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1-31 23:03:31

应急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实际需求?这篇文章是说清楚了

今天给各位分享应急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实际需求?这篇文章是说清楚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外评测 | 海能达TD580是一款出色的单频段DMR无线电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导读目录:

1、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十篇

2、电气自动化技术十篇

3、应急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实际需求?这篇文章是说清楚了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1

  仅供参考

  为保证有效平稳处置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中,实现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密防范、妥善处置,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处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信息资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是指本系统信息系统突然遭受不可预知外力的破坏、毁损、故障,发生对国家、社会、公众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1、事件分类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机理和发生过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指地震、台风、雷电、火灾、洪水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故灾难。指电力中断、网络损坏或是软件、硬件设备故障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3)人为破坏。指人为破坏网络线路、通信设施,黑客攻击、病毒攻击、恐怖袭击等引起的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损坏。

  2、事件分级

  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县上分类情况。

  (1)i级、ⅱ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发生全局大规模瘫痪,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需要县级各部门协调解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2)ⅲ级。某一部分的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瘫痪,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属县内控制之内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3)ⅳ级。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效率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系统发生或可能导致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五)工作原则

  1、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社会稳定的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在法律、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提高素质,快速反应。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减少损害。把保障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共财产、信息资产遭受损失。

  4、加强管理,分级负责。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加强部门间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5、定期演练,常备不懈。积极参与县上组织的演练,规范应急处置措施与操作流程,确保应急预案切实有效,实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化、程序化与规范化。

  二、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体系

  成立网络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局党委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局分管领导,成员包括:信息全体人员、各通信公司相关负责人。

  (二)工作职责

  1、研究制订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的规划、计划和政策,协调推进我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

  2、发生i级、ⅱ级、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后,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工作。如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属于i级、ⅱ级的,向县有关部门通报并协调县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3、研究提出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规划,检查、指导和督促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机制建设。指导督促重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检查落实预案执行情况。

  4、指导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科学研究、预案演习、宣传培训,督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5、及时收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分析重要信息并提出处置建议。对可能演变为i级、ⅱ级、ⅲ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及时向相关领导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

  6、负责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支持,参与重要信息的研判、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调查和总结评估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和先期处置

  (一)信息监测与报告

  1、要进一步完善各重要信息系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制度。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和可能引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在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按紧急信息报送的规定及时向领导汇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态势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2、重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确立2个以上的即时联系方式,避免因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发生后,必要的信息通报与指挥协调通信渠道中断。

  3、及时上报相关网络不安全行为:

  (1)恶意人士利用本系统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

  (2)网络或信息系统通信和资源使用异常,网络和信息系统瘫痪、应用服务中断或数据篡改、丢失等情况。

  (3)网络恐怖活动的嫌疑情况和预警信息。

  (4)网络安全状况、安全形势分析预测等信息。

  (5)其他影响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信息。

  (二)预警处理与预警

  1、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系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协作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在2小时内进行风险评估,判定事件等级并预警。必要时应启动相应的预案,同时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汇报。

  2、领导小组接到汇报后应立即组织现场救援,查明事件状态及原因,技术人员应及时对信息进行技术分析、研判,根据问题的性质、危害程度,提出安全警报级别。

  (三)先期处置

  1、当发生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时,及时请技术人员做好先期应急处置工作并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必要时采用断网、关闭服务器等方式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向上级信息安全领导小组通报。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在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应加强与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最新发展态势。对有可能演变为ⅲ级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技术人员处置工作提出建议方案,并作好启动本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根据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况决定现场指导、组织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开发商应急支援力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有可能演变为ⅱ级或i级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要根据县有关部门的要求,上报县政府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指挥、组织应急支援力量,积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处置

  (一)应急指挥

  1、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要迅速建立与现场通讯联系。抓紧收集相关信息,掌握现场处置工作状态,分析事件发展趋势,研究提出处置方案,调集和配置应急处置所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统一指挥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2、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的,立即在现场开设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运作的相关保障。现场指挥部要根据事件性质迅速组建各类应急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支援

  本预案启动后,领导小组可根据事态的发展和处置工作需要,及时申请增派专家小组和应急支援单位,调动必需的物资、设备,支援应急工作。参加现场处置工作的有关人员要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协助开展处置行动。

  (三)信息处理

  现场信息收集、分析和上报。技术人员应对事件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将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损失情况及处置工作等情况及时报领导小组,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符合紧急信息报送规定的,属于i级、ⅱ级信息安全事件的,同时报县委、县政府相关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

  (四)扩大应急

  经应急处置后,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应实施扩大应急行动。要迅速召开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事态情况,研究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县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

  (五)应急结束

  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经应急处置后,得到有效控制,将各监测统计数据报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领导批准后实施。

  五、相关网络安全处置流程

  (一)攻击、篡改类故障

  指网站系统遭到网络攻击不能正常运作,或出现非法信息、页面被篡改。现网站出现非法信息或页面被篡改,要第一时间请求相关职能部门取证并对其进行删除,恢复相关信息及页面,同时报告领导,必要时可请求对网站服务器进行关闭,待检测无故障后再开启服务。

  (二)病毒木马类故障

  指网站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存在安全隐患。

  1)对服务器杀毒安全软件进行系统升级,并进行病毒木马扫描,封堵系统漏洞。

  2)发现服务器感染病毒木马,要立即对其进行查杀,报告领导,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上报。

  3)由于病毒木马入侵服务器造成系统崩溃的,要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并联系相关单位进行数据恢复。

  (三)突发性断网

  指突然性的内部网络中某个网络段、节点或是整个网络业务中断。

  1)查看网络中断现象,判定中断原因。若不能及时恢复,应当开通备用设备和线路。

  2)若是设备物理故障,联系相关厂商进行处理。

  (四)数据安全与恢复

  1.发生业务数据损坏时,运维人员应及时报告领导,检查、备份系统当前数据。

  2.强化数据备份,若备份数据损坏,则调用异地光盘备份数据。

  3.数据损坏事件较严重无法保证正常工作的,经部门领导同意,及时通知各部门以手工方式开展工作。

  4.中心应待数据系统恢复后,检查基础数据的完整性;重新备份数据,并写出故障分析报告。

  (五)有害信息大范围传播

  系统内发生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电子邮件、短信息等网上服务中大量出现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有害、敏感信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报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启动预案;或根据上进部门要求对网上特定有害、敏感信息及时上报,由上级职能部门采取封堵控制措施,按照市上职能部门要求统一部署启动预案。

  (六)恶意炒作社会热点、敏感问题

  本系统互联网网站、电子公告服务中出现利用社会热点、敏感问题集中、连续、反复消息,制造舆论焦点,夸大、捏造、歪曲事实,煽动网民与政府对立、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情绪,形成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时,启动预案。

  (七)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地互联网遭到网络攻击

  敏感时期和重要活动、会议期间,本系统互联网遭受网络攻击时,启动预案。要加强值班备勤,提高警惕,密切注意本系统网上动态。收到信息后,及时报警,要迅速赶赴案(事)发网站,指导案(事)件单位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同时收集、固定网络攻击线索,请求县上技术力量,分析研判,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做好现场调查和处置工作记录,协助网站恢复正常运行并做好防范工作。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迅速采取措施,抓紧组织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减少损失,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统计各种数据,查明原因,对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以及恢复重建能力进行分析评估,认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组织实施。

  (二)调查和评估

  在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事件调查组,对事件发生及其处置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财产损失状况和总结经验教训,写出调查评估报告。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领导小组各成员应保证电话24小时开机,以确保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能及时联系到位。

  (二)应急装备保障

  各重要信息系统在建设系统时应事先预留出一定的应急设备,做好信息网络硬件、软件、应急救援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调用。

  (三)应急队伍保障

  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保障队伍。选择若干经国家有关部门资质认可的,具有管理规范、服务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我县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社会应急支援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必要时能够有效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保障力量,进行技术支援。

  (四)交通运输保障

  应确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交通工具,确保应急期间人员、物资、信息传递的需要,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由领导小组统一调配。

  (五)经费保障

  网络与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金,应列入年度工作经费预算,切实予以保障。

  八、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互联网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敏感性,建立应急处置的快速反应机制。

  (二)妥善处置。

  正确区分和处理网上不同性质的矛盾,运用多种手段,依法开展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涉网违法犯罪活动,严守工作秘密,严禁暴露相关专用技术侦查手段。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三网融合 应急平台 信息采编 控制

  中图分类号:TN929.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4)-15-0032-04

  1 前言

  随着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对于影响民生问题的应急信息处理也日益细化。为此各级政府都在积极建设应急信息系统。应急信息系统是对于一定区域内的重大突发事件提供预警信息的系统。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包括了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可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并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大规模民生问题等信息。例如高级别台风和暴雨等气象灾害、恐怖事件等重大事件的预警信息。

  应急信息的通知和,主要关注的是通知内容的权威性、一致性和及时性。同时要考虑到民众对信息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相应调整。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发生,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尚不能准确预报气象灾害。为尽量避免灾害对人们生命造成的威胁和对财产造成的损失,各国都在寻求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

  我国在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对不同传播渠道的可实时监控、便于管理的综合预警信息平台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目前基本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各自进行公众预警,效率低、时效性差、覆盖面窄且无法了解公众对告警信息的接收情况。为此,建设一个及时有效的应急信息系统是政府民生工程的刚性需求。

  2010年三网融合概念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求各大运营商和广电系统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各大运营商在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支撑下,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通过“机顶盒+宽带网络”的模式与互联网管道服务的模式推进了三网融合的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的三网融合平台资源对于建设一个综合的信息平台有很强的基础优势。随着三网融合业务的推进,运营商的用户群有了进一步扩展,目前涵盖了手机用户、IPTV用户、固网宽带互联网用户、无线接入互联网用户等。公众信息传播模式包括手机短信、小区广播、互联网弹窗、电视节目插播、微信微博公众账号传播等。这些手段都是对政府目前的应急信息系统的有益补充。

  运营商建设三网融合应急平台,有以下2个优势:

  首先,可以通过一个统一后台,统筹多种渠道的信息传播。通过多种模式,提高紧急信息的到达率,特别是对边远地区,可以提供手机无线广播覆盖,建设无线专用应急信息点等多种模式,多渠道进行通知。

  其次,可以跟进公众客户的到达率和接收公众客户的回应,及时进行回应,避免误导信息传递,使信息的针对性更强。

  2013年,根据地方政府的需求,我们开始调研在运营商平台上建设三网融合应急信息平台的可行性。经过多次的探讨和方案交互,并结合运营商目前的综合服务能力,我们确认了三网融合应急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

  2 应急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

  2.1 三网融合应急信息系统需要满足的主要

  功能

  (1)综合传播渠道,提高信息效率

  对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应用场所,分别设计预警信息渠道,可提高信息的效率。利用手机终端通过移动网在公共场所人群聚集区预警信息;利用互联网的网络推送向上网人群发送消息;利用广电网在电视屏幕播放文字滚动告知在看电视的人群;还可以通过文语转换,将预警信息进行语音播报。

  (2)增加预警信息覆盖面

  目前CDMA/GSM等网络在城区基本实现了无缝隙覆盖,移动基站分布广泛,为无线小区广播式预警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在偏远近海或山区,GSM网络无覆盖区域,也可以利用无线广播的RDS技术预警信息。

  (3)实现对预警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多渠道接收和反馈。

  通过建立一套集中管理的中央控制平台,实现对信息内容提供、信息多渠道发送、信息反馈收集、实时状态监控等功能的统一管理。通过运营商的位置平台,可以提供用户的位置信息,根据分析短信及彩信的到达率,可以提供用户的到达率统计信息。

  2.2 三网融合应急系统各子系统及其主要功能

  三网融合应急系统架构图具体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应急系统主要包括3部分:应急信息采编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控制子系统。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应急信息采编子系统

  应急信息采编子系统,主要负责各类预警应急信息的采集、编辑和汇总整理。应急信息采集提供2种方式:一种是接口方式,一种是系统编辑模式。接口方式主要利用HTTP和FTP接口,系统编辑模式主要由市应急办公室管理帐号手工录入编辑。

  其中应急信息采编子系统需要对接的应急系统或部门有:

  公众卫生应急信息

  对接市卫生系统,涉及的应急信息包括公众卫生、防预、疾控等信息。

  交通安全应急信息

  对接市公安局系统,涉及交通安全、交通管制、区域安全防卫等信息。

  气象灾害应急信息

  对接市气象局系统,涉及雷暴、台风、雾霭等气象灾害的信息。

  公众服务应急信息

  对接市应急办公室系统,涉及公众服务、辟谣、公众解释等信息。

  信息采编系统的关键数据采用多种模式进行同步。对于结构化的数据库内容,例如气象信息、交通信息等,采用关键数据库表同步的方式,提高同步效率,方便后期的数据分析。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例如公众安全、恐怖事件等采用人工录入的模式,信息采编系统提供权限控制,对于有权录入的各有关部门,提供信息系统录入的账号进行人工录入。

  (2)应急管理子系统

  主要实现各类应急预警信息的管理,包括用户群管理、预警信息种类管理、区域管理、渠道管理、权限控制、应急信息级别控制等。该子系统主要实现用户应急预警信息管理和策略管理等功能。

  只有具备权限的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才可以创建、和启动应急预警任务。

  (3)应急控制子系统

  主要实现应急信息的控制、任务调度、信息分发和发送信息状态回收等。该子系统需对接移动网、互联网和广电网这3个网络的接入网关平台。控制要遵循人工审核的原则。首先在系统设置一个阀值,作用是初步过滤应急信息,减轻人工的工作量。最终到市民手中的信息是由具有权限的部门采用人工筛选、人工审批、一点、各个渠道同步推送的模式来发送的。

  其中各部分的接入协议和作用如下:

  移动网

  对接联通业务网关和彩信网关,实现对移动手机用户的应急预警信息。包括短信、彩信、小区广播和WAP PUSH等4种移动信息格式。

  互联网

  对接联通宽带系统,实现对互联网用户的应急信息。包括宽带在线应急信息提醒和Wi-Fi热点区域应急信息提醒。

  IPTV网

  对接联通IPTV管理平台,实现对电视用户的预警信息,包括2种提醒模式:电视走马灯信息提示和电视在线邮件提示。

  其中短信/WAP PUSH可以通过SMPP协议收到接收状态信息,彩信可以通过MMS协议收到接收状态信息,形成到达率统计分析。位置服务平台可以实时了解用户所在位置,配合到达率可以对灾害的覆盖情况、影响面、通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问题发现和回馈跟进。

  另外,系统还开放短信、电话、互联网平台、微信、微博等渠道,可以让市民主动反馈问题,方便市政府安排人力进行值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回复,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3 平台实现的功能

  (1)应急信息平台要满足以下各项应用:

  气象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各类气象资讯;

  公益广告及公告信息,可播出温馨提示、新闻、疾病预防与处理、生活常识、道路交通报等公益广告和公告信息;

  突发事件和紧急通知,随时公布突发事件及党和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如“非典”告警、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与传播等,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透明度;

  重大事情宣传,及时播出政府重大事件,如“两会”等,以满足大众对重要信息的需求;

  形象宣传和介绍窗口,所有的显示终端上均可播放展现政府单位或企业形象的宣传片,或者播出各类图片、文字以及视频资料,预选设定或定期手工更新。

  (2)应急信息平台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在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方面,实现上层应急决策指挥中心的突发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预案确定及启动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在渠道方面,建立分布式的信息通道,实现对海量用户的及时下发;对渠道实现完善的备份容错机制,保障信息的及时有效下发;

  在预警方面,建立处理突发事件信息流程预案,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评估与应急的触发启动;

  在资源调度方面,通过系统对应急资源的科学调度,充分保证对特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资源的配置。

  4 总结

  三网融合下的应急平台,作为公共应急系统的一部分,主要承担向社会公众紧急救助信息和善后处理工作信息的职能。目前此平台已经在深圳联通建设完毕,将交由深圳市政府试点运行,同时还获得了深圳市政府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三网融合下的应急平台后续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首先需要进一步融入到政府平台中,在数据传递、流程嵌入等方面和政府平台进行深度融合,做到应急工作与政府相关部门日常工作的无缝融合。

  其次,在信息的流转和用户的状态提取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目前只有短信、彩信等可以提取到用户的到达状态,今后要在互联网的应用平台方面加大嵌入式的状态信息提取,将对用户在网页、手机App、微信、微博等方式下的阅读状态进行收集、提高覆盖程度统计的准确性。

  边远地区的覆盖经常是信息传递的难点,可以利用政府的影响力,整合多种平台提供服务,例如整合当地广播电台、建设专门的应急信息点等,使信息传递到更广泛的地区。

  参考文献:

  [1] 王宏伟.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防、处置与恢复重建[M].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9.

  [2] 孙玉红,王永,周卫民. 直面危机:世界经典安全剖析[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04.

  [3] 麻宝斌,王郅强. 政府危机管理:理论与对策研究[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8.

  [4] 张庆娜. 从5.12汶川地震看政府信息公开[J] .南京社会科学, 2008(6).

  [5] 赵成根. 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高校安全;联动平台;实践探索

  高校稳定工作的预警研判机制是以良好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渠道对不稳定因素的预警提示和早期的预警预案工作做好准备。从具体工作机制上看,一方面要构建完备的危机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各部门要注意收集、掌握各自工作范围内的信息和动态,依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突发事件或可能引发事端的重要信息及时报告;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危机预测系统,对可能影响稳定的情况随时上报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通过分析事件性质,判断形势的严重程度,决定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或依据权限启动应急机制。

  然而,传统的人防、技防、物防手段着重于事中处理与事后总结,事前预警功能薄弱,近年来,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急剧加速,高校突发事件频发,这就呼唤安防工作强化预警功能,提升信息化水平,确保基层可将信息迅捷、完整地传达至决策中枢可以科学、及时地进行决策,并将指令快速下达,从而保持各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高效运作。

  一、高校稳定预警研判信息化现状分析

  对高校自身而言,安全稳定的校园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学校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为此,大部分高校都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建设如消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道闸系统、消防给水监测系统等硬件系统,以及办公、安全教育考试和人员信息管理等软件系统。这些技防系统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稳定预警研判能力,但从实际应用看,单系统建设目前已到发展瓶颈,其功能单一,不能在系统间形成协同,对应急指挥支援不足,日常管理效率提升有限。因此,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各安防子系统整合协同,成为智慧型的校园安全管理指挥中心,实现地图、报警、视频、语音、人员等资源的整合和联动,实现各子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打造可视化、跨区域、多层级、软硬融合的联动平台,从而达到数据直观、管理便捷和系统联动,实时、有效地进行校园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二、高校安全稳定联动平台应具备的特征

  建设安全稳定的平安校园不仅需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类事件的发生,也需要建立快速高效反应机制,控制事件、降低损失。为实现以上功能,高校安全稳定联动平台应具备以下特性:

  实用性,各模块功能应基于前期需求调研科学设置,符合校园安全管理业务特点。

  方便性,系统易操作,各模块分类要明确,符合使用习惯,内容涵盖各类安保业务数据,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利用网络条件,尽最大可能实现办公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不限地点登录。

  快速性,根据应急处置流程,设计快速查询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要能根据权限进行检索和排序,实现紧急事件应急通讯、应急分析和应急处置。

  决策性,统计分析各项数据,同比环比形成报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数据,进而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联动性,平台能实现在各系统间实现信息分配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又能统一管理各系统,减少人力和物力;能通过系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增强应急处置和人力物力的调度能力,实现校园安防系统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动态化,及时发现和处理校内外安全问题,在校园稳定预警研判工作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前瞻性,结合主流技术进行系统开发,综合分析系统涵盖内容,预留动态扩充功能。

  三、浙江大学的实践探索

  以浙江大学为例,浙江大学于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平台,集预警研判、接警处置、留档追溯三位一体,成为高度集成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互联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结合工作实际,利用平台强大的扩展性,不断融合相关安防子系统,促进了学校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指挥体系的完善,在第二届全国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

  1、平台功能

  包括综合事务、工作流转、值班管理、宣传教育、治安交通、消防安全、应急指挥、信息汇总和校园地图九大模块。

  构建安防基础平台。平台已对相关软件子系统进行高度集成,涵盖案件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协同办公、安全教育考试、公用房信息查询等系统,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充分利用浙江大学无线网络全覆盖的基础条件,实现多终端不限地点登录。

  在平台软件子系统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结合主流技术,以实际需求为依托,以高效便捷为目的,加大对安防硬件子系统的融合,使本来相对独立的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多功能报警立柱与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车、人、队伍的区域可视化管理;通过消控联网信号接入,搭建单体消控室、联网中心和安防基础平台的三级监测体系;将消防给水远程监测系统融入平台,实现系统24小时不间断管理。

  建立高度协同体系。实现了跨校区、跨部门、跨层级之间的业务流转,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通过系统协同管理,可迅速定义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应用。

  开展数据分析决策。系统自动分析各项数据,同比、环比形成图表,为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进而调整优化工作方案。

  实现资源量化管理。对各类案件、人员和消防等相关数据进行归案登记,形成全面的数据台账,随时掌握相关业务的信息情况。

  2、运行成效

  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实效。平台实现了在各系统间信息分配和共享,避免信息孤岛,又能统一管理各系统,减少人力和物力;对消防安全实现“实时管控、资源共享、多向互动、便捷高效”的管理模式,设计快速查询系统,各类数据信息要能根据权限进行检索和排序,实现紧急事件应急通讯、应急分析和应急处置。

  数据挖掘隐患,实现“热点捕捉”。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实现校园安防系统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和动态化。设立汇总报表分析系统,实时掌握接警、嫌疑人、消防工作、消防器材、安全检查和考勤日志等数据,对案件高发和问题集中区域进行重点防范。

  前移安全教育,激发安全意识。一改过去先入学后宣传教育的模式,使得安全教育关口前移,大大强化安全教育及时性和有效性。迄今为止,共有11927名新生参加了考试,考试通过率由2014级的80.5%上升为2015级的82.3%,据统计,2014级和2015级新生发案率同比大幅下降。经统计新生入学后2月内,发案率降低30%。

  参考文献:

  [1]沈建华,汪维富,邱娟,陈江鸿,钟志贤.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十大预期[J].中国远程教育.2012(07)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4

  一、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1.健全组织机构。各县(区)、企业、学校、幼儿园要建立健全本级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相关责任人承担应急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基层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村委会等组织要明确行政负责人、法人代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从而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二、深入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2.继续做好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要按照应急预案编制的原则,推进总体和专项预案修订工作和基层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各县(区)要加强督导,不定期对本地应急预案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对没有完成基层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单位要限期完成。

  3.加强应急预案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衔接、备案、修订等管理工作,着力建立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根据应急管理实践,检验预案编制的完备性、应用的可操作性和流程的合理性,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要注重事发后启动预案应急响应予以处置,更要平时利用应急预案有关监测、预防、应急准备等方面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要建立并严格落实好预案修订制度、评审制度和备案制度,明确预案动态管理的程序和要求,逐步提高预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4.精心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各县(区)及有关部门要突出抓好预案演练工作,科学制订全年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结合季节、环境和辖区经济社会运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灵活多样的演练活动,并组织各级领导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观摩学习,积极推广有益经验。演练计划在四月底前报市应急管理办公室。

  三、加快建立“政府管理、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应急管理联动机制

  5.健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各县(区)、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灾害、灾情的预测、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手段,向社会公众告知灾害预警信息。

  6.健全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加快建立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的协调调度作用,实现各类应急队伍和救援装备的统一调度、密切协作。

  7.健全完善突发事件评估机制。严格落实《萍乡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后评估制度》,定期汇总应急管理工作情况。从组织领导、预案编制演练、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资金储备、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防范处置,以及恢复重建、调查处理和科普宣教等方面和环节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同时,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建立各类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档案。

  8.完善新闻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的通知》精神,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严格信息核实、审查、和管理,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切实起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用。

  四、全力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9.科学规划,分级实施。充分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系统,加快以市政府应急平台为中心,以各县(区)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的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加快应急平台建设项目立项、设计、论证和实施。

  10.体现特色,完善功能。各部门应急指挥平台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加快指挥系统上下联网建设,加强与市政府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要切实加强应急机构、防护目标、危险源等应急管理基础信息收集管理工作,并适时更新补充,建立健全全市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管理资源信息体系,为利用应急平台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支持。

  五、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11.加大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全市各级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健全应急资金支付制度。要开辟多元化的资金渠道,以确保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

  12.抓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专家信息库,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救援、救治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工作机制;要以公安、消防、煤矿、安全等骨干队伍为主体,着力抓好防汛抢险、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道路交通、卫生救护以及电力、通信、地质、环保等专业应急队伍建设,补充更新相关应急装备,提高队伍的应急处置水平;要加强以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部队、物业保安、企事业应急队伍和保卫人员、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的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建设,并通过对专业队伍的观摩学习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13.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各县(区)、各部门要积极开展应急资源普查,摸清包括人、财、物在内的各类应急资源,强化重要应急物资的生产供应、调拨配送能力,确保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的需要。要建立科学的应急资源调度方案,确保各类应急资源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并能科学合理地使用,并及时汇总各类资源数据,6月底前将应急资源储备数据资料报市应急办备案。

  六、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14.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积极开展重大危险源排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级各类风险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加强对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大危险隐患的实时监控,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各部门可通过新闻媒体适宜公布的风险隐患,针对山洪、滑坡、泥石流、冰冻等灾害和危化品仓库等重大隐患,要采取有力防控措施,动员人民群众参与隐患监管和排查,形成实时监测、有效整改的动态监管机制。

  15.切实做好排查整改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积极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组织力量限期整治,特别是对位于人口密集地区的高危企业,不符合安全布局要求、达不到安全防护距离、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依法限期整改、停产、停业、搬迁,尽快消除隐患。要对城市建设、自然资源管理和使用、劳动和社会保障、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容易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及时排查调处,掌握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认真做好预警报告、跟踪调查和快速处置,并要求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加强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减少安全隐患,提高自救能力。社区、村(居)委会、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要经常开展风险隐患的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七、加大应急宣教培训工作力度

  16.继续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学习宣传。有针对性地组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政府、各部门分管应急工作的领导干部、各相关应急机构负责人,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开展学习宣传月活动,深入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2009年将举办各县(区)政府应急管理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让从事应急管理工作的同志懂法、知法、守法、执法,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7.加强应急专业培训。各县(区)、各部门要采取分级分类培训、以会代训、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依托相关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专业干部和骨干力量的专业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考察研讨等方式,培训预防预警、宣传演练、现场处置、新闻应对等技能。要结合实际多渠道开展应急业务培训,并在此基础上制订萍乡市应急业务培训工作制度,探索建立应急培训长效机制。

  18.广泛开展应急常识宣教活动。结合“国际减灾日”和“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市应急办将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区)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及早做好各类预案简本、科普读本、影像资料的发行、发放工作,积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众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应急常识宣传。市教育局要做好应急常识教育进校园活动,确实把应急常识教育纳入大中小学生日常教学课程,重点做好中小学生的应急常识和安全教育。市安监局要重点抓好高危行业和领域生产人员岗位安全宣传教育监督工作,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各县区负责指导社区在辖区范围内,通过小广播、小宣传单、小提示、小报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应急常识,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避险、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19.求真务实开展调查研究。各县(区)、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单位要加强应急管理调研工作,制定调研计划,明确调研课题,突出调研重点,开展专题研究,注重调研成果。今年要召开一次应急调研工作会议,认真研究应急现状,积极探索应急思路和方法,评比调研文章,编印调研成果。

  八、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20.要增强责任意识。围绕今年的工作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对能够量化的工作要逐级量化,能够明确进度的要逐月、逐周、逐日予以明确,真正把工作分解到具体项目,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迅速在全市应急管理战线上形成责任明确、奋发有为的生动局面。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5

  2016年全年天津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52.5%左右,电信用户稳定增长,电子商务、信息消费、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电信业融合发展迅速;加强行业监管,创新监管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跨行业协同监管等;落实电话用户实名制管理,开展防范和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以网络与信息安全考核为抓手,推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成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台湾名品博览会等通信保障工作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王强表示,2017年,天津通管局将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把握天津五大战略机遇,特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行业健康快速融合发展,创新监管思路,转变监管方式,强化互联网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做好全运会通信保障服务、维稳反恐、城市综合整治工作等,推进网络强市建设。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机关建设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树立“四个意识”;认真做好工信部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改进作风,担当尽责、干净干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决反对“”;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性政府;要继续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继续加强对重要课题、行业前沿技术与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交流,作好机关新技术新业务和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

  二是继续推进宽带网络建设,推进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

  继续实施提速降费行动,进一步落实光纤到户两项强制标准,推进光纤宽带建设和改造、4G网络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刺激通信需求,促进电信业务总量增长。

  推进天津市《电信设施建设和保护条例》立法工作,为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支持。组织做好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通信业行业规划、通信基站专项规划等与天津市地方规划的有效对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行业,进一步提高天津市通信服务水平。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继续推动“三网融合”、“两化”融合和工I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业务发展,大力发展基于宽带的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

  三是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落实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责任,督促各企业开展安全评测和风险评估,保障关键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

  做好2017年基础电信企业网络和信息安全考核工作,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络安全管理,净化公共互联网络环境。做好网站域名注册管理工作,开展网络安全防护和用户信息安全检查工作。统筹推进技术手段建设,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做好防范系统建设,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需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管,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建设,发挥支撑保障作用。

  四是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全面开展第十三届全运会信息通信保障工作

  完善预案体系建设和应急通信保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中通信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等。加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处理能力。完善天津应急通信保障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加强党政专用通信管理。推进战备应急通信和国防信息动员工作的开展,加强技术人员储备和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天津通信业的国防动员基础。完善信息物资储备基地建设。

  2017年9月,第十三届全运会将在天津市举办,涉及47个比赛场馆、场地,运动员、教练员等近十万人,组织全行业做好全运会通信保障工作。

  五是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根据工信部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推进企业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在网络运维安全管理方面,推进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网络运行维护制度、维护人员配置、处置预案,强化应急演练、教育培训等。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广大员工安全意识,打造良好通信建设安全生产环境,圆满完成各项通信建设任务。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6

  [关键词]国库业务 应急机制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库会计核算对计算机依赖性逐渐加深,网络、计算机以及系统安全成为国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国库业务系统正常运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的国库系统应急防范风险机制。

  一、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可以提高现有国库业务的应急管理水平,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避免各种灾难事故对国库业务的影响,保持国库业务连续稳健运行,有效保证国库资金的安全。国库会计核算已经自成体系,特别是随着国库会计电算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资金清算方式的不断变化,国库资金和管理对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大。计算机病毒、网络非法侵害、应用系统设计缺陷、密码及岗位权限控制不严等系统网络问题给国库资金增加了风险隐患。随着国库与财、税、行等外部单位的联网,外部系统对我国库系统安全也产生了一定的风险隐患。迫切需要稳定可靠的业务系统运行环境,保障国库业务核算和管理的正常进行。

  二、国库业务系统应急机制建设的内容

  应急机制是指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财税库行横向联网业务系统、国债系统、国库统计分析系统等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和异常情况导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为不影响正常国库会计核算而建立的紧急应对措施。

  1.建立国库业务系统应急处置组织机构。基层国库应设立国库业务系统应急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行领导、国库、会计营业、科技、支付结算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库部门。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研究决策,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的命令,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建立系统操作规范。包括操作流程、系统维护管理等方面内容,明确各操作岗位的系统职责;要求各岗位严格按章操作,杜绝违章操作,防止人为操作风险。

  3.建立系统安全规范。以系统安全运行为中心,着重加强计算机病毒防治。一是禁止在国库核算业务机、国库核算终端上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更不准安装游戏,听音乐。二是不准将国库核算业务机、国库核算终端接入互联网,避免感染破坏性极强的病毒,造成系统崩溃。三是安装可以隔断内外网络不正常访问与登录的各种网络“防火墙”,建立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防止通过网络窃取大量数据或通过黑客攻击服务器数据库盗取机密数据现象的发生。要定期杀毒,在国库业务用机安装诺盾杀毒软件,虽然这些杀毒软件有自动防护病毒的功能,但部分病毒及其变种很难被发现,应该经常杀毒。

  4.完善建立系统数据介质存储制度、系统灾难恢复处理方案及流程。

  (1)建立数据传输备用系统,使用双网线双集线器,便于在出现网线断裂,双集线器接触不良等问题时仍可以利用备用线路正常传输数据。使用双UPS保持真正地不间断供电。

  (2)建立完善的备份应急机制。备份系统作为业务系统的最后底线,在国库业务系统出现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库业务系统应以完善的备份系统做保障。为避免出现系统崩溃导致的系统瘫痪,必须建立数据灾难恢复备份中心,不仅要进行数据异地备份,还要将主机系统和备机系统之间保持数据同步,以便在主备机上进行系统之间切换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转。除做好每天数据的双备份外,还将数据备份到移动硬盘或刻录到光盘,便于发生灾难性后果数据也能恢复数据。

  (3)建立系统应急预案。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运行机制,并以此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对可能发生并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序、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预警级别,建立相应的预警信息机制。应急预案应本着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对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通信保障等作出应急保障方面的规定或说明。

  三、国库业务应急机制的预警防范措施

  一是要建立国库业务应急联动机制,包括国库与本行会计、科技部门联动、国库上下级之间的联动、国库与财税等征收机关、国库经收处的联动。

  二是对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如增加对业务系统口令恶意登录识别、报警、记载和封锁等功能,增强系统安全防范自控能力。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OA系统 安全评估 安全策略

  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保障信息安全是发挥网络系统优势的必然条件。OA系统作为协同办公平台,承担着系统内部信息流的互联互通,而加强对网络系统安全体系的评估是制定安全保障策略的重中之重。

  1 OA系统组成及防护设计

  从当前互联网发展现状来看,OA系统已经不再局限于某地的协同办公网络,而是基于不同地域下,从企业及下属各机构之间的全局化管理需求上,搭建满足日常办公、业务处理、事务管理等活动的,涵盖公文收发、文件查询、签报处理、会议管理等在内的多元化信息交互平台,从而实现企业办公无纸化、信息化、网络化目标。如图1所示。

  从图1所示的OA系统结构来看,主要有基础层、数据库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等四部分组成,并通过各级接口单元来实现不同用户、不用业务的互联互通。

  从OA系统管理来看,安全性是运行的关键,而加强对OA系统数据的安全防范,主要从防范破坏、窃听、篡改、伪造等方面,来构建多层级安全防护体系。依据木桶原理,一个应用系统的安全等级是由最低的短板来决定,同样,对于OA系统安全来说,如果存在某一弱项,就会降低系统的整体安全性。为此,在设计OA系统安全防护时,要统筹考虑,要将物理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排进行综合,来共同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如在物理安全防护上,要对OA系统内的各类网络硬件设备与其他媒介设施进行有效隔离,减少和降低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利用网络防火墙、网络病毒监测数据库、网络入侵系统等设备来实现有效监控;在对主机系统进行防护上,通过设置漏洞扫描系统等保障其安全性;在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防护时,利用证书管理系统来通过证书管理、授权管理等实现安全保障。

  2 OA系统安排评估及保障策略构建

  提升OA系统的安全防护等级,必然需要从OA系统安全评估中来构建防范策略。随着OA系统应用的不断拓展,面对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防范安全攻击手段也不断增强。作为一种动态的防护保障体系,通常需要经历安全策略制定、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配置调整和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响应和系统数据恢复等流程。

  2.1 制定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的制定是保障OA系统的基础,也是首项任务。从不同OA系统管理安全目标来说,在制定安全策略上,要确保安全设备、主机设备、服务器系统的连续性和可扩展性。

  2.2 做好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制定安全策略的前提,也是围绕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对可能存在的网络攻击行为、网络安全漏洞等进行专门防范的基础。随着OA系统功能的不断拓展,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更加多样。因此需要从安全风险评估中通过技术手段来进行安全检测。具体评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单一安全因素进行评估。如对于网络设备、服务器、安全设备、计算机本身进行安全性评估,并从网络设备的使用数量、型号、性能等信息上进行合理部署和优化,利用操作系统安装相应的安全软件,并从补丁库、漏洞库及时更新上来做好各项风险源的检测和控制。针对网络上流行的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可以通过定期升级、备份来进行防范。另一种是整体安全评估,通过综合性安全防范分析软件,从系统安全性等级、系统安全趋势分析、系统安全缺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发现和锁定可能风险源,为下一步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提供参考。

  2.3 优化安全配置数据

  通过安全评估,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从具体的安全策略制定上来加以优化,来改进系统安全等级。如对于某类风险源,利用设置防范参数来进行过滤和截获。同时,针对病毒库、事件库、安全补丁更新问题,可以从自动升级、人工升级模式设置上来优化;对于各类网络共享端口,通过设置安全口令来进行授权管理;对于系统服务器及其他安全设备,不必要的端口要进行关闭。

  2.4 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在可能存在的安全攻击或自然灾害时所采取的系统化解决防范思路和方法。如对于常见的网络攻击行为,通过应急预案来进行处置,来减少和避免损失,提升网络管理系统安全性。以某意外断电为例,在应急措施编制上,应该对主机系统进行有序断电,在UPS电池耗尽前完成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系统的关闭;在电力恢复时,应该遵循打开总开关、启动UPS,逐次打开分支开关,启动核心路由器、交换机和网络安全设备,再依次打开各个服务器,对各服务器工作状态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启动相应服务。

  2.5 应急响应及数据恢复

  应急响应是对存在的安全风险及事件进行响应的过程,通常在发生网络异常或告警时,需要对根据预案来进行应急处置。如对于某次网络病毒攻击事件,在应急预案设计上,应该遵循六点:

  (1)首先对被感染计算机进行网络隔离;

  (2)对该系统硬盘数据进行备份;

  (3)判嗖《纠嘈汀⑽:Γ涉及到那些网络端口,并启动杀毒软件对该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杀毒处理;

  (4)为保障安全,需要对其他服务器系统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

  (5)对于杀毒软件无法清除的病毒应立即报告,并联系厂商协助解决,针对事态危重问题,要告知相关部门给予协同处理,并病毒语境;

  (6)清除完病毒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并接入网络系统。应急恢复是在完成安全防范事件后,对原有系统进行启动,并将系统恢复至正常状态。

  3 结语

  OA系统安全评估及策略的制定,重点在于对可能存在的应急风险进行预案设计和应急响应,并从异常事件处置中总结经验,优化安全策略,确保OA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参考文献

  [1]陈建新,王金玉,陈禹,程涣青,胡韬.OA网络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方略[J].办公自动化,2014(10).

  [2]陈燕,魏鹏飞.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控制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6(06).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8

  述职报告是述职者本人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素质的一个途径。应急的主动意识不强,全员应急理念没有形成。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应急管理工作年度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吧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1灾害发生后,遵义供电局根据贵州电网公司和遵义市委、市政府关于抗冰应急抢险的要求,迅速行动,将“抗冰抢险保供电”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针对遵义电网面临遵义市及城区大面积停电的风险,遵义供电局紧紧围绕保主网和中心城区供电目标,及时启动了本局的《遵义地区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遵义供电局抗冰保电应急领导小组和以局长兼任总指挥的抗冰抢险指挥部,建立了安全保卫工作小组、抢险救灾工作小组、电力供应工作小组等7个工作组,明确了各组的职责和任务,安排部署了遵义网区抗冰抢险救灾工作;按照应急抢险的需求组建了各专业的应急抢险队伍,共组织一线抢修人员近万人(含支援人员和群众)投入到了抗冰抢险第一线,并且每天组织不少于100人的巡线人员对中心城区主干线路昼夜巡视,指挥部每日根据巡视报告制定次日的除冰和抢修计划,确保了现场抢险修复工作的有效性。

  按照《遵义市处置中心城区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程序的要求,遵义供电局向遵义市处置大面积停电应急领导小组进行了书面报告,提请遵义市人民政府宣布“遵义市进入大面积停电应急预警状态”。在大面积停电应急预警信息的后,遵义供电局按照预案程序向市政府定时、定点汇报应急抢险情况,并与市应急办等应急机构进行沟通,全面获得政府在道路保畅、地方协助、隐患排除、电源点衔接、重要保电单位、重点负荷安排等方面支持和帮助,形成了全社会齐动员,共同保卫电网保证供电的有利局面。

  遵义供电局在积极与发电企业和大用户进行沟通同时,安排好灾害情况下电网的非正常运行方式,针对电网单网运行和薄弱点的特殊情况编制了《遵义电网单网运行期间电网反事故预案》、《220KV习鸭II回207故障反事故预案》、《中调、遵义地调“联合调度保遵义”事故预案》等应对方案并实施,有效地应对了电网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并做好了启动《遵义电网黑启动方案》的准备。针对冰灾造成的供电薄弱点,为确保供电可靠,遵义供电局制定了《遵义电网“孤网”运行抗冰保电紧急措施》、《确保中心城区供电的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在春节期间遵义供电局派出8支队伍数百人对重要电源线路设驻监视点,局领导亲临工作现场指挥抢险队伍队对重要的220kV线路进行覆冰清除。同时根据城区负荷的情况,还制定了《重负荷线路紧急处理措施》,对负荷过高的线路上的娱乐、休闲场所进行错峰限电,确保了春节期间两城区和各县市乡镇的电力供应。

  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遵义供电局积极应对,果断启动地区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成立抗冰抢险应急指挥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统一指挥抗冰救灾应急工作,层层落实抗冰抢险应急措施,并通过积极沟通、主动向政府汇报,争取武警、交通等社会各界力量全力支持抗冰保电,形成了团结协作、全力抢险的良好局面,使救灾工作迅速、严密、有序进行,使得电网得到了高效、可靠地恢复。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2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应急办的精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强区为最终目标,按照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措施,狠抓落实,有力推动了全区突发公共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为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加强应急管理机制、体制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按照《关于灞桥区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编制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建立健全了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完善了应急管理办公室人员、设备配置,明确人员职责,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统筹管理、宏观指导、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报送等职能作用,积极做好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二是进一步完善应急体制建设。通过完善我区应急体制建设,增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三是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分管,以政府办主任为主任的区政府应急办,形成了区政府统一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同时,各街办、相关部门也参照区应急办成立了街办应急管理机构,村(社区)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人及联络员,做好群众的组织、动员工作。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全区应急管理网络体系,确保处置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工作的有序进行。如上半年发生的灞河挖沙抢险救人、油罐闪爆等突发事件等,均在第一时间处置并上报切实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及应急演练工作

  为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区政府应急办在不断巩固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区应急办委托预案修编专业部门福邦公司,着重针对我区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认真细致的制订和修编,突出预案简明、操作性强的效果。一是狠抓应急预案的制订及修编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从4月28日开始全区预案制订及修编正式开始,截止目前,我区着手修编的1个总体预案和28个专项预案中,已制订和修编出1个总体预案及13个专项预案,后续14个专项预案的调研、编制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各部门和基层预案制订及修编共计327个。二是注重预案的质量,这次应急预案修编,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和救援程序,要求对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责任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等作出详细明确,突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做到责任明确,分工细化,确保预案修编科学、规范、合理,使预案真正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在修订、编制过程中遵循调研出初稿再调研(征求意见)再修改、完善出样本这一程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以来,我们扎实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目前已形成了“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同时,我们结合今年预案修编工作,在强化预案演练的同时,充分发挥预案的可操作性、实用性,通过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共计组织实施地震应急演练1次,电梯突发事件演练1次,消防演练1次,森林火灾处置演练2次,延长石油模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演练1次,参与市救生演练1次。全区各街办、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学校参加了预演,累计演练人数为1000余人。

  三、加强应急保障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全区各职能部门实际,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及充实了储备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医疗器具、救灾物资等应急装备、器材。同时,设立了5个中型应急避难场所。区政府投资30万元,为各街办、社区先后分两期安装气象灾害预警显示屏27个。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基层应急示范点的创建工作,今年以来,我们相继抓了五环社区、延长石油集团两处市级应急示范点及东城一中省级应急示范点的创建及审报工作。

  四、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和培训工作

  一是强化应急宣传。区应急办、各街办、各相关部门通过发放省市应急手册、应急知识读本(目前已发放读本1万余册)、办板报等形式宣传应急基本常识,宣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增强了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结合实际,各街办、各相关部门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汛抢险、地质灾害处置、动物疫情防治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三月份区应急办举办了区应急管理工作培训班,系统组织培训学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及有关应急预案修编等内容,使全区应急管理干部从思想上、行动上达成一致步伐,深入推进了全区应急管理工作。

  五、加强应急值守工作

  按照国家、省、市、区的相关要求,完善了全区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报送、值班等相关制度。确保了各类应急信息及时、准确传送,在重要传统节日和国家、省、市重要会议、活动期间及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非常时段,区应急办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亲自带班,认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半年来,相继制定并下发《关于加强上海世博会期间应急值守应急工作的通知》(灞政办发〔2017〕65号)及《灞桥区突发事件处置办法》等文件,同时,在各项应急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到了贯彻政策及时,落实措施快速,工作具体到位,报送信息不漏报、不瞒报、不迟报,为各项突发事件救援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年发生的油罐闪爆、灞河控沙抢险救人等突发事件,我们做到了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及时处置了突发事件,限度地减少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区应急办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上做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1月份,我区被评为省级应急管理先进单位、12月份区政府办荣获市级应急管理先进单位的称号、五环社区荣获市级应急示范点创建工作的称号,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应急管理工作软硬件建设上,与实际需求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存在差距;在应急管理的宣传工作上,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普及学习、贯彻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进一步提高;群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的知识和能力不强等,而对当前应急工作的紧急性及突发性的特点,区应急办管理人员还需进一步充实。

  在下一步工作中,区应急办将严格按照省、市应急办相关要求,认真做好应急机构的建设及应急预案的修编等工作,强化应急宣传,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主要内容,认真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全民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大全区应急预案的制订及修编的力度,加强应急演练工作,争取明年初完成全区应急预案的制订及修编工作。区应急办有信心、有决心按照省市应急办的安排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协调,加大投入,扎扎实实抓好我区应急管理工作,为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3根据组织安排,我于20____年7月到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任职,负责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工作,协助徐勤忠副秘书长做好文电处理、值班管理工作,分管文电处、总值班室。任职以来,在领导关心指导、相关处室支持协助和办公室同志的帮助下,尽心尽力做了一些工作。现将任现职以来的履职和廉洁自律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四项主要工作

  (一)努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加快应急预案向乡镇、村居、企业等基层延伸,不断提高全市应急预案的覆盖率。截至目前,市级应急预案共制订164个,县(区)级应急预案292个,乡镇(街道)预案制订率达100%,村居预案制订率达90%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的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加强对已制订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工作,组织编写了《应急预案实用手册》,免费发至县区、部门学习使用;先后组织、参加了市骆马湖水上搜救大型演练、城市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置演练、地震逃生与灾害救援桌面推演、开发区企业消防演练等10多次演练活动,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是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努力争取市政府领导和办公室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解决市应急办工作人员和办公用房问题,确保市应急办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促进各县区加快应急办事机构成立和人员到位。截至目前,市、县区应急办均明确了具体负责人,增加了人员编制,加强了工作力量。各乡镇、街道、村居也成立了办事机构,明确了负责人员,并配备了信息报告员,做到了有专(兼)职人员、有办公地点、有工作制度、有相关记录台帐,基本形成上下对口、层层负责、工作有序的应急管理体制。

  三是推进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办的职能作用,重点做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协调工作,及时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有效信息。市应急办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政府网上公众平台、电视台、宿迁日报、手机短信等方式,初步建立了预警信息机制,曾先后了日全食应急防范、雨雪冰冻灾害防范等预警信息。建立信息报送机制,要求凡是在宿迁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都须在规定时限内上报市应急办,由市应急办按规定格式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确保突发事件信息畅通和市领导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同时制定《__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突发事件信息处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办公室内部信息报送工作。建立健全市应急办、市政府值班室24小时值班制度和应急协调处置制度等,充分发挥市应急办在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中枢协调”作用。

  四是推进应急法律知识宣传。为宣传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提高全社会应急法律意识,先后组织各专业应急处置办公室及相关部门,多次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常识的宣传咨询活动。组织应急办人员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危机处理与媒体应对”专家讲座、市人事局公务员应急能力骨干培训等。10月29日,市应急办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班,为市直各部门、各县区应急岗位上的领导干部进行了一次系统培训。

  五是推进值班应急平台建设。按照省应急办工作部署和市政府领导要求,全力推动省市值班室系统互联互通工作。我和应急办同志到省应急办和有关部门调研学习,了解应急平台建设要求,借鉴学习省和其它市应急平台建设的经验做法,就我市应急平台建设和与省互联互通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并邀请省应急办人员来宿安装调试设备、指导工作开展。在办公室办公用房、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向市政府领导和办公室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支持,想方设法排除困难,加快推进工作进度。目前,省市值班室系统互联互通工作已基本完成,实现了省市应急办ip电话互通、省市视频对话会商,为省市应急协商、快速处置奠定了基础。

  六是规范严谨做好值班工作。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忠于职守,严守岗位,规范值班日记和电话记录,认真及时处理值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年以来,“12345”市长热线电话共受理群众来电、网上投诉5万余件,办结率达98%;编发值班专报198件,办理客情报告427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较好地发挥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切实做好公文处理工作

  严格执行公文处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文程序,提高办文效率,遵守保密规定,认真做好各种文件、电报处理工作,保证公文准确、及时、安全运转。今年以来,文电处共办理各类文电2980件,其中办理上级机关来文来电以及下级机关的请示报告1534件,以市政府及办公室名义印发各种文件、会议纪要及传真电报631份。通过网上传输或文电近428件,分办领导批示件1.3万余件,全部高质量按时办结。在发文办理方面,坚持严把公文审核关,确保文件体例、格式完整、统一、规范,语言表述尽可能准确、简洁、明了,结构严谨、清晰、合理,语法修辞正确,内容能体现工作要求、符合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发文办理质量。在收文办理方面,围绕及时高效、安全有序的要求,对符合规定应该办理的公文,及时送呈领导阅批,重要、紧急公文随到随办,加快公文运转速度,规范、有序、及时分办领导批示件;努力发挥好文电处理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基层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政府工作正常运转的中枢作用。

  (三)认真做好办公室内勤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牵头做好市政府常务会议筹备和服务工作。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办公室主要领导要求,及时、主动征集和整理议题,做好常务会议学法授课专家邀请、联络以及会议通知拟发和会议材料的审核、分发工作,协调其他有关处室围绕各自职责,精心细致地做好会议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今年以来,由我负责牵头筹备市政府常务会议7次,均未出现差错,服务工作得到了领导肯定。

  二是认真做好市政府及办公室印章印信的保管使用。坚持严格按审批手续用印、用信,认真填写用印登记表,坚决拒绝不符合手续的用印用信要求。

  三是做好《____市人民政府公报》编发工作。今年以来,共编印发行《市政府公报》11期、增刊3期,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及社会各界赠阅《市政府公报》4万余册,较好地发挥了《市政府公报》的社会效益。

  四是认真做好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按照市档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认真、及时地对当年的档案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并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遵守档案查阅制度,做到既方便工作,方便基层,又安全保密,为领导和基层提供优质用档服务。

  (四)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帮办服务工作。

  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心上,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向客商宣传宿迁投资环境、介绍宿迁优惠政策,对有投资意向的客商坚持经常联系,积极邀请他们到宿迁考察。本人参与联合引进的群英纺织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占地33亩,于上半年竣工投产。群英纺织企业也是我服务帮办的企业,我经常主动登门了解情况,积极协助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先后在企业的土地报批、职工工伤入院治疗、职工遭遇交通事故、企业包装项目、投资乐园卡办理等方面进行具体帮办服务,得到了企业的肯定和赞扬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4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镇平县移动公司全面开展了应急管理工作,并进行了深入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领导

  镇平移动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工作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环境,为此,结合实际,经镇平移动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成立以分公司经理王君超任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经理汤红伟、李建,经理助理杨朝锋、郭鹏飞任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各部室管理负责人任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杨琳兼任办公室主任,杨琳同志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强化了应急管理“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了应急管理的组织与领导。

  二、强化应急管理工作值班制度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了一名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进行值班,负责同志保持手机24小时通讯畅通,值班人员进岗到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要求值班人员增强工作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树立了“值班无小事”的思想。所有值班人员做到了严守值班纪律,做好电话记录和应急管理信息第一时间上传下达工作。

  三、加强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应急管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普及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应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采取贴近实际、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宣传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每周星期五学习日召集全体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不断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应急管理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

  四、完善突发信息和预防机制

  配备了信息员,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应急管理信息报送。一是每周对机关防火、用电、防盗及车辆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及时整改发现问题,从源头杜绝隐患的产生。二是对机关内部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了可能存在的隐患,并购置了一批灭火器材,按要求放置在办公区指定位置,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学习使用方法及初期火险处理方法。三是做好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前安全大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夯实安全运行基础。四是实行保安二十四小时值班巡逻制,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五是严格执行南阳市移动公司应急通信指挥手机对讲机终端使用管理规定,保障无线通信为我县应急管理工作服务,维护无线通信秩序,合理利用信道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急通信指挥调度能力和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确保了对讲机24小时开机,24小时有人值守。

  一年以来,在镇平县应急办的指导下,我公司全面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今后将在县应急办的领导下将继续扎

  实抓好维稳各项工作,为镇平县通信畅通及网络覆盖稳定保驾护航、为镇平县的健康平稳发展贡献出力量。

  应急管理工作述职报告5一、基本情况

  2017年,四大类突发事件为零,人员伤亡为零,经济损失为零。

  二、应对处置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应对可能突发的各类事件,迅速有效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司着力加强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并以“演练周”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应急预案的演练活动。通过演练,员工的安全意识得到了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2013年应急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实现了零事故、零伤亡、零损失。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为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消除安全事故的影响,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公司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体系,明确了应急处置的责任分工,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副总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公司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研究应急管理重大决策和部署;审批应急预案,决定实施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指令。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公司建立了包括应急值班制度、检查制度、例会制度在内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迅速上报,绝不允许迟报、误报、漏报甚至隐瞒不报,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坚持领导值班制度,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岗位责任制和值班制度,加强对值班工作的监督力度,实现了专人24小时值班,确保通讯畅通,实现了值守工作“纵深到底”。同时完善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建立了危险源清单,并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制定了应对措施,对重大危险源实施了重点监控。

  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不断提高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部分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应急处置等方面入手,制订了具体详细的工作程序,明确了责任和分工,推进了应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

  (三)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了保证应急情况发生时,救援及时,公司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把救援队伍建设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公司成立了应急抢险突击队,各预案明确了救援小组,进行了人员分工,主要人员发生变动时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应急救援队伍的稳定性和执行力。以“演练周”活动为契机,多次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根据演练情况,对演练中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修正。通过演练,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提高了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平。

  (四)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今年初,公司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了总体部署,要求各项目部做好日常巡查和例行检查工作,并根据季节变化及上级安排开展春季、秋季、冬季安全大检查和“反三违”、“防火”等专项安全大检查,强调按公司要求上报事故隐患情况、落实处理措施、反馈处理结果。积极开展反习惯性违章活动,深入生产一线排查隐患,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限期完成整改。公司还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抽查和突击检查,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做到安全检查层层把关、隐患处理层层落实,有效防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扎实推进应急宣传教育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员工教育培训体系,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安全知识、处置技能和操作规程的培训。二是大力宣传普及应急知识。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开展有关应急防护知识教育,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宣传、知识竞赛等活动,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根据工程进展和实际需要对预案进行修编和增订,逐步形成规范的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标准体系。

  (二)着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队伍的素质教育,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大力普及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救援知识,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增强员工对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三)做好突发事件的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工作,对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和治理。对危险点、危险源进行深入检查和分析,强化监管力度。同时不断完善检查制度,及时落实相关预防措施和整改方案,不断消除危险点和危险源,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9

  2019年来,XXX旗(县)安监局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及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完善应急体系、提高应急能力为主线,强化基础工作,广泛宣传教育,狠抓预案管理,增强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现将2019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健全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根据工作需要,加强对各领域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带动相关部门、企业积极参与,形成了由安委办主导、部门参与、上下协调、政企联动的工作局面。及时变更各相关部门联络员,编排印制《XXX旗(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联系电话号码簿》,确保在事故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取得联系,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事故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备案工作。一是修订《XXX旗(县)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XXX旗(县)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应急预案》,构建了企业、部门和政府三级预案联动体系,全面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二是严格实施企业预案备案管理制度,督促企业积极主动开展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工作,目前共计有48家企业开展了应急预案评审与备案工作(2019年新增6家)。备案过程中,认真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进行审查,使企业应急预案与部门(行业)预案相衔接,行业预案与全旗综合预案相配套,全旗上下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三)加强宣传,增强安全意识。2019年以来,旗安监局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一是通过深入企业观摩指导、利用“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演练在安全生产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普及应急常识、提高职工群众应急意识。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份、安全知识小常识500多册、小奖品300多份。二是在扎实做好集中安全知识宣传月以及每月编发简报、在社区设置专栏,定期向企业发放宣传资料的基础上,我局通过在政府网站开设“安全生产、安全发展”专栏,设立安监政务网站,开通安监短信和微信平台等方式,积极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各类安全生产知识。三是自行组建安全知识“巡回”宣讲团,组织开展安全文化“进企业、进学校、进园区、进社区、进村居”活动,将重心向企业车间、班组、岗位和社区、嘎查(村)居民、农牧民延伸,提高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四)加强演练,提升应急能力。围绕“强化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主题,周密部署,政企联动,组织指导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城镇燃气、油气长输管道以及学校、饭店、医院、商场等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针对我旗重点企业工作实际,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城镇燃气、油气长输管道等高危行业和学校、商场、医院、饭店等公众聚集场所为重点演练对象。二是由旗安委会牵头开展了天然气管道采出水泄漏事故综合应急救援演练,旗政府领导、安监局等部门和企业职工参加了此次演练,有效提升了政府各部门和企业的综合协调能力。三是组织幼儿园师生开展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组织园区危化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幼儿园300多名师生和开发区各内设部门负责人以及社区、学校、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此次演练。有效提升了各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救援实战水平。四是督促企业开展应急演练,组织开展消防演练90次,安监局观摩指导企业开展应急演练23家,其中:危化企业12家,非煤矿山3家,长输管道4家,人员密集场所4家。对每个参演企业进行点评,提出具体要求,力争实现应急演练全员化、经常化、系统化,增强广大公众、特别是企业员工的应急意识,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能力,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五)开展专项检查,督促落实。将应急管理工作列入年度执法计划,督促各企业、各行业将应急管理列入日常工作,将从业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预案备案、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台帐,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了以应急预案备案、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应急预案演练、应急救援物资配备为重点的专项检查行动,对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不到位,未开展应急演练、应急救援物资配备不足等问题责令限期整改,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制度,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六)开展应急资源、应急救援基础数据摸底调查工作。对全旗6支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了我旗安全生产应急资源基本情况。制定应急联络卡,确保应急互联互通。

  (七)落实应急值守工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严格执行节日期间24小时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特别是加强节假日等敏感时期的值班,认真做好日常值班和安全生产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严格执行事故专报制度,畅通信息报送渠道,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应急救援物资匮乏,缺乏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无危化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二)部分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到期不备案,企业参与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的积极性不高;编制的应急预案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三)企业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足,物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应急预案演练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应急预案应当每年定期演练,但由于资金缺口,部分应急预案的演练无法进行,演练与应急预案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领导机构,明确各自分工职责,加强队伍组建,确保人员、职责、经费、培训“四落实”,不断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要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加快完成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应急预案力求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并结合实际不断修改完善。目前,我局已完成对危险化学品、冶金、油气管道储运等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

  三是推动应急演练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注重指导督促大中型企业落实应急演练规定,主动搞好应急演练,尤其是安全生产宣传月应急演练周各项演练活动,通过演练活动,及时总结演练工作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衔接性,提高企业的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提高企业应急反应速度和保障能力。

  四是加强企业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企业应急管理队伍进行培训,提高应急管理队伍的处置能力。与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互联互通,合作共助。

  五是进一步做好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充实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全旗应急救援工作进一步提供基础信息保障工作。争取建立旗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具体包括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及存储、多媒体会议、综合应用等子系统。

  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篇10

  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有利于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公众公共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损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粤府〔*〕16号)以及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全县应急管理水平,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的*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各镇、各有关单位、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宣传活动,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防护知识,增强公众应急意识,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各级组织、各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总体目标

  从*年开始,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在全社会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基本的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主要内容

  (一)以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按照省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通知》(粤府办〔*〕102号)要求,结合近年来应急管理工作情况,对这部法律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等,以各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重点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宣传。借助“一网五库”(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救援专业队伍库、物资库、专家库、法规库、典型案例库)中的法规库,宣传与应急管理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二)以应急预案为核心,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要深入分析我县公共安全形势,宣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各镇、各有关单位围绕“一案三制”(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一网五库”建设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和处置规程。特别要宣传抓好应急预案落实的重要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在加强培训和演练上下功夫,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重点抓好社区、农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三)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要通过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设置应急标识及张贴应急管理宣传口号,编辑出版科普读物、音像制品,举办论坛、讲座等形式,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提高公众在事发第一时间迅速反应,开展自救、互救的能力;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公众尤其是妇女、儿童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四)以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通过总结分析典型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各级组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事件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忧患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五)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尽快让公共安全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组织,加强领导,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应急管理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领导到位,组织措施到位,确保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1

  在我国的各项建设中,电气工程属于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建设项目。当前,电气工程逐渐趋向科技化和自动化,彰显智能优势。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影响范围扩大,较大地提升了使用效率随着国家对电气工程的重视,自动化技术成为整个工程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字:

  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较大的进步,是电气工程中的使用逐渐提高,领域实现拓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大量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加大研究力度,促进电气工程更快地发展。

  1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及发展方向

  动化为技术的一种,是电气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实现了电气与自动化的有机融合,是新技术的代表,也是一种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知识,主要包含电气、自动化以及电气设备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彰显很多优势,如,维护电气系统的有效、稳定、可靠运行;促进整个电气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有效提升电气行业的经济收益;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涉及诸多领域的知识,能够方便操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各行各业都重视对外资的引进,加强合作,很多电气企业也不断加强电气自动化,目的是实现自身行业竞争实力的增强。为此,为了实现利润的增加以及社会地位的上升,要重视技术改造,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与世界行业先进技术的接轨。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彰显的优势

  2.1结构相对简易,便于全程操作着电力行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电力结构彰显不足,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对电力系统结构的全面优化,对功能进行完善,需要依靠自动化技术来完成,以其为主要动力,在根本上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总体水平。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整体性能上比较简洁,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进行高效的操作,简化流程,在根本上提高电气工程的运用水准,促进电气工程的长远发展。

  2.2具有高性能的结构系统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明显优于传统的电气基础,结构方面比较健全,设备种类多,功能齐全,技术应用的领域较为宽阔。对于传统的电气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电气工程的实际发展步伐,很难与时俱进,与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滞后于电气设备的发展速度,因此,要重视对电气技术自身结构的优化,完善电气设备的类型,更新换代相关技术,促进电气工程的持续发展。

  2.3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与传统电气技术的显著不同就是不需要较多的人员进行操作,而且对电气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另外,操作流程较为简单,效果明显,效率较高,与电气行业的需要十分匹配。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适应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技术的效率。

  3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当前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实际状态,核心元素包含自动电压、动力机械以及自动发电量的制系统。由于电气工程具有加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涉及诸多流程和环境,程序繁杂,运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优化,简化相关操作,提升施工品质。

  3.1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主要应用体现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到变电站,能够极大缓解用人压力,减少人员使用量,简化操作步骤,使得整个电站的工作效率得以增强,降低误差发生的频率。同时,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有利于提升管理者的对整个变电站的监管,强化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电站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迅速、及时地作出处理决策,在根本上保证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其在电站中的应用将更加突出,应用在更多的流程和环节中,同时,也有效提升电站的管理水准。因此,为了实现电气自动化的顺利应用,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不断开发和研讨,对运用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不断解决,为整个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保证。

  3.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场中的有效运用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比较突出的技术为分散测控系统,这一技术的应用,在发电场中的表现尤为突出。对于这一系统,在具体运行中,实现了测控过程的层次化,联合相关的通讯、太网和远程,建立了综合性较高的网络体系,实现对各个工作单元和整个系统的全程监控,在运行中体现过程,有助于操作人员进行高效的控制,同时,这一系统还能够及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打印,便于人员进行系统运行的合理分析,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电气工作的效率。在火电厂中,其集中优势是实现了炉、电、机运行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借助监控装置,能够实现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有序整理,对操作中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及时的消除。而在水电厂中,这一系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备自动化方面,为其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3.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体现在电网的调度工作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比较突出。其系统构成为硬件和软件,借助信息网络,达到对不同业务类型的及时调度和监管,强化电网自动化进程。在具体操作中,实现对电网中各种类型电站的有机联系,达到自动调度,及时监控。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发展的进程被极大推进,有助于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3.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具有表现在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相对较少,规模不大,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进行普及的速度将急速增加,将不断加大对配电模式的集中控制,实现与配电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强化模式的选择、站点的联系,形成统一、集中的自动化系统,保证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4结束语

  综上,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极大拓展了其涉猎的领域,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增强应用强度,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与此同时,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运行效率,推进电气工程的安全运行进程,电气工程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董荷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2):76

  [2]李祥.对汽车现代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3,(15):11-12

  [3]常华.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工程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3,15:30

  [4]任博.价值链电子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模式分析[J].电子测试,2014,20:78-80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应用

  通过不断的研发与应用,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已逐渐成熟。并在机械、电子、通信等领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当前电气自动化在技术已成为电气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支撑。电气工程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如:机电一体化、电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该技术显著的特点是软硬件结合,为了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需要将该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不断的研究与实践。

  1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作用

  (1)减小系统测量的误差。在电气自动化中应用EIT技术,能够使系统的误差减少一倍,并保证实际的数据测量误差在0.4级以内。因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能够直接转变为数字信号,通过光纤传入到合并单元,从而减少了很多环节的转换。此外,尽管EVT和ECT的误差等级为0.2级,但因信号是以数字形式传输的,灌输环境为全光纤,外部电磁只有轻微干扰,减去了二次转换程序。

  (2)提高配电网的防护性能。为防护电网远距离输送而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因电子式电流互感装置未发生磁饱和状态,所以二次侧电压响应波形可将一次侧电压暂态过程更能直观地反映,从而减少电压基波辅值误差,能够进一步提升配电网的防护力,使得继电保护更具可靠性、灵敏性、快捷性,全面的提升电网系统的防护功能。

  (3)实现电力系统的暂态保护性。EIT技术的相位延迟小且带宽,所以电气自动化的线性特性和动态特性较强,可以快速、有效的测量高频信号的相位和幅值,能够保证输送给后续的暂态响应等工作的信息更加有效,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高效、安全、灵敏的暂态保护。

  (4)提高畸变波形的测量精度。过去的电磁式设备在频率特性和动态范围都存在局限性,在频率复杂的环境中,就不能更好的进行测量和保护工作。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适时地管控电力系统提供暂态和稳定保护,对一次大电流数值进行科学分析,确保在任何频率环境下,能够快速的进行畸变波形测量工作。

  (5)提高智能电网维保的安全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减少了复杂的绝缘结构,从而避免了燃烧爆炸和高温失效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光纤信号作为集成电路运用的传输方式,降低了小信号电流对传输通道的冲击,从而减小材料质化,减少检查和检测频率。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网调度 :电气工程中的电网调度指的是通过电网调度的服务器及相关自动化设备系统实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该系统主要的设计功能是为了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通过经济调度就能完成电力系统负荷的自动预测,此环节主要是通过电力系统负荷进行自动预测,最终能够快速定位电网系统的故障点,通过有关数据得出故障原因及解决对策,通过多种途径排除故障。

  (2)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发电厂发散监控系统中 :发电厂的发散系统监控系统主要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通过太网过程控制单元以及相应的数据通讯网来控制,发电厂的发散监控系统通常为分层结构布置。在线路检查过程中,电路系统中的开关、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运行参数,既能够监控设备整个运行过程的状态,还能预测设备故障的出现,为设备可以正常的运行提供保障。

  (3)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变电站中 :在变电站应用中,运用计算机装置引入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将多种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动化系统,将该系统运用到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中。自动化设备代替了电磁设备,自动化技术代替了人工操,多种技术相辅相成,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了保障。

  3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1)智能化程度高:电力设备智能化是电力系统实践性的衡量标准,一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安装差异较大,两者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控制大电流对电缆及强信号电力电缆来完成的,但目前一次设备的智能化与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差别,所以在设计布局中,必须利用二次设备的功能来实现,这样降低了控制电缆及电力信号的电缆用量。

  (2)实现一次设备的线路检测:发电机、短路器、及变压器等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中都属于一次设备,然而一次设备必须要对某一重要的参数做适时地检测,在进行监督的同时还要预测某些参数的变化趋势,主要为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进行预测,以保证设备能够正常使用,为后续设备状态的检测和修改提供依据。

  (3)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的应用: 电力互感器在应用中依据相应比例,将输电线上的电流和高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实际应用中,电力互感器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电压等级较高,不能进行绝缘。而且输出信号也不能连接到危机化计量单位。最后是由于自身信号动态不断变化,使得饱和状态下信号变动率较高,因光电式电力互感器输出、输入的信号有限,整体此技术在应用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多种应用的困难确定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4结语

  在电气工程建设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增强使用设备的功能,使得建筑工程具备信息化,网络化和效率化等现代化技术要求。该技术嫩能够为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更好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规律。电气自动化控制可以促进电力系统有效的采集信息,以便于更好的掌控整个电网的运行状态,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对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更具科学性,从而确保电力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宁.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3):298-298.

  [2]田镜.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旬刊,2014(30):24-24.

  [3]周希武.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129-129.

  [4]白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148-148.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高峰。经济技术的提升使得社会对电力越来越依赖,用电需求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电气工程中开始应用。本文重点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状况,以期对电气自动化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电气工程 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不断成熟,电气自动化在各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渐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和潮流趋势,在此情况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也得到了巨大发展。电气工程与日常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有助于节约施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还能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对其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1.1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应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是实现了电网调度的自动化。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大大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运用计算机网络将整个系统中连接起来,包括调度中心、工作站和变电站等,计算机网络能够使整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调控和管理,具有自身的优越性和高效性。实现电网调度的核心和关键在于调度中心有一台与所有设备相连并且全部覆盖网络的计算机,除此之外,还需要有高效的中心服务器,这些设备和技术是实现电气自动化的核心和关键,相当于电气自动化的心脏和大脑。电气自动化也离不开大屏显示器和拥有较高素质与技术的团队,他们是电气自动化得以实现的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电气工程效率,而且可以实现对电气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作出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还能对电力负荷情况作出预测,然后进行调度。为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前用户的用电需求,电工工程应该实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是调动电网电力的主要依据。

  1.2 电站的自动化应用

  以往的变电站操作大部分工作需要人工完成,在监控和信息反馈方面也是由人工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也同样是人工完成,这不仅耗时耗力,浪费人力资源,而且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人为因素,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错误,由于由人工进行监控,不可能实现全局性的直接监控。与以往传统的变电站操作相比,运用自动化技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取代了以往的控制技术,不再选用电话人工进行操作,与之前相比,监控技术和能力更加强大,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效率和运行水平。以往的电磁表装置设备被网络计算机代替,通过引入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操作和监视都能够通过屏幕看到,传输数据信号时采用计算机电缆,运行和管理方面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了。

  1.3 发电厂测控系统的自动化应用

  对发电厂测控系统实现自动化具有重要意义,发电厂的分散测控系统通常运用分层分布的形式,主要通过数据高速通讯网、以太网、控制监控单元以及远行工作站构成,这些是分散监控的必备要件,通过它们才能实现分散测控。工作站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运行员工作站,一种是工程师工作站,工作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人机接口,过程控制单元的主要作用是运行员工作站发送和传递各种信息,与此同时,还要负责接收来自工作站的各种指令,过程控制单元还能够实时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出现异常,对相关参数予以显示和打印,同时还能输出信号,这样就可以进行执行机构的驱动,从而对全过程进行控制、检测以及连锁性保护。

  2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设计理念

  2.1 集中监控式设计理念

  监控式设计理念在电气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电气工程的系统设计较为简单易操作,它的运行和维护也较为简单,控制站方面没有特殊的要求,电气工程的工作原理在于处理器的功能强大,多种多样的功能全部都集中在同一种处理器上,通过处理器进行工作,这样一来,处理器就不堪重负,处理器上负载的功能越多,处理工作的速度就越慢,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当监控各类电器设备的时,监控对象越多,主机的冗余就越低,这样将导致电缆数量的不断增加,投资成本也提高了。长距离电缆也不利于系统可靠的运行。综合来看,集中化监控式理念在电器工程中的应用较为普遍。

  2.2 远程监控式设计理念

  远程监控的最大特点在于灵活可靠,通过远程监控,可以大大减少电缆的运用,这样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各种材料费用。但是远程监控较为适用于小型电气工程,对于全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并不适用。

  3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首先,实现电力一次设备智能化发展。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连接需要大电流对电缆和强信号电力电缆的控制实现,但是电力一次设备的智能化还不足以适用于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二次设备的辅助功能才能实现整体设计布局,这样一来,将发发节约控制电缆和电力信号的电缆量。其次,实现电力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控。在监视设备的在线运行状态时,还要预测一些数据的变化趋势。最后,实现光电式电力互感器的发展。未来光电式电力互感器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问题同时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4 总结

  在电气工程中广泛的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是时展的必然,也是未来的潮流趋势,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各类设备工作和有效性和效率,将信息化和网络化引进整个工程,还使得各类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更加便捷准确、科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展需要,也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伟.浅析电器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专论,2013(01).

  [2]马骥.浅谈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

  [3]张燕.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09).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应用

  1引言

  伴随经济的增长、时代的前进、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力系统中运用电子自动化技术的频率越来越高。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瞩目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起步,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和国外先进水平之间仍然具有很大的距离。增快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依旧是国内电力领域中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提供配电的网络可靠性以及供电效率以及质量的有效提高,目前电气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技术和新标准的发展和电力市场的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联系的更加紧密,是电网安全、优质、经济供电的重要保证。

  2电气自动化技术

  2.1技术特点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其把互联网通讯技术、电子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有效融合,在当前阶段和经济社会前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在电力系统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具体表现为:完成电力系统与发电厂调度的智能化、自动升级和更新电力系统运行数据、自主解决电力系统现实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简单问题、保证电力系统工程的管控可以依照流程自主运行等等。在电力系统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达成即时管控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固性与可靠性。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持续发展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也会持续健全,为电力系统工程提供更牢固的技术支撑。

  2.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求

  目前时期,尽管诸多行业均已运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可是和其他方面相区别,要想使其良好地应用在电力系统工程中,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必须能够满足不同电力系统部分进行实际运行的不同技术要求,才能给电力系统以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提供安全性保障,才能保障在技术工作人员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过程中,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保证人身安全与电能使用安全。在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时,有关的工程管理者必须要保证其应用安全,第一时间梳理电力系统工程的有关信息,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行承成效,保障其运行安全,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电力需求,给电力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3.1辅助决策价值

  全面的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中,可以协助技术工作者与技术研究人员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有助于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做出科学的维护策略与计划,减小了过去工作形式中存在的风险,而且提升了电力工作的质效。另外,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在电力系统中打造一个模拟平台,经过仿真可以着实提升电力系统的工作水平,丰富有关技术工作者的经验,提高电力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3.2经济价值

  经过深入的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改进电力系统的组织架构与技术架构,从而有效降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控制成本。同时,在电力系统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电力系统的总体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电力生产的质效,提升电力公司的物质收益与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还能经过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来进行电力系统落后产能的淘汰,进而推动电力系统实现自我升级,提升经济效益。

  3.3社会价值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力系统中,可以大幅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水准,对于社会的进步来说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以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与推广为立足点,经过持续地提升技术,从而完成电力系统中有关部门的升级更替工作,这不单单是电力系统的进步与发展,更是整个社会层面的进一步发展。

  3.4发展价值

  在当前阶段,社会的进步以及行业的发展都越来越依靠电力供应,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经济社会的前进有不可忽视的效能。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推动电力系统智能化和安全化目标的达成,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固性,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潜能。另外,经过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电力系统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影响范围,使其相关的各方面获得更深远的发展,促使社会进一步前进。

  4电力系统中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运用电气自动化的方面具体而言:信息传送的智能化、发电厂的智能化、供电系统的智能化。

  4.1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特别关键的一个内容便是现场总线技术,其是一种综合性特别显著的应用技术,其融合了数字通讯、电脑网络、即时管控系统等技术。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电力作业现场运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和自动化电气设备,而且让各种设备间有效连接,进而构成电力系统中综合化的数字体系。在目前时期,现场总线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电力系统工程中。通常情况下,电力系统中的现场总线技术的具体步骤为:①在电力系统中,网络监测系统要能够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的收集和处理;②在监测系统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应用信号传送器来进行信号的实时传输,从而第一时间将相关信号传送到电力系统的主控电脑中;③电力系统的有关管理工作者需要依据所掌握的信息作出判断,而且及时对其加以剖析与处理;④依据信息的处理结果,实操工作者把指令发送给电力系统的有关管控设备中。

  4.2数据库技术的运用

  在电机自动化技术的现实运用过程中,数据库技术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技术。该技术在电缆项目中的有效运用,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运用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以前的数据库比较,电气自动化数据库对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功能方面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则更加看重,这符合当前阶段我国电能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多的实际状况。为此,电气自动化数据库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得到了深入的认可。在电力系统真实运用电气自动化数据库技术时,所牵涉的大多是主动对象的数据库,在该过程中运用有关系统的监视效能,可以较易得到监控目标的所有有效信息,而且对其加以全面的整合和运用,减短电力系统的信息获取时间,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

  4.3电气自动化补偿技术

  在目前时期的电力系统中,低压补偿技术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弊端,在运用单相负荷时,较易产生三相负荷不均衡的状况。假如故障比较严重,乃至会导致补偿过少或者补偿太多的问题,给电力系统和有关电力设施的稳定运行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在一些地区的电力系统中应用这种传统的补偿技术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电压的均衡关系,乃至不具有符合要求的配电监测效能。然而,电气智能化补偿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将之前的分相补偿、固定和动态补偿有效融合,3种方式一同进行。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补偿技术的问题,可以有效顺应所有电力系统中负荷的改变。

  4.4计算机技术

  一方面,首先要要做好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智能电网是当今阶段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它是通过详尽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电气自动化,从而有效发展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关键性代表技术,智能电网在输配电以及供变电过程中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是电力系统实现智能化配电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要做好电网调动技术的应用。调动技术是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我国电力系统的信息进行完整的手机工作,并实现不同级别电网的自主调动,电网调动技术能够将国家的整体电位设备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国家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最为有利的监控力量。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技术还能有效集成电力系统的各个信息,从而实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类信息的整合工作和记录工作,达到电气自动化的根本目标。

  5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前进,中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前进,而且其在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在电力系统中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一方面可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固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效,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特别关键,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娄进.浅谈电力工程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J].广东科技,2012(13).

  [2]魏勇.刍议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8).

  [3]肖奔.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4):23~25.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5

  【关键词】火力发电 电气自动化 技术 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发电厂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升级。火力发电是我国目前发电厂的重要发电机构,火力发电厂每年都给我国输送了大量的电能,为社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又称为ECS系统,是发电厂的一种新兴领域,这一技术主要在于自动监控火力发电厂的电气系统,从而实现控制、保护和分析发电厂内部耗电中低压电气系统的目的。目前,在火力发电厂中电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这不仅提高了火力发电厂的竞争力,而且有效提高了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效率。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大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视,还要对其技术不断的进行创新。

  1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之一,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等网络信息技术的一种自动化系统。将电气自动化系统运用到火力发电系统中,可以对火力发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发电厂的生产效率,还可以保证电气控制的稳定性,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在火力发电系统中利用电气自动化系统设置监控设备,可以对整个系统运行的数据进行有效收集和监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分析出系统的运行状况,一旦出现差错,可以通过系统中的自动报警装置自动发出警报,从而能够减少损失。另外,电气自动化系统还可以对一些特殊数据进行反馈,通过数据的反馈可以有效提高主站系统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火力发电厂正常运行。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必要性

  传统的火力发电厂的控制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和独立,主要集中在机、炉的简单系统中,在整个电气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各个装置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因此,导致电厂的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较大,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直接传送,直接通过人为传送信息,这样就会延迟故障发现的时间,从而导致发电厂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火力发电厂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火力发电厂系统内的信息共享,在发电厂的运行过程中,信息之间共享可以对系统的运行参数及运行状态进行明确的监测与评价,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其次,信息的共享可以对发电厂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这样可以提前预警故障的发生,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

  3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普及,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电力行业中,使得电力行业建立起了新的运行模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是离不开火力发电厂的电能输送的。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但是火力发电厂输送的电能却并未减少。早期火力发电厂的技术比较薄弱,输送电能还处于原始的状态,效率很低,生产电能时损耗的能源较大,浪费比较严重。但引进自动化的生产技术之后,电力生产的效率显著提高,损耗较低,产量也随时加大。

  3.2 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石油和煤是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如果生产电能时采取较低的生产技术则会导致资源的消耗过大,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然而电气自动化技术被引进后,能源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了资源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电力生产的成本。

  3.3 能够优化系统资源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电力基础设备、操作人员等资源集中整合起来,从而实现人机共同操作,最终提升电能的产量。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各种故障,从而对故障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4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具体应用

  4.1 电气自动化的系统配置在火力发电厂中具有重要作用

  电气自动化的系统配置主要包括I/O集中监控、远程I/O控制以及总线控制系统。其中,I/O集中监控主要是针对发电厂现场的各个设备,对于每个电器设备的馈线确定一个固定的I/O接口,然后通过电缆连接各个接口,这样整个电气设备的运行就会被监测和控制,因此能够实时监测到发电各种故障,进而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设备的造价,从而降低电力企业的发电成本。远程I/O控制主要指的是通过网络系统能够远距离的实现对设备的控制操作,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不需要操作人员直接接触设备就能够完成操作,从而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等。另外,总线控制系统主要是依赖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配合来完成的,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进行分散管理,进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实现分散管理和控制。

  4.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设备保护中的运用

  电气自动化技术对于发电厂设备的保护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继电保护,通过将继电器和计算机的链接,从而建立自动化的控制模式,起到调控火力发电厂继电的运行工作,保护回路。其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装置起到保护作用,例如,锅炉的安全门、危机保安器等。在操作的时候,通过自动化的技g可以将上述的装置协调起来,所有的保护设备都可以根据其指令进行操作运行,减少外在因素的干扰。另外,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起到防雷保护的作用,只要在其运行模式中加入保护控制系统,就可以通过防雷器来提升设备的抗雷击能力,减少不必要地损失。

  参考文献

  [1]韩财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河南科技,2015(18):107-108.

  [2]吴思祺.探究火力发电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J].科技资讯,2015(13):43-44.

  [3]韩晨霞.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159.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6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F47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当今世界最活跃、最充满生机、最富有开发前景的综合性学科与众多高新技术的合成。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也随之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是现代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对于电力资源的生产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起到了助力作用,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更高,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优势在电力企业中得到显现。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高端的信息科技产物也将在未来得到更为完善的应用,从而为我国的基础事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助益。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具体运用

  电气自动化具体技术,可以代替人力完成对电力系统某些功能的控制,减少了人为干扰对电力系统运行的不良影响。具体而言,电力系统中应用到的电力自动化相关技术主要分为两大方面,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

  1、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是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中最主要的技术,其应用涉及到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配电、变电、供电的各个环节。

  1.1电网调动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的又一杰出代表,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完整对国家电力系统中的信息收集工作,并实现对国家、区域、省、地、县不同级别的电网的自主调动,有了它,国家的整体电位设备都被结合在一起,是国家电力系统工作中的有效监控力量。电网内的其他组成部分如服务器、变电站终端设备、显示器、打印设备等,都被连接在电力系统的专用广域网中,实现由计算机的统一调配控制。

  1.2智能电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中较为典型的技术。它在供变电和输配电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实现智能化配电的关键部分。

  1.3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实现对电力系统各项运行中的各项工作信息进行记录和整合。

  2、PLC技术

  PLC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是继电接触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现了对电力系统工作指令的自动编程和信息的记录和运算,降低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耗能状态,使得电力系统运行更加灵活,使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持续化、协调化、智能化控制。

  2.1 自动化控制

  PLC通过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通电以及断开控制,可以帮助各种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电梯运行的控制和机床电气控制都是这类应用的结果。将其应用在电力系统,实现对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开关进行逻辑控制,输入和输出的点数可以随意扩展,不论是十几个还是成千上万个,均可以不受限制地自动化控制,节省人力,提高效益的作用十分明显。目前,在火力发电系统中采用的多为顺序控制和开关量控制两种。

  2.2持续控制

  PLC技术特有的模拟闭环控制,有效地调节了电力系统各环路的工作状态。PLC可以实现对数字量和模拟量之间的D/A、A/D转换,这些都通过PID模块实现,实现对压力、温度、流量等的持续控制。

  2.3协调化控制

  PLC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单独模块信息进行控制,以及对信息总线进行通信连接两项功能,实现对电力系统工作的顺序控制,极大地推动了电力系统相关生产过程的协调化。

  2.4智能化控制

  PLC技术在数据的采集、分析、整合以及转换、传递方面具有优势,将其吸纳到电力系统中的某些控制应用中,可以实现对某些柔性操作的智能化控制。

  二、电力自动化在电力系统的重要作用

  1、实现了电力服务的智能化。当今时代,几乎每个行业都离不开电力的使用,失去电力系统的支持,许多行业将陷入瘫痪的境地。电力的广泛使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自动化程度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电气自动化相关技术是电力系统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精确地进行系统运行设计工作,并能代替人力做到更精确的系统运行故障分析。这种智能化的控制方式,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准确。这种高度安全的自动化运行体系,使电力系统的服务能力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电气自动化帮助科研人员开展实时仿真工作。使用电气化驱动技术,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暂时状态和稳定状态的同步存在,这使得同步实验成为了可能。为系统运行提供了大量的精确数据,增加了实验的精准度。在这种仿真的环境中,工作人员可以进行更多的电力装置测试,有助于帮助科研人员建立起一个混合型的实时仿真实验室。

  3、方便了配电网工作。配电网中自动化技术的使用,实现了配电网的数字信息配电的一体化转变,帮助减少了载波应用的路由,并帮助电力系统解决了衰耗的难题。自从见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了配电网中,配电网对信息波的反映就变得更加灵敏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大大提升。

  三、电气自动化综合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趋势

  电气自动化技术为电力系统的高校运行提供了有效的助力,通过进一步对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完善,不难发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综合化。通过对各种技术的归集整合,综合使用,实现对电力系统运行生产控制的优化提升。具体的综合化之路,也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1、朝着国际标准的方向发展

  新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实现更高程度的应用,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体现出一种普及化的状态,具有代表性的是IED电力自动化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实现各个厂家对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操作,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为了规范这一系统的应用,国际上对这种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出台了一些特定的使用标准。我国的研究人员在推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中主动将这种技术向国际标准靠拢,以便该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一个更好的前景,目前已经按照IEC61850标准开始了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发。另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也必将推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及通信控制技术在智能控制工作中的应用进展,构成国家电力系统控制的主干。未来,多媒体、计算机、通信等技术也都将被吸纳成为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智能建筑的当中, 它以通信管理、信息、控制等多个方式在智能建筑OAS、CNS、BAS 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智能建筑的对外界通信的主要网络是运用局域网或者是Internet 等广域网来共同承担建筑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结合技术正在向家庭办公的方向迈进。

  2、在功能上实现保护、控制、测量三位一体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专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电力系统人员配备和运行机制方面的变革。最终的结果是人员和运行机制在整个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小,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较独立的状态。我国设计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实行在站内监控和数据采集,更进一步保护了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的状态反过来推动了电气运行自动一体化的结合式发展。电气自动化系统在生产过程保护、控制、测量方面的功能也将越来越精准,三者的有效结合,使自动化电力系统的优势更加自由地发挥出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保护功能可以自动有效地检测并采集设备故障信息,控制和测量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精准度,三者结合推动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控制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7

  关键词:自动化控制技术;热电厂;具体应用

  热电厂可以提供多行业所需的蒸汽、热水和电能。从本质上讲,热电厂是指运用燃煤发热的方式转换成所需的热能和电能。近些年来,各行业都处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热电厂具有对多行业提供所需能源的保障价值。然而在环保和节能改革的新时期内,很多热电厂并不符合新型的环保指标,因而亟待从全面入手加以改进。引进新型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杜绝热电厂日常发电中的超标污染排放,并能够大大降低燃料的消耗,与此同时也确保了热电厂具备的经济实效。电气自动化的新式技术能够节省各流程的生产成本,确保了热电厂发热及发电效能的稳步提高[2]。

  1热电厂改造中的电气自动化

  从基本内容来讲,电气自动化融合了新时期的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经过全面的技术融合,构成了新式的自动化技术体系。在热电厂发电过程中不断引进电气自动化的相关技术,有助于改造现存的发电方式。电气自动化包含了远程控制以及自动管理,同时也设置了相关的规范和协议。现代化进程中,各行业已经普遍引入了电气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本身具备了显著的集成性特征,适合用于自动化管理。由此可知,电气自动化也代表了现今阶段的工业化整体发展方向[3]。具体而言,热电厂在改造过程中采用的电气自动化具备了如下的优势:首先,电气自动化从根源上确保了优良的发电效能,提高发电效率。近些年来,城市化正在逐步加快进程,与此相应的城乡生活水准都获得了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居民平日生活消耗了更多的电能,因而亟待扩展原有的电网规模。面对新形势下的用电需要,电网发电的传统技术很难真正符合需求,因此就有必要加以改进。电气自动化可以消除传统发电方式的弊病,符合了新时期的电网扩展需要,因此也有助于提高整体的发电质量。其次,引入自动化技术,有助于热电厂减少整体的投入成本。热电厂在日常发电过程中,引入自动化的电气技术有助于节能。这是由于,电气自动化用于发电过程可以节省额外的能耗,这种基础上也节省了热电厂针对发电环节投入的费用。热电厂发电需要投入石油和煤炭等资源,然而如果燃烧不够充分,那么消耗的成本也会大幅提高。然而,电气自动化却可以燃尽剩余的煤炭等原料,促进了完全和充分的燃料燃烧[4]。这样做,有利于从根本上节省成本,提高了热电厂利用各类能源的实效性。最后,电气自动化也完善了资源配置。经过优化之后,热电厂就可以优化配置现有的各种能源,同时也合理控制了各环节的发电流程。经过优化配置之后,电气自动化摒除了传统热电厂发电的弊端,同时也消除了潜在的缺陷。借助电气自动化的手段,热电厂内部的工作人员还能够及时查看故障和缺陷,有助于适当的维修和处理,确保设备运行时的优质性。

  2具体的技术应用

  热电厂通过运用电气自动化的手段,可以改造现存的机组和电网,经过全方位的设备改进就能够确保发电实效的提升。同时,电气自动化消耗了更少的综合成本,有利于优化配置热电厂的资源。由此可见,热电厂适合采用电气自动化,通过自动化改造的途径来提高节能性和环保性。在具体运用中,热电厂的电气自动化包含了如下要点。

  2.1完善现有的控制保护

  火力发电通常设置了连锁和报警的系统保护,用报警的方式来实现控制保护。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报警和连锁的控制保护方式仅仅针对超限的状态,因而表现出显著的局限性特征。通过引入微机辅助下的新型控制保护,热电厂可以增加发电过程中的故障诊断以及运营检测。这样做,有助于检测人员及早判断设备隐患,然后采取适当措施予以消除故障。电气自动化符合了防患未然的基本思路,确保了稳定和持续的自动化运行[5]。

  2.2构建实时的机组监控

  热电厂的具体发电方式为火力发电,引进电气自动化之后,热电厂转变为一体式的机组控制。相比于传统的监控方式,单元制的机组监控具备了显著的集成性优势,因此也便于汇总并且整理各种类型的状态信息。在最大限度内,火力机组可以展示自身的潜能和优势,控制室的体积也因此被缩小。由此可知,电气自动化简化了热电厂原有的监控系统,便于统一采集各环节的发电信息。经过统一的电网管理,也可以确保电网处在优良的运行状态中。

  2.3设置通用的网络

  在热电厂发电中,通用网络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创新了原有的发电模式。电气自动化可以创造热电厂内部的通用网络,确保了自动化的办公。对于管理层而言,通用网络还可以确保实时监控各类的发电设备,提供了畅通的信息传输途径。对于全程的控制,通用网络都可以确保集成化和自动化。

  3结束语

  从现阶段来看,电气自动化构成了热电厂改造中的关键点,同时也是主要的改造方向。现代化改造中,热电厂有必要引入节能和环保的具体技术措施,全方位改造传统的发电方式。相比于传统技术,电气自动化具备了显著的节能优势,因而适合用于构建现代式的热电厂。然而截至目前,热电厂运用电气自动化的相关实践还没能达到完善,有待长期的改进和提升。未来的实践中,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归纳经验,构建电气自动化的保障机制和技术体系,从而推进电气自动化的整体质量提高。

  作者:刘鹏 单位:合肥东方热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齐崇勇.自动化技术在热电厂电气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16(02):119-120.

  [2]孟建伟.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热电厂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23):88.

  [3]刘大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478+482.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8

  发电车的基本属性是电力发生设备,可以运用与多领域之中。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电车就已经在我国开始应用,并且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在应急供电体系中,发电车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在一些电力通达情况不好的地区,发电车也能发挥出十分显著的作用。比如在汶川地震期间,震区电力短缺,发电车就在就在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电力供应作用,确保某些生命设备得以正常运转,拯救了许多频临死亡的生命。虽然发电车的作用重大,但是根据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发电车在我国的发展进度较为缓慢,不仅熟练比较少,发电能力也比较低。比如,北京电力公司总共有9台发电车,总功率为2740千瓦,但是,相关中华电力有限公司的1台发电车,功率就可以达到2400千瓦。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发电车生产制造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应付处置突发电力问题的能力比较弱,与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存在很大差距。发电车往往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主机车,二是辅助车。对于QD10B-G2型发电车而言,其主机车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进气系统、通风系统、排气系统、电气系统、控保系统、测量系统、燃油系统等基本系统构件。根据实际使用结果来看,QD10B-G2型发电车的应用效果十分优良,灵活性很高,单机发电功率可以达到1000千瓦,总体尺寸较小,噪声很低。在北京奥运会以及一些列大型活动中,该型发电车都发挥出了十分显著的应急电力供应作用。不仅如此,该型发电车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发电作业。在电力检修、电力事故等情况下,可以对医院、学校等重要场所维持正常供电,确保社会稳定。

  2电气自动化技术

  2.1基本结构

  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而言,其一般具有固定的体系结构,能够在多领域进行应用。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来讲,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远程监控。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远程监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顺利应用的核心关键。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远程监控主要集中在远距离操作和通信这两个方面,即在设备端和控制端之间实现远距离操作,起到改变设备端运行状态的作用。远程监控不仅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功能。第二个部分,集中监控。所谓集中监控,就是对设备端进行全面集中的监控,通过控制站、处理器、操作系统以及网络,实现设备端的操作控制。通过集中监控,可以对设备端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大致把握,通过对比分析当前的运行状态,对设备端的运行状况进行调整,使其不断趋于最优,提升设备的工作效率,以及设备稳定性和可靠性。第三个部分,现场总线监控。现场总线监控就是对设备端的各个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再将这些监控通过网络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实现设备端的全面监控。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而言,现场总线监控使其未来趋势,因此需要在实际工作,逐步向这方面的工作进行倾斜。

  2.2重大意义

  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于相关行业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通过近些年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意义。第一,有利于设备端运行安全。在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前,设备端的运行监测和控制,往往需要通过人力进行。这不仅在时间上存在一定阻滞,而且可靠性和控制度都比较低。不仅如此,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甚至可以给设备端运行安全带来冲击。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设备端带来的影响,提升设备端的运行安全。第二,有利于提升设备端工作效率。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在不断发生改变,这就要求设备端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等也需要发生对应的改变。但是,通过人为控制的方式,设备端的应变率是比较小的,就会出现设备端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导致设备端效率低下。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快速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设备端的运行状态,使其最大程度保持在最优工作状态。第三,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缩减人力劳动、提升设备安全、提升工作效率,这都可以降低设备端的运行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发电车中的应用探析

  3.1进气、排气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是QD10B-G2型发电车的关键系统,由于QD10B-G2型发电车属于燃气轮机发电车,确保进入合适的风量,对发电车发电稳定就具有很大作用了。根据QD10B-G2的实际结构而言,进气系统位于车顶前部,排气系统位于车顶后部。进行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的设计时,要充分利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尤其是进气阀门、压缩机等设备的控制,更应该加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压缩机和进气阀门等部位加装传感器,对进气量和风速进行测定,以便发电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其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进气阀门的开闭,以及压缩机工作状态的切换。

  3.2电气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电气系统是发电车的关键系统之一,也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重要系统。对于QD10B-G2型发电车来说,电气系统位于主机车右侧尾部,与保控系统相邻。电气系统的作用就是接受来自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对其进行处理后再向外部输送。在电气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电压控制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电气系统的电路烧毁,供电功能出现阻碍。通过电气自动技术,构建完善的电气系统监控措施,对其各项运行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在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相关操作,以保证电气系统安全。

  3.3燃油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燃油系统主要作用就是向发电车供油,一部分是用于发电车行驶,一部分是用于发电环节。燃油供给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发电车的正常运行以及发电环节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对燃油系统进行全面实时的监控,以便在燃油系统出现运转异常时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快速响应形成控制,确保发电车以及发电环节的正常。

  3.4测量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测量系统是发电车的一个重要系统,对发电车的各项运行数据可以进行全面测量。在发电车中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测量系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发电车进行全面的监测控制,提升发电车的基本性能以及运行安全。

  4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9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火力发电;技术应用

  火力发电厂是中国电厂发电众多方式中的一种,每年创造出来的电力能量不断增多,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不断需求,企业逐渐认识到了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电气自动化技术被逐渐运用到火力发电工作中。电力自动化的特点不仅是自身具有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它还能够帮助提升火力发电部门的信息化、自动化发展水平,提升火力发电厂的整体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气控制的安全可靠性。

  1火力发电中电气自动化的重要作用

  1.1提高发电率

  近年,中国整体用电量随着居民人数的增长而增长,根据调查显示,前几年的发电效率明显不能跟上社会用电速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空调是必需品,但是部分地区的居民享受的供电要分时段进行,经常会产生跳闸现象,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传统的发电系统过于陈旧,导致发电量不能满足于使用量,电气自动化系统就能够有效帮助解决这一问题,电气自动化系统通过分析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设备运行方案,在发电运行过程中规划好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有效保证了人们生活中的用电需,不会产生过度生产而浪费,也不会出现供电量不足而影响人们的生活。

  1.2节省发电成本

  传统的发电设备使用的发电材料是煤炭和石油,而且由于过去的发电技术相对落后,所以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发电强度无法详细分析数据,容易出现发电量无法满足使用量或发电量过大而产生浪费的现象。煤炭和石油资源的燃烧通常是需要人工操作的,人工操作虽然容易随时掌握燃烧时间,但同样会导致燃烧不彻底而造成资源浪费。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计算出原料充分燃烧的时间,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现象,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

  1.3合理分配设备资源

  在发电过程中,火力发电厂的资源分配是否合理非常重要,在发电过程中电厂不只是一台设备运行,大量发电设备同时运行才能满足用电需求,但是设备的运行寿命是有限的,如果长时间超负荷运行会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者还会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损坏而停止工作,影响发电场的发电量。现代电气自动化技术实施之后,通过计算机可以精确计算和监控设备的运转工作量和工作时间,设备在工作时长和工作量进入超负荷运转时会被立刻停止工作,针对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工作之后,再自动开启投入到发电工作中,这样发电厂的设备就可以得到轮流维修保养,延长使用寿命[1]。

  2电气自定化技术的发展

  随着中国火力发电厂技术化、科学化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为火力发电厂的数据采集和信息通信等领域都开拓了新的技术发展道路。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帮助火力发电厂实现实时监控,还能够实现交流采样测量、保护和监控,通过新型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来监控和保护现场的网络形态。电气自动化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控制层、间隔层和通信层,通过不同的分层来实现整个发电系统工作的监督和监控。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层非常重要,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负责监控、控制、采集和整理数据信息工作,通信层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系统间隔层和每个站点的数据交流、互相访问、转换工作,还有逻辑监督和控制电器设备。

  3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电机自动化能做到集中监控

  电气自动化能够在发电设备运行过程中针对设备的每一个馈线设置相应的接口,这样使用电缆线把各个通道中的接口进行连接,这样发电设备就会进入DCS状态,电气自动化技术就能够实时监督发电现场设备运行情况。针对发电设备进行实施监督能够有效保证机械设备运行的有效性,电气自定化技术响应速度较快,能够帮助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及时维护,而且实时监控的防护等级不需要太高,所以成本造价上也会相对减少,节约发电成本。但是集中监控需要把发电设备都设置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监控范围之内,因此实时监控属于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中国发电厂规模不断扩大,发电设备也不断增多,需要实时监控的范围也在增大,这样有可能会对于系统的运行增加压力[2]。

  3.2远程控制

  不仅是发电厂电气自定化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在社会中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利用率很高,它能够通过远距离进行操控,有效帮助节约人力资源,操作人员不需要近距离的面对面就能接触到设备并进行设备操作控制工作,远程控制有效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在火力发电厂工作中,通过硬接线的电缆来连接架采集柜,用双绞线和光纤连接控制室中的DCS控制器要加采集柜,从而达到数据互相传输的作用,达到远程控制的效果。

  3.3总线控制技术

  在火力发电厂的发电设备运行现场,总线控制主要是使用3G技术来完成,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火力发电设备的控制已经逐渐发展为网络技术化和信息技术化。控制好现场总线能够规避DCS控制站中的输出和输入单元,有效改变传统的DCS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控制体系。

  4创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应用

  4.1单元路组的统一管理

  火力发电厂使用电气自动化管理能有效进行机电的统一化管理,朝着火力发电厂一体化、自动化的方向进步。通过统一化管理,能够完成电、炉、机的单元运行机制,通过整合整个工程设备运行数据,电气自动化技术针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一一汇总分析,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出火力发电机组的工作潜能。在火力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减少系统工作的负载能力、缩小控制室,才能有效降低系统管理成本。统一化管理单元路组能有效地实现火力发电厂信息采集的全面化,只有信息采集及时准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发电组的工作效率,保证发电厂的发电机组随时保持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提升火力发电组的发电设备运行控制工作,才能有效保证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工作水平[3]。

  4.2创新控制保护手段

  传统的火力发电系统中的控制和保护手段是报警和联锁,通过波动性控制来实现发电设备的超限报警和联锁跳机。但是通过使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之后,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控制保护来针对系统运营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工作,有效保证在设备出现故障隐患时能够及时发现和维护,电气自动化技术还能够帮助实现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设备的维修转化和维护被动转化,设备运行的维修和预防维护能够同时进行。

  4.3电气通信控制

  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所具备的电气通信速度和系统的可靠性不强,所以并不能够满足于火力发电的发展,主要是由于ECS和DCS的两大系统之间存在很大一部分硬接线,要想实现电器全铜芯的控制模式,必须要处理好热工工艺的连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电气系统的后台实际应用水平,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运行中的监视功能水平。

  4.4建设通用型网络结构

  通过网络结构的建设能够提高电器自动化设备的运行成功率。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使用和普及,有效实现从自动化的办公环境到控制及自动化最后实现整个电气自动化范围之内的网络通讯产品控制,实现电厂管理层面对于电厂现场设备工作的实施监督,并且确保电厂控制设备、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实施监督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数据传输安全和稳定,实现火力发电厂的全集成自动化工作模式。

  5结语

  目前,中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帮助中国火力发电厂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火电机组的工作潜力,实现了一体化的单远制管理,加强了发电厂中电网运行的统一化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控制水平,保证了中国的用电质量。火电厂在引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一定要把握好自动化模式的控制方式,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理念,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为火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操作人员创设能够准确操作设备的良好工作环境,能够让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作效果更加事半功倍。只有通过不断努力研究和探索,才能够让中国火力发电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更加完善,使中国发电事业快速稳定发展。

  作者:薛凯嘉 单位:霍州煤电集团煤矸石热电厂

  参考文献:

  [1]赵杨,丁宝峰,杜翠女,等.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与应用[J].硅谷,2011(3):93-94.

  电气自动化技术篇10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可靠性;变电环节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1-0104-02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电压升高,从而有利于电能的远距离输送,或是将电压降低,从而给居民用户供电。因此,变电站作为变电的主要场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进一步确定了变电站自动化的必要性。

  随着电压等级和电网复杂程度的提高,电力系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行模式,传统模式已经被证明无法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行业要求,逐渐成为制约电力系统发展的阻力。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广泛的应用在了电力系统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但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资源,还可以提高运行操作速度,减少成本损耗,从而提高运行效率和稳定性。而本文从变电环节出发讨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与前景。

  1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是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经过优化,并且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为目标,对变电站实现自动检测和控制的技术手段。该技术手段应用的对象包括变电站的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等等。同时还包括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技术,即实现监测和数据通信等多方面合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变电站的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重要课题,变电站的自动化依附于计算机的快速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二次设备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现阶段,我国的变电站自动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的研究体现在多个方面,既包括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无人值班的目标,也有220 kV向少人值班的目标迈进。但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在中低压的一些小型变电站,取消传统模式,即继电保护和监测屏等,而是用综合自动化的方式代替。这一举措不但提升了运行效率,而且减少了人力资源。

  另外,在一些高压和超高压的变电站,由于电压等级较高,若发生事故后果归于严重,因此,将采用继电保护等传统模式与信息监控等自动化手段相结合,从而保证变电站的安群可靠运行。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优越性

  2.1 传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更多地体现在与传统模式的相比较而言,经过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传统模式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传统模式虽然能满足升压和降压的基本要求,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经济,其很难再满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电能质量的要求,无法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与此同时,其占地面积过大,已经远不适应现代化电网的要求和发展。

  2.2 变电站采取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

  同时还要考虑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优越性。自动化技术在电能质量和电压水平上都能更加满足要求,不但较少了占地面积,而且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因此在降低运营投资的同时,保证了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3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主要功能

  3.1 计算机保护功能的有效运用

  计算机保护功能是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一个表现形式。计算机保护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对变电站中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其中包括变压器保护和线路保护等。表现形式是实时监测变电站的运行,并且与给定值比较从而修正系统参数,并显示修正值。同时,在系统运行时,受总部命令支配,对变电站运行的参数进行监测和诊断,并实时准确的找到故障点进行处理。因此,计算机保护功能是非常有效的。

  3.2 对自动化系统中自行诊断功能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有自我诊断的功能。可以实时的对变电站及其设备进行自我检查,实时的传送监测数据,通过对比验证,快速的找到故障和错误点,实现对故障的及时修复。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该特点可以有效的减少故障的发生,并且及时的自检,减少了运行人员的劳动,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3.3 采集和处理运行数据

  为了保证变电站在发生故障时能及时的反应故障点,变电站需要实时的采集和处理数据,变电站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功能的体现。其采集和处理的数据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变电站的脉冲数据、状态数据和模拟数据等等。在系统运行时,通过光电隔离等方式采集获取无功功率值、各段母线电压、电流、馈线电流等模拟数据,一旦发生事故,则会启动保护动作,对事故跳闸进行解决,并对断路器和预告信号进行处理等。

  3.4 能够及时准确的记录设备故障

  电气自动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及时准确的记录故障数据。在变电站发生故障时,记录故障发生时的开关跳合闸状态和保护动作的状态。从而便于对监控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和通信,从而做出正对性的改进。

  3.5 电气自动化的操作和控制

  电气自动化还可以实现在后台对变电站的各种设备进行远程操作和控制。而这在变电站正常运行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变电站由于电压等级高以及距离远等因素给操作带来不便,而通过自动化平台远程操作则可以避免很多麻烦。但是与此同时考虑到故障时无法进行自动操作的缘故,应同时安装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操作设备,从而全方位的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3.6 数据记录和处理的有效性

  变电站历史数据的处理也是自动化技术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断路器动作的数据处理、线路跳闸的数据处理和母线电压的数据处理等。该功能对于变电站的保护和管理意义重大。同时,该功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3.7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诊断功能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实现对内部设施的自行诊断,该功能对于数据传递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实现统一的时间设置,从而有利于系统维护。

  4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应用发展前景

  我国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水平近年来快速提高,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领域在不断革新。但我国自动化整体依旧还有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由于我国各地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很多,并且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足,导致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产品不兼容,标准不统一。因此,实现国际化的标准,统一的制造设备,是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在变电站领域,随着自动化技术逐渐大规模应用于变电领域,其发展也受到了诸多影响。伴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其对变电站自动化的要求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因此相关研究者提出了IED 电力自动化技术。相信未来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将向着数字化领域迈进。该技术是指以IEC61850通信规范为基础,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的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变电站。它是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另外,在未来的工作中,以运行效率为出发点,采用测量、保护和控制合为一体的工作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5 结 语

  伴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进步,由计算机技术引领的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会快速发展。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技术有效的解决了变电站运行的多方面问题,在其安全运行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变电站具有以下几点优势:减少了操作员劳动强度,避免了误操作;简化了二次接线,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设备监视和自诊断,提高了运行可靠性;减少了人员对设备的干预,使人为事故大大减少。但是,我国电力行业总体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电力行业要实现全面的自动化依旧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不过相信,电气自动化技术必将为我国的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 唐涛.电力系统厂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4).

  [2] 刘连永.试论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系统设计[J].科技传播,2011(3).

  [3] He Wei.Design of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integrated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J].Automation of power Systems,2000,(16).

  [4] 温曙辉.探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的系统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

  [5] 李都红,李雪刚,王劲松.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供配电,2011,(10).

  [6] 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0).  由于突发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不同于常规通信,应急通信场景众多、环境复杂多变,具有时间突发性、地点不确定性、通信设施受损程度的随机性、地理环境的复杂性、通信容量需求的不可预测性、通信保障的业务多样化、现场应用的高度自主性等显著特点。

  对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进行预测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大多数紧急事件的发生具有时间不确定性从而造成应急通信也具有时间不确定性,使人们无法预知什么时候需要应急通信。例如,汶川“5•12”大地震和“9•11”事件的发生时间就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少数情况下,人们虽然可以预知需要应急通信的大致时间,但是却没有充分做好应急通信的时间,如重要节假日、重要赛事、重要会议和军事演习等。

  大多数情况下,突发事件发生的地点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无法预知地震、大型火灾和水灾、瘟疫及一些恐怖活动的发生地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一个地方均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而地点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是区域地理特征的明显差别,如山区、沙漠、沿海、城市、岛屿等,这对于通信保障要求均有不同。应急通信设备可能通过车辆、人、牲畜等方式到自然灾害现场,因此需要对设备的体积、质量结构等参数有严格的要求;同时自然灾害所在的区域环境可能非常严酷,所以通信设备也要考虑能满足在严酷的环境下通信;另外自然灾害现场还要考虑到通信设备的供电问题。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可以确定实施应急通信的具体地点,如城市的高话务区域、2008年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或企业可以提前派驻和组建一些应急通信设备,如移动应急通信指挥车等应对话务高峰。

  在发生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时,如飓风、地震,通信基础设施可能受到损坏而使网络陷入瘫痪。而另外一些突发事件虽然严重,但对通信基础设施的影响很小,如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通信面临地点不固定、地形地貌的复杂多变,如海边、山区、城区、地下等;环境复杂,有时伴有有害物质,如放射性、有毒气体等,这对应急通信设备的环境适应性和使用人员的现场安全性也提出了特别要求。

  突发事件发生期间,通信容量需求剧增,人们无法预知需要多大的容量才能满足应急通信的需求。局部出现的大量通信流量,话务会造成网络拥塞,并且通信流向往往是汇聚式的,即大量通信业务流向特定的地区,如应急事件处置中心。

  在日常通信中,有数据、语音、图像、视频及多媒体业务等,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该保障哪方面的业务呢?很明显,保障业务越多设备就越复杂。而在电信基础设施破坏的情况下,构建系统时间越长,对设施突发事件的处理就越不利,在处理紧急事件时,反应时间要快,同时要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突发事件的信息,所以需要对传输网络进行合理的折中,利用现场一切可利用的传输网,建立信息孤岛与外界的通信链路,保证通信畅通,满足语音、数据和视频图像等也都实时传输。

  在部分灾害现场,很多通信是发生在灾害现场的封闭区内,要求应急通信系统能够自成体系,不仅能提供与外界的联系,还能保障现场通信需求。

  应急通信是为各类个人紧急情况或公众紧急情况而提供的特色通信机制,不同紧急情况对应急通信有不同的需求,为了达到不同的目标,所釆取的应急通信技术手段、管理措施也不相同。当应急呼叫被接收后,分属不同部门的移动设备和人员被送往应急区域。救援人员立即寻找需要救助的人员。同时,救援人员必须为保证各种任务而建立通信链路,如满足相应职能部门数据传输需求,从医院数据库中调取受伤人员的相关医疗资料等。此外,应急区域附近不同部门救援分队之间通过通信信道建立合作机制,有利于应急行动的相互协调。因此,希望应急通信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性能目标进行广泛而有效的集成应用。

  相对于正常网络,应急通信对网络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组网灵活:

  可根据应急通信的范围大小,迅速、灵活地部署设备、构建网络。(2)快速布设:

  无论是基于公网的应急通信系统,还是基于专用的应急通信系统,都应该具有能够快速布设的特点。在发生可预测的事件时,如大型集会、重要节假日景点活动等,通信量激增,基于公网的应急通信设备应该能够按需迅速布设到指定区域。在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留给国家和政府的反应时间会更短,这时应急通信系统的布设周期会显得更加关键。(3)小型化:

  应急通信设备需要具有小型化的特点,并能够适应复杂的物理环境。在地震、洪水、雪灾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面前,基础设施部分或全部受损,便携式的小型化应急通信设备可以迅速运输、快速布设,可以快速建立和恢复通信。(4)节能性:

  由于通信对电力有很强的依赖性,某些应急场合电力供应不健全甚至完全没有供电,完全依靠电池供电会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应急通信系统通常需要自备电源,并尽可能地节省电源,保证系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5)简单易操作:

  应急通信系统要求设备简单、易操作、易维护,且能够快速地建立、部署、组网;要求操作界面友好、直观,硬件系统连接端口越少越好;要求所有接口标准化、模块化,并能兼容现有的各种通信系统。(6)具有良好的服务质量保障:

  应急通信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语音/视频质量等,并且网络响应迅速,可快速建立通话,能针对应急所产生的突发大话务量做出快速响应,保证语音畅通和应急短消息的及时传播。

  典型的应急通信服务需求包括以下几种。

  (1)视频传输。

  为了应急响应行动,应急响应人员通常需要分发重要信息。这时,可能需要实时将视频传输至指挥/控制中心。典型的场景包括火灾现场视频传输到消防部门指挥中心或是附近分布的消防员;另一个场景是抗议示威集会、游行,当暴力事件发生时能将实时视频传输至警察部门。电力抢修可以把抢修的现场情况实时回传到电力调度中心。(2)音频/语音。

  过去十几年间,在两个同等用户之间已建立稳固的语音服务应用,以支持公共安全操作。陆地移动无线电(Landmobileradio,LMR)提供半双工操作,需要用户按键说话。同时,公共安全通信体系正努力实现全双工公共安全语音传输服务。影响语音质量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种。

  1)相关数据包的丢失(当为零时,包的丢失是随机的)。

  2)数据包丢失率。

  3)根据使用网络的类型(如IP)数据包大小的变化。语音质量同时依赖于所使用的压缩算法。(3)按键通话。

  按键通话是一种允许两个用户之间通过半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的技术。通过按键,控制语音接收和发送模式的转换。按键通话工作于“步谈”模式,具有许多特点和优势。

  1)瞬时链接:通过按键,用户能够瞬时建立链接,而不需要拨号或是等待链接建立。

  2)群通话:通过注册按键通话群服务,形成用户群,一个用户说话,群中其他用户能够同时听见他的声音。

  3)节约成本(与3G的SMS相比):使用按键通话,信息能够同时分发到多个用户。

  按键通话技术的前两个特点(瞬时链接和群通话),在应急情况下非常重要,应急人员能够通过按键通话快速建立链接,进行正常通信。基于蜂窝的按键通话在移动通信中提供按键语音通话服务;基于半双工的VoIP(Voiceoverinternet protocolIP电话)技术,则提供点到点及点到多点的通信链接。(4)实时文本信息。

  应急状态下,对于警示信息分发,文本信息是一种有效、快捷的解决方案。典型的应用包括个人向警察报告可疑的人或行动;受灾人员与亲属之间进行沟通;政府部门向公众发布可能的灾害信息(如飓风、火灾、洪水)等。

  典型的文本信息可能是短消息业务(Shortmessageservice,SMS)、E-mail或瞬时信息等。实时文本信息的发布,对数据率的需求并不高,28kbit/s的速率即可满足这种应用类型。(5)定位和状态信息。

  定位和状态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应急事件中,受灾人员的位置能够引导救援人员提供即时的医疗救助。可以通过使用多项技术,获取定位信息。例如,4G网络能够提供比3G网络更为精确的定位信息,原因在于3G网络仅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技术,其精度有限。通过诸如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标签等手段,能够为受伤人员、设备及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定位信息,从而增强救援效能。同时,GPS技术为室外环境提供定位信息,而射频识别标签和基于Wi-Fi的定位系统可应用于室内环境。

  状态信息是关于在应急区域内各目标的多个类型的状态。例如,针对公共安全服务,传感器网络能够广播有关环境温度、水位等相关信息。在应急状况下,医护人员在受伤人员身上放置RFID追踪器,能够根据他们的危险程度(如生命危险、受伤严重等)进行分类。(6)广播和多路广播。

  广播能够将信息传输到所有用户,而多路广播能够将信息传送至一个用户群。两个功能都能增强公共安全和救援行动。例如,银行外的可疑行动能够触发实时视频监控,并通过多路广播的形式将信号传输到附近警车。

  ●经受全球150多个国家实战检验的SDR战术电台:Barrett PRC-4080

  ●工信部:国产数字集群PDT标准将进入铁路专网通信领域

  ●海外评测 | 海能达TD580是一款出色的单频段DMR无线电台

  ●泉盛UVK5对讲机拆机,不亏是比肩宝锋的新一代卷王!


应急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实际需求?这篇文章是说清楚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海外评测 | 海能达TD580是一款出色的单频段DMR无线电台应急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实际需求?这篇文章是说清楚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 应急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实际需求?这篇文章是说清楚了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基层工作