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29 14:53:08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五年级优秀作文

今天给各位分享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五年级优秀作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耳边传来售票员叔叔的声音:“哪位年轻人少坐一会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五年级优秀作文

2、小学生歇后语大全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泥菩萨过河范文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五年级优秀作文(共12篇)由网友“jtxsmsh88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五年级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五年级优秀作文

  在一个万里晴空的日子,两个泥菩萨便一致决定去后面的森林一起散散步,顺便为主人带回来一些树枝当柴用。

  来到后面森林后,第一个泥菩萨看了看阴沉沉的天色,说道:“天已经阴了,咱们赶紧回家吧,别一会儿下起滂沱大雨,我们都会变成一坨烂泥巴,走吧!”

  “怕什么!”第二个泥菩萨一边拿树枝编花环一边说:“不急,不急,等下起来再走吧!”

  说着一阵倾盆大雨向他们“泼”来,他们各个打起伞,拿上“战利品”树枝回家。路上,一个大大的'水坑里积满了刚刚下的雨水,它们犯难了。

  “真应该早点走呀,你也真是的,一张臭乌鸦嘴!”第二个泥菩萨气冲冲地说道。

  顿时,第一个泥菩萨说:“这样吧,我们用长长的树枝当做桥,搭好后走过去。”

  另一个泥菩萨不乐意了:“为什么?浪费树枝,也很危险呢!”

  第一个泥菩萨不管了,很顺利就走过去了。另一个正犹豫时,树枝断了,它只好沾着水跑了过去,它渐渐地,泥一点一点溶化成液态,过了水坑后,它一看,自己已经变成了一摊烂泥巴,真是悔不当初。

  这真是“泥菩萨后过河——自身难保”呀!

  贫困山区的儿童:

  大家好!

  我是XX小学X(X)班的一名学生,名叫XXX。今天在电视上看到你瘦弱的身影,看到你无助的眼神。你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非常困难的家庭里,经常吃不饱穿不饱,但是很想上学,渴望学习一些梦想中的知识。

  看看你的学校!破旧的房子,堆满泥巴的桌子,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大小不一的破板凳,没有灯,没有书,甚至没有粉笔!这一切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的同学在作业本上写了很多单词,用橡皮擦擦掉再用;有的学生的笔有手指那么长,舍不得扔掉;有的学生书包是妈妈用一些旧布头缝的;有的学生过了几个学期下来,书还是像新的一样,书的边角完全没有卷起来;一些学生.你还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学习,有的同学成绩出奇的好!我们真的很佩服你的学习精神。

  再看看我们。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漂亮的书,崭新的铅笔盒,不同功能的钢笔,五颜六色的书包……我们很多同学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里整天围着我们转,可我们还在幸福当中,不好好学习,整天想着玩,老是惹大人生气。

  通过我们的“手拉手”活动,我们真的可以感受到,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一个人有难,大家都要帮帮忙。我们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停止感到孤独,让他们感到温暖。也许我们捐的东西微不足道。但不管是什么,可能是书包,也可能是铅笔。也许是一本小书,也许是一件干净的运动衫;可能是时间积累的硬币.但在爱情天平上,他们永远是平等的。我相信,当你收到我们的小礼物时,你会感到温暖,有无限的快乐。

  我们都是祖国的花朵,一定要向你们学习,长大后更好的建设祖国,让祖国有更美好的明天!希望与您携手共进!

  世界名人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诗使人灵动;数学使人精细;自然历史使人深刻;理论的学习使人庄重;花言巧语和逻辑让人口齿伶俐。”这许多含义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开卷有益。

  什么对开卷有益?开卷有益,也就是说读书有益。为什么读书好?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认识理性的途径。读书可以拓宽知识面,增长智慧,把事情说清楚。

  苏联著名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誉为“宇宙之父”,从事星际航行理论研究。少年时因猩红热并发症被赶出学校。后来他天天去莫斯科图书馆自学。有一次他参加中学教师考试,人们对他的数学能力感到惊讶。校长问他:“你的老师是谁?”齐奥尔科夫斯基笑着回答:“书是我的老师!”

  读书使人进步。三国吕蒙最能证明这一点。吕蒙很小的时候就没有机会学习,但是经过多次战斗,他被提升为一名郎中。有一次王武对孙权说:“你现在当家,你要好好学习,好好进步。”吕蒙听了孙权的建议,努力学习,进步很快。所以当他遇到鲁肃的时候,鲁肃感慨地说:“过了三天,你们互相看看,就不是吴下的。”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从翻开他的书中获益匪浅。他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和哲学,因此在后来的革命活动中能有两次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他写了(《资本论》),看了自己收藏的一千多本书,去大英博物馆三室看书。

  以上例子足以说明“开卷有益”。但一定要选择学习,否则,不仅没用,反而有害。

  我们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我们必须多读书。而且,现在是知识经济社会。没有知识,社会就不能发展,国家就不能富强。

  同学们,看书!它会带给你无尽的知识和快乐!

  夏天中午的太阳,如同在太空中熊熊燃烧的一团火焰,有时就连它自己都感觉到炎热,想躲进云朵里寻求荫凉。但更多的时候是在那里豪迈地燃烧起来,变得通亮发烫了。

  白杨叶子和南瓜藤都被太阳晒得往下垂,好像一群干了错事的孩子低着头站在教师面前。可橘子树完全两样了,阳光月强烈,它就越精神抖擞,像一个奥运会冠军那样矜持得意。

  池塘里的水,却似乎进入了梦境,宁静安闲,正像在做一个清澈透明的梦,它梦见池塘四周的花草树木也进入了梦乡,梦见池塘岸边的人总是忙着,总是在寻求什么??

  啊!炎热的夏天的正午,滚烫的阳光,滚烫的景色,滚烫的梦,连同整个人都是滚烫滚烫的!

  古谚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可见,笑在我们的生活中多么重要啊!笑,有若干种。然而在我看来,最好的笑,莫过于微笑。

  自信的微笑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而微笑,又是自信最好的表达方式。考试前,从嘴角流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不仅会使自己信心百倍,正常发挥,更能给对手莫大的压力,促使对方积极向上。

  鼓励的微笑

  人与人之间是充满爱的。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而给别人最大的帮助,则是精神上的关心和鼓励。一次鼓励的微笑,可以让别人重获力量,战胜困难。同时,你也会收获帮助别人的快乐。

  乐观的微笑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一些艰难险阻。但是,只要你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总会有成功的那一刻。所以说,微笑是你黑暗中的一丝曙光。

  微笑吧,它是友善之门的钥匙,他是心灵的花朵。微笑吧,它是最好的种子,将它播种在你的脸庞,它会开放在你的心头上。

  我的手,滑过坚硬、冰冷的镜子。

  我细细打量着镜子里的那个人,熟悉而有陌生。我看着她,她也看着我,她说,她的名字也叫我。

  就这么,我遇见了我。

  我静静的听,她呢喃着曾经的歌。渐渐想起所有散落的回忆,也开始慢慢忘记所有纠结的伤痛。只是,无法释怀的,那些空白的画、单人沙发以及还未说出的对白。

  我发现,我的眼睛里还有一个我。我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想要抚摩她的脸。触上去,依然是冰凉一片,细腻的质感中透出寒意。

  有人说,最让人恐惧的是自己。

  我惊慌于这些华丽的假象,闭上眼睛,等待阳光洒进房间的片刻光明。

  或许,我还是忽略了,不曾在意却又悄悄侵袭着我的寂寞。冷漠的表情让它在我黑暗的天空里肆意横行。

  有没有星星点点的火光,可以带给我些微弱的温暖。

  直到,我以为我不再是一个人。

  直到,遗忘眼里渗满的泪水。

  直到,下个季节,阳光遇见我

  家,是一个很温馨的字眼。我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在这个爸爸妈妈关爱的家中,过着快乐幸福的七彩生活。

  每个人在各自的家庭中,有着不同的家庭生活经历。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犹如万花筒般绚丽多彩。在我的家里,由慈祥的妈妈、严厉的爸爸、顽皮淘气的弟弟、还有我组成的。我家 虽然不是太大,可内容却不少。各种生活用品和娱乐工具都一应俱全,它们和幸福一起充满了我家的每一个角落。在家里,每天都能听到爸爸的笑声、妈妈的音乐声、弟弟的吵闹声、还有我的读书声。

  我爱我的家,它能给我一种温暖的感觉,能让我充满自信,不怕困难,从失败中振作起来。在家中,父母亲犹如我最要好的朋友,每天都说说笑笑地过日子。哪怕是在回家的路上多么的悲伤,只要 一踏进家门,我的心就会变得十分轻松。

  在整间屋子里,我最喜爱的就是我的房间。房间里的壁纸为墨绿色,有一张书桌、一张床、一个书柜,一台电脑……房间虽然不大,但我却深爱得很。我每天在书桌上写作业,在床上睡觉。有时候累 了,就坐在电脑前听听音乐放松放松,让学习多时的大脑轻松下来。如果有空的时候就翻翻书柜的书。房间里的每一物品都是陪伴着我的喜、怒、哀、乐。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闪烁着幸福之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就能够找到幸福,让我们珍惜这个既和睦、温馨、幸福又充满欢乐的小家庭吧。我爱我家。

  秋天到了,这是一个黄金的季节,农民伯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丰收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橘子也成熟了。

  橘子圆圆的,像一个小小的皮球,它的皮摸起来比釉子要光滑的多,颜色是绿中带黄,让人看起来有一种新鲜感,很油亮,橘子上面还有一个叶柄,活像一个小人儿,拿着一把战刀,绿油油的,我知道了这肯定是刚从橘子树上摘下来的,橘子的外衣上还有许多细小的针孔。

  轻轻的剥开它的外衣,顿时一股刺鼻的清香飘进了我的鼻子。我继续剥,皮现在已经被我完全剥开,我发现了橘子的皮里有许多白色的纹路,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花,橘肉也完全露了出来,橘肉上紧紧贴着白色的丝网,它们像一张大网保护着橘肉。闻着这些橘肉,我的口水已经像瀑布一样流了下来,橘黄色的橘肉像灯笼一样,一瓣瓣小船似的橘肉紧紧地围在一起。我仔细数了一数,有的橘肉有十一瓣,有的有十二瓣,全部都合拢在一起像个团结的兄弟,打开一瓣橘肉,橘水立刻溅到了我的眼睛、身上,显得水盈盈的,我忍不住咬了它一口,橘水跑进了我的.嘴里,流入我的心里,凉丝丝的,甜甜酸酸,味道好极了。

  据说,橘子还有其他用途呢!它的皮是做月饼的最佳原料,皮晒干后还可以做中药,还能用来做糖,里面丝网状的东西可是润肺的好中药。

  小小的橘子虽然不起眼,但医学价值还真大。

  我喜欢我的家乡,喜欢这座十一年来我从来没有离开过的城市。

  我喜欢这里的晴天。每天清晨,太阳早早地出来,毫不吝啬地将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空气里满是干爽的味道,微风拂过,树下洒满了跳动的阳光金币。无论是走在街上还是呆在屋子里,心情总像阳光一样灿烂。

  我喜欢这里的雪天。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映幻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我喜欢这里的烟火。我不知道还有哪座城市会像这里一样如此频繁地放烟火。在天刚麻麻亮的清晨,在晚霞满天的傍晚,在寂静无人的深夜。那一朵朵绚烂却又转瞬即逝的开在空中的花呀,时常让我产生了奇异的幻觉。

  我喜欢这里的每一棵树。政府大院里的“左公榆”,学校操场边的“四君子树”,玉泽湖畔的柳树,我都喜欢。我喜欢它们发芽时的悄无声息,我喜欢它们萌发时的丝丝凉意,我喜欢它们落叶时的不离不弃。

  我喜欢这里各式各样的路灯,我喜欢路灯下宽阔的马路,我喜欢马路上疾驰的小汽车,我喜欢傍晚天边的晚霞和晚上闪烁的.小星星,我喜欢……

  我喜欢这座城市,我还喜欢这座城市里我喜欢的人。

  秋来了,大自然有了跟夏季不一样的变化。

  秋,好似一个害羞的姑娘,悄悄地来到果园。看!橘子黄澄澄的像一个个刚亮起的红灯笼,让人看着就想吃。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枝头上像素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挂在枝头上,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果农伯伯也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他一定在想:自己终于得到了回报。

  在碧空如洗的高空上一群群大雁在远航。哦!秋天来了,大雁准备到温暖的南方。准备明年春天再回家。

  哦!菊花开出了各种各样的花朵,看,这朵像一只白孔雀正在舒展它美丽的羽毛,让人眼花暸乱。看,这朵花儿像姑娘手中的绣球美丽面又文雅。

  哦!秋天 ,大自然里的变化就像长白山的瀑布说也说不尽,讲也讲不完。

  一个人,走在海边,微风轻抚着脸颊。回首,一排脚印深深地印在了沙滩上……

  喜欢观看大海的舞蹈,喜欢倾听大海的歌声,喜欢体会大海的孤独……

  金灿灿的沙滩,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美丽,远处有两三个还在在拾贝壳,他们欢快地跳着、跑着,每当看到美丽的贝壳时,就如发现了新大陆,几个人总抢不停,有时几个人会静静地看着那枚贝壳,很久很久……

  这是,沙滩上的脚印,印满了无数的快乐,无数的天真与纯洁,使得大海不忍心将他们抹去。

  蔚蓝的天空上,俏皮的“棉花糖”享受着微风送来的阵阵清香。

  这时的孩子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天真地拾贝壳、呆望了。他们长大了,他们喜欢一起坐在海边回忆小时候,喜欢聊一些有趣的问题,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有时候,他们会突然大笑,有时候也会默默叹息……

  累了就站起来散步,这时,沙滩上填满了那些代表回忆,代表美好的脚印,大海静静地、回忆着、默默流泪。最终依然不愿让它消失……

  天空不再蔚蓝,失去了往日的明亮。带上少许忧愁与悲伤。

  沙滩不再盛气凌人,也不子啊耀眼,大海也很少想这样平静

  这时,他们成人了。他们分别的时刻要到了。他们几个人手牵着手。把以前所有的故事都拾了起来。

  但他们并没有欢笑也没有甜蜜,有的只是眼泪与不舍。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就这样破碎了。

  最终,他们向着不同的方向走去。说好不要再回头……

  沙滩上那一排排脚印失去了昔日的轻松,现在它是如此沉重

  大海怒吼着,那声音是多么“刺耳”,它又回到了以前,是那样……

  数年后,“他们”中的一个人回来了。

  一个人,走在海边,微风轻抚着脸颊。回首,一排脚印深深地印在了沙滩上。

  刚踏出楼门,温暖的阳光撒满全身。

  我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向车站,刚到车站车就来了,“哇!真快!”我刚刚踏进车门,一股臭烘烘的味道就扑鼻而来,我眉头紧皱,捂着鼻子,背着那沉重的书包向车厢中间走去。当时我被臭味熏得难受极了,就随便找了个地方站着,根本没注意脚下,这时,售票员叔叔连忙对我说:“注意脚下,你踩着了刚才一个人吐的东西啦!”

  我低头一看,果然,我脚下踩着一张报纸,报纸的边已被一种粘糊糊的东西浸湿了,“呀!”我不禁发出了一声尖叫,赶快逃开了。售票员叔叔笑咪咪地对我说:“没关系,我用报纸盖着呢,等一会儿车上的人不这么挤了,我再清理。你每天都自己上学吗?”我抬头看了看他,点了点头。这时,车到站了,车门“哗”地一下打开了,门外齐刷刷的阳光争先恐后地涌了进来,车内的臭味渐渐散去。

  突然,耳边传来售票员叔叔的声音:“哪位年轻人少坐一会儿?给老人让个座!”我回头一看,只见叔叔扶着一位老奶奶慢慢往里走,一位中年妇女连忙站了起来,说了声:“坐这来吧!”售票员叔叔把老奶奶扶到那个座位上后,就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继续招呼大家扶好、坐好。过了一会儿,他转过头看到我仍站在那儿,便亲切地对我说:“书包重不重?要不然搁我这儿吧!”我怯怯地看着他,摇了摇头。

  车子快乐地向前行驶,过了一站又一站,阳光不断的从车窗外挤进来,在车厢里静静地流淌。

  不知不觉中,我到站了,下车后我望着车子远去的背影和那车厢里忙碌的身影,我感觉今天的阳光是这样温暖,美好。

  ★ 优秀作文五年级

  ★ 五年级优秀作文

  ★ 五年级优秀作文大全

  ★ 五年级优秀作文:父爱

  ★ 五年级凤仙花优秀作文

  ★ 蚊子五年级优秀作文

  ★ 印记五年级优秀作文

  ★ 暑假五年级优秀作文

  ★ 削苹果五年级优秀作文

  ★ 秋游五年级优秀作文

  九寨沟五年级优秀作文2023-05-12

  花开花落五年级优秀作文2023-05-28

  相处五年级优秀作文2022-05-06

  春节五年级优秀作文2022-05-18

  日出五年级优秀作文2022-05-26

  五年级语文优秀作文2022-10-13

  小学五年级优秀作文2022-07-29

  出来五年级优秀作文2022-09-01

  推荐一本书五年级优秀作文2022-11-30

  迎新春五年级优秀作文2023-07-25  小学生歇后语大全(142条)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兔)子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打(蛇)七寸——找要害。

  (马)尾搓绳——不合股。 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猴)子照镜——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小是人

  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关老爷赴会——单刀直人 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小学生歇后语大全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声明:部分内容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易德轩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可以到社区发帖交流热议:【问答社区】  泥菩萨过河篇1

  突然,水面翻起一连串的大水泡,波浪翻卷着汹涌地扑向岸边,只见波涛中一道白光直冲向天空,霎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天空中一条白色的小龙正高兴地打滚、翻跟头,一面把风和雨调来调去,一面嘴里不断地念着:“风来咯,雨来咯,老和尚背了鼓来咯!”玩得不亦乐乎,完全没注意地面的情况。

  狂风暴雨引发了泥石流和山体滑坡,一瞬间,无数的房屋被摧毁,无数的人被倒塌的房屋所掩埋,活着的人们惊慌失措地冲向雨中,在暴雨中东躲西藏,到处是一片哭声、喊声……

  “龙!龙!天上有一条龙!”一个小孩清脆的、惊恐地叫声压倒了哭声和喊声,大家顺着小孩的手指方向,果然看见了一条小白龙正在天上嬉戏,人们明白了他们所遇到的灾难正是这条小白龙一手造成的,人们愤怒了,仰起头齐声大叫:“小白龙,你犯什么混?你怎么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呢?我们一直以为龙是我们人类最好朋友,是我们吉祥的像征,但你今天却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人们悲愤的喊声惊动了龙妈妈,她赶紧飞到空中制止了正在玩耍的小白龙,“小白,快不要玩风玩雨了,你看你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小白龙这才低头看了一下地面,它看见无数倒塌的房屋、无数的人无家可归,河里的水疯涨,河水由于河道堵塞而改道正与泥石流一块破坏着人们的家园,它还看见有的小孩已失去了父母,老人失去了儿子,人们在凄风暴雨中正怒诉着它。小白龙惶恐了,它不安地对妈妈说:“哦,妈妈,我没想到会是这样,我错了,以来我再也不敢了。”龙妈妈说:“小白,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不仅要给人们认错,还要协助他们重建家园,这才是真心认错!”听了妈妈妈的话,小白望着受灾受难的人们难过地、诚恳地向人们认了错,并表示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帮助人们重建家园。人们看着小白龙真心认错,都宽容地原谅了它,对龙妈妈讲:“谁会没错呢,只要它真心改过,龙还会是我们人类的守护神!”听了人们话,小白龙更加觉得不好意思了。

  小白龙飞到观音菩萨那里寻求恢复重建的秘方,观音菩萨说:“我可以给你秘方,但你必须变成一台挖土机,随时疏通河道,不让淤泥堵塞,水位上涨,让人们能长久地安居乐业!”小白龙坚定地对菩萨说:“只要能让人们有房住,有饭吃,幸福地生活,我受苦受累也无怨无悔!”菩萨赞赏地笑了,他给了小龙三滴魔水:一滴水是江河归位,二滴水是房屋复原,三滴水是让失去父母和孩子的人重新找到亲人。

  龙妈妈听说小龙要变成挖土机,很是不舍,小龙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难过,我需要对自己犯的错负责任!再说,你想我了还可以来看我啊!”妈妈抱着小龙哭笑着说:“我的小白龙长大了!”

  泥菩萨过河篇2

  [关键词]北凉时期;石窟艺术;金塔寺石窟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26-03

  一、金塔寺石窟的地理环境

  金塔寺石窟是马蹄寺石窟群的组成部分之一,位于甘肃张掖肃南自治县大堵麻乡李家沟村西面的红砂岩崖壁上,身处祁连山境内的崇山峻岭之中,两山相夹,溪水潺潺,石窟距地面60余米,一条211级石梯攀岩而上,山崖上凿有两个中心塔柱窟,分别称为东、西二窟,且二窟相距约8米,又称为双窟。

  二、金塔寺石窟的基本形制

  在我国广袤的河西大地上散布着多处石窟,主要有酒泉文殊山石窟群、武威天梯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群等,肃南金塔寺双窟是保存较好的早期石窟之一。在早期石窟的基本形制中,保存最完好的当属雕塑。金塔寺石窟属于早期洞窟的主要形式:塔庙,平面作长方形,前部有“人”字坡屋顶,横梁两端有木质斗拱承托,完全仿照中原木质建筑,后部有中心方柱,这和敦煌莫高窟第254、257、251窟等早期洞窟属于同一形制,适合善男信女右旋绕塔巡礼观像。由于年代久远、地质灾害等原因 ,木质结构的“人”字坡屋顶早已不复存在,仅留双窟内正中一中心方柱。双窟皆坐北朝南,方柱分塔身和基坛两部分,上下一致,直达窟顶,四面分三层开龛造像,窟内四壁不开龛,东窟规模较西窟大。东窟窟宽9.7米,残深7.65米,高6.05米。窟顶为覆斗顶盖平顶。西窟窟宽8米,残深3.25米,高约4.2米。

  从开窟规模和基本形制看,原有壁画内容很丰富,但由于温度、湿度以及北凉以后无修缮补充的原因,现在已所剩无几,难以辨别。现在壁画主要有部分千佛、飞天、说法图、供养菩萨等内容。东窟四壁共有三层壁画,层次布局基本保持原貌即千佛形象,里面两层可能还绘有其他内容,现已不详,最外层局部还保留一些千佛。在西窟顶部左面平顶部分纵向画两排飞天,每排七身飞天均头朝窟口,形体较大,披巾繁多且飞扬,手托香炉,衣饰、发式各异。这组飞天以土红线起稿,间夹石绿,动势各异。在西窟顶部左边底层绘有两排供养菩萨,上排八身,下排十一身,上排供养均斜披络服,披巾绕手肘下垂,下层供养均束发,着右袒袈裟,双手托举贡品,绘画线条简练劲道,施色淡雅明快,在早期石窟壁画中别具一格。

  金塔寺石窟的研究价值重点在于塑像,塑像是金塔寺石窟的主体,一般多为泥塑像、石胎泥塑像,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红砂岩的采用有直接关系。可见统治者开窟之前在选地、选材上颇费心机。金塔寺早期的石窟塑像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有佛、菩萨像,如弥勒像、释迦多宝并坐像、说法像、禅定像、思维像,以及中心柱四面宣扬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苦修、降魔、成道等所谓“四相”、“八相”等内容。建造于北凉时期的金塔寺石窟造像内容主要为佛、菩萨、弟子、飞天、化生等形象,其中佛包括结跏趺坐佛、倚坐佛、交脚佛,菩萨包括胁持菩萨、思维菩萨以及供养菩萨等。北凉时期的彩塑相对于之后的北魏、西魏、北周、隋、唐显得题材范围狭窄,单独佛的造像很常见。在金塔寺石窟中已有一佛二菩萨的实证,说明在北凉时期就已出现以上提到的菩萨形象。北周时期,阿难、迦叶二弟子和力士等形象才陆续出现。可见,佛教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也是通过时间和地域风俗的考验代代相传、逐渐积累融合而来的。

  敦煌莫高窟第268、272、275窟开凿于北凉时期420~439年,是北凉王沮渠蒙逊在建国23年后出兵敦煌而建造的,其家乡张掖临松一带的金塔寺石窟很可能在敦煌莫高窟之前就已经建成,后又不断完善发展。所以,这一时期两地的石窟造像和壁画特色有很多共同点,除此之外不同之处也很突出。由于两地风俗、地域特征的不同,金塔寺石窟造像真切地反映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容貌和衣着特征,这也是当时该地现实社会的真实反映。

  三、金塔寺石窟的造像特点及艺术特色

  随着佛教的深入传播,石窟艺术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面貌,从中也能发现其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脉络。金塔寺石窟与河西诸石窟的造像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塑像方面,佛像面目丰圆,细眉长眼,鼻梁高耸且直通额际,嘴小唇薄,而佛像头上的肉髻,不似犍陀罗式的多作卷曲状,是根据汉人头发平直的特点多作磨光高肉髻,身体健壮,佛与菩萨体现的是北方民族强悍的性格。身着两种服饰,一种是通肩,另一种是右袒,内穿僧支,右肩有偏衫。衣纹处理有贴泥条式和阴线刻、按捺式多种,龛外胁持菩萨一般面相浑圆,服饰自由,有左或右袒式袈裟、通肩式袈裟、披发、披帛、着裙以及穿犊鼻裤等多样风格。金塔寺最具特色的是形态各异的飞天形象,其飞天的塑形方法和表现风格较之“中国四大石窟”中的飞天形象是绝无仅有的。其形体比较浑厚,一般呈“U”、“V”字形,高肉塑圆雕,立体感强,形象上接近莫高窟275窟左壁绘制的飞天。金塔寺飞天塑像主要集中于东窟中心柱四壁主佛上部的第二层和第三层龛楣周围,飞天均为彩塑,衣纹服饰施以石绿、菁蓝、朱红等色,面部和手脚则用白色或肉色。发髻、眉毛、眼睛则用黑色。其装束也是各具特色,或头戴宝冠,或梳头挽,或披发垂肩,或袒露上身、下身着裙。飞天均颈饰项圈,胸系华绳、璎珞,臂饰臂钏,腕饰手镯,掌心都盛开着一朵莲花。形态上大多相对作凌空飞舞势,大部分面朝外侧,体态活泼可爱,面带微笑,神态安详恬静,双臂舒展,充分体现出对佛国极乐世界的满足感。金塔寺石窟的飞天和菩萨装饰多达六七种之多,并且很少有相同的。这些新形式的出现,对于研究河西诸石窟艺术造像的相互联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常书鸿先生曾援引鸠摩罗什的言语这样描述飞天形象:“飞天见舍利佛,于佛前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中欢喜踊跃无量,各个脱身上所著上衣,以供养佛。”因此,金塔寺石窟飞天袒衣裸胸的形象就可以理解了。但在早期石窟中飞天多以壁画形式出现,如阿富汗巴米羊石窟、西域龟兹石窟等,包括后来的敦煌莫高窟及河西其他石窟都是如此。金塔寺的悬塑飞天则极为少见,由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风格特点,不仅在整个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中独具风采,而且它还是东方古代雕塑艺术中表达运动着的半裸人体美的杰作。20世纪50年代,史岩在其发表的《散布在祁连山区民乐县境内的石窟群》一文中提到,金塔寺和千佛洞的北朝石窟中所见高肉雕的大型飞天、千佛、菩萨和莲花生童子等,富有创造性,又是接受了影塑的传统形式更进一步的发展,它给人们的感受力大大超过影塑,艺术家具有更健全的想象力、更高度的表现技术、更丰富的造型经验和大胆的构图设计能力。

  除了以上关于佛、菩萨、飞天的论述之外,位于东窟中心塔柱的东龛主佛两侧的龛楣上雕刻的有翼龙形象尤其值得关注,在北凉、北魏、西魏、北周的历史长河中,北凉时期最早出现的翼龙就在金塔寺东窟,这种说法和段文杰先生在《敦煌研究文集》之《十六国北朝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一文中提到的“北魏时期龛楣两端已出现翼龙,凤首装饰,凤的敏捷,龙的矫健,各有不同特点”有共同之处。金塔寺石窟翼龙图案的出现说明翼龙最早应出现于北凉时期,而非北魏时期。龙的形象出现并非偶然,它同佛教教义有直接联系。这方面的研究见于李怀顺、魏文斌、郑穆国所撰《麦积山石窟“伏羲女娲”图像辨析》一文:“龙,八部众之一。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一般谓龙为住于水中之蛇形鬼类(或谓属畜生趣)具有呼风唤雨之神力,亦为守护佛法之异类。在印度神话中,乃人面蛇尾之半神,种族有一千,为迦叶波之妻歌头所生,住于地下或地下龙宫。在印度自古以来即称为那伽之种族。其种族有多数种外,散居于现今印度东北阿萨密及缅甸西北部等地,崇拜龙蛇。龙及二龙常出现于佛教典籍之中。天龙八部,略称八部众,指天神,龙蛇等护持佛法的八种守护神,此八部众系佛之眷属,受佛威德所化而护持佛法。因此,在大乘教经典之中,彼此也往往是佛陀说法时的会众。《舍利佛问经》等载‘八部’是: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迦。《法华经》云:‘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

  以上经典和文献记载都说明,龙作为八部众之一,与天众一样,同属八部之首,自然承担着护持佛法的重任。因此,出现于佛教石窟造像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在早期石窟中,窟龛的装饰题材较常见龙饰图像,以“双龙龛楣”的形式为主要表现形式。敦煌石窟中,一般绘塑于中心柱东向龛的上龛沿,也有少数在中心柱的其他面向的龛沿或壁龛。其结构形式为:以一龙身连接两龙头,呈口向下的半椭圆状,在上部龛沿绘塑,龙头一般对称地位于龛的1/2或1/3处。莫高窟北凉272窟西壁龛上所绘的双龙龛楣是最早出现的敦煌莫高窟的龙图像。河西金塔寺东窟中心柱东向面底层佛龛龛楣塑龙首,被认为是石窟中出现最早的龙首装饰。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双龙龛楣源于凉州且与毒龙石窟的意向有关。金塔寺石窟的龙呈浮雕状,泥塑彩绘,龙首向佛,颈部及前足趋向外侧,龙首作扭转状,有飞腾呼啸之势,龛楣两侧皆对称,有翼,这和段文杰先生所称翼龙符合,龙翼有鳞,首及颈部皆有龙须,创作手法简练概括,直线造型,绘以菁蓝,龙首间有朱红,和佛、菩萨、飞天色调一致,冷暖色交接和谐,丰富而统一,呈现出北凉时期的简朴、沉着、庄重之感,具有很高的审美意趣和艺术价值。

  四、北凉历史概况和佛教的发展

  北凉时期为397~439年,历时43年。除由汉族段业持政4年外,其余39年则为沮渠蒙逊父子主国。《晋书》卷129《沮渠蒙逊载记》云:“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也,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世焉。”卢水胡,是一种以农业为主的定居民族,其汉化程度很高,沮渠蒙逊其人“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魏书•释老志》记载:“沮渠蒙逊在凉州亦好佛法。”《高僧传》卷2《昙无谶传》亦记:“沮渠蒙逊素奉大法,志在弘道。”佛教自西域传来首及河西地区,魏晋以来,河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武威,即凉州,凉州僧人多西行求法。《魏书•释老志》记载:“河西自张轨以后,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的,其旧式村蚁嗍,多有塔寺。”沮渠蒙逊统治时期的凉州都城初期位于现在张掖区域,亦是当时中国的译经中心之一。由此可得出马蹄寺石窟群之金塔寺石窟是皇家寺院的结论。北凉佛教的兴盛主要表现在对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修造佛塔方面。北凉既弘佛法,又聚禅僧,文献记载新疆以东最早的较具规模的开窟造像,始于沮渠蒙逊在凉州南山兴造的凉州石窟。可以说,佛教在北凉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以及地域优势,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今天,河西一带遍布的石窟群,尤其是从敦煌莫高窟遗存足以看出当时河西经济、文化的繁荣和辉煌。毋庸置疑,沮渠蒙逊统治的43年对佛教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当然在当时用佛教来麻痹和统治汉族、匈奴等多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区域必然是最有效的方式。这也成为后来统治者们惯用的巩固和加强其统治地位的主要途径。石窟寺的兴起说明佛教的发展之外,从另一层面上讲,它亦是统治者呈现其权威的象征。佛即统治者,拜佛就是在拜统治者,人们在拜佛的同时祈求佛赐予他们安定的生活、来年的丰收等一切美好愿望的实现。石窟寺的开凿是佛教传播的主要形式,统治者用视觉语言传达佛教教化教义,通过造像、壁画、建筑等方式在制造一种神秘感的同时使人们更加相信佛的力量和佛能决定一切的谎言。总之,沮渠蒙逊的统治理念与北凉石窟的兴起和佛教的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宿白.凉州石窟遗迹和“凉州模式”[J].考古学报,1986,(4).

  [2]胡同庆.甘肃石窟雕塑艺术概论[J].敦煌研究,1997,(4).

  泥菩萨过河篇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重心开始向美国转移,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便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中国外流文物(包括雕塑)按照经济规律,也大量流向美国,其收藏中国雕塑数量之众多、质量之精美,皆称世界之最。这里结合我1985~1986年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讲学期间(图40)对各大博物馆的参观调查笔记及其后所见的有关论著撰为此篇。只是当时所经博物馆尚不全面,如重要的宾州大学博物馆便未前往,不无缺憾。其后是委托友人、南京大学蒋赞初教授,趁他到宾州之便代为调查,收集资料。上面提到,宾州大学博物馆在1914年冬至1915年间,收购了卢芹斋兜售的3件等人高佛像雕刻和著名的《昭陵六骏》石刻的“二骏”,成为收藏中国雕塑艺术品的首户,因而下以宾州大学博物馆为开端。

  1 宾州大学博物馆

  宾州大学博物馆很早便被称为收藏中国文物的七大中心之一,尤以收藏中国雕塑为突出。该馆在全馆最大的一厅陈列中国雕塑。时代上起东汉,下及隋唐以至元明,尤以北朝石刻和《昭陵六骏》的“二骏”更为耀人眼目。

  该馆收藏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

  天禄、辟邪一对东汉,石,原在河南北部。

  佛头像 北齐,石。造型圆浑,眉闾有白毫,线刻轮廓简洁劲利。

  观音菩萨立像北齐,石,原在中国北方。

  缘觉立像 北齐,石。此像高167.6厘米,身姿健壮,椭圆头形,技法纯熟,为北齐造像之经典(图41)。

  菩萨立像北齐,石,原在河北响堂山石窟。

  造像碑北朝,石,原在河南或河北定州。

  佛造像隋,石。由卢芹斋转售。

  大菩萨头像 隋,石。此像高约80厘米,由该馆派来华的毕士博勾结奸商掠走。

  昭陵六骏之“飒露紫”“拳毛弱”唐,石。

  三彩罗汉辽,三彩釉陶,高约115厘米,原在河北易县八佛洼。据县志等记载,洞中罗汉先被八国联军掠去一部分,后又经美国大都会美术馆普爱伦勾结中国古董商盗卖出国不少。据当地文保单位收集三彩罗汉像照片共17张。在英国有3件,其中1件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图42)。在美国的有:宾州大学美术馆1件,大都会美术馆2件,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1件。在美国的我都看过并拍了照片和幻灯片,其他待继续调查。在造型方面,这些作品与宋塑有共同之处,已注意到内在的精神刻画;色彩黄、绿为主,兼有肉色、黑色。肉色釉的烧出较之唐三彩是一大进步。

  彩塑装金菩萨 宋,泥,原在河南。

  辟支佛像 元,木雕。头部雕刻极为精彩,体感圆润。

  菩萨像明,木雕。

  罗汉像明,木雕。

  2 波士顿美术馆

  波士顿美术馆成立于1876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自诩“我们的东方文物收藏在全美居第一位”。该馆陈列中国文物有10个大厅,主要是绘画、雕塑、青铜器、陶瓷等。

  该馆收藏的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

  凤纹卣 西周,青铜,原在陕西宝鸡斗鸡台戴家沟一带出土。1928年后流出海外。器表面饰有鸟纹,然后为鸟的立体雕塑。鸟作凤凰形象,华丽炫目。

  龙纹玉璧战国,玉。

  小供养佛 北魏,石,原在山西云冈石窟。从造型上看,这两尊菩萨应为弥勒佛座前的二菩萨。左为法华林菩萨,右为大善相菩萨。形象古朴,单腿跪地,合十参拜。

  思维菩萨 北魏,石,原在河南龙门石窟。此为龙门石窟北魏造像的精品。菩萨头戴高冠,身体略向前倾,右手托腮,作沉思状,半跏坐于方台上,衣裾垂压台座,衣纹稠叠整齐,秀骨清像,有南方佛像的影响,具北魏迁都洛阳初期造像特征。

  一佛二菩萨像 北魏。中坐如来及二菩萨,秀骨清像,宽袍大袖。

  石棺座 北魏,石。此为我国最早发现的粟特人人居中原的石棺座。座上有左右阙,阙上的人物浮雕与波斯建筑纹饰十分相似。

  造像碑北魏,石。

  菩萨坐像北魏,石。

  造像北魏,石,原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出土。

  菩萨坐像 东魏,石。雕刻精美,为东魏佛像典型。

  石棺座 北齐,石,原在河南出土。粟特人入居中原后墓葬的石棺座,共分藏三处,除此处外,一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另一藏德国科隆东亚美术馆。

  阿弥陀佛坐像 隋,鎏金铜,原在河北赵县出土。阿弥陀佛坐高莲台上,两旁分立观音、势至菩萨。主次分明,布局完美,工艺水平高超。 观音菩萨立像 隋,石。据说七宝台(长安光宅寺)有一批石雕佛像,寺毁后移至宝庆寺。清雍正元年重修时,僧人将像嵌入墙壁秘藏。光绪十九年(1893年)被日本人早崎粳吉发现,大部分被他购去,运往日本,后有些流入美国(图43)。菩萨脸形略长而丰满,具典型隋代特点,通身宝饰,华贵非常,而且无缺无损,被称为该馆的国馆中镇馆之宝。

  蹲狮唐,石,原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四大天王唐,石。

  十一面观音立像唐,石。

  立姿菩萨(残躯) 唐,石。此像虽头足已失,但躯干婀娜优美。 坐姿菩萨 唐,石,原在陕西西安。此像脸圆颊丰,是典型唐代风格,座下有波涛涌动,似俗称“南海观音”。

  侍女浮雕像 唐,石。二侍女形象,是石棺床浮雕。左侧女侍手托妆奁,右侧女侍手托花饰圆盘。面容丰润,姿态优美。用浮雕加线刻手法,线刻尤为流畅。此件为石棺床侍女浮雕杰作,外流少见之精品。

  佛坐像明,木雕。

  3 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

  继波士顿美术馆之后,我两次探访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该馆的收藏比较重视中国的考古发现,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玉器,商周青铜器,洛阳金村出土的玉器等。特别是从各大石窟所掠去的石刻佛像和在敦煌掠去的唐供养菩萨泥塑等。

  该馆收藏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

  玉人像商,玉。

  兽面纹觥商晚期,青铜。

  玉女像商晚期,玉。

  青铜彝西周早期,青铜。

  鸟纹玉璜西周,玉。

  玉人像春秋,玉。

  龙纹玉饰春秋,玉。

  凤纹玉佩战国,玉。

  龙凤纹玉佩战国,玉。

  玉鸟战国,玉。

  人形灯座俑战国,铜(图44)。

  玉马首汉,玉。

  燃肩佛像 十六国,石,传原在河北石家庄出土。

  菩萨头像北魏,石。

  浮雕菩萨像 北齐,石,原在山西天龙山石窟。日本山中商会掠去转售该馆。

  礼佛图浮雕 北齐,石,原在山西天龙山石窟。日本山中商会掠去转售该馆。

  佛本尊坐像 唐,石,原在山西天龙山石窟第21窟。日本山中商会掠去,先售美资本家文斯洛普,后转该馆。

  飞天浮雕唐,石,原在山西天龙山石窟。

  菩萨像明,木雕。

  玉仙人清,玉。

  4 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我第一次参观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大都会美术馆是在1985年11月。第二年5月,我又与密歇根大学美术史系的研究生们到纽约、华盛顿、波士顿,有机会再度到大都会美术馆参观访问。

  大都会美术馆的藏品无论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都称雄于全世界。据1946年美国美术新闻年报的统 计,该馆东方部就收藏有文物2.1万余件,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文物,包括玉器、青铜器、陶瓷、雕塑、绘画等。雕塑藏品令人瞩目。

  该馆收藏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

  坐俑汉,陶。

  博山炉东汉,陶。炉盖塑成峰峦起伏,波涛汹涌状,上有神兽出没景象,造型精美。

  孝文帝礼佛图北魏,石。

  交脚菩萨坐像北魏,石,原在山西云冈石窟。此像是云冈石窟造像的典型作品之一。

  立佛北魏,石。刻有铭记和供养人姓名,原在山西。佛像面相丰满,身材略短,着通肩大衣,衣纹作阶梯式,与云冈石佛相近。舟形背光刻火焰纹,左下角与右边下半部浮雕供养人10余身。

  弥勒立像北魏,金铜,传原在河北中部。此铺造像主佛周围高低错落,配以弟子、菩萨、力士、供养人、狮子等,形成繁复华美的组雕群像,有典型正光时期特点。

  牛猷造弥勒立像一铺 北魏,金铜,原在河北正定县郊出土。铭文有:“牛猷为亡儿造金铜弥勒像”。主佛立于方形莲花座上,舟形背光透雕火焰纹,上绕飞天11身。主尊两侧置菩萨8尊,胁侍菩萨立于左右莲台上,前为半跏思维菩萨,另4尊为供养菩萨,四足方座两侧为力士像,方座正前内侧置有神兽一对。在北朝的金铜像中,其形制之大,造像之众多,组合之巧妙,佛、菩萨、力士各具神态,而且保存这样完整,堪称北朝金铜佛之最(图45)。

  佛三尊像北魏,金铜。其造像布局与形象特点皆与上述金铜立佛像相似。

  立佛北魏,青铜鎏金,原在山西五台山。立佛高肉髻,面部丰满,着通肩大衣,张开两手,似在布道。衣纹稠叠贴体,是“曹衣出水”的典型,且出自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实为青铜佛中精品。

  菩萨头北齐,石,原在河北邯郸响堂山石窟。菩萨头戴嵌珠宝冠,长眉细目,下视作深思状。

  菩萨立像 北齐,石,原在山西。此像显得壮实魁梧、稳定持重。花冠高耸,身上装饰繁杂华丽,雕刻精工。

  观音菩萨立像 隋,石。此像全身直立,左手持净水瓶,披帛也垂直向下,表现了隋代造像的特色,不像唐代作s型三段式,披帛飘动。

  菩萨头 唐,石,原在山西天龙山石窟第21窟,是典型的唐代造像。

  观音菩萨坐像宋,木雕。

  观音立像南宋,金铜。

  菩萨像 南宋,木雕。立姿自然优美,俨然为一人间美妇人。

  罗汉坐像辽,彩釉陶,原在河北易县八佛洼。

  辟支佛像元,木雕。

  观音立像元,木雕。

  水月观音明,木雕。

  佛坐像明,木雕。

  5 弗利尔美术馆

  1986年我与密歇根大学美术史系的研究生到华盛顿,除了游览美国首都有代表性的地点外,主要是参观弗利尔美术馆和沙可乐美术馆。

  弗利尔美术馆主要是靠大资本家“汽车大王”弗利尔捐助的藏品和基金建立的,后来成了国立机构。收藏范围着重于中国、日本及东亚的艺术品。其中中国玉器、铜器极精美,出版过青铜器图录。其他雕塑艺术品也很丰富(图46)。

  该馆收藏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

  镂空雕玉梳新石器时代,玉。

  鸱卣商晚期,青铜。

  乌兽纹兕觥商晚期,青铜。

  人面龙纹商晚期,青铜。

  象尊商晚期,青铜。

  令方彝西周早期,青铜。

  玉刀春秋,玉。

  虎纹玉佩战国,玉。

  鎏金铜龙战国,金铜。

  菩萨像北魏,石。

  立佛三尊像 北魏,石。三尊立像皆宽衣博带,脚踏莲台,表现手法细腻丰富。

  焰肩神兽 北齐,石。河北省响堂山石窟第7窟共有27个此类神兽,弗利尔美术馆内共藏5件。其在窟内是作为支撑石柱的方形样式,兽首、焰肩、手脚皆生爪。这是从波斯袄教传人的神兽,也称神王的造型特点。

  树下思维菩萨半跏坐像北齐,石。

  浮雕阿弥净土图 北齐,石,原在河北南响堂山石窟。此浮雕总高58.9厘米,长334.5厘米,是一巨型浮雕。主题突出,形体概括,层次分明,气势恢弘,为北齐佛教浮雕样式之代表。

  浮雕阿弥陀与众菩萨 北齐,石,原在南响堂山石窟。此浮雕高120.8厘米,长338.6N米。分3组表现佛与众菩萨说法场面。整体布置有序,浑然一体,与上面浮雕为同一时期建造(图47)。

  十一面观音像唐,石。十一面观音即大光普照观音,密教六观音之一。其特征是头上出现11个面相。此像与日本永青文库收藏的一尊石雕观音基本相同,也应属陕西西安宝庆寺内观音造像(图48)。

  佛立像宋,木雕。

  佛坐像 宋,夹。造型严谨,结构准确,姿态沉静,衣纹写实,敷彩和谐,为宋代夹佛造像之精品。

  菩萨坐像元,夹。

  玉蹲兽形水注明,玉。

  6 沙可乐美术馆

  沙可乐美术馆也是部级的美术馆,收方和东方中国、日本等国家艺术品。以考古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商周、汉等早期艺术品为多。

  该馆收藏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

  人面玉饰商,玉。

  玉鸟佩西周,玉。

  龙纹玉环西周,玉。

  玉人像西周,玉。

  玉熊汉,玉。

  异人持瓶像唐,玉。此件玉雕能代表唐代玉器雕琢的水平(图49)

  玉猎狗唐,玉。

  鸠杖首宋,玉。手法写实,刀法细腻,十分传神。

  鸟形垂饰宋,玉。

  浮雕玉杯元,玉。

  玉雕龙饰件元,玉。

  玉象明,玉。

  布袋和尚清,玉。

  7 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

  1986年2月,我应堪萨斯大学李铸晋教授之邀,前往讲学,先到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参观3天。该馆前馆长席克门是个掠夺中国文物的能手。该馆收藏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

  玉鸟新石器时代,玉。

  龙凤纹玉佩战国,玉。

  青铜马战国,铜。

  虎纹玉饰汉,玉。

  玉人汉,玉。

  文昭皇后礼佛图北魏,石。

  佛坐像北魏,青铜。

  尹受国造佛坐像北魏,石。造像构图丰满,比例和谐,刀法纯熟,是北魏石刻上乘之作(图50)。

  石狮北魏至西魏,石。此类蹲狮一般位于墓葬坟冢两侧,守护墓主神灵。

  佛造像碑西魏,石。

  阿难立像隋,金铜。

  浮雕铜镜 唐,铜。浅浮雕巨龙,绕以浮云、太阳,起伏变化,称唐镜极品。

  观音菩萨坐像 宋,木雕。此像表情自然,衣纹整洁,刀法锐利。

  罗汉像 宋,夹。造型写实,神情内敛,技艺精湛。

  金铜佛坐像 辽,铜。表情慈善和蔼,衣纹优美。

  菩萨立像明,金铜。

  玉罗汉像明,玉。

  8 克里夫兰美术馆

  克里夫兰美术馆成立于1918年。近年来致力于东方艺术品的收藏,大量收藏中国艺术品,成为后起之秀。

  该馆收藏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

  鸱鹗尊商晚期,青铜(图51)。

  双蛇战国,彩绘木雕。湖南长沙出土。

  双鹤战国,彩绘木雕。湖南长沙出土。

  卧犬东汉,釉陶。

  观音菩萨立像,辽,金铜。此像头戴花冠,璎珞装饰华丽,工艺精湛。

  立象 辽,金铜。此像形象逼真,手法写实,雕琢精致。

  人形水注 辽,陶瓷。作为文房用品的水注,以 人物造型实不多见。手法写实,细节表现合理。

  释迎苦修像元,金铜。

  玉兽元,玉。

  佛坐像明,金铜。

  玉鹿明,玉。

  观音像清,白瓷。

  玉山子清,玉。

  9 旧金山亚洲美术馆

  旧金山是华人聚居的地方,亚洲美术馆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名。所藏中国历代雕塑作品极为丰富,且多精品,其他绘画等收藏也不少。

  该馆收藏中国古代雕塑主要有:

  鸟兽纹觥商晚期,青铜。

  小臣牺尊商晚期,青铜。传原在山东。

  方鼎西周,青铜。

  虎形玉佩战国。

  玉猪汉,玉。

  卧犬汉,釉陶。

  佛坐像十六国后赵建武四年(338年),金铜(图52)。此为中国北方早期佛造像,是至今发现有纪年的最早佛像。其方中带圆的脸形,高肉髻上的细细的发纹,长长的杏仁眼以及佛像着圆领宽袍大袖大衣,端正严整的垂中平行衣纹,这些都表现了佛像民族化、民俗化的特点。佛座不再是印度式的狮子座,改为四足高方座,前有博山炉与双狮。这些都说明此像已摆脱外来的印度犍陀罗式样,加入汉民族本土化的艺术风格。本件经由卢芹斋于1919~1939年转手卖给美国人,由美国大收藏家布朗德奇(1887~1975年)购得后,连同3.5万多件中国文物一起捐献给旧金山亚洲美术馆。

  佛立像北魏,金铜。

  侍吏俑北魏,陶。

  释迦多宝佛并坐像碑北齐。

  浮雕铜镜 唐,铜。以猴子、凤凰及葡萄等形象组成,动态协调生动,是唐镜中精品。

  佛立像宋,石。

  罗汉头像元,木雕。

  比丘像明,金铜。

  神像明,白瓷。

  观音菩萨坐像明,瓷。

  普贤菩萨半跏像明,木雕。

  五彩神像明,瓷。

  达摩像清,白瓷。

  菩萨坐像清,金铜。

  日本人对山西天龙山石窟的掠夺及其中国历代雕塑的收藏

  我在《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的“海外中国绘画珍藏述要”中谈到两度到日本参观奈良等地寺院雕塑的印象,说这些佛教的建筑、雕塑等,就同从中国搬过去一样。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母国,特别是唐代,日本派“留学僧”到中国游学,他们在长安、洛阳或扬州等处,画了佛寺的平面图和结构图,以至佛像图样,搬到日本,照样制作。著名的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最后落籍日本。在他去世前,弟子为他塑夹塑像(图53),这也算是中国雕塑的外流典型事例。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英、法、德、美、俄等国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加剧,继之20世纪初以后,各列强国家“学者”到中国丝绸之路上的盗劫,中国雕塑的第一阶段外流便与这些国家对中国的掠夺相联系。2002年夏我在欧洲之行的所见所闻,进一步证实了这一事实。如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东方美术馆、德国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等,其中国雕塑部分的陈列正是如此。

  日本是个岛国,通过海洋接受西洋文化比中国要早而积极。中国没有赶上欧洲的产业革命,继之“戊戌”因保守势力强大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维新”,比中国又先跨出一大步。20世纪初,英、法、德等国“学者”进入新疆肆意掠夺中国文物,日本人也争先恐后。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日本明目张胆地侵略中国。在20世纪的3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有所发展,而日本更不容中国有喘息之机。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继之发生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进行了8年艰苦的抗日战争。日本在军事侵略中国的同时,更在文化方面对中国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其破坏的程度比之当时的英、法等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单就现代日本对中国艺术品的掠夺,从雕塑来看,有账可查的历历可数。就石窟雕刻而言,日本在占领华北后,便派军队占领封闭山西云冈石窟,派“专家团”进驻石窟(图54),长期垄断“研究”,四周贴出告示: “擅入者,格杀勿论。”出版了若干巨册的“云冈专著”。 特别是日本人对山西天龙山的掠劫,实为现代史上帝国主义者文化掠夺的典型之一。1918年(民国7年)日本学者东京大学教授关野贞到山西天龙山石窟进行调查,他在观看了各窟雕刻之后,受到极大震撼,回国后将报告发表在1921年的《国华》杂志上,震动了日本和国际学术界。瑞典的喜龙仁,日本的常盘大定、田中俊逸、山中定次郎等,便纷至沓来。1921年来了两个日本山中商会的文物强盗,他们用12根金条贿赂石窟下面圣寿寺住持净亮和尚,对石窟雕刻进行盗劫。由此以日本山中商会作为中心,经营石窟雕刻的买卖。大量的精美石刻大都先被运到日本,还在该国进行“天龙山佛雕艺术品展览”,然后贩运到日本各处及美洲、欧洲,取得暴利。从1923~1924年,为时不过一年,天龙山石窟几被洗劫一空。

  日本的山中商会和卢芹斋、北京的岳彬在当时被称为贩卖中国文物的国际三大巨商,特别是对佛教雕塑进行垄断性的买卖。

  日本山中商会的创始人山中定次郎(1866~1936年)在1921~1926年曾两度到天龙山,1928年又亲自“撰著”天龙山石窟的“研究专书”,据说其“对于象征时代美学风格天龙山造像的喜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狂热地步”。1927年以后所有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佛,无不出自山中商会。

  据统计,天龙山21个洞窟,共有佛像约500尊,被盗佛像主要有150件,查之有据,已找到并确认于天龙山石窟具置的有47件。

  民国年间掌权的爱国将领冯玉祥到山西,参观天龙山石窟后,大吃一惊。他说:“鸟总爱其窝,但不知爱树的重要,树倒了,窠也做不成了。你看还能破坏树吗?”于是下令整治,圣寿寺住持净亮被判处死刑。民众起来成立天龙山石窟保护组织,天龙山不再出现被盗情况。

  天龙山为山西太原西南约30里处群山中的最高峰,石窟就分布在这山岭的腰部,我在1987年曾到此参观调查。这个山峰分为两个峰头,东峰西峰共有21个洞窟。东峰的第1、2、3窟和西峰的第10、16窟创建于北齐高洋经营太原别都时(550~559年),其他皆为隋唐时期开凿。

  在东峰西部有一二重阶梯式的9号窟,上层是释迦大坐佛,是天龙山仅存比较完好的作品。当时虽因其太大得以幸免被盗,但佛眼已被挖走。据估计是隋末唐初制作。下层被破坏很厉害,原为三菩萨像,左右文殊、普贤菩萨皆被打毁。只剩普贤所骑象比较完整。中间的观音立像,头部及两臂的下半段也失去,躯干保存较好,形象写实,肌肉饱满,璎珞装饰华丽。

  天龙山第14窟建于唐代开元(713~741年)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该窟菩萨半跏像一尊,被认为是唐代最佳菩萨坐像之一(图55)。第17窟造于武周(690~704年),其东壁现存一个断裂的菩萨肢体,尚可见当年精雕细刻的状貌。本尊石刻现存太原晋祠。菩萨半跏像现藏瑞士苏黎世瑞特保格博物馆。第21窟也造于开元(713~741年)间,北壁一佛二菩萨中的佛,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东侧菩萨头,现藏日本根津美术馆;西侧菩萨头,现藏美 国大都会美术馆,而该菩萨身躯却又藏在日本出光美术馆。一佛二菩萨被两个国家四个单位瓜分,而一尊菩萨像竟身首异处!

  其他天龙山石窟的佛雕如:第3窟北齐的佛及胁侍,可参见金维诺、罗世平著《中国宗教美术史》122页图版。“礼佛浮雕”2件,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图56),该馆又藏唐《飞天》浮雕6块。第8窟隋开皇四年(584年)金刚力士像2件(图57),现藏日本藤井友邻馆。其西壁佛坐像,现在国内太原市。唐力士像2件,现藏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第14窟西壁菩萨像,现藏美国。21窟菩萨头,美国旧金山私人藏。21窟菩萨头,现为美国哲敬堂藏。1997年香港拍卖,卢芹斋经手,戴润斋藏唐半跏菩萨坐像1件。

  北齐起家于晋阳(今山西太原),建上都于邺城(在今河南省),建下都于晋阳。帝王夏居晋阳,秋居邺城。北齐的佛事活动造窟也以晋阳和邺都为中心。晋阳的佛教造像集中在今太原市的天龙山石窟和蒙山的风景幽胜之地,邺都方面的石窟则集中在南北响堂山(今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的鼓山山麓,分南、北二寺,今称南、北响堂山石窟)。这二处石窟都是帝王营造,代表北齐的国家水平。

  唐高祖李渊也是发迹于晋阳,天龙山石窟仍然是唐代帝王重视继续兴建者。据第17窟武周、第14窟、21窟开元(713~741年)的纪年材料,及其制作的卓越艺术水平,说明在唐代最高统治者的眼里,天龙山石窟与龙门石窟都是属于重点修建所在。只是天龙山石窟所在的晋阳,与当时的陪都洛阳地点不同,所以在历史上不像龙门石窟那样显赫,而其制作的水平实在不下干龙门石窟,有些作品其艺术造诣与龙门石窟一些造像水平极为相近,而个别的作品甚至已超过龙门石窟,或者比之龙门石窟又自具独立的艺术特色。故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评论天龙山石窟第14窟(唐开元年间建)的西壁半跏菩萨坐像(现已被劫掠到美国)说: “此像肤润肌丰,姿态自然,充满了健康的光彩,透体的罗衣,更显出纱罗的质感。这是唐代的杰作,世界的瑰宝。”国际知名的艺术评论家,如瑞典的喜龙仁等,都公认天龙山石窟的唐代佛像和菩萨像足称唐代佛像雕刻的顶峰。

  20世纪初到30年代,是我国石窟艺术历经浩劫的灾难深重时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指引的改革开放路线,引导人民日益走向富强,多难的天龙山石窟也开始改变面貌。1984年后,天龙山石窟文物管理处每年花费100万元,重建石窟。1999年举办图片展览,并参考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图片进行补雕,将全窟最精作品之一文殊骑狮、普贤骑象等重新刻制。当今著名雕塑家傅天仇、钱绍武对此盛举及其成绩都有极高的评价。对于古文物的修整仍以“修旧如旧”为原则,重修的天龙山石窟佛教造像,不失为复兴中国美术史迹的方法之一。

  国宝――国弱外流,国盛回归

  2005年香港的一家杂志刊登王健民《中华失散古董是经济候鸟》一文,编者按说:“流失海外的中华文物孤品,随着中国繁荣强盛,像经济候鸟那样飞向中国财富暖流。”关于国弱文物外流,前面已谈了很多,这里且说“国盛文物回归”。随着我们国家的崛起,综合国家实力的增强,外流的中国艺术珍品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返回祖国。

  文物“回归”有多种形式:一是通过国际法律的形式使之回归。如我国政府1996年签署了《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文物返还的公约》,郑重声明我国保留对历史上被非法掠夺文物的追索权。1970年通过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所有签约国应保证归还被证明是被盗窃的文物。如1998年,中国首次以法律为主、辅以外交等手段,从英国收回了3000多件(套)文物。就雕塑来说,其中就有一件国宝级的宋陵石雕头像。其次是2001年追回了五代后梁王处直墓被盗“武士”浮雕(图58),共2件。一件高113.5厘米,宽58厘米,厚11.7厘米,持有者是华裔爱国人士安思远先生,当他得知实情后,当即将其无偿归赠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另一件“武士”浮雕在美国克里斯蒂(佳士得)拍卖行,标价40万~50万美元正要拍卖,也是通过法律和外交途径,于2001年5月归还中国。再如1995年被盗卖到日本MIHO博物馆被追回的山东博兴县出土的北齐石刻佛像精品。2001年由加拿大国立美术馆无偿归还龙门石窟看经寺窟摩词迦叶主尊像及莲花造像,也是典型事例之一。摩诃迦叶是看经寺窟29祖传谱系像(罗汉)之首,是释迦大弟子。这组浮雕造于武则天时期,属国宝级文物。

  二是外流的雕塑为国外华人购得送回(或正要送回)。典型事例是美洲中华艺术研究会会长陈哲敬夫妇,他们共收藏中国古佛雕百余件,初步认定属龙门石窟的有60多件。2004年带回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等16件,在北京展出。其中龙门石窟2件:一为古阳洞石窟北魏高树龛佛头像(图59),一为火顶洞唐代左胁侍观音菩萨头像(图60)。陈先生及其弟陈耀华在龙门石窟研究专家温玉成的协助下,一连20多天,在古阳洞内搭高架,爬高上下,终于在古阳洞内高树造像龛内找到吻合的佛身。不久,又在东龙门石窟火洞的火顶洞找到一尊缺首左胁侍菩萨残身躯,与佛首相吻合。此事还经中央美术学院汤池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佛教考古专家金申研究员的协助,查考得知高树龛佛头是在1907年至1921年被盗。首先被盗卖到法国,然后流落到比利时,20世纪80年代初又被美国收藏家购买,1991年陈先生再从这位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得。这里还须进一步调查这些佛头是通过何人偷运出国,是不是卢芹斋或其他人?

  2005年10月22日,全国各大报纸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都刊播了“流失海外龙门石窟文物回归庆典”在洛阳隆重举行的消息。这批回归的佛像共7件,包括龙门石窟北魏时期佛头1件,唐代观音、天王头像及飞天造像各1件,北魏风格弥勒头像1件。其中2件佛雕已被分别确认为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龙门石窟火顶洞观音头像(即上文所谈陈哲敬先生的收藏),可予以复位,尤为珍贵。这批雕刻是属于北魏晚期至盛唐(493~756年)中国造型艺术极盛时期的优秀作品,展示了在龙门形成并影Ⅱ向全国石窟造像的“中原风格”和“大唐风范”的划时代的造型艺术的风采,展现了北魏、唐代典型的皇家石窟寺造像艺术的风范。这批艺术珍品能够在被盗80余年后的今天回归合嬖,对恢复龙门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高树龛北魏释尊佛头,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而且是著名杨大眼大龛上方一列小型龛中现知唯一存世的一件主尊佛首。该龛左侧“造像记”为著名的北魏法书《龙门二十品》之一,是魏碑中之佼佼者。这些佛像雕刻是近期利用“国家重点珍贵文物专项经费”征集回国的。这些龙门石窟流失海外的佛像,讲述着一个个曲折离奇、可歌可泣的故事。 “国家重点珍贵文物专项经费”于2002年由财政部设立,到目前为止,项目承办单位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在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已成功自海外征集百余件(套)珍贵文物,对抢救保护祖国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以拍卖的形式,由国内的企业家(或境外华人)购得回归祖国。这一形式的典型事例从流失海外的雕塑来说,就是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去的海晏堂(图61)铜兽首人身喷水铜像的回归。2000年,铜牛首(图62)、铜猴首(图63)及铜虎首(图64)在香港一场拍卖会上露脸,保利集团辖下的保利艺术博物馆,不惜重金买下。这一义举在海内外引起轰动。2005年7月,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信德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鸿又出资从美国一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回铜猪首(图65)。

  圆明园兽面人身的十二生肖中,其他如铜鼠首、铜兔首目前由法国人收藏,铜羊首由台湾私人收藏,铜龙首、铜蛇首、铜鸡首、铜狗首下落不明。时光易逝,残留诸兽首成为历史见证,英法联军侵华的屈辱一去不返,十二生肖必将不断为国人收回。十二生肖铜兽头诉说着一个民族由屈辱到振兴的历程。

  四是国外一些私人藏家自动友好送回收藏的美术珍品。往年笔者到敦煌莫高窟参观时,在研究院陈列室内看到日本等国私人收藏敦煌藏经洞的写经、纸绢画等文物。

  泥菩萨过河篇4

  2、旧事逐寒朝,啼鹃恨未消。——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3、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4、百花冷暖避东风。——纳兰性德《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5、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纳兰性德《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6、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7、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8、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9、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纳兰性德《咏笼莺》

  10、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11、悬崖一线天疑裂。——纳兰性德《忆秦娥·山重叠》

  12、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纳兰性德《南乡子·秋暮村居》

  13、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14、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

  15、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16、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17、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18、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9、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纳兰性德《琵琶仙·中秋》

  20、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21、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纳兰性德《一丛花·咏并蒂莲》

  22、月华如水,波纹似练,几簇淡烟衰柳。——纳兰性德《踏莎行·月华如水》

  23、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4、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25、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26、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27、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28、信回刚道别多时。——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29、难怪春愁细细添。——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30、娇软不胜垂,瘦怯那禁舞。——纳兰性德《卜算子·新柳》

  31、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32、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纳兰性德《谒金门·风丝袅》

  33、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34、早月多情,送过梨花影。——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

  35、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纳兰性德《秣陵怀古·山色江声共寂寥》

  36、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纳兰性德《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37、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

  38、桂花时节约重还。——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39、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帘纤雨》

  40、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41、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42、麦浪翻晴风飐柳,已过伤春候。——纳兰性德《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43、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纳兰性德《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44、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45、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纳兰性德《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46、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47、谁家刻烛待春风。——纳兰性德《浣溪沙·庚申除夜》

  48、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49、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纳兰性德《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50、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51、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纳兰性德《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52、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纳兰性德《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53、重泉若有双鱼寄。——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54、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55、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56、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纳兰性德《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57、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纳兰性德《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58、是一般风景,两样心情。——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59、帘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苍藓径空留。——纳兰性德《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60、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纳兰性德《河渎神·风紧雁行高》

  61、粉香看欲别,空剩当时月。——纳兰性德《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泥菩萨过河篇5

  [关键词]尉迟迥;拉梢寺大佛; 石窟开创

  [中图分类号]K87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0-0005-03

  尉迟迥,《周书》卷21、《北史》卷62皆有传。《周书》谓其先祖为“魏之别种,号尉迟部,因而姓焉”,又谓:“迥少聪敏,美仪容,及长,有大志,好施爱士。稍迁大丞相帐内都督。尚(西)魏文帝女金明公主,拜驸马都尉。从太祖(宇文泰)复弘农,破沙苑,皆有功。累迁尚书左仆射,兼领军将军。迥通敏有干能,虽任兼文武,颇允时望。太祖以此深委仗焉。后拜大将军。”彰显尉迟迥才能的另一重要事件是其力排众议,支持宇文泰伐蜀之议,并受命亲率大军出散关,临剑阁,取蜀地。因“诏迥为大都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又因“平蜀之功,同霍去病冠军之义,封宁蜀公。进蜀公,爵邑万户”,至北周宣帝崩后,杨坚(隋文帝)辅政,以迥望位太高,甚猜疑之。时迥为相州总管,杨坚仍不放心,便派迥子赍诏书召迥入京。迥见杨坚当权,有篡位之心,遂起兵反抗,但很快被杨坚击败,迥在邺城自杀。至唐朝武德年间,迥从孙耆福上表,请求为其祖“昭雪”,朝议以迥忠于(北)周室,遂为其改葬。

  《周书》本传未载尉迟迥曾任“陇右大都督”、“秦州刺史”等事,但同书《明帝记》却载:“(528年)冬十月辛酉,(帝)还宫,乙丑,遣柱国尉迟迥镇陇右。”又载:“(559年)冬十月甲午,以柱国、蜀国公尉迟迥为秦州总管。”《北史》本传说得更为明确,谓其曾“镇陇右,武成元年,进封蜀国公,邑万户,除秦州总管,秦渭等十四州诸军事,陇右大都督”。由此可见,尉迟迥出镇秦陇确为史实。

  惟一使人迷惘的是,史书中除载尉迟迥“好施爱士”之外,对其佛教信仰记载很少。然而,此缺憾却被拉梢寺大佛旁题记的发现而弥补了。

  在陇山以南地区,拉梢寺石窟是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一个石窟群。其位于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处榆盘乡钟楼湾村的鲁班峡中。这一带原有佛教建筑十多处,惜今多已毁没,只有拉梢寺、水帘洞、千佛洞、显圣池还保留有佛教造像和壁画等。

  拉梢寺造像俗称大佛崖,因其在崖面造像故。其崖上造大型浮雕式一佛二菩萨,为石胎泥塑。佛通高竟达40米,低平肉髻,髻施石绿色。面形长圆,施白色,宽眉大眼,鼻大唇厚,颈短肩宽,躯体硕壮。着紧身通肩大衣,衣纹在胸前呈弧形,结跏趺坐于一方形仰莲座上,双手施禅定印。佛身施朱红色,上彩绘石绿方格纹。

  大佛两边侍立二菩萨。北侧菩萨戴宝冠,面半圆,双耳垂肩,宝缯垂于肩头,上身着僧o支,饰项圈、臂钏。下着裙,披巾自双肩搭下穿肘下垂,双手捧盛开的莲花。南侧菩萨只有头部,身部残。

  佛座自上至下有三层浮雕:第一层仰莲上卧狮,狮左右各三,头均向外;第二层仰莲上卧鹿,左右各四,头均向外;第三层仰莲上立象,正中一头,左右两侧各四头。以狮、鹿、象这种佛经和佛教造像题材中常用来代表佛和佛法的动物作佛座,在国内其他石窟中尚不多见。佛座正中凿长方形尖拱顶浅龛,内又塑一佛二菩萨。

  千佛洞石窟又称七佛沟,距拉梢寺约0.5公里。其地为群山环抱,石窟开凿在一处不规则的天然石洞的西窟上,现存窟龛共29个(方)。其依山势,自上而下分三层布局。虽有20多龛,但龛内造像完整者少见。观其遗迹,造像题材多是一佛二菩萨。只有第16龛(位于崖壁正中)原塑七佛,今只存一大佛头,高1.2米左右,低平肉髻,面方圆,长眉细眼,鼻高唇小。千佛洞石窟又称“七佛沟”,即源于此。以其七佛像的规模与所处位置来看,16龛七佛造像应是此处占主导地位的造像。

  千佛洞石窟还保留有一些壁画遗迹,如崖上方多有结跏趺坐佛,下部有供养人像等。

  水帘洞石窟隔响河沟与拉梢寺相对,两窟相距不足0.5公里。此地山高沟深,林密叶茂,曲径通幽。石窟为一高30米、宽50米、深20余米的天然石洞,因洞顶常有水向下倾泻,故称水帘洞。

  水帘洞石窟中现保存的主要是两壁长17米、高8米的壁画一方。壁画按其内容,可分六组:

  第一组为佛说法图,占整个绘画面积的1/2。其画中部绘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低平肉髻,面圆耳大,细眉大眼,高鼻方唇,唇上画八字胡。着红色通肩大衣,上画石绿色方格纹,双手置于胸前。二菩萨戴宝冠,长发披肩,宝缯下垂飘扬,足着圆口鞋。佛两侧二弟子高度仅及菩萨一半,均着袈裟,立于覆莲台上。南侧弟子手持香炉。佛足两侧又各绘侍立弟子及二供养人,弟子着红色袈裟,供养人着圆领窄袖红色胡服。佛与菩萨均有头光,作桃形,内为缠枝花蔓,外周为火焰纹。佛头光顶部正绘一结跏趺坐佛像,两侧各绘四飞天。飞天均高髻,袒上身,下着大裙,跣足。二菩萨头光顶部彩绘弟子及供养人,南侧三身,北侧四身,着袈裟或圆领窄袖胡服。

  第二组位于第一组北侧,共三幅。自上而下第一幅绘一着双领下垂,结跏趺坐佛;第二幅绘一佛二菩萨;第三幅绘菩萨。

  第三组位于第二组下方,绘七佛。

  第四组位于第一组北侧,自上而下第一幅绘二佛并坐;第二幅绘三菩萨,中间菩萨交脚,两侧侍立;第三幅绘菩萨数十身及弟子、供养人等,供养人着圆领窄袖胡服,均作立姿。

  第五组位于第四组北侧,自上而下第一幅绘一佛二弟子立像;第二幅在浮雕龛楣上绘结跏趺坐五佛,龛绘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立于莲台之上。弟子着袈裟,持莲花。下方绘供养人、牛车及宝瓶等。男供养人均着圆领窄袖胡服,女供养人着圆领窄袖上衣,下着长裙,形态飘逸。龛北浮雕一印度式覆钵塔,形状与拉梢寺大佛顶部崖壁上彩绘佛塔同。

  第六组位于第五组北侧,自上而下第一幅原绘立姿一佛二菩萨及供养人,现严重残缺;第二幅亦绘一佛二菩萨,佛着通肩大衣,结跏趺坐于覆莲座上,菩萨侍立。佛座下彩绘供养人,南侧较完整。最前一人为比丘尼,其后五身供养人,均着窄领小袖,下着裙。

  显圣池石窟位于拉梢寺东南约1公里处,系一平面近似半圆形的天然石洞。洞宽54米、深17米、高20米,窟内崖壁上原满绘壁画,现仅存南壁上的彩绘说法图及千佛等。南壁正中绘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佛结跏趺坐,二弟子及四菩萨侍立。佛像上方再绘四佛像,均着红色袈裟,结跏趺坐。胁侍菩萨旁绘三方说法图。北壁崖上残留一佛二菩萨悬塑残迹。壁画多已脱落。

  上为拉梢寺石窟群现存基本情况。从现在此窟群周围保存的遗迹来看,这里原本应是一处规模庞大的佛教圣地。只是千百年来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保留下来的原作已不多了。但就现存情况来看,此石窟群也是陇南地区仅次于麦积山石窟的一处窟群。

  在拉梢寺石窟群中,只有大佛崖保留有明确的造像铭记。其铭记阴刻在大佛北面菩萨身旁距地面25米的崖壁上,楷书竖写,共12行,全文为:

  维大周明皇帝三年(559),岁次已卯,二月十四日,使持节柱国大将军陇右大都督秦州凉(甘) 武岷洮文康十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开国公尉迟迥与比丘校州仙崖,敬造释迦牟尼佛一区,愿天下和平,四海安乐,共与天地长久,同祚上日月俱永。

  此方铭刻,可以说是拉梢寺石窟群中最有价值的发现。其价值在于:第一,指明了此大佛像造于北周明帝宇文毓三年(559,同年改元武成),其不仅使此铺造像的年代有了确凿证据,而且为陇山左右及河西一带北周造像的断代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实物资料。第二,提到的造像主是尉迟迥,再次证明北周时期较大规模的造像均与政治势力有密切关系。

  铭刻中对尉迟迥造像之目的讲得很清楚,谓其造像是为了“天下和平,四海安乐,共与天地久长,同祚上日月俱永”等。其不但祈愿佛能使天下和平安乐,皇上与日月一样永远不落,同时也在祈佛保佑自己。从其铭刻的语气观之,也完全是一副出镇一方的封疆大吏的派头。

  前文已提及,在拉梢寺石窟中只有大佛崖造像有明确铭记,周围其他造像或壁画是否与尉迟迥有关,还无直接证据。①但以其佛教艺术风格和大佛崖造像比较来看,多为北周之物。至少,可以如此认为:尉迟迥在拉梢寺的修造,可能带动了这一带的石窟开创。这里还需要提出的是,七佛沟之七佛造像,以其所处位置和规模来看,应与强大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势力有关。其是否也为尉迟迥所创,值得进一步研究。

  众所周知,北朝时期的石窟中,七佛题材极为流行,至北周时期,更进一步。麦积山现存北周石窟共有42个,其中有12个洞窟专供七佛,可见其流行之程度。七佛造像题材之流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佛教所谓释迦牟尼之前,已有六佛相继出现,释迦牟尼是继六佛之后的现在佛。前六佛是过去佛,以后还有未来佛――弥勒出现。佛教以此来宣传其历史悠久的“三世”存在、报应不虚等。北周时期甚嚣尘上的反佛言论的流行,很可能促进了佛教造像题材中七佛造像的较多出现。

  以拉梢寺石窟群北周时期的造像和壁画来看,佛与菩萨的造型,基本上改变了北魏晚期至西魏时秀骨清相、褒衣博带的特点,逐渐趋于丰满,以前清俊、飘逸的格调,逐渐过渡为庄重健美的风格。造像题材主要组合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七佛、一交脚菩萨二胁侍菩萨等,故其反映的佛教思想亦较为简单。其壁画中规模较大和内容较多的为水帘洞第一组佛说法图,此组壁画中心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上下皆有飞天、弟子及供养人等。壁画下部有供养比丘及供养人,男供养人多圆领窄袖胡服;女供养人圆领窄袖长裙,有些还配有牛车等物,此皆应为北周宇文氏贵族崇佛的真实写照。

  拉梢寺石窟群所处之武山县,因其境内有武城山故名。三国时姜维从董亭越南安,邓艾拒之于武城山即为此地。北魏曾于山下置武城县。其地据渭水上游,自古以来便是东达中原,西通西域,南出洮岷的兵家必争之地。再加上这一带高山耸立,林木茂盛,环境清静,成为佛教徒理想的修身之地是很自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秦州总管的尉迟迥也不甘落后,加入了来此朝拜的善男信女行列之中,或许因为他的到来和修造,这里又成为北周时代陇右地区的又一个佛教圣地了。

  [注释]

  泥菩萨过河篇6

  关键词:江南地区;石窟造像;实地考察与质量评定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21-2

  中国佛教艺术肇始于汉晋,至南北朝开始走向成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即可知当年建康佛教隆盛的情景。浙江新昌大佛寺石窟和南京栖霞山石窟虽至今尚存,但因其历经沧桑风雨加之后世改动,使之至今日已残破不堪,形象模糊。如此宝贵的江南地区早期佛教艺术珍品已魅力尽失,难窥当年的原貌。新昌石城宝相寺大石佛造于梁天监六年(510)至天监十五年(519),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依山崖开凿30年的大石佛被后世称为“江南第一大佛”。据统计,石窟内共有佛像1075座,大的有1米之多,小的仅数寸,多作禅定印相。千佛禅院在“”时曾遭受损坏,但大多样貌得到保留,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古代石窟造像艺术建筑。

  一、对两地石窟造像的文献与实地调查

  新昌宝相寺大石佛全部贴泥饰金,原状已掩,现像作禅定结跏趺坐式。经测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千余年来,佛像几经维修,造型已有变化,史载重大维修10次。据辨端《量记》,大像“两膝枷跌相去四丈五尺”,僧佑造像姿态应为结跏趺坐,其坐高与今天所见造像大致相同。现大佛两掌之间并无横绝深缝,当为后人泥塑所掩。僧佑将弥勒头顶改为“给螺云覆”,即弥勒作佛状,饰螺发,此与摄山齐永明二年造无量寿佛一致。由此推测,石城大佛的基本造型,南朝至今并无大的变化。

  另一处南朝石窟千佛禅院削壁如墙,由四座互为连通的岩洞组成,佛像雕凿于中间两窟中。1925年12月,著名考古学家向达先生通过对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的实地调查,共统计出石窟佛龛294个,造像515尊。1994年l0月至12月间,南京市博物馆又派人对千佛崖石窟进行了重新调查研究,共发现大小石窟佛龛250个,造像520余尊。这些石窟佛龛平面多呈马蹄形,题材以阿弥陀佛、弥勒佛、千佛为主,以及释迦多宝、七佛等。每一个窟龛内造像数目不等,或立或坐,神态各异。

  千佛岩为大小洞窟各一,大小两窟毗连,一大一小,一多一少,相映成趣。窟顶呈椭圆形,露出顶部火山凝灰岩乳突,敞前壁,天然古朴。大窟高8.5米,约200平方米,在石窟壁上有1040个小格,每格雕有一尊小佛,高18公分;小窟高6米,约28平方米,与大窟相通,壁上石像有35尊,总计为1075尊佛像。小窟千佛多着居中对称式通肩衣。左边小窟正壁雕有千佛,正中有释迦坐像,佛坐方形坛基,结枷跌坐,禅定印,悬裳座,外着居中对称式通肩衣,内穿僧抵支,佛头发式模糊不清,千佛造型均同此佛。与右边大窟不同的是,小窟所有造像均衣裳覆坛。千佛岩石窟造像是我国南朝的重要遗迹,已收《中国百科全书》的《美术卷、石雕艺术全集》。千佛院里佛像采用的都是阳雕手法,左右千佛之外侧,各雕一尊护卫菩萨,头均残损,衣裙呈鱼鳍状外展。从残存的遗迹看,作将士形,立于莲台上,宝缯护肩,雕刻工艺细腻精湛。考古文物专家对这二尊浮雕极为重视,认为其文物价值最高,已收进中日两国联合出版的《世界美术大全、南北朝卷》。在众神龛下塑金的十八罗汉是八十年代重新修复的。

  在千佛崖石窟中,以“三圣殿”内的无量寿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最负盛名。千佛岩的无量殿是栖霞山建造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佛龛。其中的无量寿佛居中,高约十二米,两侧分别侍立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高约10米。这些佛教造像身段匀称,线条流畅,虽屡经后世妆点,但姿态、服饰旧迹犹可仿佛。坐佛垂下的衣赎和菩萨裙饰下部向外撇开的形式,皆与河南洛阳龙门公元500-523年雕凿的宾阳洞形象相似,但是开凿的年代却比云冈石窟早了十七年。据1998年栖霞寺僧人的测量结果,其实际高度分别是:无量寿佛坐高7.49米,连底座在内通高9.31米;两侧侍立的观音、大势至菩萨高度相等,均为6.8l米,这三尊大佛和菩萨,体形巨硕,体现了一种崇高庄严之美。栖霞无量寿佛大窟右侧紧邻一个大龛,平面亦略作横椭圆形,无前壁,盒内凿出平面呈“门”形石坛,坛正面雕释迦、多宝并坐像,两侧面各立一菩萨。释迦多宝皆着通肩服装,作禅定相,项光中雕莲座,身光高宽和光中文饰均模糊不可辨。

  二、两地石窟造像的现状与质量评定

  南朝是佛教在中国广泛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佛教与中国文化不断的融合发展,佛教造像艺术逐渐走上了适应中国文化与审美需要的道路,人们也创造了大量的佛教艺术作品。只可惜南朝战乱频繁,政权更迭,绝大多数佛教艺术品已经永远消失。佛像艺术是用石头雕成的,比重较大,盗窃分子若想把佛像全部搬走,难度很大,所以他们只能挑选其中一部分,而佛头是佛像的面部,是一尊佛像最为传神的部分,所以盗窃分子一般会首先选择偷盗佛头。近年来,佛头被盗案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久远的例子就更数不胜数了。上世纪20年代初,龙门石窟两尊佛首被盗,曾先后流落法国、比利时、美国,1991年,美籍华人陈哲敬从美国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直到2005年,中国政府出资800万元人民币将其购回。解放前被外国列强盗去了许多造像以及头、手臂等局部,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被称为“江南第一大佛”的新昌大佛寺内石弥勒佛像,结跏趺坐,双手作禅定印,身着双领下垂的大衣,是典型的明代服饰特征。按当年梁朝僧人僧佑规化的弥勒大像与今日造像全然不同,应是明代大规模改动过。位于大佛寺西约300米开凿的在侏罗纪的砂岩上的千佛岩石窟,窟内造像大的有1米之多,小的仅数寸,多为石质浮雕,经千百年来风吹雨淋,损坏严重。室内造型屡经后世装点,面目渐非。许多像身有不规则小孔数十,似是后世故意凿出借以敷泥彩,今已全部脱落。不少石像在“”时曾遭毁,千佛院在“”中曾一度成为生产队养猪场。除石壁龛中小佛像外破坏严重,头部都重补了泥塑,残缺不全,尤其是大石窟左右两侧的高一公尺的护卫菩萨,也被砸去了大半。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风雨雨,天灾人祸,衣带战袍身影俱在,当时形制毕见,虽多磨损,六朝真迹犹在。

  南京栖霞山的千佛岩石质是石英砂岩,易于风化,雕像中许多眉眼、五官表情等细微部分都已剥落或模糊,又经明代太监修复,致使这里佛像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1925年,栖霞寺主持僧若舜对除“西方三圣像”中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外的其它造像进行修缮。但当时并没有按照原来的风格进行修复,仅仅是水泥工匠随意糊上去的,而且这些修复的风格和原有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他们还对佛像的衣着进行了修饰。由于佛像表面涂上水泥掩盖了佛体的纹路,我们无法看到当时石雕的艺术风格,原作面目全非,致使石刻几乎完全丧失了原有的风采神韵,终止了人们对石佛造像的研究,那是对石窟的一次严重破坏。此后,迭经战乱和“”浩劫,石刻残破不堪。时期,栖霞山石窟又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人为破坏,佛手被砸碎,佛头被敲掉。自然的风化和人为的破坏不仅使两地石窟原有的艺术魅力黯然失色,石窟的修复工作也是如履薄冰。尽管目前准确判断每一个石窟佛龛的开凿年代仍相当困难,但多数造像的姿态、服饰仍可循旧迹,个别造像水泥剥落,石质部分衣纹犹清晰可辨,千佛崖石窟不失为现存最优美的南朝造像艺术品之一。如何让这残缺不全的佛像重现光彩,找到让这千年石窟恢复完整面貌的依据,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卢辅圣主编.朵云:中国南方佛教造像艺术[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2]宿白.南朝龛像遗迹初探[J].考古学报,1989,(04).

  [3]阮荣春.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J].东南文化,1990,(21).

  [4]费泳.论南北朝后期佛像服饰的演变[J].敦煌研究,2002,(02).

  作者简介:

  泥菩萨过河篇7

  这次“8264重庆版驴友年会”选定的地点就在綦江古剑山,我们从会场远远望去,古剑山四周被层层雾气萦绕,给我的第一眼感觉恍如《西游记》里的仙境,在雾气的遮掩下,只能看见它脚下曲曲折折的山路和山顶出来的峭立山石。

  “古剑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

  十几分钟的脚程我们就到达了古剑山脚,这次终于可以看清她的全貌了。只见山壁被植被紧紧包裹着,尽管这样,山壁的险峻并未被遮盖,一块块倒插在那里,像是被人硬生生切开的剖面,从下往上望去,令人不禁产生一种震撼之感。

  据说古剑山以前叫做龙王山。相传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便命人四处寻访名山佛地,以获得长生不老的妙方。一日,李世民来到龙王山,在这里的“龙脊”寻得秘方,便认定这里的菩萨灵验,高兴之余,下旨拨款在这里大兴修庙建佛。在修建东岳庙时,工匠在地里挖到一柄古剑,古剑虽已在地里埋了许多年,但仍寒光熠熠。于是,人们就将那柄古剑高悬在东岳庙前顶礼膜拜。因为这柄古剑,人们就将龙王山改叫古剑山。其后,随着地质改造运动不断地发生,古剑山的地貌结构越来越像一只鸡公,于是古剑山在当地又有了“鸡公嘴”这一俗称。

  真正让古剑山名声外显的不是古剑山的山势和古剑的传说,而是“古剑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的这一说法。

  相传古剑山上住着一个王姓泥匠。一天夜里,王泥匠梦见了观音娘娘。梦醒后,他决定塑一尊观音娘娘的像。于是,王泥匠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塑了一尊观音娘娘的像放到古剑山顶,并在观音像前许愿:“希望儿子长大后学有所成,将来成为达官贵人,不要再像他做一辈子的泥匠。”十年后,王泥匠的儿子,被南州(今綦江)县官看中,并举荐给楚州(今重庆市区),还真的就成了达官贵人。王泥匠逢人便说是观音娘娘显灵,因此到古剑山来拜菩萨的人络绎不绝。王泥匠的儿子,便派手下在山顶修了一座寺庙,就是现在依然建在的净音寺。寺庙修好后的第二年,王泥匠的儿子回乡省亲,与南州县官一起去古剑山拜观音,两人同时许愿,希望来年能得到提拔。结果,第二年王泥匠的儿子真的得到了提拔,而南州县官迟迟没能等来升迁的好消息。于是,南州县官嘟囔着:“这古剑山的菩萨硬是应远不应近啊”。从此,这个说法就流传开了,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古剑山就是因为这里烧香许愿灵验。

  站在山脚,听着队友娓娓道来古剑山的种种传奇,抬头向上看去,在浓雾的掩映下,我们试图寻找到古剑山的鸡嘴、鸡冠、鸡翅膀还有雄鸡凌空展翅的姿势,但皆因为雾气太大的缘故,终究没能瞧见。

  九曲回肠的登山路与神奇的“求子洞”

  通往古剑山顶的道路是一条由石板铺成的羊肠小道,据清《綦江县志·士女重修古剑山碑记》记载:古剑山茶店至山顶,共有石阶782步,石级细碎,宽不满尺,山势陡峭,游人上山必须攀藤附蔓,下山只能侧脚弯腰,胆小一点甚至爬着往下走。朝山旺季,香客更多,石径拥挤不堪,上下十分不便。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县内妇女自我发起“慷然出簪珥针工之积,重修此路,石取宽厚,工必坚牢。……为工月余而毕。”后来,这段路经后人不断补修,才有了如今这条石板路。

  沿着石阶往上走,两边的护栏形如古朴的树干,走近看,上面斑驳未曾剥离的树皮还清晰可见。初见时,我惊异于古剑山好大的手笔,竟直接用百年树干做成护栏。当手放在上面时,却是触手冰凉,原来这古朴的护栏是用水泥混制而成,但这确实给人自然古朴之感,恍若这条古朴的路就是一条寻仙之路。

  路边的松柏竹子静谧地站着,郁郁葱葱的样子更为这次登山添加了一丝仙气。因为是周末,一路上求神拜佛的人不绝于途,路旁的香檀被红香红蜡整个插满,青色香烟徐徐向四处扩散。若远若近的鞭炮声间歇性地传来,也为这份虔诚增彩加色不少。

  走完石板路,我们来到了登古剑山的第一个歇息处——古镜亭。传闻从前修东岳庙时,在挖地基时掘出的古剑旁边还有一面古镜,古剑乃文殊菩萨所持之剑,代表智慧,而古镜则是观音菩萨点化世人所用的法器,世人可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前世和未来,以告诫世人诸恶莫作。后人为了纪念观音菩萨的功德修建了古镜亭,作为游人登山休憩之所。虽然之前的石板路不算陡峭,但首次登山的我已是气喘吁吁。一位队友告诉我们,这已经是他们最轻松的一次登山了,首先是没背上几十斤的行囊,其次就是这次登山速度比之以往慢了很多。边说着边给我示范他们平时登山的速度,无奈地望了望黄色主调的古镜亭,只能放弃歇息的念头,紧跟上其他人的脚步,继续向上走去。

  越往上走石梯的坡度就越大,在峭岩边上开凿出来的石径越见险峻,有好几处石梯倾斜近80°角。经过了长流不息的“一碗水”、沧桑古朴的“古寨门”和雍容大气的“古剑亭”,我们来到了“摸儿洞”。据说“摸儿洞”求子特别灵,只要闭上眼睛,心无杂念,把手伸进洞里,摸到了卵石就能得子,但要是摸到了沙土,就会生个女孩。出于好奇,我遵照指示闭上眼睛把手伸进了洞里,心里想着最好摸到沙土,但是洞里狭小而未知的空间,让我时刻担心自己的手会一不小心被什么吞掉似的,试探性地向里胡乱摸了一阵后竟什么都没有摸到。一旁的队友们打趣道:“既无卵石又无沙土,那多半是龙凤胎哟!”

  也不知汗水浸湿了几层衣服,我们终于到了能看见山顶的地方——三佛岩。只见光滑的岩壁上被人工开凿出了一个小坑,里面供奉着三尊古佛,小坑上面刻有“古釰名山”四个大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为“雍正八年庚戌十二月”,说明早在三百年前的雍正年间,古剑山已经成为佛门弟子与世人崇敬的佛教名山与旅游胜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古剑山顶,重重地呼出一口长气,一股小小的成就感在心底悄然滋生。站在入口处,左边就是净音寺,它坐落于山顶最雄壮宽阔处。原名叫古剑山寺,始建于宋代,后经多次劫难,寺庙损毁殆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僧人释复闻率徒众重建,更名净音寺。如今寺庙内又恢复了昔日旺盛的香火,到此参拜的游人络绎不绝。

  我本来想让随行的朋友拍一些佛像的照片,可同事说他上次去寸滩古镇,拍了一张佛像的照片,回到家竟不能从相机里拷出来,最后将那张照片删除才把所有照片拷到电脑上。旁边的驴友也说,他们到了寺庙,一般都不会去拍照。这件事情让我震惊了好一阵,转过身重新审视了大殿内端坐着的菩萨,带着敬畏收起了相机。

  走过一条狭窄的条石,我们就来到了古剑山的尽头——阳桥。它在光明殿的前面,坐落于两峰之间,当地人也将其称作“舍身崖”。舍身崖悬在山顶,好似一座通向天际的天桥,让人望而生畏。舍身崖两边有一排护拦,栏上挂满游人系上去的同心锁,有崭新的,也有绣迹斑斑的。除了是到过古剑山的一个见证,更是为自己的爱情许愿。

  站在舍生崖上,可以看见山下的村舍稀稀落落点缀在层层梯田中间,绿油油的树木农作物环绕,像极了一幅中国古典山水画。远处浓浓的雾气将高高矮矮的山峦层层萦绕,似一条纽带将众多山峦串联起来。透过雾气往下看去,有一种大地似仙境的错觉,那些萦绕在大地上的雾气就是浓密的仙气,而站在崖边的我们似乎凌驾于仙气之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清代诗人陈锟登古剑山后,赋诗道:“古剑高难拔,森然势插霄。悬岩盘绝蹬,断壁锁飞桥。城郭低于足,星辰宛在腰。神仙如可遇,何处觅逍遥。”台湾大学教授周震先生攀登古剑山后,在他的随笔中这样写道:“这里的自然天成的美景世所难见,在台湾找不到。将来祖国统一后回乡定居,就在那美景中修座养老公馆,颐养天年,怡情养性,必能快乐长寿。”

  在舍身崖待了一刻钟后,我们开始返回往山下走。下山时,再次路过财神殿和金刚殿,我跟朋友开玩笑说,我们应该去拜拜金刚殿,保佑我们拥有金刚之躯,以后爬山就不必这样狼狈。只是最后,我们还是世俗地选择了参拜财神,愿来年钱包鼓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下山的路没有选择原路返回,而是选择了后山。这里比前山要平缓很多,这倒让我心中一喜,再不必像登山时那么狼狈。后山的风景也比前山要漂亮许多,它由一片林海构成,树木葱郁,藤蔓缠绕,空气清新自然,漫步林间,好似进入世外桃源。

  觉海云梯是下山唯一一段坡度比较大的阶梯。相传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率部西征,数犯綦江,当地百姓修建栈道通往山顶以避战乱,栈道盘桓于石壁,蜿蜒而上,宛若一架云梯挂在古剑山巅。虽然我已尽力控制腿部的肌肉,只是下山时还是忍不住颤抖,先前登山的疲惫在这里凸显得更加明显,我只好扶着护栏,颤巍巍地往下走。

  泥菩萨过河篇8

  枫溪瓷塑作品的工艺特征

  1 胎釉:清中期以前,枫溪的瓷土从白水等邻近地采掘,一股为低温土,烧成后胎壁较厚,质粗松,有火石红。清末之后,采用潮州当地最具特色的硬质粘土――飞,天燕瓷土,胎色灰白,质密实,烧成温度较高。釉料为谷糠釉,其成分以贝壳、谷糠为主,加以石英、高岭土等,釉色白中泛黄,中温烧成。民国中晚期使用白釉,釉层较厚,其釉色乳白,透明性强,或白中微泛黄。胎釉结合紧密。

  2 成型:以泥印模印后贴接成型,再装上头部、手掌等;也有一次模印贴合成型的。解放初期,开始采用模制注浆成型工艺。

  3 造型:清中期的人物造型较小,高度20~25厘米的较多,衣褶较简单,眼睛多为单眼皮,造型较为严谨。清末民初,人物造型、衣褶趋于繁密,如观音佩戴的璎珞和衣褶,层次繁密,变化多样。民国后期,造型大器者多,高度40~60厘米,人物造型借鉴现代解剖学原理,以写实的人体比例进行创作,衣褶较疏,有飘逸感;人物表情丰富,注重体现作品的个性和内涵,较为传神。观音或人物的立像基本都成对塑造。

  4 装饰:以施白釉为主,也有的施以“大窑五彩”“五彩”“描金青花”“青花(蓝彩)”“描金五彩”等,也有的仅在衣褶施哥釉,或在肌肤、靴等处上彩。

  5 款识:以无款识者居多,少数把作坊名、商号、老板姓名刻印盖于泥坯,或手写划刻。主要有“任合出品”“如合厂出品MADE IN CHINA”“耀兴”“陶真玉”“吴鸿发”“吴同如发”“吴明成”“韩江坤德成”“玉成隆”“金顺彩庄”“潮磁造”“炳利”“锦合”等。

  对于近代枫溪瓷塑的研究,有关文献记载亦较少,目前只能通过存世实物和老艺人的回忆、口述来整理这段既平凡又充满传奇的历史。

  近代大吴泥塑对枫溪瓷塑的影响

  清中后期,枫溪瓷塑在传统捏塑技法的基础上,吸收民间泥塑、木雕、戏剧等艺术的营养,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地方风格的瓷塑艺术。主要题材为佛、菩萨、仙道,以及戏剧人物、动物、玩具等。

  潮州泥塑以邻近枫溪的浮洋镇大吴乡及颜厝乡著名,尤以大吴泥彩塑最为出众,它与天津“泥人张”、江苏无锡惠山并称“中国三大泥塑之乡”。清末民国,这里出现了一批颇有艺术造诣的泥塑高手,创作出大量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时代特征的泥塑造型,其代表人物为清末民初的吴潘强(1838~1902年)、吴潮昌,民国时期的吴阿才、吴镇藩,以及解放后的吴金福、吴嘉鸿、吴坤河等。他们天资聪敏,技术精湛,擅长全身戏剧人物、脸谱、人物肖像,有“曹操咬靴”“钟馗踏马兔”“笑佛”“观音”“仙女散花”“陈三五娘”“白蛇传”“桃花过渡”“喜童”等佳作,大吴泥塑制作采用贴、塑、雕、捏、刻、划、彩等手法,尤以“贴塑”技法在泥塑艺术的表现手法中最具特色,其人物面部标清的刻划细节。特别是人物面部表情的刻划十分逼真。

  由于地域相近,人员往来密切,两地艺术交流活跃,大吴泥塑对近现代枫溪瓷塑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抗战胜利之后,为满足国内及东南亚一带居民重建家园的需要,以及战后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期盼,枫溪大量生产象征平安吉祥的笑佛、观音菩萨、喜童等陈设瓷和壁瓶、筒瓶等实用瓷,枫溪瓷业得到迅猛发展。此时,大吴有100多位泥塑艺人到枫溪瓷作坊当瓷塑技工,承担安贴、修坯等工作,也有少数被聘请为技师。这些技师自己能创作,他们把部分泥塑的脸谱模具用于瓷塑创作,从而使很多瓷塑作品带有泥塑脸谱的特征。大吴的泥塑师傅如吴阿才等人为枫溪瓷坊创作了许多仙佛、人物造型,如“合成”号的“八仙”造型,“如合”号的“观音”造型等,其捏塑水平很高,远近闻名。据“荣利”瓷作坊的陆桂园(1921年出生)老人介绍,民国时期,“荣利”聘请吴阿才到作坊捏戏剧人物“陈三五娘”和“观音”等,他薪金比别人高,开工初就先领360银元的年薪,创作的作品再计件付酬。

  在枫溪瓷作坊的大吴人吴金福,自民国后期至解放后一直在这里进行瓷塑工作。他先后在枫溪美术瓷厂和广东省枫溪陶瓷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其以泥塑的贴塑技法制作的瓷塑作品“薛丁山与樊梨花”极具艺术特色。民国后期,瓷塑十分适销,受大吴泥塑人物造型影响,枫溪出现了一大批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观音菩萨和神话人物、“锣鼓双人舞”“芭蕉人物…喜童”等题材的彩绘瓷壁瓶,也有以传统手法制作的作品,如戏剧人物“李白醉酒”“白马…裸女”等造型的灯盏架,以及专销泰国的“大鹏鸟”和专销欧洲的“洋狗”等壁瓶,还有销往各地的“仙女散花”“时尚女性”“孔雀”“鹦鹉”“佛手”“花果”等壁瓶。

  泥塑与瓷塑的成型和烧成工艺截然不同,有各自特点和艺术语言。在产品销售方面,泥塑产品的生产有阶段性,消费者只有在游神赛会或办喜事时才选购几屏泥塑作品去摆设。加之其从产品制作到焙烧基本由一人完成,所以只能小批量生产。瓷塑产品则基本可长年生产,虽也要经模印、安贴、修坯等工序,但可大批量生产,产品为家居日用所需,也适宜作为馈送亲朋的礼品,需求量大。大吴泥塑制作艺术的成熟应比枫溪瓷塑稍早。民国时期,瓷塑的需求量和产量明显超过泥塑,大吴泥塑艺人自然流向枫溪,加入瓷塑生产的行列。

  民国后期枫溪瓷塑风格的变化

  据老艺人吴维雄(1925年出生)介绍,清末时,他的老祖母陈氏晚上到戏园看戏,第二天便能用泥巴将昨晚的戏剧人物捏出来,惟妙惟肖,周围的人都能认得是戏剧中的哪个人物。他的祖母、叔父、父母的瓷塑手艺都是从老祖母陈氏那里学到的。位于枫溪卢厝池顶的陶真玉号瓷庄,创办人邱进佳(俗名和尚伯),他能捏塑观音像、笑佛等作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其技艺高超,远近闻名。

  民国后期,枫溪溪下的“潮瓷”号瓷坊创办人吴天亮,兄弟三人原都在“吴任合”瓷坊打工。任合的老板吴权记有一手瓷塑绝活,他看见什么人,就能以手中的泥巴马上塑造出这个人的造型,形神俱佳,民间夸他的瓷塑为“权记无模(模具)白手捏(塑造)”。吴天亮在任合瓷坊暗暗学到不少技法,兄弟三人利用晚上工余时间在自家塑瓷,制作“八仙”“观音”自己销售。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积累后辞去“吴任合”的工作,自立门户,创“潮瓷”号瓷坊,生产 销售瓷塑及彩绘产品。当时,瓷坊的老板基本都能拉坯、雕塑,彩绘则一般都聘请画师上门作业。

  在枫溪“安仔(瓷塑品)街”开店的满希婶,边卖瓷猴哨子,边手捏制作猴仔。她手艺高超,心灵手巧,一块瓷泥经她一拉一捏,一只活灵活现的猴子便制作出来了,她的店前经常围观着一群人在欣赏。

  枫溪瓷塑的外来师傅曹明銮为江西人,1947年至1948年间与其妻在枫溪以创作瓷塑为生,他那时年龄五十出头,其妻年轻貌美,约20多岁,跟随其身边,兼当模特。曹明銮擅长于仙佛、人物以及时尚女性形象的雕塑,创作的大批优秀作品非常畅销。当时,枫溪诸多瓷作坊的老板争相向他定购,作品有“天女散花”立像、“弥勒佛坐像”“时尚女性”“裸女”“寿星立像”“刘海戏蟾像”等。曹明銮创作的作品以拉线对模,作坊老板买了这副模后,要先注浆成型,再按成型作印。

  曹明銮还把更为写实的创作风格带到潮州枫溪,改变了传统造型那“四个半头”的人体比例,许多作品以现实的“七个头”的标准塑造身型,脸部表情更丰富,衣褶更为简练夸张,使近代潮州瓷塑造型呈现时代风格,影响深远。

  当代民间瓷塑大师林鸿禧(1928年出生)老人回忆,1947年他在“鸿发”号瓷作坊学塑观音时,师傅带他去“如合”号瓷作坊观看摆放于大堂的吴阿才雕塑的观音菩萨立像,作品的面部表情端庄沉静,望之遂生恭敬之心。其面部造型与泥塑观音的造型同出一辙,单眼皮,眼微瞌,瓜子脸,小口垂鼻,头顶佛像,双辫垂肩,胸佩璎珞,手执如意,立于波涛中的莲叶之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老人对此仍印象深刻。当时,大吴和枫溪的雕塑艺人塑观音前,也多去观看开元寺里的观音立像,受到启迪后再发挥想象力开始创作。

  1948年,林鸿禧在“鸿发”号当一般工人时,便暗暗学艺,他以吴阿才创作的观音像为样,制作了观音立像,其形态生动,初露大家之气;又以曹明銮创作的寿翁立像为样,制作了笑容可掬的寿星立像。解放初期,第四野战军南下,部队的马群驻扎在潮州市郊枫溪,当时卢厝池顶“鸿发”瓷作坊门口的马群引来很多乡民的围观。林鸿禧对这些马群也产生了兴趣,静心观察,回到坊中便捏出8尊不同形态的骏马,其造型自然生动,比当时枫溪“松兴”号生产的“八骏马”更为传神。老板吴维雄大胆地把他的八骏马作为样品,让客户订货,这一下不得了,许多客户争相订货,生意极好,供不应求。自此,林鸿禧的瓷塑手艺开始为大家赏识。

  林鸿禧的瓷塑艺术源于生活,创作了许多瓷塑精品。1955年,他创作的戏剧人物“十五贯”,于1959年获全国优秀作品一等奖。他的作品构思独特,善以细节表现作品的内涵。如1957年创作的“李白醉酒”,塑造李白醉酒夜归的形象,李白满脸通红,眼微闭,倚身仆童。仆童一手持灯笼,一手掩鼻,表现出难忍他的酒后气味,从而把“醉酒”的情形刻画得入木三分。1960年创作的“达摩”立像,以简练的线条刻画、塑造了深刻的内涵,受到高永坚先生的称赞。如今,年已八旬的林老还坚持创作,精品迭出,如“如意观音”以细腻的面部雕塑和简练的线条,体现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使众生遇难呈祥”的慈悲形象。他的创作造诣是与他扎根于民间,对地方传统工艺美术的吸收、理解与融会贯通分不开的。

  林鸿禧通过长期的探索,总结出人物雕塑的一些要领,如佛、菩萨的眼睛似视似闭,只看眼前三步之处;持莲、持如意观音菩萨立像应“三不正”构图;神仙脸似“风”字;武侠脸似“田”字;释道面部应有喜乐的表情等等,这些审美观在枫溪的瓷塑创作上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传统的枫溪瓷塑造型古朴,人物头大身小,衣褶飘逸夸张,注重刻画脸部神态,眼睛单眼皮者多。民国后期,受曹明銮创作风格的影响,枫溪瓷塑以写实造型为主,风格严谨,注重解剖与透视学原理。这种创作风格的转变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以后枫溪的瓷塑发展奠定了基础。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五年级优秀作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耳边传来售票员叔叔的声音:“哪位年轻人少坐一会儿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五年级优秀作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五年级优秀作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解读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