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24 13:13:21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十篇

今天给各位分享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由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麦奥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投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十篇

2、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品牌专业;新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19-04

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是支撑与推动大学运行的两翼。作为以人才培养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高等学府,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继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加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建设,我们以重点专业为依托,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改造原有优势专业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为使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满足行业企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对接产业结构、优化专业结构,我们合理设置光源与照明新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行业特色鲜明、模式先进的重点专业,形成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著提高专业整体建设水平。

一、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辩证关系

学科建设是龙头,专业建设是依托。学科从本源上讲,要先于专业,是专业的基础,但是学校的首要功能是人才培养,其次才是科学研究。所以学校建设,首先是进行专业建设,然后才能进行学科建设。若从发展和提高这个角度来讲,学科建设则是学校建设的龙头。因为学科不仅先于专业,而且高于专业。专业不论是学科的分化,还是学科的综合,都是以学科为基础的。要提高专业水平,必须以提高学科水平为前提,所以学校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1]。我们提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应做到兼顾发展,协调发展,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依托,统筹规划,整体推进,避免投入分散、建设重复,从而使有限的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是天津市高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二类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是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规划重点建设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该学科的支撑学科。在“十五”期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为我校天津市“十五”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支撑学科。经过“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建设,本学科发展迅速,在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科研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从建院以来,学院就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为支撑,以科研为骨架,做好龙头,做实支撑,做强骨架”的指导思想。为了作好龙头工作,早在建院时就成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全院学科建设的统筹和规划。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需要聚全院之力,形成合力,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因此围绕学科建设这个龙头开展各自的工作,我们注重发动学院各系部主任共同参与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中来。这样使得针对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院领导、各系部主任能够根据学院的总体学科和专业发展规划,来具体制定本系部的工作计划,避免了以往各自在科学研究方向凝练、人才引进,设备和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盲目性和分散性。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中做到兼顾发展,协调发展,尤其对于新建学院,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十多年的实践表明,这样的管理方式对学科和专业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了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学科发展促进原有优势专业的建设

依托于天津市高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我们加强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改造,积极探索传统专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有效途径,保持学科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不断充实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推进专业品牌建设。我校1999年设立了通信工程专业,2000年开始招生。自开设以来学校非常重视该专业的建设,并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在“十五”期间,通信工程专业作为天津市“十五”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得到了天津市“十五”重点建设学科和中央地方共建投资的经费支持;在“十一五”期间,该专业继续得到了天津市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学科建设项目、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中央地方共建的经费支持。获得了与该专业相关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所有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通信工程专业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定位,全面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建设思路。

1.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开展了“面向天津市信息产业链,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子项目“面向天津市产学研结合本科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加强推广应用,并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建设了《电路理论》、《通信原理》市级精品课程,《高频电子技术》和《信号与系统》校级优秀课程;依据所建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要求,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出版了适应该培养模式下的《电路理论》、《高频电子技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天津市“十五”规划教材)和《计算机通信网》等系列教材。

2.学科建设的内涵建设使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大为改善,建立了一支以博士、教授为骨干力量的高水平师资队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35%,具有博士学历的比例为44%,另有5位青年教师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科建设过程中研究方向的凝练进一步提高了科学研究理论水平,实验室建设成为教学、科研、学术活动、青年教师培养的基地。高水平学科培养的大量高素质硕士和博士,对于本科生进一步深造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学生今后的深造与发展创造了空间。

3.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第二校园计划”,建立了以摩托罗拉(天津)电子有限公司、飞思卡尔半导体(天津)有限公司为基地的“第二校园”,以天津市北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南大通用公司、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准讯电子、森特尔新技术有限公司、南大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有限公司、海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智博通讯有限公司、深圳骏遒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讯方公司等为实践平台的工业级实习基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本科毕业生。

4.面向学生建立了多层次学科竞赛平台,支持学生参加部级、市级及学校组织的各项科技竞赛,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目前已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Freescale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创兴杯”大赛等重大赛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依托于天津市高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办学条件日趋完备,专业水平显著提高,正逐步向教学—实践—就业的一体化培养模式目标迈进,是天津市市属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已成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

三、学科发展促进新增专业的建设

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工程一直是天津工业大学重点支持和发展领域,学校在各个方面对半导体照明领域的发展给予全力支持,扩建现有实验室,进一步增强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力。目前,天津工业大学是“大功率半导体照明应用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天津市大功率半导体照明技术工程中心”的依托单位,“中心”不仅关注于高端和前瞻性的研究和开发,还特别强调后续应用性的研发,通过专业化研发分工管理以及合作产业化企业,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效体系,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行业地位。中心利用自身研发及成果转化优势,与世界同步地开展了半导体照明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及产业化攻关,突破了从超高亮度外延材料、大功率照明应用产品、照明智能控制等一批应用瓶颈关键技术。目前已经在半导体照明领域各环节获得了数量众多的核心专利,并先后承担课题科研总经费1981万,完成了全球首批大规模商用化产品示范工程——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东北大学家属区照明示范项目、天津市小站新镇等大型项目,得到行业广泛认可,促进了中心与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国内外实力企业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为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中心与中科院物理所共建大功率发光芯片工艺实验室,与中环电子信息集团联合建设了LED外延材料生长工程化中试基地,与天津海宇照明技术有限公司和天津汽车灯厂建设了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品工程化中试基地,与世界级的半导体企业美国CREE公司、德国OSRAM公司及澳大利亚国家光电子实验室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开发区和美国CREE公司向全世界公布开始共同推广中国首个LED绿色城市照明活动,率先走出了一条半导体照明行业的产学研共同发展之路。半导体照明产业是一个技术发展快、知识更新周期短的行业,现有专业教育传授的知识技能往往不够及时,滞后于快速发展的产业应用技术;LED产业需求的专业门类比较繁多,包含了光学、材料学、电子信息、机械等方面,而目前高校培养的基础类和传统照明的毕业生较多,还没有专门开设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工程的专业技能课程,产业急需的具备光机电结合、集成创新的毕业生有效供给不足;同时,相当多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企业岗前培训投入的成本较大,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意招聘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为了更能适应半导体照明领域的研发及生产的切实需要,加强我国在半导体照明领域的创新能力,摆脱目前关键材料与器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状况,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将具有持续和潜在的市场需求,因此增设一个专门从事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光源与照明”专业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从2008年开始学院在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中设置了“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工程”专业方向,并在2006、2007、2008级学生中各选出2个班,每班25人。2006、2007、2008级学生通过接受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工程专业的课堂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经过各位专业教师在教材的选定、新教材及讲义的编写、教案及讲稿的精心准备、实验与实践科目选定及实践软硬件平台的细心搭建下,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良好。在此基础上,我们申报了光源与照明本科新专业,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公布2009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0〕2号),我校申请增设的光源与照明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80610W)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个设置该专业且专门培养半导体照明技术人才的高校。这是我校为适应国家及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本科专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光源与照明专业开设“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和“半导体照明工程应用”两个专业方向,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光源与照明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掌握照明用光源,尤其是半导体照明材料、装备、工艺及照明控制工程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具备半导体照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智能化控制、工程设计与施工、产品检测、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在半导体照明行业及其相关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公司、光电子整机企业等单位胜任微光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工程应用和性能测试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促进半导体照明技术产业化的同时,我们利用学科发展的契机,注重将科研优势向本科专业教学的延伸,通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专业试办了“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工程”专业方向,利用学科建设投资在全面完成学科建设任务的同时,也为新专业的建设拥有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践教学条件。

四、学科发展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非常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按照“引进、培养和使用”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师资队伍规模稳步扩大;对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引进、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本学科共组织引进博士31人,其中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1人,申报成功天津市2人。由于学院青年教师较多,学院借助重点学科建设搭建的平台,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按制定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新教师上岗制度》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每一位35岁以下或参加教学工作不足两年的教师制定详细且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采取导师制,以老带新,每一位青年教师都配有高学术水平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请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给中青年教师进行讲座或培训;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学习和参加科研项目。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校内、外的博士学位,目前本科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教师64人,比例达到90.14%;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比例达到51.1%。

五、学科建设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

学科建设推动科学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凝练学科方向,对于重点学科予以各方面扶持,确保相应学科获得高层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不但提升了学科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提升了学科水平,也保障了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走进课堂,学科前沿知识及时进教材,充实教学内容,提高了本科教学的层次,保障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从内容和认识上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了教学的深度,拓展了教学的广度。我们将精品课程建设与重点学科建设统筹考虑,鼓励广大教师将学科优势与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和向教学转化,进一步优化了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调整选修课课程结构,把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融入教学之中。目前已具有《电路理论》、《通信原理》市级精品课程,《高频电子技术》和《信号与系统》校级优秀课程。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教材的建设。依据所建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要求,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出版了适应该培养模式下的《电路理论》、《高频电子技术》(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现代通信原理及应用》(天津市“十五”规划教材、天津市“十二五”规划教材、工业和信息化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和《计算机通信网》等系列教材。

六、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依托于天津市高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我们投入大量学科建设经费,以开设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为目标,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建立了一个从信息采集与检测、信息处理与分析到信息传输与应用的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科技创新平台,为本科教学开展创新实践提供了开放式平台,成为了高水平教学科研专业实验室,对于培养本科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充分利用建设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创新平台的契机,我们改造了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了一个从信息采集与检测、信息处理与分析到信息传输与应用的完整的电子信息专业实验创新平台。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等主要提供信息检测与传感的实验平台;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等主要提供现代信息处理与分析的实验平台;现代通信系统与工程实验室、现代通信网络实验室等主要实现信息传输的实验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半导体器件原理与测试综合实验室等主要实现半导体器件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和测试。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创新平台为现代通信网络及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通信中的信息处理、通信中关键器件研究及设计三个研究方向提供自器件—电路—系统自底向上的硬件研究体系,可以相互呼应,构成电子信息专业整体的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平台。该创新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不仅为本学科的科研人员、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科研平台,为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奠定基础,也为本科教学提供了优异的实验条件,较大程度改善了实验室软、硬件条件。通过充分利用学科建设创造的良好实验和设备条件,我们通过不懈努力,积极创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第二校园计划”,建立了以摩托罗拉(天津)电子有限公司、飞思卡尔半导体(天津)有限公司为基地的“第二校园”,以天津市北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南大通用公司、天津市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准讯电子、森特尔新技术有限公司、南大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有限公司、海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智博通讯有限公司、深圳骏遒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讯方公司等为实践平台的工业级实习基地。2011年学院2009、2010级学生中就有815人次以上(不包括校四杯一会竞赛)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参与比例达到77%。学院有355人次在校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获奖率达到18.67%;共有167人次在市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获奖率达到8.78%。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机会,学生不仅在校内外科技竞赛中取得了巨大成绩,在校外企业生产发明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学院2009级本科生宋功明在天津麦奥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实习期间研制的MOS管电子镇流器的功耗仅有0.7瓦,为国内同行最低。该镇流器节能超过40%,且稳定性强,寿命远远高于传统电子镇流器。这项研究成果已申请国家专利,由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麦奥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投产。该公司应用本厂日光灯灯管配合这款镇流器,使该厂日光灯在节能和寿命等方面可与LED灯比肩。宋功明同学的这一发明创新也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方面取得的一个成果。宋功明同学的发明已经被搜狐网、北方网、网易等媒体争相报道。

综上所述,依托于天津市高校“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加强了通信工程专业的改造,保持学科专业的优势与特色,不断充实专业内涵,拓宽专业口径,推进通信工程专业品牌建设。在促进半导体照明技术产业化的同时,注重将科研优势向本科专业教学的延伸,通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专业试办“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工程”专业方向,成功申报“光源与照明”本科新专业。将精品课程建设与重点学科建设统筹考虑,鼓励广大教师将学科优势与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和向教学转化,进一步优化了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调整选修课课程结构,把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融入本科教学之中。建设高水平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创新平台,在提升学科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为本科实践教学提供开放式平台,对于培养本科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2

1.数字校园的定义

数字校园是以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技术,以信息和知识资源的共享为手段,强调合作、分享、传承的精神,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教育环境。这种新型的开放式教育环境提供了适应学习者个性化成长和发展需求的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多种媒体组合的学习资源,能够创新地运用和创造资源。数字校园环境在日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服务下,强调受教育者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开放。

2.数字校园的重要作用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科学规范的管理对校园内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以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为主体,以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校园数字化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信息高速流动,建设数字化教学、科研与管理环境。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工作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数字化教学及学校办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3.数字校园的组成

数字校园的建设包括校园基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校园应用系统的建设。校园基础化信息环境包括校园网络化环境、基本的信息化终端建设、数字教室的建设。校园应用系统应包括基础应用系统和功能应用系统。

二、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背景和理念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和浙江省都曾实施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浙江省曾前后共开展了三批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实施工作,杭州市共有11所部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76所浙江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通过实验工作,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使信息技术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学生学习等方面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向兄弟学校和社会起到了较好的辐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物联网、泛在网络、微视频教学、数字地球、数字城市、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学习力等新概念、新理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对学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和影响。面对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向新的阶段,这是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

根据《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导意见》的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我们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基本的理念为:通过实施《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来普遍提高我市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以“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式来实施“数字校园示范工程”,让新技术、新理念在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率先实验研究,促进实验示范的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方面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实现创新发展。

三、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总目标

1.指导思想

按照《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和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支撑,以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快杭州市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设总目标

经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形成数字校园示范建设体系,建成8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力争建成25所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通过示范学校引领、带动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设施的作用,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

四、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是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的重大探索与创新。为此,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以下原则和要求:

1.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在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我市教育信息化实际情况,制定出中小学适用的《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依据《杭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合理创建,分类指导。学校应根据各自办学类型、办学定位和办学实际,根据省市两级有关数字校园创建指导意见,制定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计划和方案,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

2.突出应用,强化特色

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育人为本,以推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为重点,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新模式,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数字校园建设应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统一设计和建设,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注重对学校核心和特色工作的支撑与引领,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服务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优化整合,适度超前

数字校园建设应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建设,适度超前。依托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环境,努力实现对学校现有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建构一个以学校应用为中心的数字空间,实现校园内部、校园与区域、校园与社会之间的信息、数据和资源授权的共享与交流,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建设的投资效益。

五、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步骤

成立“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小组”和专家组,组织力量制定《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筹备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2年:根据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创建的进度,启动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筹备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3年:做好第一批3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中期督查,继续执行市级第一批示范学校的建设。启动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工作。

2014年:完成第一批市级示范学校建设并进行验收,做好第二批5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中期督查,继续执行市级第二批示范学校的建设。

2015年:完成第二批市级示范学校建设并进行验收。做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的总结工作。

六、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遴选程序

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遴选采取学校申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核推荐、杭州市评审立项、学校实施、经市验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的方式进行。

1.申报

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建设由学校根据本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基础及当地教育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规划申报。申报学校根据学校类别,依据《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进行建设和自评,自评达到合格方可申报,填写《杭州市数字校示范校园建设申报表》和示范建设方案,并附自评报告,报学校主管部门审核。

2.推荐

学校主管部门根据学校申报材料,组织专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建设方案进行检查、评估。根据分配的市级示范名额,推荐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3.评审

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评审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各区、县(市)和直属学校申报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经审核初选、专家实地考察、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市教育局公布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

4.验收

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建设期满后,由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根据学校示范建设方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七、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工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实施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是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科学创新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1.加强领导,确保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顺利实施

市教育局成立杭州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加强对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指导和落实情况的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专家组,研究落实本地区的数字校园示范创建方案,切实把数字校园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统筹领导,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有效推进。教育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和学校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目标工作责任制,切实担当起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2.加大投入,切实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将数字校园建设、运行维护和创建工作经费纳入教育事业年度预算,并设立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3.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数字校园示范建设效益

各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数字校园”的管理和应用工作,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经验交流和考核评估等形式促进数字校园的应用,重大活动要求做好相关活动记录、工作台账、宣传报道等工作。

(1)建立工作年报制度。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要严格按照建设方案要求,落实项目,每年6月底前要将上一年度示范建设进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教育主管部门。

(2)建立督查制度。各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督查制度,督促学校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市教育主管部门将组织专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按计划实施,建设成效显著的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给予通报表扬;对于未按计划完成示范建设,或者成效不显著的,责令其整改,延期一年后仍未能完成整改、通过验收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其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资格。

(3)建立验收制度。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期满,市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时,将根据省、市两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学校申报的实施方案,重点检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实情况,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中所发挥的效益,以及经费使用等情况。市级示范学校验收合格后,授予“杭州市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称号。

(4)建立帮带制度。每所省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必须有2所以上牵手(结对)学校,每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必须有1所以上牵手(结对)学校,推广经验,帮助牵手(结对)学校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示范、辐射效应。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3

从直觉上继续学习画图软件的一些功能,以及学会修饰和装扮图形,和学习运用因特网访问网站,下载资源,利用有效的资源帮助我们的学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1一、情况分析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由于学校存在人多机少的情况,所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一节课的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周次起止日期教 学 内 容课时

一9.3——9.9学习机房制度1

二9.10——9.161.与新朋友见面1

三9.17——9.232.可爱的鼠标1

四9.24——9.303.鼠标陪我玩一玩1

五10.1——10.7

六10.8——4.144.计算器帮你忙1

七10.15——4.215.小伙伴的作品1

八10.22——10.286.小树苗快快长1

九10.29——11.47.整齐的教学楼1

十11.5——11.116.五彩的窗子1

十一11.12——11.189.花香满园1

十二11.19——11.2510.我能画得更好1

十三11.26——12.211.美丽的校园1

十四12.3——12.912.神奇的魔术棒1

十五12.10——12.1613.动物联欢会1

十六12.17——12.2314.参观网上动物园1

十七12.24——12.3015.贺新年1

十八12.31——1.615.贺新年2

十九1.7——1.13期末测试1

二十1.14——1.20期末测试2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2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第六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

1、信息技术初步: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应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2、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掌握PowerPoint中文本的添加,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超级链接的制作。

3、用计算机画画,进行名片的制作,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处理。

4、用计算机作文,在Word中进行文字的处理及编辑排版,并制作个人的主页。

5、网络的简单应用,学会上网,学会查看网上同学的电脑中的信息。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3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课程任务及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2、学会输入汉字,加强指法练习。

情感目标:

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道德观念。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1、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3、熟练输入汉字,正确运用指法。

四、改进教学、落实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在受教育阶段尽可能多地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发展。

(一)课前准备

1、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课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确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形成的认知结构,找到“原有认知结构”与“期望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起始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为组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设计教学方案要针对课程内容模块化强的特征,注重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对教学单元所涉及到的知识教学内容、技能教学内容以及应用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课程指导纲要》、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统筹安排,避免教学的随意性。

教材处理时,力求做到内容简明易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那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习之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它们的用武之地,通过使用,充分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确定教学方法应根据单元教学实际,合理、灵活地选用讲解示范、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教法和学法。

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互相交流教学设计方案,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及时对原有教学设计方案进行调整、补充、完善,形成个性化教案。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融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始终。

3、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做好计算机房内部的局域网软硬件规划和建设。重视教学需要的素材资源、教学软件或课件的构建,通过合作开发,形成网络学习资源,实现共享。

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课前认真检查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环境,及时排除设备和软件故障,并认真做好教具、学具、教学媒体、教学资料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课堂教学

将市教科院“三步四环节五课型”的要求落到实处,在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创造条件,使学习过程突显主动性与独创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富有创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合作、发现、交流中学习。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注意“以学定教”,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交流、评价等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亲历处理信息、知识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因为家庭条件不同,孩子接触微机的程度不一样,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起点不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立多级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发展。具体做法可以在设计常规内容之外,另外设计一到二个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课堂上,已经掌握了常规内容的学生就可以去学习较高教学目标的内容,或与本节课目标类似的其它目标内容,或相同目标的其它活动内容,基础差的同学达到常规内容即可。

4、重视技术学习的实践性

信息技术应用中的可迁移性十分明显,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突出各种应用软件间的关联使用,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方法,通过积极探索,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5、重视课堂教学的检测评价

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应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如何,是否掌握了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存在哪些问题”等问题,及时掌握教学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反馈。

评价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如知识技能学习的评价可以由教师提问学习情况,小组讨论、归纳后由组长汇报;也可以由组内互相检测评价,然后推选代表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还可以由教师抽调好、中、差三类学生上台示范操作与表达,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评价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及时表扬、多鼓励,对演示表述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学习方法。

进行评价时,还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4一、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好奇心非常强,没有基础但兴趣浓厚,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活跃爱说话。

二、教材分析

主要为电脑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的了解及基本操作,互联网的认识,画图软件的使用基础,计算器的使用和键盘的操作,信息编码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知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作用。

3、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用途及使用范围。

4、互联网的初步认识,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5、认识Windows桌面,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6、设置桌面背景及窗口操作。

7、初识画图软件。

8、在图画中插入文字

9、学会使用计算器。

10、键盘的操作。

四、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对学生进行辅导。

2、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任务。

4、对课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解决一些突发事件,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学习。

5、尽可能地多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更多地熟悉软件环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计划5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一册(上),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计算机乐园;第二单元:计算机绘画;第三单元:与键盘握握手。教材结构和谐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美观,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电脑的组成,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及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

2.熟练鼠标的操作,了解金山画王的窗口组成,学会用卡通并图,用画笔绘画、给图着色等操作,能设计制作出相对完整的、比较综合的电脑绘画作品。

3.了解键盘组成及指法规则,熟练掌握键盘指法及常用控制键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17-02

1 基本情况

镇海区每年均设立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资金,保障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区教育技术装备累计资产达1.70亿元,生均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累计达4713.85元。计算机总数10 295

台,计算机生机比3.50:1;2000年,开始建设镇海区教育城域网络,2001年,创建了“镇海教育信息网”,并以“网站集群”的形式构建了全区中小学校园门户网站。2005年,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并接入区教育城域网;2006年,全区教育城域网因特网出口带宽升至1000兆;2007年,在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2010年,完成镇海区IDC机房一期升级改造;2010年,在全省率先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俗称“电子书包”)项目实验;2011年,开展电子班牌实验,探索德育信息化建设新途径;2014年,所有中小学建成校园无线网络。2013年9月,“镇海教育信息网”荣获第二届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区县级教育门户百佳网站”称号。

2 调研情况

共抽取了15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在部分学校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全区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本发展现状情况如下。

规划先行,教育信息化的领导意识显著增强 2011年1月,镇海区推出县级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即《镇海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镇海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部署,并将2011年定为“智慧教育推进年”[1]。对全区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5所学校已全部建立了校级领导教育信息化负责制,专门负责全校教育信息化建设。2014年9月,全区各学校正在制订新一轮的三年目标发展规划,目前66.7%学校已经完成制订并,33.3%的学校尚在制定过程中。其中,53.3%学校制订了教育信息化专项发展规划,46.7%的学校将教育信息化规划体现在学校综合发展规划之中。

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校园门户网站是一所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综合体现,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全区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外可访问的门户网站。学校通过校园门户网站实现信息、资料共享、工作安排等各项教育管理目标。在现有的校级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中,最常使用的是“网上个人存储空间”和“家校互通平台”,两者普及率均为86.7%;其他的有“校园一卡通系统”普及率约为60%,“电子邮件系统”普及率约为46.7%,“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普及率约为33.3%。这些信息应用系统的使用对象基本上都是教育工作者,目前尚未对学生开展相关服务。

校园一卡通系统功能逐渐丰富,主要作为学生的学生证、考勤卡、图书借阅证、门禁卡、就餐卡等,部分学校开始尝试购物卡功能。

教学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化 目前,镇海区有16所学校正在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全区学校总数的50%。在这次抽查的学校中,有6所开展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占总数的40%。教学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而教育教学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教学信息化的水平。

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应用融合,普及率最高的三门学科分别是语文93.3%,英语93.3%,数学66.7%。“备课”和“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常使用信息技术的两个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数字资源是PPT类教学课件,100%的学校教师会应用到;其它常用的数字资源类型有:电子教案占86.7%,课程视频占73.3%,习题库占46.7%等。以上数据表明,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本身是否便捷、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能否让教师快速找到所需的资源等等,这些都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水平高低。

3 问题与不足

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数据不统一,阻碍管理信息化深入发展 在现有的校级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各学校都不同程度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教务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但由于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归口不一,这些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上不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这仍是当前基层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面临的最大的问题。

本地资源建设缺少系统性,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瓶颈 调查中发现,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的购买、或者自建学科教学资源。但这些都是以教师个体行为为主,缺少统一的、系统性的设计。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在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资源苦恼。我区已开始统一规划并实施镇海区的“网上课堂”项目,这是系统性规划学科资源建设的一个有益尝试,但目前,仅仅局限于初二、初三的部门学科内容。在学科资源建设中,如何有效实现省、市、区、校等资源建设的联动机制,将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水平。

先进教育理念与国际化视野相对滞后,教师教育技术水平仍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普遍不高,许多学校的电子白板普遍存在功能性浪费现象。各种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教师仍然缺少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培训,尤其是缺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与创新方面的理念与实践培训。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下一阶段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各个学科都急需打造一支拥有高水平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 对策与建议

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 根据镇海全区智慧教育建设目标,到2015年,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基本普及到每一所中心级及以上学校,校本教材基本实现数字化。在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教研大组的组织协调下[2],逐步扩大项目实验范围,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为每一个学生构建数字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促进交流与协作,给学生以多元发展及评价,培养面向21世纪的技能。

提升学生正确地应对新的信息来源能力,开创德育信息化新天地 探索网络德育导师制、数字故事、电子班牌[3]等三位一体的德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深化融合。通过导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理性对待新的信息来源;运用数字故事讲述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励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用好电子班牌,促进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德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与创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为每一位教师构建数字工作空间,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 2013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4],明确了“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10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5],明确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学校)按照“核心系统国家建、通用系统上级建、特色系统本级建”的原则,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生教师、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等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这两个部级文件的出台,为县市区的“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各学校要积极贯彻两个文件精神,认真梳理学校原有的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学校各类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尹恩德.全面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的策略与实践:

2011―2013年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12-13,16.

[2]尹恩德.2010―2012年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教与学区域发展之路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53-54.

[3]尹恩德.电子班牌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4):41-42.

[4]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关于印发《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函[EB/OL].http:///news/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5

在教体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电教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局2011年度中心工作,突出抓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管理和应用;加强以电教教材建设为主体的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开展电教教材的使用研究;继续搞好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深入开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积极探索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努力构建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加强电教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浓厚电教研究氛围,充分发挥电化教育的功能和优势,全心全意为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齐心协力,谱写夏邑教育技术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工作要点和目标要求

(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1、强力推行农远工程示范校、示范乡创建活动,把示范校作为本乡(镇)教学教研的培训基地和实验基地,充分发挥示范校带动作用,切实把农远工程设施用好、用活、用规范。按照农远工程示范校、乡标准,每个乡(镇)至少树立1所模式二示范校,所有乡(镇)一中都要达到县级模式三示范校标准。在全县范围内至少推荐15所中小学校为市级农远示范校并确保验收过关。

2、按照省厅、市局有关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启动“班班通”工程作准备。本年度要对所有农远学校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县电教馆将组织力量对其中二分之一的学校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整改办法。

3、积极探索“班班通”、“堂堂用”的建设和使用模式,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争取推出2~3所试点学校。

4、举办全县农远“三种模式”应用的优质课、应用论文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选,以评促用,推进农远工程应用水平的普及和提高。

5、举办针对农远项目学校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和说课比赛活动。

6、努力探索并建设起县、乡、校三级技术服务队伍,着力提高乡级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待遇。

7、分片分学校召开农远工程教学应用现场会、观摩会、研讨会,活跃学习、研究和应用的气氛。

8、做好上级交办的有关信息普查数据填报工作。

(二)电教教材建设

1、严格按照国家、省规定的电教教材费政策、教材准入政策,做好电教教材的征订、发行和归档入架入库造册登记等项管理工作,确保用足用好电教教材费,管好用好电教教材。

2、建立电教教材建设(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骨干教师库,加强资源建设的规划、统筹和协调,在省市资源开发规划框架内,有计划地开发适应我县的和中小学课本相配套的电子音像教材,尝试开发研制专题式多媒体教材。

3、加强电教教材的使用研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思路、新实践、新模式,从而充分发挥电教教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推进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整体教育质量服务。

4、配合省教育厅优秀基础教育资源评选活动的开展,县电教馆拟运用“三分屏”录制软件制作一批优质课、名师讲座和专题教育资源光盘,以光盘培训、光盘送教下乡的形式传播学习,以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5、启动县基础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建设(含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功能),为教育信息网络化打基础。

(三)学校电化教学

1、继续开展好电教观摩周活动。要以乡、校为单位围绕一个学科或一个专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观摩研讨活动。县馆筹备召开一次全县电教观摩教学活动。

2、做好2011年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例、多媒体课件、电教论文评选工作。开展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评选,争取在中小学生电脑作品制作上取得新突破。尝试开展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开通夏邑县中小学生作文网站,引导中小学生健康使用网络。

3、加强电教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引导广大教师从教学实践中的小问题、小技巧、小想法入手提炼小课题,丰富课题研究内容,倡导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根据教师实际情况,以实用管用为前提打破课题研究的专业化,以草根教研为主体,推动课题研究出现新局面。

4、建立电教教研的学科骨干队伍,定期不定期地开展专题电教教研。

5、对县直中小学校电化教育基本情况进行一次普查,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情况进行一次评估。

(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1、配合市馆工作安排,搞好农远项目学校校长培训,计划培训300人。

2、配合市馆工作安排,搞好农远项目学校技术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每乡(镇)至少培训2人,总计50人。

3、继续搞好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培训,计划培训100人。

4、根据省市安排,做好其他相关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5、积极筹建县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实现技术培训的经常化和规范化。

(五)其他工作

1、主动做好教育电视新闻的宣传报道工作;按照县局要求做好实况录像、专题节目制作;利用互联网展示教育良好风貌。

2、编发好《电教工作简讯》和《2011年电化教育工作年历》

3、积极介绍推广适合教育的新产品、新技术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引进推广有益于教育教学的电子类教学软件和网络产品。

4、完成县局和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三、工作措施和考核办法

2011年电化教育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列表: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一)各县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学习传达电教工作任务和要求,深刻领会上级关于发展电化教育的精神,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的高度,全面贯彻发展电化教育的各项政策。

(二)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发展现代教育事业、提升教育整体质量的重要作用和长远意义,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发展。对各项具体工作能够层层落实,抓出成效。

(三)电教馆要进一步加强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职工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各中小学校也要建立健全电教工作领导组和教研组,做到上传下达、政令畅通、责有人负,事有人办,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建立电教工作长效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的考评。县馆将对县直学校、各乡(镇)中心学校的电教工作进行建档,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整理备案,作为年终考评的主要依据。

(五)加强校际之间、乡际之间、县际之间的工作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学习局面。

(六)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县馆将及时以简报、简讯、网络、会议等形式通报到乡校,汇报到县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2011年电化教育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列表: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机制和服务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力争用5年时间,完善我区教育信息化“五大体系”建设,即建立覆盖全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学校及社会的教育网络互通体系;建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融通的资源共享体系;建立面向现代化教育、科研、管理、社会服务的各类应用服务体系;建立有利于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运行保障体系。力争到2015年,使我区成为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地,教育信息化主要指标达到库区领先、全市一流水平。最终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数字校园”。

(二)具体目标

到2012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合格率达到85%以上,并实现以下目标:

——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成区教育骨干网,95%的学校接入教育骨干网;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达到70%,中职学校校园网建设达到90%,中小学“班班通”和职业学校“室室通”建设率达到80%以上;学校上网率达到95%;中小学校学生计算机比达到12:1,中职学生计算机比达到6:1。

——资源库建设。初步建成基础教育、中职教育、终身教育和教师教育四大资源库,教学资源对学校的覆盖率达100%,教学资源对学科的覆盖率达80%,其中优质资源占30%,资源库的使用率达95%以上,并与市区图书馆等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互联互通,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教学应用水平。建设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多种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等各类教育教学应用系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率达到95%。

——信息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师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达到100%,全区教师接受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达100%。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合格率达到95%。培养造就一大批信息化人才。

——管理与服务水平。建立区级教育数据中心。实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间管理信息分级共享。建立教育政务系统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覆盖学校率达95%,学校实现电子校务管理达90%。基本实现教育系统信息化管理和教育信息化服务。

到2015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合格率达到100%。并实现以下目标:

——基础设施市内一流。建成连接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的教育骨干网,学校上网率达到100%;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齐备,中职、中小学校学生计算机比均高于市平均水平,校园网建设达到100%,中小学“班班通”和职业学校“室室通”建设率达到100%;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达到市内领先水平。

——优质资源市内一流。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开发、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优质数字化教学和学生学习资源,实现全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信息化应用市内一流。引进、开发一批教育教学和管理应用系统,使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应用率达到100%,教育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市内领先。

——管理服务市内一流。建设全区教育系统电子政务和电子校务管理系统,实现全区教育行政管理、校务管理信息化;搭建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政府为民服务的网上窗口,实现教育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人才质量一流。加强师生信息素质培养和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探索并实施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教育培训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使我区教师、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名列全市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主要任务是实现“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校园信息安全”五个一体化建设。

(一)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构建覆盖全区各级各类教育的骨干网,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包括:区教育城域网升级;学校校园网建设;学校“班班通”、“室室通”建设;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建设;区数据中心建设,社区数字学习港建设等。

(二)教育资源一体化建设

建设全区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社区及继续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博物馆,虚拟艺术馆、教育动漫建设等。

(三)教育管理一体化建设

建设覆盖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育电子政务平台和电子校务平台,包括教育机构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以及其他教育业务管理等;建设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网络教学支撑系统。

(四)校园信息安全一体化建设

以区“校安系统”为基础,构建覆盖学校的统一的应急反应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和校园监控系统。

(五)教育服务一体化建设

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系统;建设在校学生数字化学习系统;建设区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网络服务系统。

四、创建规划

我区“数字校园”建设将用5年时间逐步完成,初步规划:

――年:全区20%的中小学、50%的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市级重点中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1年:全区50%的中小学,100%的部级重点中职学校、市级重点中学,70%的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数字校园”;

――2012年:全区80%的中小学、90%的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数字校园”;教师进修学校建成“数字校园”;

――2013年:全区85%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4年:全区90%的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

――2015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建设成为“数字校园”。

五、评估验收

区“数字校园”评估验收工作每年举行一次,验收合格的学校由区教委、区经信委、区科委联合授予“区数字校园合格学校”称号,并在合格学校的基础上,评选全区20所区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每三年对合格学校和示范学校进行一次复查验收,复查不合格的,根据情况分别给予黄、红牌警告直至摘牌(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区“数字校园”考评指标体系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幼儿园五大类,考评内容包括组织机构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资源库与资源建设、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师生信息素养培养、教育电子政务及管理信息化水平六个方面,总分值为100分,学校得分在80分以上认定为区“数字校园”合格学校。

六、工作措施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区级信息化建设和学校信息化建设两个层面,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各个方面,渗透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影响和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与走向。为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予以推进,才能保证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区教委、区经信委、区科委等有关部门将联合成立“区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区数字校园建设专家指导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委,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开展检查指导,组织评估验收等工作。“专家指导组”负责数字校园建设的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和人员培训工作,参与“数字校园”评估验收工作。“数字校园”建设日常工作由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负责。

各学校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切实把“数字校园”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统筹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有效推进。学校校长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层层目标工作责任制,切实担当起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任务。

(二)加大投入,保障建设需要

积极争取市对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并逐步加大“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力度,设立“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重点实施教育城域网升级及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工程、教育电子政务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中小学“班班通”、中职学校“室室通”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网络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校安工程、重大技术攻关工程等工程,加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

各学校应将“数字校园”建设、维护和运行经费,纳入教育事业年度预算,并设立“数字校园”建设专项资金。各校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采取政府投入、银行贷款、市场运作、社会捐赠、单位自筹、设备租赁等多种方式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的机制,通过体制、机制、手段和政策的创新,“以市场换资金”、“以政策换投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拓展融资渠道。

(三)强化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多,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需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或超标准盲目建设造成浪费。为此,各学校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时,要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决策制度”、“学校信息化项目立项、监理、初验、终验的全过程项目监管制度”、“招投标及纪律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表彰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各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重大项目建设方案、年度工作计划,需报“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方案由区技术管理部门和学校共同制定,并由区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团队评审通过,区教委立项建设。

(四)加强培训,打造人才队伍

“数字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人。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干部、教师、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要将人员的培训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之中,纳入评先评选和职称评定之中,用制度促进人才成长。各学校要特别重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吸纳优秀大中专毕业生、高级管理维护人员进入学校。同时,要妥善解决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确保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原则上,每所学校有1—5名高水平信息技术人员。

(五)强化责任,建立奖惩机制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7

2012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大计的关键一年,我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坚持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为中心开展工作,积极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育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位于全省前列,为全市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全市教育装备工作成绩显著

三是实施书香校园创建工作的绩效评估,全市学校图书馆(室)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

二、全市信息技术教育飞速发展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8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2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粤发〔*〕9号)和《关于全面开展乡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出生和村(居委会)无政策外出生活动的意见》(粤人口计育〔*〕1号),规范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形成县领导、镇负责、村为主、组配合、户落实、人人参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镇(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做好本镇(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镇(乡)党政一把手是本镇(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镇(乡)党委、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保证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任务。

第三条镇(乡)要成立由镇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镇(乡)领导小组的职责和任务是:

(一)全面负责本镇(乡)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定期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落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负责本镇(乡)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的建立、实施、检查和考核,逐月研究、下达所属各村(居)、各单位人口计生工作任务,并把任务落实到每位干部,逐月检查、考核任务完成情况,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四)大力开展“两无”活动,根据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力争做到本镇(乡)无政策外多孩出生,并领导辖区内各村(居)委会开展好无政策外出生活动;

(五)按照“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方针的要求,抓好镇(乡)、村委会两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阵地、宣传教育阵地和行政管理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群众工作队伍建设,做到机构、经费、场地、设备、人员、待遇和制度等方面的落实;

(六)按规定做好辖区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七)指导辖区内各村制订《村规民约》和《计划生育合同》,督促各村完成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

(八)把做好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分配集体福利、宅基地和扶贫物资结合起来,与保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结合起来,抓好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

(九)协调妇联、卫生和公安等单位,采取得力措施,严肃查处溺婴、弃婴、虚报新生婴儿性别等的人和事,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努力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

第四条镇(乡)设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为同级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职能部门,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实际情况配备人口计生行政管理人员。镇(乡)人口计生办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一)在镇(乡)党委、政府及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执行、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各项任务;

(二)掌握人口计生工作动态,及时向党委、政府和领导小组汇报情况、提出工作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三)做好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技术服务、政策法规、统计、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四)指导所辖各村(居)委会制订好《村(居)民人口和计划生育自治章程》;做好对所辖各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业务指导、检查、督促;做好对所辖村(居)党支部委员、村(居)委会成员、村(居)计生专干、育龄妇女小组长和人口计生宣传员的专门业务培训。

第五条镇(乡)人口计生办应张挂人口与计划生育情况板和有关行政事业收费许可证,公开办事程序,实行政务公开,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第六条建立镇(乡)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制度。

(一)每月定期召开镇(乡)人口计生工作例会;

(二)镇(乡)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人口计生办主任、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等有关人员参加会议;

(三)例会的主要任务是核实通报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并兑现奖罚,根据上级部署,结合实际情况,布置当月人口计生工作。

第七条镇(乡)党委、政府分管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从事人口计生工作的专职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专门业务培训。

第八条镇(乡)人口计生工作人员要按照省人口计生委《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人员道德规范》的要求,争做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二、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

第九条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是镇(乡)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的基础运行机制。通过实施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位,动态管理,奖惩分明,全面提高镇(乡)人口计生工作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十条镇(乡)党委、政府要出台本镇(乡)实施人口计生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的具体规定,制定镇(乡)干部月度(或季度)人口计生工作责任书,并由镇(乡)党政一把手与驻村(居)的镇(乡)干部以及村干部签订责任书。

第十一条镇(乡)人口计生办利用育龄妇女管理信息系统或统计资料,为党委、政府提供每月各村(居)人口计生工作任务清单,制订镇(乡)干部逐月(或逐季)责任书,协助督促责任书的落实,并将责任书落实情况及时上报镇(乡)党政一把手。

第十二条驻村(居)的镇(乡)干部和村(居)干部应按月(或按季)完成责任书规定的各项人口计生工作任务。

第十三条镇(乡)党委、政府应逐月检查镇干部、村干部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建立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预警制度,对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干部给予提醒注意;将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与公务员(或职工)年终考核是否合格挂钩,与浮动工资或奖金挂钩,与评先选优及晋升等挂钩,奖勤罚懒。

三、政策法规

第十四条依法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的人口计生行政执法程序,认真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群众工作八项纪律,协助做好人口计生行政诉讼、复议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工作。

建立健全人口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公开办事程序。

第十五条镇(乡)人口计生办负责《计划生育服务证》的发放及办理一孩生育登记和二孩生育的审批、登记手续,并在5个工作日内报县人口计生局备案。

对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群众,在发出《不予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决定书》前,应先发出《不予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听证告知书》;对需要举行听证的申请人,要发出《不予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听证通知书》。

第十六条做好《*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和《*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工作:

(一)负责审核计划生育奖励对象资格;

(二)分类登记,建立信息档案,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已确认资格的计划生育奖励对象签发《发放证》,建立相关的信息档案;

(三)负责及时审核村委会填报的《变更登记表》及有关证明,并将审核后新增的奖励对象名单和退出奖励人群的名单及相关资料,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人口计生部门和有关部门;

(四)为杜绝出现奖励对象情况变更或死亡后其他人冒领奖励金,每半年与奖励对象见面一次,核实情况;

(五)建立《计划生育奖励金统计表》填报制度,《计划生育奖励金统计表》为半年报表,年中报表统计上年10月1日到当年3月31日情况,年终报表统计上年10月1日到当年9月30日的情况,镇(乡)人口计生办上报半年报表和年终报表的时间分别为4月10日前和10月10日前。

第十七条镇(乡)党委、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实行“节育奖”制度。对农村独生子女户、纯二女结扎户,在生产、生活、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出台政策给予优惠。镇(乡)党委、政府要保障实行“节育奖”制度资金的投入。

第十八条建立处理和举报受理制度。

(一)建立人口计生首问责任制,认真处理群众来电、来信、来访,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二)在镇(乡)政府所在地和各村设立人口计生举报箱或热线电话;

(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制定举报奖励办法,对举报情况属实的群众给予奖励;

(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举报人,严禁将举报情况和举报人的信息泄露给被举报的单位和个人;

(五)在接到举报的5个工作日内,对举报内容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并按规定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第十九条认真落实《*省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完善工作制度,协助县级人口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使用工作。

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第二十条全面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和《*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一)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做到“三有四同”(有机构、有队伍、有经费,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同待遇);

(二)按常住人口基数(包括户籍人口和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拨付计划生育服务经费及管理经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服务,定期组织流入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接受查环查孕查病,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一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为主,纳入现居住地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二条流动人口户籍地的主要职责: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政策法规、生殖健康和避孕节育等的咨询服务;

(二)为流出人口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落实节育措施及信息反馈等工作;

(三)指导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长效避孕节育措施,适时提供随访服务;

(四)建立与现居住地的经常性联系协调制度,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的信息沟通和反馈工作;

(五)根据本地实际,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与流出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六)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困难;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主要职责:

(一)建立育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负责辖区内流动人口日常监测,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婚姻、生育、节育、流向等动态信息,建立和及时更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数据;

(二)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夫妇提供优质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督促流动人口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对应查环查孕对象每年不少于3次孕情检查,及时准确地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和将有关变动信息及时录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应用系统;

(三)将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变动信息及时通报其户籍所在地;

(四)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各项制度,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纳入社会治安、出租屋管理、物业管理、市场管理和劳动用工等相关管理工作中;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日常管理与服务和统计评估考核;

(五)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企业、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六)指导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和用工单位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开展计划生育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七)接受委托协助征收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对违反计划生育行政法规的流动人口实行行政处罚。

第二十四条对辖区内的各单位综合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议。

第二十五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具体实施办法按照省有关规定执行。

五、宣传教育

第二十六条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

(一)镇(乡)有线广播、有线电视要设立经常性的人口计生栏目;

(二)结合民间文化体育活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

(三)大力宣传政策法规、婚育新风、优生优育、性与生殖健康等知识;

(四)建立大联合的宣传格局,协调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公益宣传活动。

第二十七条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优生优育、性和生殖健康基础知识教育。

(一)镇(乡)应建立婚育学校,并配备能够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基本设备;

(二)婚育学校要办好青春期、新婚期、孕产期、育儿期和更年期等学习班;

(三)婚育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利用上课、座谈、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四)综合利用婚育学校,设置图书专柜,购置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图书和音像资料,向群众免费开放;

(五)协助镇(乡)内各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

(六)协助镇(乡)党校开设人口理论课程,定期对全镇党员、干部进行人口理论教育。

第二十八条指导各村建好用好人口计生宣传栏、读报栏、公开栏;在本镇(乡)范围内的道路两旁、农贸市场等地方设立固定的人口计生宣传标语、宣传牌、宣传画,宣传内容要温馨、规范、简洁、通俗、有针对性。

六、技术服务

第二十九条镇(乡)计划生育服务所是隶属镇(乡)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全民所有制、非营利性、公益型事业单位,所需经费各级财政予以保障。服务所应按照《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备建设标准》规范建设,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形象规范》统一标识,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十条服务所须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申报并领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在批准范围内执业,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凡是开展手术的人员还应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从事护理、检验等技术人员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严格按照《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操作,保证手术质量。未经发证机关批准不得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严禁超范围服务。严禁将服务所承包给外单位和个人。

第三十一条中心镇服务所提供避孕节育、计划生育指导、咨询和技术服务,提供与计划生育相关的临床服务,承担本镇以及周边不施行避孕节育手术乡镇的计划生育和临床服务。普通乡镇服务所则只施行放置和取出宫内节育器相关临床服务,也可只负责宣传、咨询、培训和药具发放等服务。

第三十二条服务所应根据镇(乡)常住人口数量配备技术服务人员,并落实有关人员的编制和报酬。

第三十三条提供优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为辖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的查环查孕、避孕药具、放取宫内节育器、人工流产、男女结扎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二)建立健全已婚育龄妇女定期孕情检查制度;

(三)在县级服务站的指导或医疗保健机构的协助下,每2年至少应为辖区内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女生殖健康普查;建立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档案。

第三十四条依照法律法规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动员已生育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在生育后90天内首选使用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术后对象90天内指导其使用避孕药具,180天内落实相应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已生育二个以上子女的,在生育后90天内,一方首选结扎措施。

第三十五条及时供应避孕药具,做到品种齐全,库存合理,无断档脱供和过期积压现象。避孕药具管理,帐、物、卡相符,按品种分类存放。

第三十六条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术后及使用避孕药具对象随访制度。

第三十七条按规定协助做好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鉴定、治疗、回访、咨询及管理工作,协助做好计划生育病残儿鉴定的社会调查、咨询、回访及管理工作。

七、人口统计与信息化管理

第三十八条严格执行《统计法》和《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办法》,落实《*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办法》,依照*省计划生育统计报表统计口径,真实反映镇(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情况。

第三十九条镇(乡)人口计生办应配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并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经培训持证上岗,能熟练掌握《*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的操作与使用。

第四十条建立动态生育管理制度。每年9月镇(乡)人口计生办要根据《信息系统》生成的下一统计年度符合政策生育一孩、二孩的已婚育龄妇女名单,督促村(居)委会上门核对,查漏补缺。根据村(居)委会上报的出生预测名单,形成本镇(乡)的下一统计年度生育计划草案,并报县级人口计生局备案。

第四十一条建立属地化育龄妇女信息管理制度。指导村(居)委会及时采集辖区内所有育龄妇女怀孕、生育、节育信息及变更情况,并按时录入《信息系统》。

第四十二条建立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制度。

(一)镇(乡)人口计生办将《信息系统》生成的月报表于次月6日前、半年报表于每年4月13日前、年报表于每年10月13日前上报县级人口计生局,所有上报的统计报表均应经镇(乡)分管领导和人口计生办主任、统计员签名,并加盖人口计生办公章;

(二)镇(乡)人口计生办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和情况,每月向上级提交统计分析报告。

第四十三条建立统计例会制度。

镇(乡)人口计生办每月定期召开各村(居)委会人口计生委主任、计生专(兼)职人员和镇(乡)统计员、技术服务人员参加的统计例会。汇总统计数据,通报、交流有关工作情况,查找、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要求。

第四十四条建立信息质量检查制度。

(一)镇(乡)人口计生办每月对各村(居)委会的变更信息进行核查,对有疑问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村(居)委会或派人入户核实,核实后在《信息系统》上及时变更保存;

(二)镇(乡)人口计生办定期对信息质量进行自查,并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做好质量检查、考评工作。

第四十五条建立统计档案资料保管制度。

统计报表及新婚、怀孕、出生、计划生育手术、独生子女办证、社会抚养费征收、下年度符合政策生育对象、死亡、未及时落实节育措施、查环查孕、奖励对象等登记册应利用《信息系统》生成。

(一)半(全)年报表应保管10年以上,月报表、各种登记册及其它资料应保管5年以上,保管过期后应集中统一销毁;

(二)档案资料应分年度、按月份顺序装订成册,分类归档;

(三)镇(乡)人口计生办设立档案资料专用保管柜,指定专人保管。

八、计划生育协会

第四十六条镇(乡)要成立计划生育协会。

(一)镇(乡)计生协会是协助镇(乡)党委、政府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群众组织,是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的重要工作力量,镇(乡)党委、政府要加强对计生协会工作的领导,支持协会开展各项活动;

(二)要推选一位热心人口计生工作、善于为群众服务、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士担任会长,协会理事会由各界人士组成,由专(兼)职会长或秘书长负责协会日常工作,并充分发挥“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职工、老长辈)的骨干作用。

第四十七条镇(乡)计生协会要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开展活动。

(一)积极创办不同形式的“三结合”实体,带领群众开展“少生快富”活动,配合镇(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提供各种奖励优惠;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9

各位、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我叫商w,今年四十九岁,工作二十九年、取得中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七年,受聘小学高级教师职务满二十年。

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任现职以来本人取得的各项荣誉。

说实在的在整理这些获奖证书的时候,很多过程已经淡忘了,但有二次获奖让我记忆犹新:一次是07年参加中央电教馆举办的优秀课例评比,当时由于设备所限需要将学生带到本部进行课程录制,宋林忠主任跑前跑后的联系车辆、张奇明、郭子龙、徐会君老师参加课程录制、而后赵春成又将其制作成精美光盘,可以说这个一等奖是全体信息学科教师的荣誉,它是的是大家精诚合作的结晶。

回首四十九年的路程,我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快乐的,这缘于我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爱工作就是爱自己!对工作的热爱让我享受其中。

当我走进教室听到学生那热烈的欢呼声,感受着伟大领袖般待遇的时候享受的是那份幸福;

当我看着有的学生流着泪唱着他们自己谱写的班歌的时候我享受的是那份亲情;

当我用自己的钱把学生创作的彩色图片塑封起来并让他们带给家长时我享受的是那份成功;

当我带着为学生能开阔眼界而花费我大量时间上网下载的资料进入课堂时我享受的是那份踏实;

当我把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录制下来并整理成视频资料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及他们的家长,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伟大的!

迈进五十岁,已经进入我校退休人员前五名的我更加懂得珍惜,懂得拥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在此我再一次祝福——我的学校、感恩——我的学校! 谢谢大家!

任现职以来所获荣誉:

教育教学部分:

⒊在长春市第三届中小学自制计算机教育软件大赛评比中获知小学组一等奖

⒋2002年信息技术教育优秀课评比决赛中获二等奖

⒌2002年长春市小学教改优秀评选中获二等奖

⒍2003年在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及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阶段成果评审获二等奖

⒎在2003年吉林省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中获三等奖

⒏在第二届长春市中小学学科教师网页制作大赛中获小学组二等奖

⒐在长春市中小学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竞赛中获优秀辅导员教师奖

⒑在学校教案展览与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案

⒒2006~2008年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⒓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结题优秀成果一等奖

⒔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子课题结题证书

14. 2007年3月荣获中央电化教育馆优秀课一等奖

15.2010年吉林省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项目表彰及应用成果展示活动教育学应用优秀成果二等奖

16.2011年教育局开展微型课教师培训课程评比一等奖

17.2011年上学期组内教研课被评为校级优秀课

18.2003年《教学案例及点评》荣获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及实施策略的研究》成果评比二等奖

19.2005年提供的《资源在线》获吉林省电化教育馆重点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1分)

20.2006年参与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学校学科德育的深化研究》通过鉴定验收,准予结题。

22.2008年承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子课题获结题验收

编写教材

2、2000、2003、2007年参加长春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教材编写

3、2003年参加21世纪小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上、下册)的编写

各项荣誉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篇10

一、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为了促进学校电教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年上半年区电教馆一直把学校电教课题研究作为先导工作来抓。我们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分层推进,典型引路,滚动发展”的策略抓试点、抓实验、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以科研求提高,以科研促发展。××年,中华职教中心《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小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雨花台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沙洲中心小学《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质量的研究》等四所学校的电教研究课题正式被列为江苏省“十五”电教研究课题。我们认为,课题实验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尽管研究的过程复杂,但研究是经验的,是系统的,更应是有效的,可靠的。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课题大小,必须目的明确,有价值,研究的成果才有社会意义。因此今年我们特别注重“十五”电教课题的开题工作,努力提高“十五”课题研究水平,切实加强对课题的过程管理与评估。月上旬,在市电教馆的领导下,我们对全区四所学校的“十五”省级电教课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通过调研,四所学校在课题实验研究管理中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手段,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作用。较科学、规范、按计划、按要求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受到市电教馆的赞扬。目前,我区各校以科研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区电教工作开始从常规电教媒体的开发和运用,逐渐向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方向转化,不断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二、电化教学环境逐步完善

为保证各种现代教育媒体及时进入中小学课堂,在市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我区各校对照江苏省电化教育实验学校和示范学校环境配置标准,根据学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增加电教投入。据统计:到××年月份已达万元,学校配置了电视演播系统、多功能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年开始全区教育信息化工程全面启动,仅板中、雨中、共中、实小、共小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即达到万元。江小、中华职教中心、雨花台中学等校还自筹资金进行计算机房改造和升级。至今年月底,全区已有计算机台,收录机台,投影仪台,电视机台,影碟机、录放机台,编辑机非编套,多功能电教室个,计算机室个,班班三机一幕进课堂。中华职教中心、雨中已建或正在筹建三机房,为我区教育信息化全面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上半年开始,孙中、板中、中华职教中心宽带已接入学校,沙小等所学校年内力争接入宽带网。雨花台中学、实验小学还建成了校园网。闸中、共中、雨中、孙中、江中、实小、雨小、共小已建起了信息制做中心。校园网,信息制做中心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区教育现代化的层次。各校在硬件配置的过程中,电教馆总是主动到学校,为各校做好参谋,严把质量关,全心全意做好后勤服务,为学校进行网络调试,计算机及各种电器的维修与保养,受到基层学校的好评。我们相信,新的教育技术革命将会在我区全面展开。

三、办好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促进全区教育发展

近年来,雨花台区教育局高举教育现代化大旗,坚持以学校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教育改革为动力,高瞻远瞩,大气魄办教育,使雨花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确保教育现代化强区的顺利实现,进一步高标准、高质量办好雨花教育,由区教育局、区电教馆酝酿已久的“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今年月日正式开播这是雨花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雨花人民教育、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雨花教育纵横”栏目的主要内容有:名师导学、教师风采、校园风景线、升学指南、考前指导、幼教天地。开播“雨花教育纵横”这一栏目,其目的是进一步构筑起展示雨花教育的平台,搭建教育与百姓沟通的桥梁。到目前为此已按时播出了期节目,在全区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克服许多困难和电视台的同志一道保质保量做好每期节目。没有交通工具,我们自己想办法,天气炎热,我们照样扛着机子一丝不苟的严格按要求拍摄好每一个场面。我们严谨的工作作风,挥汗工作的场景深深感动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雨花教育纵横”栏目从编、导、摄、制及组稿全部由我们负责。由于是第一次做这项工作,缺乏经验,但我们边干边学,力求把最美的学校展示给大家,把最好的教师介绍给大家。自“雨花教育纵横”栏目开播以来,受到了全区上下的关注,成为雨花教育密切社会和百姓的情感纽带,拉近了教育与百姓的距离,聆听群众对教育的建议,进而营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良好氛围,推动着雨花向教育强区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

四、继续抓好电教培训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苏教电号《关于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及南京市教育局宁教电号文《关于开展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培训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去年区电教馆制订了《雨花台区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实施意见》。对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布置和要求。区电教馆根据省市区教育局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扎实实开展培训工作。

为认真完成好省、市教育局下达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任务,我们从月份开始,对培训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对培训场所、培训教材、授课教师、后勤管理等逐一落实到位。月日我们对去年参加培训的名学员进行复习指导,月份全部参培学员到市电教馆参加考核,仅有人不合格,及格率达,居全市之首。

这次培训全体学员一致反映很好,认为此次培训虽然大家累了一点,但非常值得,不仅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实实在在学到了不少信息技术知识,对指导今后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区暑期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正有条不紊的展开。

五、抓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计划及××年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苏教基〔〕号)精神和《关于印发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实施细则和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考务工作细则的通知》苏教会考[]号要求,全省今年月日至日组织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由区电教馆全面承担了此次考试的各项工作。接到任务后,区电教馆尽职尽责、在各级领导的共同协作下,扎实做好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各项准备工作,圆满完成了此次考试工作,具体做法:

⒈高度重视,确保我区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如期顺利举行。今年月举行的高二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是全省首次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组织的一次无纸化考试,考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全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顺利推进,也影响到全省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这次考试,我区设置了三个考点:雨花台中学、板桥中学和华夏实验学校,考生人。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区会考办,教育局副局长戴云担任会考办主任。为组织好这次考试,我们协同区教育局多次组织召开了考点学校主管领导和考务人员会议,进一步强调这次考试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严密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力求使这次考试取得预期效果。

⒉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做好等级考试的各项工作。高二首次等级考试,教育厅苏教会考[]号文件明确对信息技术考试的硬件配备、软件系统安装和检测、监考教师培训,学生参考组织及其后勤保障等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安排要细致,措施要落实,责任要明确,确保考试系统安全正常运行。

为配合考点学校做好考前准备,区电教馆安排了技术人员参加了省会考办于××年月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举办的“江苏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软件使用培训班”培训一结束,立即会同普教科在区实验小学举办了考点学校的考试和考务系统的安装使用培训。原创:前后多次对全区三所考点学校和考务机构按照规定程序逐一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不能处理的问题,及时向省会考办汇报,并请软件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上门解决问题,确保所有设备正常运行。

由于我们认真细致做好考务工作,确保了各考点准确无误地按时进行考前测试和正式考试。这次全省首次高二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区教育局对我们十分信任,将此重任交给电教馆,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圆满的完成此项任务,再一次证明雨花台区电教馆是一个很能战斗的群体。

六、积极抓好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根据省市关于“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总体布置,雨花台区教育局积极主动配合省市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全区教育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为全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更为健康安全的信息环境。

在区委、区政府和南京市教育局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雨花台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有关精神,坚决清除网上有害信息,严厉打击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经研究决定成立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沈丽娟;副组长:戴云;组员:李维斌、周宁、赵承富。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电教馆,具体负责专项清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根据区教育局的要求,区电教馆立即行动起来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做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月日—月日电教馆制定了雨花台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月日—月日成立了雨花台区教育局整治领导小组,下发雨花台区教育局“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雨花台区互联网入网单位安全管理条例”。月日—月日各校(园)成立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校(园)大力宣传发动,组织学习,认真贯彻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计划和制定长效管理制度及应急方案。月日—月日各校(园)及个人自查自纠主页及链接。月日—月日区电教馆组织全体人员全面清查各校(园)、个人主页及链接,同时要求各校(园)上报各种制度、计划、应急方案。月日召开了全区中小学校长会议,进一步宣传发动并和校长们签署了“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责任协议书。至此,我区“互联网有害信息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有条不紊的全面展开,我们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受到了区教育局的充分肯定。

七、办出“南京雨花电教”网特色

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

年月,区电教馆还没有接入宽带网时,我们就意识到:要加快全区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必须充分去运用或开发(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资源,为全区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虚拟的、真实的、互动式的教育环境。

随后,区电教馆开始申请域名并着手设计制作网页,边学边作,应该说到了今天已有了较大发展。原先雨花电教内容较杂,不能充分体现我们工作的性质,通过全馆人员共同参与,多次商讨,最后确定以创办电化教育内容特色为宗旨,使广大教师通过“雨花电教”网页即可查阅到与电化教育相关的内容。几经修改调整,确立了“本站介绍、新闻中心、教育概况、电教纵横、教师培训、下载中心、实用手册、娱乐休闲、搜索引擎、公告栏”等个栏目。原创:今年月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我们适时运用“南京雨花电教”网进行辅助培训。将我们收集整理的大量培训资料在网上及时,为学员在培训中提供了大量共享资源(如动画、网页图片及部分课件实例等),充分发挥了“南京雨花电教”网作用。

“南京雨花电教”网从创建到现在虽说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不断进步与发展。目前,“南京雨花电教”网已成为全市教育系统中一流的网站,在各区县电教同行中更是首屈一指,浏览量已近万人次。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操作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达到手脑并用,同步发展。学生先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只有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大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深入有效的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把先进科学技术尽早普及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信息理念,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二、基本情况

经过上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对电脑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的开机关机,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及使用一些简单的应用程序。但在学习上仍处于一种玩电脑的状态。由于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学习后没有充裕的时间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家中有电脑的学生,操作练习巩固的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三、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所确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的维护。

2、初步学习认识应用软件。

3、培养学生学习管理计算机。

4、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

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初步掌握操作基本技能。

6、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教学措施

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开展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以这种方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仍以学生自学和动手操作为主。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计算机资源管理1课时

第二课文件和文件夹1课时

第三课认识“我的电脑”2课时

第四课建立自己的文件夹1课时

第五课文件复制1课时

第六课文件查找1课时第七课文件删除与回收1课时第八课认识“资源管理器”2课时

第九课改变计算机的设置2课时

第十课软件的安装与删除1课时

第十一课CD与VCD播放1课时

第十二课配乐诗朗诵1课时

第十三课音乐作品欣赏1课时

第十四课建立个人资料库1课时

一、指导思想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九年义务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全体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上具有重大使命、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展开课程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经历,行使信息技术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信息技术课程还必须从基础教育的特性出发,为打造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社会,实现个性化发展的人生平台,进而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上机实习对学习计算机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是无法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学了也记不住、以"实例操作"展开教学内容,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加强上机操作,能够边讲边练,方便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当然,由于我校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村,上机的机会很少,我在注重上机的同时,也要对书本中的重要概念做加强讲解。

三、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跳出学科本位,从教育的高处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活动因此,我觉得可以应用以下教学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特殊媒体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班级组织形式下的教学,对于基本操作的教学显然不能用"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只能采用广播方式,把操作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依此为模仿的对象,进行初步操作的模仿,从而达到基本操作的入门,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角度说,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任务设计,任务布置,学生自主探求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评估。

五、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并且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并不大,导致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具体工作:

1、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灵活制定学习内容,上课以实践为主,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加大课堂管理力度,教育学生严格按照上机守则操作。

3、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变的既生动有趣有联系实际,以提高教学效果。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工作。

一、指导思想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一班至八班由我指导教学,每班人数较多,家庭大多无计算机,只能在校上机练习。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还有部分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接触计算机。

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计算机教材是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七年级信息,义务教育教看书。

本教材主要内容如下:

1、信息社会。

2、计算机的组成。

3、计算机的操作系统。

4、熟悉“我的电脑”。

5、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

6、用好“回收站”

教学目标:

①了解信息及其特征.

②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

教学重点:

①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②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信息.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行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3、耐心辅导,注重能力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信息素养。

4、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上机任务。

5、寓教于乐,在学中受教育,在玩中受教育。

6、分组教学,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届初一新生里面,在小学里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学生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殊比较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所以,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学校教材采用的是海南省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教材。本学期学习1三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章信息的整理与展示,第二章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三章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第一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演示文稿的策划与准备、演示文稿的制作与放映、添加多媒体和设置效果、演示文稿的打包与发布。

第二单元中涉及的知识点有: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使用电子表格收集信息、电子表格的排版、数据处理、直观生动的图表。

第三单元中主要内容有: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网络论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演示文稿的用途。掌握策划和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根据需要合理地应用动画和切换效果。综合使用文档和演示文稿加工展示信息。

2、掌握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的编辑操作方法。合理调整电子表格的版面。掌握查找和替换、排序和筛选以及常用的.函数。运用图表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涵义。

3、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即时通讯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流工具。能够使用网络论坛资源促进学习与交流。了解网络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并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二周:第一章第一节演示文稿的策划与准备。

第三周:第一章第二节掌握策划和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

第四周:第一章第三节掌握设置演示文稿的动画和切换效果。

第五周:第一章第四节综合使用文档和演示文稿加工展示信息。

第六~七周:第二章第一节掌握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的编辑操作方法。

第八~九周:第二章第二节合理调整电子表格的版面。

第十~十一周:第二章第三节掌握查找和替换、排序和筛选以及常用的函数。

第十二~十三周:第二章第四节运用图表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涵义。

第十四周:第三章第一节及第二节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即时通讯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流工具。

第十五周:第三章第三节及第四节能够使用网络论坛资源促进学习与交流。了解网络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并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期末总结与测评。

课中不仅要对学科知识进行研究,更要增加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内容,每个教师都要制做课件,供全体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信息技术应用和研究的良好氛围;

(2)拿出专门时间,每两周对教师进行一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培训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容为主,向教师进行相关软件、程序的使用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尽快培养出一大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带头人,使信息技术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以此来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3)保证按照教育部下发的课时计划安排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确保在教师配备、资源使用、学生上机等各个环节,建立信息教师评聘制度,让最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任课。

五、强电教管理,完善制度,强化责任。

(1)进一步健全电教、教学信息化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2)加强校园网安全管理、教师计算机使用管理、教师上网监控管理,学生教室用机管理;

(3)开展优秀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要求每个教师自己制作课件,通过校园网管理平台进行展示评比;

六、采用多种形式,扩大电教资源,积极推动电教科研步伐

(1)抓住接入城域网的有利时机,增加校园网资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创造丰富条件,同时增加一些课件制作的优秀软件,提高教师课件制作的水平和课件档次;

(2)抓多媒体课件制作。发动教师自制教学软件,力求内容符合大纲要求,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多媒体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3)鼓励教师更多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探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性、协作性、探究性教学模式,力争形成更多成果,本学期我校还将积极参加省市级信息技术方面的课题研究,提升信息技术的科研水平,承办省市级信息技术会议,扩大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影响。

七、加强对电教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对于教师自制优秀课件,我们将通过校园网管理平台进行收集展示,建立学校电教素材库,教师上传课件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我的一堂好课”课堂实录将纳入对教师业务考核之中,以此带动课堂教学中教师信息化使用频度。

八、学校信息技术教科研具体安排

9月份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理论的培训。

10月份对全校教师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

11月份开展全校师生电脑作品制作竞赛。

12月份全校教师现代技术装备教学公开赛。

20xx——20xx年度下学期信息技术工作已经展开,本学期较以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不同之处主要有:

1、本学期在七、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全面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工作。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2、本学期活动课每周由2节减为1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七年的信息技术课教材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教材中设置的“作品赏析”、“指点迷津”、“思考交流”、“综合实践”等小栏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包括Powerpoint演示文稿、Excel电子数据表格处理。

二、教学总体目标:

信息技术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任务。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采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学期信息技术课本着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的原则,提供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在信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是作为本学科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措施:

(一)根据新课

课标的教学大纲要求,重点拓宽中学生对信息时代的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也是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具体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因材施教。把握好初中阶段的信息基础教育,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本学期信息技术课主要讲述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Excel电子数据表格处理两部内容。

(三)《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主要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内容,本章内容主要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这个主题任务展开演示文稿的教学。

(四)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内容主要保存演示文稿,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插入艺术字、利用文本框输入文字信息、添加自定义动画、动作设置、动作按钮、删除链接、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五)《数字奥运、尽显风采》主要是Excel电子数据表格处理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是数字奥运、尽显风采这个主题任务展开电子表格的教学。

(六)Excel电子表格主要教学内容数据的输入、设置表格线、工作表的编辑、利用编辑公式计算表格中的数据、利用编辑公式进行计算、应用填充柄自动填充、利用粘贴函数进行计算、简单的数据管理、创建图表、图表编辑。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功能的使用。要让学生能够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和使用Excel电子数据表格进行数据处理。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 课程编排思想: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拓展型课程内容的编排采用单列的专业领域(如初中的“word”)设计相应的模块结构,任务或活动案例的难度应适当,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三、 工作思路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在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充分发挥速龙多媒体网络教室优势,利用网络考试,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尽量多创造上机时间,发挥特长,制作电脑作品。

在高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七年级的信息技术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现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巧,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感兴趣。但还有部分同学的操作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由于七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些,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信息技术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采用主题活动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推动教学。主题的选择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力求把学习需要和生活需要、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培养、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对数据处理、图像进行处理,并能熟练掌握其技巧。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制作出美妙、自然的图像作品。

在这个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当中,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制定的工作计划,为了更好的配合我校的工作,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为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的应用,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为了工作的有序进行,对本学期的工作我做了以下计划,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方面

1、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为指定学习领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里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从而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具体措施

由于我校软、硬件设备都完全能够满足教育教学要求。在各年级的教学当中,全面学习各板块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内容保持一致,为学生必修内容。

二、德育渗透方面

1、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在学习当中,不要忘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给集体争光添彩;以祖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而自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对软件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个人提高和业务学习方面

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个人提高方面制定如下计划:

1、当今社会的'教育,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用新鲜的血液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在授课的同时,也要认真的进行自学,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

2、在本学期里,认真作好备课、听课等工作,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提高。

3、认真进行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仔细做好笔记。

4、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认真仔细的学习信息技术教学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

5、坚持每周写一篇钢笔字,做好自学笔记,每月写一份手记和案例分析。

6、在课余时间学习刘京海《成功教育》思想、《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并且按学校要求仔细学习网络联盟知识,使自己完成学校规定的过"三关"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7、进一步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上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8、积极学习《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努力成为一名新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者。

四、计算机室管理方面

1、认真执行计算机室管理教师岗位职责。保持计算机室的清洁卫生,进入室内要换鞋。

2、爱护计算机设备,按时进行计算机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发现问题马上上报并维修,不耽误教学工作。

3、把各个微机分配个每个老师,让自行管理,提高了教师使用微机的效率和微机的维护工作。

4、学生上机完毕时,仔细检查机器使用情况,教师检查完毕后才能离开,课后仔细填写计算机室使用记录。

5、下班时,认真检查电路,把所有电源全部关闭后才能离开。认真做好机房管理,做好维护,及时更新系统、杀毒软件,切实保证网络、软件运行的安全。

五、多媒体教师管理方面

1、认真执行多媒体室各种制度法规。合理调度多媒体室的使用情况,不让各个学科在使用时发生冲突。

2、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在上课时不让学生带入各种小食品。课后,认真检查卫生情况。保持室内卫生清洁。

3、多媒体室机器及时做好更新,杀毒,保证各位教师在任何时间使用。

4、每位教师在使用完多媒体教师后,认真做好多媒体室使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耽误以后使用。

以上是本学期我在信息技术学科当中的工作计划,在制定当中还有很多不足和不太周全的地方,自己在工作执行当中应仔细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严格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计划来进行教学工作和全面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及教研室工作意见和全国、省、市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中心,积极应对课程改革。认真落实教学研讨、课改实验、师资培训等三大任务。小学教研工作要把实施新课程当作首要任务,认真抓好课改实验的各个环节,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及基本指法、培养信息素养为目的。初中要进一步课程的正常化开设,加强教材的教学研讨,并结合我市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以掌握汉字录入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高中将继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开展对省会考办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研究,依托学科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等级考试合格率。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努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为此,制定本学科工作计划如下:

一、理论与学习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学习国家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从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过程、评价管理等方面,不断更新理念,拓展视野,改革方法,提高要求,确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课程价值观。通过各种教研活动,使教师了解新课程标准内容,掌握新教材特点,明确新课程教学要求,切实提高全体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业务能力。在各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教师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素质化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实施。加强对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学科评价制度的研究,确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观,鼓励开展学生自我评价、交互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在上年评价草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在三月份作为试行稿下发。

树立典型,努力培养我市的优秀信息技术教师。配合大市03年的信息技术教师评优课活动,开展初评工作,培养第二轮大市级优秀课教师(00年,我市有初中、高中各一人获大市一等奖,小学一人获大市二等奖)。积极推广先进教学经验。为骨干教师搭舞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为广大教师提供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为大市学科带头人条件初步合格的教师联系落实大市公开课,以进一步申报大市级学科带头人。

二、加强教科研过程管理,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要求教师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组织优秀教师如大市获奖教师、百节好课教师等开设专题性的研讨课、示范课、公开课。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逐步形成有我市特色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深入基层学校,主动参与备课组、教研组的活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调研,及时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帮助学校及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科学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尽量缩短他们的成熟期。为我市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积极开展教学观摩,专题讲座,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更多地接受新鲜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提高素质的效果。引导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及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整合型课题研究,以课题为抓手,带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革。

三、爱岗敬业,努力学习,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提升教研活动的品位

⒈认真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努力完成单位布置的各项任务,积极参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调研、检查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对教研网站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丰富有关栏目,使之成为展现吴江教研工作蓬勃发展的一个窗口。

⒉精心组织好各种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效果。使活动不流于形式,使教师能通过活动有所收获。及时地总结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在原小学学科中心组的基础上,针对新的教改要求,调整工作方向,改信息技术学科中心组为信息技术学科教改中心组,并成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改中心组,把骨干教师吸收到中心组中来,让他们起示范作用,以带动全市各校的教改工作的开展。

3.积极稳妥地组织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争取更好成绩;该项赛事,分上半年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

在高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从大城市到城镇乃至农村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八年级的信息技术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现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生源有些来至于周边的一些贫穷乡村小学。根据我乡及周边乡村小学生的情况,在小学阶段学生虽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但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还是一片空白。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对电脑比较熟悉,有的能利用网络查找所需资料,有的会用QQ聊天,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甚至有些学生还没有上过计算机课,针对此情况,计划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生互帮互助的教学方法,每节课给出不同难易程序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有选择性的完成,但至少会完成一个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9课及“综合实践“,每课都设置了一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内容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并由此引出相关的问题,吸引我们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学会应用网络知识,并能熟练掌握其技巧。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5、做一个成品出来:如电子报刊、贺年卡等。

五、教学措施

本学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互帮互助方式和自己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1、教学方法一般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内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操作,学生及时操作练习,期间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反馈矫正,引导学生从模仿到创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精神。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不能教师一人表演唱“独角戏”,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引导下,自我探索、发现,并通过上机体会掌握操作技能。

2、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指导思想,让一些电脑技术比较好的学生帮助电脑技术差的学生进行帮助。重视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互助,指导学生通过教材,达到自学信息技术的目的'体现出集体主义意识。

3、让学生多上机练习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讲授的理论是为学生在实际操作得到运用。。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电子贺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制作“电子贺卡”的软件及网站,会用多种方法制作电子贺卡并会收发电子贺卡。

第二课电子地图:会用电子地图查找需要的信息

第三课:网上银行:主要教会学生能通过电脑在银行申请一个网上银行个人账户,然后体验网上查询、支付、转帐等银行业务。

第四课:电子商务:让学生知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电子商务,足不出户便可以完成买卖交易,非常的方便、快捷。

第五课:网页制作:教会学生会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一个简单的网页。

在后来的课时中,需教会学生网页的美化、网页的链接、网站的上传、网站的评点等。

一、教材内容:

四年级:

(1)文件的简单操作

(2)认识‘画图“软件

(3)学用基本绘图工具

(4)画图的技巧与组合处理

(5)创作画画

五年级:

(1)制作小板报

(2)认识因特网

(3)上网浏览、收集信息

(4)网上搜索、保存信息

(5)使用电子邮件

(6)使用网络开展主题探索学习

(7)认识金山演示

(8)建立演示文档

(9)插入图片、加入背景音乐

(10)动画设置和演示播放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四、五年级学生已经上过半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要加强四、五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10分钟以内。

三、完成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渗透主题活动。

小学阶段的教学,建议适当采用主题活动的方式。主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但主题选择应围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从身边热点问题来确定主题活动,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可以综合其他学科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良好行为习惯。

2、注重培养学生个性,重视合作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要努力达到纲要规定的基本要求,保证全体儿童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发展,这就要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出发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课程,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个别辅导等方式,为一部分具有特殊兴趣与能力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机会。同时,考虑到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防止“搭便车”现象的发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加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了主动参与的热情,提升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3、关注差异,联系生活,合理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较大,对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进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而较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一些与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教学评价,加强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应当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由“学会信息技术”到“会学信息技术”再到“会用信息技术”;应当充分利用课程评价本身的教育功能,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应当充分体现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及其改革的调节功能,指导信息技术教师科学认识课程评价的各项结果,合理地设计和调节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接触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幻灯设计的时间已较长,有较好的基础,可以注重知识的复习巩固和综合性训练,在课程整合、计算机工具论方面加以实践。同时也应注意班级学生的实践水平差距,针对性地培养相应的信息素养。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分为两块应用内容:网络知识应用和综合性课程整合练习

1、网络知识应用着重点在于网上搜索素材能力的培养和网络交流(电子邮件)应用能力的形成,如web收发、申请、加入新闻组讨论等。使学生掌握信息工具主动学会学习。

2.课程整合练习,结合生活实际,渗透其它课程,如语文、科学、思品等知识,借助已学的word、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来表达学生的研究成果,使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因特网查询资料的能力;

2、利用网络交流沟通、讨论的能力(Email、新闻组)。

3、通过实践形成学生的计算机工具论观点,使用计算机综合性地解决有关问题。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合作性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以教师示范操作,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评析反馈的方法开展教学。

2、运用多媒体教学,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发挥学校网络的作用。

4、采用新课程思维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注重利用机会,开展学生的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人文思想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的教学以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南,巩固深化“现代技术示范校”评估成果,建设数字化校园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本着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为目的,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意识、技术及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为总目标。

1、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技能性、实践性强,知识专业且深奥。根据大纲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培养兴趣。

2、课时规划: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

3、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4、教学过程中既育人也要提高自己。

5、进一步发展、完善学校网站。

6、组织开展好信息技术兴趣小组。

二、学情分析

全校在三至六年级25个教学班分别开设信息技术课,三至六年级分别有7、6、5、7个教学班,五六年级每周信息是12节。五六年级各班约有60名学生,其中优秀生约有5人,中等生约有40人,学困生约有15人,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中等生多且有偏科现象,学困生在学习上懒、散、不爱动手、不爱动脑。学困生差因分析:学困生的学习目的性不明确,上课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对一定要求掌握的信息技术概念及操作要领不加强巩固,对信息技术开始有些兴趣,以后兴趣越来越淡,不知任何知识要想学好都要付出辛勤与汗水。五六年级中已发现有部分学生有网游、聊天的倾向、苗头。

三、目标与措施(本学期准备达到什么目标)

1、总目标概述: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面向小学教材,一帆分析:电脑的认识、电脑系统的初步了解、鼠标的使用、WINDOWS画图软件的认识;继续熟练鼠标的操作、WINDOWS画图软件的各种工具的应用、用WINDOS画图软件画一副完整的画;文字的输入、输入法的教学、给予学生题目写出一段话然后打印到电脑文字软件里面并学会打开文件和保存文件。要求学生学期末用文字软件制作电子手抄报;继续熟悉文字的.输入,加快输入速度。学会使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幻灯片制作;学会FLASH动画制作基础;学会使用FRONTPAGE软件进行网页制作。

(2)过程与方法

面向小学教材,一帆分析: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面向小学教材,一帆分析: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2、教师达到什么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发展自己。不断学习与提高自身的IT水平,以适应IT发展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一、指导思想

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继续巩固和加深对word的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word,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

1、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比较高,在四年级和五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性的操作技能,但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高有低,掌握水平参差不齐,这对统一教学不利,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设计与各种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另外由于教学设备不足,学生上机操作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可能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2、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共有18课,分别是:实用的资源与工具、网络交流、电子邮箱的申请和使用、word的基本操作、发送电子贺卡、文字的美化、文字的编辑等等,教材特点: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不强求掌握知识与操作技能;

以活动为重心,通过活动,体验、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活动过程是学生尝试、实践的动手过程;

动手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3、个人教研

1、以学科整合为平台,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其他学科学习;

2、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三、教学教研目标

1、了解汉字的演变历史,印刷技术的发展;了解汉字的编码及输入法;

2、认识几种输入输出设备;

3、了解常用的'字处理软件及字处理软件的发展过程;

4、通过浏览字处理软件的电子作品,感受字处理软件的制作魅力。

5、掌握打开Word文档的方法,并且会统计文档字数。会在Word软件中改变显示比例。

6、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

学会显示和隐藏工具栏;

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

7、掌握在Word中修饰文字,美化文档的方法。

8、掌握在Word中插入表格、绘制表格的方法。

9、掌握在Word中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方法,能编辑图文并茂的文档。

10、学习设置页面的方法,能自主完成或是在同学的帮助下制作精美的电子文档,版面设计合理、美观。

11、在计算机操作中注意正确方法的指导,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12、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个人教研目标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重难点电子邮箱的申请和使用、word的基本操作、发送电子贺卡、文字的美化、文字的编辑。

四、方法措施

1、教学工作措施,认真备课:力争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

3、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4、认真组织辅导: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个人教研学习措施,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20xx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知识”和“趣味”有机地联合在一起,成了“每个”信息技术老师的“难题”。下面,我就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信息技术课的几种趣味教学方法:

一、利用游戏激趣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参于活动,因为游戏最能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快乐,许多游戏都具有戏剧性、角色性,这正好满足了学生爱说、爱动,喜欢表现的心理特征,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而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在上课时往往是坐不住的的,对于一些单调的练习会有一些厌烦,为了避免这些内容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便把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比如,在教学“键盘操作”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每节课都要对照标准键盘图进行练习,学生必然会学而无味,于是我就利用FLASH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打地鼠、警察抓小偷、青蛙过河、吃苹果等游戏,通过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在玩游戏地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使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又能让学生有一个轻松和谐的'娱乐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利用课堂竞赛激趣

心理学家认为:竞赛是激励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最有效手段。根据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全教学内容,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享受,从而巩固学习效果。比如,在练习“打字”时,我将学生分成ABCDE五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规定的内容,比赛哪组的速度最快。在学习“画图”时软件时,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我是校园小画手”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的电脑绘画能力,这些竞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提高了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三、利用演示激趣

根据学生的好奇特点,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我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认识powepint”时,我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播放几种比较有意思的powepint文件,像“刻舟求剑、拔苗助长”等故事,让学生通过演示,把powepint的功能,作用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而通过演示这些小故事,激发了学生powepint的兴趣,使学生的好奇心理转化为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

四、利用绘画激趣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电脑,对电脑有很大的新鲜感和兴趣,他们对于键盘上的字母认识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就先从图画开始教学,因为现在的小学生对于画画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金山画王》软件地学习,使学生在不断地练习中,不仅知道了各个工具的简单使用,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鼠标的简单操作,我并不要求学生将画画得多漂亮,只要他们能够去画,我都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五、利用影片激趣

课题能否成功的引入,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效果,在教学中每节课我都力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比如,在“挖地雷”一课中,我先给学生播放《地雷战》短片,让学生了解地雷,告诉学生红军战士当时就是通过地雷战而取得了胜利,那时候红军战士是埋地雷。今天,我们挖地雷,让学生把以前敌人埋下的地雷给挖出来。

通过影片的导入,让学生对今天的内容有了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地兴趣。

总之,教师要把自己摆在教学设计者的位置上,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增加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能使学生真正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91、194、196三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二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八年级第2册,本教材的设计考虑到零起点学生的特征,注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内容包括:平面素材加工与集成,音视频素材的加工,认识网络及网页制作。

其中“认识网络及网页制作”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知识点: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加工处理、简单平面设计、声音的采集和编辑、影像的简单编辑、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信息安全及网页制作。重难点:网页制作。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如何采集、加工平面素材,并进行简单的平面设计。

2、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初步学会辨别网页的布局元素,综合运用网站和网页的制作技巧,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站。

6、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1-09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01-20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06-09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04-30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06-09

信息技术七年级教学反思06-13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总结12-22

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计划01-24

七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组教学的工作计划06-27

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范文07-0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5篇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1、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WINDOWS操作技能。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3、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学习网络知识和上网操作。

(二)教学(训练)要求:

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第了解、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以及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等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3、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三、班级情况分析:

六(1)班:该班现有学生46人,该班整体情况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六(2)班:该班现有学生46人,该班整体情况稍差,主要是上课时学生兴趣不高,导致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不够,极个别的学生自制能力差,但全班的学习风气还是很好的。

四、教法设想和措施:

1、设想: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以及FrontPage"等为学习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措施:

A、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B、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C、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

D、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第掌握所学的知识。

E、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F、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G、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世纪,信息技术将成为更新最频繁、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为此,从小学好计算机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使每个小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的知识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共分三册,六年级学习第三册。今学期学习第三册下。本册分为三个单元:神奇的LOGO王国;算法思想初步;信息技术的初步。

二、教学目标和任务

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操作能力:

(1)学习一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习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习怎样利用计算机辅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

2、思维能力:利用常用的一些操作软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

3、想象能力:根据画图过程想象图画的样式等。

4、创造能力: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创造出优美的图画,优美的音乐等。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活泼开朗,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两个班整体学习风气欠浓厚,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但大部分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上课积极动脑,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勇于发言,勤学好问,是班里的学习标兵。

从以前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积极动脑动手,掌握了许多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本学期要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之上,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用电脑使用的技巧,掌握LOGO和算法思想的一些基本操作。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微机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

2、采取边讲解,边上机实践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对于学生操作中的故障,教会学生处理的方法。

4、加强备课,特别是上机课的备课与准备工作。

5、发挥更多的自然优势搞好教学。

6、发挥学生的好动性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机。

7、利用优生指导差生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

走进LOGO王国

省时省力来画图

美妙的万花筒世界

10-12

奇妙有趣的新本领

13-15

大小图形轻松画

16-18

美妙动听的LOGO音乐

19-21

算法的概念

算法的实现

五彩的信息世界

什么是信息技术

10-12

身边的信息技术

13-15

信息安全与信息道德

16-19

六、教研专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教学工作: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注意灵活多样,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积极主动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教法。采用学生作品方式进行评价,学生作品可以一人完成(小作品一般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人组成小组完成。对有特点的作品给予关注和表扬,成绩可以同学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积极推行intel未来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于不同年级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分别如下:

三年级绘画模块:

(1)图形的制作。

(2)图形的着色。

(3)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

四年级word排版模块:

(1)教师给出一篇文章,能够按要求排版。

(2)会应用插入功能插入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表格等对象。

(3)能够灵活应用画图软件中的工具箱进行绘画。

(4)根据学过的知识画一幅自己的作品。

五年级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

(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

(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

六年级网页制作模块:

(1)按照教师的要求能够用dreamweavermx建立新站点。

(2)设计学生的个人网站(主要是主页设计)。

(3)设计过程中必须应用文本插入、图片插入、动画插入、表格插入、表单插入。

(4)能够利用网络空间上传自己的'网站。

七年级认识计算机模块:

(1)走进信息世界。

(2)神奇的计算机。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年级excel和网页制作模块:

(1)数据的输入。

(2)编辑公式计算。

(3)创建图标。

(4)网站制作基础。

(5)输入学校简介。

(6)插入表格和图片。

2、学校及区教学资源库利用及推广工作

3、学校各室电脑设备的维护检查工作:

本着随叫随到的原则尽力解决老师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论学习,以加深自己的业务能力。

4、课件制作工作:

按照学校要求,对于上市级公开课的教师其课件尽力配合完成制作,并坚持把其放在首位来做。

5、各重大活动摄影摄像活动:

努力做到学校的各项重大活动的跟踪,拍好、编好每一项活动,做好资料的完整保存,同时园网站的更新提供最完整的资料。

6、局域网维护工作:

加强win20xx方面知识的学习,探索充分利用校园网资源的更好办法,同时加强同二中的联系,以使我校的网络能够正常运作。

7、学校网站工作:

尽力充实学校网站的内容,尽可能把学校发生的最新资讯发布上去。

8、尽力为跨越式课题组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

本学期我担任小学三至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工作。工作任务繁多,为有效地进行信息学的教育教学工作,维护管理好全校的电脑,保证校园网的正常使用,特做如下计划安排:

一、认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

信息课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但它的地位却越来越重要。对学生来说,它虽不是主科,但却胜似主科。在当今社会,计算机的应用是如此广泛,学不好计算机,等于是新文盲。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科的教师来说,肩上的任务是非常重的。所以,本学期,我将尽力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上好每一节课。这是我们的第一任务。

二、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方法

作为一门新学科,信息技术发展又是如此之快,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别说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教研资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从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三、积极培训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能力。

我校大部分教师已通过河北省职称计算机考试,很多老师已会自己制作多媒课件,计算机应用水平整体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有部分老年教师计算机水平还未达标,另外,本学期新进来很多刚毕业的老师,这些教师因未经过系统培训,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还欠缺经验。所以本学期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进行教师计算机水平的培训工作。这是我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

四、协助做好校园网站的改版工作。

学校校园网站第一版的设计获得了广泛的赞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第一版的设计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为此,我们计划在本学期对校园网站进行改版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做好全校电脑的硬件维护

学校计算机的数量已近100台,维护工作也增大很多。特别是学生机房和电子备课室,因上机任务繁重,电脑出现较多问题。但身为全校电脑的主要维护管理人之一,我会尽职尽现,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教学及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配合学校其他教师和部门,认真完成好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以上几点是本人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我将严格按照计划中所述做好各项工作。若有遗漏及不对的地方,望各位领导和同事指正。

一、指导思想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九年义务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在全体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上具有重大使命.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以信息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展开课程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一个学生获取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经历,行使信息技术受教育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信息技术课程还必须从基础教育的特性出发,为打造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走向学习化社会,实现个性化发展的人生平台,进而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上机实习对学习计算机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是无法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学了也记不住.以"实例操作"展开教学内容,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加强上机操作,能够边讲边练,方便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当然,由于我校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村,上机的机会很少,我在注重上机的同时,也要对书本中的重要概念做加强讲解。

三、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跳出学科本位,从教育的高处来看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变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学习活动因此,我觉得可以应用以下教学方法:

1.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特殊媒体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在班级组织形式下的教学,对于基本操作的教学显然不能用"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只能采用广播方式,把操作步骤,过程展示给学生,学生依此为模仿的对象,进行初步操作的模仿,从而达到基本操作的入门.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从教师的角度说,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任务驱动教学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任务设计,任务布置,学生自主探求任务的完成,任务完成评估.

五、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并且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并不大,导致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六具体工作:

1.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灵活制定学习内容,上课以实践为主,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加大课堂管理力度,教育学生严格按照上机守则操作.

3.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变的既生动有趣有联系实际,以提高教学效果.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工作.

四年级的信息技术:

1、学习操作系统Windows XP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包括:窗口知识,文件的管理,认识键盘的按键,掌握正确的打字指法。

2、掌握上网浏览网页的操作,学会下载文字和图片。

3、学会使用Word进行简单的排版文章。

五年级的信息技术:

学习制作电脑小报,熟练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技巧,提高软件的操作水平。

四年级体育:

1、学习《希望风帆》广播体操,做到动作到位,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学习立定跳远、助跑跳远。

3、学习投垒球、篮球。

4、学习跳高。

三年级的'科学:

1、教会学生如何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知道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认识植物的品种,学会如何观察植物的外表,以及学会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3、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4、了解大米的种类和米饭、淀粉的知识。

一、指导思想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学科特点,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尝试,多思考,多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键盘的使用方法、文件的管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学困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信息与计算机,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机的基本知识,第二单元键盘输入法,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熟悉键盘的操作与使用方法。第三单元管理好自己的文件,主是是让学生掌握文件的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

①、基础知识的掌握。

②、各种基本概念、操作的掌握。

③、实践训练、操作的有机、灵活运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刚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通过各种途径的了解,一部分学生对电脑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操作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家里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本学期将针对实际情况将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

五、评价工作安排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评价方法: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教学评价,做到评价全面化。评价方法主要有: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优秀表现记录,任务完成情况等。

评价时机:评价要做到全程化。它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做到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评价主体:评价要实现多元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师评、家长评等相结合。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

六、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为使学生能比较熟练了解、掌握键盘与文件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上机操作为主,采用任务驱动的等多种教学方法。

1、多动手实践,掌握基本的技能与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应用知识,形成能力,通过上机实践,课后作业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再现式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七、教学措施与方法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尽量加大学生上机操作力度,做到熟练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双基考核,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2、注重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组织相应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兴趣。

5、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注重辅差、培优、提中对于优秀生可以适当学一些课外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对于学困生在课上、课后给予更多关心、帮助和指导。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八、个人业务学习

a)大量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b)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c)积极听课并做好记录

d)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中业务学习,并做好记录。

九、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本学期的第十五周:打字比赛

通过开展这样一次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对键盘的熟练程度。

1、赛前准备:准备好比赛用的相关资料。

2、比赛过程:学生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比赛。

3、比赛总结:作品评奖。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积极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1。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明确“服务、指导、创新”的工作职责,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平时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结合学校制定的'器材借还及其他相关业务考核制度,及时记载,积累数据。

2。要把信息中心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所有成员要在学习的氛围中,一起探索,共同成长。具体措施:加强制度要求,每两周有两节课的固定时间用来学习、研讨,地点设在机房。内容有flash制作、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等。

(二)极开展教学研讨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再次集中交流—形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3。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积极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三)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为节约维修成本,对电脑和常见故障,我们将主要通过集中采购电脑配件备用的办法自行维修解决。

2。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通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时收集好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内容。

(四)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1。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2。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

3。组织校本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前期制定计划,作好准备,培训中注意讲练结合,及时作好考勤记录。

4。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与考核。在强调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对部分水平超常的学生要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技能竞赛中力争有所突破。设立中年级学生整班参与的校级键盘输入竞赛,三年级英文输入,四年级中文输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的途径进行。

一、基本要求

作为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应以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为背景,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最新应用融于一体,使之既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理论,又吸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益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体现操作性、实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内容

根据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情况,四年级小学信息技术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利用word软件的进一步介绍,使学生能够每天完成一份电子日记。

2、在word中实现图文混排。

3、利用word 制作电子报。

4、学会在word中制作表格。

三、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年级的逐渐升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对于计算机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可以适当融汇于课堂中,以便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此外他们现在处于小学中高级阶段,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引导方式等方面需要谨慎,加强师生关系的'调控,严格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可喜的是这些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且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上也有所提高,因此他们的接受知识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四、教学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时采用放教学录相, 通过演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知识。

3、加强教师业务知识和上机能力的培训。

一、本班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学习计算机已有一定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欠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待继续加强。

3、学生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知识还是很有兴趣的,所以能够自觉主动的去探索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授后,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班中优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扎实,对于windows的基本操作比较熟练,所以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比较快,这部分学生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在上机操作中可以帮助指导其他的同学,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5、班中后进生情况。

年级中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主要是由于上课爱讲话,不认真听课所致,这部分学生同时也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要耐心引导,以达到改掉不良习惯的目的。

二、本学科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四年级上册,主要是“画图”软件的学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课走进电脑画室,让学生认识“画图”软件,掌握基本的操作;第二~第八课主要是通过画不同的图画来学习画图软件中各种画图工具及菜单命令的使用;第九~第十课是学生创作,学生可以利用掌握的画图工具自由创作,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画图”软件,熟悉“画图”软件界面,掌握各种画图工具的使用,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自主创作。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质量目标: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认真学习其他学科以及本学科其他优秀老师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具体措施,面向全体学生,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抓好中上生,促进后进生提高,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逐步提高。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纲,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开学初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首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

其次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探讨学习,总结得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使学生为将来继续学习计算机知识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状况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任九年级的信息技术课,共有学生81人。透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已经有了必须的了解,但是不排除有小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甚至有个别学生基础仍然很差。另外,所任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一,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学生动手操作潜力较差,学习兴趣不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海南出版社的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编写组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共分两册,每册又分上下两部分。本学期将完成第二册上部分的教学任务。

本教材共分三章:第一章用好多媒体计算机;第二章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第三章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其中,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章节资料为本学期重点资料。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2、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特性,更有效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合法安全地配备自己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

3、让学生掌握获取日常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的一般方法,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使得获取来的原始素材能够满足使用的要求;

4、让学生懂得如何使用多媒体集成软件PowerPoint进行创作;

5、让学生明白应负职责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职责意识;

6、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

三、具体的措施和做法

1、信息技术课是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和学习的一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程。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要具有不同的教学模式。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由于我是一名新教师,在教学某些方面仍有欠缺,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的过程中,务必认真钻研教材,将所有涉及的知识点吃透,并且多向有经验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另外,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主要的职责不是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的进行学习。课堂上教师就应以尽量简短精练的语言讲解每节课堂的知识点,然后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知识技能掌握不好的学生进行指导,对多数学生都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重点解决。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要将任务分解为基础、提高与扩展三个层次,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做基础任务,学有余力的同学做提高甚至扩展任务,做到因人而异,与学生的理解潜力相吻合。最后,信息技术课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怎样操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潜力以及活用信息技术等潜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贯穿这些信息。例如在讲述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这一章,不仅仅要跟学生讲清楚怎样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等知识

点,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怎样的演示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

2、选拔对计算机有特长和爱好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培养不同兴趣的学生,并且挑选和辅导学生参加电信杯网上Flash动画设计大赛等省市级比赛。

一、教材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教材的主要内容是Word文本处理及编辑排版,也结合了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技能及网页浏览和资料下载的相关技能,整册内容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第一单元:我的作文集

主要侧重于Word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主要解决单纯的文字处理,即文本的修改及文本格式的设置,教材中设计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任务,如修改作文、美化作文等,让学生在自己相对熟悉的情境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第二单元:飞鸽传书

主要侧重于电子邮件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整合了Word二维规则表格的制作与设置,教材中通过朋友之间互送祝福、互送精美照片、制作名片和互送名片、制作通讯录等有趣的活动将以上的各部分内容有机的组合起来。

第三单元:小小编辑

主要侧重于文本排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通过赞西湖、话美食、访宝岛等有意义的活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排版的知识与技能,本单元的内容更能体现出综合性。本单元中又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第10、11课利用已有的信息完成艺术字和图片的相关操作,第12、13课利用已有的信息完成图文混合编排,先由学生上网检索和下载有关宝岛的相关信息,然后综合运用Word所学知识编排小报。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word的编辑、排版等的基础知识,并能针对相关的练习进行上机操作,进而以点带面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做到学以致用。

2、学生能通过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能够利用word完成一份比较完整的小报。

3、使用网络收发电子邮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及增强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任务的设置,知道应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通过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完成电子作文、名片、表格等的制作。

2、通过web邮箱的申请、使用,培养学生网络学习活动的意识、习惯。

3、通过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学习应用word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制作一份完整的电脑小报。

4、让学生运用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等知识来研究身边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信息技术,形成初步的.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五、提优补差措施

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在课堂上有意识给学生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可以充分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或两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携着“爱心、信心、细心和耐心”去做将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生,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扎实基础,协助教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信息素养。

具体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差教案,努力做好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2、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3、对班级的学生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

4、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5、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6、对自己班级的优等生与后进生的确定要谨慎,特别是潜力较大的学生,应安排重点辅导。

7、认真确定辅导对象,坚持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对每次辅导的内容要做好记录。

8、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9、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10、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11、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

12、作业练习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提优补差。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进取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1、明确人员分工,加强日常管理。明确“服务、指导、创新”的工作职责,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协作意识、奉献意识、研究意识和成果意识。平时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结合学校制定的器材借还及其他相关业务考核制度,及时记载,积累数据。

2、要把信息中心建设成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所有成员要在学习的氛围中,一齐探索,共同成长。具体措施:加强制度要求,每两周有两节课的固定时间用来学习、研讨,地点设在机房。资料有flash制作、网络管理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等。

(二)极开展教学研讨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的重心要放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我们必须注重在研讨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研讨的质量。在“备课-听课-口头评议-书面评议-再次集中交流-构成总结性的反思材料”这一系列实践和反思的环节中,促进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2、组织学习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论,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担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

3、配合学校开展的各级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参与“整合”研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三)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1、加强学校电脑的管理。为节俭维修成本,对电脑和常见故障,我们将主要经过集中采购电脑配件备用的办法自行维修解决。

2、继续建设好教学资源库。经过培训,引导广大教师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时收集好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很多素材资源,并以教材体系进行编目。具体征集措施: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研组长收集组内成员平时教学中制作的教案、课件等相关拓展性材料的.基础上,由信息中心协助整理、上传,期末进行评比、考核。继续对现有的已购置和下载的部分资源进行整理编目,扩充校本资源库资料。

(四)严格师生培训与考核

1、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

2、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竞赛。

3、组织校本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前期制定计划,作好准备,培训中注意讲练结合,及时作好考勤记录。

4、加强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训练与考核。在强调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对部分水平超常的学生要加强训练,在今后的技能竞赛中力争有所突破。设立中年级学生整班参与的校级键盘输入竞赛,三年级英文输入,四年级中文输入,主要利用信息技术课的途径进行。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本校六年级,六年级有两个教学班。通过上期的学习,学生对WORD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使用的是“海南三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内容是全新的。内容包括:图片的采集与处理,声音视频的'采集,幻灯片的制作。

幻灯片的制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另外就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增添了WORD文字编辑排版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4、学会用WORD进行文字编辑排版。

5、通过教学,使学生

了解多媒体素材的多种采集方法与处理方法。

五、教学措施:

本期采取课堂学生自学、教师理论授课、学生上机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上机操作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

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讲解新学期计划及安排、编位置,上机操作要求

第二课时指法练习、巩固以前所学

第三课时图片的采集与处理

第四课时视频的采集和处理

第五课时录音和频制作

第六课时制作音乐机册

第七课时感受电子幻灯片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共八个班,据了解,个别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同时,学生都还是小孩子,心态好玩,自我控制能力比较低,所以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08-1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07-20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计划01-2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个人工作计划11-24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计划03-2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1-17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2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1-08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热】06-0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荐】06-09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由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麦奥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投产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十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五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十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解读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