位置、不同的音域音区等和声因素的变化。学生在听到和声音响的同时,也看到了它们的乐谱显示,并可根据自己的听觉与视觉感知,对教师所弹的各种连接形态作出自己的音响审美判断。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的课堂讲授,学生看得见、听得着,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判断的自信心。

3.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讲评

MW3的乐谱编辑功能是非常出色的。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以及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示范时,利用该功能常能取得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和弦连接中最常出现的平行、反向及隐伏五八度等不良声部进行,可以利用乐谱编辑中的拷贝(Copy)功能,将包含上述错误的和弦连接片断拷贝到下方相邻音轨的同一节拍位置,并在新音轨上利用编辑功能将多余声部删除,只留下构成平行进行的两个声部,学生视、听后就会对问题一目了然,无须再作过多的说明。

在做习作示范时,教师可将同一条习题拷贝到同一节拍位置上的不同音轨中,通过启发讲解,让学生对同一习题做出多种不同的和声配置。然后,利用MW3的单轨放音功能,把通过课堂讨论所得到的各种和声配置方案分别放音让学生倾听,视听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培养其高雅的和声审美趣味。

在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分析讲评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习题原样输入到计算机内并拷贝到不同音轨,在新的音轨中对习题进行分析改错(不同的改正方案可分别放置在不同的音轨里,各个音轨中的改正方案均可随时单独放音倾听)。改题结束后,通过新旧配置方案的音响对比,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和声配置方法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4.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

Tonica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与其他软件相比,虽然Tonica的界面设计不太友好,但对于和声教学来说,Tonica专有的练习功能仍可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例如:可以将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为旋律(或为低音)配和声的例题或学生课后作过的书面习题,利用Tonica的自动配和声功能,选择不同的和声风格另做几次不同的和声配置,让学生体会不同和声风格之间的技术差异。另外,可以将学生的和声习作以MIDI文件的格式导入Tonica,利用它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在目前许多院校的《和声学》教学采取大班上课的特殊情况下,采用tonica帮助进行和声改题无疑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5.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键盘和声弹奏是高师和声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眼看和弦标记、心想连接规则、手弹四部和声,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弹奏时往往顾此失彼,弹错了音而自己却不知道。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在学生弹奏之前按下录音键,弹奏与录音就会同步完成,并即时生成乐谱,这样,转眼即逝的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了具体存在的五线谱形式。以学生现场弹奏即时生成的乐谱为依据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问题。另外,为加强键盘和声练习与即兴伴奏课程的衔接,教师可将学生弹奏的四部和声在新音轨中演化成常见的伴奏织体(或简单的伴奏音型),通过四声部的和声轮廓与伴奏织体的鲜明对比,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延续课堂

数字化音乐教学的最大优点体现在实时便捷性和可延续性这两点上。在传统的《和声学》教学中,学生下课后,也就意味着教师主导作用的结束,学生在课后只能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来延续学习,这种延续的学习过程很难保证学生不走“弯路”;而数字化教学手段则不同,有着优越的延续性特点。具体实施的手段为:

1.课件复制

课件是老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它基本上反映了老师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的要点、难点等。老师可以把教学课件轻松复制给每一位学生(传统教学中的教案很难达到这一点),也可到校园网,供学生随意下载使用,方便学生查阅、视听。

2.建立《和声学》教学网站

建立《和声学》教学网站也是延续课堂的一个绝佳的途径。在《和声学》教学网站中,老师可以远距离、多方位地随时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作业以及作业批改信息。这样,教师的课堂授课可以延续到课后的任一时间,学生课后的练习可完全建立在教师授课的基础上,保证了学生不致于在课后练习中走过多的“弯路”,使得学生的学习效力大幅度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保证。

数字化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习者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践证明,在《和声学》教学中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教学,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抽象的《和声 学》教学变得真实可感、活泼生动,极大地开阔了学习者的音乐视野、活跃了学习者的音乐思维、激发起学习者对《和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和声学》学习的效率。

声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理声学 音乐声学

中图分类号:J6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c)-0238-01

在今天人们把声学与音乐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学科,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在古代的时候声学与音乐却是同一门学科,“声学”这一词本就是产生于肥沃的音乐土壤之中。在历史上,乐器的制造、音乐的发芽与繁荣以及更多种类的增多,都是声学所产生的重要源泉。

但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学科间的密切分工,物理声学与音乐学被割裂成两个不同的学科,两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也没有得到相关的重视。因此,笔者想通过此论文对古代的声学与音乐的发展关系贺近代的音乐声学的发展概况进行一次梳理,也是对物理声学与自己本专业相联系的一次总结。

1 中国古代声学与音乐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论文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理解在古代一定意义上声学就是音乐学,在中国古代“声学”这一词是源于音乐的。而西方的近代科学中所创建的“声学”这一词,主要是想冲开音乐的束缚,并且将音乐包含在声学之中,二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就反映出来声学与音乐在一个侧面中关系,同时一部音乐的演进史就是一部声学的发展史。

在远古时代中因为诸多因素进而产生了音乐,这其中就包含了模仿自然或者巫术萌起、异形件求爱、抑或者语言低昂、音乐节奏等等方面。因为原始社会人们并没有声学这个概念,只是在不断的音乐实践中给声学奠定了基础。音乐和乐器几乎是同一时间产生的,在原始部落随便捡起的石块和所采摘的芦苇为歌舞来进行伴奏,后来石块就发展成了我们今天的乐器“磬”,在河南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骨笛,这支骨笛是用鹤骨所制,距今已有8700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华第一笛”。是迄今所见年代最久远的乐器,至今仍能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律,其准确的音高让人难以猜测他们当时是如何计算格音孔位置的。

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这就证实了在商周时期就具有了“一钟双音”的编钟性能特征,而声学届内还展开了一股研究古代编钟的热潮,研究的焦点就是为什们在同一个板振动体上可以发出两个独立的乐音,这如何进行解释?此次发现也引起了全世界学术界的重视。

我国著名的音乐理论“三分损益法”就是根据弦乐器的弦长和音调之间的关系,弦乐器的弦越长,音调越高,反之越低。计算方法是以基音的弦长为基准。乘以三分之二(损一)或乘以三分之四(益一)即可确定另一个比基音高或者低得音的弦长,以此类推,计算十二次,就可以得到比基音高一倍或第一半的音(就是高八度或低八度的音)的弦长,也就完成了一个八度中12个音的相应弦长的计算。到了明代,科学家朱载堉发明了更为准确地“十二平均律”,为当今世界钢琴和手工琴等乐器普遍使用。

综上,中国古代丰富的音乐实践奠定了声学发展的基础,因此声学也是中国古代科学中最为发达的学科之一。

2 近代音乐声学发展概况

由于物理声学与音乐理论实践的历史渊源,当今音乐学科中对物理声学的知识也变得重视起来,也有很多专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门学科被称为“音乐声学”。

音乐声学是采用物理声学理论和方法探索音乐产生及传播规律的一个学科,如果我们认同音乐是由音响构筑的的一种音乐形式,那么,音乐声学研究的意义就是在探索音乐的物质本质。在上述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音乐声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注重乐律理论研究,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国家在此领域拥有如此多的学者和著述。进入20世纪,就国际研究趋势而言,音乐声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音乐音响的物理属性与人类听觉的相关性(如音色、音强、音高、音值)、乐器声学、歌唱声学、厅堂声学(如音乐厅的设计)、电声学中与音乐紧密相关的部分(如音乐录制)以及计算机音乐等等。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家出身的赵元任在1920年前后从事中国语言音调的实验研究,始创汉语声调波形研究方法。由于他自觉地依据汉语声调的变化规律进行歌曲创作,使他的作品在演唱者贺欣赏者中都受到极大地欢迎,有些作品流传至今仍历演不衰。刘复是20世纪初另一位在音乐声学领域由造诣的语言学家和音乐学家,并首次提出中国的四声“只有频率高低之别”的结论。在北京大学创立“语音乐律研究室”。他再语音声学方面最著名的研究是用仪器对天坛所藏的中国古代编钟和编磬进行测音研究,开音乐律学之先河。

在20世纪下半页,较为引人注目的研究室在民族、古代及现代乐器声学研究。中国民族乐器在声音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如何运用声学理论阐明这些特征,并用于指导民族乐器的改良工作,成为音乐声学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电声技术与音像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音乐声学理论的支撑,高保真音像使今天的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美妙的音乐,但是人们还是可以感到电声技术制造出来的录音制品与现场演出之间的差异,研究并减少这种差异有助于提高人们欣赏音乐的质量。

综上是对古代的物理声学与音乐理论的产生之间的关系和近代音乐声学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笔者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既然物理声学与音乐声学的关系如此密切,为什么还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体现在高校的教育中。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学校方面的原因,据笔者统计在全国的音乐教育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院校在开设乐律学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方面,即使学校开设这些课程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很少有人重视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另外,理论脱离实践也是阻碍这两个学科交替的一个重大原因。

笔者在此希望从事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能够全面的看待问题,音乐不单是唱歌、弹琴或者演奏乐器,它是一门跟很多学科都有串联的学科,要勤于思考和钻研,从小处入手,积极的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真正成为一个全方位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建庄.论民族音乐的社会功能—— 葫芦丝音乐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1,4(4).

[2] 王允红.中国古代声学的发展与音乐文化的关系[J].音乐学研究.

声学论文范文第8篇

魏荣爵为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美国声学学会高级会员、国际非线性声学会议和声子会议等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三世界物理中心顾问、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不负优越家境的勤奋学子

1916年9月4日,魏荣爵出生在湖南隆回县一个官宦之家。其祖父魏光焘为晚清重臣,曾任两江总督等职,著有《勘定新疆记》等著作传世。其父魏肇文早年留日,投身旧民主主义革命,加入同盟会,与蔡锷相交甚厚,为民国初国会议员,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

优越的家庭条件,为魏荣爵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小学到大学,魏荣爵可谓一帆风顺。

1937年,魏荣爵从金陵大学物理系毕业。毕业后,魏荣爵首先在南京三民中学任教。不久,重庆南开中学来南京遴选物理教员,魏荣爵被该校选聘。1942年,魏荣爵被重庆金陵大学理学院聘为讲师。

虽然已任教多年,且不断取得进步,但魏荣爵并未就此停止求学的步伐。1944年,魏荣爵赴美留学。魏荣爵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伊利诺大学主攻原子核物理,1947年获硕士学位。因为当时国内发展高能物理实验尚无可能,遂于1947年转加州大学随声学大师努特生攻读声学。魏荣爵的博士论文与低频声波在水雾中的传播特性有关,解决这一课题,涉及到声学、分子物理、气象和核电子等方面的知识,难度颇高,但他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以及勤奋,于1950年出色地完成博士论文并获博士学位。尔后,他在该校任研究员。

尽管已在美国站稳了脚根,但魏荣爵一刻也没有忘记当时在声学领域尚处于一片空白的祖国,一直努力在寻找着回国的机会。

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1951年夏,美国洛杉矶港,一艘客轮即将起锚驶向香港。

两位美国老人匆匆赶到码头,朝已经上船站在船舷旁的一对年轻中国夫妇热切地喊道:“再考虑一下,好不好?现在下船还来得及。”

这对年轻的中国人就是魏荣爵夫妇。此时,他们都已取得博士学位。两位美国老人,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著名声学教授及其夫人。他们为了挽留这对勤奋而才华过人的学生,已经多次将他们请到家中长谈。今天,他们既是来送行的,也是来对他们作最后一次劝说和挽留的。

魏荣爵夫妇十分感激老师的盛情,但依然表示要回祖国效力。老教授既失望又钦佩,动情地挥手说:“祝你们一路平安!你们任何时候再来,我们都欢迎!”

轮船启航驶向大洋,渐渐风急浪高,魏荣爵在甲板上凭栏远眺,但觉涛声满耳,心潮逐浪……

他想起了同乡魏源。魏源目睹了鸦片战争的失败,痛感只有强国才能御侮,故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他穷10多年之力,广搜资料,撰成百卷《海国图志》,介绍各国政治、经济、地理、军事、科技情况,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科技,自强国力,抵御侵略。他想起了他的祖父和父亲。祖父魏光焘,参与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即南京大学前身)探寻科教强国之路。父亲魏肇文曾留学东瀛……但国家政治的腐败和列强的宰割,碾碎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他还想起了自己亲尝弱国之民的酸楚。在上海读中学时,常见租界里外国巡捕肆意中国同胞,这常常刺伤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九一八事变后,他随上海学生请愿团到南京要求政府抗日,在秋雨寒风中苦苦等候,但等来的只有欺骗和驱赶……

现在,新中国诞生了,他在外国的学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当号召海外学子回国参加建设的消息传来时,魏荣爵心头难以平静,彻夜难眠。他从小就盼望受尽欺凌的祖国能洗净屈辱站起来。这一天终于来了,尽管祖国母亲还很穷,但她有了尊严和希望,正需要儿女们为她健体强身。此时,尽管魏荣爵夫妇俩在美国已有了称心的工作、丰厚的薪金和舒适的生活条件,但这都抵不过祖国母亲召唤的磁力。在接到已回国的朋友寄来的南京大学聘书后,他们立即决定回国。

经过20多天的航行,轮船到达香港附近的洋面。一艘小艇把魏荣爵夫妇送上了深圳海滩。当时,深圳海滩还是一片乱石杂草,离公路还很远,他们提着行李,累得汗流浃背,但心里却充满了喜悦:祖国母亲,你的儿女回来了!

我国声学专业创始人

魏荣爵回国后,被南京大学委任为物理系主任。1954年,他在南京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声学教研室,并兼教研室主任,开拓了我国声学教学领域。1978年,南京大学成立了声学所,他兼任第一任所长。

魏荣爵为什么对声学事业情有独钟呢?他说:声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相当重要,人类离不开声学。声音可简单地分为人们听得见的和听不见的两种。听得见的声音方面,指一般听力健全者能听到的声音。有关听得见的声音的声学应用相当广泛。如日常生活中高音质的音乐厅、大会堂等离不开声学,声学中有关语言通讯、语言传播规律、语言信息密码的研究对通讯意义重大,噪声控制及在噪声干扰中保证能听见有用的声音需要声学等。听不见的声音有低频声和高频声(超声),低频声对人体有害。低频声应用在地震和台风的预报等方面。当地震和台风发生之前,会有很低的声音从远方传来,通过声学仪器能测量出来。超声在工业、医疗、农业等方面的应用是众所周知的,将来超声“手术刀”能隔着身体,在无形之中将体内不要的东西割除,超声还能进行大批食物杀菌等。

魏荣爵治学严谨。他密切关注国际学术发展动向,在物理声学、语言声学、建筑声学、分子声学、大气声学、低温声学和非线性声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研究成果,撰有论文100多篇。

在创建和发展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的过程中,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国际学术发展动态,魏荣爵指导年轻人逐步开展了声频、超声、水声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例如:研制成号筒式远射程扬声器;通过分析混响时间对汉语清晰度的影响,首先提出从语言噪声中测量出汉语平均谱。

在指导年轻人的同时,他自己的研究也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就。关于空气中水雾的声吸收理论,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就修正了前人的公式,到了20世纪80年代,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工作,将规律延伸到更低的频率范围。这个理论被称为“魏氏理论”,被美国应用物理学大百科全书采用。

魏荣爵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上,他所领导的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将声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解决了科学技术中的许多难题。如他设计出的新型远射程扬声器可把播音清晰地传送到10公里外,受到海防部队热情赞扬。他利用海面温度、湿度对声音传播影响的研究成果,设计了1米直径的空心铁球,密闭的球心内放置声发射兼接收装置。这个仪器的性能达到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被列为国庆10周年献礼成果。又如,人工降雨主要靠撒干冰和碘化银的办法,成本很高,而且要依赖某种云团的出现方可成功。魏荣爵欲改变这一现状,做了一个用声学办法实现人工降雨的课题。此课题如果能从实验室走出来服务于社会,将是人工降水技术的一场革命。

魏荣爵曾撰文写道:“根据物理学的统一性,声学始终是物理学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分支”,“声学研究应不断开辟新的篇章,有着光辉和广阔的前景”。因而,他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在声学这块园地上辛勤耕耘着,他的研究成果被认为在国际上具有最高水平。

耕耘不辍,老当益壮

魏荣爵在从事科研及执教的60多年中,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他的学生在声学的各个领域中开展着创造性的研究,担负着重要的工作。他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期间,与杨振宁是同窗好友。有人曾问魏荣爵:“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奖,你对自己作何感想?”他在赞扬了杨振宁的基础雄厚、才智过人以后,坦然地答道:“我对自己走过的路感到欣慰。自任教以来,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已在我身边站立起来,他们当中不乏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他们之中有的人会登上物理高峰辉煌的殿堂。”他始终认为科学上是“后来居上”。的确,他的学生中有不少成绩斐然的英才,对我国的四化建设均有卓越的贡献。他指导过的研究生在美国学习期间,在低频振动水槽里发现声学上的非传播孤子。这是科学家们在理论上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

魏荣爵在南京大学讲授过电磁学、核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统计物理、声学等多门课程,凡听过他课程的教师和学生,对他严密而深入浅出的论述无不敬佩。他常常教育学生,不要光看眼前的专业,要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不仅要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还要超过外国的先进水平。有些青年教师认为教学工作会影响自己的业务提高,他诚恳地对他们说:“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要处理好这个关系。费米是物理学一代大师,他把讲课看作是整理思路、锐化智慧、启发新的概念的办法,看作是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所以他总是认真对待,效果也特别好。”

魏荣爵特别尊重学生的兴趣,爱才护才,因人施教,从不强求他们做其不愿从事的工作。他在南开中学教物理时,有一个学生因酷爱文学,不喜物理,在毕业考试中物理交了白卷。该生在试卷上赋《鹧鸪天》一首:“晓号悠扬枕上闻,余魂迷入考场门,平时放荡几折凿,几度迷茫欲断魂。题未算,意已昏,下周再把电磁温,今朝纵是交白卷,柳耆原非物理人。”照常规,这张试卷肯定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该生也就不能毕业了。魏荣爵阅卷时,深感该生是块文学料子,就在试卷上批了4句:“卷虽白卷,词却好词。人各有志,给分六十。”从而使这位文学才子免遭不能毕业的厄运。学生们不但从他那里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

魏荣爵在教学过程中还常走出校门,为兄弟学校和单位培训声学进修教师,并经常与有关工厂、研究所联系,给予指导。在他执教的南京大学声学系,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800多名本科生,100 多名硕士、博士生。1980年,他被评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教过的学生中,也有10多位当选为“两院”院士。

魏荣爵十分注重国际交流。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就与苏联及东欧各国科技界有了较频繁的交往。1979年,魏荣爵被美国加州大学聘为客座教授,除在该校讲学、参加美国声学学会50周年纪念学术会议外,还曾在美国多所大学讲学和访问。尔后,他又频频出国参加各种国际声学会议,还先后考察了瑞典、英、意、日本、美国等各国的有关声学研究。同时,他还从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派出学生去各个发达国家访问和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声学及物理学交流的渠道,使我国声学研究事业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这期间,各国著名学者来南京大学声学所讲学及参观的也日见其多,并不断在南京大学召开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南京大学声学所在国际上声望日隆。

声学论文范文第9篇

一、宝鸡方言概述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临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位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宝鸡市则是陕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北边的黄土高原和南边的秦岭山脉使这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小盆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民风淳朴,从远古时期这里就是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之地[1]。而其语言系统也极为复杂,就大的方面来说,陕西省的汉语方言主要包括:晋语、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以及少量赣语等。而陕

西境内的中原官话又分别属于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和南鲁片。宝鸡方言作为陕西方言的一部分,既具有官话方言的共性,也有其独立的个性,它有独立完整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单就其语音方面来说,它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存在于调值方面,因此,采用声学实验和音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宝鸡方言的声调进行分析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语音现象研究

宝鸡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调方面,具体来说,宝鸡方言中的阴平调多读做21调,如:天、衣、书、英;阳平调与汉语普通话声调相近,多读做24调,如:陈、白、红、雄;上声调多读作53调,如:景、手、走、好;去声调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多读做44调,如:问、在、去、汉。由此可见,宝鸡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方面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对宝鸡方言声调的声学特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三、实验设计

1、发音合作人

为了更好地研究宝鸡方言的声调特征,笔者选择了两名发音

合作人,对发音合作人的情况介绍如下:

刘雅丽,女,24岁,汉族,陕西宝鸡人,家住宝鸡市陈仓区,大学本科毕业,日常交际用语均为宝鸡方言,并能熟练掌握宝鸡方言。

吴海涛,男,45岁,汉族,陕西宝鸡人。现居陕西省宝鸡市,大学专科毕业,日常交际用语为汉语普通话和宝鸡方言,能熟练掌握宝鸡方言。

2、语料采集和分析

本实验的语料均选择颇具代表性的单音字,且字表设计中没有选择声母是鼻音、边音和零声母的字。在安静的环境下,使用praat语音软件进行录音和调值分析。发音样本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每个声调各10组字的录音。每个发音人4个声调各有10组发音,即每个声调为580个取样,所以共得到80(2*10*4)个有效样品。

结合声学实验和音系分析来处理语音样本,利用对每位发音人的语音样本进行声学分析并提取声学数据。对声调的分析则采用相对归一的t值计算(石锋1986)。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对发音合作人单音字的录音情况,所提取的声学数据如下:

根据所得到的统计数据,绘制宝鸡方言单字音的声调分布图:

由此可见,宝鸡方言中,有很多字的调值与普通话的差异较大。如图所示:宝鸡方言的阴平调多读作降升调,与普通话的平调差异较为明显,从原来的55调变为21调;阳平调与普通话也略有差异,从原来的35调变为24调;而上声调表现为降调则十分明显,从原来的214调变为现在的53调;去声调则多为平调,与普通话差别也比较明显,从原来的51调变为44调。宝鸡方言以其独立的特点存在于秦陇片区,它不仅区别于晋语、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以及赣语方言,更与中原官话的汾河片和南鲁片差异较大。宝鸡方言的声调特点也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秦陇片区的方言开拓了视野。

四、前人研究成果

声学论文范文第10篇

王文,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中国声学学会会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理事,lEEE会员。多年来在通向科学高峰的路上,他品尝着希望与困难,交融着荣耀与汗水,不断演绎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自瑞利在地震波研究中发现表面波的存在,已逾百年。但是直到R.M.White等发现在压电基片上淀积金属叉指电极可以激发这种沿晶体表面的声表面波,这种声波才被广泛研究应用。它是一门集声学、电子学、物理学乃至化学等各个学科交叉的学科。人们早期主要是将声表面波应用于通信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如滤波、延迟、卷积等等。自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声表面波传感器在欧美,特别是在日本,飞速发展。声表面波模式的传感器以符合信号系统数字化、微机智能控制与集成化、高精度的发展方向,具有极大的市场应用潜力。目前包括声学所在内的国内外科研机构以及生产厂家已经开发出种类繁多的声表面波传感器,特别是针对微限量气体检测的声表面波检测仪目前已经应用于有毒气体的监测之中。

多年的辛苦钻研,王文以其在声表面波传感器领域研究在国内外所获得的较大影响于2010年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授予的外国科学家科研奖学金“Research Fellowshop forExperienced Researcher”,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青年洪堡学者之一。并以声表面波无线传感器研究为研究方向,在德国弗莱堡大学(Universitvof Freiburg)开展为期6个月合作研究工作(第一期研究工作已经于2010年10月到12月顺利完成,第二阶段将于2011年9月到11月完成)。

当今,无论是物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热潮、移动网络的崛起,都和传感器有着密切的关系。传感器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存在于每个角落,大到汽车、工业设备,小到手机,都大量使用了各种传感器――这正符合了智能化的潮流,而传感器则是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王文积极投身声学的研究,以声表面波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特别是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各种传感器应用研究。王教授指出具体就声表面波技术而言,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是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理念,并勇于开拓创新,以市场为导向,真正开发出一批迈入实用的声表面波模式的各种传感系统,服务于国民经济。  声学设计专业篇1

关键词:高师 音乐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设计

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科目,其不但具备声乐表演功能等一般属性,而且具备“师范”专业的鲜明特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流的音乐教育人才,并肩负起美育、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重任。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中,需转变传统声乐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通过新思维不断发扬和传承“师范”的音乐教育精神。因此,本文认为要实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需从其以下几点出发。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总体设计的针对性

目前高师声乐教育的教师存在声乐教学认知能力较差的现象,对受教育者并未做到真正的声乐教育,而且高师声乐教育专业中,受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较短、传统声乐教育模式的固定化等因素影响,导致声乐教育和现实需求之间断裂。现实需求属于外因,而声乐教学的理念及模式是内因,内因无法彻底转变,则外因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需设计一套专业性强、针对性的声乐教学总体教学设计。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需了解各中小学所需的声乐人才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以迎合社会的需求。中小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和素养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在解读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更青睐于配有歌词且语义清晰的声乐作品。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解读出不同民族、风格和地区的音乐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对不同背景下的音乐文化多元性有一定了解,以开阔学生视野。在获取实践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课堂表演、课外演出和校内比赛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不但能将审美体验直接渗入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中,而且能将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和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三者的互动中取得平衡,使抽象的音乐教育更加生动化、具体化。因此,在高师教育阶段需具备相关的知识,并接受音乐美的训练,同时高师阶段声乐教学需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学生实施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式的音乐教育和素质培养。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属于声乐学习的主要方式,其中包含技术训练、音乐作品理解、人文知识普及、艺术家演唱观摩、曲目选择及检验教学成果等内容,故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需注重所有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一)人文知识普及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需加大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普及,从声乐作品中获取人文知识。但声乐作品内的人文知识比较复杂多样,仅靠声乐教师传授,学生无法领略到人文知识的全部内涵,因此,可通过中西音乐史、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等与声乐教学相关的教学科目,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人文知识。同时音乐教师需减少音乐技术类训练,增加音乐的综合素养知识教学,以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曲目选择

对于声乐教学的教学曲目选择,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母语作品的主导性: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曲目需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宗旨,发挥出“母语”传承我国文化的载体作用。中国作品曲目的体裁需突出戏曲和中国民族歌剧等,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从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二是小组课曲目选择的可行性:小组课是高师声乐教学中比较灵活的上课形式,在小组课上,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曲目,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培养学生独立演唱或小合唱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需在不限曲目、不限演唱方式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发挥,使其能展现阶段性声乐学习优势。声乐教学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采取独唱、二人合唱和多人分声部演唱等,调动学生多元化考核的思维,将考核当作个人才艺的展示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锻炼的多元性

(一)舞台实践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才能在毕业后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角色。因此,高师院校需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除了校园演唱外,还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如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声乐大赛、电台传媒、节目录制、重大节日演出等,让学生积累演出经验,并培养学生的舞台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教学基地实践

教学基地实践是考验和锻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表演功底、综合声乐素养、歌唱技能等的场地。在直接参加课堂互动教学和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声乐教学模式、课外舞台实践经验等进行有序整合,还可在音乐世界中尽情表现自己,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身才华。同时在教学基地实践课程中,带队教师需不间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通过听课、课外指导等方式,全面观摩每位学生的实践状况,发现学生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帮助其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四、结语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定要符合目前中小学对外招聘的音乐教育人才要求,并在对口培养中凸显出“师范”特征。在声乐课堂中,高师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曲目的选择及组织教学的多样化等培养,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具备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面对各类舞台或社会实践的检验,从而在声乐教学设计中实现美育和德育目的。

参考文献:

[1]曾晶.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的科学性[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声学设计专业篇2

音响最终是为人服务的――蒋晓东的影、音美学和空间美学

二十几年前某夏日,在享誉台湾的新埔工专(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一位英俊帅气的年轻人拿到了电子专业的毕业证书,开始走向他人生事业的起点――胜丰群音响。

此后,在长达八年多的时间里,这位年轻人一头扎进了工作室,专业做研究和实验,对电声技术、视频解压缩技术、器材制造、空间应用等等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实验、分析和探索,终于打通了视听空间设计的“任督二脉”,成为台湾最专业的视听空间专业设计师。这八年多时间,胜丰群并未要求他为公司赚一分钱,因为公司知道,一位大师级的影音设计专家是多么宝贵。此后,在蒋晓东的带领下,胜丰群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实力的影音设计机构。如今,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为享誉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大陆和台港澳地区的影音设计大师。没错,他就是蒋晓东。

记者在广州番禺胜丰群的办公室,和蒋晓东聊了很久,深深感觉到一位专业的影音设计师对影音美学的孜孜追求。

话题从近来很火热的两档电视节目“我是歌手”和“中国好声音”说起。蒋晓东说,我们看这两档节目,现场观众和考官为什么情绪那么嗨,沉思、闭目、挥手、摇头、嘶吼、流泪……这不是群众演员在演戏,确实是现场效果的感染。同样是一档节目,你在家庭里的电视机看,电视机播放的简单画面和扬声器放出来的声音效果,怎么可能和现场相比呢?但是这些让人感动的声音,不能只局限于现场,应该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可以享受到这种效果,这种感动!我在设计上的美学原则,就是“追求让人感动的声音”,这是我这么多年来,做影音空间设计的一个感悟

“音响最终是为人服务的”,蒋晓东表示,不管什么器材,什么空间,其营造的视听效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够打动人,让人感动而不是机械的指标、昂贵的材料和漂亮的摆设。一个好的影音设计师,设计目标就是能够无限还原现场感。而只有好的整体视听规划设计成果,才能够让好的影视作品出彩。同样是《让子弹飞》、《阿凡达》、《泰坦尼克》等电影,普通电视机的播放效果和高级电影院播放的效果相差十万八千里,对人所造成的视听感觉和心灵触动也是天壤之别。所以,我追去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以更低的成本和更便捷的方式,享受到优秀的视听作品带给人们的美好享受和感动。

影音设计师、调音师和艺术家

记者问,那么一个好的视听空间有没有什么标准?蒋晓东表示,一个好的家庭影院,至少能够实现上方音场和侧方音场,这样才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上方音场和侧方音场的实现需要靠调音, 单靠5.1声道、11.1声道之类的器材是无法实现的。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所谓5.1声道、11.1声道之类的器材,或者5.1声道、11.1声道之类的影音空间或视听室,其实大多厂商是调不出完美声场效果的,给你的只是一个傻瓜式的器材摆放方法,也就根本呈现不出完美的声音。

蒋晓东表示,影音室声学是建筑音响的一个环节,而调音是在调这个空间内所有物件误差的总和。一场音乐会,从钢琴的调音、各种乐器的调音,乐队的指挥延伸到大家在专业音乐厅欣赏现场效果的好与坏,就在于前期的调音彩排,进而证明了声学的设计只不过是基础工程而已,懂得如何正确调音才是未来评价专业与否的标准。如果把空间的整治、器材的搭配能够比作硬件的话,那么调音调校就是软件,就是真正的软实力,才是未来竞争的核心所在,影音室的声学和调音不是一个概念。

蒋哓东认为,胜丰群多年来倡导的是音学,而音学是一门很专业、很全面并且非常深奥的学科,而不像大家通常所谈论的声学。所谓的声学所研究、探索的是空间音响领域,即追求的是在空间里声音传导的效果和清晰度,而音学研究的是音响空间,追求的是音响系统的特性和空间声学的特性结合在一起做最完美的演绎,每个音响的空间内会因为音响系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及要求,因此声学只是音学的一个点一个面而已。因为我们经营的影音行业,声音效果的真实还原再现是追求的唯一标准,而要达到绝佳的声音效果就要充分考虑声音效果还原中所包含的众多的大大小小的各个环节,大的环节包括环境空间、器材搭配、电源处理、调音调校等,而其中环境空间整治又包含了隔音、吸音、扩散等小环节;器材搭配包含了喇叭功放的搭配选择以及配合适当的线材;电源处理的部分包含了接地、干扰的处理、配电回路的安排等;调音调校包含了摆位、避震、参数等等。音学是把上述这些环节统统包括在内的一门综合学科。

蒋晓东强调说,声学设计再完美的空间,再昂贵的视听器材结合在一起未必就会拥有好的声音效果,这中间就需要调音这一关键环节,就比如钢琴的演奏会调音是最关键的。所以,一个优秀的影音设计专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调音师,能够根据现场所出现的各种状况一一解决,而不仅仅只依靠昂贵的器材组合来调出完美的视听效果。一个顶级的调音师必需懂电声学、视频学、空间设计、视听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灯光照明、声乐、器乐、音乐素养、文学素养等等,是一个综合性极高的艺术行当。

胜丰群,高端影音空间设计的艺术家

声学设计专业篇3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综合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15-01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第五部分艺术领域内容要求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是: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关于艺术领域音乐课程体系中分支,是音乐课程体系中相关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与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在儿童歌曲的演唱能力与技巧,歌曲表演能力和音乐课程中技能型课程综合运用能力。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教学目标。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目标现状分析如下:(1)教学目标具体内容设置单一。(2)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2.2 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声乐作品分析与处理等,仍然套用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未形成具有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

2.3 教学方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主要运用示范、讲解、练习等方法。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大班式教W、集体教学模式,不采用个别课或小组教学。

2.4 生源情况。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特点:一是文化水平较低,一般是初中毕业或者是未毕业的学生,当前的中职学校基本采用"无门槛"入学政策;二是理解能力较弱,由于社会阅历以及知识沉淀较少,对作品的内涵理解程度较浅;三是音乐素养薄弱,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是空白状态,因此在上声乐课时还需讲授乐理知识,严重影响课程的正常教学。

3.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综合式教学模式

中职学前教育专《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教学模式、课堂设计三个部分进行构建。

3.1 《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的必要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综合性教学必要性:一是区别于音乐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目标定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明确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通过教学目标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与社会市场实现无缝接轨。三是明确教学内容,摈弃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形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四是明确教材编写实用性与规范性,摆脱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材的束缚以及狭隘性,拓展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以及学科间的融合性。五是明确教学模式的多样性,不再以大班教学为主。六是明确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游戏性。

3.2 《声乐》课程怎样采用综合式的教学模式。《声乐》课程教学模式包括集体授课、小组实践课、个人实践课等,如何将各种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并有效实施呢?

第一学期采用集体授课与小组授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小组课是将大班学生进行分组, 每周安排一次授课时间,主要内容是解决歌唱中表演出来的共性问题,确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初步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大班课主要是系统地讲授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现场讲解剖析,让学生能够较为直观地审别他人与自身,尽快调整良好的歌唱状态。第二学期采用大班授课为主,小组教学为辅,重点辅导即个别课,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上个别课,经过一个学期声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学生声音的个性逐渐明朗,嗓音条件好,表现力强,对声乐学习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实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有机结合,因材施教。第三学期采用大班授课为主,大班教学内容与第一、二学期不同,主要是声乐表演训练为核心,每节课安排学生即兴演唱, 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结合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讲解、分析,由此锻炼学生歌唱表演的艺术性。第四学期采用大班授课为主结合小组讨论、实践课,应该突出学校教学与幼儿园实践教学相联系的教学性质,以培养学生声乐教学活动能力为主。

3.3 《声乐》课程综合式教学的课堂设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大班周学时数为2,共90 分钟。课堂设计如下:

(1)发声练习(10 分钟): 发声练习曲可根据教唱的曲目需要而定, 包括放松、技巧、气息等,练习的过程要说明练习的要点,及时纠正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以达到较好的歌唱状态。

(2)声乐基础训练(20 分钟):包括声乐作品识谱、练唱,主要是解决声乐作品中出现的特殊节奏型、音准、歌唱语言等方面的问题。

(3)声乐作品分析与表演(15 分钟):通过歌词、调性、旋律、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思想感情。根据分析内容进行动作设计,由学生个人完成,要求在演唱时表情、动作与作品吻合,学生表演后进行集体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尽量肯定学生优点,适当点出不足,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表演意识、舞台感、自信感。

(4)幼儿歌曲演唱基础训练与作品演唱(10 分钟): 由于幼儿歌曲作品一般旋律较平稳,歌词明了生活化,容易理解,因此学唱时间短些,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作品理解后的动作设计。要求学生够背唱出所学的歌曲旋律, 为接下来的表演做准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5)幼儿歌曲作品表演(25 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要求利用教室内现有的道具创设歌曲表演的舞台环境,设计人物角色并构思表演动作,动作尽可能根据幼儿特点进行编排,自行安排一人弹钢琴伴奏歌曲。锻炼了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舞台表演能力等。

(6) 对表演情况进行集体讨论后教师进行评价,最后小结本次课。

声学设计专业篇4

论文摘要:论文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的特点,以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为背景,从多媒体教学手段、工程实践、考试改革三个方面对《环境物理性污染》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通过授课实践:学生普遍喜欢这授课方式,课堂气氛活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环境物理性污染》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物理性污染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控制方法,了解环境噪声评价的基本方法[1]。使学生在噪声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针对不同的噪声污染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方案。怎样把这门工程实践性强、理论知识难于理解的课程很好的传授给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那么《环境物理性污染》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主要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考试改革三个方成进行了教学改进和实践,并把教学中的方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1、在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的大背景进行课堂教学

《环境物理性污染》一定要在环境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的大背景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避免环境工程专业各门课的孤立教学,对一些专业交叉的知识重复讲授,使学生觉得好多知识都在重复的学习,造成教师授课的尴尬,教学效率低。比如:噪声的测量这一节,环境监测、环境评价都涉及到这一方面的知识,那么在讲到这一节时就应注意到不要知识的重复,要区别于那两门课,要有侧重点;另一方面明确环境工程各门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使所授的课程承前启后,避免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跑题,忽略课程的内在联系。与《环境物理性污染》这门课相关的课程有大学物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监测认识实习及毕业设计等,讲授本课首先应以大学物理、环境监测为基础,对于基本原理及公式讲解要透彻,由浅入深,也要为后续课程如:环境评价及毕业设计打好基础,在课程中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另外还应结合环境监测认识实习中有关物理污染的实习内容,把同学们实习过程中对于噪声、辐射及振动等污染进行实际监测的亲身体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教学,例如:学生在环境监测实习时,我从站里借出多功能噪声分析仪,给学生简单的讲解怎样使用和监测噪声污染的一些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对噪声进行简单的测量,这样学生会产生很多关于噪声的疑问,在上噪声课的时候他们就会带着问题听课,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对专业理论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彻,实现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真正理论联系实践。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

多媒体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无疑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标志,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粉笔加黑板”的革命,应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形象生动,声形并貌,使单板的课堂鲜活起来,但是每一种新生事物都像一把“双刃剑”,应用多媒体是把抽象的、复杂的理论直观化、简单化及把实验室及实际现场搬到课堂,声形并貌的丰富课堂教学,如果授课教师对多媒体的点击率过高、以至“一个鼠标,一张嘴”[3]的程度,或把整本书的内容翻版到多媒体大屏幕上,大段大段的文字,教师单调的照着大屏幕念,这样的教学非但不会起到加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多媒体极大的厌恶,进而牵扯到授课教师,久而久之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学会怎样充分的、合理的利用好多媒体成为搞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境物理性污染》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单凭黑板板书是很难把知识讲清楚的。比如:在讲到隔声屏声学设计计算方法时,学生对于声程差的计算很不能理解,很难建立空间的想象,于是我用powerpoint作了一个动画效果,把每一个声程差分别显示出来。

《环境物理性污染》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的专业课生动起来,利用一些图片和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些抽象难懂的理论直观化、具体化;播放一些视频片段,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专业前沿信息;利用一些表格向学生传达一些理论数据,虽然这样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但是取得的教学效果是成倍的,而且这些材料是能够积累的,经过几轮的教学,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经验。

3、注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强大的就业矛盾,各高校也在不断的进行教学体制改革,使其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其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便是社会用人单位考查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指标,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学生是具有很大就业优势的。对于高校的教学单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就渗透到了教学活动中来,主要注重以下的培养:

①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比如:加大专业教学的信息量,用工程实际的例子来解释专业理论及专业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看一些工程设计的录像和设备及工艺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把设备实物拿到教室直观教学等等。

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平常生活的场所,看看都属于哪种吸声设计,使用了什么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面积有多大,把专业知识和实际生产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②通过演示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课设置了《噪声分析仪的使用》演示性实验和《校园内环境噪声评价》综合性实验,两个实验实际是一个提高的过程,第一个实验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噪声分析仪的使用,第二个实验是用噪声分析仪对校园内噪声功能区或噪声污染突出的区域进行噪声监测,然后根据环境评价相关的噪声污染评价方法对测定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从而确定测定区域噪声污染情况,这也是环境噪声监测和环境噪声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实验内容设计贴近实际工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

4、通过考试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在学期末还进行了考试改革,把工程设计计算部分改为开卷,学生可以查阅一些参考书,这样在出题的时候也会加大难度,运用工程实例,扩大设计的覆盖面,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计算和创新的能力,学生也很喜欢这种考试方法,自己选设计方法、自己选参数也可自己改良设计步骤,另外在授课期间向学生布置了与物理性污染有关的专题论文,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撰写论文,老师对论文的内容作了一些要求,论文完成的好坏也算在了期末成绩中,这样使期末成绩多元化,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以上针对环境工程《环境物理性污染》这门课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本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学生反映情况非常好,学习热情和兴趣增强,体会到了学习专业课的乐趣,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顾强.噪声控制工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8.

声学设计专业篇5

音乐的情绪必须与动画片要表达的内容完全一致,才能在动画片突出主题、加强节奏、刻画人物、渲染气氛、连贯场景、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语言配音问题突出,声画不同步。语言配音是动画片的灵魂,能深刻体现人物的性格、情绪特征,省内高校动漫作品大多缺乏配音专业指导,学生腔浓厚、角色音色区分不明显,音色美感不足,与人物形象不符甚至声画不对位,这大大限制了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功能。

音响作为渲染环境气氛的听觉元素,缺失严重,不被重视。音响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动画片的虚拟画面得到真实的空间感和环境感,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赋予平面的画面以立体的效果。很多动画片仅有几处关键的音响甚至没有音响的加入,在表达情绪、构建环境、强调动作等方面的欠缺,影响了观众对动画片真实感的认同。河北省高校动漫声音存在的上述问题,与其课程设置中声音艺术课程的缺失是密不可分的。经过对全省具有动漫专业的高校进行走访调查,我们发现在动画专业课程设置中绝大多数院校并没有设置与声音相关的课程,也就是说声音元素在省内高校动漫专业中被忽视,因此,学生对于声画同步运用方面能力欠缺。结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相关经验,各具有动漫专业的高校应该设立初步的声音基础和训练课程,让学生创作动画片的同时了解听觉元素在动画片中的重要作用,了解画面和声音的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特征,提升动画片的创作水平。

学生作品和商业动画片不同,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因此,很难与社会相关专业音频制作单位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作品中的声音就不能够很好实现。在采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各个院校设立的影视相关专业都可以为学生作品添砖加瓦。只有各个学校、各个专业通力合作,声画配合,开放办学,河北省高校动漫艺术一定会有较高水平的发展。有了各专业的通力合作,又如何实现动画片的声音创作呢?首先,制定完善的动画片声音设计方案声音构思和设计需再现生活的真实性、体现主题的思想性、完成形象创作的独特性,还要表现出作品的整体感。录音人员应该在这些条框的指引下,确定动画片的基调,或热烈、或悲伤、或轻松、或紧张,而后分别对语言、音乐、音响进行设计,设计语言的情绪、节奏,用什么口吻,用什么态度,有什么音色的特征,音响的相关动作、环境以及情绪,展现出不同场景的空间感、距离感、透视感,以及音乐的风格、样式、主题、配器、长度等。如果动画片中具有歌舞类的片断,应根据之前的设计控制好长度、节奏、力度,提前创作好音乐素材,以备动画创作人员根据已有的镜头故事稿进行动作的校准、口型的应对和节奏的把握。当动画作品的画面渲染完成,可以输入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声音的编辑。

当前,我们常用的数字音频工作站有NUENDO、CUBASE、COOLEDIT等,为我们提供了专业的音频制作插件,功能丰富、制作简单,且能够进行声画同步的对位,只要进行简单的培训,学生便可掌握基础应用知识,能够进行声音的剪辑、处理、拼贴、混合等,对于非专业的动画创作人员是很好的音频制作手段。语言的配音可以参考前面的的论述,尽量选择那些与人物角色相配的声音,并且利用数字音频工作站提供的同步画面为动画片配音,最大程度的保证声画同步,口型准确;音响的添加包括资料音响的添加和音响的录制两个方面,当前,互联网上有许多专业的音响素材,可以下载信噪比很高的已有素材,同时,还可以利用好莱坞音效大全,上万种声音素材供学生选择,使音响层次丰富起来,其次,现场录制一些动作音响等,保持与画面的同步;音乐的添加,音乐作为动画作品中的重要听觉元素,情绪内容符合动画片的主题,长度受到动画片内容的严格控制,因此,在剪辑过程中需按照画面内容对客观音乐、主观音乐进行添加,使音乐与动画片的内容紧密结合,节奏对位。

声学设计专业篇6

该大学共有14位二年级时尚设计专业学生参与设计,创造出非同寻常的时尚作品。更重要的是,每一图案轮都可激发他们的无限想象力。

创造无与伦比的图案设计

当设备发生高频电能时,超声波开始进行工作。设备通过快速机械振动产生热,使材料相互粘接,这样,超声粘接便成功了。其中一必要条件是,须有60%的织物材料为人工合成纤维。

根据松诺邦公司的说法,用这类超声波缝纫机制作衣物,学生们情有独钟。这种多用途的功能设备可像工业缝纫机一样快速工作,却不需要任何缝纫针线或粘胶。机器花轮可生产不同效应或者各种各样的女性款式服装,当然也要取决于织品细度、褶皱和表面特征,而不用担心它对布料的磨损。

声波粘接缝纫,听其声成型快

在设计尺码前,各位学生曾接受了两小时的超声波粘接缝纫机的基本培训和实作训练。如今,这种设备已被广泛用于制造功能性服装,如治疗服装或保护性服装或其他工业用。学生们持续做试验,竟然创作出30余种不同的作品。

在创作本年度最终项目时,其中一位学生用数块花轮设计出抽象的“圆齿形”三彩段斜纹织物,然后重叠形成五彩段立体图。一学生用三花轮设计出精美无比的衬衫织物。一位设计出挖花花边。一同学则将其粘接上漂亮的花边,条边用手工缝纫,这样一种多层立体效果产生了。

时尚设计领域的非传统缝纫技术

康奈尔大学时尚设计专业学生是在2007年第一次认识这种松诺邦超声波缝纫机。在此之前,他们也学过设计半正规场合穿的组合式套装,这与纤维面料及艺术设计息息相关。

与传统缝纫机相比,超声波粘接缝纫机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因此这让时尚设计专业学生情有独钟。这在美国被称为“松诺邦式粘接缝纫”。它制作款式更加灵活多样。在该校,不仅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始用高科技设备设计时尚,而且其他教职人员也开始利用这种设备的设计功能制作衍生或装饰图案。如设计组合式活动型服装、装饰性花图、成衣花边、宽松褶皱或干脆粘接其他便装。然而,学生们发现最有价值最有用途的还是这种设备可扩展人的想象力,使人的创作潜力发挥到极致。其中一位学生说,作为设计师,他发现艺术时尚设计师必须有这样的理念,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学生的设计理念又促成了美国最著名的高科技时尚设计概念展。这个展会成为美国最具有创新激励氛围的设计展。由此,学生的毕业设计展已成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许多企业到该大学来寻求的不是招聘,而是直接购买学生的设计方案。

激发时尚新领域,让未来充满希望

声学设计专业篇7

一、现代厅堂设计中音乐声学的重要性

1.音乐厅堂建筑设计团队的理想形式

与音乐类厅堂设计相关的基础学科包括建筑学、音乐声学、建筑声学等。此专业类厅堂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通常由具有一定音乐素养的建筑师和声学专家共同合作完成。国际著名的声学家白瑞纳克(L.L.Beranek)曾与多名享誉全球的建筑师合作,进行音乐厅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声学之前他就是职业音乐家[2],具有较深的音乐造诣。而我国与欧美国家不同之处在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国普通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课程中,音乐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有所局限,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音乐类厅堂时,对方案中某些具体的细节难以把握,而潜在的不利因素,最终将在此类厅堂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国内外较为成功的建筑作品以及笔者参与的河北省重点工程北戴河海上音乐厅设计的实践表明,由建筑专业、音乐专业、声学专业共同组成的设计团队,是音乐厅堂设计的理想组织形式。

2.音乐声学应贯穿厅堂设计与建设

音乐声学是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是音乐学与物理学的边缘学科,也是音乐厅、歌剧院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在相关的音乐类厅堂设计中,正是依据音乐声学原则,来实现音乐厅和歌剧院的优良音质。在音乐厅堂设计中更多的是体现音乐的内涵,有益于建筑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在建筑体的施工、调试直至建成,厅堂的声学性能作为保证声环境的充分使用、满足演出的各项需求是必不可少的。在北戴河海上音乐厅方案设计的阶段,到后来扩充深化设计的阶段,先由使用者(通常指在音乐方面较权威的专家)结合声学专家,依据音乐的声学原理对人声与乐器的声源特性、乐音在厅堂空间的传播规律以及人耳对音质的评价标准,进行系统的分析与定位;然后再由建筑、声学、音乐三个专业根据各专业的行业标准或相关规范,结合使用方对该厅堂所提出的具体到功能方面的要求,互相借鉴与协调,拟定初步方案;最后由建筑专业将建筑声学与音乐声学的要求融合在最终建筑方案中。从音乐厅设计的初步方案开始直到工程的验收,经三方面专业人士的协调工作,既缩短了设计与建设周期,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北戴河海上音乐厅外景如图1所示。北戴河海上音乐厅经国内众多知名音乐家及音乐团体演出后,好评连连。

3.在厅堂建设中应用音乐声学的紧迫性

音乐厅堂作为传播文化艺术与社会文明的特殊场所,本身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长期以来,在欧美国家正是因为此类建筑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独特地位,使其建造和使用价值备受各界关注。同样,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文化建筑的蓬勃兴建,各种文化中心、演艺类厅堂大量涌现,这对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作为投资高、规模大的永久性建筑,更应周密而又慎重地进行规划、设计与施工,正因为音乐声学对音乐厅堂设计与建造具有如此重要的指导作用,将音乐声学应用到“凝固的音乐”中去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建造音乐厅和歌剧院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感官享受,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建筑艺术、音乐艺术、工艺美术、工业设计等艺术与技术门类穿插在这个时代,当它们同时在一个空间中展现时,通过声、光、色、型等多种方式所传递的巨大能量,使人们的感官受到更为强烈的震撼,从中得到艺术的极致享受。可以说,音乐厅、歌剧院这类凝固的建筑艺术,集中反映了城市、国家、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现代音乐类厅堂的蓬勃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声学的基本内容

研究音乐中音响现象所遵从的物理规律,在对乐音音质进行主观评价的同时,寻求与之对应的客观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音乐声学与室内建筑设计相关的主要内容如下。

1.乐音的物理实质

声音是机械振动经弹性媒介质传播后,施加作用力(声压)于耳部,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感知。乐音是音频声学的重要概念,是声音中最奇妙的部分。乐音是由人的声带以及弦、管等振动体按照一定规律(乐律)发出声响,这种音符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音乐的基本元素,即旋律。在物理学中,乐音的定义是:由基础音和一系列与基础音成整数倍的泛音列混合而成的复合音,具有确定的音高。音乐研究中通常由音量、音高、音色三个量作为主观评价基本参数;在物理学当中与之相对应的声学量是声压级LP、频率f、频谱LP-f(谐波成分),成为乐音的客观评价部分[4]。把音符按照作曲的规则排列起来就构成了旋律,形成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音乐。人耳对乐音的感受,是生理声学和心理声学的研究内容,也寓于室内建筑设计创造宜人空间的理念之中。源于机械振动的声音,作为音乐类厅堂的声源,其物理实质及规律自然成为建筑厅堂设计中尤为关注的问题。

2.建筑声学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论在哪个历史时期,音乐、美术、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都是彼此融合、共同发展、相互影响的。当音乐表演由室外逐渐进入室内时,上述种种艺术形式在专供音乐表演的建筑环境中展现并大放异彩。如我国古代宫廷的大殿,官邸的客堂,民间的戏院和西方的歌剧院、音乐厅等。这些音乐空间赋予人们视、听的双重享受,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着、传承着中国文化与华夏文明,也使得这些独具匠心的建筑成为经典的艺术作品。厅堂空间中所运用形式多样的建筑与装饰形式、各具特点的内部构造与材料,在满足特定声学要求的同时,充分展现了时代的特色。声音在封闭空间与自由空间中传播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声反射。当乐器或人声作为声源时,其频率范围、声功率、声压级、指向性各有不同。显然,直达声的设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而反射声的强度、方向、声能分布、频率成分等会受到室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变得十分复杂。例如:空间几何尺寸,天棚、墙面等界面的材料及构造,装饰物、空调等设备的摆放,座椅与观众的位置等,这就使得把控与反射声有关的厅堂声学性质难度增大,需要借助专业软件与模具进行周密的声学设计,同时在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都使用声学仪器跟踪采样,配合适当的测试手段,调整各项参数均达到设计标准,最终完成客观评价。当然,音乐类厅堂必须经过音乐家、声学家和观众进行的主观评价后,方可认为完成[3]。由于反射声以及与反射相关的诸多声传播与声能分布性质支配着音乐厅堂音质,所以厅堂建筑声学设计的关键是掌握声反射的规律,确定音乐厅堂规模、体形、材料、表面造型。

3.乐器声学

乐器声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乐器发声原理、音质特点、及型制构造的学科。任何乐器的最终演奏效果都是和音乐表演空间的声学环境品质密切相关的。研究不同的声场环境和音乐表演形式之间的谐和关系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独奏、合奏、或大型交响乐队的表演中,各种乐器与乐器组合产生的乐音,音量、音高、音色以及方向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则进行音乐类厅堂建筑声学设计时,应当了解各类乐器的声学特性。按照萨克斯-霍恩博斯特尔乐器分类法,根据振动体振动机理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弦鸣乐器、气鸣乐器、膜鸣乐器、体鸣乐器、电鸣乐器五大类[4]。深入研究之后会发现,配器涉及的乐器种类、数量的确定、每件乐器在舞台上的位置、曲目的选择等,均与建筑声环境密切联系,最终会发现某个音乐厅堂更适合某些乐器、某类作品,换言之,为了追求更好的声音效果,某类作品、某种乐器或乐器组合在某个特定厅堂中进行表演会更为合适,这说明音乐表演品质与演艺空间的声学特息相关。建筑师与音乐家只有互相更多地了解对方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艺术表现更为出色。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在这方面都是世人皆知的杰出代表。艺术与各行各业的紧密结合,也成为当代人类文明的一个亮点。

4.电声学

声源以两种形式在音乐类厅堂内出现,即自然声和电声。自然声是人声或乐器所发出声音,通过空气直接传入人耳的声音。电声则是人声或乐器声通过拾音、调制,最后从扬声器发出,或以电子音乐形式传入人耳的声音。随着科技的发展,根据使用的需要以及人们欣赏取向的多元化,在自然声厅堂中,也开始为主持人播音、为讲演甚至为音乐表演,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使用电声技术。由于电声技术大大提高了人声与乐器的声功率,并通过改变乐音信号的频谱特性、延迟特性、方向特性、时序特性、动态特性等来控制与创造音乐的音色特性,所以越来越多地被用于音乐类厅堂使用中[5]。在建筑厅堂作声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扩声系统的规范、标准与音乐欣赏的主观评价标准,以达到极致的感官享受。

三、音乐声学在音乐厅设计中的应用

北戴河海上音乐厅是一座既能实现音乐厅自然声功能又可以进行歌舞表演、电影放映、会议洽谈的一个多功能厅堂。海上音乐厅室内声学设计如图2所示。在内装修设计中依据音乐功能要求确定设计理念,由图2可以看到音乐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充分考虑到以海滨为主题,使其内部造型与功能和谐统一。依据声学计算要求,采用3.0mm贴木铝单板,按照流畅的飘带形式、模压成型,再分段、分面进行不同穿孔率及无穿孔处理,实现有控扩散、吸收。在环境光处理方面,配以海一般湛蓝的光圈照明,把海的感觉孕育其中,在功能和形式上都能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除了对界面的几何形状与尺度、材料的声学性能及构造形式予以充分考虑之外,在音乐厅舞台环境中,运用了简捷的电动机械装置,控制音乐反射罩顶部与侧面结构水平夹角,通过调整声反射,来转换音乐厅的声学条件,使上述对声学条件差别很大的使用功能均能得到满足。

1.建筑声学天棚有利于与乐音的反射

早期反射声是指直达声后,延迟时间50s内到达的反射声。这些短延时的反射声主要是经由室内界面一次、二次以及多次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声音。早期反射声对厅堂声音响度和音质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天棚与墙面组织好反射声,使得乐音具有更好的亲切感、环绕感、丰满感。(1)天花中央是GRE模压成型的贝壳造型的声反射板,使观众席得到充分的早期反射声。保证在音乐厅功能中有足够的响度与良好的音质。声学天棚与墙面声扩散体如图3所示,其中两页贝壳交会位置之间设置面光桥,向舞台投射均匀的面光。观众厅主照明光源则由贝壳造型反射板表面上网格状的点光源组成,寓意晶莹剔透的珍珠,与海洋的主题相呼应。图3声学天棚与墙面声扩散体(2)声学天棚的周围采用2×12双层石膏板,按照曲面叠加形成声扩散体,图3周边不规则曲线为声学天棚的轮廓线。按声波波长λ=C/f的基本要求,跌落高度h=400mm,平面延展600~1200mm不等,形成了大量的声扩散,除加强直达声强度外,还保证了厅堂的声均匀度。曲折的蓝色光圈作为观众厅的一般照明,增添了音乐厅的艺术美感。

2.观众厅建筑平面形式与乐音的传播特性

协调确定观众厅平面的主要因素有声源声功率、指向性、频谱特性以及人耳听觉阈值、方向性、灵敏度、人眼视觉特性等。乐器或人声作为声源,具有特定的声功率和指向性,因此,厅堂的几何尺寸应符合声音的平方反比定律。通常情况下,轴向长度不宜大于30m。海上音乐厅的观众厅中,从台口至后墙约为20m,以自然声进行独奏或独唱,声音的强度均可得以充分满足。乐器或人声指向性频谱特性将会制约音乐厅宽度,尤其是台口附近建筑宽度不得过大,以保证侧边座位观众获得理想的视听效果。海上音乐厅台口处观众厅宽度控制在22m,确保直达声与早期反射声得到充分保证。侧墙的声学设计必须实现丰富的侧向反射声与有效的声扩散,实现良好的声场均匀度及合适的混响时间[6]。(1)直达声的保证。由大幕线中心点至观众厅后墙中点的轴向距离为20m,水平视角58°,座位排距900mm,C值为18mm,最后排升起高度1.8m。(2)反射与扩散声的满足。寓意海浪绵延形态的墙体造型,延续了天花造型的整体风格,这种曲面叠层艺术形式形成的声学构造,从音乐厅天棚延续至墙面下部,使得厅堂空间整体统一,杜绝了通常因为装置反射体与扩散体等功能构件,致使内部装修凌乱的现象。吸声、扩散体单元高度为400mm,采用水平厚度渐变的构造,形成适合不同声学特性的连续变化空腔,以控制不同频率范围的吸声量[7-8]。艺术与功能相结合的墙面吸声体与扩散体恰到好处地控制了厅堂的混响时间,使得声音的清晰度与丰满度得到平衡,保证自然声与电声都能得到合理的表现。(3)扩散体的设计。空腔厚度渐变曲面扩散体是本厅堂声学构造造型特点,工艺较为复杂,采用厂家定制、工地现场安装方式进行施工。

3.可调声反射罩适合不同的音乐表演

在多功能厅堂中,为了更好获取反射声,有效地利用自然声,使观众得到满意的音质和音量,充分展示音乐的表现力,通常在台口设置音乐罩,在合奏或合唱时还可以确保乐师与歌手之间的听闻和协调。海上音乐厅舞台声反射罩顶部与侧面部分均采用分段电动旋转构造(见图4)。当作音乐厅使用时,声能量分布得到控制,对观众席形成最佳覆盖。调整反射罩单元之间的空隙,使得在演出大型交响乐时,部分声能及时散逸,以免声压级过大造成声污染。在独唱或独奏时,调窄反射罩之间的空隙,就能够形成较强的反射声,加强直达声的强度,使观众听闻舒适、悦耳。另外,通过电动旋转机械装置,对灯光和幕布实现调整,即可满足多功能厅堂的使用要求。

4.厅堂的响应特性与乐器的音质特性

音乐厅声学特点中,除了一般要求的声场标准外,最重要的就是“保真”,即把演奏表现的音乐信息不畸变地传输给听众。由于厅堂的界面材料具有选择性吸收、反射及扩散的特性,声音在厅堂传播过程中,不仅会让能量流失,而且会使各种频率的加强与衰减达不到理想状态,最终到达听众耳部的乐音就不是原来的声音了,或多或少地在音量、音色上会有所变化。观众在音乐厅、歌剧院中听到的乐音不是纯粹声源的本音,而是乐器声与歌唱声经厅堂调制后合成的效果。形象地说是乐音首先通过房间这个大音箱的共鸣,然后再传入人耳。同一乐章、同一乐团在不同音乐厅中演奏,会听闻到音质的差异,就是这个原因。可以说建筑师设计音乐厅的工作类似于制造一个大音箱,可见优良的音乐厅声学品质在于声音响应的最终合成。借助现代声学仪器进行的客观声学测量,可以为合理的设计提供有效参考。音乐厅频响曲线如图5所示,可见基本图5音乐厅频响曲线平直的厅堂频响被认为是优良的。

5.升降机械舞台能为各种演出提供丰富的表演

舞台机械是现代舞台重要的功能部分,除数字化、智能化中控操纵的电动吊杆系统可以自如地调整灯光、幕布及布景系统处于要求的位置与状态外,升降乐池、升降舞台、转动舞台、平动舞台等结构形式为剧情的需要提供了三维的运动空间,以满足时空变化的各种需求。海上音乐厅属于高标准小型音乐类厅堂,开敞式升降乐池由两块3m×8m机械升降台面组成,行程2.8m,可满足小型歌舞剧与其他小型文艺演出的需要。

声学设计专业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和声学 课程教学设计

和声学课程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复调、曲式、作品分析、配器等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同时又是歌曲即兴伴奏和合唱曲写作的技能基础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下面笔者结合高职高专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课程教学设计设想。

一、和声学课程现状之不足

国内现有的和声学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方面的基本框架源于国外教学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教学中以合唱织体的四声部和声写作训练为主要内容。

(一)课程设计和安排问题

在应试教育制约下,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单调地以合唱织体要求的四部和声写作训练为教学主要内容,逐渐忽视了学生听觉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另外,各高校因教学规模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基础和声学的教学普遍采用大课甚至是公共大课的形式,这使得教学内容在实际操作和一对一问题的安排上困难重重,不得不将应有的视奏、面授改题、听觉训练等相关教学安排放到课外由学生自行完成,因缺乏应有的监督和指导往往形同虚设。甚至个别教师在教学中贪图省事只在课堂上讲授四部和声的写作规则和基本规律,形成了“课上写题,课下改题”的教学窘态。

(二)学生自身问题

首先,一部分学生因对基础学科的不重视和对和声学基础知识不了解,认为和声学与自身专业无关,产生了不愿学习的抵触情绪,在考试中只求及格,不求超越,以致在日常学习中态度不端、努力不够、学习积极性严重不足。其次,在学习和声学知识的过程中持畏惧态度,认为其晦涩难懂、无法深入其中,陷入某一疑难问题中不能自拔,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再次,因为学生基本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之前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知识没有学好,在学习和声学中因困难重重最后选择放弃。

总之,现有的基础和声教学没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不能将学生的理论学习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没能起到帮助学生提高听觉分辨能力、创作能力、分析能力、欣赏音乐能力及为表演提供技术理论支持的作用。由此可见和声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普通高等教育和声学课程教学与高职高专院校和声学课程教学比较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专业设置来源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原有教学安排。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本科教育有很大的差异。二者在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以及就业渠道和需求等多个方面存在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生源质量不同

音乐专业考生根据专业水平和报考意愿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梯队:专业水平和素养最好的第一梯队主要报考全国地方或部队各大专业类音乐院校;专业水平和素养中等的第二梯队主要报考全国地方或部队各大本科类普通高校音乐专业;专业水平和素养较差的第三梯队主要报考全国地方或部队各音乐专业的高职高专类院校。生源质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高职类院校照搬本科教育模式会产生大量的问题和不足。

(二)培养目标不同

由于高职类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层次不同,决定了高职类院校音乐专业瞄准的方向是社会基层音乐人才。主要培养适合基层社会群体需要的普及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基层优质服务能力、自主谋生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的实用型、普及型专门艺术类人才。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的不同要求。

但由于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规模等多种因素,现实中的各高职类院校和声学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模式继续沿用着传统本科院校音乐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模式,这与高职院校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原则严重违背。为了更符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就业需要,就要努力尝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上的改革。

三、高职高专院校和声学课程教学设计设想

高职高专院校和声课程教学应该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区别对待,并分为必须精讲内容、学生共同探讨略讲内容、自学内容和实践内容。对于和学生艺术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内容,笔者建议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并同学生的舞台实践相结合,从而检验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课堂授课方法设想

结合和声连接实际的音响效果,帮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和声、感受科学的和声进行理念,运用和弦本身具有的音响色彩及和弦之间的巧妙连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造和声音响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利用钢琴弹奏优秀的艺术歌曲,让学生感受和欣赏作曲家巧妙、优美、动听且富有韵律的和声配置;或者将学生练习写作的和声语汇分成四个声部来演唱,通过实践感受和理论分析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和声进行,分辨不良和声进行带来的音响感受;也可赏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对成熟作品的理论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注意教学其他环节的合理安排:

1.注意授课之后的自主作业环节

既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节省学习时间,又要提高学习效率。作业量不宜太大,要有针对性,根据教学重点、要点布置,同时对作业的写作和练习要有明确的要求,避免练习的无序和盲目性。

2.充分利用考试这一教学手段

在考试命题上不能局限于常见的和声配置与分析技巧,还应加入具有针对性的特色运用性题目,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和自身业务练习相结合。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求学生必须进行课前预习和自学,使其学习时间有的放矢,鼓励在课堂教学时当场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想法,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甚至是教学相长的目的。

4.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还可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通过气氛活泼、形式灵活的讨论发现学生在和声语汇运用上的个性特征,帮助其正常发展。

(二)课堂授课内容设想

1.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和声学课程的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分专业、分小班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专业不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等情况,将相同或相近专业、相同或相近基础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班,其余分在另一班。按照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学原则,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2.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

(1)针对声乐、歌剧等表演专业方向学生的教学应根据学生舞台表演歌唱性的专业特点,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采用重唱、合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写作的和声练习以二、三、四声部歌曲的演唱和舞台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将理论性的纸面音响变成学生切身感受的实际音响,帮助学生分辨和分析和声的多样性特色。

(2)针对钢琴、器乐专业方向学生的教学应根据学生对器乐作品多元性理解的专业特点,与其专业小课学习相结合,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采用对典型钢琴和器乐作品和声织体改编以及舞台表演实践的形式,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实际音响,理解、分辨和分析和声多样性特色,帮助专业小课学习能力快速提高。

(三)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

1.利用和声学习软件 Tonica 学习和声语汇

Tonica 是一款专门用来学习四部和声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其专有的练习功能可发挥积极作用。利用该软件进行和声作业的技术性改题,是目前许多院校大班上课方式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较为可行的和声教学方法。

2.利用 Encore等具有录音功能的软件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

利用 Encore等具有录音功能的软件进行实时录音,将键盘和声弹奏转换成实际音响和五线谱形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与问题。同时,可通过对键盘和声练习的织体化变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变原有统一考核方式,加入灵活运用的考核方法

现有以四部和声的写作和分析为最终结果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和声课程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他们需要更为直接、更为灵活的表现和评价方式。通过调查分析,很多学生认为应该采用更为灵活的演唱、演奏形式来体现其真实水平。

1.针对声乐、歌剧等表演专业方向学生

考核和评价方式在原有四部和声写作考核的内容基础上增加采用重唱、合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写作的和声练习或者二、三、四声部歌曲的演唱搬上舞台,通过实际写作水平、演唱水平、综合能力加以评判,鼓励原创精神。

2.针对钢琴、器乐专业方向学生

考核和评价方式在原有四部和声写作考核的内容基础上增加钢琴和器乐为其他表演伴奏的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写作的和声练习或对其他作品进行和声织体改编的舞台表演实践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本文对和声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实践、舞台实践运用等多方面提出了些许教学理念和改革方案,总结出适合于高职院校发展所需要的培养方式,希望在今后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开发、改革,走出适应新时代课堂需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合理化、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依晓明.高职高专和声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谢丹.和声分析教学在高职高专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2(19)

声学设计专业篇9

>> 高职高专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大纲设计研究 高校日语专业低年级精读课程教学方法的改善 浅议意大利语语音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语音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教学设计探索 体育英语专业语音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对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语音课程的研究 英语专业语音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小学低年级英语语音教学的思考 论小学低年级英语语音教学的建议 小学英语低段语音课如何设计的问题和策略 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城市规划专业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特点分析 谈低年级语文作业的趣味化设置 师范专科院校中的英语语音课程研究 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低年级学生校内实训教学探讨 浅议英语专业低年级英语语音教学改革 大学低年级日语泛读课程教学策略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日语语音课堂上的实践 西班牙语专业低年级泛读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参考文献

[1] 邹洁.浅谈日语教学中名词声调的问题.文学与艺术,2010.2(1):247-248.

[2] 余弦.日语基数词的声调.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9(4):23-29.

[3] 张军.日语声调教学初探.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4):187-189.

[4] 高淑娟.教学方法探讨之日语语音课.商情,2010(20):93.

声学设计专业篇10

我校施行学分制以来,环境噪声控制工程课程的授课时数减少。我们基于教材,基于学生的基础,系统、完整地讲授整个知识体系。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是一门独立的环境工程专业课,主要论述声环境影响评价与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措施。课程中的部分知识点在大学物理、环保概论、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中已经学习过。鉴于部分内容的重叠,我们在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合理安排学时,更要保持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本课程的重点和特色,构建全面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知识框架。

2及时更新标准和法规

虽然毛东兴等主编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第二版)出版时已经更新了相关规范和标准。至今,有些内容应经过时。我们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网站等途径及时了解国内噪声管理法规、标准等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材中过时的内容,使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的关系更加紧密。如我们及时用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代替了教材中采用的过时的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又如及时采用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和《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毛东兴等主编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噪声源的测量为第三章,而环境噪声与振动的评价及测量方法为第四章。以噪声这部分为例,我们对上述内容的授课顺序做了如下调整:噪声的评价量、评价标准和法规、测量仪器、环境噪声测量方法。这样的教学安排是基于先是评价量的提出,才会有测量仪器的研制,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51页声级计工作原理框图中的计权网络。因为相关内容已经在噪声的评价量这一节中详细讲解。

4参考国外教材

通过参考国外教材,可以掌握国内外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教学内容的差异以及了解环境噪声控制领域的国外发展动态。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基础英语扎实,四级、六级通过率高,而在专业英语方面有欠缺。为了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接触专业外语,我们把专业外语的学习贯穿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国内教材为基础,系统讲授专业知识,适当选用DaVidA.Bies等主编的《EngineeringNoiseControlTheoryandPractice》(SponPress,2009)相关内容,作为本科生课外阅读材料,达到既巩固专业知识,又促进专业英语的学习。近年来的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方法比专门学习专业外语效果更好。

5丰富实验教学

我校的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教学,侧重理论讲授,较少展现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特色,仅有的噪声实验主要是声级计的使用以及交通噪声的监测,是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至今还没有独立开设环境噪声控制工程实验。需要增加的实验教学内容有: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建筑施工场界噪声监测、工业设备噪声的测量、噪声频谱分析实验、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吸声系数的测量、道路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测量。


声学论文范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即满足1.618∶1∶0.618或2∶32∶1声学论文范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声学论文范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部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