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2-03 07:11:34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范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化学工业产业分析范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是完善与产业发展、工艺更新相适应的标准体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医药产业情况

2、农药市场情况分析十篇

3、化学工业产业分析范文

  医药产业情况范文第1篇

  中药现代化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后续支柱产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政府和企业制定、实施贵州省“十二五”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贵州省“十二五”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政策的需求。 1建立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必要性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贵州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快速发展,新药研究开发效果显著,制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持续增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201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3.333万hm2,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80.61亿元。2005—2010年,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9.5%,中药现代化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中药现代化产业已成为支撑贵州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并已纳入贵州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范畴。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增强我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竞争实力,为规范数据上报,客观、真实、动态地反映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态势,课题组在贵州省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统计局的指导下,联合贵州省农委、省林业厅、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研究制定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2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的依据和目标及原则 2.1制定依据 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主要以《贵州省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试行)》《贵州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实施方案》《基本单位统计制度》《吉林省运行监控体系构建方案》,贵州省农林牧渔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贵州省统计局)、林业统计报表制度(国家林业局)、医药工业统计报表(工业和信息化部)、药品流通统计报表制度(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统计报表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统计报表(科技部)、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统计系统培训手册(贵州省、贵州省统计局)、交通运输科技统计报表制度(交通部、国家统计局)等统计制度和手册为依据。 2.2总体目标 围绕《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2006—2020年)》《贵州省“十一五”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意见》《贵州省“十二五”中药现代化发展规划》和《贵州省“十二五”中药材生产发展规划》的部署和要求,以确保“十二五”时期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以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研究开发体系、现代中药制药生产体系、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为目的,结合了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 2.3基本原则 能够反映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原则:必须坚持系统性、科学性、特殊性原则;必须坚持联系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必须坚持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分工负责原则。政府统计机构负责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价值量指标统计的组织实施,部门统计单位负责相关行业实物量指标的统计[1]。 3中药现代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和统计范围 中药现代化就是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规范和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中药。中药产业化主要包括:一是通过中药生产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工艺、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二是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再研究,了解不良反应,阐明作用机理,建立和优化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中药-中药;中药-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剂),进一步夯实临床基础。三是加强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技术的科研攻关与技术装备,实现工艺再优化、质量再提高、剂型系列化。四是在中药开发、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各个环节,要全面制定和实施GAP、GCP、GEP、GUP、GLP、GMP和GSP等各种标准和规程。 基于以上分析,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实物单位复杂,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统计工作,其统计的概念、指标内涵及外延不同于常规统计中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分类。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考目前国家的划分标准,我们将中药现代化及相关产业分为4个门类和26个小类,包括:中药材的种植、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和生化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医疗诊断和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的制造、医疗和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假肢及人工器官和植(介)入器械制造、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西药批发、中药材及中成药批发、医疗用品及器材批发、药品零售、医疗用品及器械零售、科学研究、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技术检测、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其他科技服务等。统计范围包括贵州省范围内涉及中药材种植业、中药林业、中药产品及以中药为主要原料非药用途产品,包括保健品、化妆品等研发、生产加工、中药商业及流通、药品监督管理、中药科技等6个方面。 4调查方法及行业界定 采用全面调查、全数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4.1全面调查单位 #p#分页标题#e# 医药制造业:包括化学药品原药制造(2710)、化学药品制剂制造(2720)、中药饮片加工(2730)、中成药制造(2740)、兽用药品制造(2750)、生物和生化药品制造(2760)、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2770)。专用设备制造业:包括制药专用设备制造(3644)。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包括医疗诊断、监护及治疗设备制造(3681)、口腔科用设备及器具制造(3682)、实验室及医用消毒设备和器具制造(3683)、医疗和外科及兽医用器械制造(3684)、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制造(3685)、假肢和人工器官及植(介)入器械制造(3686)、其他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368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研究与试验发展: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7540)。专业技术服务业:技术检测(7650)。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技术推广服务(7710)、科技中介服务(7720)、其他科技服务(7790) 4.2全数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单位 中药材种植业:包括中药农业和中药林业领域的中药材种植(0140)。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业:包括西药批发(6351)、中药材及中成药批发(6352)、医疗用品及器材批发(6353)。医疗用品及器械零售业:药品零售(6551)、医疗用品及器械零售(6552)。这3个行业大类单位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确定划分标准,将调查对象划分为限额以上与限额以下两部分,限额以上单位采用全数调查,限额以下单位采用抽样调查。个体经营户分别以中药农业和中药林业领域的中药材种植、药品零售、医疗用品及器械零售等4个行业为子总体进行抽样调查。 5统计报表和主要内容 5.1统计报表 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表分为基层表和综合表。基层表适用于中药种植业、中药林业、中药药品(以中药为主要原料非药用途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和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综合表适用于以中药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为对象填报,它是其他综合汇总表在基层表的基础上汇总形成的综合统计表。 5.2主要内容 部门中药产业综合发展情况、中药药品销售情况、中药产业基层单位名录情况、资产情况、生产经营及财务情况、人员情况等。 6调查时间及报送方式 6.1调查时间 实行年报制度,报告期为第二年的2月—3月。各县(区)报市时间为2月28日,地州市汇总报省时间为3月10日。调查单位实行网上直报,报送时间由各地自定。各县(区)综合表以传输方式上报。 6.2部门统计 (1)中药现代化产业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统计。 (2)中药农业统计包括3张表[2],分别为基层表2张:中药农业企业财务状况,中药农业生产情况;综合表1张:中药农业基本情况。此部分由省农委主管部门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农委主管部门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3)中药林业统计包括2张表,分别为基层表:林产中药材生产情况,综合表:林产中药材生产情况。此部分由省林业厅主管部门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林业厅主管部门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4)中药工业统计包括4张表[3],分别为基层表3张:制药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制药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制药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出口量、生产能力;综合表1张:制药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此部分由省经信委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经信委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5)中药商业和流通业统计包括6张表[4],分别为基层表3张:典型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典型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进、销售、库存情况,典型药品连锁零售企业经营情况;综合表3张:典型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典型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购进、销售、库存情况,典型药品连锁零售企业经营情况。本部分由省商务厅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商务厅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6)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包括6张表[5],分别为基层表3张: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基本情况,中药材种植基地(GAP)和制药企业(GMP)认证情况,中药企业GSP认证情况;综合表3张: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基本情况,中药材种植基地(GAP)和制药企业(GMP)认证情况,中药企业GSP认证情况。此部分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7)中药科技统计包括10张表[6],分别为基层表7张:中药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中药企业科技项目情况,中药领域事业单位科研活动及相关情况表,中药领域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课题)情况,中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平台建设情况,中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平台项目情况,中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平台科技成果情况;综合表3张:科技项目(课题)情况,科技成果情况,中药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研发平台情况。本部分由省科技厅按照行业统计原则,组织其所属单位填报基层表,由填报单位报上级主管部门,省科技厅收集审核后报送省中药办。 7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制定流程 课题组通过国内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在省统计局的指导下,结合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现状,在不断完善现有医药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药统计涉及的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6个领域主管部门的反馈意见,研究制定了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课题组建立了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部门联动协调机制,通过与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经信委、贵州省农委、贵州省林业厅、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商务厅等业务主管部门共同合作开展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形成了一种既分工协作,又能拓宽统计口径,逐渐填补中药现代化产业总额、总成本、增加值等历史数据空白的统计机制。#p#分页标题#e# 8结语 本文制定的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是以国家相关报表制度和贵州省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为依托,通过对相关行业进行确定,对个别细分行业扩大到全面调查范围。统计体系构建秉着宜简不宜繁的原则,报表制度的设计体现了既能全面发展中药现代化产业,又能满足产业增加值核算的需要。通过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实施,结合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基础资料,对有关数据进行测算和分析,不断修改和完善报表,并及时搜集整理全国有关中药现代化产业的统计信息,为各级部门和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做好统计工作。

  医药产业情况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对全市医药中间体及产品企业,危险化学品的化工石化企业和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等化工石化企业(包括取缔、关停及废弃的)的集中整顿、有效控制和治理医药化工企业污染,积极推进医药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环境污染整治和结构调整工作,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从业资质要求,淘汰各类违法违规医药化工生产企业,健全安全生产等设施,提升医药化工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保护水平,有效控制和治理医药化工企业污染,消除环境污染隐患,进一步遏制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实现医药化工行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排查。排查整治的重点是及其主要支流沿线的化工石化企业以及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辖区内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涉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准保护区及上游的医药化工企业。严肃查处沿江沿河医药化工项目未经环评审批的违法建设行为。

  (二)重点检查沿江沿河各类工业园区和医药化工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沿江沿河医药化工企业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执行情况;沿江沿河已取缔、关停以及废弃的医药化工企业处置情况。

  (三)检查医药化工企业环境管理是否规范,污染物排放台账和日常监测制度是否健全;重点防控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情况;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制定情况,事故应急装备及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四)严格检查医药化工企业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存储、使用等是否符合安全、环保要求。

  (五)认真梳理医药化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投诉、举报和案件,严厉查处危害群众健康、社会反响强烈的医药化工企业污染突出问题。

  (六)严肃查处监控化学品企业未办理生产特别许可进行生产的违法行为。

  (七)审查农药生产企业是否有营业执照、核准文件、每个品种是否均有产品标准、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或生产许可证)和农药登记证,并审查证照是否在有效期内。

  三、时间安排

  1、调查阶段:(7月20日至30日)。各县(市、区)对辖区内所有医药化工企业要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并分门别类统计,填报(附表《市医药化工企业污染整治调查表》)。

  2、督查整治阶段(8月1日至20日)。由市工信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等部门人员组成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的污染整治工作进行督查,重点督查调查表中的内容是否属实。根据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由职能部门下达整改通知书、停产通知书或取缔关闭文书。

  3、验收与后督查阶段(8月21日至31日)。督查组检查问题企业整改落实情况;检查取缔关闭企业是吊销营业执照、是否断电等。

  四、组织领导

  市医药化工行业污染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

  医药产业情况范文第3篇

  我国制药工业总体规模在整个国民经济36个行业中排名第18~20位,居中等水平。医药工业占GDP的比重1995年为2%,2005年为4%,但与发达国家(占10%~15%的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目前医药生产企业5 000多家,就业人数130多万人,加上8 700多家医药商业批发企业、几十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全国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已超过500万。“多、小、散”局面依然存在。国际上一些较好的新剂型、新型给药系统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缓慢,如皮肤吸收剂、透皮给药贴膏、口腔黏膜剂、长效缓释、控释剂等,不少剂型仍为空白。国家批准的18万件药品生产批文中,化学制剂10.9万件,其中有262个品种,超过100家企业生产,每个品种平均有9个文号,企业普遍缺乏专利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我国生产原料药1500种左右,年产量60万~80万吨,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产品主要是能耗高、污染重、价值低的大宗产品。大部分企业还没通过美国FDA或欧盟的药品注册,有些企业出口医药中间体,或以化工原料(粗品)名义出口原料药,制剂产品出口还刚起步。

  1 2006年我国医药企业的现状

  1.1 2006年我国医药生产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 536亿元,同比增18.4%;2006年全国医药行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5 267亿元,同比增长19.4%; 全年医药工业平均产销率为95.4%,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2 2006年经济效益形势仍然严峻

  2006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00亿元,年增长11%,处于历史低位(全国工业利润增长37%);全国5 730户报表显示,累计亏损企业1 368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累计亏损额为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

  1.3 2006年医药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全年累计完成出货值670亿元,同比增长25.5%,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化学原料药出货值297.8亿元,增长17%。医疗器械制造业出货值为154.6亿元,增长43%。生物生化制品出货值67.8亿元,增长30.5%。制剂药品出口58.8亿元,增长16.3%。中成药出货值为29.6亿元,增长22.6%。

  1.4 2006年全国药品产量按制剂数量统计

  共生产片剂3 241亿片,胶囊854亿粒,水针273亿支,粉针103亿瓶,大输液61亿瓶。通过GMP改造后,各企业产能都有提高。加上又新开了一些药厂,产能进一步扩大,因此许多企业开工不足,生产能力闲置情况严重,生产能力利用率明显不足,如大输液能力利用率仅70%,水针是50%多一点,片剂只有45%,胶囊只有40%,粉针只有 27%。

  1.5 近年来医药行业(工、商)销售、利润情况分析

  2006 年化学药制剂销售额为1 382亿元,化学原料药销售值为1 258亿元,中成药销售额为1 140亿元。从销售利润率来看:制剂为8.32%,化学原料药为5.27%,中成药为9.14%。

  医药工业的税前销售利润率是逐年下降:2003年医药工业的税前销售利润率是9.4%;2004年是8.8%;2005年是8.4%;2006年是7.9%。如此之低的销利率,是难以进行科研创新、投资改造、持续健康发展的。

  1.6医药商业领域近年销售利润情况

  2006年销售净额为2 8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销利率十分低,近年来一直徘徊在0.55%~0.73%之间,2006年为0.6%,实很难保障资金的周转投入。

  1.7 从重点企业看,其情况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全国医药生产销售居前15位企业中,利润亦不断下降。从2006年年报中看出,诸如同仁堂、石药、海正、民生、东药、新华、上药、华药、广药等作为我们医药发展的骨干企业,其业绩同时也都在下降,整个产业的获利能力都在下降,造成医药产业自身发展能力下降,后劲不足。2006年全行业销售收入的利润率只有7.9%,剔除其纳税后,剩下的利润率就不到6%,用低于6%的经营利润去进行科研、创新、改造、投资发展是很难的一件事了。我认为整个行业获利能力下降趋势如此之快,决不是一个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产业的共性问题,必须引起各有关领导部门高度重视。

  1.8 2006年各种经济医药工业企业情况实绩分析

  外商独资制药企业与合资企业在我国比重进一步加大。跨国制药公司凭着雄厚的资本与技术实力,以及相关政策,不断扩大其所占份额,增强对我国医药市场的占有率和控制能力。国有医药工业企业与2005年相比,又进一步下降。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药品数量只占20%左右,但利润已连续5年超过我国医药全行业利润的一半。

  1.9 小结

  综上所述,从行业基本情况看,用简单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总体形势趋好,问题不容忽视,形势虽然严峻,前景充满信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政策的完善。

  如2004年全国医药行业销售增19%,但利润只增11%,而全国工业利润的增长是31%,我们落后了20个百分点,医药产业和化工、机械、建材行业比,有如此巨大的落差,原因究竟何在?我觉得,是政策方面的急剧变化,导致企业难以适应。最主要的是多年多次降价政策;唯价是取的招标政策;市场不规范的恶性降价竞争干扰;新企业的准入标准不严;低水平同质化的仿制;盲目的重复建设影响;以及政府部门的各自为政,没明确的产业政策,没给企业一个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从而影响到企业发展。

  2 前景展望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农村医保对象扩大,政府投入增加(2007年卫生事业费的预算比2005年增长了80%),医疗体改在切实推进,以药养医的局面正在不断扭转,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但同时鼓励社会参与,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医疗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另外,对药品价格、药品招标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不断总结、改进。这些对医药产业发展都是利好消息。特别是城镇、农村医保覆盖到全国13亿人口,这是党中央对完善医疗制度做出的重大决策,都将会加快推动我国产业的快速发展,13亿人口的医药市场,真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07年医药经济在复苏中重拾信心,企业效益回暖,工业集中度在提升,科研开发、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在推进,商业规模优势在显现,科学的药品监管在不断改进中规范发展,这些是今后一个时期医药行业的主题。

  医药产业情况范文第4篇

  医院推广会是指医药企业的产品获准进入或已经进入大、中型医院后,企业和医院联合召开的一种产品介绍会。目的是通过向医生介绍产品的药理研究、毒性实验、临床使用、功能主治等多方面的情况,增加医生对产品的认识,促进医院使用量的增长。 医院推广会操作步骤

  一、与药剂科主任约定时间和地点。时间一般为下午下班前1~2小时,地点最好安排在医院的会议室。医院会议室一般有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像机等,企业销售代表讲课时使用,产品介绍效果会更佳。

  二、确定到会对象。一般为正副院长、药房主任、采购、相关科室的医生等(确保请到权威医生)。同时,与药剂科主任确定到会人员的纪念品。纪念品最好为厂家生活化的广告促销品,以便医生记住企业名称和产品名称。

  三、会议程序

  1.会前备齐签到册、宣传资料、幻灯片、录像带、广告礼品等,调试会场各种仪器,粘贴广告画,可做横幅、挂旗,标明“某某企业某某产品介绍会”字样。

  2.与会代表报到时,由医药代表及其主管做接待,递送名片,发放纪念品及资料,请医生登记姓名、职务、职称、住址、联系电话等,以便于将来联系。

  3.会议由院方药剂科主任主持。首先作人员介绍;其次由厂方较高级别代表致欢迎词,作公司介绍,邀请院领导讲话;最后由该医院的区域医药代表作产品介绍。如能请到当地权威医生讲课,则效果更佳。

  4.产品介绍之后,可组织简单问题的抢答赛,并发放奖品,以加强医生的记忆及对产品宣传资料的了解、阅读。

  5.会议结束后致答谢词,并进行会场整理,以给院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四、注意事项

  1.会议时间不宜太长,最好控制在1小时左右;

  2.着装一定要职业化,演讲用普通话;

  3.每次推广会最好只介绍一种产品或某一类型的产品,以切实加强宣传记忆的效果;

  4.推广会以后,当地的医药代表最好在三天以内开始第一次拜访,并保持一定的频率。

  商业推广会一般是指医药企业充分利用商业客户的网络关系,以会议的方式,将产品导入医院、药店、诊所或调往其他商业客户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有导入医院型,导入药店、诊所型,商业平调型,综合型等几种形式。 商业推广会操作步骤

  一、会前的准备工作

  1.与医药商业客户的经理协商,确定会议类型,并根据会议类型确定邀请对象。

  2.确定会议规模,成立会务组,选择会场,发出邀请函。

  邀请函的制作可决定到会人员的多少及开会时的拿货准备状态。一般的医药企业和商业企业在开会时只将开会的时间、地点及产品情况告之邀请对象,邀请对象在开会前准备状态较差;而湖南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在产品的邀请函中却注明了许多东西:时间、地点、公司简介、产品简介、推广会的内容及程序、订货订单及政策、广告播放情况、服务承诺等,效果非常好,许多与会代表刚到会场便送来了订单。

  3.医药企业代表必须在开会前将货发至医药商业客户处。

  4.会务费原则上由医药企业出,但也可协商解决。

  5.制定商业业务员奖励政策及客户进货让利政策,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会场布置

  1.会议地点一般为宾馆、客户的会议室等。

  2.会议的主席台上方悬挂产品推广会横幅,并标明商业客户名和医药企业名,会场门口置欢迎词板、台卡、陈列样品及宣传品。

  3.医药企业备齐各种资料,商业公司备好发票。

  4.主席台上可设置摸奖箱,放置奖品。

  三、会议内容

  1.会议签到,发放饮料、宣传册、价目单、小礼品,会议程序表等。

  2.会议由商业客户的经理主持,由医药企业最高级别代表介绍企业的宗旨、理念、目标、发展战略、产品销售形势等公司情况;由医药代表或当地权威医生介绍产品情况、使用情况,增强到会代表订货的信心。

  3.组织抢答赛,以激活气氛。

  4.医药企业的销售代表和商业客户的业务员要积极宣传,拿订单,对一些重点客户晚上也须加强订货公关活动。

  5.抽奖及兑奖可放于活动的最后(订货基本完毕)进行。

  四、注意事项

  1.医药企业的销售代表与商业客户在会后须马上清理订单,将订货客户分类;对于订货量大的客户须加强跟踪服务,对于订货量小的客户也可用信函、电话加强联络,确保销售的良性循环。

  2.会后及时兑现对商业客户业务员的承诺,调动其送货、收款、服务的积极性。

  3.调整客户货源、库存,并加紧收款工作。

  五、各种类型商业推广会的侧重点

  1.医院型:在现阶段,由于大中城市医院进药管制加强,因此,公关进药后,召开单个的医院推广会较为适宜。但在县级医药市场,采用医院型推广会,可以快速地占领广大的农村区、乡医院。

  2.药店、诊所型:一般应选择大中城市,在当地市场投放广告以后,或者在大中型医院销售较好的情况下,通过商业推广会铺开市场。同时,也可利用日用消费品助销理念,招聘DTC代表做市场。

  医药产业情况范文第5篇

  1医药企业采用商业贿赂方式促销药品的原因

  首先,在我国目前的医药市场中,传统的用药习惯和现行医疗体制,使得医院药房的销售额远远大于社会药店的销售额。而医院里药品销售都是靠医生的处方进行的,这是因为药品的特殊性而造成的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以要获得占药品总销售额绝大部分的医院市场,医药企业就必须瞄准其直接客户——医生。因为医生对药品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权。又由于目前我国制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截至2004年底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有4 000多家,其中大部分属中小型企业,且仍然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产品结构趋同,缺乏核心竞争力[2],于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就必须花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医院医生进行公关。为了获得医生对本企业产品的青睐,根据医生处方量给予一定的“回扣”成为企业促销药品的“潜规则”,这也是药品促销中商业贿赂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其次,从企业本身角度分析,这也是在目前市场环境下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商业贿赂方式。利用经济学上的博弈论进行分析,企业也有给以回扣的合理借口,由此也就必然导致了医药企业使用商业贿赂行为促销药品现象的出现。

  2医院医生促使商业贿赂形成的原因

  根据法律上关于商业贿赂构成要件的原则,商业贿赂必须由行贿和受贿双方共同构成,若受贿不存在,行贿也就没有对象,商业贿赂则无法构成。所以药品促销中的商业贿赂,医院医生是不可缺少的一方。在目前的医疗行业中,为数不少的医生拿药品回扣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成为公开的秘密,究其主要原因,除了国家医疗体制弊端、政府打击不力等客观因素以外,从医生本身的角度分析也存在一些根本原因值得我们探讨。

  ⑴医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智力学习专业知识才能获得从医资格,而且医生每天面临不同的病人情况都有差异性,所以工作中一直要保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状态,这点不像其他一些行业工作重复性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相对较少。况且医生这个行业相比其他一些行业,风险较大,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是人,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危,所以医生的工作压力相对也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医生的工资收入应该比普通行业职工收入相对要高才合理,但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医生的工资收入相对普通行业无明显优势。这种状况造成医生心理不平衡,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企业实施的“带金”销售方式恰好迎合了某些医生的心理和利益需求。

  ⑵药品回扣这种贿赂形式很隐蔽,回扣款从医药企业转到医药代表手里,医药代表再转给医生,且医药代表和医生之间通常是单线联系,这一系列的环节难以调查取证。对于医生来说,违法风险就减小,相反,收受回扣的几率就增加。对于国家的屡次整治行动,并不觉得有威慑作用,只当作一阵风,暂时由地上转为地下进行。这也正是国家多次整治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却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

  ⑶对商业贿赂的处罚力度不够,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贿赂行为的行政责任是处以最高20万元的罚款,这与违法者通过贿赂手段赚取的交易利润相比往往微不足道,因此,难以起到震慑作用[3]。尤其对于医院医生来说,即使受贿行为被查实,由于监管存在“法不责众”情况,况且涉及到医生的面广,问题若处理不当对医生队伍的稳定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医生之所以敢于受贿是因为违法成本低、风险小。

  ⑷我国现行医疗体制的弊端、药品招标制度的缺陷、医院进药制度的不规范等一系列因素也给药品促销中的商业贿赂现象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3根除药品营销中商业贿赂行为的对策

  3.1企业应该主动有所作为

  首先,作为科技含量高、投资风险大的医药企业,要想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生存发展,主要就是要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体现在新药研发能力上,所以我国的医药行业只有彻底改变当前以仿制药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的现状,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并增强与药物研究所的合作,争取到有前景的新品种,不断创新自己的核心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鉴于目前宏观环境的改变和未来发展趋势,企业不应墨守陈旧的营销模式,而应采用和推行新的专业化的学术营销模式,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宣传企业文化,使之深入人心,在医生和消费者中产生一定的品牌效应。

  3.2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2.1加强调控,制止医药企业低水平重复仿制

  调整医药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关并一些生产能力低下、产品竞争力弱的企业,提高医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从而使医药企业进入良性发展、有序竞争的状态,为医药行业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2.2改革医疗收入分配制度,对违规、违法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国家应尽快改革现行的医疗卫生收入分配制度,比如提高门诊费和技术性的服务收费等,使之能真正体现医生的技术价值、知识价值和风险价值,使医生的收入与付出相匹配,从而提高他们的地位、保障他们的利益,消除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不平衡心理。在保障他们利益的前提下,改进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医生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以明确商业贿赂行为的界限。越过违法界限者一经查出,则严厉惩处,轻则吊销医师执业资格证书,触犯刑律则依法进行刑事处罚,真正体现法律的威慑力。

  3.2.3建立举报人制度

  针对商业贿赂行为隐蔽、查处难的情况,国家应建立举报人制度,应规定要为举报人严格保密,不得以任何形式泄露举报人的真实身份;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雇或用其他任何方式打击报复举报人[4]。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存有侥幸心理的医生也能起到威慑作用。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1

  关键词:白僵菌;生物农药;林业有害生物;林业防治

  中图分类号:S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67-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生物量最多、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吸收温室气体排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经济建设以及国际形象。

  1 我国目前林业有害生物的特点

  林业有害生物 (forestry pest)是指危害或可能危害森林植物或森林植物产品的任何生命有机体。包括各种植物病原物及有关的传病媒介、植食性昆虫、螨类和软体动物、对植物有害的杂草等。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给我国生态、能源、物种、木材和气候等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共有8000多种,经常发生的有292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2亿亩,每年因虫害致死数目4亿多株,减少林木生长量1700亿m3,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我国林业有害生物主要有松毛虫、松褐天牛、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及杨扇舟蛾等,具体病虫害情况如表1:

  表1 病虫害情况

  种类 规模及破坏程度 发生规律

  松毛虫 我国最重要的森林虫害之一,分布最广,每年成灾面积约2,000万亩以上,减少松树生产量500万立方米 每隔2年左右为一个大发生周期

  松褐天牛 是危害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被列为国际检疫性害虫 每年6月为成虫发生盛期,6月下旬-l0月下旬为幼虫为害期

  松材线虫 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目前已蔓延至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2个县级行政区,674个乡镇,累计致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林500多万亩,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近500亿元 1982年发现该类害虫,2009年进入爆发期

  美国白蛾 世界性检疫害虫,全国发生面积150万hm2,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 成虫发生期在5月中旬-8月中旬

  杨扇舟蛾 几乎遍布国内各地,主要危害杨树和樟树,全国发生面积已达2,200多万亩 经常暴发性害虫

  2 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防治情况

  2.1 白僵菌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史

  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营养器官--菌丝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白僵菌防治森林病虫害,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成为白僵菌生物农药应用大国。

  2.2 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主要优势

  林业主要害虫成a虫羽化期较长且具有隐蔽性,化学农药难以接触虫体,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使森林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白僵菌是目前林业上防治食叶害虫有效的生物农药,它可以在林分中较长时间内控制防治对象的虫口密度。近年来在松树、速生桉的防治工作中,深受林农的欢迎。白僵菌适宜在森林气候环境中生存、传播和繁衍,可以在病虫害中不同程度的流行、传染,以达到持续控制病虫害的效果。白僵菌不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良好,具有定殖、扩散和发展流行的能力,有利于对病虫害的持续控制,具有明显的后效作用。

  3 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主要施用技术

  我国早期白僵菌施用技术较为落后,随着白僵菌剂型的发展,农药施用技术不断进步,由过去的单一喷粉技术逐步向地面喷雾,空中飞机喷洒以及无纺布引诱防治相结合的“立体化”防治技术方向发展。新的农药施用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展了防治对象与范围,还提高了防治效果,降低了防治成本。

  3.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药

  采购模式林业分为生态林和经济林。其中生态林主要由森防站、林业工作站负责病虫害防治,其主要由全国各级森防系统统一采购防治所需的生物农药,采取定点采购和公开招标相结合的采购模式,主要由各级政府承担防治投入,由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基本建设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三级资金安排专项防治资金;经济林采购系完全是市场行为,大部分通过经销商购买,部分直接购买,资金来源于林场经营收入。不同地理环境的森林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气候条件不同,需要生物农药企业提供高效、环保的生物农药产品以及专业的防治技术服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模式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以满足不同区域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需求。

  3.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药市场规模

  2009年末,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约为1500万hm2,按照生物农药平均防治成本200元/hm2计算,2009年我国林业领域生物农药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林业领域真菌源生物农药的市场规模约为16亿元。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指出:2020年森林面积将比2005年增加4000万hm2,真菌源生物农药凭借其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林业领域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要达到80%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100%,预计未来5年,林业用真菌源生物农药的需求规模将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长速度。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用真菌源生物农药(白僵菌)供应单位情况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用药供应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天人生态公司为代表的符合国家农药管理规范并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企业;第二类是依托于林业系统内部防治市场生存的小型白僵菌生产单位,该类企业生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随着林业防治面积扩大,目前林业系统内部白僵菌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远远不能满足现有白僵菌防治需求。综上所述,白僵菌具有环保效果显着、防治效果良好及综合防治成本较低等特点,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具有显着优势。我国白僵菌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长的使用历史,随着全球低碳经济兴起、林权改革全面推进,我国白僵菌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2

  论坛由山东省农药检定所杨理健所长致开幕词,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昭先生致欢迎词,行业的其他领导、专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邀请国内农药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做了专题报告。

  政策解析方面

  除草剂论坛首先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李正先副秘书长就草甘膦环保核查对行业的影响做了政策解读。草甘膦环保核查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是除草剂行业标志性事件,对整个农药行业的发展具有参考、借鉴和示范意义。李正先副秘书长就草甘膦环保核查的背景,草甘膦行业现状分析,草甘膦环保核查的重点、难点,草甘膦环保核查达到的目的及意义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而详实的解析,并帮助企业正确地认识环保核查的目的,减少对于环保核查的各种争议,为企业指明前进的道路。草甘膦环保的创新出路在于回收盐和回收磷,总体原则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季颖总农艺师做了关于除草剂新品种、新制剂登记情况分析及除草剂登记管理政策的解读报告。季总对除草剂新品种、新制剂登记进行了一一介绍,并指出了当前情况下除草剂登记方面存在的问题,用详实的数据系统分析了我国已登记除草剂有效成分、除草剂登记产品数量及除草剂新品种、新制剂登记情况,引导和推动企业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季总明确指出正在修改中的农药管理条例已经非常关注除草剂的安全性、老产品的药害问题、抗性问题,对于创制产品、企业差异化管理、蔬菜及特色作物上的登记政策也简要进行了解析。

  市场形势研究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进出口服务处曹兵伟工程师针对除草剂进出口形势及企业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从2012年农药进出口的总体特点、2012年除草剂进出口形势分析研究两大方面全面分析了农药特别是除草剂的进出口情况,并对于2013年除草剂的形势作了权威的的数据分析,使企业的生产有了强有力的数据依托,对于有进出口贸易的农药公司具有非常实用的数据借鉴意义。

  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原山东省农药研究所)李旭坤副院长针对百草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做了详实的报告。全方位的介绍了百草枯产品的优势、国内外产销和登记使用情况、百草枯的生产工艺不断的技术进步情况、百草枯存在的毒性和中毒问题、国际上对于百草枯的态度和相关决议情况、国内对于百草枯的登记和生产方面的政策、百草枯行业协作组在社会责任关怀方面做出的一些工作和成绩,同时对于百草枯的是非与功过做出了中肯的评价,指出百草枯中毒不再是不治之症,介绍了百草枯解毒剂研究的一些新突破,对百草枯新剂型的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新剂型登记方面也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对百草枯的未来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上海农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一宾先生就全球除草剂市场及品种的分析和抗性发生的现状及治理做了细致解读及分析,包括:主要作物的除草剂市场分析、各类除草剂市场分析、主要除草剂品种市场分析、值得关注的除草剂品种分析、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及其对除草剂市场的影响;并对大家关心的抗性发生现状及治理等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首席分析师郭荆璞经理作了除《草剂大品种走向何方》的报告,以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学方法和其在2012年4月发表的深度报告《草甘膦―明天会更好》为基础,对草甘膦、麦草畏和、2,4-D和草铵膦几个大宗除草剂提出假说并建立模型,并对这几个除草剂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王现全董事长作了中国农药企业的未来走向探讨暨先达的技术创新之路的报告,探讨了中国农药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及先达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和技术营销实现产品品牌战略的经验教训,对广大农药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主要大田作物杂草防除

  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副院长王金信教授就小麦田杂草化学防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阐述了麦田的主要杂草种类、分布、面临的主要问题、化学治理对策、抗性杂草的解决方案及麦田应关注的除草剂品种。

  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李美研究员就玉米田杂草发生及除草剂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玉米田杂草识别,黄淮海区各省玉米田优势杂草、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到常用玉米田除草剂的药剂特性都做了一一介绍。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产业体系杂草防控岗位专家陆永良副研究员对于稻田杂草与防控做了专题报告,就杂草的发生、防控及有效药剂推荐和发生药害的各种原因做了系统的报告,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种植模式的水稻田中各种杂草的防除。

  滨州职业学院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专家曲耀训研究员对大豆、棉花田杂草危害与化学防除做了专题报告,探讨了大豆田、棉花田及花生田杂草种类与危害、现应用的主要除草剂产品性能与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提高提出了很多经验和独到的分析。

  拜耳作物科学除草剂高级开发经理由振国博士就农田耐药、抗药性杂草的化学解除方案做了专题报告,分享了拜耳公司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新型助剂方面

  福建诺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谢勇总经理作了松脂基植物油溶剂应用介绍的报告。顺应环保政策,诺德公司向我们提供了新型环保的松脂基植物油溶剂,分析了松脂基植物油溶剂的特点并举出了应用实例。

  南京威尔生物化学有限公司高正松总经理对环境友好型百草枯、草甘膦专用制剂做了专题介绍,介绍了其百草枯水剂和草甘膦水剂专用助剂系列。

  本次会议代表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高水平的除草剂行业盛会,通过会议交流,代表们收获颇多,都感到不虚此行。会议的举办为国内除草剂领域的信息交流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这次会议的筹备受到了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协会等各方领导的亲切关怀;也得到了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江苏蓝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胜邦绿野化学有限公司、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济南科赛基农控股有限公司、青岛金尔农化研制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博克百胜化工有限公司等协办单位对会议的召开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此对他们的关怀、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3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上评选出了2012中国农药出口前10强的企业。此次评选活动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

  >> 2012年我国农药 大宗产品市场盘点 我国10 年“出炉”19.5万海航类专才 2011年我国农药市场概况及2012年展望 2012年我国农药市场大事、概况及2013年市场展望 2013年7月我国农药海关进出口数据 2013年我国生物农药进出口特点 2012年我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统计分析 我国部分农药企业2013年运营情况 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6月出炉 2014年1~10月我国印刷设备器材出口额同比增长5.44% 十年来我国出口企业变化及发展趋势分析 2014年我国农药市场趋势分析 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0%的农药品种在我国的登记情况 2009年全球企业市值500强榜单出炉 我国农药企业榜上崭露头角 我国海关对农药进出口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农药出口贸易的现状、危机及制约因素 我国出口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及策略选择 理性看待2010年我国出口高增长 2006年我国汽车出口年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科技 > 2012年我国农药出口企业10强出炉 2012年我国农药出口企业10强出炉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上评选出了2012中国农药出口前10强的企业。此次评选活动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化工行业分会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根据2012年中国海关出口数据共同评审。 据悉,国内出口农药的企业已达1000多家,此次评审是农药行业针对企业出口额展开的首次评审。10强企业的出口额都在1.7亿美元以上,出口总额达25亿美元。北京颖泰嘉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好收成韦恩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仁信化工有限公司、浙江金帆达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捷力克化工有限公司10家企业榜上有名。 据中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统计,2012年我国进出口农药总量达到166.10万吨,比上年增长14.6%;2012年农药进出口总金额达到84.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94%。2012年我国农药出口181个国家和地区,与2011年持平。其中,2012年农药出口数量达到160.72万吨,比上年增长14.25%;出口金额达到79.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12%。2012年农药进口数量为5.38万吨,比上年增长26.29%;农药进口金额为5.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8%。 预计2013年我国农药进出口贸易趋势将呈现4个特点:由于各国对农药的重视力度逐渐增强,预计农药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制剂出口比例将进一步扩大;传统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新兴市场增长速度会加快;农药大宗品种出口结构相对稳定,非农用农药发展速度预计加快。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势下,作为农业的供给端,农药行业的转型与调整势在必行。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在寻求行业回暖和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完善和企业创新提升是发展的重要主题。2016 年,农药行业继续维持低迷态势,市场寒冬,行业利润持续下跌,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在市场不景气和容量饱和、竞争加剧之下,如何寻求保全并在逆境中突起,是众多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难题,而对市场态势的准确性把握则是关键性前提。为了更好地引导企业了解农药工业经济形势和行业运行态势,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速产业结构性调整步伐,同时有效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将于2017 年5 月9 日~ 11 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第四届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暨农药行业排行榜会。

  针对农药行业改革和转型之势,本届经济运行分析会将立足行业发展大背景,从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预测,并2017 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50 强企业和品牌产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同时表彰2016 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模块一: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 新农药管理条例解读

  2. 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及发展契机

  3. 大数据分析农药进出口及对外贸易情况

  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市场分析

  5. 大数据分析农药品种供需及价格走势

  6.“一带一路”沿线农化市场分析及契机

  7. 数据分析我国农药行业发展态势

  8. 市场下行,农化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9. 近年来植保服务模式下的市场分析

  10. 农化企业金融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会议内容,敬请期待!

  模块二:榜单

  2017 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2017 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 强企业榜单;

  国内品牌产品销售排行榜单;

  最具市场潜力产品榜单。

  模块三:优秀表彰

  2016 年度全国农药企业优秀统计工作者;

  2016 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承办单位: 《中国农药》杂志

  冠名单位: 虚位以待

  联合主办: 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战略合作: 江苏金旺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蜻蜓农服)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特别协办: 虚位以待

  协办单位: 四川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江苏省农药协会

  安徽省农药工业协会

  重庆渝辉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

  三、参会人员

  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讯员、统计工作者、产品经理、金融投资人员、行业研究人员及相关代表等。

  四、会议时间地点

  报到时间:2017 年5 月9 日,13:00-20:00

  会议时间:2017 年5 月10-11 日

  会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19 号)

  五、议事项

  (一)参会报名办法:凡即日起至4 月21 日报名并交纳会议费(含会务费、资料费、会期餐饮费等),会员单位2000 元/ 人,非会员单位2300 元/ 人;4 月21 日以后及现场报名,会员单位2800 元/ 人,非会员单位3000 元/ 人。同一单位5 人及以上报名参会1 人免费。

  交通费、住宿费用自理。

  (二)参会费汇款单位:

  户 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开户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六铺炕支行

  帐 户: 0200022309014426780

  (三)参会代表请填写回执表(登陆“中国农药工业网”(.cn)下载),并请于4月21 日之前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六、会议报名联系方式

  会议报名: 王 灿:010-84885067,13488811349,

  报表提交: 杨晓玲:010-84885233,13911618976,

  咨询合作: 段又生:010-84885035,13691545916,

  邮箱:

  传真: 010-84885255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 号楼1315 室

  邮编: 100723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5

  关键词:农村药品供应;配送模式;适用性;对策

  大力推进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是实施国务院提出的“药品放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在“两网”建设背景下,对我国农村药品供应情况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论证农村药品供应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农村药品供应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低于药品价格增长幅度,加之农村医疗各方面条件均相对落后等因素,使得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矛盾格外突出。当前我国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存在以下问题:

  1.1药品质量令人堪忧

  一直以来。中国农村药品供应主体多采取自采销售的方式,使得农村药品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主要表现在进货渠道多、散、乱,多种假冒伪劣药、过期药充斥农村药品市场,对农村居民用药造成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1.2药品供应点匮乏

  我国农村药品市场潜力巨大,从总数上来看,现有的农村药品供应点数目也较为庞大,但由于地域原因,分布到各地则数目过少,且具有面广、点小、分散的特点,农村居民用药面临许多实际困难。

  1.3药品配送体系不完善

  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使得农村药品配送也受到限制,主要表现在承担配送任务的基础设施较差,导致配送成本居高不下,进而农村药品价格虚高,农村药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突显。

  1.4现有农村医药供应主体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较低

  当前农村医疗行业中的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取得从业资格,他们未经过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的药学知识,难以保障安全合理地对患者用药,且自身素养和服务水平也达不到基本要求。

  由此可见,要解决我国农村药品供应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从现实情况出发,本着使农村药品市场“安全、有效、便利、廉价”的基本要求,构建科学高效的农村药品供应网。职称论文

  二、“两网”背景下我国农村药品的主要供应模式及适用性分析

  在“两网”建设过程中,经过几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全国各地农村药品供应出现了多种模式,其中一些模式取得了成功。

  2.1直配模式

  2.1.1涵义

  直配模式,即药品直接配送模式,指通过GSP认证的药品批发企业直接向县、乡、村三级涉药单位进行药品配送。该模式又可分为批发企业直配模式和配送中心中转配送模式。其中批发企业直配模式即指拥有合格资质和便利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直接向县、乡、村三级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配送药品。而配送中心中转配送模式即指符合条件的药品批发企业通过在县或乡镇设立配送中心或配送站,再由该中心或站点向所辖的各级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配送药品。

  2.1.2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实现了药品流通环节的简化和通畅,统一配送可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同时规范农村药品流通市场的秩序,大大提高了农民用药的安全和廉价要求。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此模式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现实问题。通过上文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现状的分析可知,当前农村药品供应具有范围广、规模小的特点,使得进行药品直接配送的企业承担了较高的配送成本,若再在配送过程中遇到个别医疗单位或药店赊账、换药、退药等问题,会直接挫伤直配企业的积极性。此外,当药品批发企业采取配送中心中转配送的模式时,尽管减少了一定的配送成本,但设立及管理中转站所需耗费的成本同样会使配送企业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因此,该模式适用于经济条件较好、交通较为便利的地区,且承担配送工作的药品批发企业最好是当地医药企业。

  2.2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延伸模式

  2.2.1涵义

  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销企业延伸模式,即由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及药品零售连销企业在农村设立药品供应点,作为药品经营活动在农村的延伸,或吸纳农村已有的药店成为本企业的加盟连锁药店从事药品经营活动。

  2.2.2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同样能够保证广大农村居民便利地使用到放心药、廉价药,规范农村药品市场流通秩序,杜绝游医药贩的盛行。但现实情况表明。该模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由于现有的农村医疗供应主体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因此当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在农村地区自营药品供应点或加盟已有的供应点时,面临专业人员短缺的实际困难,符合要求的药学人员不愿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工作,而农村当地卫生员的素质又难以保证,不利于供应点的经营和监管。

  2.3乡镇卫生院(所)代购模式

  2.3.1涵义

  乡镇卫生院(所)代购模式。即指由经过卫生部门批准的乡镇卫生院(所)设立药品代购点,向药品批发企业统一采购药品,再分发给当地村卫生所、个体诊所的模式。

  2.3.2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是对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有效延伸,填补了农村地区未被药品配送企业覆盖的空白地域,同样也保证了农村居民用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但依照国家药监部门相关文件,在明确了“乡镇卫生院代购”这一模式的同时,规定了“代购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因此,该模式比较适合于在乡村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农村地区展开,否则会打击代购点的代购积极性,而这些代购点一旦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必将随之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对药品配送的监管带来难度。

  2.4增设供应点模式

  2.4.1涵义

  增设供应点模式,即指不同于GSP认证和药监部门认定的药品供应点。其设立标准较低,且接受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旨在促进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自行开办非处方药专柜,满足当地农村居民用药需求。

  2.4.2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方便农村居民购买到安全、廉价的药品,且能够得到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使供应点设立的门槛较低,有利于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扩展。但对从业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监管需要确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2.5药房托管模式

  2.5.1涵义

  药房托管模式,即指在医疗机构药房产权和职工人事关系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将药房委托给药品批发企业或零售连锁企业经营。被委托的企业参照GSP标准进行管理,独立核算。

  2.5.2适用性分析

  该配送模式依托于现有的医疗网点,是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有效延伸,对于实现农村药品供应“安全、有效、便利、廉价”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使用此种模式时,需要结合当地医疗机构的建设情况,且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托管办法作支持。

  2.6混合模式

  2.6.1涵义

  混合模式,即指根据农村各地区实际情况,将以上几种主要模式有机配合起来使用,实现优势互补。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用药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2.6.2适用性分析

  混合模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在对各种模式进行有机结合时,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并不是所共同采纳的模式越多,效果越好,而要本着实事求是、优势互补的原则具体实施。

  三、关于几种供应模式应用的对策思考

  3.1政府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加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要求,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便利、廉价”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农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促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应从中发挥主导力量,通过颁布法律法规、相关办法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确保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健康、有序地发展。

  3.2引入市场竞争和运作机制

  在选拔合格的药品批发和配送企业时,要制定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规范企业的进入和淘汰机制,以利润和社会责任为导向,对企业进行公平、公正、严格的筛选、培训和监督,保证农村药品流通环节的规范、稳定、高效、便利,从源头上保障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正常、有效地运行。

  3.3全方位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吸引多方参与

  在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的过程中,要对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如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和配送企业,农村医疗机构、个体药店等等。在对专业从业人员队伍的扩充上,可将大学生村官纳入考虑范围,既实现了人才的充分利用,又是对农村医药供应资源的有益补充。另外,在药品物流方面,也可将其他物品的配送渠道充分纳入到药品流通体系当中,如邮政网络、快销品渠道,甚至是“村村通”班车。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6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必要性;优点;存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件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人们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已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对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领域中的监管措施也在不断的强化与加大[1]。快速、准确地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有利于防止农药残留,不断强化对上市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并通过引进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利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对全市的各大超市、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8个县区的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定期开展抽样检测,为有效防止“毒菜”进入市场,净化百姓餐桌做出贡献。多年来,沈阳市农业检测中心通过引进农药残留速测技术——酶抑制法,广泛应用于农产品农药残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可观的社会效益。实践充分说明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值得普遍应用与推广。

  1应用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是生产和使用农药的大国。由于农药具有速效、方便、适应性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尤其在蔬菜生产上,加大用药量,滥用和乱用剧毒、高毒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市场上时常出现“毒菜”,不少食用者出现急性与亚急性中毒。目前农产品农药残留精确定量检测方法存在着样品处理步骤复杂,分析时间长,并且设备庞大,无法进行现场检测等问题,而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则解决了这一难题[2]。我国蔬菜产业目前仍属于小农经济,生产规模不大,市场小而散,产销方式多为即采即售。如果要有效防止“毒菜”流入市场,无疑需要很大的检测量,而建立既简便、快速又经济有效的检测方式,才能满足这一需求。

  2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及优点

  2.1速测原理及方法

  农药残留速测技术——酶抑制法,即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正常传导,使昆虫中毒致死,根据这一昆虫毒学原理,将其应用于对农药残留的检测中[3]。如蔬菜的提取液中不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或残留量较低,酶的活性就不被抑制;反之,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的活性就被抑制,再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出抑制率,便可判断出蔬菜中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情况。速测方法为国家推荐执行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NY/T448—2001)[4]。速测仪器使用RP-410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

  2.2优点

  依据酶抑制法,采用丁酰胆碱酯酶,对不同农药在蔬菜上的敏感性进行测试,说明丁酰胆碱酯酶对不同农药在蔬菜上的敏感性反映有一定差异,结果显著。其具有的优点如下:

  (1)快速。样本无需净化,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

  (2)涵盖范围广。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样品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不需要单一的农药标准品,省去大量工序,方便、实用。

  (3)经济。该技术对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的要求不是很高,只需要使用普通的农药残毒速测仪,就能直接读取抑制率,进行定量分析,省去测算上的麻烦,且仪器价格低廉、实用。

  (4)简便。该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3存在的问题

  酶抑制法的优点是能对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农药品种进行快速灵敏地检测,前处理简单,检测时间短,适用于现场测定。但该方法使用的酶、底物、显色剂有一定的特异性,需控制的条件比较多,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除此之外,化学干扰假阳性、假阴性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植物组织细胞中有大量的微粒体氧化酶和解毒酶,这些酶有的可以把农药氧化为毒性更高的化合物,例如把对硫磷(1605)氧化成毒性更高的对氧磷(1600),乐果氧化为氧化乐果;但大部分氧化酶、水解酶都可以快速把众多杀虫剂通过羟基化、裂解等方式,转化为低毒甚至无毒的化合物。因此,检测人员只能通过选择有较好活性、较强敏感性的酶来尽量减少此类问题的出现。至于化学干扰的排除则应是科研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4参考文献

  [1] 邓小银.罗定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6):187-188,214.

  [2] 王亚飞.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农药,2009,31(1):42-44.

  [3] 杨慧,王富华.我国蔬菜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25(5):67-72.

  [4] 钱允辉,陆自强,汪世新,等.农药残留速测技术方法与进展[J].中国测试技术,2008,34(5):85-88.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7

  2014年中国农药行业利润出现了5年以来的首次下滑,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尽管出口继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农药减量使用等行业政策的出台、电子商务大步踏入、环保压力剧增、作物整体解决方案的不断扩展以及跨界整合力度的加大,都让2014年农药行业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变。为了更好地把握2015年农药工业经济形势和行业运行态势,正确应对新形势下农药行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预测农药行业发展趋势,推动农药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国农药行业健康发展,《中国农药》杂志社定于2015年5月7日-5月8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第二届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暨农药行业优秀企业榜单会。

  本届农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将对行业的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预测、2015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排行榜和大单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表彰2014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现将会议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内容

  表彰2014年度全国农药行业优秀统计工作者和全国农药行业优秀通讯员;

  2015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制剂销售排行榜和大单品销售排行等行业榜单

  模块一: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1、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和发展态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新产品和次新产品的登记和进出口分析(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3、中国农药行业大数据深度分析(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4、我国土地流转进展、农业合作社和大农户现状介绍

  5、2014年国内植保市场走势分析

  模块二:合同定制行业分析

  1、工业4.0时代背景下,中国定制生产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2、农药合同定制企业有望迎来第二波产能转移高峰

  模块三:移动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

  1、提升管理效率,移动ERP介绍

  2、农资电子商务头脑风暴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中国农药》杂志

  支持: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山东省农药工业协会、山东省农药研究院、《安徽农药信息》、《世界农药》、《农药市场信息》、《山东农药信息》、《中国化工报》、《农资导报》、《中国农资》、《农药快讯》、《南方农药》、《精细化工中间体》、《农化市场十日讯》、《农药》、世界农化网

  三、参会人员

  行业管理人员、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通讯员、统计工作者、金融投资人员、行业研究人员及相关代表等。

  四、会议时间地点及行程安排

  时间:2015年5月6日报到。会期:5月7日-8日

  地点:山东丽天大酒店(山东济南市经一路66号)

  酒店总机:0531-82688888

  交通路线:济南遥墙机场距离酒店36.6公里;乘坐机场班车,在济南火车站广场汽车站下车,步行约460米。

  济南汽车站距离酒店1.1公里;乘坐4路5路35路天桥南下车,步行约50米。

  济南西站距离酒店13.2公里;乘坐公交车K156,到济南火车总站下车,步行至酒店。

  济南火车站距离酒店0.3公里;步行5分钟到酒店。

  济南火车东站距离酒店4.5公里;乘出租车约10分钟。

  五、会议事项

  (一)参会报名办法:

  凡即日起至4月25日报名并交纳会议费(含会务、资料、餐饮、经验交流等)2000元/人,4月25日以后及现场报名会议费为2500元/人,同一单位5人以上一人免费。会议住宿费用自理。

  (二)参会费汇款单位:

  户 名: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六铺炕支行

  帐 户:0200022309014426780

  (三)参会代表请填写回执表(登陆“中国农药工业网”(.cn)下载),并请于4月25日之前发传真或电子邮件至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六、会议联系方式

  王灿:010-84885191 13488811349

  罗艳:010-84885145 13141231916

  吕聪:010-84885035 15810208021

  杨晓玲 010-84885233 13911618976

  段又生:010-84885035 13691545916

  邮箱:

  传真:010-84885255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8

  关键词:数据挖掘;贝叶斯网络;农药残留;质量

  中图分类号:TS201.6;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253-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3.063

  Abstract: Vegetable is one of the necessities of people’s daily life. It is also prone to occurring quality and safety issues. It is pesticide residue that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which effects on the vegetable quality and safety. Bayesian network of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mining the limited assay information of vegetable. It got to pesticide residues distribution for varieties of vegetables, and the same vegetable distribution trends in different months. The results are credible and can offer some decision for producers, consumers and supervisors of vegetable quality and safety.

  Key words: data mining;bayesian network;pesticide residue;quality

  S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产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药残留问题。以蔬菜农药残留监测为基础的蔬菜安全风险分析作为现代蔬菜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正逐步成为各国遵循的准则和行为规范[1]。Li等[2]研究认为,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标准陈旧且执行不严谨。Rudder[3]通过对蔬菜的销售渠道进行研究发现,农民把蔬菜卖给生产厂商来降低安全责任。

  周洁红等[4]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实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现阶段建设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的最有效方法。刘中华[5]认为供货商对蔬菜质量管理意识的缺乏以及对供货商的约束力不足导致出现差异。樊红平等[6]用系统理论分析了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构成及其功能。樊孝凤[7]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角度,着重解释了中国蔬菜农残普遍超标的现象。许宇飞[8]认为,对食品安全状态评价应根据各污染物的限量标准进行逐级评价;秦燕等[9]提出运用控制图方法来监测食品安全质量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王志刚[10]利用Probit模型对影响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和购买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

  大部分研究采用传统方法,难以满足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数据的深度分析需求。国内开展对DMKD(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研究稍晚,没有形成整体力量[11]。有关蔬菜质量安全方面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鲜见报道[12]。陈晨等[13]采用贝叶斯分类算法,以玉米生长环境和质量数据库为对象,对新生长环境下玉米的生长质量进行挖掘。刘春玲等[14]认为,在农业领域积累的大量农业数据信息中运用数据挖掘是极具应用前景的方案。本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的蔬菜检测数据为对象,运用贝叶斯网络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出蔬菜质量安全的规律以及趋势,以期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数据分析提供参考。

  1 数据获取

  数据均来自烟台蔬菜质量安全信息网,数据的时间覆盖范围是从自2006年7月到2013年2月(除2009年9、10月外),共78期抽检信息。记录项目包括检测时间、检测地点、品种、平均酶抑制率和平均合格率。

  平均酶抑制率是决定了蔬菜农药残留的量化标准,根据国家颁布的农药残留检测条例,如果检测得出酶抑制率超过50%则认定为农药残留超标,评定结果为不合格。使用Weka3.6[15]作为数据挖掘工具,在对数据进行挖掘前,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集中、整合、清理。

  对收集的每月原始数据进行集中、整合。把整合后的数据转换成XLS文件,并由XLS文件转换成Weka能识别的CSV文件;通过Weka的Explorer运行CSV文件,并将其另存为ARFF文件。图1是Explorer运行CSV文件后成功读取数据的结果。从图1中可以看到,该文件中数据数量为3 768。

  2 数据处理

  2.1 属性选择

  通过分析原始实例得到5个属性值。

  1)地点属性:文化路市场、三环市场、大世界市场、红利市场、前进路市场、新桥市场、烟大市场、祥和市场、宏达市场、其他地点,共10个可取值,是名词性属性,没有残缺值。

  2)品种属性:韭菜、黄瓜、生菜、油菜、茼蒿、芹菜、芸菜、菠菜、其他蔬菜,共9个可选值,是名词性属性,没有残缺值。

  3)时间属性:2006年7月~2013年2月(除2009年9、10月外),以月为单位,共78个可选值,没有残缺值。

  4)平均酶抑制率和平均合格率属性都是数值性属性,区间在[0,100],单位是百分比。

  5)平均酶抑制率是根据抽检单位抽检统计而来的直接数据。平均合格率只是平均酶抑制率的另一个反映,因此,平均合格率是冗余属性,在处理过程中不考虑,通过Weka中的Remove按钮删除。处理后,得到4个属性,分别为品种、地点、时间和平均酶抑制率。

  2.2 数据清理

  经过检查,实例集中一共有109个残缺值,约占2.9%,且其属性均为平均酶抑制率。黄瓜和芸豆中的平均酶抑制率的残缺值最多,并且多集中在烟大市场、文化路市场;其原因是这两个品种的供应量很少,导致抽检量也少。平均酶抑制率作为类属性,其值的缺失使得该实例失去了参考意义。因此,删除这两个市场的黄瓜和芸豆实例,实例数量分布如表1所示。

  τ诹续抽检实例集,还需考察各个属性的实例数量比例情况。表1中所示的品种为菠菜、地点为宏达市场的实例数较少,分别只有23个和8个。这2种实例会给挖掘算法带来较大的误差率。通过查初始数据得知,菠菜的抽检只在2006年7月到2006年10月进行,而宏达市场的抽检则只在2007年8月进行。在一共78个抽检月里,这些实例属于少数,从实例的健壮性考虑,删除地点是宏达市场和品种是菠菜的实例。

  2.3 属性离散

  在进行相关数据挖掘前,对平均酶抑制率进行离散化。由于平均酶抑制率为50%是一个阈值,因此只需进行等区间划分,使用过滤器Discretize功能实现,结果如表2所示。区间内数值的单位是百分比。平均酶抑制率越小,代表其农药残留成分越低。由于平均酶抑制率大于或等于50%的蔬菜不能食用,对区间进行修正。首先,将50以上的三个区间合并成一个区间;其次,要把“-∞”替换成最小值“0”,把“∞”替换成最大值“100”。得到一个四区间的分布。为方便起见,把区间[0,16.666 667)、[16.666 667,

  33.333 333)、[33.333 333,50)、[50,100]分别称为A类、B类、C类、D类。A类代表农药残留水平是最低,其次是B类,两者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类别。C类是一个警戒的农药残留水平;对于D类,平均酶抑制率超过50%,不能食用。

  2.4 数据转换

  通过数据转换,得到2个一样的实例集:数值型版本实例集和名词型版本实例集。除了表现形式,其他方面完全一样。名词型版本中,包括品种、地点、年份、月份、平均酶抑制率5个属性;数值型版本中,共有40个属性,其中品种有9个、地点有10个、年份有8个、月份有12个以及平均酶抑制率。得到这2个实例集后,将这些实例的顺序随机打乱,将排序的影响降到最小。用Randomize过滤器进行顺序随机化。

  3 蔬菜质量安全趋势的数据挖掘

  3.1 运行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是一种基于统计理论,具有较强理论根基,采用图解方式表达概率分布的方法。贝叶斯网络画出的图形就像是节点网络图,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属性,节点间用有方向的连线连接着,却不能形成环,是一个有向无环图[15]。

  在Weka当中,选取贝叶斯网络分类器(Bayes Net),将初始累计值alpha设置为0.5以避免零频率;选择K2算法并将最大父辈节点数量设为1;在useADTree中选择true,以减少搜索算法重复搜索这个实例集的次数。点击OK按钮,算法开始工作。选择visualize graph,查看到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分别运行图2中的平均酶抑制率节点、月份节点、地点节点、品种节点、年份节点,将会出现各属性的概率密度。点击平均酶抑制率节点,出现总体实例集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概率,其在A类(0,16.666 667)的概率是0.268,B类[16.666 667, 33.333 333)的概率是0.586,C类[33.333 333,50)的概率是0.144,D类[50,100]的概率是0.002。实例大部分处于A、B类,说明蔬菜农药残留程度总体上不高。

  3.2 可信度分析

  点击Summary,得到贝叶斯网络的基础评估信息,其相关系数达到84.2%,Kappa统计量是70.1%。从正确的肯定率来看,贝叶斯网络对A类的正确肯定率为69.3%,其对A类的错误肯定率只有4.9%。对B类、C类的正确肯定率则较高,分别达到92.6%和78.6%。ROC Area方面,在A类、B类、C类均达到了91%以上,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3 蔬菜质量安全分析

  3.3.1 单个属性分析 运行图2中的月份节点,得到关于平均酶抑制率在不同月的概率密度,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分析得到,7、8月的总体平均酶抑制率最高,以其为中轴,其他月的情况逐渐好转。7、8月C类的概率较高;5、6月D类的概率较高。总体来讲,从5月到9月,属于C、D类的概率较大,说明蔬菜的农药残留水平超标的风险增加。这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气温转高、湿度适宜,是害虫的发育阶段,危害最为严重,相应地,菜农对蔬菜的用药量也大幅度提高。处于一年中的年首和年尾的蔬菜农药残留较低。

  运行图2中的地点节点,得到关于平均酶抑制率在不同地点的概率密度,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对于地点而言,祥和市场蔬菜的总体平均酶抑制率偏低。祥和市场中,A类的概率密度远远高于其他市场,其次是烟大市场、新桥市场、大世界市场。高危的是红利市场、文化路市场,在这些地点平均酶抑制率偏高的概率密度较大。尤其是红利市场,C类的实例占到了一半以上。D类的5个实例中有2个就属于红利市场,2个是文化路市场,1个是新桥市场。

  运行图2中的品种节点,得到关于平均酶抑制率在不同蔬菜品种间的概率密度,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5可以看出,平均酶抑制率较低的分别是芸豆、生菜、茼蒿以及其他蔬菜;平均酶抑制率较高的分别是韭菜、油菜、黄瓜、芹菜。韭菜属于C类的概率密度超过其他品种。

  对于叶菜类蔬菜,如油菜,容易生虫子,对这类虫害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叶面喷洒农药;因此,叶菜类一般比根茎类蔬菜的农药残留多。黄瓜作为瓜果类蔬菜的一种,比较特殊,由于生长的环境湿度较大,容易生病,对其用药量一般较大。一般认为,像韭菜这类辛辣类蔬菜或者鳞茎类蔬菜具有较好的抗虫害能力;实际上,韭菜的农药残留问题一般比较严重。因为韭菜会受到韭蛆的危害,为了消灭地下的虫害,不得不使用更多剂量的农药;一些菜农甚至采用大面积、大剂量地使用有毒的有机磷农药灌地,从而导致农药残留的情况比较严重。

  3.3.2 综合分析 对品种属性与地点属性的关系,以及品种属性与月份属性的关系进行分析。设总体实例关于平均酶抑制率的概率为Pr(总体)(表3),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地点的概率为Pr(地点/品种),关于品种的概率为Pr(品种),按照条件概率计算并作归一化处理,分别得到每个市场的各个蔬菜品种的概率。以红利市场为例,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在红利市场上,韭菜、黄瓜在C类(排名分别为1、2)和D类(排名分别为2、1)排名靠前,而在A类(排名分别为8、7)、B类(排名分别为7、7)的排名靠后,说明这些品种的蔬菜农药残留水平较高,而生菜、芸豆、茼蒿等则相反。

  韭菜所含的农药残留总体水平较高,但并不是所有市场上的韭菜的农药残留都高。点击地点、品种属性,从其运行结果中摘录得到韭菜所含农药残留水平在不同市场的分布,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韭菜实例在祥和市场上属于A类的比例最多,其次是烟大市场。而红利市场最差,其主要属于C类和D类。这表明,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蔬菜,其在不同市场的平均酶抑制率水平也不相同。

  另外,总体较安全的蔬菜,并不是在任何时期都很安全。相同品种的蔬菜,在不同月农药残留水平也不一样。设Pr(总体)、Pr(月份羝分郑┖Pr(品种),进行条件概率运算,然后做归一化处理。以黄瓜为例,其趋势如图7所示。从图7中可知,黄瓜的平均酶抑制率在A类的概率从一月开始逐渐下降,一直到8月达到最低,之后呈升高趋势;B类和C类随着时间的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黄瓜的安全性越来越低,其原因是夏季蔬菜上市的季节,同时也是虫害多发季节,菜农使用农药增多。

  4 小结

  通过贝叶斯网络的数据挖掘工具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在品种分类问题上一些蔬菜如生菜、芸豆等的酶抑制率水平相对较低,而韭菜等则处于一个非常警戒的水平;②在以地点作为分类,祥和市场、烟大市场等市场的平均酶抑制率水平比较低,而其他地点、文化路市场、红利市场等其平均酶抑制率水平则相对较高;③在时间方面,平均酶抑制率呈现出较大的季节性规律,每年的5月平均酶抑制率开始升高,直到9月开始回落;④在品种与地点之间的联系上,通过分析韭菜在其他地点的平均酶抑制率分布区间的概率密度发现,即使韭菜总体被认为农药残留水平较高的蔬菜,在祥和市场还是值得信赖;⑤在品种和时间之间的联系,通^对蔬菜在各月的平均酶抑制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季节规律,以黄瓜为例,分析其在受到季节因素影响的大小;⑥在品种和地点、时间的联系,以韭菜为例,结合了地点和时间,分析了对韭菜最佳的选取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泰然.中国食源性疾病现状及管理建议[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8):651-653.

  [2] LI B,MA C L,GONG S L,et al. Food safety assurance systems in China[J].Food Control,2007(18):480-484.

  [3] RUDDER A.Food safety and the risk assessment of ethnic minority food retail businesses[J].Food Control,2006(17):189-196.

  [4] 周洁红,张仕都.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基于供货商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二维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1(1):32-39.

  [5] 刘中华.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6] 樊红平,王 敏,王 芳,等.中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比较研究[J].家畜生态报,2008,29(6):1-5,12.

  [7] 樊孝凤.我国生鲜蔬菜质量安全治理的逆向选择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8] 许宇飞.沈阳市主要农产品污染调查及防治途径的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1996,15(1):32-35.

  [9] 秦 燕,李 辉,李 聪.控制图分析在食品安全预警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089-1090.

  [10] 王志刚.食品安全的认知和消费决定:关于天津市个体消费者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4):41-48.

  [11] 陈卓民.数据挖掘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J].青年文学家,2009(16):122-123.

  [12] 邢平平,施鹏飞,熊范纶.数据挖掘技术在农业数据中的有效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2):4-6.

  [13] 陈 晨,董 倩,吴玉洁.基于贝叶斯分类的农作物产品质量挖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448-7449.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9

  论坛由山东省农药研究所所长李德军先生致开幕词,山东科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旭东先生致欢迎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先生、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办处长李卫东先生、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吴亚玉女士、烟台市农业局副局长王奎良先生等对论坛的举办表示了热烈地祝贺。

  最近几年,随着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集约与规模种植、种粮大户与用药大户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在这种先进模式的演化和发展中,除草剂功不可没。从另一个角度看,农村出现的新形势又在大力拉动着除草剂的需求,所以除草剂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除草剂都是增长最快、增幅最大的,尤其是随着转基因作物除草剂品种的增多,此类除草剂市场迅速扩大。

  山东科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旭东致欢迎词

  但除草剂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除草剂,尤其是大吨位品种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部分除草剂的抗性问题日趋明显;转基因作物发展迅速,来势凶猛,对部分品种的冲击很大,部分小吨位品种正在逐渐萎缩;我国杂草的发生和演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药害事件频频发生……除草剂未来前景如何?哪个品种、哪种制剂市场发展空间更大?新除草剂的开发状况及前景如何?抗性如何治理?如何预防和治理作物药害?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可以说整个除草剂行业的发展已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次论坛对这些疑问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论坛首先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作了“农药登记管理工作动态”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农药登记管理工作动态、农药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农药管理新动向。截至2012年8月底,登记产品26412个,其中除草剂5818个,占22%。农药生产企业2299家(2011年2328家):国内2127家,其中除草剂企业908家,占39.5%; 国外102家。大田农药生产企业(包括生产大田农药和卫生杀虫剂) 2007家,卫生杀虫剂企业(只生产卫生产品)321家。登记产品呈现低毒化趋势, 低毒和微毒产品占登记产品总数的75%。环境友好型剂型增加, 新增水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等环境友好型剂型产品3000多个,数量超1982-2007年的总和,其中除草剂43%,杀虫剂占23%,杀菌剂占16%。

  他还提到强化安全管理、促进生物农药发展、开展蔬菜用药调查和联合登记试验试点等管理动态。详细介绍了国际农药管理发展趋势和我国农药管理的主要新变化。例如取消临时登记,细化农药标签管理,建立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对限制使用农药实行布局规划,完善农药经营台账管理,规范农药运输管理,明确查处假劣农药等处置机制,对违法企业加大处罚力度等。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主任张文君作了“除草剂产品登记趋势分析”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我国除草剂产品登记基本情况、近三年登记药效申请产品与趋势分析、除草剂登记药效资料评审要求、除草剂市场现状与登记品种走势分析和新品种除草剂应用技术等。近三年除草剂登记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2010年登记416个产品,2011年登记311个产品,2012年截至目前登记301个产品。近三年,共有1028个除草剂产品获得正式登记,其中178个原药,850个制剂。登记产品中,乳油和水剂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8.6%和24%。总体看来环境友好型剂型占大多数。在取得制剂登记的约100个有效成分中,登记数量前10%(十位)的占总制剂登记量的64%。一些老品种如草甘膦、烟嘧磺隆、乙草胺等居于主导地位。近三年,批准药效试验的3000余个除草剂产品中,草甘膦、莠去津等有效成分一直居领先地位,环境友好型剂型占大多数。他还讲到除草剂行业限制性政策越来越严,政策限制行业门槛日益提高。高效选择性除草剂将是未来国内除草剂发展趋势之一。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进出口处处长叶贵标作了“我国除草剂进出口形势分析”的报告。主要介绍了2011年我国农药进出口贸易主要特点和除草剂进出口情况、2012年上半年我国除草剂进出口情况、我国农药进出口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以及2012年我国农药进出口新趋势。2011年除草剂出口数量89.12万吨,同比增长15.15%,占出口总量的63.35%;2012年上半年我国除草剂出口量55.5万吨,占出口总量的66.3%; 2012上半年除草剂进口量为 1.51万吨,同比增加 24.32%,占总进口量的44.94%。除草剂出口占我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二,占出口金额的一半以上。除草剂一直是我国农药出口的绝对主打产品。他还提到我国进出口管理制度得到世界主要国家认可。电子通关提升了我国农药国际形象,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逐步加大。

  专家互动答疑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一宾先生作了“新研发的除草剂及其合成和建议开发的除草剂品种”的报告。他主要介绍了当今全球的除草剂市场特点、近年新研发的除草剂品种及其合成和建议开发的除草剂品种。30余年来除草剂市场一直独占鳌头,在三大类农药中位列首位。在全球上亿美元的大宗农药品种中,除草剂也一直位居第一。从结构或作用机制分除草剂共分19类,有225个上市品种。在19类除草剂中以磺酰脲类品种最多,占31个。灭生性除草剂迅速发展,单就草甘膦、草铵膦、百草枯、敌草快、环嗪酮此5个品种的销售额即达63.45亿美元,占除草剂市场的36%。另外对近年新研发的除草剂品种及其合成也做了介绍,这些品种虽在专利期内,但可以开发其中间体并了解其围外研究近况。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敖聪聪女士作了“我国除草剂产业现状及热点产品的思考”的报告。她介绍了除草剂发展概况、近期政策措施及其影响和当前热点产品的思考。“十一五”末,共开发3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品种,其中除草剂品种有10个,占29%。并对热点产品作了详细介绍,例如草甘膦、百草枯、乙草胺、2,4-D、莠去津等。她指出产品要向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型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有美好的明天。

  山东省农药研究所所长李德军致闭幕词

  随后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冷阳先生作的“农药除草剂制剂的共性技术问题”、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协会会长王险峰先生的“除草剂药害与控制”、“水稻、大豆、玉米杂草演替与除草剂市场变化趋势”、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院长王金信的“我国杂草抗药性现状及治理对策”、烟台市植物保护站站长田明英的“烟台小麦、花生、玉米、果树等主要作物杂草发生及除草剂药效情况评述”、山东先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雨的“浅谈技术推广服务型营销模式”、以化集团中国代表处经理秦恩昊先生的“世界除草剂市场准入政策、市场分布与商机分析”等报告也非常精彩,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参会代表们受益匪浅。

  农药市场情况分析篇10

  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源头抓起,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方位、全过程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严格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坚持专项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依法严格监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严把农产品质量关,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任务目标

  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召回和退出制度,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对五种高毒农药监管覆盖率达到100%。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监督抽检率达到100%,蔬菜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对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生产、经营单位监督巡查覆盖率达到100%。

  重点工作

  着力构建“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控”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机制,抓好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按照市“百村千户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工程”要求,建设1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村,树立100个蔬菜生产科技示范户;对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实施许可证制度,落实监管责任人,签订质量承诺书;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使用环节进行监管,监督农产品批发市场做好质量检验监测,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强化监管,狠抓关键,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取得实效。

  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主体。县成立由副县长范玉龙为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张霖琦、县农牧局局长宋建设为副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农牧局副局长耿战勇担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督查督办和责任追究力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检验检测、信息汇总、分析预警等工作。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形成由农牧局无公害蔬菜办公室牵头负责,局属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的监管机制。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负责质量检验检测,执法大队负责投入品监管,农技中心、种植业管理科负责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确保各项监管工作正常运行。

  (二)强化农产品源头的安全监管

  要建立优质粮、蔬菜、食用菌、脱毒甘薯等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制定和完善各品种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从源头抓起,重心下移,通过辐射带动,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严厉打击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以及违规药物行为,确保源头净化。按照市“百村千户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工程”要求,建立西关、顺城关、南化、蟠桃、孔村、西咬村、北楼、牛家庄、刁桥和惠康蔬菜基地等10个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村,培树100个科技示范户,配备10名无公害蔬菜生产质量监管员,推广10项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抓牢源头,把住关口,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大力开展农资打假和投入品专项治理活动

  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农资打假和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对蔬菜种植基地、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场所、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集中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检查,严厉查处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和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能现场整改的要现场整改,一时整改不了的,首先要立即禁止违法行为,并进一步明确专人负责,限期督促整改;对该移送移交的,要立即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属地责任,落实“两图一卡”制度,即:将全县的监管对象全部上图上墙,将监督责任全部分解上图上墙,将日常检查登记上卡,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透明化和责任实名制,大力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放心生产环境。

  (四)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通报工作

  高度重视信息工作是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是获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重要渠道。要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组织专家、技术能手和生产经营者代表及时分析质量安全风险,加强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预警,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举报投诉受理制度,按照“首问首办”和“限时结办”要求,落实专人值班、电话记录、记录移交、案件督办等项制度,做到“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复”。要完善信息通报会商制度,具体监管人员每周要向主管领导汇报一次监管情况,负责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的单位,主要领导每半月召开一次情况会商会。县农业部门每月由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一次情况分析会,并密切与县食药监、工商、卫生、质监、商务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要明确专人负责,每月25日前要向市对口部门上报检测分析报告和质量检测投诉受理、监督检查、案件查处等情况。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篇1

  关键词:化工分析 化工生产

  随着目前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我国现代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方式,都会被化工行业的发展所影响。随着人们对化工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多,这在无形中引导着化工产品的生产样式和方式均趋于多样化。因此,技术分析等问题也将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在化工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化工分析技术问题的重视程度,因为没有化工分析就不能对化工生产过程及时的监测和控制。

  一、化工分析的组成结构

  化工分析是由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组成的,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应用。化学分析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对物质的组成进行的检测及有关原理的科学方法予以分析,分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两大类。分类的标准是根据分析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定性分析主要是研究被测定的物质含有哪些离子、元素、原子或者是有机物质组成的化学分析。也就是主要研究待测物质中是否存在某种化学元素的分析方法,即鉴定物质的组成。定量分析是指待测定物质中的各组成成分的相对含量的化学分析方法,是鉴定物质的含量的方法。仪器分析是指化工分析过程采用专业的检测工具,对被测试样品的某种组分存在状态以及对含有的组分的含量进行分析检测。

  二、化工分析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策

  1.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化工分析能够对化工生产过程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同时根据反馈情况对化工生产情况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指导工作,进而便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化工分析的重要作用主要是体现在降低能耗还有消除污染这两个方面。

  在消除污染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能源燃料及化工原料等物质进行分析,可最大化的减少物料及动力消耗。从而实现化工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另外,对原料、中间物质、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及时的对发现问题,减少品或废品的生产量,从而使得生产效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消除污染方面,主要是通过对对废水、废气、废渣、泄漏介质及动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及时消除污染,消除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隐患,更重要是,可以达到保护环境、保护工作人员与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保证生产出优质合格的化工产品的目的。

  2.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下文主要阐述了在化工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化学分析的原因所引发的问题。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化工员工素质偏低、化工分析过程中的分析失误。

  如果使化工分析行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化工企业的信誉得到良好的肯定,化工分析工的良好的个人素质和极强的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化工分析企业的化工分析工的素质普遍不高,没有丰富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思想态度来担任这个岗位,甚至对自己的岗位职责不太明白。也有的化工分析师在分析过程中总是出现如操作失误、操作程序不完善等一些问题,化工分析过程中由于多种人为原因从而导致化学分析的结果失误,以上这些问题都将导致了化工产品质量偏低,企业信誉不高。

  化工分析过程中的分析失误,例如:高科技的分析仪器用法不当,还有人为差异,这些都会影响了化工产品的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化工分析带来了光明,同时也给化工分析带来了问题,化工自动化技术就是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所产生的一项新内容。高科技的分析仪器解决了很多从前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很方便快捷。但由于员工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理论知识的不完善,很难很好的运用高科技的分析仪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3.化工分析在化工生产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改进方法:培养专业型人才还有降低化学操作的失误。

  随着国内化工行业的深入发展,化工自动化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就化工行业未来发展而言,化工行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要求化工分析人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的技能越来越高,就可以减少可能遭遇的各种损失。因此化工分析人员必须加强培训,熟练掌握化工分析的理论基础知识、化工工艺的操作技术及化工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术。此外化工分析人员还要树立科学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避免一些马大哈、不负责任的糊涂虫出现[3]。综上所述,一定要建立一支一流的专业性强的化工分析人才,不仅包括综合利用素质还包括专业素质。

  对于化工分析过程中的分析失误这一问题,需要严格控制重点误差,严谨化工分析过程。严格控制重点误差就要科学情况下滴定分析的误差控制在0.1%左右,还要选择正确的指示剂,控制用量,提高待测物质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等。严谨化工分析过程,主要目的是减少化工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就需要力求化工分析严密。

  三、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化工产业仍然是我国的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就迫使化工产业不断寻求新的低能耗、高效率的发展道路。而在整个化工生产中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的化工分析作为基础性环节,就要得到重视,并且要加强对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并且调整产业的结构,从而为促进企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高金吉,王峰,张雪等.化工生产人工误操作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8):35-39.

  [2]罗旺.探讨石油化工生产常用机械密封形式与失效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2012,23(13):97-97.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篇2

  【关键词】徐州市;工业;偏离-份额分析法

  徐州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和铁路枢纽城市,其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但也正是由于拥有优越的资源条件,使得徐州市的工业发展长期以来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2002年,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居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14.68%),饮料制造业(13.0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4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9.19%),纺织业(8.23%),五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之和占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54%;到了2009年,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居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通用设备制造业(13.58%),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10.2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6.27%),农副食品加工业(5.60%),五大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之和在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了42.76%。通过对2002年和2009年徐州市规模以上各工业产值比重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产值比重在前五的工业部门,无论是产值比重还是部门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年来,徐州市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合理的工业结构和强有力的竞争力是区域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1]。偏离份额法是研究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内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郭宁等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山东省为参照系,全面剖析了滨州市三次产业的现状[2];王刚刚等运用偏离份额法对1997-2001年和2002-2006年两个时段的新疆工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3];杨向阳,陈超运用改进后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和浙江省为参照系,实证分析了1990-2002年江苏服务业的结构效益和竞争力状况[4]。此外,我国还有学者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区域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5]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6]等方面。本文欲使用该方法对徐州市工业产业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徐州市工业在全国范围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参考依据。

  1.偏离-份额分析法[7]

  1.1 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处上级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在某一时期经济总的增长量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2 数学模型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的经济总规模为,末期(截止年)经济总规模为。同时,依照一定的原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t=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和末期的规模,并以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

  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段内的变化率为:

  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

  以大区或全国各个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

  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的增长量可以分解为、和三个分量,依次表达为:

  称为全国增长份额,是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

  称为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它是指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

  称之为区域竞争力份额,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j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

  称为总偏离份额,反映区域i第j个部门总的增长优势[8]。

  区域i的经济增量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2.实证分析

  本文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我国工业行业的分类标准,选取徐州市和全国共有的35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省略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全国作为研究背区,2005-2009年为考察期,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当年价)为经济变量。计算徐州市工业行业偏离份额的相关指标如表1。数据来源于《徐州市统计年鉴》(2006,2010),《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

  2.1 徐州市工业产业总体偏离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2005-2009年徐州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在这一时期,徐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总量为2345.22亿元,远大于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全国增长份额为59.66亿元,呈正向偏离趋势,徐州市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相对增长率为1.32>1,说明徐州市工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进一步分析,徐州市工业总产业结构转移份额为16056.05亿元,结构效果指数W=1.0897>1,说明徐州市工业产业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较大,总体工业结构较好,结构对于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大;总竞争力偏离份额为629.51亿元,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1.2138>1,说明徐州市,各工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2 徐州市工业具体行业偏离情况分析

  2.2.1 从各行业全国增长份额分析

  从全国增长份额来看,徐州市35个行业值均大于0,表明在这一时期,以上35个行业均属于全国性增长部门。但是全国增长份额对徐州市各工业行业产值增长的贡献普遍不大,全国增长份额对工业增长贡献相对较大的行业(>5)主要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多数行业,像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其全国增长份额对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基本为0。

  表1 徐州市工业产业偏离-份额分析表(单位:亿元)

  2.2.2 从各行业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分析

  从产业结构转移份额来看,徐州市35个行业值均大于0,相对于全国性工业增长部门来说,徐州市各工业部门产业结构较好,且在全国同一工业部门中所占比重较大。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和饮料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贡献最为显著,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分别为254.05亿元,231.24亿元,190.62亿元,160.39亿元。产业结构贡献位于后四位的行业为化学纤维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和家具制造业,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分别为0.84亿元,1亿元,1.1亿元,1.79亿元。

  2.2.3 从各行业区域竞争力份额分析

  从区域竞争力份额来看,徐州市有8个工业部门区域竞争力份额小于0,它们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这些工业部门,增长率比全国相应工业部门的增长率低,相对于全国来说属于下降部门。其中竞争力下降最大的部门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饮料制造业,但是由于其经济基础好,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产业结构转移份额弥补了竞争力份额的不足,使得这些行业仍然保持着增长优势。在其余27个区域竞争力份额为正的工业部门中,竞争力最强的四个部门依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结论

  3.1 徐州市35个工业部门相对于全国来说都是增长性部门。增长优势最突出的工业部门为通用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这些部门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部门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水平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3.2 徐州市工业结构较为合理,部门结构效应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但不同部门的产业结构效应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差异较大。具体来说,支柱产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较长,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相对完善的部门产业结构,产值比重较大,其结构效应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而新兴产业如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行业由于发展时间短,起步晚,尚未形成完善的部门产业结构,因此部门结构效应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

  3.3 徐州市资源依赖型工业部门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下降地位。徐州市区域竞争力份额小于0的8个工业部门多对资源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市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相应工业部门的竞争力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虽然凭借其雄厚的部门经济基础仍在全部行业中保持一定的增长优势,但这种优势已经不再突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在我市已步入夕阳产业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杨伟,凌起.基于SSM的泉州市工业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3,23(4):534-537,541.

  [2]郭宁,李新,宋芙蓉.滨州市产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3:35-37.

  [3]王国刚,杨德刚等.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新疆工业结构与竞争力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33(5):817-824.

  [4]杨向阳,陈超.江苏服务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兼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4):415-420.

  [5]马卫红,黄繁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12):1-11.

  [6]刘小辉,张航天.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实证分析――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模型[J].学术交流,2006,4:89-93.

  [7]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2-218.

  [8]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1):19-23.

  项目基金:徐州师范大学环境与发展创新实验室研究课题(HJ201001Y)。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篇3

  结合近年来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我们针对《分析化学》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新课程体系-《化工产品检验》。

  一、化工产品检验课程体系的开发背景

  (一)传统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化学》课程内容较繁多复杂,应用性强。传统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化学分析涉及内容较多,仪器分析涉及的较少,有关样品预处理的内容太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课与实践课是完全分开的,以理论课为主,教师课堂讲授内容较多,实践性不强,即使在实践课上也是教师操作演示在先,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的教育。

  (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现状

  近年来,部分职业院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相关课程改革,但我们迫切需要开发适合我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化工产品检验课程体系。本课题根据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发展变化、学生个性特点及胶东地区的企业需求,进行了基于具体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结合化工产品检验岗位的能力要求以及化学检验高级工考证要求,开发适合于本专业的课程,在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为将来能胜任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二、化工产品检验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化工产品检验》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无机及有机化工产品分析与检验工作的化学检验人员。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法设计教学过程,通过企业调研,熟悉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对工作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化学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训练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各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分离富集和分析测定,对产品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形成报告,从而使学生掌握工业生产中的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废料的组成的分析检验方法和技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化工产品检验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

  《化工产品检验》是在充分进行化工检验岗位调研的基础上设立的。课程内容的选取是以符合实际岗位能力需要的化工产品的分析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化工产品检验》典型工作任务归纳,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实际教学需求,确定在 136 个学时内设计 4 个学习情景、16 个学习子情境和 16 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与特定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内容涵盖无机化学工业品分析、有机化学工业品分析、复杂工业品分析、日化用品分析几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分析方法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以及仪器分析法;所用到的分析仪器包括酸碱滴定管、酸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基本涵盖企业化验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

  四、有效课程评价体系的开发与设计

  高职教育质量的优劣并不在于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而在于学生是否具备从业岗位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了保证课程内容能够有效实施,我们建立了素质化课程评价体系,采用项目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过程考评的重要性,与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相对接;实行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课程学习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应知考核和应会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模式。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娱活动

  一是在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谋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为大学生搭建表现自己兴趣爱好的平台,以积极的爱好、健康的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二是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开展针对性较强、活动形式多样、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思想教育活动,如大学生活展望、三观主题教育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对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教育功能,加强全面,充分和全面的教育,建立一个强大的职业,兼职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效通过工作研讨、业务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在提升理论水平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采取传帮带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的派驻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外出培训和学习,并激励其进行自我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其自我教育能力和工作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篇4

  关键词:数据分析;大数据;经营管理;生产过程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2

  引言

  目前人类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随着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计算机处理技术和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人们处理大规模复杂数据的能力日益增强,从大规模数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日益提高。经营管理、工业生产等数据都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中提取并存储到服务器中,然后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对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行生产过程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数据是德国工业4.0五大特色之一。数据是信息化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生产信息,信息改善决策,进而提高生产力。可以预测,未来数据积累量、数据分析能力、数据驱动业务的能力将是决定企业价值的最主要因素,是评价企业价值的核心。

  一、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

  1.大数据

  大数据是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2008年的著作《大数据时代》中提出的概念。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指所涉及的资料规模巨大,无法通过目前常规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整理成为有用信息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为大量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Velocity)、价值性(Value)。

  (1)大量性。是指大数据的数据量巨大。在大数据时代,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工具的使用和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的普及,数据资料的来源范围在不断拓展,数据的计量单位从PB到EB到ZB,数据量增长发生了质的飞跃。

  (2)多样性。是指数据类型繁多。大数据不仅包括传统的以文本资料为主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信息化时代所有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半结构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且以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为主。

  (3)高速性。指大数据处理时效性高。大数据产生速度快,有价值信息存在时间短,时效性强,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关乎数据是否有使用价值,因此,能迅速有效的提取大量复杂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显得非常重要。

  (4)价值性。指大数据价值巨大,但价值密度低。大数据中存在反映人们生产、生活、商业等各方面极具价值的信息,但由于大数据规模巨大,数据时时刻刻都在更新变化,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能转瞬即逝。因此,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迅速高效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成为大数据时代亟需解决的难题。

  2.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是指在大量数据信息基础上所形成的新型信息时代,是建立在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网络渠道广泛大量数据资源收集基础上的数据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和展示,促进数据发挥价值的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过程中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效率得到提高,人们几乎能够从任何数据中获得可转换为推动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有价值的知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会促进众多领域和行业进行变革,会对人们未来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是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大量数据进行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藏在一大批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背后的信息挖掘和提炼出来,进而总结出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

  数据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通过统计调查、整理获得的统计资料能够对客观对象的数据特征取得一定的认识,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初步认识。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总结隐藏在其中的内在规律,掌握事物的本质及内在的发展规律,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可以帮助管理者进行合理的决策管理,并且及时调整企业的运营发展策略,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和提高。

  目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

  老七种工具,即排列图、因果图、分层法、调查表、散步图、直方图、控制图;

  新七种工具,即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KJ法、计划评审技术、PDPC法、矩阵数据图。

  4.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

  从大数据中挖掘隐藏的有价值信息的关键在于对数据进行正确的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大数据处理流程的核心。大数据的价值产生于分析过程,从规模巨大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信息所进行的分析过程就是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和传统数据分析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数据量。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及大数据的特征,决定了数据的存储、查询以及分析的难度增加,对数据处理技术的要求迅速提高。大数据分析建立在海量原始数据基础上,不需要预先设定研究目的和方法,而要从大量数据中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寻找导致现实情况的根源因素,甚至形成理论和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进行预测和优化,以实现社会运行中各个领域的持续改善与创新。

  传统的数据分析是“向后分析”,分析的是已经发生的情况。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是“向前分析”,具有预测性。传统的数据分析主要针对结构化数据,具备一整套行之有效且V泛使用的分析体系:利用数据库存储结构化数据构建数据仓库构建数据立方体进行分析。对于从大数据中提炼更深层次更有价值的信息的需要促使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并发明了聚类、关联分析、分类、回归分析、估计、预测、描述和可视化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大数据的到来使得在线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如Web页挖掘、OLAP等。数据挖掘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用于指导以后的行动。

  二、大数据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数据是关键且核心的因素,在关键环节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对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对企业情况进行完整客观的反映。在收集企业全面数据报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严谨的分析,形成科学规范的数据分析报告,能发现数据背后的信息,便于理解、阅读和利用,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其次,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监督是数据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企业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中,能够相对较为全面、如实地知晓行业动态及本企业运行发展状况,能够对企业的相关活动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解,比如企业方针政策实行与否、经营计划落实情况、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从而进行行业对比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以帮助企业良性发展。

  第三,参与科学化决策。对收集整理到的数据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层次地研究、分析,挖掘出数据资料潜在的实质涵义,促使企业管理者及相关部门能够更为完整客观地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决策,计划制定,起到数据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参与科学化决策的作用。数据驱动型决策是大数据时代决策的特点:尽可能全面、完整综合地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使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挖掘出数据背后的关系,预测事件发生的概率。企业利用大数据和数据分析进行决策时,首先要提高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转变思维模式,在遇到重大决策时,先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再进行决策。其次,要重视普通员工日常积累的数据。员工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积累了大量最基础数据资料,企业将所有日常的数据加以整合分析,可以在决策时起到关键重要的作用。再次是建立数据辅助决策的流程和模板,建立基于决策任务的决策知识的收集、创造、共享、传递和激励机制。

  三、大数据分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未来大数据和数据分析将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进行应用,将大力提升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同r提升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化。

  信息技术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渗透到了工业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ERP、MES等技术在工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工业企业中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业设备产生大量数据,工业领域所拥有的数据日益丰富。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发现规律、预测趋势、辅助决策,充分释放和利用海量数据资源中蕴藏的巨大价值,优化公司运营结构,精准决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大数据和数据分析的应用将给工业企业带来创新和变革的新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入融合,给工业领域带来深刻的变革,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带来的低成本感知、高速移动链接、分布式计算和高级分析,给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洞察力。大数据分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产品创新、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管理、生产计划制定、产品定价、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各个方面。

  1.产品创新。客户与工业企业之间的交易产生大量的行为动态数据,同时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跟踪记录,产生产品使用动态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将分析结果使用到产品改进设计、创新等活动中,相当于让客户参与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等创新活动中,对产品创新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2.生产流程优化。现代化的工业制造生产线安装有数以千计的小型传感器,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可以探测温度、压力、振动和噪声等。整个生产流程将产生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掘分析、比如设备诊断、能耗分析、工艺分析等。在此基础上,对生产过程建立虚拟模型,仿真并优化改进生产流程,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能耗、减少质量事故发生几率,优化工艺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进行质量分析,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高度自动化的设备在加工产品的同时记录了庞大的检测结果。利用检测结果进行质量分析,可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等的各个过程中适当运用数据分析过程,可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例如QC工具在工业企业的应用。QC指质量控制。针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特定的工作失误或品质不良运用QC工具展开分析讨论,并将结果可视化显示在大家容易看到的地方,提醒大家,防止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同时谁有新的建议可以随时提出,大家一起讨论修订。

  六西格玛也是目前企业质量管理中运用比较广泛的工具,它是一种用于改善企业质量流程管理的技术,它以“零缺陷”的完美追求,带动质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质量分析工具在广泛使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最终实现财务成本的降低,同时实现企业竞争力的突破。

  4.产品故障诊断与预测。无处不在的传感器、互联网技术的利用,使得产品故障诊断实时进行,提高了产品故障诊断的及时性。利用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建模与仿真,可以对产品故障实行动态预测。

  5.生产计划的科学制定。生产环节的大数据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对其进行挖掘与分析,对计划制定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计划与完成的对比分析,发现计划与实际完成的偏差,在考虑产能约束、人员技能、物料供应、工装模具等生产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智能的优化算法,建立计划制定模型,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

  6.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品定价。产品定价的合理性需要有详细的基础数据和试验数据作为支撑。一方面能够获取更加详细的微观数据信息,使产品成品的分析更加科学精确。另一方面可以研究客户对产品定价的敏感度。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为产品定价提供决策参考。

  7.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能够唯一标示产品,传感器、可穿戴设备、智能感知、视频采集、增强现实等技术能将产品生命周期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帮助企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跟踪产品,收集产品使用信息,从而实现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于售后服务,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8.库存管理。信息化高度发达,可以获取工业企业各方面的信息。库存信息将完全展现在管理者面前,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可以准确知道产品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量。根据原材料库存量和生产计划确定原材料需求量,在此基础上进行采购,可以保证产品生产需求,有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

  9.完善供应商管理,实现准时化采购。在对原材料大量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保证原材料质量和准时供应,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降低库存成本,增加了制造的敏捷性与柔性。

  四、结语

  数据分析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远不止此,经营管理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必要进行数据分析。随着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进一步深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最大程度发挥大数据应用的价值,从而提升企业效率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朱建平,章贵军,刘晓威.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理念的辨析[J].统计研究,2014(2).

  [2]张学敏.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分析[J].探索与观察,2014(16).

  [3]唐萍.浅谈数据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意义与作用[J].商,2015,6:13-14.

  [4]刘薇,陈英,高佳风.大数据分析及其对企业管理的挑战和机遇[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5(3):89-92.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篇5

  【关键词】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分析

  《工业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中职学生必修课,联系多门专业课知识衔接,中职学生就业方向,大部分都在各类企业。如何让中职学生全面系统了解、掌握企业和企业管理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有效从事企业生产和管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企业必须适应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下面就从《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进行探讨,与同仁共勉,阐述如下:

  一、教材设计分析,突出企业特征

  1、教材基本分析。

  《工业企业管理》课程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出版2008年再版印刷,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教材使用方便灵活,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密切联系我国工业企业生产实际,反映我国现代工业企业管理基本现状。为增加教材的适应性,力求强调企业的科学管理,教材内容比较系统,教材之间分工协调比较好,能够准确把培养目标基本知识要求,注重同生产实际相结合,知识结构清晰,观点阐述简练。

  2、整合教材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业企业深化改革,企业现代管理注入新的内涵、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涌现。反映了工业企业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经营理念、模式、创新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所以精心设计整合教材内容,进行二度创作,补充新知识,突出教材的应用性、职业性,突出企业特征,系统、完整、概括教材的内容,教材作为课程的载体,要不断更新充实工业企业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

  二、教学模式分析,突出专业特点

  1、培养目标分析:

  (1)课程目标分析:培养学生了解企业的概念特征、类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作用与体系、生产管理体系与要求、生产作业控制、作业方法研究、生产班组、质量、成本、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管理知识,全面了解企业管理主要活动信息系统。

  (2)能力目标分析: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生产管理领域的基本分析技能,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准确认识潜在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

  (3)职业目标分析:针对中职学生专业的特点,为企业培养高技能操作者和企业优秀的管理者,具备积极参与现代企业所需要基本知识,良好职业素质,具备岗位和管理方面的技能,成为企业合格的“职业人”。

  2、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分析: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文化素质普遍比较薄弱,整体素质偏低,学习主动性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纪律松弛,沉迷网络,学生对企业和企业管理知识了解堪少,缺少企业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教学分析: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占的比例较大,实践的内容较少,造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很难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知识模糊,教学效果差。

  3、案例教学分析:

  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学生比较欢迎,教学效果比较好,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法是《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常用教学方法,通常以案例分析为主,制作和设计案例。结合课程特点,案例教学主动适应教学及教学管理的信息要求,注重互联网等网络教学的应用。通过图像、音频、视频进行信息加工处理,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等手段。案例教学结合工业企业实践范例,特别是国内外知名企业管理案例,案例的选择,要针对适应教材的概念,内容观点来进行筛选,案例教学要具有指导性、多样性、实践性。

  (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列入课程前,反复认真酝酿,做好课程设置,阅读本章的开篇案例,案例直接将学生引向讨论主要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层层展开,从企业管理不同的侧面,反思工业企业生产管理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以自己角度,分析同一案例,力图把学生置于实际参与者和管理者的位置,以实际情境出发,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析案例的实质。

  (3)教学过程:案例教学要做好充分准备,编写提纲、章结提要、课程导言、关键术语、说明案例分析步骤、提出思考题和应用题,案例旨在激起课堂讨论并阐明该章节所讨论的议题,整合章节的关键主题和概念。案例要具体、主题要突出、内容要充实、设计案例教学的情景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分成小组,以辩论的方式,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要求学生归纳整理,逐条加以分析,说明自己的论点、论证,具体措施的依据,及时反馈教学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知识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综合分析和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分析,突出实践特色

  1、教学评价分析:

  教育部[教职成(2010)4号],2010修订的中职专业课程的目录,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根据中职专业课程要求,教学评价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检测:(1)教学是否符合职业能力培养需求;(2)预期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教学设计安排是否合理;(3)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和指导方法是否到位;(4)企业生产实践效果是否明显;(5)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是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是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建立课程达标教学准则,及时反馈、反思教学过程的问题,分析教学信息评议报表,不断修改教学评价内容与标准,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改进依据和方法。

  2、教学实践分析: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模式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本,实用为主,突出实践特色”教学方法,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强化学生到不同类型的企业实践实习。比如,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结合企业类型和产品生产特点,围绕着研究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企业制度概念特征为主要内容,寻找实践课题,充分做好就业前各项准备工作,实现学生与企业对接的软着陆。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经济命脉。通过《工业企业管理》课程全面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操作水平和生产管理技能,教学实践证明,职业教育教师时刻反思自己,与社会进步的差距,要对传统观点和教学方法,重新审视,从传授知识的角度,向职业教育过程中,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转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篇6

  >> 新疆产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就业结构的趋势分析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实证分析 四川就业结构演变状况分析 河南省就业结构演变及成因分析 新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中国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演变的特征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就业结构、投资结构对扬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分析 河北省就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区域就业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FDI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就业结构效应分析 新疆兵团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分析 新疆产业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分析及对策建议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机理分析 新疆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疆就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新疆就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敏")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进入20世纪,国家对新疆地区的发展更加重视。“十二五”规划以来,新疆的经济进入飞跃发展的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推动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变化。 【关键词】新疆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职教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13-02

  就业结构的变化基于新疆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变,简单解释,即如果新疆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支柱,那么第一产业将增加对这一产业从业人才的需求,就业结构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一 新疆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在1978年到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从39.1亿人民币增加到4203.41亿人民币,年增长比例高达10.50%,三项产业在经济产值中的比例为35.8∶47∶17.2,而后变化为16.4∶49.7∶33.9。2008年之后,三项产业的经济产值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副,第一产业为辅。2012年至今,新疆经济总产值在不断地上升,产业结构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

  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在三项产业中的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也就是说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已经不再是新疆的支柱性产业,农业产业发展或出现停滞状态,或相比其他产业发展步伐较慢,所带来的经济收入所占比例也在下降。农业就业人口比例也在不断地下降。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2014年,新疆农业就业人员从354万人上升到375.45万人,年均增长只有3万人。迄今为止,新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已经从72.1%下降到49.71%,相对而言,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和增长幅度一直在上升。新疆加快对外开放以后,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两个产业逐渐成为被看好的产业,产业就业人才需求不断提升。

  2.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由上升过渡到下降

  2009年,新疆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了111.29万人。截至2013年,新疆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到了118.63万人,年均增长2万多人。而在2012年以后,新疆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呈现下降趋势,就业人数比重由19.22%下降至12.54%,就业人员则从123.1万人缩减到89.22万人,其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都下降了13.26个百分点,但是所占比值仍然是三大产业中最高的,也就是说,新疆第二产业发展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就业结构的职教需求也比较大。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数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所占比重、年均增长值都在上升。

  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一直处于稳步提升趋势

  新疆对外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凭借着优秀的旅游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等,新疆第三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三大产业中的比值越来越高,各地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越来越多。截至2013年,新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9.13%提升到42.11%,就业人数则从298.6万人增加至358.53万人,年均增长高达7.8万人以上。从2013年至2014年,新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更是上升到50.03%,从业人数370.52万人。其中金融保险、医疗、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商务、教育文化以及娱乐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最快,单是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就从7.45万人上升至32.29万人,而后飙升至50.33万。

  二 新疆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新疆就业结构变化影响最大的就是职业教育。就业结构发生变化,职业院校的教育就必须顺应社会人才需求,对教学进行调整。以下是笔者所总结的几点关于新疆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情况。

  1.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需求分析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努力地支持援疆工作,先后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与人才,但是新疆的发展单单依靠内地人才的注入是不够的,必须要紧紧依靠本土人才的培养。随着新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产业与就业需求不断调整,其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数量变多,质量也要有所提升。因此,新疆就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对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继续扩大各类型人才培养的规模。

  2.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需求分析

  新疆就业结构调整对新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新疆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速,与第一产业相比,工业与第三产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的支撑。新疆就业结构不断地向技术型人才、操作型人才、文化人才、专业型人才以及实践型与研究型人才等多种类型人才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中高级技术型人才成为新疆发展最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新疆就业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办学层次,致力于培养技术型、实践型、综合型和专业型人才,从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个历史发展与变化来看,也是如此。未来,新疆职业教育将以设备引进、人才引进为导向,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针对新疆就业结构变化以及市场人才缺口,培育一批具有高专业技术和文化水平的人才。

  3.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需求分析

  上述第二点提到新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将不断提升,其专业性、综合性以及技术性将不断地提高。未来,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而工业发展也将不断地提升对人才专业性的要求,各行各业都将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并不断地交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人才。那么,新疆职业教育未来的专业设置也必将面向社会需求,不断地进行分化、细化。不论是对于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职业教育都会根据社会突出需求设置教学专业,以培育对口型人才。例如,对于农业,未来职业教育将根据未来农业产业变化以及人才需求不断地划分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土壤肥料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农业推广学、植物保护学、园艺通论、信息农业导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设施农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信息农业技术、农业英语、计算机农业应用基础等专业,分别进行更加专业、细致的教学。

  三 关于新疆职业教育需求变化的建议

  根据上述部分新疆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分析,未来新疆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就业结构需求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笔者建议,调整方针如下:

  1.建立良好的职教改革环境

  在我国,传统教育文化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影响最为深刻,每一次教育改革之前,都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对于新疆职教改革,也应当建立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应当转变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对职教改革的看法,传播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摒除对职业教育的成见,同时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稳固其改革的决心,给予教学改革充分的信心和支持,还应当从提升教育工作者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入手,做到留人留心,解决其经济难题。

  2.强化职业教育分区,实施动态教育机制

  新疆地域辽阔,面积超过了我国东三省地区,每一个片区的人才结构都有着明显的差异,面对新疆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职教改革应当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的人才就业结构变化特点进行,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划分,实施教育分区,力求凸显每个区域不同的教育特色和教育需求,并实施动态教育机制,强化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综合性,实施与新疆人才结构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3.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

  上文中提到,新疆就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对人才的需求,如今更加需要专业型、技术型和实践型的人才,这需要职业学校能够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通过建立科研项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等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对口性,同时提升人才的实践水平和综合能力。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可以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换来丰富的从业知识,提升人才的实践水平,这是培养实践型与综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

  四 结束语

  近年来,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非常明显,内部经济发展对内部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和扩大,这就推动着新疆职教需求的变化。应对该变化,新疆职业教育院校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不断深化交流,力图发展新型教育,适应就业结构改变的需要。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篇7

  关键词:产业积聚; 区域分工; 产业转移; 不完全竞争; 新经济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5000107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既是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也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区域经济管理实践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引发的全球经济与贸易失衡、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倒逼中国启动发展方式的艰难转型。中国国务院于2005年12月批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5年本)》,为全国性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拉开序幕。在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的环渤海地区,随着北京(政治和文化中心)和天津(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定位的最终确立,区域一体化和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给京津冀三地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资源禀赋、发展阶段、角色与定位的不同,北京、天津、河北在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中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面临不同的机会和威胁,追求不同的发展愿景和利益诉求。如何在一体化进程中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的比较优势,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理论、实践与政策课题。目前围绕这方面的问题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展开的研究有很多,方方面面就京津冀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达成了许多共识,但也存在不少争议。我们的研究从不完全竞争视角出发,结合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所强调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分析及产业经济学所强调的产业效率分析,围绕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展开讨论,尝试识别京津冀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京、津、冀地区各自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根据比较优势原则确立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接下来的研究依以下的架构展开:在引言之后,对区域分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关理论进行综述,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视角探讨京津冀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应该遵从的一般规律和趋势;第二部分,就京津冀产业转移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与争议进行评析;第三部分,分析京津冀制造业区域分工与竞争格局现状;第四部分,识别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第五部分为结束语。

  一、产业集聚、区域分工与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产业集聚、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等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研究基本上采用完全竞争的框架进行分析,将产业积聚和区域分工的基础归于外生差异 (如山脉、河流、海港及其他自然条件的利弊)、资源优势、要素禀赋优势或外部经济,佩鲁的“增长极”理论[1]、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关系说”[2]和赫西曼的中心―理论[3]都属于通过外生差异解释产业集聚、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的代表[4]。在理论应用与实证分析方面,传统的产业转移研究强调产业规模本身对产业积聚、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的影响,认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要素禀赋优势或外部经济导致积聚,某个产业在某个区位的相对规模越大,专业化优势越强,越能够吸引其他地区的相关产业向本地区转移。从传统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出发,我们只要知道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相对规模,就可以预测产业转移的方向,“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的存在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规模相对小的产业向规模相对大的集聚地转移。

  1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9卷第5期

  刘安国,等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领域研究――不完全竞争视角

  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虽然能对产业转移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但它不能明确地解释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微观基础[5]。此外,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不能解释当代制造业的差别化产品生产活动的区域集聚和区际扩散。20世纪90年展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6-7]采用不完全竞争框架研究产业活动的空间演化规律,在解释产业集聚、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方面构成对传统理论的重要补充。新经济地理学不仅通过报酬递增、运输成本、产业联系及市场外部性之间动态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内生出产业活动的积聚规律,而且通过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区域之间内生的工资差异来解释产业向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渐次扩散。根据新经济地理学揭示的产业集聚和产业扩散原理,研究产业转移不仅需要考虑特定地域特定产业的规模,还需要考虑特定产业的运行效率。

  蒲格和维纳布斯的全球化和产业扩散理论[8]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产业转移的代表性文献,其基本原理可以表述为:假设存在这样一个世界,其中某个区域因为偶然的技术进步在制造业率先建立起一种自我强化的优势,这一优势允许它支付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高的工资。随着时间的发展,世界对制成品的需求上升。这将使得制造业区域的生产水平上升,强化制造业在该区域的集聚,并使得该区域工资上升。随着这一过程的进一步发展,区域间的工资差异将越来越大,并最终不可持续,制造业厂商将寻求迁入第二个区域,在那里他们更为有利可图。这样,第二个区域又开始了建立制造业自我强化优势、提升区域工资的新的轮回,并最终引发第三个区域的制造业成长,如此循环往复。在运输成本很高或很低的情况下,位于核心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感受到的前向与后向联系(向心力)都相对较低,劳动效率的小幅度上升导致工资成本的上升(离心力)都足以压倒产业联系(向心力)的影响,从而引发投资和生产向周边国家(或地区)的转移以满足最终需求。倒是在运输成本的中间区段,位于核心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感受到的前向与后向联系(向心力)最强,有更大的余地平衡由劳动效率的上升所导致的工资成本(离心力)的增加,因此,在运输成本的中间区段,产业集聚更容易维持[9]。

  至于投资转移的产业特点,我们注意到,随着已在早期形成制造业集中的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劳动效率水平的提高和工资水平的攀升,厂商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投资者将会发现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启动对最为劳动密集的产业的投资和生产已经有利可图,如果放开对跨国投资的限制,处于核心的最为劳动密集的产业的投资者会开始将生产向位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新兴市场转移。早期投资转移的驱动力乃是核心与周边之间在制造业所存在的工资差距,随着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在某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兴起,其不断增加的产业联系将引发国内外(区内外)投资者对于劳动不太密集而资本相对密集的产业的投资,从而形成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到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一波又一波的投资累积循环。

  这一模型很好地表明,经济发展不是多个国家(或地区)齐头并进地追赶富裕国家(或地区)的平稳过程,它是一个富国(或富裕地区)与穷国(或贫困地区)集团共存的过程,存在导致穷国(或贫困地区)加入富国(或富裕地区)俱乐部的可能的机制。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将以一系列波的形式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体系的建立一般要遵循从低级开始向高级攀升的过程。产业集聚、产业扩散和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决定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扩散和产业转移亦需要循着从低级开始向高级攀升的路径进行。

  二、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研究中的主要观点和方法分析

  近年来,关于京津冀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问题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有影响的见解。祝尔娟分析了京津冀三地所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城市化进程、社会发展进程以及生态城市建设等的趋势特征,提出“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地区要从加快经济转型入手,打造多轮驱动力,构筑区域新型产业分工格局,增强区域竞争力等对策建议[10]。刘纯彬和张晨对京津冀地区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进行的对比分析强调,与波士华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双核式环状”分布的空间结构并不具备先天优势,城市承载功能集中、城市发展关系不协调,双核以外的其他主要城市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双核城市差距较大,无法成为双核城市经济技术转移的承接地,周边城市之间因产业结构趋同存在激烈盲目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11]。张子麟和武建奇的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存在主导产业趋同现象, 京津两市尤为严重,其占工业产值半数的行业几乎完全相同[12]。母爱英、王叶军和单海鹏以2007年的数据为基础,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得出类似的结论: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三次产业结构趋同性颇高,京津冀三地尚未形成分工合理、竞争有序的竞合关系[13]。祝尔娟认为,如果用新型产业分工理论来分析,京津冀地区各主要城市产业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而是表现出一个初步的专业化分工格局[14]。吕典玮和张琦针对京津地区产业的区位商分析表明,京、津产业布局各有优势, 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雷同性, 应合理布局、整体规划[15]。

  上述学者在分析京津冀制造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之后,都从各自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导出不同版本的京津冀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方案与相关建议,其中运用得比较多的方法是区位商分析法[12,15]。用区位商方法分析传统的以外生差异(如区位差异、资源优势、要素禀赋优势或外部经济)为基础的专业化和分工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第一推动力,由技术创新推动的产业与区域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不完全竞争。传统的单一的区位商指标在分析现代不完全竞争的制造业的专业化、区域分工和产业转移行为方面已经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以单一指标区位商为基础的产业转移分析强调产业规模对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将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的产业视为一个地区的劣势产业。这既不能很好地解释规模相对较大与相对较小的产业在同一个地区同时并存的现象,又不能解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成长,还不能够解释特定地区主导产业的更替。

  事实上,正如新经济地理学所论证的,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产业积聚与扩散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我们不宜一成不变地依单一指标、沿单一方向预测产业转移。首先,如果我们单一地以规模指标(如区位商、产业集中度等等)为基础设定产业转移的标准,不区分效率高低让所有小规模产业一概转移,则将面临无从培育新兴产业的困境;反过来,对于规模比较大的产业,我们同样无从了解其竞争力表现,从而判断它在当地的未来演化趋势(集聚抑或扩散)。

  其次,仅凭效率指标预测产业转移会遭遇到政策上的困境。举例来说:如果某个产业效率偏低,但有相当规模的当地集聚,在考虑产业转移时对它如何处理?一方面,如果将这样的产业从本地外迁,即使不必考虑这一行动造成的本地产业空心化,高昂的搬迁直接成本也有可能让这样的搬迁得不偿失;另一方面,考虑到这一产业对当地就业和税收的贡献,仅以效率表现决定其去留对于大多数地方政府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

  第三,从产业空间结构演化的规律来看,产业转移和产业扩散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以单一的规模或效率指标为基础分析产业转移时空路径既不能揭示特定产业转移的动力、特征和性质,又无从识别产业转移中的轻重缓急。

  出于上述考虑,我们选择应用基于不完全竞争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按照全球化和产业扩散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政策寓意,同时借助规模和效率两项指标识别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空间结构优化的重点领域。通过稍后的讨论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一方法有两项主要优点:一是可以揭示特定产业转移的动力、特征和性质,二是有助于设置产业转移中的轻重缓急。

  三、京津冀制造业区域分工与竞争格局分析

  (一)京津冀制造业区域专业化程度分析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篇8

  美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逐步完善的法律保障美国多年来不断完善化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美国化工行业生产环节的安全主要依据1970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卫生法》。针对运输环节,美国于1908年颁布了第一部危险品安全运输法,并在之后不断修订完善,逐渐形成一整套管理制度。20世纪90年代,美国运输部经草拟,并经国会立法通过了《联邦法典49号——危险物质规则》(简称“49CFR”),美国管道和危险材料安全管理局对危险化学品流动性风险的管控力因此强化。科学有效的事故分析美国注重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仅针对危险化学品就先后建设了有害物品突发事件调查(HSEES)、过程安全事故数据库(PSID)等事故信息统计系统,而且每发生一起严重事故都会开展调查研究和反思,甚至依据事故分析研究的结果颁布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在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故发生后,美国很快成立一个独立调查组——化工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CSB),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于1990年通过了《高危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规定》,美国环保署(EPA)紧随其后通过了《环境风险管理计划》。2013年4月17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化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包括10名消防员在内的35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该事故引起美国联邦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联邦机构与州政府合作,致力于加强化学品的监管。事故发生后,美国国土安全局和环境保护署开展合作,共同提升消防机构和地方政府对于处置化学品事故的能力。健全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美国化工行业十分注重数据分析,建有强大的数据库,化工企业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降低行业安全事故风险提供了科技支撑。通过美国化学物质信息网(CSIN)可检索诸多专业的数据库。商业数据库(DIALOG)还联接众多独立数据库,内容涵盖科学、技术、医学。同时,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危险源开展精准防控,根据危险化学品危险等级采用不同的包装、运输、储存办法。此外,美国还推出化学品暴露评估(ACE)等一系列安全管理计划,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预警水平因此大幅提升。深入社区的公众安全应急知识科普民众的应对能力和意识对于突2019年11月27日,美国得克萨斯州杰斐逊县内奇斯港一座化工厂凌晨发生爆炸,现场浓烟滚滚图源新华社42易安网esafety.cnSpecialFeature发事故初期的应急救援处置十分重要。美国十分重视对普通民众应急素质的提升。有许多非政府组织协助社区准备和应对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培训活动等。此外,某些组织还与当地应急规划委员会(LEPC)合作,从审查现有应急预案、建立交通咨询组、参与年度演练等方面共同致力于降低社区危险化学品运输等事故风险。独立的化工事故调查与应急第三方机构美国政府高度重视发挥第三方机构在化工事故调查与应急中的作用。美国设有化学安全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全部是化学和机械专业人员、化工安全专家,由总统任命,并经过联邦参议院批准。作为独立的联邦机构,化学安全委员会不受其他政府部门管辖,没有执法权和监督权,主要承担检查相关法规及监管执法缺失,调查并消除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公开调查化工事故等职责。此外,美国还设立了运输事故应急委员会,集聚了企业、运输商、分销商、政府等多方力量,专门向危险化学品运输途经地区提供应急救援信息和技术援助。企业自发的责任落实美国的化工企业不仅制定长期的安全计划,愿意在提高安全水平上投资,更由企业高管直接负责安全生产事务,并成立专业的安全管理部门。美国的化工企业在安全方面受到来自三方面的压力:一是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在化学危险品的管理方面,受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及环保法规的制约和监督,受所在州相关法规的约束和监督,还受《应急计划与社区知情权法案》的制约;二是自身经济压力,企业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不仅可以降低经济损失,并可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三是公众关系的压力,企业在公众中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销售。

  日本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详尽的事故数据统计分析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工作。2002年,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和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共同研发建设了日本化学事故数据库相关信息系统(RISCAD)。该数据库不仅可以根据事故详细情况对1949年10月以来发生的化工事故进行检索,以图表的方式提供检索结果,还可提供统计分析,在每个事故的统计分析中都附加了该次事故中化学物品的危险特性及其医疗救援方法等信息,以便作更多的分析研究。经过长期的积累,该数据库统计数据齐全,为增强企业和管理部门的风险感知力、提高重大事故防控能力提供了科学支撑。严格的项目和人员资质控制日本对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项目和从业人员实行严格控制。从业单位的化工项目单独立项审批,被分配到特别区实行分区域建设。危险化学品相关工作人员均须持证上岗,对危险化学品运输驾驶员实行驾驶员确认制度,要求驾驶员负责确认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注意事项等,还规定每4小时运送作业中有30分钟休息时间,并填写驾驶时间记录等。高度的个人风险防范责任日本政府倡导全周期持续性安全管理和主动式风险防范管理,与政府监督相比,化工行业更加强化个人安全风险防范责任,重视自救、互救和公救。日本化工厂设有内部“入厂培训中心”或“入厂培训班”,教授从业者基本安全培训和化学知识培训。从业者通过企业和政府组织的培训熟悉和精通本岗位的安全技术,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进行安全管理,形成自我监督体系,主动发现事故隐患并加以解决,来降低和消除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严格的政府监督和事故责任追究体制日本建立了垂直分权的安全监管体制,政府监管职能主要包括事故前和事故后2个方面。事故发生前以检查为主,事故发生后以调查追责为主,如果企业违法,将由地区检察院依法进行处理,发生重大事故将严格追责,一般会以破产告终,且相关企业主5年内不得再办企业。此外,日本政府还成立了劳动技术咨询部门,除向各大化学品从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外,其核心职能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从业单位进行监督,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单纯依靠政府的资源并不能满足行业对安全生产服务的需要,为此,日本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企业安全生产,一些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应运而生。日本的社团组织和委托管理,既可为企业提供风险评价、安全诊断等技术服务,也能在事故调查、行政准入、科技研发等方面为政府提供支撑,成为政府控制生产安全风险的重要补充,从而搭建政府与企业间高效沟通的桥梁。

  对我国的启示

  近些年我国化工行业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都有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安全环保压力较大等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立足我国国情,笔者提出提高我国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水平的几点建议。完善化工行业监管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和分工是做好化工行业安全监管的基础。我国化工行业管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需完善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厘清部门职责。一是逐步建立完善责任清晰、履职高效、协力推进的行业监管机制,厘清行业安全监管和安全管理部门的关系;二是健全工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联动机制,建立协调议事制度,形成部门合力;三是实施行业安全动态管理,加强事前监管,做到关口前移,以化解安全风险作为监管工作的重点。健全化工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不仅涉及监管,还涉及财政、科技、标准等多个方面,为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支持、协调作用,行业需尽快研究出台安全生产配套的法律法规。一是全面合理分析化工行业的具体情况,使安全与生产相结合,确保化工企业在所有工序和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都有法可依。二是完善与产业发展、工艺更新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三是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责令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和要求的化工企业、园区停产整顿、关闭退出。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化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能够有效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人员伤亡。一是利用全球先进的技术资源,积极推广新的生产技术,支持企业创新生产工艺。二是鼓励企业结合生产发展规模,选用科学的先进生产设备,推动智能化装备广泛应用,定期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三是加强化工流程关键安全技术研究,促进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危险环节和突发事件处置,形成化工安全领域的新产品、新装备、新服务等。加快促进行业内两化深度融合化工行业要实现本质安全的管理方式,必须有信息化软硬件作为支撑。一是加快建立化工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标准应用体系,推进开展智能工厂和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工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企业向智能型转变。二是构建面向化工生产全流程、全业务链的智能协同体系,依托全流程体系建立化工行业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鼓励企业转变安全生产防范模式,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企业隐患主动防范水平。三是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化工流程深度融合,重点加大监测监控、本质安全工艺和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分析与处理近些年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频发,除了要对这些事故进行严肃彻查,加大责任追究,还要对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故。一是加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主体的处罚力度,提高事故的成本,提升企业管理层对化工安全生产的意识。二是鼓励企业与研究院、高校等深度合作,加强化工行业事故分析的理论和工具研究,提高事故分析的科学性。三是建立依托事故分析结果修改完善行业法律法规标准等的工作机制,充分吸取事故教训,提高行业安全监管和管理水平。加强重视化工安全应急教育与培训安全应急教育与培训是提升全民科学认识常见化工产品特性、掌握突发事故应急技能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强社会化、公益性的安全应急体验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演练和体验,重点提高全民,特别是化工产业集聚地区周边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技能。二是针对企业不同人群,如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安全应急实训培训,可依托园区或企业建设安全应急培训基地,实现基础理论培训,安全技能和应急逃生仿真模拟实训等。三是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定期组织吸引大众和专业领域人员共同参加的行业会议展览,展示化工安全领域专用和民用的产品及技术。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范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二是完善与产业发展、工艺更新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化学工业产业分析范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化学工业产业分析范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